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

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4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

第1篇: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今天的課堂,因爲內容比較簡單,所以,課堂非常順利。

上課了,我先講解昨日的節節清試卷。本來不準備這一節開始就講練習。可是,不講,沒有辦法對年月日中的平年閏年做以了結,於是,那就講吧!在講的過程中,有5個男生不聽講,我讓他們搬着凳子坐到講臺前,我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題講完了,我準備再讓學生做一遍,一會第3節,原題再來一遍,看有多少100分的。這是第一次節節清,我給了基礎分86分,明確告訴學生這是給你認真上課積極發言的獎勵,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把卷子上的14分得到,你就是100分。學生很受鼓舞。都表示下一次一定可以得100分的,一會第三節課就做,一定要讓孩子體驗到高分的感覺!學生纔可能對數學感興趣!

正式開始上課了。我先出示數學書上的圖,讓學生寫時間。大部分學生認識時間,認識鐘錶,完成的很快。我轉了一圈,指導了幾個。小組內互相幫忙對對答案。接着,瞭解時分秒的換算進率。又引出24時是一天。接着我指出8幅圖中有3個表示12點,如果不說清楚,就搞不清是什麼時間的12點,由此引出24時計時法。

學生看自己的鐘表模型,用手指出鐘錶時針走兩圈才過一天,第一圈是0時到12時,第2圈如何表示呢?學生指出下午1時是13點,下午2時是14點……以此類推,知道了加上12就是24時的表示法。那麼給出24時計時法怎麼知道是上午還是下午幾點呢?學生想到用這個時間減去12,就可以知道了。

掌握了這個方法,重新去填寫8幅圖的時間,學生經過了自己換算的過程,小組內交流後確定全部都會了。高潮來了,一個小組挑一名學生上臺,請其他小組的人給他出題。出題的人我不叫他的名字,直接叫他王老師,劉老師,周老師。這一稱呼老師不打緊,學生的熱情頓時就起來了,紛紛要給臺上的學生出題。不用維持紀律,也不用招呼學生向前看,所有學生的注意力空前集中。臺上的學生大都是學困生,上臺時還有點緊張,可是因爲掌握住了方法,很快放鬆下來。即使有不會的,也請老師教一教,再出題就能完成了,我也給他們組記上了10分,他們也都高高興興的下臺去了。到最後一組,我出題,我說請指出28點在哪裏,臺上的學生一愣,說沒有28點呀?臺下有人說有28點,不就是4點嗎?臺上的學生就指着4說是4點。我笑了,說一天有24小時,有28小時嗎?人家問的這道題就有問題,你要大膽的說沒有!這個學生也笑了,我又問他,25點在哪裏?他說:沒有。全班一陣掌聲。

這一輪過後,學生對換算已經沒有疑問了。做練習題一,還是先自己完成,然後小組訂正,全班交流。

這一節課,完成的很好。下一節要能根據24時計時法解決實際問題,是個難題,還得好好備課。

上了4節數學課了,學生的興趣也越來越高了。我每天都領着學生完成數學日記。實際上就是對昨天知識點的複習和總結。學生寫起來非常簡單。比如昨天寫的是“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這句話的意思是 ”。今天寫的是“平年有 天, 年是平年,因爲 。閏年有 天, 年是閏年,因爲 。”下一週還要領着寫。我主要是利用經典誦讀的時間完成。經典誦讀時間背5遍古詩,接下來再用5分鐘就能完成數學日記了。

第2篇: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

給你一篇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1.營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新課程標準已經指出,學生的學習心理髮展存在兩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是感覺——知覺——思維、智慧過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後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以往的教學只重視前者,忽視了後者,因此使多數學生感覺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課堂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是被迫的。新課程強調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並把它作爲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師生關係落實在課堂上,首先應該給學生以自尊,讓學生在擁有尊嚴的環境下愉快地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爲品質,對於國小生來說這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師生間始終保持着一種朋友式的合作關係。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例如:“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認識24小時記時法,行嗎?”“你們覺得這位小朋友是一位稱職的播音員嗎?”老師寬鬆的語言和語氣,輕鬆的`教學環境對學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培養和良好行爲的習慣的養成就這樣滲透到課堂教學的細微之處。

2.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生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面向“未來”、重在發展。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重心逐漸轉向更多關心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在這堂課中,也包括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到,面對我的學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師,而做能夠幫助與關心他們的好朋友,用激勵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供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努力後獲取成功。

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應努力轉變教學方式,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應該從欣賞每一個孩子,鼓勵每個孩子做起。學生做好事,有進步要鼓勵,學生做錯了,退步了,更應鼓勵,鼓勵其找出問題根源,重新邁進。我想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3.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改編教材備課,上課。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完全可以而且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處理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教師個性的教材知識。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這也是課程改革的意圖之一。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這一點:

課一開始,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切入普通記時法,使得學生更深地瞭解普通記時法,併爲後面更好地區分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作了鋪墊,接着安排了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繫的電視節目作爲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感興趣的現實場景中,喚起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探索認知階段,我首先出示敲響新年鐘聲,時針指着12,說明了舊的一年結束了,新的一年來臨。並切合鐘面的演示,時針轉了2圈,引導學生感知一天中有24個小時,能更直觀地認識24時記時法。另外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這樣可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24時記時法的實際用處。

第3篇: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

本站提供的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範文,都是經過我們會員精心挑選整理的。

事先再細緻的設計,沒有實踐終究難發現不足。先談談我上完研討課的總體感受吧:根據以往的經驗,我特別擔心學生不思考只等着老師告訴他答案,課堂上又是“安靜得很”,好像只有我在演“獨角戲”。因爲孩子們一看見有衆多人來聽課就不發表意見或是一讓探究就靜靜地等着,這些一貫表現讓我有些忐忑。

如何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衆目睽睽之下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呢?我靈機一動就利用了本班學生的顯著弱點:愛挑毛病、發現錯了纔去思考。所以在教學上我採取了 設疑——觀察——總結——練習中糾錯——強調易錯點——再練習 的教學模式。雖然在評課的過程中,有教師認爲總結性的環節不太完整,沒有加上前提條件,比如:板書“時針轉動到第二圈後,用原來的時數+12”,不能講了一個例題後就總結出“原來的時數+12”的不完整規律。這樣就直接導致了學生把“早上6:30”轉化成“18:30”。可我卻有不同的收穫。

第4篇: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

本站的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三年級數學24時計時法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 初步感知 1.播放新聞聯播片頭,揭示兩種寫法

師:這是老師喜歡的電視節目,它在什麼時刻播出? 電視畫面上是這樣寫的嗎? 這兩種寫法都能說明新聞聯播節目什麼時刻播出嗎? 2.彙報調查結果,進一步豐富感知。

師:你最喜歡的節目是在什麼時刻播出的,它們的對應時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幾時幾分?誰願意把你們前兩天調查的結果告訴大家。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略) 3.比較不同,揭示課題

師:現在黑板上出現了兩種計時法,它們相像在什麼地方,不同在什麼地方? 師:這種用0-12時來計時,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計時法叫普通計時法。(板書:普通計時法 )。第二種不用加文字說明,只用數字0-24時表示的叫24時計時法。(板書讀題:我們今天要研究24時計時法) 二、觀察比較,探究特徵。 1.明確學習目標

你想研究有關24時計時法的什麼內容?

第1頁/共9頁 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24時計時法?(當場解決: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如銀行,車票,郵政,電視,電腦等)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它與普通計時法有什麼樣的關係,怎樣互相轉化?怎樣計算經過的時間? 2.小組探究 解決問題

問題一: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猜一猜:爲什麼叫24時計時法? 看書自學:

課件強化:(課件:時鐘走2 圈):24時計時法,第一圈跟普通計時法一樣,第二圈時針所指的鐘表上的數要分別加上12。(爲什麼加上12?)不叫下午1時而叫13時,下午2時叫14時晚上12時叫24時。 問題二:

師:24時計時法是這麼一回事,大家明白了。那它與普通計時法有什麼樣的關係,怎樣互相轉化?誰來試試。 1.嘗試練習

師:我用普通計時法問,你用24時計時法答:我們上午7時30分到校,(生:7時30分)下午4時30分放學。(16時30分)。中午12時,晚上12時,

用24時計時法問,你用普通計時法答:16時 4時12分 24時

2.小結規律:13時(中午1時)之前的時刻上的數字是一樣的,

第2頁/共9頁 13時(中午1時)之後,兩種時刻上的數字相差12。 3.練習:

1.下列鐘錶都可以表示什麼時刻?(課件) 1時 13時 4時 16時 6時 18時 #改用普通計時法說說。 強化0點。

師:如果這條直線表示時間的話,我在上面寫上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和今天之間有一個分界點,今天和明天之間也有一個分界點。 昨天 今天 明天

師引探:你想對這個點說些什麼嗎? 生:我想對昨天和今天之間的分界點說,你雖是個小點,卻有很多名字,叫昨天的24時、昨天晚上的12時今天的0時。 生:我想對今天和明天之間的分界點說,你雖是個小點,卻有很多名字,叫今天的24時、今天晚上的12時,明天的0時。

生:你就像夜裏的星星、月亮的眼睛。

生:你一消失,新的一天就開始了。我很喜歡你。 生:你一消失,表明一天又過去了。時光易逝,我們要好好珍惜時間。

師:是呀,我們的日子就是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去不復返,我們可得好好珍惜時間。讓我們注視屏幕,再次體驗一

第3頁/共9頁 下吧。

(師播放課件:時針走2圈。第一圈,依次出現數字1到12,第二圈在外圈依次出現數字13到24,隨着鐘面變化,背景中月亮逐漸變淡,太陽慢慢升起,再循環重複。) 話外音:昨天的時鐘走到夜裏12時,也就是今天的0時,新的一天開始了。接下去是1時、2時,月明星稀--―曙光初照-烈日當空,直到12時,13時──晚霞滿天,夜幕降臨,最後到24 時。24時正好是第二天的0時,所以習慣上只說0時,不說24時。問題三、怎樣計算經過的時間?教學例2(課件) 1.教學例1:

一列客車從18時20分從北京開車,22時40分到達石家莊。路上用了多少時間?(口答) 觀察鍾段圖後,初步理解時間與時刻的意義。

師:誰能說說18時20分是時間還是時刻?22時40分呢? 時刻一般用幾時幾分 表示,口語中也說幾點幾分,但在書寫時應當按規定寫成幾時。

從圖上看,18時20分到22時40分中間所經過的這一段表示的是什麼?(這列客車在路上行駛的時間)時間一般用幾小時幾分表示。圖示意:時刻指那一刻,是一霎那。時間是指兩個時刻所經過的一段時間。

小組討論:如何求出路上用了多少時間?

第4頁/共9頁 指名回答,引導分段思考(課件):4小時+20分教學例2 2.教學例2:一個商店門口掛着這樣的牌子(如右圖)這表示全天營業多少時間? 師:有一天老師路過一個商店門口, 見到這樣的牌子。

(1)出示牌子,小組討論:這樣的牌子你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一個小組代表發言,餘組補充

(右圖牌子上用的是普通計時法。普通計時法將一天分爲哪兩段。) (上午8時開始營業、下午7時止營業。它們一天營業11小時。)(上午8時以前,下午7時以後,去買不到東西) (上午8時,下午7時表示時刻,全天的營業時間是指時間) (2)小組討論:怎樣計算全天的營業時間?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 (3)小組代表發言

方法1:分爲上午營業時間和下午營業時間 方法2:轉化爲24時計時法計算 四、回顧與質疑。

回顧一下剛纔的學習過程,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需要討論的問題?(什麼是24時計時法,它有什麼優點,時間與時刻的區別,如何求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 五、拓展延伸:

第5頁/共9頁 1.開動時間列車

(課件)下列時刻正確排序後,時間列車就開動: 上午10時 0時 下午1時30分 18時 13時

(正確的順序是0時 上午10時 3時 下午1時30分 18時) 傍晚 凌晨 中午 上午 深夜 下午

(正確的順序是:凌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深夜) 2.提供學校的作息時間表。

小組合作:你能根據它提供的信息提出與本節課有關的問題嗎? 輪流提問,組長記錄有價值的問題。 永春實小2019春季作息時間表

(2)組際交流所提的問題,師板書典型的幾個問題。 把這張表改寫成24時計時法 每一節課上了幾分鐘? 全天在校時間多少?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問題進行解答,快的組可以多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解答。 (4)集體校正。 六、課外實踐

調查爸爸或媽媽一天的作息情況,製作一張時間表。然後算出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時間,並跟爸爸或媽媽交流一下你對他們作息時間安排的看法。

第6頁/共9頁 教學目的:

1.從生活中提取素材,培養學生獲取生活中數學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身邊。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的意義,會用它表示時刻,初步學會計算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能夠識別時間與時刻。 教學重點: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要練說,先練膽。說話膽小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障礙。不少幼兒當衆說話時顯得膽怯:有的結巴重複,面紅耳赤;有的聲音極低,自講自聽;有的低頭不語,扯衣服,扭身子。總之,說話時外部表現不自然。我抓住練膽這個關鍵,面向全體,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兒建立和諧的語言交流關係。每當和幼兒講話時,我總是笑臉相迎,聲音親切,動作親暱,消除幼兒畏懼心理,讓他能主動的、無拘無束地和我交談。二是注重培養幼兒敢於當衆說話的習慣。或在課堂教學中,改變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取消了先舉手後發言的約束,多采取自由討論和談話的形式,給每個幼兒較多的當衆說話的機會,培養幼兒愛說話敢說話的興趣,對一些說話有困難的幼兒,我總是認真地耐心地聽,熱情地幫助和鼓勵他把話說完、說好,增強其說話的勇氣和把話說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確的說話要求,在說話訓練中不斷提高,我要求每個幼兒在說話時要儀態大方,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學會用眼神。對說得好的幼兒,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

第7頁/共9頁 提出表揚,並要其他幼兒模仿。長期堅持,不斷訓練,幼兒說話膽量也在不斷提高。

教學難點:區別時間與時刻;計算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 宋以後,京師所設國小館和武學堂中的教師稱謂皆稱之爲“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教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則謂“教授”和“學正”。“教授”“學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於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後,對於在“校”或“學”中傳授經學者也稱爲“經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如書院、皇室,也稱教師爲“院長、西席、講席”等。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現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並非由“老”而形容“師”。“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於《史記》,有“荀卿最爲老師”之說法。慢慢“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和“師”的複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

第8頁/共9頁 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於傳播知識。以上就是查字典數學網爲大家提供的三年級數學24時計時法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9頁/共9頁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4篇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