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多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多篇)

重要意義 篇一

文化已經成爲綜合國力的重要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爲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文化對現代化建設的巨大作用,表現它能夠提高勞動者的思想道德素質,激發勞動者的生產熱情,從而爲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鄧小平同志指出:“在我們的社會裏,廣大勞動者有高度的政治覺悟,他們自覺地刻苦鑽研,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從而必將在生產中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加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特別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人民羣衆的思想覺悟,可以激發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勞動熱情和創造精神,形成推動物質文明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爲現代化事業提供智力支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能夠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開發人的智力資源。先進的教育、科學、文化,給人以知識武器,成爲一種智慧的力量,推動人們有效地建設現代化事業。智力文化水平的高低,集中反映着一個國家公民素質的總體水平。其發達程度同社會物質生產和經濟生活的發展程度直接相關,並常常反作用於生產力的發展。現代生產的發展,主要表現爲智力水平的提高。而人的智力的提高,又要受到科學文化知識的制約,受到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的影響。社會主義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就要有科學文化的高度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保證現代化建設朝着正確方向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作爲正確的思想價值導向,從思想上保證現代化建設沿着正確方向發展。鄧小平同志說: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人類創造物質文明的過程,並不只是人和自然簡單的物質交換過程,而且是在人與人結成一定生產關係的條件下進行的社會交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行爲要以科學的思想爲先導,保證物質文明建設的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爲建設現代化事業創造安定的社會環境。鄧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中,闡述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所必須解決的四個問題,其中第二個問題,就是“要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他認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可以通過創造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保證物質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歷史經驗證明:“沒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來搞建設。文革時期,社會的動盪不安,國無寧日,人民遭受了空前的災難,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這個極其深刻的教訓必須記取。在創造安定的社會環境方面,文化具有不容忽視、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基本概況 篇二

黨的十五大報告作了十分明確而簡潔的概括:“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爲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這是面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綜合國力劇烈競爭,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面對中國國民素質和人才資源開發的現狀,面對小康社會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面對中國40多年特別是近20年來文化建設的經驗教訓而提出的科學概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強弱不僅要看物質財富的多寡和社會發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水平,要看人才資源和智力資源開發的程度。隨着社會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的轉化,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是文化建設和人的素質的提高。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文化建設是現代化事業的決定性因素。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經濟、政治和文化三位一體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