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精品多篇)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精品多篇)

有趣的端午節別稱,你知道幾個? 篇一

龍子節

這是著名學者聞一多在《端午考》中提出的觀點,他認爲四五千年以前吳越民族奉神龍爲圖騰,自認爲是龍子龍孫,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龍圖騰祭祀的節日,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目。這就是說,龍節或稱龍子節,不是端午的別稱,而是端午節的本名,端午的起源來自於少數民族的龍圖騰祭祀日。賽龍舟也不是爲紀念屈原,而是早在屈原以前就已存在了的活動。此觀點今已被學界所普遍接受。

糉子節

在端午節吃糉子已經成爲了一個特定的節日習俗,無論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會在這一天吃糉子。根據歷史的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糉子就出現了,到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因此,端午節又被稱爲“糉子節”。另外,古人端午吃棕子的時候,還有比較解下糉葉的長度、長者爲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糉節”之稱。

端陽節

端午節之所以又叫做端陽節,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因爲古人認爲五是陽數,所以又叫做端陽。還有一種說法出自於《荊楚歲時記》,據其中的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而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爲“端陽節”。另外根據古人用十二地支對應月份的說法,“午”屬十二支,而農曆五月爲午月,午又和五同音,而端午節是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五五相重,所以端午節又叫“重午節”,而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浴蘭節

據樑宗鑲《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因爲端午節正值仲夏期間,是皮膚病多發季節,所以古人在端午節的時候非常重視五月五日的洗浴。古人會去山上將蘭採來,回家煮湯,用以洗身。還有一些喜歡將蘭、芩草、排草、山奈、甘鬆等等,放在香包裏面佩在胸前,驅邪避蟲。

菖蒲節

古人認爲五月爲毒月,初五又是毒日。到了端午節這天,五毒盡出,五毒分別是蛇、蜈蚣、蠍子、蜥蜴、癩蛤蟆。因此,端午節多爲驅邢避毒的習俗,例如說:門上懸掛菖蒲、插艾草、喝雄黃酒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所以端午節也被稱爲“菖蒲節”。

女兒節

端午節之所以叫女兒節,據說是爲紀念傑出女政治家武則天。傳說她的母親在端午節這天在江邊遇到金龍,然後懷上並生下她的。而大家爲了紀念在這天誕生的這位傑出女性,每逢端午節都要她們移舟江潭,載歌載舞,翼求金龍再現、再感龍孕、再多生出幾位爲天下婦女揚眉吐氣的女豪傑來。這一習俗沿襲於今,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廣元女兒節”

包糉子 篇二

古時爲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糉糕投入江中,爲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糉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糉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在老北京,糉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糉子”。系糉子則用馬蓮草,也是北京特產。

端午節的習俗 篇三

端午節是我們柯橋的一個非常美好的節日,我們在過端午節的時候都會多出一個平常用不着的比賽,這一個特殊的比賽,只有在端午節的時候纔會有,那就是賽龍舟了,你們在端午節不只能大飽眼福纔可以大飽口福呢,因爲說到端午節的時時候,我們其中一個習俗是賽龍舟的,還有一個習俗,名字叫包糉子的。

糉子外面的形狀,像一個平看着的沙漏一般,但是麼,它的漏沙子的地方變得圓了一些,他們一般都是用普通的米做的,但是雖然米是差不多的。,不過你可以在裏面放各種不一樣的東西,放到糉子裏面,有往裏面放的肉的,這一種糉子,如果燒的時候火候和時間控制的好,那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在衆多的糉子中,也免不了有幾個比肉糉子差一點的,這個糉子叫豆沙糉,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糉子裏面放了豆沙的,這個燒的好,可以嚥下去,但是如果燒的很差,那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難以下嚥了,再有一種中的的在有肉的基礎上還加了蛋黃,那就叫做蛋黃肉糉了,它的口感很好,不過有時候他的蛋黃只有一點點,所以他就有了這麼一個缺點了……

跟糉子最有關的故事就是屈原投江了,屈原這位愛國主義詩人聽到了國家被滅亡的消息,選擇了以身殉國,因爲屈原高尚的情感打動了後人,就把屈原投江時的這一天定爲了端午節

端午節,這是一個美好的節日,美好的人,美好的物,構成了一道柯橋的美麗的風光,家家吃着糉子,看着龍舟,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節日風光。

端午節的習俗 篇四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五月五日,端午節到了,我們一家吃着糉子,唱着歌曲:“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真好聽!媽媽和奶奶包的糉子味道不一樣,有甜的、鹹的,真好吃!

掛艾草 篇五

傳說楚國人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爲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