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什麼(新版多篇)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什麼(新版多篇)

端午節必吃的9種食物 篇一

●1、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起源於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着亡國之痛,與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岸上的漁夫和百姓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當時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食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從此以後,人們爲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糉子、划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2、黃鱔

過端午不僅僅是吃糉子的時候,也是一年裏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蔘”的俗諺。黃鱔由於口感軟滑無刺,一直都是淡水水產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尤其是對於孩子和老人來說,是不錯的補養品。黃鱔性溫、味甘,入肝、脾、腎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強精止血、祛風通絡等功效。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黃鱔一定要現殺現烹,鱔魚體內組氨酸含量較多,鱔魚死後體內的組氨酸會轉變爲有毒物質,故所加工的鱔魚必須是活的。黃鱔用開水焯燙,可以洗去外邊的粘膜,煮出的湯可減少腥味。

●3、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裏,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先把米放到水裏浸泡一段時間後,撈出來放到鍋裏蒸熟,將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裏,用木槌反覆捶打。一般多是兩個人面對面地站在槽邊,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動糕團使之捶打均勻。隨後,一份香甜細膩、筋道適口的打糕製作完成。

●4、鴨蛋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爲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爲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着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與五紅類似,江南民間端午節還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及雄黃酒。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都包括鴨蛋在內,所以端午節吃鴨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5、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麪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6、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7、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裏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8、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麪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9、黃酒

《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也就是說雄黃酒就是用白酒、雄黃勾兌而成的。這麼簡單的飲品爲何如此有名呢?這大概與白娘娘和許仙的故事有關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這天飲雄黃酒,現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間大概便認爲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_,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

但是,現代人發現,雄黃酒含劇毒物質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黃酒了。不過,因雄黃具有抗菌、解毒、燥溼功效,故到了端午節這天,還會有人家會以雄黃爲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黃薰條的,希望用來避邪和預防蟲蛇傷害。

端午節養生保健的建議 篇二

1、端午養生糉子不可多吃,糉子是端午節的重要食品,味道很好,讓很多人都流連忘返,可是在夏季糉子、黃酒都不可多吃、多喝。原因就是不好消化,嚴重影響我們的腸胃,對身體及其不好。

在這裏,小編要和大家說有四類人最好不好吃或少吃糉子,他們分別是: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兒童、胃腸道病患者、糖尿病患者。

2、多喝清涼的茶品,端午節期間天氣是非常炎熱的,在我們走親訪友的時候不免會發生中暑或受熱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多喝些清涼的茶品,如綠茶、薄荷茶、菊花茶等,少吃油膩的食物,尤其是老人和兒童。

3、運動養生仍是重點,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人體生理氣血運行不順,容易煩躁憂鬱、心悸胸悶。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除了藥物及食療,平和心態,也應加強運動。

端午節的習俗 篇三

端午節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這個節日爲何而來,我在上國中以前,是不會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繫在一起的。

許是因爲老家地處平原,沒有吃米的習慣,因此糉子並不是端午節的必備吃食,即便是備受寵愛的餃子,也不是主角兒。小時候,農村條件都不太好的時候,端午節的特殊只是體現在早飯上,即糖包子和鹹鴨蛋。糖包子,用發好的白麪包成三角形,裏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紅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這樣,糖包子在平時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顯這是糉子的替代品了,至於爲什麼吃鹹鴨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測,或許是因爲家鄉的人以麪食爲主,不愛吃甜食,而醃的很鹹的鴨蛋剛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對於小孩子的誘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時候甜食並不多,因此最喜歡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裏,等出鍋的時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饞的孩子往往拿起剛出鍋的糖包子就吃,結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燙的直叫。

鹹鴨蛋平時吃的也少,因爲鴨蛋貴,一般家裏養有鴨子的人家纔會經常吃到鹹鴨蛋,若是會過日子的婦人,還會把積攢下來的鹹鴨蛋賣掉。沒有鹹鴨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雞蛋來代替了。

小時候,早飯吃好就是過端午了,因爲午飯又和平時一樣了,能吃的起餃子的人家很少。現在不一樣了,早上的糖包子和鹹鴨蛋越來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餃子到慢慢變成了主要的過節吃食,一到做午飯的時間,家家廚房裏都傳出“篤篤篤”剁餃子餡兒的聲音。

端午節的習俗: 篇四

龍舟競渡是傳統的端午節習俗之一。在汨羅江畔,每年端午都要舉行隆重競渡儀式。人們穿着新裝,扶老挈幼,先到屈子廟朝拜,還擡着龍頭祭廟,然後才掛燈下水。競賽以鳴炮爲號,一聲炮響,船似箭發,雪浪搖空,彩旗飄舞,萬人喝彩。

我國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習俗,很早就傳入朝鮮、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南洋一帶僑居的華僑,每到端午,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賽龍舟"活動。近年來更在歐美各國及澳大利亞得到開展。香港從1976年起還每年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使其變成了一項世界性的體育比賽項目。

端午節全國各地都有"賽龍舟"的習俗。尤其在南國水鄉,每到端午節,總要舉行龍舟競渡的盛會。千百年來,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爲,它起源於人民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懷念。但此外,各地區關於龍舟競渡起源的傳說多達十幾種。有一種說法認爲賽龍船是爲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的。

龍舟競渡除了有緬懷屈原說和紀念伍子胥說,另外,還有起源於越王勾踐說。

學者聞一多先生曾對端午節作過精闢的考證,他認爲端午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一個節日,東漢以後這一風俗逐漸向北方傳播。吳越族以前,我們的祖先華夏族是以龍爲部族標誌的,伏羲、女媧、顓頊、禹、黃帝都是龍族領袖,是以龍爲圖騰的,認爲龍是法力的神靈。以至華夏族的後人,把這些的祖先也視爲龍的化身。

端午習俗中的養生奧祕 篇五

吃糉子:清熱除煩

中醫認爲,糯米是糧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糉子的糉葉更有講究,北方大都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

總的來說,糉子有清熱除煩、通利小便、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

Tips:過量進食棕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貪食。

艾葉、菖蒲:驅毒除瘟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

艾葉(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葉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臨牀上常用來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五月艾的藥效最佳。現代研究表明,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的確有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葉、菖蒲還有驅蚊的作用,慢慢燃燒艾葉驅蚊效果更好。

雄黃酒:殺蟲解毒

端午前後,我國南方很多地區都已步入梅雨季節,天氣條件有利於蚊蠅、害蟲的活動和繁殖。而雄黃是一味解毒、殺蟲的中藥,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害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人塗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爲毒性很強的砒霜,因此不建議內服。

塗灑雄黃酒是端午節習俗之一。在端午節,將雄黃摻在酒裏製成雄黃酒,灑在居室的牆角和牀下,具有較強的滅蚊和殺蟲作用。

Tips:由於雄黃能從皮膚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積塗擦,以防中毒。

喝五加酒:祛溼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肝腎壯筋骨。民間認爲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邪。

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爲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餘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溼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掛香囊——散風驅寒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藥,中醫認爲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英文版 篇六

Dragon Boat Festival

中國端午節

Dragon Boat Festival (Duanwu Festival) i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農

歷的)month every year.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傳統的) festivals in China.

端午節是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它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Legends(傳說) about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節的傳說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legends about the festival, but the most famous one is about Qu Yuan, a patriotic(愛國的) poet in ancient China.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很多。最著名的一個傳說是和屈原——中國古代的一位愛國詩人有關的。

Customs(習俗) about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節的習俗

ng Zongzi

吃糉子

Zongzi is a kind of food made with sticky rice(糯米) and is wrapped(包裹) withreed(蘆葦) or bamboo(竹) leaves. It has different shapes and fillings(餡料)。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people use red jujube(棗) as filling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people use beans, fresh meat, or egg yolk(蛋黃)as fillings.

糉子是一種用糯米制作,用蘆葦葉或竹葉包裹着的食物。它有着不同的形狀和餡料。在中國北方,人們用紅棗作爲糉子的餡料。在中國南方,人們用豆子,鮮肉和蛋黃作爲餡料。

on Boat Racing

賽龍舟

Dragon boats look like Chinese dragons. A team of people row a dragon boat together. At the front of the boat, one team member(隊員) beats a drum to encourage(鼓勵)his teammates(隊友)。 It is said that the winning(獲勝的) team will bring luck and happiness to the people of their village.

龍舟看起來就像中國龍。一組人一起划龍舟。在龍舟前端,一位隊員會擊鼓給隊友們鼓舞士氣。據說獲勝的那一組會給他們的村子帶來運氣和福氣。

ing Five-colour Silk Thread(絲線)

佩戴五彩絲線

During the holiday, children will wear five-colour silk tread on their wrists or ankles. It is said that five-colour silk tread can drive away(趕走) evil spirits(惡魔) and protect children from diseases.

在端午節,孩子們會在他們的手腕或腳踝戴上五彩絲線。據說五色絲線可以驅邪,保護孩子們免受疾病侵擾。

關於中國端午節的習俗 篇七

端午節是春節後的一個大節。眼見着油菜豐收了,小麥也歸倉了,人們的勞動終於有了收穫。這時找個理由過個節,的確可以使人們的疲勞得到恢復。過節就要吃喝,綠豆糕、糉子就成了端午節的`必備食品。

根據中醫理論對二十四節氣的分析,端午節是一年四季中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這個時候人們的情緒波動都比較大,非常容易煩躁和憂慮,加上現在正值夏季,氣溫也漸漸高了起來,在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一些東西來緩解這一狀況。而綠豆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毒的療效,做成的綠豆糕也是口感鬆軟,非常適合在這個時候食用,能大大緩解因爲陽氣過剩帶來的負面影響,能夠有效的化解及憂鬱情緒。再加之“糕”和“高”同音,有積極向上飛黃騰達的寓意,與端午節的糉子連一起又有“高中”的寓意,對於準備趕考的學子來說又是一個的美好祝願。因此在端午節吃綠豆糕就這樣被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

其實綠豆糕不僅吃起來香甜可口,它的藥用價值也是不可忽視的,我們經常用綠豆湯來解暑驅毒,其實綠豆糕也有這樣的作用,那麼,朋友們你現在是有沒有想嚐嚐這個美味的糕點呢?

端午節的習俗 篇八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誰: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傳說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