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語文課研究報告多篇

語文課研究報告多篇

【第1篇】領袖兒童教育語文課堂發展性策略研究實驗報告

中期實驗報告

黃德瓊

領袖兒童教育語文課堂發展性策略研究已有三年曆程,在三年的研究歷程中我們不斷反思、總結、完善、提升、成長。我們研究的內容是喚醒學生學習潛能,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構建綠色生長結構,讓學生快樂自信地學習,積極健康地學習,潛心投入地學習,超越自我地學習,培養有自己的主張並敢於表達自己的主張的兒童;會質疑會思考的兒童;積極健康、合作向上的陽光兒童;辦事執着超越自我的兒童;人人在校都能永不滿足,永不退縮,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發展性就是在具有自主性、學習性、主動性、發展性的基礎上,突出發展性。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兼有四項特徵是金字塔的底座,突出一個特徵是塔頂,塔頂需要底座的支撐。之所以選擇發展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是因爲發展性本身已經具有自主性、主動性、學習性的特質,發展性又升了一層,難度又增加了一層。爲此確立領袖兒童教育發展性策略研究。

二、理念支撐

領袖兒童教育不只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教育方向,是爲人的未來指引正確、幸福的方向,而領袖兒童教育本身就是不懈追求這個方向的過程實踐。面對領袖兒童教育,有人認爲它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也有人認爲它是一種選拔、精英、領導方面的教育。我們學校對領袖兒童教育的界定是在汲取精英、領導特質教育的精華的同時,面向全體,給所有孩子一個領袖兒童教育的土壤,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而美麗成長自己優越的一面,最終讓孩子因優越的一面成爲卓越而幸福。

參照多元智能理論,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每個孩子是有差異的,差異體現了每個人有優於他人的一個面。領袖兒童教育,揚長避短,特別關注孩子長於他人的一面,並施於足夠的養分,孩子優越的一面不斷放大,成爲這方面的驕子,給孩子卓越幸福的人生打好底色,是領袖兒童教育的旨意。

三、研究內容

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快樂自信地學習,潛心投入地學習,培養“獨立思維,敢於表達”“學會質疑,學會方法”,“積極健康,合作向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學習品質。形成“人人會質疑”“人人會朗讀”“人人會表達”的發展性領袖兒童。

四、實驗成效

1、在“三模小組化”教學模式中培養追求卓越挑戰自我的領袖兒童

在創境引題環節着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但發展性課堂教學策略中的創境引題不僅僅停留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上。需要別緻創境。要根據課文特點創設情境,既能激發興趣,又能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還能觸活學生新的思考,並在情境中自然揭題。它有三個操作要點:一是簡約,二是要有新意。三是與新課學習聯繫緊密。發展性課堂教學中的開課時領袖兒童的潛質就會在這短短的兩分鐘內,慢慢地被喚醒,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這樣創境引題在形式上能吸引學生,在心靈上呼喚學生,在情感上震撼學生。顯現的領袖特質:積極投入學習狀態,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潛質從創境引題就有突顯。

第二步先學後教: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學習過程的設計到學習方法的選擇,都讓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使其成爲真正的學習主體。領袖兒童教育發展性課堂教學的目標是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爲此,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教學的機會,而不是少數學生。先學,其實就是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可以學會自己學,提出不懂的問題。在學生交流自學收穫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梳理出學點,也就是學生的疑難點,困惑點。接下來就是重點品讀,以讀促悟。到了非講不可,學生迫不及待想要弄懂的問題上,老師現身,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讓學生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學習活動中,師生,生生,生本有效互動交流,探究閱讀,習得方法。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如我在教學《扁鵲治病》這課時先學後教的第一步讓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這一環節教學,有助於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思路。第二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自讀自悟、合作探究。從而把課文讀通、讀懂、讀透。精心設計表格,學生通過自主填表,交流質疑等形式,從而使學生理解了文本,知道了作者的表達方式和寓言所含的道理。這個表格的解決更是學生自問自探文本的基礎。學生圍繞表格,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例如: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爲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勸說?扁鵲是有名神醫,蔡桓公怎麼會不相信他?第三步,質疑討論,強化感悟。圍繞學生針對表格提出的問題。解答疑問,感悟人物特點。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通過文本中劃、反覆讀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話來深入感悟人物的鮮明個性。教師在後教這一環節中,着力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扁鵲與蔡桓公的對話,從而加深對人物內心的揣摩。讓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更加豐滿與深刻,較好感悟寓言情理。

展示反饋:“展示反饋”環節中的展示,它是最能體現領袖兒童教育發展性課題研究思想的,因爲它的最直接要義是要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展示自己的個性情感,展示自己的見解,通過語言描述把它給展現出來,形成一種表達、講解、演講的課堂情境,學生在這情境中學會了表達,學會了演講,學會了自信,學會了樂意地將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認識、自己的見解傳達給其他的人,教會並影響了其他人。這種情境可以把語言激活,把思維激活,把情感激活,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逐步成長起來。它也是對整節課學生的一個檢測,瞭解學生知識、情感,方法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主持小組全員上臺,從不同側面進行交流展示。如四人小組上臺展示:就每個人的感悟文本的程度或特長代表小組發言,可以展示體會、可以展示朗讀、可以展示收集的相關資料、也可以是質疑釋疑等。小組輪流上臺主持,每一個小組都有上臺主持的機會。教師逐漸隱身,講臺不再是老師講解、提問的陣地,而是學生主持、交流的舞臺,在學生的主持下,全班同學進行深入的交流、迴應和評價。每個小組成員先展示自己學習成果,再啓發、組織全班其他同學圍繞自己展示的內容進行廣泛交流。每個發言人展示結束後,用“誰願意和我交流”、“誰願意給我補充”等語言形式,啓發全班其他同學迴應自己的交流內容,其他同學或認同、或強化、或補充、或質疑、或評價。當有同學舉手願意交流時,主持人指定同學發言;該同學發言完,主持人可用“還有誰願意交流?”等問話啓發其他同學繼續圍繞該話題發言……依此類推。這時的展示者既是發言人,又是主持人。當臺前一個發言人展示並組織全班交流結束時,後一個發言人再進行展示和交流。用這樣方式調動所有學生加入“小老師”的行列。而且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都有鍛鍊自己的機會,都經歷了一個過程,由不敢說到敢說,增強了自信感,由說不清楚到說得清楚,獲得語言表達的進步。“展示”環節中,學生思維、情感、表達,充分展現。學生充滿自信,健康向上,亮出自己。班上的學生人人在思考,人人在進步,人人在自學,人人見收穫,人人展現自我。它的落腳點是提升領袖素養,顯現出來的領袖特徵應該是: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塑造發展性領袖兒童。

領袖兒童教育發展性課堂教學,提倡“合作” 以“小組合作”“多邊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創設學生之間互學互補互促的學習氛圍。我們班成立了合作學習的小組,自成立小組後,通過有效的評價機制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通過小組合作,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每一名學生都有明確學習任務,有獨立自覺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最大限度的擴大了參與面,充分發揮了生生間,師生間相互交流協作的小組學習讓學生的被動變爲主動,特別是分組討論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組內成員相互合作,組與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潛能,增加了信息量,使學生在相互促進中共同提高。如我執教的《貓》這篇課文時給了學生兩次合作討論機會,第一次是學生自學後讓學生討論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哪些方面:第二次合作討論比較句子體會貓的性格古怪。這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之間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學生不僅深刻認識到貓的性格古怪,更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注重引導學生把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使他們真正在合作中競爭,在交流中發展。在領袖兒童教育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在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還要引導學生能容忍別人的不同意見,接納他人的觀點,形成既充滿競爭又合作愉快的氛圍,在教學重點難點處,組織學生集體合作,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鑑,相互啓發、撥動,形成立體的交互的思維網絡;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提倡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操作、實踐,找出規律,提煉方法。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從而成爲永不退縮,超越自我的領袖兒童。要解決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性問題,首先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需要,不僅要有強烈的發表自己觀點的慾望,還要有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形成一種內心需要。第二,要讓小組的每一個同學都關心自己小組的討論合作,達到統一協調。第三、討論合作達到什麼程度,小組成員都要清楚。第四,平時小組各項負責人,都要各盡其責。小組合作學習中,交流探究性問題是重點內容之一。學生在交流時,結合具體的詞句,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用朗讀重點的語句來表現自己的體驗和感悟,由此落實語言訓練和朗讀訓練。

3、在表達中追求卓越。

不管是研究自主性課堂,還是主動性課堂,都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說”的功夫,但,發展性課堂的着眼點更高了些,把說上升爲語言表達的較高層次,讓“說”變得精神、變得自主,把“說”提升到自然、流暢、生動、深刻的高度,一步一步地發展學生的思維力、表達力。在發展性課堂裏,學生的表達要有較高的水平,比較精緻。發展語言品格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前要解決的問題是,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既兼顧全體,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表達慾望,又激發調動沉默層的學生積極起來,生動起來。一節課只有40分鐘,一個班卻有幾十多個學生,能有多少個學生髮言呢?爲了解決這些難題,我們的李校長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發揮小組的力量,爲了方便學生表達,小組同學可以離開自己的座位,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圍在一起,小範圍地講解,也可以幾個小組合在一起,講解,讓學生充分地講解,那些迫切需要發言的學生讓他們心盡情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那些不愛說的學生都要說,並且也要搶着說,他們在一起自覺地排個順序,人人講,人人講好,說充分,圍在一起的小組,可以根據自己情感的表達需要,大聲點可以,小聲點可以,只要你是發自內心的,只要是你需要這樣講都可以。增加了這樣的表達機會,學生還要學會尊重,學會理解,學會謙讓,學會講的禮儀。最終讓學生在課堂這個小天地裏放飛心靈,開放思維,美化情感,讓表達變得生動有趣且有品位。在李校長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名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他們班上的答問是按開火車或按順序表達。發展性課堂出來的學生能夠在任何場合能夠大方得體擲地有聲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成爲一個有吸引力有影響力的學生。()她們班還開展了即興演講活動,她爲了培養學生敏銳的感受力和思維力,把即興演講變成了抽籤式的,並且把時間調到每天午間練字的5分鐘,每次有三個學生演講,他們先到語文老師助理那裏抽籤,略作準備,就依次走上講臺面向大家做演講,把抽到的話題講清楚,需要快速地思維、組織語言,開始只能說幾句話,還有點吞吞吐吐,但時間一長學生就能說得流暢,也能說一段完整而順暢的話了。從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過渡到陌生的、方方面面的話題,這個過程是很好地鍛鍊了學生的膽量和說話能力,抽籤演講對學生的要求高了一步,需要學生自己調動儲備,喚醒思維的靈感,否則張不開口,講不出話,因爲抽籤是不確定的內容,每個同學抽到的內容不一樣,沒有參照和模仿,全憑自己的創造。就這樣學生不斷地歷練,語言表達能力又上了一個臺階。爲了讓學生善於表達,讓學生的表達吸引小聽衆,她們在班級成立了演講社團,演講社團有三個目標,一是人人會即興演講,人人能寫主題演講稿並且能夠聲情並茂地演講。二是人人都成爲節目主持人,三是人人都成爲辯論家。制定了演講社團的活動規則,活動時間、地點也有具體安排。她們班的學生的表達都能達到比較具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具備領袖兒童獨立思維,敢於表達的特徵。有的學生在表達時能配上自己的肢體語言,臉上露出或喜或悲的情緒,很有感染力。所有的學生表達結束時都能禮節地交代我的演講或表達結束,或是表示感謝。從學生的表達中感受到學生自我挑戰,永不服輸,積極面對,超越自我的良好狀態。

4、實行“單元主題閱讀”教學

李校長的單元主題閱讀研究已經有五個年頭,她通過研究逐步走出自己的特色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她研究的基本步驟是:

1、個體閱讀

第一部分:拼音、字詞基礎過關。每個學生獨立完成給每一個生字注音、組詞,理解每一個二字詞和四字詞,積累特殊結構的詞,如帶“的”“地”“得”的詞、歸類aabb、abcc、aabc、abb的詞等,然後我們一起矯正寫在隨堂訓練本上。

第二部分,逐課逐段逐句品讀,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一句一句地理解,體會某一個詞在句中的含義和作用,體會某一種表達方法在句中的表達效果,體會句與句的聯繫,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這些我們都寫在隨堂訓練本上,這本來叫批註,但語文書上寫不下,不能系統地寫,在語文書上只能寫一些簡單的批註。

第三部分,梳理每一課的表達順序。知道這課文按什麼順序寫,是什麼結構,以清晰學生的思維。

第四部分,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精美課文要背誦以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

2、小組合作

第一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能提多少就提多少,把問題記錄下來,再進行整理,留下最有價值的問題作爲討論的主題。

第二步:討論解決問題。首先,每一個組員根據問題寫出自己的解讀,至少寫出二個理由。第二,小組交流、碰撞、記錄、整理解答的語句,至少有三個理由。

第三步:有層次地寫出來,用上表示層次的詞、關聯詞等,把問題解答清晰有說服力,不能顛三倒四、重三遍四,也不能記流水帳,更不能答非所問。組長負責完成。組長責任重大,既要組織好提問、交流,又要引導大家共同解答。

3、展示前的準備

展示主持人寫好展示計劃,包括展示的目標、內容、要求。前幾次老師親自細緻地指導。計劃要在全班討論通過。

各小組根據展示計劃做展示前的準備,小組選擇好自己展示的內容,明確展示要求,小組各成員共同努力完成要展示的題目。組長安排好小組成員的發言順序,小組可以做展示前的演練,

主持人做好全班互動交流、補充、提煉的準備,哪些地方需要互動,哪些地方需要補充,怎樣進行提煉,提前做好準備,寫清楚。

4、由學生主持上好展示課

整個展示課都由學生來主持,老師只在適當的時候稍加點撥,老師的指導在準備課上,在前置性學習和展示前的準備上。

基本步驟爲:

第一,主持人開課,呈現展示目標、內容、要求。

第二,一個小組展示一個內容,小組長要善於鼓勵小組成員自然大方地向大家展示,表達清晰,語言生動,聲情並茂。每一個小組展示之後,主持人要給予評價,老師在關鍵時候做相應的評價或點撥。

第三,如果需要與全班互動,主持人要提示展示小組,通過語言的交流與全班開展互動。

第四,主持人總結展示情況與效果,小組代表總結展示的新收穫。

第五,爲下一次展示提出很好的建議。

5、拓展閱讀

蒐集整理與本組課文相同主題的美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美文蘊含的意境和情感,領悟表達方法,賞析優美詞句,積累優美語言。

6、緊扣主題,進行習作訓練。習作前充分準備內容素材,實行現場限時習作,一氣呵成,寫後反覆修改。

王主任這個學期也在大膽嘗試單元主題閱讀教學。這學期她進行了三個單元的嘗試,效果較好。主題單元的閱讀分爲四種課型,把一單元的1—14課時分佈在這種課型裏,一是整體感知課,二是單元精讀課,三是拓展閱讀課,四是主題展示課。突破了以往單打獨鬥的教學模式,以帶多篇,以帶一類,爲領袖兒童的閱讀提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課堂展示活動中她主講的《秋天的雨》就是其中的“單元整合·拓展閱讀 ”課。整體感知課,不是以往的的讀,而是把一組相同主題的文章放在一起讀,一起比較。精讀課突破了以往的細緻的,全面的深挖,而是在點上着力,在閱讀方法上突破,以此引領領袖兒童學會閱讀的'方法,從而實現運用課內習得的閱讀方法開展課外閱讀。閱讀課不需要煩瑣的課文分析,也不是遊離於語文活動之外的語文說教,而應該是由“教課文”轉向“教閱讀”,憑藉課文教會學生閱讀,引導實踐,充分經歷閱讀過程。讓學生以最經濟實惠的方式,大量吸納字詞句篇,依靠人的語言本能及語感,直接去進行由閱讀帶動的聽說讀寫的實踐。主題展示課則是她的學生最喜歡的課型,因爲這個課上,學生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閱讀成果,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穫,在這個課上,學生個性得以張揚,興趣盎然,收穫頗多。相互的影響帶動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以後的閱讀中。同時充分利用長課的50分鐘,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展示,部分學生如魚得水,盡情展現,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得以提升。

5、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成就發展性卓越的領袖兒童。

一個語文學得好的孩子,一定不只是靠一本語文書獲得的,語文學得好來源於廣泛的課外閱讀,來源於豐富的語文生活,更來源於富有趣味性、挑戰性的語文實踐活動。結合生本課堂教學認真落實好前置性學習,在前置性學習內容安排上除了讓學生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把生字認到,理解詞語外,還要學生收集相關的古詩、成語、名言警句、故事、人物等。這項任務的落實大大豐富了語文實踐活動,再加上課前的經典誦讀,課外閱讀的時間保證、課外讀物的落實,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歷練,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獲得書本上沒有的語文能力,諸如整體規劃構思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演講表達能力等。如今秋我在教學《遨遊漢字王國》這個單元的語文綜合性活動,根據活動建議引導學生制定活動計劃,活動計劃中每個成員需要收集的內容非常明確們,學生特別樂意完成自己學習任務、興趣很高,有的學生收集漢字的不規範使用,有的收集漢字的演變和歷史,有的收集字謎、歇後語等,最後彙集成冊,學生通過一週的收集信息,整理資料,分析研究,以小組爲單位完成一份高質量的手抄報和一份高質量的調查報告,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研究,關注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合作向上的能力。爲學生後續及終身學習打好底色。又如李校長所帶已畢業的學生六一班從四年級開始他們都成立了社團活動社團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播報新聞。全班學生有十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播一週。新聞大致有三個層級內容:一是校內新聞或鎮級新聞,二是湖北新聞,三是國際國內新聞。新聞主要來源於學生對校園生活的全面瞭解,把自己認識和感受到的信息彙集成一則一則的。學生既是播報員又是記者,新聞播報小組將採集到的新聞,編輯在word文檔裏,國際國內新聞是在學生在網上查閱下載整理後,與校園新聞組合,分主要內容和詳細內容編輯,成爲系統的新聞稿。學生播報新聞,模仿央視新聯聯播的方式,每天早、中、晚的時間進行播報,新聞內容呈現在大屏幕上,學生既看又聽。播報新聞,有模有樣,有央視播音員的味道。上學期結束,我們將學生播報的新聞內容,彙集成冊,主題是《常青藤新聞發佈》(常青藤是班名)通過新聞播報活動,學生收集信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大幅度提高。新聞播報,班級學生全員參與,輪流進行,每個學生都品嚐到了新聞播報的滋味,很自信,每個同學都感受到播報新聞的好處。大家在新聞播報中增長了見識,把視野放大到鎮、省、祖國、國際,關心國際國內的大事,不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讀書匠。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熱點、看點、亮點的意識和能力。王主任每週的領素課認真準備,語文活動認真策劃。上屆六年級學生一年中開展了很多豐富的活動,“科技發展利與弊”辯論賽,“畢業之歌”朗誦會、故事會、秀出我自己主持大賽、古詩大回放、“中國夢家鄉美”演講賽、“再見了母校”演講賽、家鄉民俗展示、製作班級畢業紀念冊“那些年華,我們一起走過”等活動,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特別投入,學習成果豐厚,收穫更大。活動展示的精彩,準備的過程更是發展了領袖兒童的多種能力。合理分組,形成合力,小組成員相互補充完善,齊心合力,相互評價促進。小組的力量推動活動,促使活動開展更加高效,促使展示更加精彩。特色展示、豐富延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領袖素養如語文交際能力,創造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共同分享了活動的快樂與成功。無論是有無人聽課,班級學生顯現出領袖兒童“自信大方”“敢於表達”“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特質。班級領袖兒童作品集《那些年華,我們一起走過》和《小荷-優秀習作集》(3本)榮獲學生作品創新獎和優秀獎。集子裏收錄了每一名學生珍貴的作品。本期他們班上的“擁抱秋天”班級社團主題活動把班級多個社團活動有機組合在一起,形成系列活動,讓各個社團在主題活動中彰顯領袖潛質,激活領袖潛能。激發班級100%領袖兒童熱愛自然,親近大自然,100%的兒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美,展示美,在活動中更加充滿自信,具有審美氣質。在分享成果的同時,開闊視野,發展思維,喚醒兒童內心深處對美的追求。培養兒童收集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維,學會朗誦、創作、手抄報、手工製作、攝影、歌舞表演等方法,展示個人才藝,豐富生活閱歷。通過以社團爲單位的準備、排練、展示等系列活動,增強團隊合作意識,不斷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向上,挑戰自我,追求卓越。引導學生走進社會,與家長一起走進自然,促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交流。李校長和王主任已經率先嚐試主題單元的閱讀教學。具體做法她們會介紹給大家。我在這裏不再贅述。

五、問題思考

1、發展性課堂與“自主性”“主動性”“學習性”課堂在形式和實質上的區別並不明顯,大家可能都在這麼做。“發展性”領袖兒童教育課堂還只是雛形,顯現出來的某些特徵還很粗糙。

2、來自學生需要的發展性課堂學習潛規則還沒有建立;具有發展性領袖兒童氣質的學生還沒有顯現出來;老師還沒有成熟的設想。

3、每一個學生髮展空間還不夠,課堂學習方式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

六、下一階段主攻目標

1、讓發展性課堂與“自主性”“主動性”“學習性”課堂有形式和實質上的區別。大家都做的,我們做得更到位,更深入,更成型。做大家沒有做的標誌着“發展性”特質的課堂:(1)課堂瀰漫濃濃的語文味。(2)百分百的學生積極投入,獨立思維;百分百的學生有合作的需要,講究合作的潛規則,有合作學習的能力;百分百的學生能夠大方自然、清晰流暢、具體生動地表達自己的見解。(3)80%的學生具有演講、辯論、主持的發展性語文素養。(4)百分百的學生自信、開朗、大氣、永不言敗、追求卓越、不斷超越。(5)小組合作學習有質有序,考覈制度持續深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建立來自學生需要的發展性課堂學習潛規則---積極投入,活潑有序;合作互助,提升超越。課堂成爲學生的主陣地,教師逐漸隱身。

3、讓每一個學生有足夠的發展空間,課堂學習方式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努力把“發展性”策略研究做成型。

【第2篇】國小語文課例研究報告

國小語文課例研究報告

一年級上冊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認識生字,會寫方、半、巴。

3、通過課文的朗讀,知道雨水與植物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1、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3、用不同的方法來認識生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在上這一節課之前呢?老師要給你們出一個謎語,看看我們班上哪些同學能夠一下子說出來,那麼誰就是我們猜謎語的

小冠軍哦!聽好了:“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裏看不見。”(雨)

小朋友們真棒,來,我們大家都用掌聲來鼓勵下自己吧~~~~

2、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見到些什麼雨呢?(毛毛雨、小雨、大雨、雷陣雨、暴雨)

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12課《雨點兒》,你們可以想一想:天空爲什麼會下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讀課文,再讓學生藉助拼音,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在讀的時候呢,可以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自然段)

3、小朋友你們讀得真好,看,老師手上有很多字寶寶,你們都認識嗎?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讀準字音。

三、細讀課文,感悟言語

天上爲什麼會下雨呢?請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水蒸發變爲水蒸氣,水蒸氣遇冷結成小水滴,空氣託不住,落了下來,就變成了雨。你們明白了嗎?

(學習第一句)

1、我來找一個好聽的聲音讀一讀,誰願意來讀?把你們的小手舉好。

2、第一句裏面是說什麼多的數不清啊?(雨)那麼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是多的數不清的呢?出示課件星星多的數不清,雪花多的數不清。

3、小朋友們,你們在書上找到“數不清”“飄落”這兩個詞,你們還可以用它們來說一句話嗎?

天上的星星多的數不清。

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

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

(學習第二、三、四句)

1、這三句話採用的是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的對話,那麼從這幾句話中你知道它們都去哪裏了嗎?

(小雨點兒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2、你們真聰明!爲了獎勵你們,劉老師來請你們來當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角色扮演下對話,你們誰想來試試呀?

3、教師重點指導讀疑問句的語氣。

(學習第五句)

1、下面,你們自己來讀一讀第五句話,來想想:雨到底有什麼作用?

2、雨水給花草補充了水分,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地裏的種子吸收水分後,生根、發芽、開花。

3、恩,回答的真不錯!你們想不想來看下這神奇的過程呀?

出示課件,播放小雨點兒落在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大雨點兒落在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種子生根了、發芽了、開花了。是多麼的漂亮啊!

四、熟讀課文,培養語感

1、雨點兒是這麼的可愛,如果你是小雨點兒,你希望自己是到哪裏去呢?

2、你能把這篇課文有感情的朗讀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最後,老師來教你們唱一首關於雨點兒的兒歌吧~~~~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種子種子,在說話,在說話,

哎呀呀,我要長大,

哎呀呀,我要發芽。

五、自主探究,合作識字

1、認讀要求會認的字。

小朋友,有位神祕人物,叫老師帶句話給你們,他說很想你們,你們想知道這位神祕人物是誰嗎?

對了,就是生字寶寶,你們想它嗎?

2、指名學生認讀生字。巧記生字。引導學生可用這樣的方法來記生字。

點:上面是“十”不要左邊那一橫,中間是“口”,下面是四點。組詞:雨點兒。

數:左右結構的字,左邊上面是個“米”,下面是個“女”,右邊是反文旁。組詞:數不清、數學。

清: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青山的“青”。組詞:清楚。

彩:左邊上面是爪子頭,下面是木字,但是捺要變點,右邊是三撇。組詞:彩色。

飄:左右結構,左上是“西”,左下是“示”,右邊是“風”。組詞:飄揚。

落: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各”。組詞:降落。

空:工字上面加上穴寶蓋兒。組詞:天空。

問:“門”字裏面一個“口”。組詞:問題。

回:大口包住小口。組詞:回家。

答: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合”。組詞:回答。

方:“房”上面的戶字旁去掉。組詞:方向。

六、指導書寫

1、這些生字寶寶已經和我們成爲了好朋友了,但是剛剛有幾個生字寶寶偷偷的告訴老師,說是要到小朋友本子上的田字格里去玩玩。出示生字:方、半、巴。

2、方、半、巴它們都是獨體字。

方:“點”寫在上半格豎中線上,“橫”要從橫中線上起筆,再從田字格第三小格寫“撇”,在寫“橫折鉤”。

半:在田字格上半格豎中線左右各一點,再在橫中線上線各一“橫”上面橫短,下面橫長,最後一“豎”寫在豎中線上。

巴:在田字格上半格豎中線旁寫“橫折”,再在“橫折”裏寫“豎”在橫中線上寫“橫”,最後“豎彎鉤”。

板書設計:

花更紅

/ 小雨點兒——有花有草——草更綠

雨點兒

大雨點兒——沒有花草——長出——紅的花

【第3篇】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研究報告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研究報告

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達到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這一要求,是國小語文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但是,在我們常規的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只是根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地講授一番,沒有真正從培養語文能力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上下功夫,教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沒有創新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而也就達不到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國小語文的教學目的。

一、以傳授基礎知識爲主,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長期以來都是“滿堂灌”,其基本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這是傳統的講讀型授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近年來,隨着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全國各地在國小語文教學改革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是,相對於我市農村基礎教育的實際來說,各地的成功經驗只能借鑑,而不能照搬。必須從我市農村國小的實際出發,以傳授基礎知識爲主,優化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探求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有效方法,爲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堅定的基礎。

衆所周知,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必須十分重視基礎知識。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是我國廣大教師建國六十年來培養大批建設人才的經驗總結。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以傳授基礎知識爲主,既符合國小生認知特點,也符合人們學習新知識的客觀規律。因此,優化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應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爲目的,力求讓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日積月累逐步提高。國小語文學習最基礎的知識是字、詞、句、篇,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識字,然後用字組詞、用詞造句,再用句子組成文章,即作文。教會學生識字,首先要教學生學好漢語拼音,學會,讓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時,通過查閱字典,用拼音學會讀音識字,並閱讀字典上的詞與句,鞏固學習過的知識。

二、以掌握基本技能爲主,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目前,我市農村國小還比較缺乏現代化教學設備,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按語言規律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作用。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達到認識教材和教材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目的。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把學生引導到最有利於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方面去,使學生成爲名副其實的主體,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中指出:“我們不需要死記硬背,但是我們需要用基本事實的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列寧選集》第四卷第348頁)這就爲我們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是要求國小語文教師改革過去那種強迫學生死記硬背的落後的教學方法,從教育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入手,充分運用比較對照、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邏輯方法來講授教材,使學生能深刻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國小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要採取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法,講授教材時,應講在關鍵處,講在重點上、難點上,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要注意發展學生認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鑽研能力,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習慣。還要在講授教材內容的同時,不要忽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從小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長大後成爲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以培養學生思維爲主,創新課堂教學形式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於學生學好各門功課,攀登科學技術高峯,做好各項工作,都具有重大作用的。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所要擔負的重要任務。許多國小語文教師認爲,國小生年齡小,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對國小生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爲時過早,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國小生年齡雖小,但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最佳時期,從小有計劃地對國小生進行思維訓練,對於國小生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力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應該創新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加強對國小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思考,是開拓學生思路、發展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通過圍繞課題、抓住重點、運用比較的方法等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來設計提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爲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學生理解內容的'門路,圍繞課題提問,能揭示課題使學生立即產生急切閱讀的心理,引起學習的興趣。

而運用比較的方法提問,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區別事物之間的異同,抓住事物的特點,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另外,自學和訓練,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自學、閱讀,既是創新教學形式,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學、閱讀課文,可以理清脈絡,理解內容,體會特點,融會貫通,這一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的發展,也培養了學生自學的習慣,這對於語文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訓練的本質是實踐活動,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訓練是指學生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有計劃的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通過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達到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第4篇】語文課例研究報告

語文課例研究報告

語文課堂任務單使用的有效性

《貓》課例研究報告

序言:我校組建4年來,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學校教學的抓手是推行課堂任務單。通過本次課例研究提高全體語文教師設置課堂任務單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最大效度地發揮課堂任務單導學的效能,從而形成語文課堂任務單使用的模式。也通過本次課例研究提高語文教師教學研究、觀課、議課能力,進而提高語文組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的有效性。本次課例研究有幸請來上海特級教師、青浦區教師進修學院師之蘊工作室領銜教師、上海市名師培養基地副主持人關景雙老師親臨指導。關老師學識淵博、談笑風趣、理念先進,短短的兩天給我校教師留下深刻印象,他提倡“圈點目標三維維法解讀文本”、“目標確定與任務單設計相對應”之類的話語更是醍醐灌項,讓全校語文教師頓悟不少。

(一)、研究背景:

教務處在課堂調研時發現,教師只顧自己講,不關注學生學,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機會少,華師大博士生導師、課程與教學系教授夏志芳,對我校課堂教學診斷後提出:課堂上必須要保證學生的活動時問,其有效措施是全面推進課堂學習任務單。課堂學習任務單適合各門功課教學。

課堂任務單使用的這幾年裏,語文教師覺得課堂任務單難操作,使用時感覺課堂時間來不及,還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二)、課例主題:語文課堂任務單使用的有效性《貓》課例研究

(三)、觀察點和分工:

分組 觀察點 觀察點解讀

小組一(七年級文組) 1、目標具體化,設計任務單位 備課環節,看教師解讀文本的功夫,表述目標的有力,根據材料和學生實際確定文本目標,設計可操作的任務單。

2、老師創設情景,恰當使用任務單 上課環節,看教師教學的素養,教學組織是否精當,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任務單自主、合作、探究,爲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

3、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在用課堂任務單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主體意識,更要提升教師主導作用,師生應該有全面的互動。這個互動模式還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

小組二(八年級語文組) 4、課堂環節的有效性 上課環節,看教師設計的流程,任務單設備的梯度和目標的達成度:教學依“朗讀”“理解”“品味”“感悟”四大板塊層層推進。由淺入深,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理清作品內容、口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

5、任務單的可操作性 任務單串聯整節課的始末,適時運用,教師佈置要清楚,要求要明確,可操作性要強。

四、課例研究式和步驟

1、研究形式:三實踐兩反思

2、研究說明:

3、研究課文:七(下)《貓》

4、研究準備:課例組成員閱讀《貓》,先自行解讀。

執教人姜紅仙圍繞主題解讀文本,提煉目標,設備任務單。

5、時間安排

活動內容 時間安排 參與者 主持人

第一次課 4月24日 授課者與專家交流,錄像課,教師第一次觀課、議課

課前會議 5月3日 第一節 七、八年級語文教師參與,觀察點的分工

第二次課 5月3日 第二節 全體語文教師參加聽課

最後議課 5月3日 第三、四節 七、八年級語文老師參與

第三次課 5月4日 第一節 全體語文教師參加聽課

課後議課 5月4日 第二節 七、八年級語文老師參與

資料整理 5月4日 第三、四節 七、八年級語文老師參與

研究報告 5月8日下午 全體語文教師參與,形成任務單模式和觀點

課例研修過程:

一、解讀文本.篩選目標:

《貓》是人教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現代散文,作者是新文化倡導者之一鄭振鐸先生。本單元共選入了描寫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和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入類的生活軌跡。本文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給人留下深深的思考。學習這篇散文,可以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深入體驗人與動物間的摯愛真情。

當我讀完《貓》後,潛意識裏把它當作散文。文本反映的生活也不復雜,只是記寫了家養“三隻貓”的生活片段。初看《貓》,語言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作品的行文脈絡就能發現其實作家很講究寫作技法,主題與寄託的情感在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渲染,充分體現散文“行散神不散”的特點。比如“三隻貓”,其中“黃色小貓”和“花白貓”都很活潑、很可愛,但詳略安排不完全相同:而且根據“這隻貓較第一隻更有趣,夏活潑”一句話來看,第二隻貓帶給“我和家人”的“生命的新鮮與快樂”來得更加強烈與鮮明。然而“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我”在養貓的經歷中感受到了悲劇意味,所以,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無論從來歷還是醜陋和肥壯的外表以及時時表現得非常“憂鬱”和“懶情”的性情,都表明它在“我家”的地位都不如前兩隻貓。但結果它出人意料地被“我”“冤苦”而死。至此,“貓”這

種動物的悲劇命運產生的悲劇色彩在對比的情節中給讀者留下更加強烈的震撼和衝擊。

運用“師之蘊”關老師倡導的“圈點目標三維度、解讀文本內容三層次的方法”解讀:

第一層顯性內容:敘述三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第一隻貓活潑、有趣,讓人“感着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小貓的死去帶給“我”的是“一縷的.酸辛”。第二隻貓更活潑、更有趣,到處亂跑,又不怕生人,結果被路人捉去,“我”詛罵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不得巳收養的第三隻貓難看、憂鬱、懶惰,大家都不喜歡它。芙蓉鳥死,被我當成兇手冤打而死。

第二層隱性意脈:藉助“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以及“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兩句話的對比得以體現。前者是因爲曾經擁有的“新鮮與快樂”被路人掠奪而下定決心不想再養;而後者是因爲全家人誤解、冤苦、害死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在心中留下了負罪感,覺得永遠愧對這種生靈。如果說“好久”表達了“我”內心十分痛心與惋惜,那麼後者的“永不”則抒發了毅然的情緒,內心的痛悔之意完全被遞進,被深化了。

第三層文體張力:主題的多元解讀。本文發表於1925年11月的《文學週報》上,鄭振鐸深受五四時期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他以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熱烈、真摯的4隋感,純樸、坦率的童心努力探討人生的真諦。當“我”明白這隻醜貓並非是罪魁禍首後,良心受到了譴責,就開始對“無人性”(人性的陰暗面)的言行表現加以痛心疾首地批判,作爲自己“心靈救贖”的“急救包”,明白真相後的難過、愧疚、自責、後悔之情則象徵着人性中“公正”和“正義”的覺醒,唱響了一曲人性的牧歌。

解讀文本後,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體會作者對弱者的同情和公平、公正對待生命的態度。

2、學習藉助關鍵語句及運用比較的方法,着重揣摩描寫動物和直抒胸臆的文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着重揣摩描寫動物和直抒胸臆的文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二、以學定教,說教學法

本文情節較簡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文的寫法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是學習的重點,應該讓學生結合任務單多談自己的看法。本節課的教學要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進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散文文字優美,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只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讀出韻味,才能體會課文中包含的複雜感情。

2、比較法:抓關鍵詞和關鍵句,對比體會思想情感。

3、討論法:結合任務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4、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自主思考。

5、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結合任務單,讓每位學生動腦、動筆、動口,這種新的學習理念貫穿幹教學的始終,使之得到不斷地強化和訓練。

三、設計教學.說明預設:

1、導入課文:

教師導入,出示課題,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任務單課前熱身,既可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又可以積累基礎知識,較多學生對作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瞭解甚少,需要教師補克說明。

2、整體感知內容:

(1).速讀全文,結合任務單,用圈點勾畫法批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2)、讀後,按下列句式說貓:讀 ,我看到了一隻 貓。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讀.用圈點勾畫法批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的語句,意在讓學生了解文脈,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結合原文批註說,但任務單的設置難寫盡三隻貓,寫的操作性不強。通過說貓,着重揣摩描寫貓的外形、動作、人物心情,整體感知三隻貓的性情和“我”對貓的情感態度。

(3)、三次養貓經歷,那-次是詳寫?刪去前兩隻可以嗎?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意在讓學生了解對比、錆墊的寫法,學生通過前面的說貓環節,能很快感知速一寫法。

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1)、精讀第17-28段,體會作者的情感:

師問:家裏的芙蓉鳥死丁,家裏人是什麼反應?

生朗讀,並品味我和妻子的語氣。

設計意圖讀後完成任務單,讓每位學生快速找到關鍵詞句,通過修辭手法和句式的領會,有聲語言的品讀,體會人物情感。

(2)、思考:判定貓吃鳥的依據是什麼?如果在養第二隻貓時也發生了美蓉鳥事件,我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設計意圖篩選文本有效信息,通過我對貓的不同態度,爲下文理解主題設置鋪墊。

(3)、當我明白事情真相後,“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些語句可看出來?完成任務單。

(4)、交流情感,朗讀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着重揣摩直抒胸臆的文字,體會文章的思愨感情。

(5)、品味語言:結合任務單,比較體會其表達的情感有何區別:

“我家好久不養貓” “我家永不養貓”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領悟兩者情感的區別,前者是因“情”不養,後者因冤死貓而自責,充滿負罪感,明白一種道理,領悟主題思想。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對文本領悟能力,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4、感悟主題思想:

(1)、結合任務單四,寫寫自己的感悟

“對於 ,我想說: 。”

(2)、生交流

(3)、師小結主題的多義性

設計意圖結合任務單,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多角度體會主題思想,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4)、介紹作者創作背景

設計意圖介紹作者創作背景,意在讓學生明白作者創作的意圖和思想觀點。

5、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別人或被人誤解呢?把事情的經過說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設置的目的,讓學生把學習和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更好的理解課文內涵,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6、佈置作業:

(1)、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老師予以肯定和補充。

(2)、任務單小結,自評

設計意圖感人的養貓故事結束了,他留給我們的思索是無窮的。此環節設置的目的,讓學生暢所欲言,爲人、爲文均有收穫。任務單成果的評價和展示,激勵先進、促進後進。

四、課堂實踐,反思改進:i略)

五、課例觀點.研修體會:

這次課例研修,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特地邀請關老師親臨指導。與同伴們攜手共行,得到了同伴們真誠無私的幫助,組內濃厚的研討氛圍,真誠的話語時時啓迪着我。關老師高屋建瓴、字字珠璣,鞭策着我要做得更好。經過這次歷練,我得到的課例觀點和體會從以下四個角度來談:

(一)、目標設置應具體,任務操作利於行

教學目標是課堂的導航儀。目標設置的具體、簡潔、清晰、完整的程度決定着教學環節有效性的達成度,目標設置的過程中,教師要再三斟酌,力求精準。寫在紙上的任務單是設計,記在心中的是目標。在課堂實踐之前,首先教師要精心鑽研教材,根據文本和學情設定具體目標,根據目標和教學流程,設計與目標相對應的任務單。上課的每個環節、每項任務、每個提問、每個小結,都是圍繞任務單展開,都是爲目標服務。如在《貓》的教學中,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第三次實踐課的目標制定更加具體:體會作者對弱者的同情和公平、公正對待生命的態度;學習藉助關鍵語句及運用比較的方法,着重揣摩描寫動物和直抒胸臆的文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次實踐課目標具體,環節明確,語文味濃。用任務單導學,設計要精心,重在導學;操作性要強,利於目標的落實。如在《貓》的三次實踐課中,第一次任務單的設計不精,影響教學環節的推進;第二次任務單導學效能不足,欠缺方法指導;第三次任務單用了大量的導學術語,是真正意義上的導學單。關老師和同伴對第三次任務單給予充分肯定,效果顯著。

(二)、任務單貫通始終,環節推進有秩序

設計科學的任務單和教學環節相匹配,聽說讀寫相結合,有效推進課堂的進程。當任務單設計層次清晰,符合教師的個性特徵與教學風格,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變得簡潔、清晰,有效性更高。基於有任務單導學的環節預設,課堂上教師要有強烈的任務單導學意識,轉換課堂的“主陣地”,用任務單說話,貫通課堂始終,有效推進環節的有序進程。

例如在《貓》教學中,首先結合任務一用圈點勾畫法批註貓的外形、動作、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整體感知課文,然後用“讀 ,我看到了一隻 的貓”交流;品味語言,體會情感環節,結合任務二思考:當我明白事情真相後,“我”的心情是怎樣的?用簡潔語言概括;並比較領會“我家永不養貓”、“我家好久不養貓”的不同情感。通過品讀比較分析,多角度感悟主題思想,結合任務三操作,自主感想、合作探究,教師補充背景資料,領會人生真諦。教師在課堂上每個環節以任務單操作爲介質,落實目標。在環節實施中,教師要清晰地把握學生的動態,如在說貓環節,教師預設揣摩描寫三隻貓的語句後交流:哪一隻貓是詳寫?刪去前兩隻可以嗎7可有個學生說:“我棒打貓,使它冤死,可看出第三隻貓很可憐。”教師就順着學生巳生成的動態資源.品讀“我”的心情,分析我冤死貓的原因是不喜歡它,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刪去前兩隻貓可以嗎?有較強的語言感知能力學生,能夠很快抓住文章主旨要害,在語文學習中,容易沉浸到文本中去。在環節預設的時候,教師針對這種現象,要找準“反覆”介入環節的契機,環節井然有序,水到渠成挖掘出主題思想。

(三)、教師引導要精堆,學生自主顯本領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學生學習的燈塔。教師課堂上規範、準確的表述,不僅能清晰地傳遞教學要求和知識,讓教學流程如行雲流水,舉輕若重,避免環節迂迴;而且能夠給學生以示範。這種精準的表述還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表達中做到精準,避免繞彎子。如在《貓》的教學中,品讀語言,感悟主題,引導學生感悟主題時繞彎子了,影響了後面學生自主感悟的環節。雖然有客觀原因,嚴重感冒,頭腦暈乎乎,教師引導有點亂。但教師用語的精準表述源幹教師自身的博學,這種博學自然離不開課外功。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

在這方面,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的課堂教學爲我們提供了典範。於老師用親切、平實而又不乏幽默的話語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讀書。讀到最後,大家恍熱大悟,意猶未盡,再提筆把場景或感悟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於老師稱其爲“簡單語文”,他的這一做法和我校倡導的任務單導學相似。於老師主張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讀書,自己領會,水到渠成之後,學生動筆寫一寫。“任務單”導學則是學生學在前,教師導在後。儘可能地把時間交給學生,他們能做的教師不做,他們能解決的教師不予幫助。只有教師引導語言高效了,學習自主學習才充分,才能把任務單導學落實到實處。

高效的教學語言,除了課前的精心預設,更多來自於課堂的即時生成;而課堂上的印興發揮,靠的是長期積累。教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高效的語言,都是課堂內外積累的人生修養、文化知識、教學經驗,以及對學生心理知識研究的集中表現。臺上一節課,臺下十年功。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大量閱讀,提升人文教養,磨鍊品格,對於語文老師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必修課程。

(四)、依單學習是手段,課後留存做檔靠

當代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所以,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如《貓》的教學中,依“朗讀”“理解”“品味”“感悟”四大板塊層層推進。由淺入深,讓學生結合任務單自主、合作、探究理清作品內容、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整個教學環節,以任務單爲手段,緩緩推進課堂進程。任務單是學生學習的媒介,是預、學、習、用之整合體,顯示它在課堂中特有的效能。每一份精心設置的任務單,應是學生學習的知識檔案。目標的重點、知識的積累、方法的指導、差異的留白、環節的相伴、收穫的記載,一覽無餘。現在我校課堂任務單的實施已走向正軌,但學生留存是個很大問題。學校花費大量的財力印發任務單,但學生保存習慣很差,沒幾天任務單就不知所蹤,更不用說成爲教材的知識檔案了。我建議學校發個倡議書,以班級或個人爲單位,形成學科任務單保存評比,評選先進,激勵後進。

(五)、同伴互助是良方,團隊合作共發展

俗語有曰:“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顯示出衆人的力量和團隊合作的價值所在。任務單導學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優幫弱。最近發展區理論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爲“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把握“最近發展區”,能加速後進生的發展。課堂小組討論,通過生生交流,後進生模仿優等生,也能完成任務,但要注意避免空對空的現象。在課堂交流時,可讓一學生當小老師,點評小組自主學習情況,小結討論後的成果,以此促進小組合作交流的落實,帶動“後進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互助是良方,教師相伴共成長。全體語文教師組成一個團隊,通過衆人的觀察,成就羣體的成長,這纔是課例研修的積極意義所在。這次研修課,我是執教者,也是最大受益者,有同伴的無私幫助,成就團隊的共同發展,正所謂:觀他人課堂,長自己智慧。

六、課倒研修結束語

在整個研修過程中,研討的聲音常常響起,敏銳的目光時時碰撞,無私的互助刻刻陪伴。每次聽到同伴別具匠心的建議和關老師真知的引領,讓我明確了改進的方向。每每看到同伴用智慧的雙眼觀察、用真情的話語研討,內心充滿感激之情。它將承載我自信地走向前方,也堅信開化一中用任務單導學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