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語文研究報告多篇

國小語文研究報告多篇

【第1篇】國小語文小課題研究報告

國小語文小課題研究報告

國小語文小課題研究報告1

一、課題研究現狀分析

識字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培養讀寫能力,識字是前提,同時識字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又是一個新的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閱讀必須要有一定的識字量纔可以進行;而習作又建立在閱讀和寫字的基礎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級學生識字量不足,將嚴重製約讀寫能力的發展。識字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着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然而從以往實踐看,識字教學形式還比較單一,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辦法還比較少,識字和書寫缺乏有效的指導。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普遍存在“逐個識字效率低、無章可循週期長、回憶再現難度大、易於混淆錯別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現象嚴重。

二、課題研究目的

1、轉變觀念,愉快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變“苦學”爲“樂學”。

2、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化被動接受爲主動獲取,養成主動求知的好習慣。

3、引導學生勤於觀察、善於觀察。在觀察中學會比較、辨析,發現規律,掌握識字方法

三、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各地類似實驗借鑑法;2、課堂教學案例研究法;3、不同教師同類型課堂教學觀察比較法;5、綜合試驗教師對課題的收穫,談經驗總結法。

四、課題研究重點

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從關注識字結果到同時關注學習過程,從關注識字技能的記憶保持到關注漢字在不同情境中廣泛靈活的遷移,注重培養識字能力,促使學生由“學會”變爲“會學”,由“被動的學”變爲“主動的學”,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習效率。運用各種各樣巧妙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充滿樂趣,使識字教學的面貌發生改觀,識字教學不拘於死板的公式,因文而異、因詞而異、因地而異,把課內外有機整合,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去理解,積累和運用,給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打下紮實的基礎。

五、課題研究的設想和設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組小課題研究計劃,各研究教師根據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計劃;

2、組織學習當前課題的研究現狀以及與客體類似的相關理論。

3、精心組織教研組一課兩評活動,在活動中全面開展課題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組小課題成員對自己課堂的一次教學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傳課教後反思。

3、充分利用好“達標課”,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同時對教學評價進行研究。

十月份:

1、學習有關“生本高效高效語文課堂“的教學新理念的文章;進一步明確“生本高效語文課堂”如何上才能體現高效。

2、每位教師精心設計識字教學課堂教案,尋找教學模式,歸納教學流程。

六月份:

1、設計師生調查問卷,歸納總結課題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過程性研究材料,從材料中尋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師針對研究過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認識,開好課題的期末總結會議。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六、課題研究預期效果

我們希望經過這樣的實踐研究,最終讓孩子們對識字充滿了興趣,提高識字能力,擴大識字量,感受閱讀的樂趣。

國小語文小課題研究報告2

一、課題的提出與研究目的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識字與寫字教學是一項基本任務。它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是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工具,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前提。但通過平時的作業及考試檢測情況來看,二年級學生的錯別字現象很多,這對語文學習帶來了很多障礙。要是學生避免寫錯字的現象,牢固掌握所學生字,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將學生的錯字現象作爲生字教學的一個突破口,找到其出錯原因,並研究相應的解決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級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提高教學效率。

將研究重點放在課本上,並不是將視野侷限於課本,適當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鞏固,貫通課本知識,培養能力。在瞭解語文課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的原因與對策。

2、在獲取豐富關於易錯字的基礎性資源,從而建構符合實際的語文課程資源。探索高效的語文活動課的方式、方法和途徑,構建國小語文的操作模式。

二、課題概念的定義

關於易錯字------顧名思義,易即容易,錯即錯誤,易錯字就是特別容易出錯的字。出現錯誤的字,我們叫它錯別字,一般分爲錯字和別字。易錯字就是指容易寫錯或混淆的字。

在生字實踐教學中,我們發現先入爲主的現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書寫,第一次正確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學生,第一次書寫的時候出現錯誤,事後再去彌補,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過一定的干預,在以後的書寫中,正確率將會大大提高。

這要求教師具有對易錯字有提前的預設,知道這個字出現的常見錯誤,並且知道用恰當和巧妙的方法,在課堂上對這個生字進行提前干預,防止大部分同學出現這樣的錯誤,甚至達到把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

易錯字的提前干預,是指教師在知道學生學寫新字之前,對易錯字進行歸類,通過教師和學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編故事,順口溜等有趣的形式進行提前干預,讓學生自行特點後再進行書寫,儘量把錯誤扼殺在第一次落筆之前。

現場跟進指的是在第一次作業出現第一次錯誤的時候,在第一現場及時跟進,通過一定的干預措施,讓學生避免出現錯誤,或及時糾正該錯誤。由此對易錯字的產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

三、課題研究原則

(1)科學性原則:從研究設計到具體實驗應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動。在作業設置上最大限度的減少機械性,增強情趣性。

(2)綜合性原則:合理構建作業結構體系,注意作業設計的相互協調,合理搭配。對於學生作業設計要以新課標爲準繩,依據新課標對作業體系進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爲本原則:同一年齡的學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識水平、接受能力、意識傾向、興趣愛好的個別差異,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區分對待,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促使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課題的研究理論與研究方法

(一)我們研究的理論依據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記憶中完成的對新信息的精心製作或精細加工,是對要記住的新信息附加額外信息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使新信息更有意義,從而促進對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對學習材料的記憶,通常用的方法有:(1) 對信息進行聯想; (2) 產生關於新信息的視覺表象;(3) 將信息的字面意思進行擴展;(4) 把進信息同別的事物進行比較; (5)舉出一個信息的實例;(6) 補充新信息的細節; (7) 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爲概念;(8)對信息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等。

(二)我將二年級所有學生作爲研究對象,具體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獻資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對相關研究材料進行學習,作爲本課題的理論支撐,幫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⑵調查分析研究:在課題研究初期、中期和後期,通過調查測試,分析瞭解學生識字能力的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爲課題研究提供依據,並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實效;

⑶個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對象,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首先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後對其施加影響並跟蹤觀察,從觀察記錄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事實結論;

⑷經驗總結研究:重視資料積累,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三)具體做法:

(1)把本冊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單元編排進行彙總。

二年級的生字數量固定,每課課文後面要求“會讀會認會寫會默”的四會進行彙總。因爲二年級教學的識字量相對有限,每個生字的相關詞語也相對固定。因此,我們預先對每一課課文的四會字進行擴詞,讓這些常見詞語讓孩子們多讀多寫,紮實訓練。這樣的八張詞彙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詞組,以及相應的針對性訓練。應該說,這就是所有易錯字的範圍,打個比方來說,這就是我們用來獵取易錯字的一張大漁網。

(2)把學生出現的易錯字按照原因進行歸類。

生字教學之後,在學生的各項作業中,如看拼音寫詞語,聽寫、寫句子等,學生的易錯字就會逐漸顯現。迅速測查和總結,整理了易錯字彙總表。

① 根據錯別字出現的'原因,彙總歸類,可分成這樣三類:(別字)

② 改變字形:如“黃”字中間“由”寫成“田”,“原”的第一筆寫成撇。(錯字)

③ 添加或遺漏筆畫:如“試”多加一撇,“球”遺漏最後一個點((錯字)

(3)根據易錯字的不同原因,進行相應的教學干預。

① 第一類:用法混淆而產生的易錯字。

a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進行分辨訓練;

b措施二:適當提供語境,進行強化訓練:

這些同音字,學生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需要進行一定的練習,要求學生不僅理解,掌握,更要學會運用。如“比一比,再組詞”的練習,學生能夠掌握常見的固定詞組。如“選詞填空”的練習,學生在句子中理解字義詞義,真正掌握字詞。

② 第二類:改變字形而產生的易錯字。

措施一:根據字形,進一步挖掘字義。

這一類易錯字的產生,學生大部分因爲粗心,不注意字形特點,寫字時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把筆畫寫錯,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寫錯,導致字形完全改變,成爲錯字。如“黃”字中間“由”寫成“田”,這是因爲學過“田”,而不認識“由”。又如“原”的第一筆寫成平撇,是因爲前期對“後”的印象太深,第一筆順手就寫錯了。這種錯字不存在字義理解的問題,多是因粗心而引起。這種情況。我們適當的把字形和字義加以聯繫。在教學時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讓孩子對字形有先入爲主的印象,儘量避免首次錯誤發生。

措施二:正面強化,提倡現場跟進

這一類易錯字的產生,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勢影響。有一些孩子會在寫字時張冠李戴。把a的偏旁移到b的身上,又把b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學過“高”字,再學到“亮”,因爲兩者相似,就會出現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亮”上。又如,前面寫過“學”字,下一課學到“常”時,因爲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勢影響,就把“學”的頭,套到了“常”的腦袋上。這樣的錯字,簡直是移花接木,不倫不類。

如教到“常”字。教師在教完字形之後,在學生第一次落筆寫字時,注意巡視,發現有學生出現錯誤時,立刻跟進。馬上讓學生停筆,將錯誤現象拿出來,進行對比,仔細分析字形之後,再讓孩子提筆寫字。這樣的跟進,可以將易錯字在第一時間加以糾正。

第三類:添加或遺漏筆畫而產生的易錯字。

措施一:強調關鍵筆畫,將字形生動化,形象化。

這一類易錯字,原因與第二類相似,同樣是受定勢的影響,遺漏或添加了關鍵筆畫。如“試”多加一撇,“球”遺漏一點。最後一點。這就是老師們反覆強調,但學生又反覆出錯的“經典”易錯字。

這時可以運用精加工策略,將這個容易添加或遺漏的關鍵筆畫進行強調,賦予這個筆畫以形象的意義,讓他符合兒童認知特點,讓抽象的筆畫產生具體的含義,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點,編故事,唱兒歌。

有一些筆畫,還可以抓住整個字形的特點,讓筆畫融合在字形裏面,把整個字編成故事或者兒歌,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牢牢記住字形,對這個筆畫更是印象深刻。

六、課題的預期成果

(一) 初步打算

(1)讓易錯字的統計更具科學性。二年級易錯的生字基本來源於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學生學習過程出現的錯字。那麼這樣的彙總是否存在疏漏呢?我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a 進行全體語文教師問卷;b在二年級進行同步測查;c在現在的二年級進行返回測查。

(2)呈現不同錯誤,反覆出現。

易錯字在統計後進行簡單的歸類,從教學進度上,從出現錯誤上進行歸類。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覆呈現錯誤。將“精細加工原理”加以深化運用,在理論上尋找支點。

(3)將課題與教學進一步緊密靠攏,整理相關教學案例等資料。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將易錯字研究進行滲透,更新學生的識字觀念。

(二) 預期成果

(1)對易錯字有了初步的歸類彙總

(2)積累了一部分易錯字的實施策略。

a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別訓練,注意練習的節奏,不能過多強化。 b第一次干預效果之後,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時間加以鞏固訓練。c易混字的練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避免比較難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聲”這樣顛倒詞語,不提倡強化訓練。 d兒歌故事等手段恰當使用,不能太氾濫,太牽強,不要刻意爲“生動”而“生動”。

(3)學生學得輕鬆積極,錯誤率降低。

(三)結果呈現

(1)整理相關數據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寫教學論文,結題報告。

七.課題研究時注意的問題

總而言之,以上是爲課題研究指定的初步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有小的調整,但是會努力完成課題的研究。

【第2篇】國小語文有效晨讀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國小語文有效晨讀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面對國小語文教學中晨讀意識淡薄,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學生的晨讀習慣和閱讀水平,我申請了國小語文有效晨讀的研究這一課題,經過半年的研究初見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成果,達到了預定目標。現將半年來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題沿革

(一)課題的立項。20xx年12月份,上報《國小語文有效晨讀》課題研究申請,20xx年1月10日得到市教研室的立項批准,課題編號爲125xxx2567。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第一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研究準備階段。

1、確定研究課題;

2、文獻研究、尋找理論依據和研究價值;

3、確定子課題,制定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課題實施階段。

1、確定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方式;

2、進行課題研究實踐,圍繞研究目的,按照研究計劃實施課題研究,填寫活動記載,具體體現月工作或周工作計劃與總結,積累相關材料;

3、課題組總結分析實驗情況寫出階段性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課題總結結題階段。

1、總結實驗結果,彙集子課題成果,撰寫總結報告。

2、結題鑑定。

二、組建了課題小組

我校組建了課題研究小組,組長谷利明同志,組員有胡柏、賀春豔、杜苗苗同志。本課題由谷利明同志具體負責實施和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到質變,又從質變到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會出現質變。國小語文晨讀也是如此,學生認識一個個漢字,達到一定的量,就能閱讀;閱讀達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讀千賦,則能爲文。”

(二)激發學生濃厚的晨讀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爲,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養成晨讀習慣,就得先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興趣之火。有了飽滿的讀書興趣,學生纔會對晨讀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身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參與的原動力,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晨讀,教師必須創造某種條件或利用他們已有的其它行爲動機和需要的遷移,使晨讀成爲他們生活中所必需的東西。教師要善於喚起和利用學生晨讀興趣,促使他們興味盎然地去閱讀、體會,積累語言信息,使語言倉庫裏有豐厚的積蓄,需用時,才能遊刃有餘,寫起文章來,才能妙筆生花。

(三)利用各種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得學生對晨讀產生極大的興趣,就能變“要我讀” 爲“我要讀”。學生擴大了閱讀面,增加了閱讀量,積蓄了足夠的內存,還怕大量而快速的輸出嗎?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調查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後期採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爲研究提供依據。

(二)個案分析法:選取有代表性的學生個體作爲長期觀察對象,觀察並分析其發展動態,進行科學比對,最終得出結論。

(三)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進行總結,既總結切實可行的有效的經驗,以便推廣;也總結存在的問題或失敗的教訓,以利於今後的提高。

五、課題研究成果

本課題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有效晨讀能力,課題研究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種有效提高的方法和形式:

(一)晨讀方法

1、明確晨讀目標。晨讀內容要明確,這使提高晨讀課效率的前提。如課文的預習、複習,國中必背古詩文。教師應當在晨讀課開始前,最好在前一天的晚上就讓每一名學生明確晨讀課讀什麼,達到什麼樣的層次。晨讀內容要定量,這是提高晨讀課效率的保障。教師對於晨讀課的任務佈置要適中,量的確定要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宜太多或過少,要讓多數學生有信心完成任務。

2、加強閱讀訓練與指導。以領讀求規範,學生的晨讀水平參差不齊,即使學生會背誦的文章,也不代表其已經會讀。要讀好文章,晨讀課上教師就要領讀,當然也可以讓一些晨讀能力強的學生領讀,讓大家讀準、讀好、讀出享受。

3、追求閱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採用集體晨讀,集體背誦,小組賽讀,男女分讀,分角色晨讀、吟誦讀、自由讀、接力讀、表情晨讀、大聲讀、小聲讀和默讀等各種形式活躍晨讀課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加強目標反饋。檢查根據學生學習層次,注意優差兼顧,難易適中。比如讓學困生晨讀詞、段、篇等;中等生聽寫單詞、短語或句子;優生複述或背誦課文。只有這樣,纔不會使檢查流於形式,纔不會使學生養成得過且過的壞毛病。

(二)晨讀形式

1、齊讀。有利於營造讀書氛圍。聲音洪亮、富於節奏、大造聲勢的齊讀能快速地讓學生亢奮起來,很快地進入到讀書的情境中去。

2、散讀。散讀,或稱自由讀,最有個性特色,大部分晨讀課採取散讀的方式,需要說明的是,散讀絕對不等於放羊。

3、其他讀書方式。

(1)聲情並茂的範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得到美的薰陶,使學生受到老師情緒感染,入情入境地晨讀,使學生在晨讀時達到音與情融爲一體。

(2)詩情畫意地配樂讀。音樂以特有的旋律和節奏塑造形象,把人們帶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喚起人們的情感。當文字與情調相吻合的音樂交相輝映時,便會產生和諧共振的效果。

六、課題的創新和意義

有效晨讀對語文教學,乃至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其主要有以下好處:

(一)一夜好睡,早上頭腦清靜,思路清晰,記憶效率高,大聲讀書有利於理解和記憶知識;

(二)大聲讀書,傾聽自己的聲音,能給自己帶來自信,獲得充實和滿足感;

(三)大聲讀書,眼、耳、手、口、腦各種記憶器官的綜合運用,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和智力的開發;

(四)早上大聲讀書,調動了口腔、鼻腔、喉嚨、肺部、胸腔等部位的協調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

(五)長久堅持,形成習慣,量的積累,質的飛躍,知識儲備會漸漸豐厚。

【第3篇】國小語文課例研究報告

國小語文課例研究報告

一年級上冊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認識生字,會寫方、半、巴。

3、通過課文的朗讀,知道雨水與植物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1、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3、用不同的方法來認識生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在上這一節課之前呢?老師要給你們出一個謎語,看看我們班上哪些同學能夠一下子說出來,那麼誰就是我們猜謎語的

小冠軍哦!聽好了:“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裏看不見。”(雨)

小朋友們真棒,來,我們大家都用掌聲來鼓勵下自己吧~~~~

2、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見到些什麼雨呢?(毛毛雨、小雨、大雨、雷陣雨、暴雨)

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12課《雨點兒》,你們可以想一想:天空爲什麼會下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讀課文,再讓學生藉助拼音,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在讀的時候呢,可以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自然段)

3、小朋友你們讀得真好,看,老師手上有很多字寶寶,你們都認識嗎?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讀準字音。

三、細讀課文,感悟言語

天上爲什麼會下雨呢?請同學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水蒸發變爲水蒸氣,水蒸氣遇冷結成小水滴,空氣託不住,落了下來,就變成了雨。你們明白了嗎?

(學習第一句)

1、我來找一個好聽的聲音讀一讀,誰願意來讀?把你們的小手舉好。

2、第一句裏面是說什麼多的數不清啊?(雨)那麼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是多的數不清的呢?出示課件星星多的數不清,雪花多的數不清。

3、小朋友們,你們在書上找到“數不清”“飄落”這兩個詞,你們還可以用它們來說一句話嗎?

天上的星星多的數不清。

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

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

(學習第二、三、四句)

1、這三句話採用的是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的對話,那麼從這幾句話中你知道它們都去哪裏了嗎?

(小雨點兒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2、你們真聰明!爲了獎勵你們,劉老師來請你們來當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角色扮演下對話,你們誰想來試試呀?

3、教師重點指導讀疑問句的語氣。

(學習第五句)

1、下面,你們自己來讀一讀第五句話,來想想:雨到底有什麼作用?

2、雨水給花草補充了水分,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地裏的種子吸收水分後,生根、發芽、開花。

3、恩,回答的真不錯!你們想不想來看下這神奇的過程呀?

出示課件,播放小雨點兒落在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大雨點兒落在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種子生根了、發芽了、開花了。是多麼的漂亮啊!

四、熟讀課文,培養語感

1、雨點兒是這麼的可愛,如果你是小雨點兒,你希望自己是到哪裏去呢?

2、你能把這篇課文有感情的朗讀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最後,老師來教你們唱一首關於雨點兒的兒歌吧~~~~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種子種子,在說話,在說話,

哎呀呀,我要長大,

哎呀呀,我要發芽。

五、自主探究,合作識字

1、認讀要求會認的字。

小朋友,有位神祕人物,叫老師帶句話給你們,他說很想你們,你們想知道這位神祕人物是誰嗎?

對了,就是生字寶寶,你們想它嗎?

2、指名學生認讀生字。巧記生字。引導學生可用這樣的方法來記生字。

點:上面是“十”不要左邊那一橫,中間是“口”,下面是四點。組詞:雨點兒。

數:左右結構的字,左邊上面是個“米”,下面是個“女”,右邊是反文旁。組詞:數不清、數學。

清: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青山的“青”。組詞:清楚。

彩:左邊上面是爪子頭,下面是木字,但是捺要變點,右邊是三撇。組詞:彩色。

飄:左右結構,左上是“西”,左下是“示”,右邊是“風”。組詞:飄揚。

落: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各”。組詞:降落。

空:工字上面加上穴寶蓋兒。組詞:天空。

問:“門”字裏面一個“口”。組詞:問題。

回:大口包住小口。組詞:回家。

答: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合”。組詞:回答。

方:“房”上面的戶字旁去掉。組詞:方向。

六、指導書寫

1、這些生字寶寶已經和我們成爲了好朋友了,但是剛剛有幾個生字寶寶偷偷的告訴老師,說是要到小朋友本子上的田字格里去玩玩。出示生字:方、半、巴。

2、方、半、巴它們都是獨體字。

方:“點”寫在上半格豎中線上,“橫”要從橫中線上起筆,再從田字格第三小格寫“撇”,在寫“橫折鉤”。

半:在田字格上半格豎中線左右各一點,再在橫中線上線各一“橫”上面橫短,下面橫長,最後一“豎”寫在豎中線上。

巴:在田字格上半格豎中線旁寫“橫折”,再在“橫折”裏寫“豎”在橫中線上寫“橫”,最後“豎彎鉤”。

板書設計:

花更紅

/ 小雨點兒——有花有草——草更綠

雨點兒

大雨點兒——沒有花草——長出——紅的花

【第4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研究調查報告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研究調查報告

引 言

我們有理由認爲,提問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語言活動之一。半個多世紀以前,史蒂文斯發現高中教師平均每天在課堂上幾乎要問400個問題。弗洛伊德從一個抽樣調查中得出國小教師一天平均在課堂裏提348 個問題。貝拉克發現,在中學的水平線上,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然後是教師再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

應。我們的經驗告訴自己,無論在哪一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可能是使用最爲頻繁也是最爲重要的教學方式。故閱讀教學中的提問設計之優劣,對其教學質量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基於以上的問題和考慮因素本人在研究課題中進行了一次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的調查。

一、調查實施

(一)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12道題目

(二)調查方法

調查方式是以問卷調查形式對本校五六年級31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三)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是五六年級共31名學生。

(四)調查步驟

3月15日問卷調查

3月20日統計、分析調查結果

3月28、29 日深入研究撰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你認爲課堂提問這種教學形式會幫助你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嗎?

選a佔66%;選b佔3%;選c佔13%,由此可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清楚的意識到課堂提問能有效幫助自己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但仍有極少學生認爲幫助不大。看來,從思想上幫助學生認識積極應答課堂提問是非常有必要的。

2、語文閱讀課上,你是否主動舉手發言?

選a佔44%;選b佔28%;選c佔3%,選d佔25%,數據顯示,上課願意回答閱讀課堂提問僅佔44%,其餘學生則顯示過於被動。可見,教師在教學閱讀課,必須提升學生興趣。興趣是人們活動強有力的動機之一,它能調動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熱衷於自己的事業而樂此不疲。

3、上課選d或e的同學,你“不太願意”或“非常不願意”舉手發言的原因是?

選a佔12.5%;選b佔25%;選c佔9%,選d佔6%,此題設置是針對上題不願意上課舉手發言同學的調查。數據顯示,25%學生困擾他們回答問題的是口頭表達有困難,剩餘學生或是問題太難,不會回答;或是懶得動腦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歡出風頭。可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應兼顧問題設計巧妙,還應時刻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與表達習慣。

4、課堂上,你是怎樣對待語文老師提出的問題的?

選a佔38%;選b佔25%;選c佔3%,選d佔25%,總是積極思考教師所提問題的學生僅佔38%,經常積極思考問題和很少思考的學生各佔25%。這組數據告訴我們,教師必須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計教學問題,所設問題應突破舊有觀念、陳舊理論的限制,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思考。

5、上題選d或e的同學,你爲何“很少思考”或“從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選a佔12.5%;選b佔41%;選c佔6%,選d佔9%。41%的學生認爲對於老師課堂提問不知道如何思考,看來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指導學生思考方法,特別是對於難度過大的問題應該給於適當提示。

6、你願意回答何種形式的問題?

選a佔31%;選b佔19%;選c佔16%,選d佔3%。一部分學生喜歡回答以記憶爲主的問題,少部分學生喜歡回答以理解或應用爲主的問題。可見學生的課堂動腦思考習慣養成欠缺。

7、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通常?

選a佔22%;選b佔50%;選c佔28%。調查顯示,過半同學能夠在默讀的過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標記。少部分學生能夠做到帶着疑問瀏覽課文,也準備向老師提出自己疑問的地方,而對於只默讀不思考的學生也佔不少人數。可見,培養學生有效思考問題至關重要。

8、當老師要求你回答詞句的意思時,你會?

選a佔22%;選b佔3%;選c佔41%。絕大部分學生選擇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重新組織語言進行回答,但要求同學互助或是主動查閱的`寫生卻很少。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和團結協作的習慣。

9、在課堂上,你覺得語文老師提問後給你的思考時間?

選a佔50%;選b佔38%;選c佔13%。一半學生認爲教師給於學生思考問題時間比較適合,不過不少,極少部分認爲不夠充足。這部分所佔比例較大,由此可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充分根據學情備課。

10、當你暫時回答不出問題時,語文老師通常會?

選a佔44%;選b佔6%;選c佔28%,選d佔9%,選e佔12.5%。這組數據顯示教師對於未回答問題的學生能夠延長等待時間,重新解釋,儘量讓學生自己回答。教師的這種處理方式是開明可取的。

11、當你回答完問題後,教師會?

選a佔38%;選b佔16%;選c佔12.5%,選d佔34%。對於學生所回答問題,教師必須能夠嚴厲批評錯誤並加以糾正,但也存在僅是簡單的“好”“很好”。學校教學中必須建立切實可行的,具有激勵機制的評價系統。

12、通過教師的提問,你能夠?

選a佔59%;選b佔19%;選c佔9%,選d佔12.5%。絕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提問深層次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可見必須提高教師設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昇華課本主題的高質量、高標準教學問題。

三、調查對策(或結論)

基於以上的分析和認識我們也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課堂知識。

1、創設情境、培養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閱讀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心理學認爲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的進行學習。閱讀教學不是簡單的教授閱讀知識而是要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讓學生掌握知識,讓課堂變得更有趣。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對閱讀課感興趣,同時學生學習閱讀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會被激發出來。

2、教師應掌握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依據

課程目標是問題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材料,它影響着教師問題設計的方向以及所設計問題的難度,問題設計要符合課程目標對學生在字詞句理解、標點符號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設計過難、過易的問題都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故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除應以語文素養爲導向並反映廣泛的教學內容,也應關注語文知識、閱讀技能。同時由於課標對三個學段的閱讀要求有梯度差異,學段的閱讀重點也不同,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要考慮課程標準對各個學段的要求。

3、教師應提高問題設計意識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角色的定位爲引導者、組織者,對學生的角色定位爲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論在備課、授課甚至是課後都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輔助作用而不是將課堂完全交與學生,對學生學習的內容及其對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加以限制。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計符合課程標準對年段學生閱讀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書對學習內容的範圍規定的問題。備課是每一位國小語文教師的日常工作,問題設計又是備課的重要內容。爲此,教師們特別是新手教師應該提升問題設計積極性,明確在備課的過程中精心準備問題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而不僅是經驗豐富的教師、教科書編者等人的專利。

4、提升教師確定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

確定教學內容的能力即教師對課程標準、教科書的解讀能力,學情分析能力以及應用解讀、分析結果選擇教學內容的能力;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指根據所選定的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轉化爲問題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學內容確定目標,根據目標決定給定,根據目標與給定的差距明確障礙,以及通過選詞、構句將問題用語言表述出來的能力。確定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是教師問題設計能力最爲重要的內容。爲此,提高教師問題設計能力的關鍵應該是提高教師確定教學內容並將其轉化爲問題的能力。

5、完善教師的日常問題設計實踐

一是確定教學內容的流程。首先,根據課程標準和考試綱要等資料列出本學段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並繪製知識框架圖;其次,將知識框架圖中的知識點分配到本學段的教材中,根據教材中的選文內容、單元安排、助讀系統確定教材中的每選文的教學內容的大致範圍,並繪製教學內容分配表;最後,根據學情從教學內容分配表中確定學習內容。二是將教學內容轉化爲核心問題並預設輔助問題的過程。三是將問題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

四、結束語

總之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今後的工作和研究中,將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邊進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一邊進行教學內容向問題轉化的過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學內容向問題轉化的過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通過行動研究充實自己任教間的研究成果,並提高自己的問題設計水平。

【第5篇】國小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報告

國小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報告

人類是羣居生物,每個人都免不了與他人的人際交往,一個人可以沒有什麼工作技巧,但卻不能不會交際,而人際交往技巧往往體現在國小語文的教育中,良好的國小口語教育會給孩子將來與他人的交流技巧打下基礎,因此需要在國小階段的教育中加強此方面的工作,從小培養出孩子的交際能力,這對孩子的終身發展都有莫大的好處,在以後孩子們長大成人踏入社會後這些技巧都會成爲他們的敲門磚。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意義

1、我國國情的需求:

我國人才市場目前處於供大於求的尷尬局面,許多家庭和學校大多都只注重將學生的理論課成績提高卻忽略了他們實踐能力的提升,這就導致許多求職者在面臨求職或者已經在職的工作者往往有着大量的專業知識卻無法表述出來,從而無法創造自己該有的社會價值,因此必須加強在這方面的培養與思想教育工作。

2、日常生活的需求:

人們互相表述信息用的方式大多是用說話來實現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免不了要接觸到各種形式的口語交際,而與他人的交流成功與否決定了我們的人際交往圈的大小,在國小階段就開始這方面的培養可以說已經是刻不容緩的決策。

3、從國外的口語教學科學地看待口語訓練:

在英美德等西方國家都對自己國家的學生口語水平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視,各**語教學的重點工作都逐步加重了口語訓練的比例,比如:

在美國的一些心理生理專家曾蒐集了大量信息進行統計分析,表明了人類腦部管理預言天賦的部分是在左腦,左腦同時也管理着邏輯能力,並且一般人們都不會在小時候注重此方面的發展,因此左腦的發展是滿於右腦的,在高效提高孩子口語水平需要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並制定左腦開發工作,腦部發育一般在國小階段是最快的。

神經學家也通過大量研究發現孩子在國小階段能夠穩定地說出話時就開始完善自己的獨特語法庫,而這個完善的過程大多都在十年左右,在孩子十歲前後是口語發展的最佳階段。低年級的某些口語教育很可能決定孩子一生中對語法的理解。

二、口語技巧的訓練

1、日常生活中的練習:

孩子在完善自己的語法庫的時候借鑑的經驗大多來自於自己生活中接觸到的人,比如父母朋友和老師等,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比如給孩子講一些童話故事,然後和孩子一起念,教他們應該怎麼正確地念出每一句話,然後再由童話故事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如果孩子的某句話說錯了也要及時糾正過來,並且在隔一段時間後繼續問這一句話的念法,直到真正改過來。孩童時期的教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也不能經常說方言式口語,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口語技巧。

2、教師的積極引導

(1)活躍課堂氣氛,增加互動內容:口語的訓練不僅在國語課可以進行,在所有課中都可以加入互動內容,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開心的心情下更容易學習知識,並且還能在對於問題的討論過程中加深對說話技巧的熟悉度,在無時無刻的練習中真正地理解自己母語的說話技巧。比如:

在數學課上老師教同學們加減法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叫起來朗讀題目,然後逐字分析其中的已知條件,而數學題目中有許多條件是隱含在字裏行間需要讓學生自行揣摩的,因此數學老師也是非常需要教導學生學習口語知識的,例如在:“( )除以6=20……( )這個算式中要使得餘數最大,被除數是( )?餘數是( )”這道算術題中爲什麼問的是被除數而不是除數,應該如何從題目中提取正確的信息,省略不必要的多餘條件,還有各種詞彙的理解都需要口語訓練的加強纔可以讓學生理解。

(2)分析人物心理活動:口語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它不僅是指說話的技巧,還是指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信息交互,是一個多元化的交流過程,尤其漢語博大精深,在說一句話的'時候還可能隱含了許多隱性含義,因此在我國的口語訓練中應該包含語言、心理以及文化內涵等多個方面。比如:

《小苗與大叔的對話》一文,其中有許多口語對話都可以仔細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並給學生們講解,比如季羨林說:“桌上擺的,都是正課。”以及“可不是讓你一天背下來喲。”這兩句時候爲什麼會笑,還有苗苗在採訪的過程中問季羨林的問題的順序是不是有什麼規律,具體是什麼?如果更改的話整個採訪的過程會不會有什麼變化等等問題。從對這些文章的分析來解析人物心理,從而真正讓孩子們掌握口語技巧,達到正確的、高效的口語訓練效果。

3、孩子本身的性格:

語言的訓練從來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漢語這樣博大精深的語言,更是晦澀難懂其中的含義,這就需要學習者十年如一日的練習,語言的學習並非需要什麼天賦,而是積累的過程,而練習的程度往往決定於孩子與他人的交流,如果孩子性格開朗,可以多與他人交流就可以達到訓練的效果,但如果孩子是個性格內向的人,那麼可能一天也跟別人沒說幾句話,進而口語水平低下,從而一開口就鬧笑話然後更加不敢開口,這樣將會造成惡性循環。因此家長與教師應該在孩子生活中積極引導他們主動自主地與他人交流從而達到訓練口語和開朗性格的雙重效果。

口語教學作爲國小階段新課改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其能力的培養不僅是語言水平的提高,因爲語言是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語言是歷史前輩傳承給我們的巨大財富,因此口語能力的提升也是對自己國家的瞭解逐漸加深的過程,所以口語的推廣也是對於國家文化的傳播和繼承,承載了巨大的責任,因此教師和家長在孩子的口語學習過程中必須做好應有的監督工作,引導孩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訓練,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同時做好口語交際的學習工作,學生們將在學習的過程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第6篇】國小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報告

國小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報告

摘要:寫話是作文教學的前奏,是作文的基礎練習。對學生進行寫話教學的指導,無論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塑造還是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以國小低年級寫話教學爲重點研究內容,並從教學經驗出發,對其進行詳細說明和闡述,旨在切實提高國小低年級寫話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一二年級寫話目標的規定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寫話教學在國小語文低年級教育中佔據着重要地位。那麼,在國小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中,我們究竟該對學生採取怎樣的教學指導呢?

一、善於運用教材內容,使學生體會到寫話的樂趣

教材是教師最好的教學助手。而且,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如今的國小語文教材中的文章變得更加豐富,且文章內容多注重於對學生學習智力和思維能力的挖掘和培養。所以,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們應善於運用教材中的優美範文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寫作技巧,對學生進行寫話教學的指導,如,明確學生對寫話教學的認識、調動學生的寫話積極性等,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寫話的樂趣,使學生自身的寫話能力和寫話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注重課外閱讀積累,提高學生的寫話質量

國小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是有限的,所以,除了平常的課內教學,我們還應向學生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並要求學生堅持天天閱讀課外書,這樣,我們就能開闊學生眼界、豐富學生語言積累,使學生的頭腦變成一個智慧的.源泉,從而爲學生寫話質量的提高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當然,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學習認知能力較低,所以,我們應爲他們推薦一些適合他們年齡階段讀的課外讀物,如,國小生優秀作文、童話故事、連環畫、國小生故事會等,並要求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將遇到的優美語句進行摘抄,從而豐富語言積累,增加閱讀量,而且,每個星期抽出一節課讓學生對所閱讀的課外讀物和摘抄的優美語句進行分享和交流,爲學生的寫話學習打下基礎。另外,我們還應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對周圍的生活事物和生活瞬間進行細緻的發現和研究,如,下雨的聲音是怎樣的、小河流淌的聲音是怎樣的等,這樣,學生在具體寫作時,就可以將其運用其中,寫話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總之,我們要注重對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使其豐富學生思想,完善學生知識結構體系,促使學生的寫話質量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

三、積極採取鼓勵措施,調動學生的寫話熱情

低年級的國小生性格單純、善良,且極易得到滿足。所以,在國小低年級寫話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依據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認知能力,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活動,並在評價活動過程中積極採取鼓勵措施,如此,便能調動學生的寫話熱情,使學生對寫話學習充滿自信心。

比如,在讓學生對《狼和小羊》的兩種情境進行了假設和續寫之後,我們就可對學生的寫話內容展開評價活動,如,對於寫話內容較好的,在我們讓學生將其分享給大家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說說寫話內容好在哪裏,還有沒有繼續改進的方法和措施;對於一般的或者較差的,我們不能直接用“不好”這樣的詞語給予否定,而是在誠懇地提出意見之後再給予鼓勵,如“開頭寫得不錯,但如果結尾能夠再呼應一些,就更加完美了。”“不錯,但是如果再加入一些修辭手法,會更棒。”……這樣,我們既不會傷害學生的自信心,也指出了學生寫話內容中存在的問題,且調動了學生的寫話熱情,爲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總之,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們高度重視對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教學,並積極採取各種符合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實際的寫話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寫話質量,爲學生日後的寫作奠定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