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說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說課稿(精品多篇)

說課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充分利用隨處可取的黏土材料。運用傳統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學生喜歡的人物形象,並通過小小的泥塑作品來了解祖國民間藝術文化。欣賞古代、現代各地區泥塑的藝術特色和審美情趣,同時讓學生感受泥材,瞭解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造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通過活動了解有關泥塑的知識。(2)學會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3)學會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瞭解設計、製作及評價的一般過程和簡單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想象→發現→創造的過程,掌握製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步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原始材料的樂趣,瞭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歷史,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文化的情感和弘揚民間藝術的願望。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欣賞各種風格的民間泥塑,掌握泥塑製作的基本方法。

難點: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動、形象、有趣。

四、教學活動準備

由於條件的限制,粘土泥用橡皮泥或黃泥代替。牙籤、火柴棒。

五、媒體運用

課件PPT

六、教學過程

(一)瞭解泥塑(看一看)

課件展示泥塑圖片,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教師小結並揭示課題。PPT欣賞古代泥塑作品以及近代泥人張作品,使學生了解泥塑歷史由來已久,對動手做泥塑產生興趣。

(二)初步練習、總結方法(試一試)

1、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想想看,如果要完成一件泥塑作品,製作前需瞭解那些知識 學生可能會提到:

(怎樣做一個泥塑作品,做什麼,都用到那些工具,每一步用到那些手法。) 並據此總結出分主題

(1)製作所用到的工具、材料。

(2)製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製作過程。

學生大都提不到構思設計的問題,教師要強調補充。

2、解決問題

同學們通過初步的練習,總結出了製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一般過程。 基本書法:捏、卷、貼、刻、接、壓

製作過程:設計構思——練泥——製作各部分輪廓——修改調整——塑造細部

(三)創新制作,讓作品體現美感。(動一動)

爲了節省時間,同時體現團結互助精神,同學們要以小組爲單位, 每組創作一幅作品。我們在製作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徵,注意細部刻畫,這樣才能使作品栩栩如生。另外,還可以進行誇張性塑造,抓住事物的特徵進行誇張,這樣的作品更具有藝術美感。

(四)作品展示與評價(評一評)

同學們的作品已經完成了,看得出大家都很高興,哪位同學願意把你的快樂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把你的作品介紹給大家。同學們在欣賞的同時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五)活動反思與延伸

1、請同學談談這節課的收穫和體會。

2、活動延伸

課前要讓學生準備舊掛曆紙墊在桌上,防止弄髒桌面,還有最好提前分好組,在課堂上會節約些時間,前期課堂秩序還是要維持好,這是後面學生出結果的前提保證。

今天同學們用了這麼短的時間,用一雙靈巧的小手,製作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時間雖短,但收穫卻不小,老師希望同學們把今天的活動作爲一個起點,以後可以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和同學們結成興趣小組,在業餘時間創造主題作品來提高技能、總結一些經驗,如果有同學想在這一領域有所成就還可以通過學習、深造來繼承泥塑這一民間藝術,在這一基礎上不斷的去探索、創新,將它發揚光大,一代代傳下去。

說課稿 篇二

一、說教材

《一枚金幣》是北師大版四上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金錢,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感知金錢金錢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懂得金錢所包含的勞動價值,不做金錢的奴隸。

《一枚金幣》講述了辛勤勞動、省吃儉用的老人把兒子養大成人,看到兒子長大後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痛心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與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來矇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後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裏,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及課標要求,確定第二課時目標爲

1、閱讀課文,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使學生懂得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纔會予以珍惜的道理。

2、瞭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應體會兒子“受不了”時?心情。感悟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纔會珍惜的意義,引導孩子去思索,爲什麼有人花錢如流水。

四、說設計理念

1、教師、學生共同與文本對話。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想象,從而層層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2、關注學生的感受,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平日的積累與表達的訓練,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與文本對話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國小教學設計網更多說課]

五、說教法學法

鑑於以上分析,我打算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讀爲主、讀中感悟

2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3讀寫結合,訓練表達能力

4運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語言訓練

六、說教學流程及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三大板塊:1、體會老人和兒子的兩次受不了;2、體會老人要讓兒子明白的道理;3、引導學生說出感悟。

具體教學思路如下:

(一)體會父親“受不了”的心情。

(1)首先,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和兒子的特點。

(2)父親把妻子叫來,會怎樣說呢?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

(二)着重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文中還有一處受不了,在哪裏?

讀到這裏,你最想知道什麼?引導學生質疑。兒子爲什麼受不了呢?

(三)分角色朗讀,父親和兒子的三次對話。讓學生從“三扔、兩笑、一受不了”中體會父親和兒子的受不了及兒子對金錢態度的轉變。

課件展示:

第一次:

爸爸接過金幣,扔進火爐裏。

“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二次:

爸爸接過金幣,又把它扔進火爐裏。

“別騙我了,孩子,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又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三次:

老人接過金幣,仍然把它扔進火爐裏。

“不,孩子,這也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裏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幹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到火爐裏去燒!”

這時,老人說:“現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說課稿 篇三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作者李漢榮,這是一篇構思新奇、想象力豐富、充滿童心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的是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好友”,並且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新課標提出,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本組課文的主題是”感受大自然”。因而,通過語言的品讀,學習表達方式,並感受到其中深切的情感,自然而然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的品詞賞句、感悟文本情感的能力,但對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聯想等能力,還比較欠缺。且現在的孩子與大自然接觸少,生活經驗有限,感知、理解並體會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內涵具有一定的難度,對寫景類文章大多不能有較深的感知。幸而,對於大自然他們有強烈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和學情特點,結合課標要求,我將教學目標定爲: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內容,積累好詞佳句;

3、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感受山中景象的美好,體會作者情感,併產生對自然的嚮往、喜愛之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作者對“山中好友”的深厚情誼。

難點:品味優美語段,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五)課時分配(二課時)

第一課時:字詞疏通;讀通課文,理清課文思路,初步感受情感。

第二課時:品讀語段,感受山中美景,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爲了充分啓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將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啓發誘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等。

學生則主要採用勾畫圈點、合作學習、自讀自悟的方式,自由感知文本。

三、說教學流程(第一課時)

(一)詩句互對,激發興趣

課前,師生互對關於“山”的古詩詞句,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等。同時出示山景圖,讓學生欣賞,並說說自己對山中景色的感受。

【由已學古詩句互對導入,並出示圖片能給他們直接欣賞的機會,調動學習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接着讓學生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進行情感和語言的交流,爲課文的學習奠定初步的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讀文時,提出要求,明確任務。)

1、自由讀文,藉助多媒體、聯繫生活、語段,小組間疏通字詞、語句。其中“和、冠、

禪”字是多音字,要着重講解,讓學生學習辨析。

【高年級學生雖然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但是對於多音字還會在使用中出現問題,因而要不斷提醒,教給他們辨析方法。】

2、同桌交流讀文後對山中景象的印象,並畫出作者所看望的朋友。

【同桌合作,互相啓發,互補不足。】

(三)再讀課文,初感情誼

1、自讀課文,小組討論:“作者明明是去山中賞景,爲什麼說是山中訪友呢?他爲什麼把山中的景物當做是自己的朋友?”

2、小組交流、說話練習:說說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朋友”?並簡要闡述理由。

【初步感受“我”和大自然景物之間相互交融的情誼,並自由抒發自己的喜愛之情。】

(四)讀思結合,深悟情誼

“我”和山中的好友間的情誼究竟有多深呢?我們一起去品味品味。

1、感悟“我”與橋的情誼

(1)自讀課文,思考“我”與古橋是怎樣交流的,“我”在向他訴說些什麼?

(2)着重理解“德高望重”。

(3)學習表達方式,體會以第二人稱抒情的好處,引到第5自然段,體會情感。

2、品讀第5自然段,感受語言的表達方式在抒情上的作用,體會“我”與好友的情誼。

【把表達方式相近的語段放在一起比較、品味,有助於理解,進一步感悟。】

(五)朗讀結課,鋪墊情感

最後,讓學生以朗讀詩歌的方式誦讀3、5自然段,昇華情感,爲下文的學習做好情感的鋪墊。

(六)作業佈置,積累語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摘錄文中優美語句,並試着仿寫。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瞭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1、山中訪友

古橋 德高望重的老人

樹林

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

友 落花、落葉、石頭

雷陣雨

吠犬、歸鳥

說課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權利與義務》是九年級年級思想政治課教材第九課的第二框內容。本課圍繞“公民在婚姻家庭關係中的權利與義務”,闡述了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的權利、結婚必須符合法定條件和履行法定手續;在家庭成員中,父母與子女之間有法定的權利義務關係等問題。這些問題有的雖然距離中學生的生活比較遠,但是恰恰是任何人都不能迴避的。能否建立起民主和睦的家庭關係,不僅關係到個人的幸福,還直接影響到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社會的穩定。因此,讓學生了解公民在婚姻家庭關係中的權利和義務,從小樹立法制觀念十分必要。所以,本課是“公民與法律”板塊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全書中佔有重要地位。

2、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子女對父母的義務”。

因爲這一問題最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特別是近年來,隨着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許多孩子被視爲“小皇帝”、“小太陽”,備受父母及親屬們的關懷,甚至溺愛。因此培養教育他們具有孝敬父母和長輩的優良品質,反對不尊敬父母,甚至xx、遺棄父母等行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這一問題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明確要求開展家庭美德教育,通過“子女對父母的義務”這一總是的教學,使子女切實發行贍養扶助父母和老人的義務,對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十分重要。

本課的難點是:“父母對子女有撫養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是無條件的,而對成年子女的撫養是有條件的;未成年的中學生沒有經濟來源,他們普遍認爲贍養扶助父母是將來的事情。對於上述問題,國中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要教育他們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父母的撫養,並自覺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會有一定的難度。

3、本課的特點:

每個學生都生活在家庭中,學生根據自己家庭實際情況,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課的觀點,而且本課也以事例見長,通過大量列舉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學生對權利與義務的瞭解與認識。

4、本課的側重點:

本課的側重點在於理論知識和現實事例同在,通過鮮活的事例,使學生容易接受相關的知識和觀點。

5、本課的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將本課內容的教學目標確定爲3個方面。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懂得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關係中法定義務的,要受到道德譴責,要承擔法律責任;父母有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子女之間的義務。情感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父母爲培養教育子女花費了許多心血,應當銘記父母養育之恩,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公民。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夠初步運用法律知識觀察、辨別家庭關係中各種現象的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1、教學模式:中學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和問題導學法的教學模式。

2、教學流程圖:

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 → 教師根據情境和教材提出一些問題 → 學生對所給情境進行討論、發言→ 教師和學生得出結論

3、理論依據:馬克思認爲,人是具有能動性的,所以人不是教育的消極產物。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力,而不能把學生看作是被“塑造”的消極客體。因此,在國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遵循“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

“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不僅符合瑞士著名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的“結構主義”理論,也符合美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結構主義認爲,教育過程是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教師的作用是指導者、輔助者、協作者,學生纔是教育過程的真正主體,所有教育活動都是圍繞學生爲中心進行的。當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探索、思考離不開教師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學設計,更離不開協作學習過程教師畫龍點睛的引導。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深入發掘教材的內涵,提煉重點和難點,精心地爲學生的學習創設足夠的、容易被接受的“情境”,喚起學生長期記憶中有關的 知識或表象,從而使學生能夠利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的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當前學到的新知識。

3、知識點銜接:

(1)導入新課:

以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和激活學生知識體系爲導入新課的指導思想,啓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儘快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

通過“材料1”的討論,來引出“父母與子女關係包括的內容”;通過出示“材料2”和“材料3”,來得出“父母與子女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然後讓學生談談他們親身感受的最深最難忘的幾件事,如可以讓學生談談“父母關心自己生活和健康的最難忘的幾件事”,“父母對自己進行教育,感受最深的幾件事”等等,使他們動情,從而真正體會到父母撫養、教育和保護子女的艱辛和一片苦心。同時教育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父母的撫養和教育保護。通過“材料4”,來引入子女對父母的義務;通過討論“父母有經濟收入不必贍養”、“不與父母住在一起無法撫助”、“父母傷害了我們的感情和身心健康,我們不願意贍養他們”、“父母沒有對自己盡撫養教育的義務,現在我們也不盡贍養義務”“我們是中學生,沒有經濟來源,贍養扶助父母是長大以後的事”等,使學生明白,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扶助,包括經濟上的供養、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安慰三個方面,並且是法定的義務。

(3)小結:

三、學法設計:

1、學情設計:

目前的中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生活中,他們受到了父母 、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多方面家庭成員的關心愛護。許多人習慣於接受來自別人的愛,而不習慣去幫助別人。但是,學生比較喜歡聽“故事”,容易接受和記住教師所舉的“實例”,而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比較難於接受。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重事例、輕理論”的現實情況。九年級年級學生經過了八年義務教育,具有了一定的同化新知識的知識體系和對事物進行抽象思維的能力,而且他們每個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就可以去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掘他們的潛在力量,來活躍課堂。

2、學法指導: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這些信息來同化新知識,並將新知識放置在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適當位置。

3、師生關係:師生關係是平等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進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與觀點。

說課稿 篇五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春天的祕密》是一首意境優美、充滿情趣的散文詩。

詩歌中淅瀝淅瀝的小河,藍天下嘰哩嘰哩的燕子,隨風飄揚的垂柳,農民的耕種的身影等讚美了春天的美麗,大自然的神奇,給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在孩子眼前展現了春天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激發了孩子對春天喜愛之情。

詩歌具有鮮明的結構特點,反覆呈現的六段體畫面,且每段間首尾相應、內容相同,不僅把幼兒引入了一個洋溢着春天氣息的優美情境中,而且有利於幼兒的創作與仿編。

(二)幼兒現狀分析

大班的年齡特點:大班的孩子探究、分析、觀察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樂意主動地去探究周圍和環境的變化;願意根據自己的表達方式將感知到的加以表現,語言表達能力及審美能力有一定發展,且想象的有意性水平提高,他們需要寬鬆的表達與創造的空間,豐富的詞彙幫助表達表現,具體的活動情境與形式。而散文《春天的祕密》詩中美的意境與語言正是孩子的需要。

(三)目標定位

主題目標:

春天來了,大地綠了,花兒開了,小動物們也出來了,大自然充滿了勃勃 生機。《桃花朵朵》這一主題,就是借用“桃花”這一鮮明的春天“符號”,提示教師們要與幼兒一起走進春的懷抱,捕捉春的氣息,探索春的祕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變化。

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

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確定本次活動的三維目標爲:

1.通過欣賞、朗誦等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和節奏美,萌發熱愛春天的情感。

2.嘗試運用替換的方式仿編詩歌中的簡單句子。

3、朗誦詩歌,瞭解周圍環境在春天的變化。

(四)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欣賞、朗誦等理解散文詩內容,表達對春天的感受。 活動難點:嘗試運用替換的方式仿編詩歌中的簡單句子。

二、說教法

1、多媒體課件演示法

美麗的詩歌,當然要用最具體生動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來具體體現了,本次活動的多媒體課件,教師尤其注意畫面的連續性,完整感。以更好地幫助幼兒獲得美的體驗。

2、開放式提問法:《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 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所以我創設了一個開放的語言環境,鼓勵孩子們大膽說,樂意說。

3、賞識鼓勵法:賞識鼓勵貫穿教學的始終,鼓勵幼兒的傾聽,鼓勵幼兒的發言,鼓勵他們的創意表現等等,賞識鼓勵讓幼兒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對活動充滿了快樂的情緒體驗。

三、說學法

1、欣賞法:欣賞優美的音樂,欣賞優美的畫面,欣賞優美的語言,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結構美都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欣賞中,幼兒獲得了美的體驗和感受。

2、多通道參與法:孩子們通過聽一聽、做一做、說一說多感官參與,深入理解體驗了詩歌的內容與意境。。

3、表演法:喜歡錶演是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美麗的詩歌,會讓幼兒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用這種自由快樂的方式,更能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詩歌,感受詩歌。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組織環環相扣,分爲四大環節:感受激趣(音樂)——欣賞理解(完整欣賞、分段欣賞、豐富詞彙)——表現表達(用聲音、動作進行表現)——仿編延伸,層層深入。具體說來:

(一)欣賞音樂,感受春天

1、播放優美的春之聲音樂,請幼兒欣賞,聯想,講述。

師:春天來了,你們聽……

你們聽到了春天裏哪些美麗的景色?

教師選擇逼真、唯美的背景音樂,如班得瑞的清晨等。音樂的運用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充分調動了他們的感官。流水聲、鳥叫聲,立即引起了幼兒的傾聽興趣,激發想象,喚起幼兒對春天的經驗,情感的共鳴。在輕鬆的氛圍中,教師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眼中的美麗的春天。

(二)播放課件,欣賞詩歌

通過生動具體直觀形象的畫面,爲幼兒打開了一幅美麗的春色圖。在教師聲請並茂的朗誦中,幼兒盡情欣賞着美麗的詩歌,盡情陶醉於美麗的畫卷。

完整地欣賞一遍詩歌,教師提問: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你最喜歡的是什麼?鼓勵幼兒用詩歌中的語言大膽地說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教師的富有感染力的朗誦和真誠的賞識激勵,激發了幼兒對詩歌的興趣和朗誦的慾望。

(三)朗誦詩歌,創造性表現

1、逐一呈現畫面,請幼兒跟老師一起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設置開放性問題:春天的“祕密”躲在哪裏呢?是誰告訴你們的'?是怎麼告訴你們的?

2、鼓勵幼兒加上喜歡的動作與表情來朗誦表演詩歌。

那麼美的詩歌,教師和幼兒在朗誦中會情不自禁地自然低加上可愛的動作與表情。這時候,孩子能夠投入地朗誦,表情和動作與詩歌自然地相融,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語言與激情把孩子的興趣努力推向高潮。

(四)尋找祕密,仿編詩歌

1、設計提問:尋找春天的時候,我們還發現了那些小祕密呢?你能把它們編進詩歌裏嗎?

2、教師及時幫助梳理仿編的內容,用簡筆畫勾勒出來,再複習詩歌的模板,共同把仿編的內容加到詩歌裏朗誦。

仿編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教師採取提問的方法,先引導幼兒回顧發現春天裏其他的小祕密,並幫助幼兒梳理小祕密的特點,共同把新發現的祕密放到詩歌中去。仿編更大地激發了幼兒對詩歌的濃厚興趣。

3、播放背景音樂,師幼一起有感情地完整地朗誦詩歌,包含創編部分。

(五)關注體驗,拓展延伸

教師:“你們喜歡詩中的春天嗎?說說你的感受吧?”把它畫出來吧! 活動延伸

請幼兒聽詩歌錄音,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對詩歌的理解,也可以把仿編的內容畫出來。

五、說活動特色

(一)美的薰陶,優化語言、情境、情感的體驗

這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重在感受美、表現美。激發孩子體驗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以我意在通過音樂、圖片、教師的語言、表情等給予孩子美的薰陶。

1.美的音樂帶來美的情感薰陶

我選用了逼真、唯美的背景音樂,如班得瑞的清晨等。音樂的運用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充分調動了他們的感官。流水聲、鳥叫聲,立即引起了幼兒的傾聽興趣,激發想象,喚起幼兒對春天的經驗,情感的共鳴。

2.美的圖片帶來完整的視覺新體驗

本次的課件製作採用了長卷式圖片,彌補了多幅圖產生的分層感、割裂感,猶如緩緩拉開的序幕,給人以神祕,使孩子的視覺體驗更完整,這與春天生生不息的畫面不謀而合,展現了一幅美的春景圖,使孩子們的視覺受到美的衝突與體驗。其次長卷式圖片靜中有動,部分活動的處理充分體現冰的融化、垂柳的飄蕩、桃花羞澀等的動態,幫助孩子對詞彙的理解和意境的感受。

3.美的語言帶來美的聽覺衝擊

在活動中教師運用柔美的聲音細如述說,引人入勝,運用豐富的表情動作感染幼兒。語、音、畫三者合一,使幼兒對散文詩深入理解,進一步感受語言美、意境美,激發對春天的喜愛。

(二)多感官參與,突破了教學活動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採用了多感官參與法,來突破重點與難點,主要運用在分段欣賞中。 如河水淅瀝淅瀝的流着,爲了讓孩子感受“淅瀝淅瀝”我讓孩子再次傾聽流水聲,通過音樂幫助幼兒理解原來是河水在細如述說的說話;在理解桃花紅着臉、抿着小嘴時,我通過讓幼兒學做動作來感受桃花羞澀、含苞待放的樣子;還有采用了語言提示、總結法,幫助孩子理解詞義,體會意境。孩子們通過聽一聽、做一做、說一說多感官參與,深入理解體驗了語言美,意境美。

(三)開放式提問,追求語言本位目標的達成

《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所以我創設了一個開放的語言環境,鼓勵孩子們大膽說,樂意說。如春天的“祕密”躲在哪裏呢?是誰告訴你們的?是怎麼告訴你們的?又如春天來了,桃花是怎麼說的?誰注意到了它的表情、動作?它爲什麼紅着臉、抿着小嘴等這些開放式的提問讓孩子的回答此起彼伏,他們都願意說、喜歡說,表達自己的感受,使幼兒通過討論、思考、表達,有效理解內容。同時,我還注重孩子的情感體驗,如最後提問“你們喜歡詩中的春天嗎?說說你的感受吧?”使活動達到高潮。

說課稿 篇六

設計意圖:

《少年王勃》是國標本第六冊的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華橫溢。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讓我們的每一堂課更真實、更紮實、更有效是我們當前語文課所最求的目標,因此我在設計本堂課的教學時,從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學結構的有效性三方面來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美”

在複習檢查詞語後,我直奔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江上迷人的秋景,爲了在有限的時間裏讓教學更爲紮實、更爲有效,在學習這段時,我沒有做過多的分析與指導,我儘量創設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朗讀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有助於促進語言的發展,有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助於語言文字的積累,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學中我讓學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加深感悟,昇華情感,深入體驗,積累內化。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反覆朗讀感悟,如:抓住“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壯美,在朗讀時還與舊知作比較,讀讀第2課中的有關句子,能夠通過與前知的呼應加深形象;抓住“緩緩地飛翔”、“輕輕地飄蕩”感悟秋之寧靜、秋之深遠,在我和學生共同創設的這種情感氛圍中,學生會用心地去讀,自然而然達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實,讀好這段話,也爲下文學詩句作好鋪墊。

二、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

在熟讀成誦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我適時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自己體會讀懂了什麼?由於對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對詩句的理解沒作過多的分析,學生能自己讀懂了,在讀懂的同時,體會到了詩句的凝練。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好詩句,讀出古詩的韻味。

三、扣詞扣句,體會王勃的“奇”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詞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等,我抓住這些詞一遍遍地朗讀、一次次地體會,學生通過與文本、作者、教師的對話,解讀出文本的意義,即王勃的奇。同時與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現進行對比,從側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在學生讀第四自然最後一句時,我抓住都督說話時的表情、動作以及說的話進行演讀,在演讀中感悟出王勃的奇!爲了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王勃才華橫溢,我設計了一個練說題:假如你是都督邀請的其中的一位客人,你會怎麼做?怎麼說?爲了讓學生說得充分,我不但提供了句式,還提供了一些表現王勃“奇”的成語,這些成語很多是練習3中的,通過想象練說,學生不但會運用這些成語,提高了說話能力,而且被王勃的“奇”深深地折服,使王勃的“奇”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四、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在結束新課時,我推薦學生讀一讀王勃寫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感悟王勃確實是個奇才!詩寫得那麼好。二是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方法積累運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最後,佈置了兩項作業題,第一題是課文後練習1的內容,使課後作業真正落到實處,第二題推薦讀少年奇才的故事,爲學生讀課外書指明方向,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最後我想說的是:設計的有效,課堂實施的有效,課後鞏固的有效纔是我們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說課稿 篇七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春風》,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春風》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講讀課。該單元以“斑斕春色”爲主題展開。

《春 風》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主要寫了北方春風的豪邁、雄健、剛勁、粗獷之美,表達了作者對北方春風的敬意。

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是:

1、動詞的妙用、短促的句 式、排比、反問,使語言富於變化讀來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

2、採用了對比烘托和欲揚先抑的寫法,突出了北方春風的陽剛之美。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2、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

3、品析精彩的詞句,瞭解短句的特點及其表現力。

4、學習文中對比襯托和欲揚先抑手法。

【教學重點】

1、品析精彩的詞句,瞭解短句的特點及其表現力

2、理解作者感情,領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對比襯托和欲揚先抑手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1、對比閱讀教學法:與江南的春風展開比較閱讀,分析北方春風的特色。

2、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學生在討論、回答中學習本課。

3、引導啓發法:教師引導,適當啓發學生解決問題,點到爲止。

4、朗讀指導法:通過對重點句、段的朗讀指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以上多種教學方法的設想,要針對學生實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機結合,靈活運用,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導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是:我們剛剛學習了朱自清的《春》,江南的春風在朱自清筆下是溫暖、和煦、清新、悅耳的。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林斤瀾所寫的北方的《春風》,看一看南國的春風和北國的春風有哪些不同?作者是如何來寫北國的春風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呢?

此導語以懸念激發式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探求慾望。

(二)、讀一讀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在學生朗讀課文前提出這樣的要求:

1、邊讀邊畫出生字詞,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對課文內有疑問地方,先在小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說出來,在班上共同探究。

2、你感覺作者對北方春風的感情是怎樣的。是討厭、還是喜愛?

本課的春風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北方春風的段落,反覆朗讀並畫出其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

教育專家指出,語文課堂應響起朗朗的讀書聲,因此我設計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掃除文字障礙的基礎上,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課文內容,在吟讀中有美的享受.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能力。 這一環節以學生自主勾、畫、圈、點、吟誦、朗讀爲主要學習方式。

(三)、議一議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爲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並談一談讀後的感受。

先讓學生齊讀6、7、8段,然後討論下邊的幾個問題:

1、作者是怎樣來表現北方的春風的特點的?勾畫出你最喜歡的

直接描寫春風的句子並進行賞析,體會一下北國的春風有什麼特點? 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運用對比(第9、10段)襯托(第6、7段)的手法“一夜之間,春風??如無數針扎”用響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對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準確的詞語,展現了北方春風雄健、宏大、粗獷、蒼勁的、難以遏制的氣勢

2、象聲詞的運用“轟的一聲”,“嘎的一聲”,“格拉拉”有什麼作用?

渲染了氛圍,使北方春風的氣勢更加有聲有色。

(引導學生體會北方春風的巨大威力、氣勢,欣賞這種並不優雅,並不柔婉的、粗獷的美。)

此環節採用讀、賞、析、說相結合的方式,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體會,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審美能力;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答案在學生合作探究交流之後,老師歸納明確,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示。

(四)、比一比

有比較纔有鑑別,纔有深刻的理解,北師大教材及本課的主要特點就是比較,所以我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深一步理解的基礎上設計這一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比較能力。同時爲進行下一環節打下基礎。

我打算指定幾個學生分別讀課文3、4、9、10段。然後比較江南的春風與北方的春風有什麼不同?並說一說更喜歡哪種春風?爲什麼?

這一環節先讓學習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見解,然後,每小組推薦一個人,在班上說說自己小組的主要觀點。最後老師歸納,以幻燈片的形式明確。

江南的春風:溫暖、柔情 猶如多情的小姑娘

北方的春風:粗獷、剛勁 猶如豪放的男子漢

(五)、想一想

1、讓學生縱觀全文,作者對北方春風是喜愛的、讚揚的,可課文前兩段爲什麼寫對北方春風的厭惡情感呢?又爲什麼寫江南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