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秋的歷史故事【精品多篇】

中秋的歷史故事【精品多篇】

中秋節傳說:玉兔搗藥 篇一

擡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這便是傳說的吳剛在伐桂。吳剛砍桂的神話據說是在唐代演繹而成的。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倒。

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代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爲寒者薪”的記載。

賞桂、觀潮習俗 篇二

拜月與賞月不同,賞月是娛樂,而拜月是信仰。中華民族自上古便有敬天禮地的習俗,對月神的崇拜古己有之。早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儀式。到了宋朝,民間對月神的崇拜仍然在緩慢發展,中秋月圓時,人們都會對其虔誠祭拜,以求願望達成。金盈之的《新編醉翁談錄》裏記載了京城拜月的習俗:“京師賞月之會,異放他郡。傾城人家,不以貧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放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 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劉辰翁的《虞美人·壬午中秋雨後不見月》詞裏就談到了拜月之事:“眼前兒女意堪憐……便似佳期誤。笑他拜月不曾圓。”除了拜月之外,南方還有燃燈的習俗。中秋夜,高懸的明月與地上的燈火交相輝映,高貴之家燈高達數丈,家人聚在燈下歡飲爲樂,一般百姓家則樹以竹竿,掛兩顆燈籠自取其樂。各地街市也多懸燈,以助月色,其盛僅次於元宵節。

正如侯真詞中所說“況楚風、連陌競張燈,如元夕。”而浙江的中秋夜還有放水燈的習俗。據周密《武林舊事》記載,中秋夜“燈燭華燦,竟夕乃止。此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水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爛如繁星,有足觀者。或謂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觀美也。”這一風俗在宋詞中也可窺見:“碧樹陰圓,綠階露滿。金波澈豔堆瑤盞。”中秋夜於江面上佈滿燈盞,着實引人注目。但據說放水燈更多是爲討江神喜歡,並非純粹爲了觀賞。

中秋的習俗 篇三

古時,按習慣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陽,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謂“祭日祭月不宜遲,仲春仲秋剛適時”,但在六朝以前,中秋不爲人們所重視,到了唐代,才逐漸被人們重視,因爲皇宮裏傳出了一個有關唐明皇八月十五遊月宮的傳說。據《唐逸史》記載:

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

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唐代就有了。《洛中見聞》中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味極美。他聽說新科盡是在曲江開宴,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他們,這是有關月餅初見的記載。

到了宋代,月餅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花色名目,蘇東坡曾稱讚月餅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酥油,飴是飴糖。

到了明朝,祭月之風甚行。明世宗還派官員大興土木修建了夕月壇,即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園。這是皇宮朝廷專門祭月的地方。皇帝每三年必親自去祭一次“夜明之神”,餘年遣文武百官主祭。同時,中秋還在大內禁宮中舉行祭月活動。

中秋節傳統習俗: 篇四

“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從來不乏美麗的故事,嫦娥奔月就是其中一個。而在版本不一的嫦娥奔月故事中,有關奔月的具體地點也衆說紛紜。當前的說法主要有四種 ,即山東日照、河南新密、山東濰坊以及江西宜春。當前,日照正斥資上億元開發相關旅遊項目。相比之下,先行一步的江西宜春明月山,已連續舉辦五屆月亮文化節,甚至還一度成立了嫦娥文化產業辦公室。很顯然,神話故事中的嫦娥姑娘,已經成爲各地發展經濟的一大籌碼。

中秋節來源: 篇五

中秋節來歷一:

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我國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爲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

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爲“仲秋”,而且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爲“中秋”。先開始這一天被定爲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的演變稱爲“中秋節”。

中秋節來歷二:

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我們最熟悉了,先是後裔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一個成仙的藥,他不捨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藥交給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然後奔月亮去了。

至於嫦娥爲什麼吃藥,還有幾種說法,這裏不表,後裔對嫦娥思念,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裏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後來演變成習俗,也有說人們聽說嫦娥成仙之後,紛紛在月下設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

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人們稱“中秋節”。

中秋節來歷三:

由祭祀土地神演變而來,在農耕社會,農作物的收穫對於農民至關重要,所以人們經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動。

以前有春播、夏收、秋獲、冬藏之說,在秋季收穫時,農民會祭祀土地神,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所以可能是由這延續下來的'習俗。

山東日照天台山:山上有大羿陵嫦娥墓 篇六

“嫦娥奔月雲臺山,民間故事千古傳。天上人間相望時,自雲妾是雲中仙。”在濰坊寒亭區,流傳着這樣一則順口溜 。

寒亭區政協文史委主任張寶輝曾走訪區裏多個村莊,瞭解了很多與嫦娥有關的有趣傳說。“嫦娥原是居住在古寒國(今寒亭)雲臺山下的一位姑娘 ,養了一隻玉兔。后羿到雲臺山附近狩獵時,連射幾箭都沒射中玉兔,一路追趕遇到了嫦娥 。後來,一個叫寒浞的人殺死後羿,強佔嫦娥 ,併爲她在雲臺山上建了廣寒宮。雖然二人生活也算美滿 ,但嫦娥爲永葆青春吃了后羿留下的仙丹,飛到了月亮上。”

20xx年年初,寒亭區政府啓動了寒浞與嫦娥歷史文化研討項目,重新挖掘嫦娥故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