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歷史小知識(精品多篇)

中國歷史小知識(精品多篇)

中國歷史小知識 篇一

(一)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於牛耕普及。

2、瞭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爲主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古代水利建設概況

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

2、春秋戰國:戰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國”富庶之源,至今仍發揮着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靈渠

4、兩漢:西漢漢武帝親到黃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東漢王景治黃河才基本解除了黃河水患。

5、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運河。

6、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還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二)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的發展

瞭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後順序:麻葛絲棉。

(2)絲綢之路:漢代開闢。絲綢遠銷以羅馬爲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朝廷徵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相當可觀。

2、冶金業主要成就:

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特點:分佈廣,規模大,水平高。戰國以後以鐵器爲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由自然通風——人力皮囊——馬排——水排(東漢、杜詩)。

3、制瓷業取得的主要成就:(會考要求掌握唐宋的成就即可)

(1)先有陶後有瓷

(2)陶器:

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

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

c、獨特技術——唐三彩

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

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

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彩繪工藝。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明——康熙時期、頂峯——雍正時期

(三)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瞭解“市”的形成與發展及其特點:逐漸打破時空限制,雖受政府嚴格限制,但仍相當繁榮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

(四)瞭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開始於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目的: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

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於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實施使社會經濟的活力受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影響:“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妨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闢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從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

學生的歷史知識 篇二

1、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虜被稱爲“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爲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爲華夏族的祖先,因爲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爲“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後比較著名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後,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不拜丹朱卻拜舜,推舜爲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爲“禪讓”。

3、鯀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爲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啓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於此人。

6、“湯”以“網開一面”展示他的仁慈,並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擁戴,後打敗夏桀,滅夏建商;湯又名成湯,是堯舜時期契的後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國第一位賢臣,歷史上被視爲臣道的楷模,後輔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執政,親作《伊訓》、《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歷史上有“桀紂”並稱。紂創造了“炮烙”、“蠆池”等刑罰,造“鹿臺、酒池、肉林”,勞民傷財,草菅人命。

10、姬昌,後人尊稱周文王,實施仁政,有太顛、辛甲大夫、閎夭、散宜生等賢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輔佐下奠定了滅商的基礎,著有《周易》,將八卦演爲64卦,並做卦辭、辭。

11、殷商“讒言進用,忠良遠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裝瘋、微子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臺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後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連臺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爲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13、東周在歷史上分爲“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爲“春秋五霸”。(後兩位也有說是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14、“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15、“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16、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17、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歷經22年,復仇雪恨滅吳國,成爲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

18、范蠡,是勾踐成霸業的主要謀士,跟隨勾踐20多年,殫精竭慮。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夫差,使其沉於美色,越由此滅吳。勾踐成霸業後,尊其爲上將軍。但范蠡認爲:“大名之後,難以久居”,認爲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後隱退到陶邑經商,身家鉅萬,人稱爲“陶朱公”,被後世商人奉爲保護神。

19、“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一力量重振霸業,多年後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變法:商鞅,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21、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於魏帝,並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後有“圍魏救趙”的事蹟,並在一次戰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後人的啓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22、戰國時期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23、自秦孝公起,強大的秦國便有了統一天下的雄心,於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便“合縱”抗秦,秦謀士張儀“連橫”散聯盟,爲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國王室貴族,我國偉大的詩人,政治家、思想家,愛國人士,因遭讒言被流放,後因不忍看到國家(楚國)淪亡,抱石自投汨羅江,百姓乘舟尋屍不遇,爲防魚兒蠶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後演化爲賽龍舟、包糉子。屈原著有《離騷》、《天問》、《九章》等愛國詩篇,被後人整理爲《楚辭》流傳至今。

25、藺相如完璧歸趙,廉頗負荊請罪。

26、趙括紙上談兵: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據守,秦無策,後秦使離間之計,調離了廉頗,趙國任趙括統兵,此人只識紙上談兵,並無實戰之能,被秦將白起打敗,40萬趙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殺於長平,成爲歷史上的一大慘案。

27、毛遂自薦:毛遂,趙國平原君趙勝門客,因秦攻打趙國時,說服楚國合縱抗秦,而“鋒芒畢露”且“脫穎而出”,“穎”指錐子的柄。

28、信陵君竊符救趙:戰國時期,秦國圍攻趙都邯鄲,平原君一面與楚合縱(毛遂),一面委託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國威脅未允,信陵君竊取兵符,假魏王將令出兵救趙,事成後留在趙國未歸。

29、荊軻刺秦王:秦王嬴政執政後,滅韓、趙,並攻佔燕國,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圖窮匕見”,刺殺未果,丟了性命,可他英勇機智、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統一中國:秦王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山東六國,實現了中國的統一,並決定採用皇帝的稱號,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地方實行郡縣制,同時採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爲抵禦匈奴的侵犯,修築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大興土木,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後不久便被農民起義軍推翻。

國小生的歷史知識 篇三

1、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稱帝,國號漢,十六國開始,公元316年漢軍大舉進攻西晉都城長安,晉愍帝赤上身,乘羊車出城請降,西晉滅亡。次年東海王司馬越侄司馬睿(rui)在南方建業正式稱帝,爲晉元帝,建立東晉王朝,任王導爲宰相,共同執掌朝政,實爲“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亦因不滿“王馬共天下”的局面,最終抑鬱病死。

2、十六國:從劉淵的後漢開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後建立了許多國家,史上稱爲“十六國”,南方由東晉統治。十六國與東晉並立百餘年。

3、南北朝:公元420年,東晉將領劉裕登基,國號“宋”,統治南方,晉恭帝退位,東晉滅亡;次年劉裕毒殺晉恭帝,開了殺“禪讓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滅掉北方的幾個小國,結束了十六國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統天下,並立百餘年,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叫“南北朝”。

4、科學巨匠祖沖之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家和機械製造家。他所創制的《大明曆》,確定一年爲365.2428天(與現代科學確定的只差50秒),開闢了曆法史的新紀元;祖沖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7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祖沖之還和他的兒子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後人稱之爲“祖氏原理”。於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歲。

5、淝水之戰:十六國時期,前秦苻(fu)堅討伐東晉,其先鋒部隊被晉軍擊潰,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晉軍要求秦軍後撤,以便渡河一決勝負,在秦軍撤退之際,秦軍中有人疾呼:秦軍敗了,秦軍大亂,晉軍乘勝出擊,大獲全勝。僥倖逃脫者丟盔棄甲,連聽到“風聲鶴唳(li)”也以爲是晉軍到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6、顧愷之:東晉時期繪畫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國早期繪畫理論家,代表作《洛神賦圖》。

7、公元581年,楊堅滅北周,稱帝,國號隋,爲隋文帝,建都長安。楊堅登基後以“節儉”、“殺貪官污吏”穩定了政權,後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績是,廢除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公元587年,隋文帝舉兵南下,消滅了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了中國,結束了270年(東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8、公元604年,楊堅次子楊廣奪取皇位,是爲隋煬(yang)帝,公元617年,晉陽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攻入長安,立代王侑(you)爲帝。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被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殺於江都,五月李淵在長安廢隋恭帝侑,稱帝,國號唐,建元武德,是爲唐高祖,隋朝滅亡。

9、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李淵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長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齊王元吉。長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懼怕李世民的勢力,屢次設計謀殺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爲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爲“唐太宗”,年號,“貞觀”。

10、房謀杜斷:指唐太宗的兩個得力的宰相,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能斷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輔佐唐太宗,唐太宗視爲自己的手臂。

11、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與吐蕃(bo)王朝松贊干布和親,爲加強藏、漢兩族的友好作出了貢獻。

12、玄奘(zang)西遊取經:公元627年,陳玄奘孤身西行取經,歷經大小110各國家,到達佛教聖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長安,歷時18年,帶回佛經600餘部,著《大唐西域記》。

13、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繁榮,國力鼎盛,史稱“貞觀之治”。

14、女皇武則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廢皇后王氏,冊立武則天爲皇后,自此,武氏獨攬內宮大權,660年,因高宗患風眩,目不能視,下詔委託武則天協理政事,武則天從參政步入執政;674年武則天與高宗同殿聽政,共受朝拜,天下稱“二聖”,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則天立三子李顯爲帝,是爲唐中宗,自爲皇太后臨朝聽政,次年,武后廢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爲帝,是爲睿宗。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衆議”下,登臨大寶,改唐爲“周”,自號“聖神皇帝”,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其掌理朝政的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爲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15、請君入甕(weng):武則天稱帝,平定徐敬業叛亂後,爲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國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現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後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因害人太多,民憤太大,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後者先發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

16、狄仁傑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傑,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後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傑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17、公元705年,武則天重病,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殺張易之、張忠昌,唐中宗李顯復位,恢復國號唐,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18、唐中宗復位後,讓其妻韋后當權,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兒子李隆基起兵殺韋后,擁其父戴睿宗復位,兩年後,睿宗傳位給李隆基,是爲“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輔佐下,吏治不紊、綱紀有條,再次出現了“天下大理”的中興局面,史稱“開元盛世”。後來被奸相李林甫(fu)、楊國忠(楊玉環的同族哥哥)破壞殆盡。

19、公元713年,高宗之女(武后生),太平公主謀反被玄宗賜死,其黨羽及兒子們盡數被誅殺,同黨竇懷貞被改姓“毒”,王晉改姓爲“厲”,以作爲懲罰。宦官高力士因誅逆有功被破格提升,官宦之盛從此開始。

20、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國,受唐皇帝接見,獲贈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舉國仿衣隋唐,遂成爲和服基礎。

21、公元713年,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隨遣唐使團來到中國,考中進士,在唐朝政府擔任官職,唐玄宗賜名:晁(chao)恆。同期唐朝和尚鑑真東渡日本,將中國豐富的文化傳到日本。兩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終都客死他鄉。

22、李白和杜甫是歷史上最傑出的詩人,李白,字太白,後人稱爲“詩仙”,是繼屈原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字子美,後人稱爲:“詩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公元744年,兩位文學巨匠在洛陽相遇,成爲歷史佳話,聞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23、安史之亂:唐玄宗執政後期,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爲名,在范陽起兵,攻陷洛陽,安祿山自立爲帝,號大燕皇帝,之後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唐軍乘機收復長安、洛陽。不久安祿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史朝義所殺,此次叛變持續了8年,史稱“安史之亂”,也是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24、楊貴妃,小字玉環,“姿色冠代”,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冊爲貴妃,深得寵愛。安祿山叛亂攻陷潼關,唐玄宗攜楊貴妃逃離長安,至馬嵬(wei)驛,將士殺奸相楊國忠,玄宗被逼縊殺楊貴妃,卒年38歲。

25、唐代兩位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後人並稱“顏筋柳骨”來形容書法風格。

26、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黃巢率衆響應,公元880年黃巢義軍攻克長安,唐僖宗南逃,黃巢稱帝,改號大齊。公元884年,唐李克用、朱全忠擊敗黃巢義軍,黃巢至狼虎谷自殺,起義失敗,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27、唐朝末期,經過藩鎮混戰,官宦專權,朋黨之爭,以及農民起義,唐王朝已處風雨飄搖之中,於公元907年被朱全忠所滅,唐高祖李淵創立的大唐近300年(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基業退出歷史舞臺。

28、唐王朝滅亡以後的53年中(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國先後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後周“點檢”(職位名稱,相當於皇家部隊司令)趙匡胤(yin)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拜呼萬歲”,奪取周政權,即位皇帝,建立宋朝,是爲宋太祖,建都開封。

29、南唐後主李煜(yu)是歷史上有名的作家,其王國後的詞寫的很好,最著名的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0、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的兵權,不久用同樣的方式罷免了個藩鎮的節度使,加強了中央集權。

31、寇準抗遼:寇準是北宋名相,宋太宗時期入朝任職,因剛正不阿被貶;宋真宗即位後,再次被啓用任宰相。對北宋抗遼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公元1004年,契丹大舉南下攻宋,兵至澶州,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挫敗契丹前鋒,雙方議和,訂立“澶州之盟”。

32、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宋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萬言書給宋仁宗,名爲《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主張變法,未被仁宗採納;宋神宗即位,任參知政事開始變法,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守舊派執政,新法全部被廢除。王安石一生著述頗多,爲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33、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爲宋高宗,南宋開始。

34、岳飛:南宋著名將領。公元1126開始抗金衛國的戎馬生涯,公元1140年金人背盟,大舉南侵,岳飛、韓世忠、張俊等率領宋軍奮起抵抗,在郾(yan)城之戰中,岳飛破金兀朮“柺子馬”,大敗金軍,在岳飛乘勝追擊,收復失地之時,被宋廷召回,“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35、公元1271年,蒙古建國,國號爲元,並於1276年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後來,南宋光復勢力陸秀夫、文天祥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崖山海戰失敗後,走投無路的南宋終於在1279年3月19日隨着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滅亡。

中國歷史小知識 篇四

一、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元謀人

時間: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地點: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裏。(黃河流域)

二、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距今約六千多年。

地點: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三、神奇的遠古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爲漢族的前身。

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藥。

3、黃帝——人文初祖(後人認爲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採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

堯:節儉、樸素、愛民。

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

禹:治水有功。

中國歷史小知識 篇五

一、常見借代詞語:

1、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

6、烽煙:戰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鬚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髮: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爲“孔聖人”,孟子被稱爲“亞聖”,兩人並稱爲“孔孟”。

8、蘇軾稱讚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爲“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爲“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

1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爲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三、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最著名的長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曆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傑出的長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代最傑出的長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現代最有影響的短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四、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淨沙·秋思》,被譽爲“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爲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爲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爲“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爲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爲“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鬆、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爲子綱、君爲臣綱、夫爲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鹹。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爲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爲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正式科舉考試,時間每年一次,地點府(州)縣,應試者儒生、童生,獲取功名秀才

鄉試,時間三年一次(秋),地點省城,應試者秀才,獲取功名(舉人)第一名爲解元

會試,時間三年一次(春),地點禮部(京城),應試者舉人,獲取功名(貢士)第一名爲會元

殿試,時間會試後同年4月,地點宮殿,應試者貢士,獲取功名(進士)前三名爲狀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古代科舉考試。

五、詩句與人:

①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

②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

③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諸葛亮

⑤ 剛正不阿,留得正氣衝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11、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屈原

13、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范仲淹

14、大河百代,衆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李清照

15、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16、朱自清的評價:“不爲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17、列寧贊高爾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

18、芭蕾舞的化身:烏蘭諾娃。

19、關漢卿被稱爲:“東方的莎士比亞”。

六、一句話評書:

①《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③《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座標。(英·李約瑟)

④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⑤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鑑》

⑥雋永的說辭:《戰國策》

⑦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

⑧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七、人的稱謂:

(一) 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

(二) 稱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三) 稱諡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如范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

(四) 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五) 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

(六) 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岑嘉州 柳宗元稱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謙稱:

1、自稱:愚、敝、卑、臣、僕

2、帝王自稱: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4、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

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

晚輩自稱:在下

老人自稱:老朽、老夫

女子自謙:妾

九、敬稱:

1、對帝王:萬歲、聖上、天子、聖駕、陛下、大王

2、對將軍:麾下

3、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物。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稱平輩或晚輩。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爲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爲仁公。

4、稱年老的人爲丈,丈人。唐以後稱岳父爲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爲丈母,又稱泰水。

5、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7、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的人用“聖”表敬稱,“孔子”爲“聖人”,“孟子”爲“亞聖”“杜甫”爲“詩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

十、特殊稱謂:

1、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關係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

4、年齡的稱謂:

垂髫:三四歲——八、九歲。

總角:八、九歲——十三四歲。

豆蔻:十三四歲——十五六歲(比喻人還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稱爲“豆蔻年華”。)

弱冠:20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天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耄耋:80歲、90歲。

期頤:100歲。

十一、古代官職任免升降:

1、遷:調職、調動,一般指升官;左遷則爲降職調動。

2、謫:降職並遠調。

3、拜:授給官職。

4、授:授予官職。

5、擢:選拔,提拔。

6、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7、罷:罷免、停職。

8、免:免除官職。

9、黜:廢黜,貶退,也用於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

十二、地理部分:

1、陰:山北水南 陽:山南水北

2、左:東爲左 右:西爲右。

3、河:黃河。 江:長江

4、五嶽:泰山(東)、衡山(南)、華山(西)、恆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東、南、西、北六個方位。

7、八荒: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

8、中國的古稱:九州、神州、赤縣、華夏、九土、中華、華夏。

9、重要城鎮名,古今對照。

蘇州:姑蘇

成都:錦官城

南京:金陵、建業、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

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開封:大梁、汴梁、東京。

鎮江:京口。

杭州:臨安、武林、錢塘。

10、我國部分城市別稱:

昆明——春城

蘇州——中國的威尼斯

重慶——山城、霧城

拉薩——日光城

廣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長江上的“三個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鬥形(勺形)的七顆亮星,北極星,北方天空的標誌。

2、閏年,以陰曆年除以4或100(年號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閏年。

3、傳統節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陽,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爲了紀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4、紀年法:

(1) 公元紀年法。

(2) 皇帝、年號紀年法,慶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紀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紀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計算方法:用公曆年代除以10,餘數爲天干順序。

用公曆年代除以12,餘數爲地支順序。

例如:1919年,農曆年號,天干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0,餘數爲1,對錶“1”爲“辛”;地支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2,餘數爲3,對錶“3”爲“亥”,那麼1919年爲“辛亥”年,故“辛亥革命”發生在1919年。

5、紀日法:

七年級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6、紀時法:

日出5-7

食時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時15-17

日入17-19

黃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雞鳴1-3

平旦3-5

八年級歷史上冊易錯易混知識點 篇六

易混點:

1、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近代化的開端是洋務運動。

2、區分洋務運動“軍事”與“民用”企業。軍事: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近代第一個軍事工業)、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近代規模最大軍事工業)、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福州、近代第一家新式造船廠);民用: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3、洋務運動企業非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4、《辛丑親約》(20世紀第一個不平等親約)中“辛丑”指的是簽訂條約的時間是1901年,不是1900年。條約中最能體現“清政府完全淪爲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條款是“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完全成爲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標誌性事件是《辛丑條約》的簽訂。

5、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而不是八國聯軍,時間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國聯軍和英法聯軍都曾侵佔過北京。

6、新文化運動屬於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但中國近代化思想解放運動只包括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不包括洋務運動。

7、戊戌變法中的“戊戌”指的是1898年,百日維新內容中最能體現這場改革性質的是“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維新變法運動失敗的標誌是戊戌政變,而不是戊戌變法。

8、洋務運動期間創辦京師同文館,戊戌變法期間開設京師大學堂。

9、辛亥革命最大功績是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推翻了清朝統治),而不是建立了資產階級共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易錯點:

1、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書寫。

2、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雖然向西方學習,但他只是學習技術,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質的改良運動,不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是其失敗的根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持續時間1840——1949,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是一個發展過程,《南京條約》簽訂僅僅是開始。最先破壞中國關稅自主權的條約是《南京條約》。

4、八國聯軍侵華的主要目的是鎮壓義和團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

5、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專制),不是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易考點:

1、洋務運動期間相關圖片。

2、洋務運動影響: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客觀上爲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爲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3、辛亥革命的影響。(政治、經濟、思想、生活習俗)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君主專制。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生活習俗上,辛亥革命促進了社會習俗的除舊佈新。

經濟上,促進民族資本主義漸漸發展。

4、識看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圖片,知道四場戰役。爆發—豐島海戰。黃海海戰,鄧世昌殉國。遼寧半島戰役,直取大連、旅順。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5、武昌起義形勢圖。

易錯易混:

1、北洋政府對內鎮壓革命 ,實行專制獨裁, 對外依附帝國主義,屬於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政府,而不是資產階級革命政府。

2、改組國民黨的是宋教仁而不是孫中山。

3、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與發展開始於洋務運動,因爲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4、張謇創辦的民族企業不止大生紗廠,還有很多。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近代企業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不是在洋務運動時期。

5、近代民族工業的特點是輕重工業發展不平衡,以輕工業爲主,並不是一個重工業企業都沒有;大部分民族工業分佈在沿江、沿海一帶,也不代表內地沒有近代民族工業。

6.1862年、地主階級洋務派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學堂;資產階級維新派創辦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7、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是《青年雜誌》的創辦,不是(新青年》的創辦。(《青年雜誌)從第二捲起改名爲《新青年》)

8、在新文化運動中,“文學革命”口號的提出者是陳獨秀;主張用本站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適;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的是魯迅。

9、新文化運動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0、新文化運動屬於舊民主主義革命,是先進知識分子發起的,而不是無產階級領導的。

11、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最主要的區別在於領導階級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

易考點:

一、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歷程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2)初步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後,外國人在華開辦工廠,開採礦山,刺激了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

(3)進一步發展: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 臨時政府頒佈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人們競相投資設廠,海外華僑也歸國創業,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

(4)“短暫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於歐洲戰事,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麪粉業。

(5)曲折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帝國主義經濟勢力捲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隨着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建立和擴張,民族工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頑強地掙扎着。

2、特徵:發展道路艱難曲折;受三座大山的壓迫,發展水平整體落後;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爲薄弱;地區分佈也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辛亥革命後社會習俗的變化

1、表現

①剪髮辮:強令男子剪掉辮子。

②易服飾:旗袍、中山裝等具有民族風情的服裝受人青睞。

③變禮節: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簡單的鞠躬、握手禮。

④改稱呼: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

⑤廢纏足:勸禁女子纏足。

2、特徵:新舊並呈、多元發展。

三、近代教育的發展

1、歷程

①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先後興辦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一批新式學校。

②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先後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

③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創辦京師大學堂。

④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通令興辦學堂,頒佈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

2、影響: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

3、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1)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

2)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四、新文化運動

1、背景

(1)政治:中華民國陷人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

(2)經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3)思想: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啓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盪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

2、興起: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並發表《敬告青年》一文,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3、重要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4、口號:高舉民主和科學兩大口號。

5、代表

(1)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發表《敬告青年》;發表《文學革命論》,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

(2)魯迅: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

(3)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本站作爲新文學的語言,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

內容: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7、評價

(1)積極性: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爲隨後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2)侷限性: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五、五四愛國運動

1、直接原因(導火線):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時間、地點:1919年5月4日,北京。

3、口號及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

4、經過

5、結果:直接目標得到實現,迫使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6、。性質: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7、意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8、五四精神:愛國主義、民主和科學,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追求真理,振興中華,反帝反封建 (核心精神是愛國主義精神)

9、“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體現了五四運動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性質。“徹底”是指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堅決性,而不是指徹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易錯點:

1、重要歷史名詞書寫:

中共一大,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遵義會議,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3、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是黃浦軍校的創立和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4、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5、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6、正確的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7、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誌。

8、長征使中國革命轉危爲安。

9、長征精神是革命樂觀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10、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爲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易混點:

1、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於1931的九一八事變,而不是1937年的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不是八年抗戰。

2、九一八事變是局部抗戰的開始,七七事變是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3、第一次國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第二次國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4、遵義會議是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長征使中國革命轉危爲安。

5、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爲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爲黨的指導思想。

6、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是1936年的西安事變,正式建立是1939年9月的《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

易考點:

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爲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人物是李大釗。

2、中共一大的召開,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開天闢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3、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目標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4、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始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5、遵義會議是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7、九一八事變是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8、七七事變標誌着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易混點:

1、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標誌是1936年的甘肅會寧會師,而不是1935年的陝北吳起鎮會師。

2、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的領導地位,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爲黨的指導思想。

3、九一八事變爲中國人民抗戰的起點,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七七事變標誌着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4、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團大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易考點:

1、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了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2、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3、武漢會戰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了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4、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

5、百團大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6、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7、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國小生的歷史知識 篇七

1、我們常用“社稷”來指代國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土地之神B.五穀之神

2、度量衡是我國古代使用的計量單位,其中“衡”指的是哪個方面的標準?(D)

A.長度B.面積C.體積D.重量

3、在我國風俗中,常常避諱73和84這兩個歲數,因爲這是兩位歷史人物去世的虛齡。他們是(A)。

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莊子

C.漢高祖和漢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

4、“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B)

A.十五歲B.二十歲C.三十歲D.四十歲

5、下列哪一個成語表達的情義最爲深重?(C)

A.莫逆之交B.金蘭之交

C.刎頸之交D.點頭之交

6、哪個成語典故和棋文化有關?(C)

A.勢如破竹B.出奇制勝

C.專心致志D.涇渭分明

7、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把菊花形容爲(B)。

A.花之君子者B.花之隱逸者C.花之嬌貴者

8、“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裏的“屠蘇”指的是(C)。

A.蘇州B.房屋C.酒D.莊稼

9、“才高八斗”用來形容一個人學問高深,第一個被讚的人是(A)。

A.曹植B.李白C.謝靈運

10、“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描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B)

A.中秋節B.元宵節

C.端午節D.七夕節

11、古代小說常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閉月”是指(C)。

A.王昭君B.楊玉環

C.貂蟬D.西施

12、“梨園”用來指代“戲曲界”,那麼“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B.醫學界

C.文藝界D.桃園

13、“洛陽紙貴”比喻作品風行一時,廣爲流傳,這個成語與以下哪部著作有關?(A)

A.左思的《三都賦》B.司馬相如的《長門賦》

C.班固的《兩都賦》D.張衡的《二京賦》

14、下面哪個劇種被稱爲“中國百戲之師”?(C)

A.京劇B.黃梅戲

C.崑曲D.越劇

15、古代戰爭中指揮軍隊撤退時要敲擊(B)。

A.鼓B.鑼C.鍾D.木棒

16、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C)。

A.指南針、火藥、天文儀、造紙術

B.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織布、造紙術

C.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造紙術

D.中藥、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

17、“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幾點?(B)

A.21點至23點B.23點至凌晨1點

C.凌晨1點至3點D.24點

18、被稱爲“文房四寶”的是(A)。

A.筆墨紙硯B.棋琴畫書

C.詩畫茶琴D.琴棋茶書

19、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全國文字統一成了下面哪一種?(B)

A.楷書B.小篆

C.鳥蟲文D.行書

20、中國古代哲學中,有“陰陽八卦”的理論,這一理論出自(C)一書。

A.《尚書》B.《論語》

C.《周易》D.《孟子》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八

1鴉片戰爭

(一)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爲了開闢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二)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

①19世紀初,英國成爲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爲開闢市場和掠奪原料,將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②爲了牟取暴利,英國無恥地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2、時間:1839年6月。

3、地點:廣州虎門。

4、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菸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虎門銷煙成爲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三)《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獨立,使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甲午戰爭

(一)定義: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爲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二)失敗的影響

(一)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爲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二)《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與此同時,條約也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三)《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與此同時,條約也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時間:1900年。

(二)目的:爲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權益。

(三)經過: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在西摩爾率領下發動侵華戰爭。8月中旬,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列強第二次洗劫、焚燒北京)。

(四)結果:1901年,清政府被與列強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五)《辛丑條約》

該條約標誌着清政府完全成爲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4洋務運動

(一)時間:十九世紀60年代—90年代

(二)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內:太平天國運動;外:列強侵略)

(三)根本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四)代表人物:地主階級洋務派

①中央—奕忻;②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五)學習對象:學習西方先進的機器設備與科學技術(器物)。

(六)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5戊戌變法

(一)公車上書:①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嚴重;②時間:1895年春;③發動者:康有爲、梁啓超;④內容: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⑤意義: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二)維新派:①政治團體——強學會;②機關報——《萬國公報》後改名爲《中外紀聞》。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

(三)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1)內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減冗官,(封建頑固派最反對)任用維新人士。(有利於具有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②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③文化上: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有利於傳播先進科學文化和資產階級思想);④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等 (有利於加強軍隊戰鬥力)

(2)失敗原因:①主觀:脫離廣大人民羣衆,依靠無實權的皇帝;②客觀:封建頑固勢力過於強大;③根本: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3)歷史意義: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起了思想啓蒙的作用);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

6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二)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亦爲中國革命同盟會,是中國清朝末年,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中國同盟會在推翻清政府、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

(三)辛亥革命意義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