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發音方法(多篇)

發音方法(多篇)

如何練習用腹腔發聲 篇一

1、先練習深呼吸。注意:與一般深呼吸不同,要保證吸氣時胸腔(即胸口)不動,吐氣時胸腔也不動哈!

如果做到了上面一點,可以開始下一步。

2、練習氣沉丹田。丹田即小腹部位。用上面說的吸氣方法吸入氣後,把氣向下壓,壓到丹田。吐氣時,是用小腹的肌肉向內壓,將丹田中的氣壓出來。注意:強調一下,再這裏氣沉丹田和“向外壓氣”都不能動胸腔哈!tips:你可以躺再牀上呼吸,並用手感覺一下躺着呼吸時吸氣及吐氣時腹部的變化。(和我們正常呼吸時腹部的起伏時相反的)記住這變化,這就是站着練氣沉丹田的應該做到的。

前兩步可能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做到。

3、當你能夠熟練的氣沉丹田後,再做簡單的發聲練習,是用上面說的呼吸方法哈。(目的是找用腹腔發聲的感覺)。這個過程有點“玄”,需要一定的天賦。

第一,發聲(也可唱歌)時努力找到體腔內的那股氣的動向。

第二,“控制”這股氣,讓它往頭頂衝。(如果在持續發聲一段時間後發現頭暈和呼吸困難,那麼就說明你已經把氣往頭頂衝了,可以開始下一步)

第三,唱歌時控制腹部的起伏即可。

關於高音問題 篇二

1.貝基先生說:“唱高音之前必須做好充分準確,這個高音的印象早就印在你的腦子裏了。”我理解這句話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說,在你的頭腦裏必須樹立起正確的聲音形象,……其二是說,唱高音之前,發聲器官的各個部位,如橫膈膜的支持、喉結的位置和麪罩共鳴等,都要做好將要積極工作的準備。

2.貝基先生說:聲“音的動作與音高正好是相反的。”……就是說,越往高音唱,歌唱發聲器官某些部位的動作與感覺越要往下。貝基先生把這種反向動作概括爲三個方面,他說:“唱高音時別用外在的力量往上衝,而是用內在的力量:一是喉結兩側的肌肉將喉結往下拉;二是橫膈膜有力的控制呼吸;三是頭別往前伸,也別仰頭,而應略低頭。”

3.貝基先生說:“高音最需要面罩共鳴。”

4.貝基先生說:“唱高音要有自信感。”

朗誦聲音訓練和技巧 篇三

朗誦的分項訓練如下:

一:朗誦語音訓練

普通話是科學語言體系,它嚴謹、豐富、優美、悅耳、又很強的節奏感與自然和諧的音韻美。

普通話的標準包含語音、語彙、語法三大方面。成人學習普通話則應一般把重點放在語音上,即在掌握北京音的練習上。

1:發音訓練

人類發音,沒有單獨的發音器官,是使用呼吸器官、消化器官來做發音器官的。發音器包括呼吸器官、喉頭和聲帶、口腔和鼻腔三個部分。其中,除了聲帶外,其他所有的發音器官都是“兼職”。說話時,橫在呼出氣流通道上的兩條聲帶,迅速地一開一閉,把穩定的氣流切成一串串的噴流,進而轉換成聽得見的峯音,隨着舌、脣、齶等器官的運動,不斷改變聲道的聲學性質,將峯音變成能區別的語音,通過胸腔、喉腔、咽腔、鼻腔、口腔組成的共鳴器放大而發出聲音。這就是發音的全過程。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出,發音效果如何,與呼吸、聲帶、共鳴器等有着直接的關係。爲此,在發音訓練中,着重要進行下列訓練。

(1):呼吸訓練。

氣息是聲音的動力來源。充足、穩定的氣息是發音的基礎。有的人講話或唱歌聲音洪亮、持久、有力,人們讚歎說,他(她) “中氣”很足,相反,有的人說話或唱歌音量很小,有氣無力,上氣不接下氣,像蚊子嗡嗡叫一樣,使人難以聽清,這種人則“中氣”不足。其間除了身體素質的區別外,還有一個氣息調節技巧問題,即呼吸和講話的配合、協調是否恰當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說話是在呼氣時而不是在吸氣時間進行的,停頓則是在吸氣時進行的。如果是持續時間較長的講話或朗誦,必然要求有比平時更強的呼吸循環。

講話時的正確呼吸方法,應當採用由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也稱丹田呼吸法),即運用小腹收縮,__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郭蘭英在談到運用這種呼吸方法時說:“唱歌時小肚子常是硬的,唱的越高就越硬”

胸腹式聯合呼吸介於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兩者之間,是二者的結合。具體方法如下:

吸氣:小腹向內即向丹田收縮,相反,大腹、胸、腰部同時向外擴展,可以感覺到腰帶漸緊,前腹和後腰分別向前、後、左、右撐開的力量。用鼻吸氣,做到快、靜、深。

呼氣:小腹差不多始終要收住,不可放開,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將肺部儲氣慢慢放出,均勻地外吐。呼氣要用嘴,做到勻、緩、穩。在呼氣過程中,語音一個接一個的發出後,組成有節奏的有聲語言。

這種呼吸方法可以使腹部和丹田充滿氣息,爲發音提供充足的“氣”,同時,由於小腹向內收縮,胸前向外擴張,以小腹、後腰和後胸爲支柱點,爲發音提供了充足的“力”。“氣”與“力”的融合,爲優美的聲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講話過程中,要處理好講話和呼吸的關係,必須注意:

第一, 儘可能輕鬆自如,吸氣要迅速,呼氣要緩慢、均勻,吸入的氣量要適中。

第二, 儘可能在講話中的自然停頓處換氣,不要等講完一個長句才大呼大吸,顯得講話很吃力。還要根據自己的氣量來決定是否用中途不便停頓的長句,不要爲了渲染和曾強表達效果而勉爲其難地爲之。那樣,會適得其反。

第三, 儘可能時講話時的姿勢有利於呼吸。無論是站姿和還是坐姿,都要擡頭舒肩展背,胸部要稍向前傾,小腹自然內收,雙腳並立平放。這樣發音的關鍵部位??胸、腹、喉、舌等才能處於良好的呼吸準備和行進狀態之中。呼吸順暢,方可語流順暢。

練習呼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1,聞花香:彷彿面前有一盆花香花,深深地吸進其香氣,控制一會兒後緩緩吐出。

2,吹蠟燭:模擬吹滅生日蠟燭,深吸一口氣後均勻緩慢地吹,儘可能時間長一點,達到25-30秒爲合格。

3,咬住牙,深吸一口氣後,從牙縫中發出“噝-----”聲,力求平穩均勻持久。

4,數數:從一數到十,往復循環,一口氣能數多少遍就數多少遍,要數的清晰響亮。

5,用繞口令或近似繞口令的語句練習氣息。如:

出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兒,拿着杆子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一個棗兒,兩個棗兒,三個棗兒,四個棗兒,五個棗兒,六個棗兒,七個棗兒,八個棗兒,九個棗兒,十個棗兒``````這是一個繞口令,一口氣說完纔算好。

開始做練習的時候,中間可以適當換氣,練到氣息有了控制能力時,逐漸減少換氣次數,最後要爭取一口氣說完,甚至多說幾個棗兒。

(2):聲帶訓練。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說話時,聲帶的振動頻率大約在60-350赫之間。聲帶的振動頻率決定了發音的音響、音高、音色。聲帶對發音起很大的作用。,聲帶的好壞,既有先天因素,也__後天的訓練和保護。注意恰當的訓練與運用聲帶,改變聲帶條件,保護聲帶,都是提高語音素質的重要方面。

聲帶訓練。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氣清新處“吊嗓子”:吸足一口氣,身體放鬆,張開或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或“咿”的連續聲響,。還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的練習。

聲帶運用。聲帶運用要科學,得當。這主要是指:第一:在長時間計劃之前,聲帶要做準備活動,猶如賽跑前韌帶要做準備活動一樣。方法是:將聲帶放鬆,用均勻的氣流輕輕的拂動它,使之發出細小的抖動聲,彷彿小孩子撒嬌時喉嚨裏發出後的那種聲音。可以逐漸加大到一定分量,使聲帶啓動,以適應即將到來的長時間運動。第二:在人數較多或場合較大的地方講話時,發音要輕鬆自然,處理還節奏,停頓,特別是起音要高低適度,控制好音量,充分利用共鳴器的共鳴作用,要運用“中氣”的助力來說話,不能直着嗓子叫喊,否則,聲帶負擔過重,會導致聲帶很快不堪重負,變得嘶啞,影響效果。

聲帶保護。爲了保護自己的嗓子,要有意識的少抽菸,喝酒,甚至,不抽菸,不喝酒,少吃或不吃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那些對聲帶都有不良影響。不喝過燙或過冷的湯水。

(3):共鳴訓練。

聲帶所產生的音量是很小的,只佔人們講話時音量的5%左右,其他95%左右的音量,需要通過共鳴腔放大得來,。共鳴腔是決定音色的重要發音器官,直接引起語音共鳴的是聲帶上方的喉、咽、口、鼻四腔,此外,胸腔和頭腔也有共鳴作用。說話用聲是以口腔共鳴爲主,以胸腔共鳴爲基礎。共鳴器以咽腔爲主又可分爲高、中、低三區共鳴。高音共鳴區,即頭腔,鼻腔共鳴,音流通過該區共鳴,可以獲得高亢響亮的聲音。中音共鳴區就是咽腔、口腔共鳴,這裏是語音的製造場,是人體中最靈活的共鳴區,音流在這裏通過,可以獲得豐滿圓潤的聲音。低音共鳴區,主要的胸腔共鳴,音流通過該區共鳴,可以獲得渾厚低沉的聲音。

要想使說話的聲音好聽和持久,就要正確的運用共鳴器。而運用共鳴器的關鍵在於處理好“暢”與“阻”的對立和統一關係。所謂“暢”,就是整個發音得聲道必須暢通無阻,胸部舒展自如,喉部放鬆滑潤,脊背自然伸直,以便聲音不憋不擠,形成一個聲柱流暢地奔涌出來。所謂“阻”,並不是簡單的把聲音阻擋住,而是不讓聲音直截了當地通過聲道奔涌出來,讓它通過共鳴器加工、錘鍊、變得洪亮、圓潤、雄渾、優美動聽。

要處理好“暢”與“租”的關係,必須進行共鳴訓練。一下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共訓練方法。

1, 放鬆喉頭,用“哼哼”音唱歌。

2, 學鴨叫聲。挺軟齶,口腔張開成一圓筒,邊發gaga音,邊仔細體會,共鳴運用得好的gaga音好聽,共鳴運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

3, 學牛叫聲。類似打電話的“嗯”(什麼?)和“嗯”(明白了)。

4, 牙關大開合,同時發出“啊”音。

5, 模擬汽笛長鳴聲。(di)既可平行發音,也可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地變化發音。

6, 做擴胸運動,同時儘量發高亢或儘量低沉的聲音 。

7, “氣泡音”練習。閉嘴,用輕勻的氣流衝擊聲帶,使之發出細小的抖動聲。

8, 音階層練習。選一句話,在本人音域範圍內,先用低調說,一級一級地升高,然後又一級一級地下降,在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一句話又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9, 誇張四聲練習。選擇韻母因素較多的詞語或成語,運用共鳴技巧做誇張四聲的訓練。如:清——正——廉——潔——,英——勇——頑——強——。

10, 大聲呼喚練習。假設某人在離自己100米處,大聲呼喚:張——師

——傅——,快——回——來——!喂——,那——裏——危——險——,快——離——開——!

(4):吐字訓練。

吐字清晰,是朗誦的起碼要求之一。因此,吐字歸音是學習朗誦必須練習得一項重要基本功。

吐字歸音使我國傳統的說唱藝術理論中在咬字方法上運用的一個術語。它將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分爲出字——立字——歸音三個階段。出字是指聲母和韻頭(介音)的發音過程,立字是指韻腹(主要元音)的發音過程,歸音是指音節發音的收尾(韻尾)過程。其基本要領是:出字要準確有力,又叼住彈出之感:立字要拉開立起,明亮充實,圓潤飽滿:歸音趨向要鮮明、迅速“到家”,乾淨利索。總之,就是要求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有頭有尾,構成一個“棗核型”形式:聲母、韻頭爲一端,韻尾爲一端,韻腹爲核心:字的中間發音動程大,時間長,字的兩頭髮音動程小,關合所佔時間也短。當然,對“棗核型”不可做絕對化的理解。不過,無論如何,吐字時,不僅要有頭有尾,不含混,而且又要連接的好,渾然一體,不能有分解,斷接的痕跡。

如何打開喉嚨? 篇四

若想把喉嚨完全打開,必須首先搞清楚用力的部位和感覺。在歌唱時如果能將喉嚨完全打開,那麼歌者自身的感覺應該是喉嚨即有向外擴張,又有使喉結向下的力量。貝基先生說:“正確地打開喉嚨是感到頸部往四周擴張。”“要感到喉嚨的的兩側的肌肉發酸,在促使喉結往下放,這纔是對的。”爲了說明這個問題,貝基先生在課堂上常常做這樣的手勢,就是將兩隻手自兩肩像推開兩堵牆一樣向外推,以示說明這種力量的方向和感覺。

爲了找到打開喉嚨的感覺和用力的部位,貝基先生在講學中用了很多具體手段,這些手段都是比較容易體會的,而且也都是卓有成效的。歌者在練習時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用多種手段去體會。

1.打哈欠是體會打開喉嚨的最簡單的途徑。……“有種辦法能把喉嚨打開,當你困了,一面講話一面打哈欠,這時喉嚨就打開了。”……“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過頭了,那樣會使聲音太靠後。”

2.找到胸部的支點有利於打開喉嚨。……“唱歌時聲音是從咳的地方發出來的。”……“聲音是從兩鎖骨中間那裏發出來的,聲音要深”,“聲音是從喉嚨最底部發出來的。”……

3.模仿嗓子寬的人歌唱有助於打開喉嚨。……“模仿嗓子寬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色,主要模仿他的技術。做爲技術無論對哪一個聲部都是同一的要求。”

4.不張大嘴唱歌可以迫使喉嚨打開。

5.大笑和哭也有助於打開喉嚨。

6.向後仰頭常可以找到打開喉嚨的感覺。

以上我介紹的是貝基先生在講學中經常採用的一些打開喉嚨的手段,歌者可以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選擇地靈活運用。除此之外,我個人還有這樣的體會:當喉嚨完全打開時,在歌唱時會感到頭部有一種向前和向上頂的力量,即在某種程度上有梗脖子的感覺。美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爾?米爾恩斯在談到糾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頭和下巴的狀態不夠自然時,主張將雙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部的後上方,在歌唱時輕輕用力向前搬,而頭部又輕輕向後仰,這時頭和下巴便處於歌唱時的狀態。

還有一種感覺我認爲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當喉嚨完全打開時,歌者在歌唱時會感到喉嚨似乎不復存在了,只有氣息的支持和響亮的面罩共鳴是歌者能明顯感覺得到的。用貝基的話來說就是“歌唱時只有橫膈膜和麪罩發生接觸”。就是說,完全打開的喉嚨似乎是一個暢通無阻的通道,聲音在這裏不會受阻,而是送進了上面的面罩,這雖然是一種感覺和想象,但似乎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種感覺是世界上許多著名歌唱家都認可,並非常強調的,所以歌者一定要努力尋求這種感覺,只有這樣喉嚨纔是完全打開的

歌唱發聲練習曲 篇五

練習曲的練習,是發聲歌唱的重要的基礎訓練。練聲曲可以用各個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階的`音名1234567等等來練唱,也可以在練聲曲上安排歌詞來練習叫帶詞練習。發聲練習過程中,是以聲音效果和發聲器官肌肉適度的標準去調整發聲器官的機能和狀態的,每個人的發聲器官的構造、嗓音條件、聲音類型、發聲習慣各不相同,因此,並不是每一種類型的練習都必須唱,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練習,而且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的發聲練習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況下,開始的練習總是選擇元音和比較平穩的音階開始練聲。一般來說選擇“o”或者“u”之類的比較圓潤的元音開始着手練習,因爲這些元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間,比較容易保持喉嚨打開的基本狀態,也比較容易形成喉嚨空間的狀態。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唱歌者應根據自己的感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母音來練習。我們在練習中要多動腦子,善於思考,千萬不能一個勁地傻唱。

1、“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爲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脣自然地閉上、口腔內部要打開,好象閉口打哈欠的感覺,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展,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裏,否則會發出鼻音。

2、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i,o,u,e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3、連音練習

人們常說:“不會連貫就不會歌唱。”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力就在於聲音的連貫優美,只有連貫的聲音才能唱出動人的旋律線來。爲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爲斷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練習時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5、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於歌唱狀態的統一,頓音好象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統一,並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6、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在“哼鳴”練習中我們已經講了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鳴焦點找準了,那麼其它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上下統一。

7、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爲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的配合。

8、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詞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準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9、練聲注意事項

1)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間,初學時20分鐘一次爲宜,以後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一小時,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免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

4)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爲最初的練習。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蹟是沒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練聲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篇六

1.練聲是一項艱苦的勞動

2.練聲時要保持良好的歌唱狀態

3.練聲時要培養歌唱意識

4.練聲時要力求主客觀統一

5.練聲要有的放矢

6.練聲時不要過於追求音量

7.練聲時注意力要特別集中

8.要用科學的態度練唱

正確發聲方法的訓練步驟 篇七

一、正確發聲的基本姿勢

身體直立,兩肩下垂,兩眼平視,面部放鬆(特別指面部及口脣要放鬆)。兩腳前後分開半步。這種站法是爲形成兩個重心交替使用,以便於氣息靈活地走動。

注意事項:站好後,應馬上進入歌唱狀態。即把思想集中到發聲的一系列準備動作上來。這種“意識先行”的準備非常重要,是解除心理緊張與形體肌肉緊張的前題。

二、吸氣同時完成的一系列動作

上齶提起,下巴放鬆,喉頭站穩,胸腹式混合呼吸,三分保持。注意事項:

①吸氣時應用口、鼻同時吸進。

②所謂“三分保持”的吸,就是說如果你能吸進十分氣,只要吸進三分,不要吸得過滿而使呼吸肌肉羣失去靈活而使聲音僵硬,沒有彈性。

③吸氣同時進入全面的歌唱狀態。

三、呼氣與開始發音

呼氣是實現正確發聲觀念的具體體現。也就是真正實現哪裏使勁和往哪裏使勁的問題。用意念指揮發聲生理肌能的調整與配合。呼氣時——腹肌用力(初學時意念上保持儘量不能讓氣流快速流出,儘量用最少的氣流唱出最美妙儘量長

的樂句),胸腔保持站定——聲帶拉合(保持良好的閉合)——提起軟齶——聲帶在意念的反指使下穩定均勻有控制地吹向聲門——意想聲音集中從某一高點唱出(做功點將根據個人的不同,和唱法需要,等因素,最好有導師的指點,意想位置不同,一般情況下先意想聲音從眉心集中唱出)。請注意:

①這些動作從吸氣到發聲都是連貫的,一氣呵成,不能分節。

②軟齶即是懸雍垂,俗稱小舌頭的前面。

③要“意想”着發出的聲音要圓滑。

四、隨着域升高,母音位置後移

由於音域逐步提起,柱肌應並籠,在意識上要感到母音位置漸漸後移,聲音變圓,音色柔和,對比之前聲音稍暗,所以有的導師也會說高音區時聲音變“暗”。

請注意:

①送氣時主要靠腹肌收縮牽動橫隔上升,使氣流均勻地吹向聲門;“激起”時腹肌要急速收縮。

②發音時,喉結要站穩定,不要上下抖動,有很多學生因模擬泛音故意過分作波,那時十分錯誤的。(一些通屬唱法中根據歌曲情趣表現需要稍作些波是有藝術價值的,但初練發聲時本人堅決反對故意作波或錯誤的發音模仿)。

③軟齶進一步提起,柱肌並籠,也就是通常所謂的“關閉”。柱肌是小舌頭左右兩塊肌肉,當柱肌並籠時,軟齶便提到最高位置。加之梗脖子的動作,拉緊了二腹肌後腹,便可以不斷拉着聲音往後打向更高的位置。同時要感到整個聲音是暢通的,只有這樣才能產生“變圓”、“變暗”的,美好的,有彈性的聲間。

④一定要放鬆下巴,平時可以用甩下巴的等方法來練習放鬆下巴,有的導師要求唱歌時不要下巴。

⑤發聲時意念上是“吹”響的,聲音是“圓”的,像掛上了筒仔,聲間要有“彈性”,每個音像是一頭從臍部拉着副有橡皮條的彈性。

⑥有的導師說要“吸”着唱,我最初未考入音樂學院前,也就是在讀高中時帶的學生,因靠的主要是以前自摸的方法,就是“吸”着唱,等別是高音時特別有效,其實“吸”着唱無非是要有控制地發音,是對“氣”的控制,實際上氣流是吹向聲帶作功的,“吸”與“吹”實際上是一樣的,只是相對上與下的角度不同,“吸”就是從上向下(腹肌),“吹”就是由下往上。不過在實際教學上,用“吹”比“吸”要科學的多,用“吸”着唱,學員很快可以理解,見效快,但假如不是急功近利的,先踏實地練好“氣”,聲氣結合,那麼“吹”着唱就顯的輕鬆自如,這是因爲強調“吸”,學生往往注意着面部(口與鼻),促使面部和勁部用力,且這種習慣(壞毛病)很難糾正。“吹”着唱用力作功點帶勁在腹肌故而跟發聲科學原理一致,所以開始時難了點但,只有越來

越牢固。(可以開始時用“吸”的控制幫助找到控制的感覺。)⑦唱歌發聲要有正確的唱歌狀態,即一開時吸氣就全面進入歌唱狀態,要有氣息的支持和控制,這是協調統一自然的。

⑧聲帶的良好閉合和用聲的衛生(科學用聲)就是要有良好的歌唱狀態和氣息支持,開始時可以覺得腹肌很累,練一段後甚至覺得小腹無力了,這是正確的,請抓住良好的感覺。

五、發音練習

先用最基礎簡單的母音 a 來找出氣流的吹動和氣息的支持作用。

1 3 │ 5 3 │1─‖

a ●●●●●●●●●●●●●●●●●●●●

發音時請注意:⑴吹氣與開始發音是連貫的,一氣呵成。

⑵吹氣時口與鼻要同時進行。

⑶口不要張的很大,但一定要儘量提高小舌和軟齶,也就是外小裏大。

⑷輕微臺起笑肌,臉部肌肉稍微後拉。

⑸本節盡情感覺用腹肌有控制地發聲,儘量不要讓氣息流出來,而是用盡量少的氣息吹向口腔上罩,均勻地發出聲音。

⑸意想着發出的聲音是圓的。

用ī音帶出a音來找到高位置。

1 3 │ 5 3 │1─│1─‖

ī●●●●●●●●ya ●●●●●●●●

發音時請注意:

⑴我知道,一些有名的歌唱家或歌手,其總有自己的聲音特色,有的歌者的聲音總是好象帶有一個焦點或有金屬色的味道,其實就是發聲有了集中點,本節就是讓你也具有這樣的聲音色彩。

⑵發ī音時意想着從眉心發出來。

⑶在ī音的位置上發出ya,抓這種感覺。

⑷唱歌除了(低音、特高音另講)外,都在ya的位置上發出。

⑸練習ya時不能拋開a 的要求,是承上的,是循序漸進的。歌唱發聲練習及練習曲

聲樂藝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僅憑理論知識和文學資料去進行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它主要是通過正確的發聲訓練和不斷的歌曲演唱來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使歌聲美妙動人。

一、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爲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爲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服務。

我們練聲的目的是要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把良好

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改變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使之成爲符合歌唱發聲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必須明確我們練聲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

歌唱發聲練習要求每個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記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實質,通過反覆的練聲及歌唱實踐來消化和驗證其歌唱規律。因此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爲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築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於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脣、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歌唱慾望,要充滿信心、放鬆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行,它們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涵義。

如何尋找面罩共鳴? 篇八

我認爲面罩共鳴實際上是打開鼻咽腔的產物。就是說,當歌者的聲音獲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鳴時,他(她)的鼻咽腔是完全打開的。如果說打開喉嚨是要求打開喉咽腔和口咽腔,那麼,要想把聲音送進面罩,還必須同時把鼻咽腔打開。所以貝基先生說:“我所說的打開喉嚨是要求上下左右都打開。”……如何做到在打開喉咽腔的口咽腔的同時,把鼻咽腔也完全打開,從而獲得充分的面罩共鳴呢?我把貝基先生的做法按着我的理解,歸納爲以下幾種手段。

1.面帶微笑聲音容易進入面罩位置。貝基先生說:“古代的老師教唱歌只教兩件事:一是打哈欠打開喉嚨;二是微笑地唱有助於聲音進入面罩。就靠這兩點我國曆史上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歌唱家。”

2.用哼唱的感覺到面罩共鳴。他說:“在哪裏哼就在哪裏唱。”……當然這種哼唱必須是以完全打開的喉嚨和良好呼吸支持爲前提,否則是哼不到面罩裏面去的。另外在哼是要儘量找到一種暈乎乎的感覺,這說明打開了鼻咽腔真正哼到頭上去了。

3,不張大嘴也有助於找到面罩共鳴。……除不張大嘴外,貝基先生還要求歌者不要用嘴去控制聲音或用嘴去做聲音,這樣往往會影響面罩共鳴。

4.小聲練唱有利於找到面罩共鳴。

5.講話時也應該儘量運用面罩共鳴。正像斯基巴說的那樣:“說話要像唱歌那樣好聽,唱歌要像說話那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