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朱熹《春日》詩詞賞析多篇

朱熹《春日》詩詞賞析多篇

春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篇一

春日即事

病起多情白日遲,強來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館初春後,人倚欄杆欲暮時。

亂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麥自無知。

池邊垂柳腰支活,折盡長條爲寄誰?

翻譯

我病體初愈,帶着極大的興趣,勉強漫步庭院,探尋春天的消息;院中陽光明媚,日影緩緩西移。

池邊的亭臺樓閣積雪已經消融,透滿了初春的活力;我留連忘返,倚着欄杆,一直到夕陽西下,暮雲低迷。

那上下翻飛的蝴蝶,那嗡嗡盤旋的蜜蜂,似乎都充滿了情意;滿地的兔葵,叢生的燕麥,一個勁地長着,怎知我滿腹的心思?

池塘邊的垂柳在風中搖動着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時又在何地?

註釋

病起:病癒。

多情:指情志高。

白日遲:用《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句,謂春日過得緩慢。

強:勉強。

池館:池苑館舍。

初春:春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春。

兔葵燕麥,兩種植物名。

腰支:同“腰肢”。腰身;身段;體態。

長條:長的枝條。特指柳枝。

賞析

這首詩是呂本中的代表作,無論是抒情還是寫景,都寫得流轉自然,爲歷來選家所重。

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詩的主腦,“病起”是身體狀況,“多情”是因爲病,因爲春懷,還有門外的春景。一個人纏綿病榻多日,今天身體好些,能夠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使人留戀的初春美景,詩人自然多情。在這樣的心情指導下,見到的景色也變得多情起來。於是,院中的白日、似乎遲遲不墜,將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讓詩人盡情領略眼前的春光。首句寫春日,照應節候,也是在室內很久的病人乍一出門的最直截的反應,寫得很自然。次句“強來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說,“強來”是“病起”的進一步說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現。

次聯依“庭下探花期”展開。詩人漫步庭院,欣賞着早春景色,只見病前所見的積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風吹滿大地,使人懶洋洋地,他便倚着欄杆,久久不想離去,一直到黃昏,太陽即將下山。前面已有“白日遲”句,此聯又重說賞景到日暮還不走,他站的時間之久,對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繪。詩在寫景時不僅僅是注目風景,而是把自己嵌入景中,與景物融合成一片。因此宋張九成在《橫浦日新錄》中稱讚說:“此自可入畫。人之情意,物之容態,二句盡之。”詩也成爲衆口稱讚的名聯。

下一聯又接上“人倚闌干”寫。詩人倚欄杆這麼久,看得這麼細,他見到是眼前蜂蝶忙忙碌碌地飛來飛去,遍地長着兔葵、燕麥。詩在這裏特地把“有意”與“無知”對舉,蜂蝶是有意,爲春色而繁忙,兔葵、燕麥是無知,默默地生長。詩人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使自然界的動植物都帶有感情,襯托出自己的主觀思想。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指出,這二句都有出處。出句是化用了李商隱《二月二日》:“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句,也參考了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爲新句》中的“蜜蜂蝴蝶生情性”句。呂本中在這裏借用,顯然不單單是描寫小昆蟲的熱鬧,讚賞春天的蓬勃生氣,而是由它們所交織成的氣氛中,感嘆自己的孤寂。對句是用劉禹錫《再遊玄都觀》詩序中的話:“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也是藉此含蓄地寄託自己悽然的神思。

上聯通過景色,加以主觀情感,使詩進入一種幽獨傷感的氛圍,詩人傷春的情調已經流露出來,尾聯就以情語作結,將前三聯作一大收煞。詩說小池邊的垂柳在春風中飄蕩多姿,可我即使要去折它,折了又送給誰呢?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如唐王之 本站…渙《送別》雲:“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爲別離多。”樂府有《折楊柳》專詠送別。這首詩由眼前的楊柳想到送別,而所送之人早已走了,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於是又產生懷念,應接得很自然。更見功力的是,這樣一結,成爲全詩的點睛,原來詩人病起看花,倚欄留戀,感蜂蝶有情,嘆葵麥無知,種種“多情”舉動,都是因了懷人。心中所懷,不惟不見,連所懷之人在何處都不知道,讓他不得不迷惘感傷、悽然淚下。

春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篇二

春日寄懷

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丘園坐四春。

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髮如絲日日新。

欲逐**千萬裏,未知何路到龍津。

翻譯

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變,而我卻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沒人把我推薦。

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樣,頭上的白髮卻越來越亮眼。

一心想去追逐**千萬裏,卻不知哪條路才能見龍顏!

註釋

榮落:榮顯和衰落。

重:甚,很。

逡巡:頃刻、急速。

丘園:家園,鄉里。後亦以丘園指隱居之處。

坐:漸、行將。

四春:四年。詩人會昌二年母親去世,服喪閒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縱使:即使。

可堪:豈堪。

又無人:李商隱《小園獨酌》:“空餘雙蝶舞,竟絕一人來。”與“無人”同慨。又,馮引一本作“更”。

青袍:唐八、九品官穿青袍。作者居喪前任祕書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階,故著青袍。青袍顏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詩》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年年定”,應上“四春“。居喪期間離職家居,原職仍在。

欲逐**:想去追逐**。

龍津:即龍門,又名禹門口,在今山西省河津縣西北。

賞析

一、二兩句言世間盛衰變化本甚迅捷,而我半生淪落;今隱於丘園行將四年,於仕途甚感渺茫。三、四兩句言丘園中雖不乏花晨月夕,然家貧無酒可以消憂,又無知己可以相慰藉。三年在京守喪,四年楊弁平後移家永樂,仍爲祕省正字,官職沒有升遷,況且遇到丁憂,故云“年年定”也。五、六對仗襯貼,“青袍似草”、“白髮如絲”,不惟設色相映,更嘆官卑秩微而頭顱漸大;草青、絲自,兼具衰颯之象;“年年定”,一年盼過一年,無絲毫升遷之跡象;“日日新”,日子倏忽消逝,鬢髮日日改白。一“定”一“新”,動感相映,所謂仕進無路,汲引無門也,所以最後感嘆“未知何路到龍津”。

全詩純以對比之法結撰成章。首聯領起人事花事二題,“榮落”指人指花都可。詩人首先將“世間”與“我”對比,然後寫自己因守喪而困守家園的寂寞生活,頷聯寫景同時也流露出無聊之狀,起承了五痕跡。唐代八、九品官着青色服,詩人由眼前之春草萋萋而聯想到自己的九品青袍,本系即景巧喻,而“青袍”與“白髮”又形成對比。“年年定”是說久居下僚,“年年”與“日日”的疊字更進一步補足了對比之意。第五句感傷歲月流逝。“龍津”即龍門,尾聯是說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爲,但又慨嘆無人引進。抒發的是詩人對未來的希望。

這首春日詩失之於輕靡,或者說是百無聊賴,有的也有寄託,不過比較直露。李商隱這首詩,從主題上說這首詩沒什麼新意,但在藝術手法情景渾溶,低徊唱嘆,富豔而多氣,不多用典故而音節嘹亮,頗有杜詩境界。但在梗概多氣上還是不如杜詩同類之作。

創作背景

唐武宗即位,李黨的首領李德裕爲相,李商隱回京仍任祕書省正字。會昌二年(842),李母去世,他服喪四年後於會昌五年秋返京,仍居九品舊職。返京前他曾作《春日寄懷》一詩,抒寫心中的苦悶與希望,時年三十五歲。

春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篇三

春日偶作

西園一曲豔陽歌,擾擾車塵負薜蘿。

自欲放懷猶未得,不知經世竟如何?

夜聞猛雨判花盡,寒戀重衾覺夢多。

釣渚別來應更好,春風還爲起微波。

翻譯

在西園聽一曲豔陽之歌,京城擾擾車塵讓人深負隱逸之志。

雖然想要放寬心懷但難以遂願,而經世的願望也不知究竟能否實現。

聽到夜雨強勁而勢猛,預示且判定着花殘落盡,春夜寒冷夜晚更長,貪戀重衾覺得夢多。

想別後釣渚春色應該比以前更好,春風在水面吹起微波。

註釋

西園:泛指,未必與曹植兄弟及鄴中諸子同遊之“西園”。

豔陽歌:猶《陽春》曲。一說泛指春之歌。

薜蘿:薜荔和女蘿,喻指隱士之服。負薜蘿,即懷有隱逸之志。

放懷:開懷,放寬心懷。

經世:治理國事。

判:判斷,斷定。俗作“拚”。

衾:被子。一作“裘”。

釣渚:當指作者鄠杜郊居旁的垂釣處。

創作背景

此詩爲作者於春日豔陽之候,有感於自己仕隱兩失而抒寫苦悶之作。其具體創作年份難以考證。

賞析

詩人於三春時節,聞西園豔陽之歌,深感春光爛漫,當盡情享受,奈己則困居長安,目睹車塵擾擾,深有負於夙昔隱遁山林之志。雖自欲放寬心懷,不計名利得失,然猶未能;而經世之志願固不知究竟能否實現。三四句一縱一收,一宕一抑,極有筆意、情致。五六句寫春夜聞猛雨,判定花已凋盡,春寒夜長,戀重衾而夢多,系寫困居長安之苦悶無聊意緒。尾聯“釣渚”應首聯“薜蘿”,暗用東漢初期隱士嚴子陵隱居垂釣於浙江省富春山七裏瀨事。釣渚春好,風起微波,固不如歸隱鄠郊舊墅(溫庭筠故宅)也。語淡蕩而有致。此詩純用白描,轉折如意,風格類似義山之《即日》(一歲林花即日休),見溫詩不僅有穠豔一格。

有人認爲“西園一曲豔陽歌”於此詩中未必是歌頌陽春時節之美好。“豔陽”一詞誠有歌頌明媚春天之意,然而細味此處之“豔陽”,似給人一種燥熱煩愁之感。於高照的豔陽之下,一般人大概都是一副眯眼皺眉的表情,其實也是一種苦態。而與下句“擾擾車塵”連看,則正符合溫庭筠此時煩躁又無奈的情緒。再觀末句,儼然一幅雲淡水清、寧靜致遠的畫卷,大概這纔是溫庭筠所向往的隱逸之境,而西園豔陽春景恐未必是。

春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篇四

春日聞杜宇

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

翻譯

杜鵑鳴聲淒厲,每天都在勸我歸去。我的一片思鄉之情這樣深、這樣痛。

如果有誰知道望帝有靈,那麼可以問問他,希望他告訴我究竟何日是歸期。

註釋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

杜鵑:鳥名,又叫杜宇、子規、布穀鳥。相傳是古時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

其啼聲有兩個特點:一是連鳴不斷,似泣似訴淒厲悲涼,民間有“杜鵑啼嗚,泣血方止”的傳說;二是叫聲恰似在說“不如歸去”,因而人們又稱之爲“催歸鳥”。

望帝:即遠古蜀王杜宇。

神:神靈。

謂:告訴。

予:我。

創作背景

謝枋得曾於德祐元年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不久,元軍破城,詩人親故先後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於一死。謝枋得飽嘗家破人亡之苦,在長期奔波逃亡的過程中,撫今傷昔,將國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結於這首思鄉之作之中。

賞析

謝枋得此詩,抓住了杜鵑鳥啼聲的這些特點來抒寫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處在於用望帝的傳說來抒發自己徹骨的思歸之情,並把這種情緒描繪得纏綿往復,迴腸蕩氣。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裏,高度地集中題材。全詩緊緊圍着一個人(作者自己)、一種物(杜鵑)、一件事(歸)展開。僅從字面上來看,四句中有兩句出現了作者自己,兩句出現了杜鵑鳥,三句出現了“歸”字。進一步研讀,還發現其實四句都沒有離開這人、物、事三者。這種反覆吟唱的寫法,類似民歌中的復沓,彷彿仍有“杜鵑催人歸,我歸,我歸,我歸……”的旋律不斷縈繞耳際,律感強烈,引起共鳴。

全詩的結構也十分巧妙。詩的開篇先用杜鵑催歸起興,並連用“日日”二字,足見此鳥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說物有情而人無意。但接下來次句卻說,我的歸心如此急切,可惜無人知道,當然,杜鵑也是不理解我的。這樣一來便使起興鵑鳴反倒成了鋪墊,從而把作者思歸的情緒推向了高潮。三、四句在前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使人與杜鵑之間形成直接聯繫,用人向物發問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歸期的盼望和對可能出現的永無歸期的憂慮。

通觀全詩,這種由物(勸歸)到人(思歸),再由人(問歸)到物(預示歸期),最後仍然歸結到人(歸期何時)的結構方式,在人、物、事三者之間構成循環不斷的關係,極符合作者所要表達的纏綿不絕、難解難斷的思想感情。

春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篇五

春日獨酌二首

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

白日照綠草,落花散且飛。

孤雲還空山,衆鳥各已歸。

彼物皆有託,吾生獨無依。

對此石上月,長歌醉芳菲。

我有紫霞想,緬懷滄州間。

且對一壺酒,澹然萬事閒。

橫琴倚高鬆,把酒望遠山。

長空去鳥沒,落日孤雲還。

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顏。

翻譯

東風吹來了美好之氣,水與樹木榮耀着春天的光輝。

太陽照耀着綠草,花兒在枝頭散落飄飛。

孤雲在日暮時還回空山,衆鳥也各自還巢而歸。

這些物體都有所寄託,我的殘生卻孤獨無依。

對着這映在石上的月光,無奈何只有在芳草中長歌沉醉。

我曾有修煉成仙的嚮往,也緬懷隱居江湖之間。

現在惟有對着面前的這壺酒,淡然萬事而落得孤閒。

倚着高鬆且將絃琴橫放,把着酒杯佇望着遠山。

飛鳥在長空中飛盡,孤雲在落日中回還。

只是悲傷我老衰如同這光景已晚,轉眼間已成了凋悴的容顏。

註釋

水木句:鹹本作水本。誤。春暉,《太平御覽》卷九九二晉傅鹹《款冬花賦》:“華豔春暉,既麗且姝。”

彼物二句:陶淵明《詠貧士》

詩:“萬族各有託,孤雲獨無依。”

歌醉:蕭本、玉本、郭本、劉本、嚴評本、全唐詩本、王本俱作醉歌。

全唐詩本注云:“一作歌醉。”

紫霞想:謂昇仙。陸機《前緩聲歌》:“輕舉乘紫霞。”

滄州間:謂隱居江湖。

且:蕭本、玉本、郭本、劉本、朱本、嚴評本、全唐詩本俱作思。

全唐詩本注:“一作且。”

光:朱本作佳。

宿昔:早晚之意,謂時間短暫。《晉書·裴楷傳》:“雖車馬器服,宿昔之間,便以施諸貧乏。”秋顏,老衰的容顏。

創作背景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冬李白因貧病來投當塗令李陽冰,次年初春,病稍好轉,起居有能,但終因年老、求仙不得而產生“吾生無依”的孤獨。這組詩即創作於此時。詹本雲:“第二首雲:‘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顏。’似中晚年之作。安注系此詩於開元二十五年,謂:‘似本年閒居安陸時作。’恐非。”

賞析

這兩首詩抒寫詩人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之情,表達了作者因年老求仙不得而產生的孤獨之意。

第一首詩前四句寫作者對春天美景的愛惜,也抒發作者對生命的感慨。東風吹來美好之氣遍於天地之間,樹木在春光中欣欣向榮。燦爛的陽光照耀得芳草遍地生綠。但到了暮春之時,花朵散落飛揚,因此感嘆自然規律的不可轉移。後六句從日暮時孤雲衆鳥各有所歸,想到自然中的萬物皆有所託,而自己卻漂泊無依。因此舉杯對着石上之月,邀之共飲,以達長醉歌春日之芳菲。情調既是感傷,也是豁達。

第二首詩開頭說自己原有隱居之意,想象自己對着一壺酒,過着閒雲野鶴的生活。接着具體描繪隱居的生活圖景:“橫琴倚高鬆,把酒望遠山。長空去鳥沒,落日孤雲還。”這幾句滿含出世之意,甚似王維的詩境。最後筆鋒一轉,發出時光易逝、生命苦短的感嘆,隱含了理想抱負難以實現的悲情。

翻譯: 篇六

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春日》 篇七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