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過零丁洋》的原文及翻譯【通用多篇】

《過零丁洋》的原文及翻譯【通用多篇】

譯文及註釋 篇一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註釋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經,因爲精通一種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

⑶干戈:指抗元戰爭。寥(liáo)落:荒涼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週年。文天祥從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是贛江中的險灘。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軍打敗,所率軍隊死傷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俘虜。他經惶恐灘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無依的樣子。

(8)丹心:紅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冊。古代用簡寫字,先用火烤乾其中的水分,幹後易寫而且不受蟲蛀,也稱汗青。

《過零丁洋》創作背景: 篇二

這首詩見於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當作於公元1279年(宋祥興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押到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隨後又被押解至崖山,張弘範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

拓展內容:《過零丁洋》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三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19分)

【古詩閱讀】

過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下列對本詩的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首句從回想自己的仕途經歷寫起,寫出詩人爲國事歷盡艱辛。遭逢:遭遇。起一經:指通過某一部經書的考試而得官。

B.第二句寫興兵抗元四年,抗戰的烽火逐漸稀少。干戈:泛指武器,借指戰爭。寥落稀少。四周星:四年。

C.頷聯運用擬人和誇張的手法描寫國家和個人的命運,對仗工整,形象鮮明,感情熾烈,讀之使人愴然。

D.頸聯將“惶恐灘”“零丁洋”兩個富含感情色彩的地名連用,語意雙關,悲涼滿懷,可謂詩海絕唱。

10、《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試分析這兩句表達的思想情感。(2分)

賞析: 篇四

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中“起一經”當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說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於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帝趙的年號),起兵勤王,至祥興元年(公元1278,南宋衛王趙昺的年號)被俘,恰好四個年頭。此自敘生平,思今憶昔。從時間說,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說個人出處,一說國家危亡,兩件大事。唐宋時期,作爲知識分子要想保家衛國,必須通過科舉考選,考選就得讀經,文天祥遇難時,衣帶中留有個自贊文說:“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就是把這兩件事拴在一起的。聖人著作就叫經,經是治國安邦的。

這兩句詩,講兩件事,似可分開獨立,而實質上是連結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宋史》說當時謝後下勤王詔,響應的人很少,這裏所講情況正合史實。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還是從國家和個人兩方面展開和深入加以鋪敘。宋朝自臨安棄守,恭帝趙被俘,事實上已經滅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軍民自動組織起來抵抗。文天祥、張世傑等人擁立的端宗趙昱逃難中驚悸而死,陸秀夫復立八歲的趙昺建行宮於崖山,各處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這種局面,加上說“風飄絮”,更加的形象生動。這時文天祥母親被俘,妻妾被囚,大兒喪亡,真似水上浮萍,無依無附了。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繼續追述今昔不同的處境和心情,昔日惶恐灘邊,憂國憂民,誠惶誠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獨一人,自嘆伶仃。皇恐灘是贛江十八灘之一,水流湍急,令人驚恐,也叫惶恐灘。原名黃公灘,因讀音相近,訛爲皇恐灘。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境內贛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時曾路過這裏。零丁洋在今廣東省珠江15裏外的崖山外面,現名伶丁洋,文天祥兵敗被俘,押送過此。前者爲追憶,後者乃當前實況,兩者均親身經歷。一身爲戰<>將,一爲階下囚。故作戰將,面對強大敵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復國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爲階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這裏“風飄絮”、“雨打萍”、“惶恐灘”、“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來,對仗工整,出語自然,而形象生動,流露出一腔悲憤和盈握血淚。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筆勢一轉,忽然宕進,由現在渡到將來,撥開現實,露出理想,如此結語,有如撞鐘,清音繞樑。全詩格調,頓然一變,由沉鬱轉爲開拓、豪放、灑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生死觀。誠然文天祥把做詩與做人,詩格與人格,渾然一體。千秋絕唱,情調高昂,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爲正義事業英勇獻身。

翻譯 篇五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千辛萬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經過四年的艱苦歲月。

國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嘆我零丁洋裏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

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爲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過零丁洋》主旨 篇六

這首詩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但在最後一句卻由悲而壯、由鬱而揚,迸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過零丁洋》賞析

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中“起一經”當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說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於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帝趙㬎的年號),起兵勤王,至祥興元年(公元1278,南宋衛王趙昺的年號)被俘,恰好四個年頭。此自敘生平,思今憶昔。從時間說,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說個人出處,一說國家危亡,兩件大事。唐宋時期,作爲知識分子要想保家衛國,必須通過科舉考選,考選就得讀經,文天祥遇難時,衣帶中留有個自贊文說:“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就是把這兩件事拴在一起的。聖人著作就叫經,經是治國安邦的。

這兩句詩,講兩件事,似可分開獨立,而實質上是連結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宋史》說當時謝後下勤王詔,響應的人很少,這裏所講情況正合史實。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還是從國家和個人兩方面展開和深入加以鋪敘。宋朝自臨安棄守,恭帝趙㬎被俘,事實上已經滅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軍民自動組織起來抵抗。文天祥、張世傑等人擁立的端宗趙昱逃難中驚悸而死,陸秀夫復立八歲的趙昺建行宮於崖山,各處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這種局面,加上說“風飄絮”,更加的形象生動。這時文天祥母親被俘,妻妾被囚,大兒喪亡,真似水上浮萍,無依無附了。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繼續追述今昔不同的處境和心情,昔日惶恐灘邊,憂國憂民,誠惶誠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獨一人,自嘆伶仃。皇恐灘是贛江十八灘之一,水流湍急,令人驚恐,也叫惶恐灘。原名黃公灘,因讀音相近,訛爲皇恐灘。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境內贛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時曾路過這裏。零丁洋在今廣東省珠江15裏外的崖山外面,現名伶丁洋,文天祥兵敗被俘,押送過此。前者爲追憶,後者乃當前實況,兩者均親身經歷。一身爲戰將,一爲階下囚。故作戰將,面對強大敵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復國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爲階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這裏“風飄絮”、“雨打萍”、“惶恐灘”、“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來,對仗工整,出語自然,而形象生動,流露出一腔悲憤和盈握血淚。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筆勢一轉,忽然宕進,由現在渡到將來,撥開現實,露出理想,如此結語,有如撞鐘,清音繞樑。全詩格調,頓然一變,由沉鬱轉爲開拓、豪放、灑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生死觀。誠然文天祥把做詩與做人,詩格與人格,渾然一體。千秋絕唱,情調高昂,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爲正義事業英勇獻身。

賞析: 篇七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爲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於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以概其餘。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鉅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自己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同時,也爲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我們從字裏行間不難感受到作者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自嘆相交織的蒼涼心緒。末二句則是身陷敵手的文天祥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這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一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範圍。

過零丁洋原文賞析及翻譯 篇八

過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譯: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開始於一部儒家經書;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四年的艱苦歲月,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着柳絮零落飄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盪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想到前兵敗江西,(自己)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爲國捐軀,死得其所,(讓我)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協已熬過了四年。國家危在旦夕恰如風中紛飛的柳絮,個人身世遭遇好似驟雨裏的浮萍。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忠心映照史冊。

艱苦的生活經歷是從讀書做官開始的,以薄弱的兵力與元軍苦戰了四年。大宋江山支離破碎,像那被風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時起時落,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去年在惶恐灘頭訴說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上慨嘆孤苦零丁。自古以來誰能永遠不死,留下這顆赤誠的心光照史冊。

(人教版語文八下第25課翻譯)我由於熟讀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被朝廷選拔入仕做官。在頻繁的抗元戰鬥中已度過四年。大宋國勢危亡如風中柳絮。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自古以來,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義,倘若能爲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註釋

遭逢:遭遇到朝廷選拔。起一經:因精通某一經籍而通過科舉考試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以進士第一名狀元。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爲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間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干戈,兩種兵器,這裏代指戰爭。寥落,荒涼冷落。南宋亡於1279年,此時已無力反抗。四周星: 四年。從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風飄絮: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容國勢如柳絮。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贛江,水流湍急,極爲險惡,爲贛江十八灘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敗,經惶恐灘退往福建。零丁洋:即“伶仃洋”,現在廣東省中山市南的珠江口。文天祥於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於洋的戰船中,次年正月,元軍都元帥張弘範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統帥張世傑。於是,文天祥寫了這首詩。零丁:孤苦無依的樣子。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膽忠心,永遠在歷史中放光。丹心:紅心,比喻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簡上寫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蟲蛀。因竹片水分蒸發如汗,故稱書簡爲汗青,也做殺青。這裏特指史冊。

賞析: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爲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於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以概其餘。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鉅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自己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同時,也爲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我們從字裏行間不難感受到作者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自嘆相交織的蒼涼心緒。末二句則是身陷敵手的文天祥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這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一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範圍。

賞析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經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