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通用多篇)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通用多篇)

徐志摩和賽珍珠的愛情 篇一

坊間傳聞賽珍珠徐志摩曾經有一段曖昧關係。兩人的相識還跟泰戈爾有關係。1924年,泰戈爾接受孫中山的邀請來到中國。徐志摩不僅精通英文法文,也非常尊敬泰戈爾。因此,徐志摩充當泰戈爾中國之旅的翻譯,同時照顧他的起居。

泰戈爾到達南京後前往東南大學演講。徐志摩的翻譯讓大家讚歎不已。而賽珍珠也早就來到了現場,此次她是專門爲徐志摩而來。賽珍珠早就通過徐志摩的詩集了解他。在晚上的歡迎宴會上,賽珍珠主動到徐志摩的跟前,與他交談。有人向徐志摩介紹賽珍珠。在徐志摩的眼中,賽珍珠身材高大,雖然說不上漂亮,但具備一種神祕的魅力。徐志摩在與賽珍珠的談話中知道她在兩年前因爲想要補貼家用纔開始寫作,他衷心地勸誡只有熱愛寫作才能寫出好的作品。當時二十八歲的徐志摩比賽珍珠小了三歲,卻已經出版詩集,翻譯外國詩歌,這大大鼓勵了賽珍珠。

賽珍珠的婚姻並不幸福,丈夫老實木訥,與她的性情並不匹配。而兩人在婚後更生下了一個殘障女兒,這讓賽珍珠經受了巨大的壓力。與徐志摩的交談讓賽珍珠的痛苦得到緩解。賽珍珠的父母篤信宗教,儘管她已經動心,但不敢拋棄家庭。不久,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愛情街知巷聞,賽珍珠只好將自己的女兒心思藏匿了起來。賽珍珠着手翻譯水滸傳時還曾經給徐志摩寫信,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指點。賽珍珠和徐志摩之間保持着一段時間的書信往來。

徐志摩的康橋情結 篇二

徐志摩出生在商業家庭,年少的時候就開始出國遊歷。在英國他遇見了對他一生都影響巨大的康橋。徐志摩有很多關於康橋的詩,包括《再別康橋》、《康橋再會吧》,還有《我所知道的康橋》,這三本書構成了徐志摩的康橋系列,也反應了徐志摩的康橋情結。

徐志摩的康橋情結和他的家庭、婚姻和遊學經歷有關。他的父親是當時著名的商人,在他年少的。時候就安排了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所以說他們的婚姻是包辦的。在國內徐志摩受到的是中國的傳統教育,雖然他內心有所想法但是沒有付諸實施,但是在他到達英國之後,西方開放的教育讓他想要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拋卻最開始的包辦婚姻。也就是在這裏他遇到了林徽因,成就了他對愛情的幻想,林徽因是不知道徐志摩結婚的,所以接受了他,康橋就這樣成就了他的愛情。

從傳統的教育到西方新式的教學讓徐志摩一直躲藏在心中的浪漫因子開始釋放,是康橋讓徐志摩睜開了自己的雙眼來看這個美好的世界,是康橋撥動了他的求知慾望,也是康橋告訴他你應該有自己的意識,不應該固步自封,這樣的康橋怎麼能讓徐志摩不爲之動容?康橋是徐志摩的新生地,無論是愛情,還是世界觀。

徐志摩的康橋情結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並且對他影響巨大。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三

徐志摩的愛情,最先提到的就是張幼儀了,雖說他們在徐志摩中學畢業之後就結婚了,那時的張幼儀才15歲,他們在結婚之前素未謀面,可以說得上是靠人介紹而結婚的,當時大多都是聽命於父母,而他們的結婚時兩家人都是十分滿意的,因爲兩個人的家庭條件都差不多,也可謂是門當戶對。

張幼儀18歲時給徐志摩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沒過多久徐志摩就留學在外,張幼儀也就隨着愛人到了英國,去那邊陪伴着他。但是好景不長,徐志摩遇見了他的第二段愛情,也就是林徽因,他們一見傾心,想要儘快的結婚,組成一個家庭,於是徐志摩向懷孕兩個月的張幼儀提出了離婚,於是,他們的婚姻也因此走到了盡頭。當徐志摩轉身回來找林徽因的時候,林徽因也回了中國,也就不了了之了。就在他心灰意冷感到孤寂的時候,他遇到了他的最後一段愛情。他最後遇到了陸小曼,沒有過多久他們便結婚了,可謂好景不長,陸小曼用錢十分的闊綽,揮霍無度,不僅在家裏面與徐志摩大吵大鬧不知悔改,還在外面與別人整天廝混在一起不務正業,徐志摩只好在外努力工作補貼家裏的用錢,直到徐志摩因一場意外逝世,陸小曼才頓然醒悟,改過自新,這便是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可以說徐志摩的愛情故事充滿了波折,直到他飛機失事而死,他的愛情都是不圓滿的。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篇四

民國年間的詩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戀愛史和婚變比他的文學作品更轟動於世。徐志摩出身於浙江一家大富人家,留學英國,他的原配夫人叫張幼儀。張幼儀端莊善良,具有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操持家務。婚後生了一個兒子,能相夫教子。徐志摩的父母疼愛自己的兒子和媳婦,又非常高興有了孫子。所以父母在經濟上是不遺餘力地支持他們的。婚後,徐志摩出國留學。

1921年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學生叫林徽音,他一見鍾情,忘記了自己是已經爲人之夫和爲人之父了。徐志摩雖然很有才華,也很有錢,但是林徽音鑑於他已有家室,雖然和他交往頻繁,並沒有答應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裏,開始對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開的嫌棄,說張幼儀是“鄉下土包子”,“我要離婚!”張幼儀還是默默地爲丈夫洗衣服、做飯伺候丈夫。當時張幼儀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國陪讀的。兩歲的兒子留在家鄉由爺爺奶奶照看。21歲的張幼儀已經又懷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說:“你去打胎。”張說:“打胎很危險啊,有人會因打胎而死掉的。”徐志摩卻冷漠地說:“坐火車肇事還會死人的,難道你就不坐火車了嗎?”

更有甚者,幾天之後,徐志摩不聲不響地離家出走了,可憐的年輕孕婦,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語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殺,但是後來想起了《孝經》上的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於是打斷了自殺的念頭,是孔老夫子的話救了她的命。她重新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後,開始求救於在法國留學的二哥和在德國留學的七弟。兄弟們都向張幼儀伸出了援助的手,勸她千萬不要打胎,生出了孩子,兄弟願收養。得到手足的幫助鼓勵,張幼儀在德國生了第二個兒子。

後來徐志摩又來逼她離婚。他們在一個朋友家裏見面,張幼儀說:“你要離婚,等稟告父母批准才辦。”徐志摩用狠硬的態度說“不行!我沒時間等!你一定要現在簽字!”張幼儀見他如此無情,對第二個兒子的出生也毫不理會,知道無法挽回,被迫簽字離婚。

因爲徐志摩的喜新厭舊和見異思遷,1922年,一個曾經美好的家庭就這樣破裂了。徐志摩離婚後,心花怒放,馬上去找林徽音。可是林徽音卻悄然回國了,不久與他人正式結婚了。徐志摩的追求變成了泡沫。有人評述,時值芳年的林徽音爲什麼沒有嫁給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呢?因爲林徽音憑直覺,覺得這個詩人的熱情不足以信賴。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是一個漂亮的才女,愛好藝術,擅長詩、書、琴、畫。不久王賡調往哈爾濱工作,陸小曼留戀北京,沒有與丈夫同去。在這段時間裏,徐志摩與陸小曼接觸的機會更多了。徐志摩開始追求陸小曼了。當時北京的知識界,對這兩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讚譽的,但因爲他們兩個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禮度的範圍,徐志摩是在迷戀一個有丈夫的女子,所以社會上的流言蜚語就多起來了。

本來這時懸崖勒馬還來得及,但是色迷心竅,徐志摩沒有回頭,最後的結局就是陸小曼離婚了,另一個家庭破裂了。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了。這件事成爲當時轟動京城的新聞。陸小曼的父母不高興,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氣,他們中止了對徐志摩的經濟供給,並且根本不見這個新媳婦。正如《弟子規》所說的:“德有傷,貽親羞”。徐志摩的老師梁啓超在他與陸小曼結婚時,訓斥他說:“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後務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後,住在上海,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壓力,經濟拮据。陸小曼生活散漫奢侈,不做事情,家中僱傭人。公公婆婆堅持不見她,她的自尊心受打擊,生了病,而徐志摩呢,要東奔西跑去兼課賺錢,來往於上海北京之間。徐志摩在北京大學上課,希望陸小曼從上海搬到北京來。可是陸小曼迷戀上海的生活,不肯去,喜歡打牌、跳舞、看戲,特別是吃上鴉片膏和戲子們打得火熱。徐志摩對此非常不滿,夫妻經常吵架。1931年11月,徐志摩聽說他過去追求過的林徽音將於19日在北京舉行演講會。他興奮地搭機趕往北京去捧場,結果這次飛機失事,這位才子結束了五年的新婚生活,死時才35歲。

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糟粕部分,隨着自己的感覺走,不顧道德。雖然他做到了“我要成爲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子”,但是他並沒有幸福。後人著述《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作者張邦梅)曾評論:“徐志摩一味西化,把固有道德拋諸腦後,對待共同生活五六年的結髮妻子,一點恩情也沒有;他忘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訓,竟然與友人之妻陸小曼談戀愛,一手摧毀自己的家庭,又造成另一個家庭破碎,更傷透了父母的心。”

《弟子規》中說:“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徐志摩不正是這種人嗎?徐志摩雖然會寫詩作文,但對愛情婚姻輕率的行爲,違背了人倫道德,可以說對父母不孝,對子女不慈,對妻子不忠貞,對朋友無信義,並且他身爲人師帶壞風氣,所以他的結局是不幸的。

與之相反,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被丈夫遺棄以後,重新生活,入德國學校學習,專攻幼稚教育,五年後學成回國。上海一家女子銀行聘她做總裁,並且她還經營了一間服裝公司,均大獲成功。她在百忙中還請了一位國學老師,給自己講解孔孟之道,每天一小時從不間斷。她有留學的新學識,又攝取中華文化的精華,不忘中國傳統的美德,離婚後自己撫育兒子長大成人,仍然孝敬徐家二老,作爲乾女兒照顧二老,爲他們送終。徐志摩罹難後,張幼儀每月還寄錢幫助陸小曼。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是在她的策劃下編輯的。她享年89歲。我們看到張幼儀敬老愛幼,她寬恕了徐志摩,還出版了他的文集,接濟他的遺孀,而且經濟富厚,事業興隆,兒孫孝順。她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稱讚,她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