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

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

數學要從基礎的內容開始練,打好基本功,平時沒事時,多看一些數學題解,掌握解題的思路,並且要把看的每一道題都吃透,領略其中心思想。先把考試中基礎分拿到。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整合,希望大家會喜歡。

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整理

1.有理數:

(1)凡能寫成q(p,q爲整數且p?0)形式的數,都是有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p

注意:0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a不一定是負數,+a也不一定是正數;?不是有理數;

???正整數?正整數正有理數?正分數?整數?零??????(2)有理數的分類: ① 有理數?零 ② 有理數??負整數

???負整數?正分數負有理數?分數???負分數??負分數??

(3)注意:有理數中,1、0、-1是三個特殊的數,它們有自己的特性;這三個數把數軸上的數分成四個區域,這四個區域的數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數? 0和正整數; a>0 ? a是正數; a<0 ? a是負數;

a≥0 ? a是正數或0 ? a是非負數; a≤ 0 ? a是負數或0 ? a是非正數.

2.數軸:數軸是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數軸的三要素)的一條直線.

3.相反數:(1)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我們說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相反數;

0的相反數還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數是-(a-b+c)=-a+b-c;a-b的相反數是b-a;a+b的相反數是-a-b;

(3)相反數的和爲0 ? a+b=0 ? a、b互爲相反數.

(4)相反數的商爲-1.

(5)相反數的絕對值相等

4.絕對值:

(1)正數的絕對值等於它本身,0的絕對值是0,負數的絕對值等於它的相反數;

注意:絕對值的意義是數軸上表示某數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

?a(a?0)?a(a?0)?(2) 絕對值可表示爲:a??0(a?0) 或 a?? ; ?a(a?0)????a(a?0)

(3) a

a?1?a?0 ; a

a??1?a?0;

(4) |a|是重要的非負數,即|a|≥0,非負性;

5.有理數比大小:

(1)正數永遠比0大,負數永遠比0小;

(2)正數大於一切負數;

(3)兩個負數比較,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4)數軸上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5)-1,-2,+1,+4,-0.5,以上數據表示與標準質量的差,絕對值越小,越接近標準。6.倒數:乘積爲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

注意:0沒有倒數; 若ab=1? a、b互爲倒數; 若ab=-1? a、b互爲負倒數.等於本身的數彙總:

相反數等於本身的數:0

倒數等於本身的數:1,-1

絕對值等於本身的數:正數和0

平方等於本身的數:0,1

立方等於本身的數:0,1,-1.

7.有理數加法法則:X|k

|b| 1 .c|o |m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一個數與0相加,仍得這個數.

8.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1)加法的交換律:a+b=b+a ;(2)加法的結合律:(a+b)+c=a+(b+c).

9.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即a-b=a+(-b).

10 有理數乘法法則:(1)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

(2)任何數與零相乘都得零;

(3)幾個因式都不爲零,積的符號由負因式的個數決定.奇數個負數爲負,偶數個負數爲正。 11 有理數乘法的運算律:

(1)乘法的交換律:ab=ba;(2)乘法的結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簡便運算)

即無意義.12.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數等於乘以這個數的倒數;注意:零不能做除數,

13.有理數乘方的法則:(1)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

(2)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14.乘方的定義:(1)求相同因式積的運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數,相同因式的個數叫做指數,乘方的結果叫做冪;

(3)a是重要的非負數,即a≥0;若a+|b|=0 ? a=0,b=0;

(4)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次冪都是0;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

是正數。

0.12?0.01??2?1?1(5)據規律

2??底數的小數點移動一位,平方數的小數點移動二位.10?100??????????????222a0

15.科學記數法:把一個大於10的數記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即1≤a<10,這種記數法叫科學記數法.10的指數=整數位數-1,整數位數=10的指數+116.近似數的精確位:一個近似數,四捨五入到哪一位,就說這個近似數精確到那一位.

17.混合運算法則:先乘方,後乘除,最後加減;

注意:不省過程,不跳步驟。

18.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題目要求的數代入,並驗證題設成立而進行猜想的一種方法,但不能用於證明.常用於填空,選擇。

1.單項式:表示數字或字母乘積的式子,單獨的一個數字或字母也叫單項式。

2.單項式的係數與次數: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稱單項式的係數(要包括前面的符號);

單項式中所有字母指數的和,叫單項式的次數(只與字母有關)。

3.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

4.多項式的項數與次數:多項式中所含單項式的個數就是多項式的項數,每個單項式叫多

項式的項;多項式裏,次數最高項的次數叫多項式的次數;

5.整式??單項式

?多項式 (整式是代數式,但是代數式不一定是整式)。

6.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與係數無關,與

字母的排列順序無關)。

7.合併同類項法則:係數相加,字母與字母的指數不變.

8.去(添)括號法則:去(添)括號時,若括號前邊是“+”號,括號裏的各項都不變號;

若括號前邊是“-”號,括號裏的各項都要變號.

9.整式的加減:一找:(標記);二“+”(務必用+號開始合併)三合:(合併)

10.多項式的升冪和降冪排列:把一個多項式的各項按某個字母的指數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列起來,叫做按這個字母的升冪排列(或降冪排列)。

1.等式:用“=”號連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的性質:

等式性質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

等式性質2: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爲零的數,結果仍相等.

3.方程:含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方程的解;

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項: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後移到另一邊叫移項.移項的依據是等式性質1(移項變號).

1、幾何圖形

從實物中抽象出來的各種圖形,包括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

立體圖形:有些幾何圖形的各個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內,它們是立體圖形。

平面圖形:有些幾何圖形的各個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內,它們是平面圖形。

2、點、線、面、體

(1)幾何圖形的組成

點:線和線相交的地方是點,它是幾何圖形中最基本的圖形。

線:面和麪相交的地方是線,分爲直線和曲線。

面:包圍着體的是面,分爲平面和曲面。

體:幾何體也簡稱體。

(2)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3、常見的幾何體及其特點

長方體:有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且各面都是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棱柱:上下兩個面稱爲棱柱的底面,其它各面稱爲側面,長方體是四棱柱。

棱錐:一個面是多邊形,其餘各面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

圓柱:有上下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曲面),兩個底面是半徑相等的圓。圓柱的表面展開圖是由兩個相同的圓形和一個長方形連成。

圓錐:有一個底面和一個側面(曲面)。側面展開圖是扇形,底面是圓。

球:由一個面(曲面)圍成的幾何體

4、棱柱及其有關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鄰兩個面的交線,都叫做棱。

側棱:相鄰兩個側面的交線叫做側棱。

n棱柱有兩個底面,n個側面,共(n+2)個面;3n條棱,n條側棱;2n個頂點。

5、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11種

6、截一個正方體:

(1)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

注意:①、正方體只有六個面,所以截面最多有六條邊,即截面邊數最多的圖形是六邊形.

②、長方體、棱柱的截面與正方體的截面有相似之處.

(2)用平面截圓柱體,可能出現以下的幾種情況.

(3)用平面去截一個圓錐,能截出圓和三角形兩種截面(還有其他截面,國中不予研究)

(4)用平面去截球體,只能出現一種形狀的截面——圓.

(5)需要記住的要點:

幾何體 截面形狀

正方體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五邊形、六邊形

圓 柱 圓、長方形、(正方形)、……

圓 錐 圓、三角形、……

球 圓

7、三視圖

物體的三視圖指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

主視圖:從正面看到的圖,叫做主視圖。

左視圖:從左面看到的圖,叫做左視圖。

俯視圖:從上面看到的圖,叫做俯視圖。

1、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質

(1)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以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爲0的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指數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

(1)去分母(2)去括號(3)移項(把方程中的某一項改變符號後,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種變形叫移項。)(4)合併同類項(5)將未知數的係數化爲1。

6、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步驟:

找等量關係,設未知數,列方程,解方程,檢驗解的正確性,作出回答

7、找等量的方法:

(1)讀題分析法:………… 多用於“和,差,倍,分問題”

仔細讀題,找出表示相等關係的關鍵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爲,完成,增加,減少,配套-----”,利用這些關鍵字列等量關係式。

(2)畫圖分析法: ………… 多用於“行程問題”

利用圖形分析數學問題是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中的體現,仔細讀題,依照題意畫出有關圖形,使圖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義,通過圖形找等量關係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3)常用公式也可作爲等量關係

8、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常用公式:

(1)行程問題: 距離=速度×時間 ;

(2)工程問題: 工作量=工效×工時 ;

(3)比率問題: 部分=全體×比率 ;

(4)順逆流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價格問題: 售價=定價×折× ,售價=進價×(1+提高率), 利潤=售價-成本,利潤=利潤率×成本;

(6)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期數

(7)原量×(1+增長率)=現量; 原量×(1-下降率)=現量 (只有1次增減)

(8)周長、面積、體積問題:

C圓=2πR,S圓=πR2,C長方形=2(a+b),S長方形=ab, 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環形=π(R2-r2),V長方體=abc,V正方體=a3,V圓柱=πR2h ,V圓錐= πR2h.

七年級數學上冊學習方法

一、看書習慣

這是自學能力的基本功。根據美國和前蘇聯對幾十所名牌大學的調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有20%~25%的知識是來自學校,而75%~80%的知識是靠他們離校後通過工作、自學和科研來獲得的。根據心理規律,國中學生已經具備閱讀能力,但由於在國小受直觀模仿習慣的影響,使衆多學生誤把數學課本當作習題集。所以從七年級開始就應重視糾正自己的錯誤學習習慣,樹立數學課本同樣需要閱讀的正確思想,並注意總結如何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

1.每一節課前都務必養成預習的習慣,努力在預習中發現自己不懂的問題,以便能帶着問題聽講。

課堂上注意老師如何閱讀課文,從中培養自己掌握如何分析定義、定理中的關鍵字、詞、句以及與舊知識的聯繫。

2.經常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培養複習習慣。

剛開始時,可跟着老師總結一節課或一個單元的內容,一個階段後可根據老師提出的複習提綱,自己帶着問題去鑽研課文,最後過渡到由自己歸納,促使自己反覆閱讀課文,及時複習,溫故知新。

二、筆記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中學數學內容豐富,課堂容量一般比較大,爲系統學好數學,從國中時期就必須重視培養做課堂筆記的習慣,課上做筆記還可約束精力分散,提高聽課效率。一般,課堂筆記除記下講課綱目外,主要是記老師講課中交代的關鍵、思路、方法及內容概括。特別注意隨時記下聽課中的點滴體會及疑問。在“聽”與“記”兩個方面,聽是基礎,切莫只顧“記”而影響“聽”。

爲了使課堂筆記逐步提高質量,同學間應進行適當的交流,相互取長補短。

三、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習慣

“實踐出真知”。動手實踐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能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動手實踐中,能把書上的知識與實際事物聯繫起來,能形成正確深刻的概念。在動手實踐中,能手腦並用,用實際活動逐步形成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能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在動手實踐中養成“做前猜想-----動手實驗-----操作結果-----歸納總結”的習慣。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同學間相互交流學習結果,各抒己見,取長補短。能達到動腦、動口、動手、激發思維、活躍氣氛、調動積極性的作用。

四、作業習慣

數學作業是鞏固數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訓練數學能力的重要環節。有些同學視作業爲負擔,課後只憑着課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單一;有的還字跡潦草、馬虎粗心、格式不規範、甚至抄襲。這就錯失了訓練良機,嚴重地響了學習效果。應該正確認識做作業的目的性,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應包括:

1.要養成作業前看書的習慣。

做作業前要認真閱讀複習課文、觀察例題的解題格式、步驟和方法。這正是“磨刀不誤砍柴功”。

2.要養成審題的習慣。

讀題後,先弄清題目是什麼題型、它有什麼條件、有哪些特點等。

3.要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

若有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完成,可向老師說明情況:如遇到難題不會做時,可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弄懂以後獨立完成。切不可爲了應付任務而去抄襲。

4.要養成對已做作業進行再思考的習慣。

不少同學不重視對已做作業進行再看、再思考,從而導致錯誤做法在頭腦中形成定勢。有的題目做錯,老師訂正過了,你還錯,就是這個原因。常此下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5333163去,在新知識和做新作業中會出現更大的錯誤,爲了鞏固作業的成果,同學們在每次做新的作業之前,務必對前一天的作業進行反饋。反饋內容包括:(1)題目類型;(2)解題思路與方法;(3)出錯問題的原因;(4)訂正出錯問題;(5)收集出錯問題(就是將自己出錯的問題專門收集在一個地方,標註出以上四項內容,以便將來複習時糾錯)。

五、思維習慣

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是開發智力、發展能力的鑰匙。心理學告訴我們,七年級階段是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重要時期,所以這時候一定要重視良好的思維習慣的培養。根據國中數學內容的特點,良好的思維習慣包括邏輯性、周密性、發散性、收斂性、逆向性。

1.邏輯性。

這是要求學生“答必有據”切忌想當然。在推理演算過程中,能夠懂得其中每一步的依據,不懂之處就不寫,設法弄懂之後再繼續推理演算。

2.周密性。

這是要求學生全面的考慮問題。如:已知點C在直線AB上,線段AB=8cm,線段BC=3cm,求線段AC的長。全面考慮問題就要分點C在線段AB上和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兩類進行討論:當點C在線段AB上時,AC=AB-BC=8-3=5cm;當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時,AC=AB+BC=8+3=11cm。培養這種習慣,應特別注意老師在課堂上指出的“易出錯或想不全”的情形與原因。

3.發散性。

這是要求學生運用多種辦法解決一個問題。培養這個習慣,要特別注意老師在講一題多解時的思考方法、問題推廣延拓時的分析,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努力養成尋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習慣。

4.收斂性。

這是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以達到多題一解、舉一反三。發散與收斂兩種思維綜合運用可相得益彰。

5.逆向性。

這是要求學生把某些公式、法則、定理的順序顛倒過來考慮。如計算:

(-0.38)×4.58-0.62×4.58,可以逆向運用乘法分配律,就得到簡便計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