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2會考歷史必背知識點【通用多篇】

2022會考歷史必背知識點【通用多篇】

會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篇一

一、“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造成統治者愚昧無知;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侵略加劇(鴉片戰爭)和中西聯繫的擴大;先進中國人爲了解西方,抵禦外來侵略,向西方學習。

2、代表人物:地主開明派/抵抗派:林則徐《四洲志》、魏源《海國圖志》

3、特點:沒有具體實踐,停留在著書上,但是具有啓迪作用。

4、思想: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表達了時代主題)

5、性質:反侵略的民族革命

二、“中學爲體,西學爲用”思想

1、背景:19世紀60年代,西學更加廣泛地傳入中國;內憂外患;

2、代表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

3、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求富”(鞏固清政府統治)

4、論戰:頑固派vs洋務派

5、實踐:洋務運動

6、結果:19世紀90年代洋務運動的破產,說明“中體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對比——抵抗派和洋務派:抵抗派的目的只是抵禦外敵,而洋務派則希望制外平內(太平天國、義和團等)

三、早期維新思想

1、背景:19世紀60年代,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

3、主張:最初持“中體西用”的思想,支持洋務運動,中法戰爭後主張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從器物之學轉入制度之學)

4、特點:尚未形成完整理論,未付諸實踐

四、維新思想

1、出現背景:

①19世紀90年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和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②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③西學的進一步傳播。

2、代表人物:康有爲、梁啓超、譚嗣同、嚴復

3、共同主張:發展資本主義;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倡西學,廢八股;

康有爲:《孔子改制考》《新學僞經考》——爲維新變法提供了合乎傳統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保守性)

梁啓超:《變法通議》變法圖存,伸民權,設議院——宣傳民權,用進化論闡述君主立憲的必然性。

譚嗣同:《仁學》批判君主專制和綱常禮教,倡導自由、男女平等。

嚴復:譯著《天演論》,“自由爲體,民主爲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4、與頑固派論戰——資本主義思想和封建主義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焦點: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行君主立憲;要不要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5、實踐: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6、影響:起到思想啓蒙的作用,促進了人們的覺醒。

會考歷史基礎知識 篇二

一、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思想)

1、背景:

①(外部因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

②(直接原因)袁世凱加強專制統治,掀起尊孔復古逆流;

③(經濟基礎)中國民資主義進一步發展,(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隊伍壯大,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④西方啓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⑤一批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認識到中國需要進行思想革命。

2、新文化運動概況:

①標誌:1915.9陳獨秀上海創辦《青年雜誌》

②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吳虞、劉半農

③思想陣地:《新青年》

④活動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幷包、思想自由”)

目的:鼓勵各種學術發展與新思想的產生

⑤旗幟:“民主”“科學”(德先生、賽先生)

⑥主要內容:(四提倡,四反對)思想解放+文學革命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迷信:陳獨秀《敬告青年》;

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儒家傳統道德):”打倒孔家店”、陳獨秀《憲法與孔教》《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魯迅《狂人日記》(中國現代小說奠基之作)、《我之節烈觀》;

不足:全面清算過於偏激,全面否定了傳統文化;缺乏廣泛的羣衆基礎。

c.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胡適《文學改良縐議》

d.平民教育思潮:通俗教育和社會教育初步發展,如平民教育演講團,白話小說和散文大量涌現,文學新形式。

3、影響:

①性質: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是一場民主主義的思想啓蒙和文化革新運動,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

②進步性:沉重打擊了專制主義,動搖了傳統禮教的統治地位,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創造了條件,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

③侷限性:對於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的態度。

二、孫中山“三民主義”

(一)三民主義的提出

1、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華民族危機的加深;各種救國主張的失敗;孫中山上書改革碰壁;同盟會成立,提出〔〕十六字綱領;(1894年,創立興中會[團體];1905年創立中國同盟會[政黨])

2、思想淵源:

經濟:單稅社會主義,《資本論》;

政治: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大同思想;

科學:進化論

3、內容: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4、三民主義的侷限性:沒有明確的反帝要求;沒有徹底土地革命綱領。

5、實踐:指導辛亥革命,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二)三民主義的發展(新三民主義)

1、背景:孫中山思想的。轉變;俄國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帶來新啓示和希望;

國民黨一大的召開,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2、內容: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與舊三民主義最大區別是:明確的反帝要求)

3、評價:新三民主義是三民主義的繼承和發展,成爲大革命的指導思想;它以三大政策爲核心,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

4、新三民主義是目的,三大政策是手段。

(三)三民主義的特點:時代性、愛國性、綱領性。

(四)評價:三民主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迅速成爲當時中國先進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圖存革命鬥爭的綱領。

歷史學習方法指導 篇三

從七年級開始,學生才系統的學習歷史。雖然我們常常說學習沒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的學習也是一樣。

首先,還是要做好預習、聽講、複習這三個環節,雖是老生常談,但做好這三步,確是至關重要的。課前認真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即將要講到的歷史事件、人物等有一個簡單瞭解。另外,學生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師講課時獲得解答或者向老師提問。上課時要認真聽講,這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關鍵。課上應勤于思考,跟着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很多同學開始時,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因害羞或膽怯而不能積極舉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習慣,惰于思考和回答了。在聽講時還應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除了老師的板書以外,還要培養對一些重點內容作記錄,如老師多次重複的內容,課本中一些思考題的答案等等。“溫故而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規律。所以課後一定要及時複習,要持之以恆。

其次,使學生養成濃厚的學習的興趣。楊振寧曾說過:“成功的真正祕訣是興趣,興趣是自學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究世界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遇到挫折困難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撓。”新的歷史學習內容滿足了孩子們的興趣追求,增加了孩子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的內容。教學內容變得生動、豐富、多彩,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歡。學生對歷史產生了興趣,纔會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再有,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歷史概念等知識的獲取是通過記憶來完成的,這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如果沒有對歷史知識的牢固記憶,理解和運用就無從談起。這裏所說的記憶並不是機械的死記硬背。在學習歷史,背誦記憶課本上的知識時,應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後再去背誦記憶,這樣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記憶複雜的年代、地點、人物、事件時可以嘗試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的'方法。歷史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但僅僅死記硬背史實是遠遠不夠的,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幫助學生理出一條線索,找出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關係,弄清每件史實前因後果,這對今後歷史學科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就是適當佈置練習題。作業是學生對知識基本理解後,驗證知識掌握的準確程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及運用歷史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作業練習一定要在嘗試回憶、閱讀教科書之後進行,作業要獨立完成,做作業時,不要照書抄,要儘量根據自己的記憶寫出答案,確實寫不出來,再看看書。爲督促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在一兩個單元講完之後,要及時進行檢測。檢測時題型可以多樣,但要突出重點知識,不必出一些難題、怪題。當發下試卷時,應首先糾正錯誤,並幫學生弄清爲什麼錯了,力爭減少以後在這些題上再出錯誤。最後,爲擴充學生知識面,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去閱讀課外書籍,尤其是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這樣就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佈置一些課外練習,進一步培養和鍛鍊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