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最全《紅樓夢》詩詞鑑賞【通用多篇】

最全《紅樓夢》詩詞鑑賞【通用多篇】

紅樓夢詩詞鑑賞 篇一

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

勘破三春景不長,紹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詩詞鑑賞】

這一首說的是賈惜春。

判詞前面的是“一所古廟,裏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喻惜春出家當尼姑。

惜春是寧國府賈敬的女兒,賈珍的胞妹。她是賈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個,從小就厭惡世俗,嚮往當尼姑,小時愛和饅頭庵的小尼姑智能兒玩,之後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着當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遠嫁異國他鄉音信渺茫,都沒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紅塵”毅然出家的。據脂硯齋的批語說,她將來要有“紹衣乞食”的經歷,也就是要靠沿門托鉢乞討生活,真夠可憐了。

紅樓夢詩詞鑑賞 篇二

秦可卿臥室聯語

嫩寒鎖夢因春冷,花氣襲人是酒香。

【詩詞鑑賞】

第五回寫寶玉隨可卿來到她的臥房,一進屋就聞到一股香氣,又見壁上掛着明代畫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畫的是楊貴紀酒醉後沉睡的美態),旁邊掛着宋代秦太虛(觀)寫的這副對聯。寶玉一下子高興起來,連叫“那裏好!”就在那裏沉酣入睡,並作了一場極其離奇荒唐的夢。

第二回書裏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講到寶玉說過的話:“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貴族男人一進仕途就費盡心機去爭名奪利,品格墮落;而閨中少女和社會隔絕,持續着純潔的天性,這是寶玉厭男喜女的基本根據。他願意在秦可卿房裏午睡,就同他上述特點聯繫着。

可卿的臥室是個青春少婦的臥室,其擺設、色調、氣息,處處都同普通臥室不同。書中說寶玉當時已十三歲,正是青春萌動期的開始,這個臥室的一切都彷彿對他是一種朦朧的啓示。作者在那裏憑空杜撰了許多擺設,什麼武則天的寶鏡,趙飛燕的金盤,擲傷楊貴妃乳房的木瓜,壽昌公主(劉宋時人)的臥榻,同昌公主(唐代人)的珠帳,等等。上述這些人都是風流女性,其含意不言自明。唐伯虎的畫和秦少游的對聯,也是作者根據需要杜撰的。從這些暗示看,秦可卿不像是恪守貞操的女子了。《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說她“情既相逢必主淫”,曲演《紅樓夢》裏說她“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都說明這個少婦在寧國府這個大染缸裏已經自願或被迫墮落了。

有人根據寶玉在夢中同秦可卿結爲夫婦,以及可卿吩咐丫鬟“好生在廊搪下看着貓兒狗兒打架”等情節,認爲作者在那裏暗寫了可卿引誘寶玉同她發生了暖昧關係。是否如此,筆者下不了斷語,讀者可從書中情節自己去推斷。

紅樓夢詩詞鑑賞 篇三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判詞——“霽月難逢”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爲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天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詩詞鑑賞】

寶玉在“薄命司”裏看見的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是按照大觀園內女孩們的身分、地位劃分的。貴族小姐、少奶奶們的名字都在正冊中,介於小姐和丫鬟間的女孩兒名字在副冊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冊中。寶玉是從又副冊看起的。

這一首說的是晴雯。

判詞前還畫着一幅畫:“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但是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雲濁霧而已。”

霽月難逢,是說像晴雯這樣的好姑娘難以找到;同時“難逢”又是“難於逢時”,即命運不好的意思。彩雲易散,是預示她薄命早死。畫裏的“烏雲濁霧”也是說她的遭遇將是一塌糊塗。

晴雯相貌美麗,心地純潔,聰明伶俐,雙手又巧,是怡紅院裏最拔尖的女孩子。雖是奴婢,但從不自輕自賤去巴結誰;相反性格剛烈,疾惡如仇,有話便說,而且常常是一針見血。這就壞事了。榮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個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爲晴雯平日不趨奉她,便忌恨在心,乘着“繡春囊事件”陰毒地使了手腳,在王夫人面前說:“太太不明白,一個寶玉屋裏的晴雯,那丫頭仗着她生得模樣兒比別人標緻些,又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的樣貌,在人跟前能說會道,掐尖要強。一句話不投機,她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妖妖趒趒,大不成個體統。”這段話在一個愛子如命的封建貴婦心理上起什麼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認爲是晴雯把寶玉勾引壞了,把她叫來,尖酸刻 薄地辱罵一頓。當王善保家的隨着鳳姐來到怡紅院搜檢她時,“晴雯挽着頭髮闖進來,豁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掉出來”,當場給王善保家的一個大難堪。這種寧折不彎的性格,使她想當奴才也不可得了。就在她病體支離的狀況下,被趕出大觀園,在她那個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髒的家裏悽悽慘慘地死去,年僅十七歲。

魯迅先生說過,杯具就是把人間完美的東西毀滅給你看。《紅樓夢》把晴雯這個聰明美麗的少女寫得光彩四射,楚楚動人,又把她的結局寫得讓人刺心攪肺,心酸淚落,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這就是現實主義手筆的魅力。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判詞——“枉自溫柔和順”

紅樓夢詩詞鑑賞 篇四

賈雨村對月口占五言律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詩詞鑑賞】

這首詩出此刻第一回中。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裏寄居着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一日在甄家書房裏,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爲嬌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廟裏就害起了單相思。這首詩便是他中秋夜對月隨口吟出的抒懷之作。

賈雨村在《紅樓夢》中不是個無足輕重的主角。他賴甄士隱的慷慨資助赴京應舉,名登金榜,穿戴着猩袍烏紗,得意洋洋地回來當了知府。不久因“貪酷之弊”,被政敵搞掉,又變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師。之後又靠走賈政的“後門”,起復做官,由於善於鑽營,在官場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硯齋的批語說他是王莽、曹操一類人物,可能在賈家敗落時,他還要有一番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書只給我們留下八十回,高鶚續作的後四十回又沒完全體現作者原意,我們無法明白其具體情節了。從書的前幾回中,我們就能夠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心狠手辣,敢作敢爲,可說是個亂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這首詩時,他還是個旅居僧房,向和尚討粥吃的窮措大,所以看見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也使他動心,一廂情願地想入非非。這首詩準確地反映了一個窮秀才嚮慕女色及榮華富貴的心理。詩寫得挺像樣,說明賈雨村很有才學。

紅樓夢詩詞鑑賞 篇五

太虛幻境石牌坊聯語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

【詩詞鑑賞】

書中第一回說,當年姑蘇(此刻蘇州)城閶門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着一位鄉宦甄士隱。此人擺脫名繮利索的員絆,在家裏過着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夢中遇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們手中見到那塊頑石(通靈寶玉),又不知不覺地隨着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

佛教和道教是來歷不同的兩種宗教。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說的幽默感。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

但是這種虛擬有它的根據,就是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着虛無否定的態度,認爲世人對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擾攘紛爭,全是虛幻無好處的,只有清淨無爲,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脫——成仙成佛,纔是有好處的。這副對聯就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

佛家的觀點認爲,世上萬事萬物,就其現象說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質說是假,是無。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稱爲“俗諦”;後者纔是真理,所以稱爲“真話”。這副對聯就是本着這種唯心的理論來嘲笑世俗人的。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爲名爲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爲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爲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厭惡的那個社會現實,不可能有更先進的理論,而佛道兩家也是否定現實社會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現成的理論武器。須要辨明的是,作者並不是要透過其著作來宣揚宗教教義,而是根據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觀念拿來爲我所用。曹雪芹是極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否則他就不會竭一腔心血來寫這樣一部五彩擯紛的《紅樓夢》了。我們讀《紅樓夢》,主要就應看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和衆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啓示,而對帶有虛無色彩的說教,則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清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