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方案精品多篇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方案精品多篇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簡報 篇一

爲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建立健全人格,陶冶情操,樹立自信,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調適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20xx年10月12日晚,學校心理諮詢室胡江老師以“戰勝挫折不言敗”爲主題在階梯教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

胡老師重點談了“擁抱壓力——發現自己的潛力”、“遭遇挫折,如何進行自我調節”以及“友誼挫折”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並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心理減壓方法,例如積極心理暗示法、活動轉移法、呼吸放鬆法等,正確教導學生在青春期容易產生衝動情緒,如何正面面對和處理,提高個人心理健康的正確認識,講座貼近實際、通俗易懂,極具知識性、操作性。

此次心理健康講座學習,同學們受益匪淺,增強了心理健康意識,揚起了自信的風帆,激發了相信自己、迎難而上的昂揚鬥志。心理健康講座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學習和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稿 篇二

老師同學們,本週是我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周。還記得上學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周,我在這兒和大家說的《要學會愛自己》嗎?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我很好,你也很好!

我這裏說的“很好”,是一種感覺。是當你得到關愛時、得到讚賞時、得到肯定時的感覺,覺得自己是重要的,對自己很有信心,感覺自己最有能力的感覺。總之,“很好”的感覺,會讓你覺得自己是個獨特又重要的人物,覺得活得做一個人真好。

同學們是不是都覺得自己“很好”呢?或者不是?如果不是,你怎麼會有“不好”的感覺呢?是什麼事讓你覺得自己“不好”?大家先安靜地想一想。現在,讓我們來談一談,看看能不能將這種不好的感覺變成“很好”!

當你被生下來的時候,就已經是“很好的”。我們每一個人自出生開始就是很好的。對爸爸媽媽,或者任何一個照顧你的人來說,你就已經是最重要的,因爲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你!如果你認爲他們不曾這麼想過,那麼你必須相信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他們認識你之後,會覺察你的獨特性。其實,幾乎天下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是認爲他們的子女是很好的。不信的話,你可以問問爸爸媽媽,願意以多高的價碼把你賣了。當你這麼問時,他們也許會開玩笑“隨便開個價就可以了。”其實,就是再高的價錢,他們也絕不可能把你賣了。所以,別擔心,由這裏就可以證明,你是很好的。因爲,即使再多的金錢也抵不過一個你。

有時候,可能爸爸媽媽很生氣時衝着你說“給我滾,滾得遠遠的!”“真希望沒有你這個孩子!”“我幹嘛要把你生下來!”其實,這只是一時衝口而出的氣話,並不是真叫你滾的意思。因爲,無論如何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你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他們絕對捨不得你的。有些孩子雖然被爸爸媽媽遺棄了,或者讓別人領養。然而他們還是一樣很好的,他們仍然是獨一無二的。親生的爸爸媽媽,並不是不愛他們,只是因爲他們還沒有準備好不太曉得要怎麼愛他們的子女,才做出這樣的事。而且,收養這些孩子的人,一樣也會因爲這些孩子是獨一無二的,而盡心地照顧他們、愛護他們,所以,我會說這些孩子一樣是很好的。

那爲什麼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我“不好”的感覺呢?

從出生開始,你就是很好的。而且,你也的確感覺到自己很好,覺得自己像是個小王子、小公主一般。但是,我們開始長大,開始學習,開始面對社會,就偶爾得到來自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們的批評、指責、或者懲罰,得到這樣不舒服的對待時,你就會開始覺得自己“不好”,覺得自己是一個沒人喜歡的孩子。

不過,如果你有沒人喜歡的感覺,那根本就是多餘的。因爲,這種不舒服地對待,也是我們成長的一種需要。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們給我們這種不舒服的對待,事實上是希望我們做得更好,希望我們做個好學生,成爲一個好公民而管教我們的一種方法。這種不舒服的對待,是在告訴你,你做錯了哪些事兒。這些事兒可能會傷害別人、傷害自己,可能會不利於你的成長。而那些舒服的對待是在告訴你,那些事你做得很好。因此,不管你得到的是什麼,他們總是希望你越來越好,越來越健康。

有時候,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們的要求會超過你的能力範圍所以你做不到。如果這時受到他們的責罵或者懲罰,使你開始覺得自己“不好”,覺得自己很笨,覺得自己惹人討厭,覺得自己很失敗,甚至推想這一定是因爲自己生來就是多餘的,認定自己是不好的,覺得這輩子沒什麼希望了。這種想法那也是多餘的。那是因爲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們,他們暫時忘記了你的年紀,着急着讓你長大。等他們回頭想想,就知道如何重新對待你了。

對了,蘇老師還要告訴你一點。很好的感覺並不是說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十全十美,沒有一點兒缺點的。事實上我們經常犯錯,也無法總是讓別人滿意,但這也絕對不會影響我們是“很好”的。同樣的,別人也會犯錯的,爸爸媽媽和老師同學們也一樣,也經常犯錯,但是也不會讓他們因此變成“不好”的。我們也要經常寬容別人,就像希望別人能夠寬容我們一樣。我們會犯錯,別人也會犯錯,但這都不影響我們變成“很好”的,大家都在一起成長。

現在,讓我們再來想想看,你曾經有過的“不好”的感覺,是不是可以把它們一樣一樣丟掉,慢慢讓自己找到很好的感覺呢?可能一下子不太容易,沒關係,慢慢來。

記住,要用心永遠地記住——你是很好的!因爲,你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人。別人也是很好的,因爲,他們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

來,跟着我,讓我們一起說——你很好,我也很好!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稿 篇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心理健康教育。

說到健康,大家想到的就是身體健康,其實這是不全面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的健康一半是身體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

在我們的周圍,有的同學脾氣暴燥,因瑣碎小事而耿耿於懷,甚至與人爭吵,拳腳相加;有的人感到孤獨寂寞,意志消沉,;有的人自卑,心理脆弱,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承受不起挫折或失敗。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就要學會溝通。說到溝通讓我想起了一個寓言故事。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鐵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那大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鐵桿奇怪地問:“爲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爲我最瞭解他的心。”“因爲我最瞭解他的心”,這話可謂一語中的。小小的鑰匙之所以能打開堅實的大鎖,憑藉的不是它的蠻力,而是它對鎖心的瞭解。我們與人相處也該是如此。

溝通從心開始。那麼如何打開心靈通道呢?簡單說來,一是要向他人敞開心扉——與人相處,要懂得尊重理解,或是適當的讚美鼓勵,或是及時的建議糾正。二是向自己敞開心扉——自我暗示,自我欣賞,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地愛上生活。

其次,是要學會信任和理解。

信任,先是要自信,正確認識自己,不自卑,不自負,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正確面對挫折或失敗。再是要信任老師、父母。老師,培育你成長的人。師者,父母心。老師和養育你們的父母一樣,都是這個世界上最關心你們的人。父母的人生經驗比我們多,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傾訴心中的煩惱。任勞任怨的老師父母,就是你們的肩膀。

理解是心靈之間架起的橋樑。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理解,但在此之前先要學會理解別人。理解是一場春雨,滋潤友誼的鮮花;理解是一盞明燈,照亮前進的方向。高爾基曾經說過:“如果人們不會互相理解,那麼他們怎麼能學會默默的相互尊重呢?”

同學們,就讓我們一起來關注心理健康,做一個全面健康的人。

謝謝!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 篇四

講座圍繞“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這個主題,講座開始,李教授與大家互動做了熱身活動“愛的鼓勵”,活躍了全場的氣氛。講座中,李教授圍繞心理健康的內涵、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如何調控情緒等方面,旁徵博引,侃侃而談,用豐富的案例、生動的圖文、幽默詼諧的語言闡述了“自己纔是情緒的主人”,講座氣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紛紛提問,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導同學們運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做一個幸福的人、快樂的人、和諧的人。雙方互動良好,同學們積極性很高。

通過聽這次講座我們都從中瞭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要怎麼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首先我們知道大學生存在交際困難,對網絡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性,自我意識,學習與生活的壓力,情感困惑和危機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就必須學會正確的處理。

學會調控情緒很重要,其實情緒如四季般自然地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怎麼做情緒的主人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讓壞的情緒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聲來;或者是讓自己一個人呆一會兒,慢慢平靜下來。聽一聽音樂看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還有就是我們應該多交點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話,應該多和他們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簡單的一起出門逛逛,還是別的,多談談心。脾氣需要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變自我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說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激勵自我。

另外要讓生活豐富起來,可以挑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個人神采也就不一樣了。還有我們要記住每個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時期,要放寬心,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幫助,我們都會走出那段時期的。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要學會用這些方法來幫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態,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爲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現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在日常生活裏,我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衝突發生時,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比如:與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發生一些摩擦有時候各自都認爲無道理或是沒必要,但就是因爲誰也放不下面子,誰也不搭理誰,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氣氛很是緊張。現在我不斷在學習中成長,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二、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帶有情緒,這種情緒都被認爲是負性的情緒。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環境裏不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生,或會面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這時我們會無力去面對,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苦建立的一段關係。比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在很多時候是避開它,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就會不知所措,要麼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許多事後讓我後悔的事,經過成長後,我才發現我的這種對於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爲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爲“憤怒”是一個凶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現在才知道我的這些“憤怒”的價值觀來源於父母,由於父親的脾氣很怪,很小時的我常常看父親的臉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則捱罵,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經驗裏學習關於“憤怒”和“膽怯”的知識的,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甚至把我的這種經驗中學習的知識又重複於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我們要培養足夠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造親密的關係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爲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在中國這種親密關係大多數人卻從來不會,不具備培養親密關係的能力。比如:許多家庭,父子(女)之間,母子(女)之間,他們無法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因爲他們之間不能視爲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談。導致許多家庭都把責任歸咎於孩子身上,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問題。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即“能力”缺乏。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爲自己鋪路。

講座中有一節內容使我感觸很深,題目是《別讓家庭生病,孩子吃藥》,說的是學生成長環境對學生心理活動的影響和人格形成的關係,並關係到一輩子的幸福生活。書中的一首小詩特別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刻,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諷刺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讚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愛。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個性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教師和家長應該爲孩子創造有利於健康成長的環境。

心理健康講座稿 篇五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稿

同學們:

我們知道,種子萌芽生長,必須經過黑暗中的掙扎纔會有破土而出時的第一縷光亮;蛹破繭而出,必須經過苦苦掙扎纔會有彩蝶的翅膀美麗如畫。21世紀的國小生,必須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才能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未來社會也日益要求個人在社會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動發展的意識與能力。”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且這種競爭也被移植到學校。在這種緊張的學習生活裏,你們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時下,你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受到了重視。

今天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一個是自信心的培養的問題。另一個就是注意力的培養。其實這不屬於心理輔導的範圍而屬於心理訓練的範圍。希望能有點用。

有個小故事: 一塊鋼板的價值

在經濟學上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希爾頓價值說,大意是,一塊普通的鋼板值5美元,如果把這塊鋼板製成馬蹄掌,它就值10.5美元,如果做成鋼針,就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錶的指針,價值就可以攀升到25萬美元。

那麼,一塊鋼板值多少錢呢?

紐約州第一任黑人州長羅傑·羅爾斯的故事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羅爾斯出生在紐約州的一個貧民窟,這裏的孩子逃學、打架成風,有的還偷竊、吸毒,非常難管,長大了也鮮有能找到體面工作的。而羅爾斯則幸運地遇到了皮爾·保羅――他的國小校長。皮爾·保羅想盡辦法勸孩子們回到課堂,勸他們不要打架,勸他們要有理想,但都無濟於事。最後他想到了給孩子們看手相。當羅爾斯伸着小手走向講臺時,皮爾·保羅展開他的小手,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這句話在羅爾斯幼小的心靈裏發生了一次大爆炸。因爲從小到大,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有一天奶奶說他可以成爲一艘五噸重的船的船長。從此後,羅爾斯記下了這句話,並堅信它。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他不再產污言穢語,他總是挺直腰桿走路,他成了班長。在以後的四十多年裏,他沒有一天不是按照一個州長的規範要求自己。五十一歲時,他真的成了州長。

一塊鋼板值多少錢呢?就看你把它看成什麼,馬蹄掌還是指針。

還有一個故事。是我上課時老師給我講的,有一個學校請來了著名教育學家來學校指導工作。這個教育學家非常厲害的就是他指導過的學生都很有出息。被教育界奉若神明。學生也以見他一面爲榮。這所學校有一個班以問題學生和學困生出名。學校很頭疼。就對這個教育學家說,您來看看這個班的學生怎麼辦吧。 於是教育學家就來到這個班,見了一班的學生。摸摸這個頭對所有人說,這小夥不錯一定可以成爲大企業家。看一個小女孩安靜坐在哪說你可是個好公關的料。。。。。以此他誇講了許多學生。這幾個學生在他走後高興極了。連教育學家都這麼說那我一定是塊好料。從此真的越來越好了。許多年以後,他又來。校長說,你真是神了你說的那幾個孩子差不多都成才了。他們可都是差生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結果教育學家說,我什麼也沒看出來呀。我甚至沒有好好看他們。我只是故意這麼說的。

其實,這兩個故事,就是我要說的所謂的“貼標籤效應。” 它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要經常對孩子說你真行,是個聰明的,有主見的,有能力的,可愛的孩子。讓他覺得他就是這樣的孩子在心裏上認可自己。就會在心理上按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讓自己做這樣的孩子。其實這和我們現在所說的賞識教育有點象。如果你總說一個孩子笨、是個淘氣的搗亂的不關心集體的。長了他也會覺得自己真的是這樣的,反正也這樣了,那就這樣吧。而讓孩子失去了進步的機會。我沒當過班主任,對於班主任怎樣教育學生我是沒有發言權的。但,我曾是學生,就說說作爲一個學生的感受吧。我記得我上學時最愛學的是語文課,而且我的作文幾乎是滿分,常做爲範文在年級中傳閱。語文成績也總是數一數二的。這並不是我一開始就這麼好,是因爲的語文老師曾在我寫的一篇作文上寫過這樣一句評語“這是一篇很有見地的議論文,觀點獨特論據充分語言流暢。。其實這幾句點評很平常,這不算什麼,很多老師都這樣點評過作文。重要的是接下來還有一句話。他說“澤,溪之水也,如能匯入大海必能乘風破浪到達理想之彼”。這個作文本我一直保留着。這句話讓我如沐春風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很有文學潛力的學生所以對語文我一直就自信。我甚至現在都用這句話鼓勵我自己。其實在影響學生方面老師的力量是大於家長的。有時一句話就是孩子的一生。所以我想說無論對於我們自己的孩子還是我們的學生一定要給它們貼好標籤。每個班都有所謂的差生,這些差生是一開始就那麼差嗎?是智力不行嗎?爲什麼好學生會越來越好,差生會越來越差,什麼都差。他臉上貼的就是差的標籤。誰都認爲他差,連他自己都這麼認爲。他能不差嗎?

對於學困生的問題本不是我今天想說的主要的問題即然提到了就多說兩句,對不對的大家多提意見。我也許太理論話,太理想話了。因爲我沒真正做過,也許沒有說話的權力但我總認爲學困生還有救。造成學困的原因是長期的過程主要應該是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行,學習動機不明確或肯本不有動機。使成績慢慢排在班級的後面。然後學生會瞧不起他,他自己沒有在這方面了找不到成就感所以失去興趣然後越來越差。學習不好,精力用在其它上了,所以紀律也不好。最後導致失去自信。如果能讓他們找到自信,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用好的學習方法。給他們貼好標籤我想會有效果的。大家不防回憶回憶咱們學校的好學生和學困生是不是我說的標籤效應還有點道理。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的孩子和學生最常見的問題那就是馬虎。我們總說的是這孩子不是不會就是馬虎。這話聽起來其實沒有太多責備的意味。我們雖然知道馬虎不好,但並不認爲他有多嚴重,以爲大了就好了。學習這麼久之後我才知道馬虎不是小事,它是一種習慣,當一個毛病成爲習慣就比較可怕了。什麼是馬虎?不認真是馬虎!爲什麼不認真?因爲注意力不集中呀,不一心一意呀。馬虎即然是習慣那就可以養成不馬虎的習慣。

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必須養成作題或作業後檢查的習慣,在學校如此在家也必須如此。自己先檢查然後老師家長再檢查有錯時不告訴他具體錯哪了。劃定範圍讓他自己的再查。另外在學習時不能讓孩子有分心的因素。由其在家別把水果呀小食品呀放他旁邊。別開電視,小聲說話別有事沒事地問一句餓嗎?渴嗎?難嗎?心理學上說一個習慣的養成最少要六天。可這個習慣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除此之外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這表現在上課時有時不注意聽講,常做小動作,老走神。注意力有專門的訓練方法如果大有興趣我就說說我知道的。

一、聽覺集中訓練法:

閉上眼睛,用心來聽鬧鐘的滴嗒聲,並要求他伴隨着這種聲音默唸“嘀嗒。。。嘀嗒。”要求:環境安靜,可以是一兩個孩子。也可以是全班或小組。每天五次每次兩分鐘左右,堅持六天。

二、視覺想象訓練:

要求環境安靜,閉目靜坐,先在頭腦中想象出一個黑點,再想象由這個點向右無限延長的黑線。每天練習三次。每次五分鐘。隔兩天後再想象,由黑點起無限旋轉的螺旋線形。療程爲7天。然後減少量堅持2周。(鞏固)

三、怎樣克服“走神兒”的毛病。

1、自我提示法:找幾張小卡片,上面寫專心聽講、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時常看得見的地證詞如文具合時書桌上,家裏的寫字檯上牆上等這樣無論上課聽講還是回家做作業都可以提醒自己別走神。

2.記錄法:準備一個小本,專門用來記錄走神兒的內容。比如,今天數學課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賽來着,那就要在本上記錄:數學課足球賽約2分鐘。這樣記錄幾天後認真看一遍會發現自己胡思亂想的東西多無聊,浪費了多少時間。想信用不過多久本上的記錄會越來越少的

3.自我獎懲法:就是在每次寫作業或複習功課之前。先給自己定個時間表,從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完成什麼內容。如果在規定時間完成了學習計劃,並且始終專心致志的。那麼就獎勵一下自己:看會兒電視或聽一段音樂;相反,如果由於分神而使計劃落空,那你就該毫不留情地懲罰自己做不願做的事,如干家務或跑樓梯等。這樣長此以往就會爲了獎勵避免懲罰而漸漸養成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了。

這是幾個訓練注意力的方法。如果有興趣可以試一下,試時別忘了告訴我。我還想檢驗一下行不行呢。

生活的態度是人格的溫度控制器,其好壞足以影響人生的成敗。積極的人生態度,是邁向美滿成功的跳板。

人生的方向是由“態度”來決定的,其好壞足以左右我們構築的人生的優劣。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的催化劑,它使人格變得溫暖活潑,富有彈性;使人充滿進取精神,充滿衝勁和抱負,即使遭遇困難,也可以獲得幫助,事事順心。

相反,消極的、冷漠的人生態度則會使人格變和萎靡、陰鬱、懶惰,使人覺得週轉處處都是障礙,都是不友好的眼光,最終使自己遭遇失敗。人生態度是後天的,消極的人生態度並非先天遺傳,並非不治之症,完全有可能設法加以糾正。

相信人生充滿樂趣,常微笑,避免悉眉若苦臉,會令你懷有希望,從內心產生信心,使你一夜之間判若兩人。下面是培養積極心態的幾個方式,供你參考: 心情要愉快早晨起牀後,就要決心過愉快的一天,下決心不要爲瑣事煩心,必須提醒自己記住情緒的力量非常大。如果在愉快、積極的氣氛中醒來,加上潛意識的作用,一天的心情都會感到舒暢。若因無謂的事而煩惱、不愉快時,應趕緊注意糾正。

心胸要寬敞走路時,不要兩眼看着地面,應該擡頭挺胸,昂首闊步,斷不可妄自菲薄。要祛除孤立的心態,毅然鑽出象牙塔,和外界打成一片,這樣就會看到充滿幸福、親切、愛情、希望的美好事物。這時你會發現,在污穢的街上居然長着一棵漂亮的樹,街角的修鞋匠雄心勃勃、充滿希望,即使老找你麻煩的上司也有他好的一面,萬事都顯得那麼美好。

不能說沒辦法 振作精神,不要做“沒辦法”的人。無論怎麼困難的工作,都應認真思考解決的辦法,不可推拖敷衍,不可怕麻煩,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擔憂上,不要替自己尋找藉口。要知道,成功的哲學在於“天下無難事”。

能夠接受。假如無意中做下傻事,沒有必要因此捶胸頓足,不要氣餒。事情沒做好,用不着找藉口,這樣做並不能改變事實,而應力求下一次把事情做得更好。爲此應該接受別人善意的批語把它看成一種激勵的力量,不應心存芥蒂產生牴觸情緒。

不可隨便批語別人。不要故意給人難堪,不可對人吹毛求疵,而應處處與人爲善的,否則別人也會給你臉色看。應去發現別人的優點,多替人着想。聖賢曾說“與其因懷疑而招致誤會,不如沒有疑心而被騙”,相信別人,別人也會相信你。

要與思想積極的人交往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別人的影響。擇友務必慎重,最應該交的朋友是有幹勁、態度樂觀爽朗、處事練達的人。

試着按以上的方法去做,相信你的人生一定會出現一種全新的境界,你的生活會充滿友好、鮮花和陽光,會令你賞心悅目,使你走上成功之路。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六

一、什麼是心理學,和我們有什麼關聯性?

心理學這個名詞誕生於歐洲,由歐洲傳播到東亞的日本,20世紀初由日本傳入中國。大家如果覺得心理學是外來的舶來品那就錯了,其實中國的先秦時期就有了心理學的雛形,來自道家的思想“無爲而治”就是最早的心理學思想。道家的思想“智、信、仁、勇、節”就較好地詮釋了人內心的幾種情緒,事情做得通順叫做智慧,做得不通則稱之爲成見。

二、情緒的本質是什麼?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情緒,情緒是出自我們的本性,它是不受控制的。情緒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即主觀體驗、外部表現、生理喚醒。主觀情緒是自我的感知體驗,遇喜則喜、遇憂則憂,是因人而異的。外部表現主要是恐懼、煩惱、悲傷等心理創傷,失魂落魄不知如何表達,如經歷地震、車禍等失去親友的人表現極爲突出。生理喚醒是指情緒受到外界影響產生的生理性反應,比如人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會有厭食、失眠等症狀。

三、壓力是怎樣產生的?會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壓力是一種保護性的心理機制,它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刺激性反應。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看見體型較小的狗會產生喜愛的心情,但是如果見到體型較大的狗會就會產生恐懼,我們面對大體型的狗的時候生怕它會咬人,自然就產生了心理壓力。

四、我們的情感都有哪些規律?

第一、我們的情緒是人的內在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第二、情緒的過程如山形曲線,我們不要太在意得失,順應規律,它自然就消失了。第三、放任情緒的發泄,只能夠得到一時的心理滿足。第四、我們試着去適應情緒的波動,情緒會慢慢平復。第五、情緒是存在疊加效應的。第六、精神上存在交互作用。第七、行動會創造新的情緒。第八、情緒和壓力是交織在一起的,適當的壓力可以轉化爲工作的動力,但是超出承受的範圍將造成心理應激障礙。

五、在工作生活中怎樣應對壓力與心理的衝突?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不需要刻意去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說不負責任的話,不做不負責任的事。面對壓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1、樹立良好的信念與信心。

2、擺正自己的心態構建最佳的心境。

3、多做開心有益的事情,將不良的情緒逐漸淡化。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向信任的人吐露自己內心的不快。

5、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健康的人生。

6、給自己設立一個短期的目標,使自己能夠獲得成就感。

通過學習,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談幾點體會:

我認爲,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爲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於是,在雙方的協同努力下,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令人樂而忘憂,如沐春風。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所以作爲一名教師,自己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須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環境的變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

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簡報 篇七

爲了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8月26日下午,桃花鎮繁華新園社區在一樓家長學校組織轄區親子家庭開展“幸福在這裏”心理健康講座。

活動邀請了“幸福家庭”公益講師王繼芬老師進行知識講解。王老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一開場,就用小遊戲“‘抓’幸福”抓住了現場家長和孩子的心,並讓小朋友在“我的幸福銀行”中寫下自己生活、學習中“抓到的幸福”、“存儲的幸福”、“創造的幸福”。最後,王老師根據小朋友們寫下的“幸福”清單,總結出如何讓孩子感到幸福、生活中如何增進親子關係等知識。

這次活動,給孩子和家長提供了一個陪伴彼此,享受親情的空間,增進了親子交流,拉近了親子距離,也幫助家長樹立了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了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記憶,讓孩子們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 篇八

上週日在新教師培訓中,我聽了___老師的心理輔導講座——壓力與壓彈培養。

李老師通過壓力覺察遊戲、自畫像投射測試、自制人際支持系統網等生動活潑的方式,淺談壓力和壓彈的培養。整整兩個小時的講座,學生聽得饒有興趣,絲毫沒有疲倦之意。講座中,我有幾點感觸很深:

一、年青教師壓力不小。

據講座資料顯示,從年齡座標比較,20——30歲的年青人是中國壓力最大的人羣。20——30歲是人踏上社會的轉型期,壓力主要來源於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從行業座標比較,中層管理者80分,經理層75分,教職員工75分,高於下崗工人(68分),也高於一般企業工人(59分)。

__年青教師的壓力一方面來自自身:自身要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另一方面,也來自學校這個特殊的環境:繁瑣事情多、學生聲音嘈雜、社會期望較高、家長關係難處理,雖然工作時間固定,但完不成的工作還得帶回家做,此外,備課的工作可能使教師回家去後還在苦思苦想,不斷尋求更好的方案。

確認年青老師有壓力是正常的事情,就應該正確對待它。就我個人來講,就應該正視壓力,培養壓彈。“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呼喚,是用心靈來澆灌心靈。”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處世積極,能夠感染學生,爲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能量。

二、瞭解你——我——他。

李老師在講座上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瞭解。人和人的交流是以語言爲工具的,但不恰當的語言的運用會適得其反。儘管本意是好的,但情緒的宣泄卻可能傷害他人,破壞彼此的關係。

換一個角度,嘗試着去理解他人,那就會知道別人最需要的是怎樣的語言,自己真正需要說些什麼。講座上,李老師談到了兩點:

1、要就事論事,不要就事論人。

人是通過事情來了解人的,往往因爲一些消極的事情而否定一個人的全部。當一個人被全盤否定時,那種感覺非常難受,並不利於他的改變。教育的目的是爲了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所以不能夠否定一個人的全部,而應該就事論事。

2、知道說什麼,知道什麼時候說,知道對誰說。

說話之前要打好草稿,選擇合適的時間、想好合適的內容、考慮彼此的關係。

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支持網絡。

李老師在講座上要我們畫了一張蜘蛛網圖,網的中心是“我”,按照遠近次序,分別在網中填上當自己遇到壓力時可用的資源。

我發覺自己的壓力網絡比較窄,當遇到壓力時可傾訴的人也只有4—5個。儘管自己感覺已經夠多了,也足夠了,不過李老師說,壓力網絡越大越好,而且要在網絡中加入學科中的領軍人物與優秀教師。學科中的領軍人物和優秀教師往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給自己補充心理能量。

四、區分清楚工作的重點。

“要區分清楚壓力的來源,確認重點,確認那些可以放棄。”教師的工作很繁雜,從早到晚基本沒停下來的時間。如果事事都覺得是同等重要的,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散,那會事倍功半。剛剛進學校的新老師,往往會想把什麼事情都處理好,但是總覺得力不從心。我曾經就有這樣的感覺,於是我開始思考什麼是最重要的。

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踏踏實實地把課備好,課後作好反思工作。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有師傅來聽,而且備課的辛苦可能也不能爲人所知,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教學能力的提高必定能有所進步。教育教學能力纔是教師發展的根本。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九

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爲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家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有關研究表明:心理髮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裏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爲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係。我聽了張教授的報告之後,再結合十幾年的教育經驗,對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總結如下:

一、“心理健康”認識不足

人的健康,應當是身體健康,加上心理健康。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學習任務重,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既要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又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可是,有些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身體發育,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師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因此,許多中學生存在着各種心理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學習、生活,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考試壓力過重

大學聯考時,有的考生因過度緊張,開考時,手一直哆嗦而無法答題;有的頭暈眼花,大腦一片空白,嚴重影響了大學聯考成績。這都是過重的升學壓力造成的。當前升學、就業緊張,中學生心理壓力過重,主要壓力來自家庭和社會。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就粗暴地訓斥,嚴重傷害了子女的心理;學校抓升學率,考試排名次,給學生心理帶來緊張,不安。有的中學生整日擔心考不好,心理不得安寧,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影響了學習。

三、“優越感”太強

許多獨生子女在家裏是“阿哥”或“格格”,從小備受父母的愛護,特別是爺爺、奶奶的寵愛,物質條件優越,自我意識強,“優越感”太強。“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有些中學生生活上攀比,擺闊,穿名牌服裝,生活上浪費。過生日請客送禮,平日吃飯下飯店,過分追求物質享受,更有甚者,一味追求時髦,穿奇裝異服,追趕“新人類”,無心學習。

四、家庭的變化

社會情況複雜,許多家庭出現異常變化,給中學生的心理帶來不良影響。有的父母離異,家庭破裂,給學生的心理帶來打擊,使學生變得內向、自卑,對他人失去了情感,甚至痛恨社會;有的父母失去了工作,下崗待業,家庭經濟困難,生活的艱辛給學生心理帶來刺激,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有的父母關係不和出現家庭爭吵,甚至暴力,嚴重傷害了學生那顆純淨的心,內心痛苦不堪。

五、“早戀”

中學生內受青春期性萌動的刺激,外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特別是港臺電視、言情小說的誘異,禁不住對異性好奇、愛慕。有的中學生談情說愛,有的陷入單相思,備受感情的折磨,嚴重的影響了學習。

六、迷戀“網吧”

許多中學生迷戀“網吧”,網上聊天,網上交友,沉迷於虛擬的世界裏,自我“陶醉”而不能自拔。自我多情,弄虛作假,欺騙別人的感情,有的“通宵達旦”夜不歸宿,身心極度疲勞,荒廢學業。這種例子不少見,報紙已加以報道。更有甚者,有的獵奇不健康的內容,自甘墮落;有的零花錢不夠消費,就從家裏偷,甚至向國小生敲詐,走向犯罪的道路。

七、“意志力”差

溫室的花朵經受不住暴風雨的打擊。許多中學生從小一帆風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不知愁滋味,缺乏生活的磨鍊,心理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在學校裏,教師一句善意的批評,就感到委屈,痛苦;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感到失意,失去信心;沒有被評上先進,就恨教師、恨同學;在家做錯了事,父母責備幾句,就離家出走。更有甚者,遇到挫折,就尋短見。這都給家庭、學校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當通力合作,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創設優良環境。

一、青少年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國小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爲兩部分:心理衛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訓練操作部分。前一部分爲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後一部分是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爲有效的方法。其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二、設立心理服務室,進行心理諮詢與治療。

由於學生們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諮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無論國中高中,城市鄉村,中學生們已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到落落大方自然地進行心理諮詢;從以試探性的心情談話到充分傾吐心中之煩悶。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諮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了。

三、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係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瞭解學生心理與行爲偏異的原因,還是諮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

以上是我聽了張教授關於“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之後的一點的體會。當然,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和變化,青少年各自的個性特點也會越來越複雜,如何揚長避短,使他們健康成長,是一門需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繼續摸索繼續探討的學問。但我想,無論如何,熱愛學生、鼓勵學生、賞識學生,對學生予以積極的期待和肯定,永遠是做好這一工作的前提。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絲寬容,多一份期望和鼓勵,我們的天空定會充滿陽光!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動。由於影響學生心理髮展與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形成、維護和促進學生心理髮展和心理健康的途徑也應該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本學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從三個方面進行:

一、提高常規性教育活動的實效性。

1、注重課堂實效,加強全面教育。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由於目前尚未有相應的教材,因此在備課上比起其他學科的老師要多一個環節:收集資料,確立主題。在選材上就要考慮注重實效性,一方面是根據年級特點,另一方面就是根據學生的發展選材。心理健康教育這門學科既沒有教材,也不考試,很多學生並不重視,要讓本學科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並在課堂上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僅在選材上注重實效性,在教學形式設計方面更需要多樣性。爲此,通過故事呈現、角色扮演、情景小品、辯論等活動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收穫。

2、做好宣傳工作,增強健康意識。

首先是根據校園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欄工作,每個月出一期黑板報,發動所有學生收集材料後報心理老師審覈即可設計排版。

其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經常選讀一些和心理健康有關的小故事,內容的選擇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在趣味性中蘊含豐富的哲理。

3、加強個別輔導,做好諮詢工作。

本學期只要有學生有什麼心理髮方面的問題,我都會積極主動的和他們進行交流,並一一作好記錄,認真分析、及時跟蹤,積極反饋,通過平等的交流,幫助學生儘快獲得自助。

二、積極創新,多渠道、多方位加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這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工作性質要比其他學科的老師更爲複雜、瑣碎,僅僅靠上課和諮詢是不夠的,還需要多渠道、多方位進行。爲了多方位瞭解學生心理動態,本學期設計了班級心理晴雨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本週班級最突出的問題,最需要老師給予關注的同學及其表現,我根據晴雨表上所反映的情況進行了解、覈實,對需要交流的一些問題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到家長,對突出的現象和個別學生進行相應的關護。這樣一方面能彌補家長沒有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另一方面可以對班級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行跟蹤瞭解。

三、加強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資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除在學校內部全面滲透、多渠道推進外,還需要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教育網絡,全方位、立體式地實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氣,但更需要有行動的決心,在行動中不斷創新、改善。對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徑、內容與模式,我們還將進一步摸索和研究,我們希望得到專家的幫助和指導,以便更加科學、有效地搞好這項工作,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的實現,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