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生物知識點【精品多篇】

生物知識點【精品多篇】

生物知識點歸納 篇一

1、科學研究的方法:

觀察法,調查法,探究法,實驗法,分析資料法。.。.。.

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的環節: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假設:是對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假想,是對問題結果的預測。假設是建立在觀察和已有知識經驗之上的。

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時應該注意,控制單一變量,設置對照實驗。

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圈的範圍:

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是捕食關係。稻田裏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屬競爭關係。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樹等。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鬆,其糞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都屬於生物影響環境。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風化,促進土壤層的形成,起到開路先鋒的作用。

4、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5、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就形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能量在食物鏈的流動過程中的特點是逐級遞減。物質是反覆循環。有毒物質因爲無法在生物體內分解和排出,所以也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寫食物鏈時注意:只能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層消費者結束。不寫分解者。

6、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反之就越弱。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外界干擾超過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人類活動是影響生態系統的最大因素。

生物知識點歸納 篇二

【生物學習方法】

1、通過複習舊知識的方式導入新課。

從舊知識導入新知識,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明確探索的目標,是生物教學最常用的導入方法。教學過程中,講授新課之前,從新舊知識的聯繫中,抓住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對舊知識加以概括,提出即將研究的問題,這樣既促進了舊知識的鞏固,又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的、任務和重點,而且也能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好奇心,產生積極尋找問題答案的強烈願望。這種方法能使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給學生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如在講“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一節時,通過複習莖的結構以及韌皮部、木質部的構成導入新課,爲學習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作鋪墊。

2、利用直觀演示,讓學生從觀察實物和教具的方式導入新課。

採用直觀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爲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橋樑。教師若在教學中運用實物、標本、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通過視覺心領神會,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如在講授骨的結構時,先發給學生縱剖的長骨,讓學生觀察,在觀察時,教師提出觀察的重點,提出思考的問題:骨端和骨中部的結構是否一樣?長骨骨質的外面有什麼樣的結構?這種結構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麼物質?這種導入方法,在讓學生觀察實物的過程中,既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又突出了重點,很自然地爲講解新課《長骨結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新課。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新教材中把強化實驗、通過實驗手段探索知識,培養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實驗探索穿插在正式課文之中,是課本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探索規律。既長了知識,又學到了技能。同時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既動腦又動手,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上“根對水分的吸收”時,就運用“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個實驗引入新課,在課前讓學生自己用蘿蔔進行實驗,上課時讓學生講述自己觀察的現象,並說明兩個蘿蔔條爲什麼一個更加硬挺,另一個卻軟縮了。利用這一實驗,就很容易引入新課“根對水分的吸收”。

4、從生產實驗和生活中的一個實際問題出發導入新課,啓發學生懂得學習積極性。

通過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現象導入新課,能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和實用感,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講到“葉片的結構”時,把學生帶到室外去,叫他們輕搖小樹,注意觀察葉子的下落情況,重複幾次後,把他們帶回教室,問國小生“葉片下落時,是正面向下,還是反面向下?”學生齊聲答“正面”。教師問,這是爲什麼呢?稍停後,接着說,這與我們今天學習的“葉片的結構”有關,就這樣很自然地轉入新課。再如講授心臟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時就要講到心率、心動週期等有關知識,就可以從實際問題導入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用右手手指輕按左手腕橈骨頭尺側,摸到脈搏後,說明這是橈動脈,它的搏動和心臟的跳動是一致的。讓學生數一數自己脈搏跳動的次數,半分鐘後停止,統計每分鐘80次的人數,每分鐘70—79次的人數,60—69次的人數,然後提出問題:爲什麼大家都靜坐在教室裏,而每個人的脈搏次數卻不完全相同呢?心臟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動爲什麼不會疲勞呢?……從而導入新課。再如講述“植物的營養繁殖”,通過了解不少學生對果樹嫁接有一點感性知識,據此可以設問:“要使一棵蘋果樹上既結出國光蘋果,又結出富士蘋果兩種果實,應採取什麼方法?”學生頓時情緒激昂,躍躍欲試,齊答“嫁接!”接着問:“這是爲什麼呢?”學生對此回答不上來,我們這節課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物知識點 篇三

X染色體隱性遺傳

1、人類紅綠色盲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攜帶者)

2、伴X隱性遺傳的遺傳特點:

①、人羣中發病人數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遺傳現象

③、具交叉遺傳現象:男性→女性→男性(母病子必病)

X染色體顯性遺傳

1、抗維生素D佝僂病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

2、伴X顯性遺傳的遺傳特點:

①、人羣中發病人數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

②、具有連續遺傳現象

③、具交叉遺傳現象:男性→女性→男性(父病女必病)

Y染色體遺傳

1、人類毛耳現象

2、Y染色體遺傳的遺傳特點:基因位於Y染色體上,僅在男性個體中遺傳

遺傳病類型的鑑別

1、先判斷基因的顯、隱性:

①、父母無病,子女有病——隱性遺傳(無中生有)

②、父母有病,子女無病——顯性遺傳(有中生無)

2、再判斷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已知隱性遺傳

父正女病——常、隱性遺傳母病兒正——常、隱性遺傳

②、已知顯性遺傳

父病女正——常、顯性遺傳母正兒病——常、顯性遺傳

3、不能確定的判斷:

①、代代之間具有連續性——可能爲顯性遺傳

②、患者無性別差異,男女各佔1/2——可能爲常染色體遺傳

③、患者有明顯性別差異

i、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可能爲伴X隱性遺傳

ii、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可能爲伴X顯性遺傳

iii、男性全患病,女性全不患病——可能爲伴Y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