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學記》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學記》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讀學記心得體會 篇一

《學記》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關於教學方法、爲師之道的闡述。《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教學相長的原則、預防性原則、及時施教、循序漸進原則、觀摩性原則、啓發性原則、長善救失原則、藏息相輔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上學時,對於爲師者的理解就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當自己真正接觸教師這個行業時,才明白“傳道授業解惑”並不是教師這個職業存在的真正目的,也不是對“教師”這個稱呼的最佳的詮釋。

從《學記》中我們看到了教育對一個國家的作用和意義,進而成就了所謂“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的經典語句。對於古代生產力並不發達的時期,古人已經看到了教育的作用,那麼對於今天不斷髮展的新時代呢?一秒不學習,你可能就會被別人落到後面!

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文中闡述了“教”與“學”的辯證關係。認爲只有通過“學”的實踐,纔會看到自己學業方面的差距(“學然後知不足”);只有通過“教”的實踐,纔會看到自己知識和經驗方面的貧乏(“教然後知困”);只有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進;只有看到貧乏,才能鞭策自己,從而得出“教學相長”的正確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學記》重視啓發式(“開而弗達則思”)、循序漸進式(“不陵節而教之謂孫”)的教學原則;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和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時時考慮“黃沙如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粒沙子,綠葉如雲,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人海茫茫,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學記》強調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並不是詮釋世界的唯一法則,我們要鼓勵教師與學生之間營造一種和諧平等的氛圍,改變學生眼裏教師是權威的象徵的觀念,也許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獨到理解就會爲教師的大腦吹進一股清風,溫柔而堅定地啓發着教師思維。

作爲一名未來的人民教師,要手中有戒尺,心中有大愛,目中有真人。作爲教師以外的角色要親其師信其道,尊重教師、尊重知識,因爲教師是知識的載體和代言人,所以尊重知識就是尊重老師,尊重老師就是尊重知識;而作爲教師這個角色,要尊重和愛護學生,不僅做他們的老師,向他們傳遞知識,更要做他們的朋友,幫助他們快樂地生活!

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中,教育的本質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很多教師已經違背了教育的根本原則,爲了教而教,學生也是爲了學而學。教師並沒有讓學生領會知識的真諦,學生也沒有體會到知識的真正含義。教師爲了趕進度,加時間,而採用滿堂灌,按照答案的固定步驟教授學生應試的方法與技巧。以至於當他們步入社會時,存在生活能力差,適應能力弱,學習能力跟不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不正確等一系列現象。因此,現代的某些教學方式違背了教育的理念與教育的核心素養。

近年來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豐富,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人們不得不再次反思我們現如今的教育體制及教育方式,例如學校是否會消失?教師這個職業能否被智能機器所取代?但是,在思考教育未來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教育所代表的最簡單、最直白、最傳統的初心,如今再翻看《學記》或許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讀學記心得體會 篇二

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呻,朗讀。佔,音(chān),同“覘”,注視。畢,竹簡,這裏指書。“呻其佔畢”意爲“盯着課文大聲朗誦”。訊,告知,告誡。“多其訊言”意爲“一味地灌輸”。

及,急迫。數,音(shuò),多次。“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意爲“一味趕進度而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悖,違背教學原則。佛,音(fú),佛戾,違背,違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是說教師在施教中違背教學規律,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實際。

隱,痛惡。疾,怨恨。“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意思是,由於教師教學不當,使學生痛惡自己的學業,並怨恨自己的老師。

刑,成功。

這一段列述教學上的種。種失誤,對於今天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警示。

失誤一,教學形式單一,死記硬背,滿堂灌,使學生不能自主學習,缺少獨立思考,不能融會貫通。

失誤二,課堂教學以教師爲中心,不研究學生的學情,不從學生實際出發,不能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失誤三,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畏懼,不能從學習中體驗收穫和快樂,使學生產生厭學、厭師情緒。

《學記》很早就注意到教學中的弊端,並明確提出警示,但是,時至今日,這種違背教學規律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根深蒂固。

2008年12月我們在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實地參觀了杜郎口中學,並根據我校實際,實行了“新課堂”。新課堂的宗旨是:教學就是“教學生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激勵者、評價者;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最大進步。如今,新課堂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新課堂已開出燦爛的花朵,並結出豐碩的成果。

讀學記心得體會 篇三

《學記》這部中國教育史上最早、最完善的極爲重要的教育理論專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我讀了又讀,每次讀後都有新的體會,它也非常適合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去研讀

當我讀到“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我相信這段話說出了許多老師的心聲,因爲每個班級都有善於學習和不善於學習的學生,善於學習的人,往往教師費的力氣不大,但自己獲益卻很多,又能歸功於教師,對教師表示感激之意。不善學習的人,往往教師費力很大,但自己獲益卻很少,反而把責任推給老師,埋怨教師。我班有一個學生平時只能考一二十分,我一個學期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時間教他,結果期末考試的時候還是考了20幾分,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我極度的不自信。我怎麼就把他教不會呢?當我看到“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時,我就釋然了,《學記》的作者戰國晚期孟子的學生樂正克他理解我,他道出了我的心聲,所以請不要再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了,因爲《學記》中已經說了學生有善學與不善學之分,而我們現實教學中也是確實存在的。

《學記》中闡述了尊師重到以及重要性“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在教學過程中,最難得的是尊敬教師。因爲,首先尊師,然後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視學習。我們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的中國教育的教師地位,相比之前有所提高,但是我認爲和其他行業比起來還遠遠不夠,不用和明星一個節目的出場費或者一集電視劇的報酬比,至少要讓老師們大學畢業後工作三五年完全依靠自己而不是啃老吃住不愁,從而吸引一些真正優秀的人加入到教師的隊伍中來,壯大教師隊伍。如果我們有一支精英教師隊伍,每位教師都身懷絕技,每位教師都能把課上得爐火純青,再配以師德教育,那麼你說,我們的學生和家長他們怎麼會不尊師重道呢?

在君臣制度那麼等級森嚴的戰國時期,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爲屍,則弗臣也,當其爲師,則弗臣也,君王不以對待臣子的態度對待臣子有兩種情形:當臣子是祭祀主持人的時候,君王不以對待臣子的態度對待他;這裏的“屍”他解釋的是祭祀主持人,也有不同的版本,我理解的是“屍”,是屍體的屍,就是人死了,人死了不給君主行君臣之禮。再就是當臣子擔任教師的時候,君王也不以對待臣子的態度對待他。可見當時是何等的尊師重道。教育是民族的希望,真希望我們的國家能把尊師重道落實到實處,讓我們的教育支撐着———教師,有尊嚴的生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

什麼樣的人算是優秀的人,什麼樣的老師算是合格的老師呢?《學記》中有云: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已。就是說優秀的歌手能使聽衆自然而然的跟着他唱,優秀的教師能使學生自覺自願的跟着他學。他的講解,扼要而又透徹,精微而又妥善,舉例不多,卻能說明問題,這就能使學生跟着他學了。說得多好啊!同樣一個課題,讓我們的老師們同課異構並進行現場教學的話,效果是不一樣的,我也正在向“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這個方向努力邁進。

既然我們現在還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那麼我們先做一名普通的老師吧,什麼樣的人可以當老師呢?《學記》有云: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爲人師也。教師只有懂得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同時又懂得了教育失敗的因素,然後才能勝任教師的工作。

那麼什麼是教之所由興呢?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大學教育的方法是:在學生不良的行爲發生前就予以防範,叫做預防;抓住最佳時機因勢利導,叫做及時;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叫做順應;同學間相互學習幫助,叫做觀摩。豫時孫摩,也就是預防、及時、順應、觀摩這四點是教育獲得成功的根本因素。現在我們倡導的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就是在順應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利用同學間相互幫助學習,取長補短,讓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們又把重難點知識着重引導學生去理解去掌握,易錯點老師先故意示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總結。古人的豫時孫摩與我們今天的教育理念多麼的貼近,古人的幾句話就把我們現在應該或者正在做的事情給說明白了。

什麼是教之所由廢呢?且看《學記》中是怎麼說的:發然後禁,則軒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當我看到“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時我想到了意大利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1936年提出的敏感期或者叫關鍵期理論。 比如說一個人會有感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細微事物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空間敏感期、語言敏感期、認識符號書寫符號的敏感期、閱讀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追求完美敏感期、性別敏感期、人機關係敏感期、婚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在某一個敏感期內發展某一項技能事半而功倍,否則“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我又想到了我班有一個學生他是2004年出生的,按說現在應該快國中畢業了,現在在我的班裏二年級坐着,1加1終於知道是2了,又問他2加1等於幾?他不知道。平時掃地擡個東西說話也沒有問題,但是上課的時候他學不會。有時候遇到他感興趣的課題或者課堂氣氛活躍的時候他也想說,有時候也能說對但是他不會寫。我不知道他這樣的情況是不是也可以用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來解釋。有可能因素有很多,但是時過然後學,確實勤苦而難成的,更何況他還不一定勤苦。

《學記》中的每一句話都讓我有更多的話想說,更多的故事要講,如果您在工作中也有疑惑,也想提升自己,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那麼也請您讀讀《學記》吧。

讀學記心得體會 篇四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這段話談的是正業與居學的關係,即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關係。教學按時令進行,在學校學習正式課業,而回家或放假時也有家庭作業。難能可貴的是,《學記》把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都看得很重要,而且兩者密切相關。課外學習可以培養興趣,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也是對課堂學習的補充、鞏固和強化。

比如,在課外自行練習“操縵”(彈奏雜樂),課堂上就能很好地學習彈琴;在課外學習“博依”(比喻修辭),課堂上就能很很順利地學習《詩經》;在課外學習“雜服”(灑掃應對之事),在課堂上就能很好地學習禮儀。總而言之,課外積極主動地學習各種雜藝,既可發展自己的潛能,又可激發學習正業的興趣,大大促進了課堂的學習。

對於這種教學思想,一般論家稱之爲“藏息相輔”原則。在學校,在課堂上,就要專心研修主業;在家裏,在課堂外,就要按自己的興趣自由學習。

藏息相輔的教學原則,是一種很大氣、很前沿的教育思想。反思我們現在的“應試教育”,反思現在有些學校的“監獄式生活”,反思現在中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數理化”的現狀,我們深深地感到羞赧和不安。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學校在抓好日常教學的同時,已經開展了豐富多樣、生動活潑的第二課堂,我們已有各種社團30多個。第二課堂和社團活動的展開,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校園生活,而且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使同學們喜歡學校,熱愛生活,樂於學習,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成績

讀學記心得體會 篇五

《學記》作爲戰國時代的教育論著,總結了夏、商、周官學和春秋戰國時代私學的教育經驗,從儒家的立場出發,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觀點。晚上靜靜的品讀《學記》,感悟其精闢,濃濃的書香在心間四溢,真是一種精神享受。 《學記》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關於教學方法、爲師之道的闡述。“不學操縵,不能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在此告訴我們課外積累的重要性;“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在此說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爲師者若提前掌握這些規律,再去教學生,相信教育效果會更好!有句俗話說“濃縮的都是精華”,而《學記》裏有關教育的闡述無疑是精華中的極品。好的東西相伴一生,今後在自己的教學上也要多運用裏面的方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這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其大意是“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雖然有極好的道理,不學,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處。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後才能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處,然後才能勉勵自己奮發上進。所以說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的。”是啊,這世間的知識學問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麼多的精神食糧我爲什麼不去吸取?會不會有一天我答不出學生提出的問題?會不會有一天因爲不學習根本跟不上這個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這些問題在我讀完後一遍遍問自己。確實,還可以利用很多的時間來讀書學習,我還可以學習更多知識,特別是作爲一名教師,這一點至關重要。現在科技發展迅速,知識更新的很快,我們必須常學習,多學習,來適應學生的要求,適應社會的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學生在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創新意識,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即做到《學記》中所說的“善喻”。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培養個性健全、素質全面、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只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真正貫徹啓發性原則,以啓發式教學方法思想爲指導,善於創設問題情境去激發和調動學生,教育教學就能朝着新課程的要求不斷接近。 作爲一名年輕教師,作爲一名當代教師,我們肩負着每一個家庭的希望,時代賦予我們更重的責任,我們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同事虛心學習,永不滿足,努力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學記》可以說是中國人教育中國人的最好的教育方法。今天我們重新來認識它、學習它,瞭解、認識和掌握過去教育世界的成功經驗,從小處說,是爲了進一步改進我們的教與學;從長遠說,是爲了預測未來教育的發展和創造更爲美好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