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義務教育國小課程設置方案多篇

義務教育國小課程設置方案多篇

學生課程設置方案 篇一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爲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爲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以人爲本,和諧發展”的理念,結合我校實際,開發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課程,以彌補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不足,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個性,爲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學科素養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中華經典的博大精深、數學思維的靈活創新、英語情境的生動有趣,陶冶情操、發展個性,保持最佳學習狀態,提高人文素養。

2、通過生活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術和禮儀規範,養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過藝體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髮展特長,樹立自信,豐富精神生活,實現全面和諧發展。

三、基本結構

以校本課及活動小組爲載體,確立以下三類內容,每學期視環境、師資等具體情況添減部分內容。

1、學科素養類——經典誦讀、英語口語、習作、數學思維

2、生活技能類——摺紙、生活勞技、生活禮儀、法伴我成長

3、藝體技能類——舞蹈、聲樂、器樂、兒童畫、裝飾畫、國畫、剪紙、書法、十字繡、橡皮泥、陶藝、圍棋、武術、乒乓球、田徑等

四、實施原則

1、現實性原則:充分考慮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及學生髮展狀況,兼顧學校其它方面因素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

2、基礎性原則:以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綜合爲目的,爲學生打好基礎服務。

3、發展性原則:着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着眼於開發學生的潛力,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爲目標。

五、保障機制

(一)成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編委:

六、實施過程

(一)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1)採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標準》等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形成正確的教育觀,並用大教育觀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2)多方合力,共同協作。教導處負責制定整體方案,審議課程綱要、教材、學科評價體系,負責過程管理、分期工作計劃、檢查實施、培訓指導等工作;總務處負責課程開展所需的物質保障,協調資料的徵集和保養、場地的建設,場地活動的設施供應等;發揮家長委員會的紐帶作用,取得家長的幫助與支持,挖掘家長資源、社區資源,使校本課程融於生活、融於社會,促進孩子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認真落實課程目標

1、校本教師針對學校已有的校本課程資源,依據學生年齡特點、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交流反思,不斷完善內容,豐富課程體系。

2、任課教師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按時上好校本課,並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

3、每學期以年級組爲單位,至少開展校本課程專題研討一次,活動要有目的、有準備、有記錄、有實效;每學期末組織面向全校師生的校本課程成果展示評比一次,全面參與,形式靈活。

4、學生需要外出調查、參觀時,由分管領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一起組織,確保師生安全。

(三)完成課程實施水平評價

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課程評價由任課教師擬定學科評價方案,教導處具體負責方案的指導審覈及校本課程教師實施情況的總體評價,評價注重多元化和個體化

1、對教師的評價注重過程性

從教學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對教師的課程方案(附件1)、課堂教學(附件2)進行評價。學校採用調查問卷(10%)、聽課記錄(20%)、檢查教師教學方案計劃及教案(20%)、博客(每月)總結(20%)、教學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實。

2、對學生學習情況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1)學生上課出勤率評價,佔學業總成績20%。

(2)課業完成情況評價,佔學業總成績的40%。包括平時上課聽講、學習態度、作業的完成情況。

(3)課程結業成績,佔學業總成績的40%。

學生校本課程學業總成績按A、B、C、D分四個等級

爲促進學生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態度,採取觀察、考查、現場彙報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進課程有效實施。強調以下兩點:

一是組織階段性作品展覽。開展多種形式的年級、校內學生作品展覽,如,學習筆記、手抄報、手工作品、照片、徵文等,加強宣傳和對學生進行及時鼓勵。

二是要有學習結果的評價,採用等級制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期結束,教師根據校本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地參與的情況,採用開卷考查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成績,給與學生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和合理的等級成績。(見附件4、5)

以上課程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個體,同時呈現合理的層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課程《經典誦讀》《走進威海》《名曲名畫欣賞》等重視人文薰陶和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田國小子因此洋溢着書香高雅氣質、自強創新品質和模範小主人風采;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及年齡特點分年級選修的橡皮泥、陶藝、摺紙、剪紙等課程,遵循了由易到難,漸入內涵的規律,旨在發現和培養一批有興趣、有悟性的小藝術家;而在此基礎上,補充開設了二十多個興趣小組,引領孩子發展特長,在屬於自己的舞臺上盡情飛翔。

國小生課程設置方案 篇二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爲指針,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新課程理念建設爲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以全面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爲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善於運用新的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師隊伍。

二、培訓對象

全縣國小教師。

三、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瞭解新課程改革的背景,明確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內容及有關政策,增強實施新課程的自覺性和責任感。通過對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研究,使教師掌握課程標準,熟悉新教材,具備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四、培訓原則

1、全員培訓原則。

學校所有一線教師人人蔘加培訓。起始年級專任教師的培訓先行,並逐步擴展到其他專任教師。

2、學研結合的原則。

針對新課程中出現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確定研究專題,以研促學,以學促改,以改促得,以得促教。

3、主體性原則。

在培訓中積極調動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鼓勵教師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我反思。

五、培訓內容

1、新教材培訓。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內容、課程功能、課程評價、價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點。

2、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培訓。重點學習和研究各學科的課程目標,具體內容和評估要求等。

3、通識性培訓。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走進新課程》爲重點,學習新一輪課改的教學理念,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措施等。

總之,把以上內容歸納爲三個題目:《新教材培訓》(35學時)、《學科課程標準培訓》(35學時)、《新課程通識性培訓》(50學時)。

六、培訓時間

8月27日~1月15日

七、培訓形式與管理

以集中培訓爲輻射點(實驗教師培訓),以校本培訓爲主陣地,以骨幹教師培訓爲重點,以全員培訓爲目標。

1、“課程標準與新教材培訓”原則上按進入新課程的進度實施,即承擔新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進入一批,培訓一批。培訓時堅持專題輔導與合作研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應用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在課程標準與新教材培訓時,把備課、說課、做課、評課、教學設計作爲活動載體。“通識性培訓”原則上是全員一次性實施,於xx年12月前完成。

2、考覈基本要求。

(1)《新教材培訓》考覈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寫好筆記,對一些主要問題寫出自己的心得。

(2)《新課程標準培訓》考覈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完成一篇教學設計或教學案例並做一節新教材研究課。

(3)《新課程通識性培訓》基本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寫好筆記;撰寫一篇反思性文章;進行一次課程改革通識性知識考試。

3、通過培訓,考覈合格,記相應學分。此學分既作爲“十五”繼續教育學分,又作爲實施新課程的上崗必備條件。

學校國小課程設置方案 篇三

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理解國家統一課程綱要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教育哲學思想和資源特點且實施的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以試圖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侷限性。以學校爲實施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它是作爲國家課程的一種重要補充。

(一)校本課程的性質:

1、以課程權力的下放爲前程。

2、校本課程的開發主體是學校的校長和教師。

3、開發的場所是具體學校能擁有自主權。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

1、校本課程開發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從學校的發展上來說,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斷開發,纔會體現學校特色。

3、從學生的發展角度來說,也很有必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4、校本課程開發的優勢:

(1)能夠與時俱進地反映時代社會變化和學生需要。

(2)校本課程開發更貼近實際,具有更多的適應性。

(3)校本課程開發更能反映課程多元化的趨勢。

(4)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標準

1、校本課程開發如何關注教師,學校和學生的發展

(1)關注教師的發展,因爲教師是課程開發的主體。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前提,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2)關注學校科特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我們緊緊抓住了我校足球、閱讀的學科優勢,作爲校本課程開發的龍頭。

(3)關注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應該最終成爲校本課程開發的中心理念。學生需求什麼,我們就開發什麼。

第二部分校本課程的目標

根據我校校本課程是以足球、閱讀爲主要內容,根據我們的初步設想,目標確定爲:

1、總體目標

以課程爲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爲主體,以人的發展爲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爲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共同成長。

2、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3)樹立健康第一,終生健身的意識,培養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第三部分

一、校本課程的評價辦法

按照我校課程開發實施方案中提出的評價設想:

1、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爲“優秀”、“良好”、“一般”、“較差”記錄,並作爲“十佳學生”評比條件。

(3)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

2、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4)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覈,並記入業務檔案。

二、實施建議

(一)總體思路:

1、編寫教材或講義

2、制定計劃(課時)

3、落實教師

4、分段實施

5、考試考覈。

(二)校本課程的課時

閱讀每週1課時足球每週1課時

三、組織機構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全體語文教師、體育教師

四、組織管理

1、學科根據不同年級開設不同課程。學生可根據不同愛好參加不同課程學習。

2、學科根據不同年級講授不同的內容。可以單獨開班授課,也可以上大課。

3、每個學生參加1門以上課程的學習。

4、學分的記錄以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共同負責。

5、教研組負責編寫教材和彙集資料。教務處負責安排教師授課及負責檢查和管理,教研組長負責管理記錄授課情況。

第四部分

一、師資建設

隨着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校本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根據我校在職教師的現狀,將採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師資。

3、老帶新——通過名師帶教;培養青年。

4、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經過一段時間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二、教材建設

滿足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任課教師進行大量創造性的勞動,以豐富的實踐爲基礎,參考有關資料,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學校資助教材的刊印,保證校本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1、《足球》體育組

2、《閱讀》語文組

三、相應措施

1、教科室、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課程的,邀請領導、專家、到校指導工作。

3、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必修課程)一樣,計入教師工作量,工作實績載入業務檔案。

4、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義務教育國小課程設置方案 篇四

爲了全面貫徹國家課程改革的精神,認真落實國家課程的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切實有效地完成各學科的教學任務,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1.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作爲課程實施的主要理論指導,加強理論學習,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從而使新課程的實施從思想、理論上得以充分的保證。

2.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爲指導性文件,端正指導思想,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任務,落實工作措施,認真鑽研教材,探討教法學法。

3.調動全體科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上下通力合作,盡力提供交流機會,擴大交流範圍,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圓滿完成學科教學任務。

二、工作目標

1、深入學習和領會新的課程標準,紮實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優化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方式,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教師和學生都得到儘可能大的發展。

2、按照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交往與合作、獲取新知識、收集及處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強學科整合,促進藝術類學科間的聯繫與溝通,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形成新型的課程體系。

4、進一步完善教師培養、培訓機制,制定名師培養計劃,探索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引導教師成爲新課程的有效執行者,從而培養-支高水平、有影響的教師隊伍。

5、改革評價機制,發揮評價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和教師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構建與國家新的基礎教育課程相適應的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

三、課程設置與課時分配

四、工作措施

1、健全機構,完善制度

⑴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分管副校長任副組長,教務處參加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成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科指導小組,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在實驗工作中的核心、示範與指導作用。

組成以校長爲組長的新課程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劉玉紅

副組長:任建軍羅金霞

成員:宋長玲杜紅李俊傑徐志宏封淑君

2、抓實校本培訓,提升教學理念

(1)、各教研組在學期初,認真分析研究本組本學科的學習情況,制訂完整的教研工作計劃,在第二週內交教務處,批閱後能較好地執行計劃,期末有實事求是的教研組工作總結

(2)、每週四定爲教研組活動時間。單週教研組長主持,教研活動做到三定五有:定時、定內容、定研究課題;有活動計劃,有活動記錄,有活動原始資料積累,有效果,有教研組活動總結。雙週學科主任主持,經常地開展教育理論學習、互相聽課、評課等小型多樣的活動,形成"隨時平時研,隔週重點研"的教研氛圍,使教研活動做到目標明確,研究深入,紮實有效。

(3)、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每週進行二次集體備課。繼續試行"先個人備課-再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性化使用"的備課模式,。平時課前共同探討教材教法,課後認真反思得失,通過"對話、交流、互動",使互動式、參與式教研成爲主流。

(4)、紮實開展"三段兩反思"的"行動教育"模式。要求每個備課組的教師參與三輪聽"課"。凡是外出作課和參加學校研究課的教師,各組教師爲了充分了解授課教師本人的教學經驗和風格,第一輪課讓授課教師按照自己的設計上,這是教師的"原行爲階段",全組教師進行第一次反思,幫他尋找自身經驗與理念的差距。第二階段是新設計階段,關注新教學理念的課例設計和實施,授課教師上完後,全組教師進行第二次反思,主要尋找設計與課堂實際之間的差距,以便再進行新設計。第三階段是新行爲階段,授課教師展示"兩反思"後的教學成果,實現理念與經驗的整合。

(5)、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如專題講座、觀看教學錄像、集體備課,認真組織開展研究課、示範課、履職彙報課、優質課等課堂教學活動,爲教師提供大量的聽課評課機會。學校領導深入各教研組參加教研活動,和教師一起分析研究新的課程標準,使教師對當前實施的新課程理念有新的認識,對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並針對教師最感困惑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組織專題討論會,有意識地讓教學經驗豐富、業務水平高的教師事先做好發言準備,討論時重點發言,使大家受益。

(6)、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打破以往"少數人說了算"的評課方式,讓所有聽課的教師把自己的所思、所悟進行反饋,互相幫助,不斷提高。

(7)、抓好"七個一"工程,即每位教師每學期讀一本好書;上一節優質課;寫一篇優秀論文;40歲以下教師自制一個多媒體課件;參與一個課題研究;每年訂一份教育刊物;承擔一次討論的中心發言人。

(8)、科學運用遠程教育資源開展學科培訓和電子備課,使每個教師都能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資源進行教學,並收集、分析、處理有關教育、教學理論信息。

(9)、注重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培訓採用互動式,講授與研討、教學觀摩、方案設計、說課等有機結合,並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逐步提高教師的研究意識和教育教學能力,以先進帶後進,最終達到人人蔘與、人人提高的目的。

(10)、繼續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以"三生教育"爲切入點,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與生活教育,根據學生遇到的實際情況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爲他們排憂解難。

3、認真開展教育科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加強課題研究的規劃、指導、督促和協調,認真開展國家、省、市、區、校四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將課題研究的成果真正轉化爲教學行爲,提高教育教學效益。

國小學校課程設置實施方案 篇五

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載體,也是實現育人目標的載體。我校倡導悅享文化,着眼於學生的在校快樂與人生幸福的締造與培植,學校遵循“一切有積極影響的元素都是課程”的育人理念,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作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新課改的支柱,通過實踐,我們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校實際的校本課程體系,構建了五大核心素養課程,分別是“悅學——培養智慧之心的文化學科課程”、“悅動——培養健康之心的體育課程”、“悅美——培養審美之心美育課程”、“創享——培養創新之心的科技課程”、“樂享——培養社會之心的少先隊活動課程”及少先隊課程入手,構建了悅享課程體系。

一、悅學,培養智慧之心的學科課程

“健康又自信,獨立能合作”是我校的育人目標,根據這個目標和學生實際,我校文化課程在國家課程的框架內,進一步充實、內化、優化國家課程校本化的課程結構,堅持依託校情和學生髮展的個性要求,以學校特色文化爲生長點,不效仿,不照搬,實現校本課程特色化,推行悅享課堂。我們構建了以“先教後學、先學後教、因材施教、小組合作、展示評價”的教學模式,打造和悅、自主、有效、創生的課堂,讓學生樂學、主動學,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二、悅動,培養健康之心的體育課程

我校的體育工作方針是:堅持“普及性學生體育爲主,提高性競技體育爲輔”的原則,培育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精神,在體育課程建設方面做了以下嘗試:

1、開發整合,建設特色

我校注入快樂體育的全新理念,確立了合作、競爭、快樂、主動、健康發展的體育工作觀。學校充分利用了下午大課間,整合利用一切師資力量,推行了每天下午一個半小時的“悅享課堂”,拓展了體育教學的時空,延伸了體育課堂,構建了全新的體育大課程觀,充滿快樂的悅享課堂爲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校園足球,形成特色

我校自20xx年創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以來,堅持以“足球”作爲育人的槓桿來撬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逐步形成了“人人能踢球、班班有球隊、月月有比賽”,全員積極參與,健康向上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目前已舉辦了八屆校長杯足球賽,足球運動已經成爲學生最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幾年來,我校足球隊多次在市區級足球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20年10月,代表河東區參加臨沂市運動會,獲得亞軍。

3、品牌活動,鑄就特色

近幾年,開發區一小提出了“悅動校園”的口號,開展了體育節系列活動,推出了以“誦校園文化、做正氣少年”爲主題的“悅武校本操”。每年以“悅動校園”爲主題舉行田徑運動會和陽光體育運動會,“悅享”教育的成果在運動場上大放異彩。

三、悅美,培養審美之心的美育課程

美育是一種複合性的教育教學過程,不僅僅是簡單意義的美術、音樂課堂。我校的悅美課程,體現在兩個方面:

1、養成教育塑造美。

2、藝術教育展現美。

1、養成教育塑造美

學校本着“一切有積極影響的元素都是課程”的指導思想,構建了和悅禮儀課程,包括了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儀式之禮八大文明禮儀規範,切實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充分利用升旗儀式、班會、主題隊會,融合於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之中,在禮儀課程的潛移默化之下,深化了我校“學思蘊樂、美善共享”之學風。快樂學習、快樂用餐、快樂玩耍的畫面爲開發區一小悅享課程鐫刻了生動的印記。

2、藝術教育展現美

我校把藝術教育作爲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集中構建了以軍樂團、合唱團、舞蹈團、書畫社爲主體的學校藝術教育框架,開發了以藝術特色爲主題的校本課程,逐步摸索出一條特色教育發展之路。

由15種樂器,120人組成的軍樂團,不僅開發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潛能,在相互協調、密切配合的訓練中,還不斷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形成團隊意識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在各級活動中有力體現了學校的藝術教育管理特色。我們以學校的校花——向陽花命名成立的“向陽花合唱團”,先後與世界五大童聲合唱團的法國巴黎聖十字、木十字合唱團同臺演出,在世界級的專業舞臺上,他們領略了不受語言和國界限制的合唱藝術。合唱團參加xx省中國小生校園藝術節,獲得一等獎。

幾年的育人足跡,我們清楚地看到學生需要全面發展,更需要學有所長,孩子們獲取知識的滿足和對藝術教育的強烈需求,學生的受益、家長的滿意、社會的需求讓我們看到了持續發展的空間。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發展藝術特色,完成全面育人的辦學理念,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格局。

四、培養社會之心的少先隊活動課程

少先隊工作不僅僅是“德育”和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還是培養愛國主義的政治啓蒙教育。我校以理想信念教育爲核心,構建了少先隊活動課程,形成了以班會、主題隊會、課外實踐爲載體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使我們的學生充滿正能量,保持與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的情感取向。

五、培養創新之心的創享課程

近年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客教育是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有效途徑。

爲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日新月異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我校建設了以航空航天模型、機器人、科技創新等爲課程的校園創客空間,爲學生帶來開放、開源、創新及創造的新體驗和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