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生個案分析【新版多篇】

國小生個案分析【新版多篇】

一年級小學生個案分析 篇一

一年級數學國小生個案分析

【基本情況】:

周婧 :女,一年級八班

其一,數學基礎知識差,對於10以內數的一些基礎數學知識掌握得很差。比如:數的大小,數的組成,幾和第幾,以及加減法等知識掌握得都很差。

其二,理解能力很差。老師上新課時,對每個知識點都進行了細緻的講解,但她接受起來很困難。

其三,記憶力、想象力發揮不是很好。這表現在她在學知識時,今天給她講了,明天有可能又忘記了。

我把每次觀察到的問題總結好,讓她媽媽看。她媽媽說他的確存在這樣的不足,但就是拿她沒有辦法,不知道該如何幫他糾正。一句“書我讀得不多,你幫我想一下辦法,幫幫他”又把問題全放到我身上,這刻,我終於體會到身爲教師的責任重大,意義深重!

那該如何去幫他呢?總得有個辦法呀!

【對症下藥】:

上網找資料,查書,問老師,經過分析,我認爲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首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的動力源於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會對所教學科認真地學習。每次上課,我總是將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留給她,讓她覺得自己能融入到全班的學習中來,讓她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從而讓她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她對數學課產生興趣。

其次,給予尊重。人,無論年齡大小,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的。當你得到別人尊重時,你總會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我相信,他也有這種感覺,雖然他並不一定知道這些價值觀。每次,當我問他的要求,並和他商量該如何如何時,他總是開心的和我聊。

再次,多給予稱讚。每次,當他做好了一點,那怕只是寫好一個字,我也及時的給予他稱讚和鼓勵。我發現,每次稱讚後,他總是開開心心的,以積極的態度來接受讓他完成的任務。在反覆的鍛鍊中,他的獨立性提高了,也不怎麼依賴別人幫她做作業了,這又讓我跨出了一步。

【評 析】: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1、學校教育應做到:

(1)要處理好幼兒期和一年級的銜接工作。一年級的孩子主要是不能較快地適應國小生活,當出現學習節奏快時,就手忙腳亂,甚至心情惶恐,所以老師要給孩子一個緩衝的階段,因爲教育本身就是慢的藝術。

(2)老師上課多使用鼓勵性語言,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常開展遊戲活動,評價手段應童真童趣。

(3)加強常規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另一方面是家教問題。

常說問題學生的背後都藏着一個問題家庭,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心 得】:

有句話說得好:“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發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會有發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會結果,但只要開花了,就會有結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帶來收穫,但如果不付出辛苦,就永遠得不到碩果。”對於這些特殊的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個月,兩個月就能看到結果。也不是隻靠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語,一個溫柔的微笑,或有意爲之,或不經意而爲,就會有收穫,而是需要我們科學的教育,科學的引導。因此,對於他們,是等待的藝術,慢的藝術!

國小生個案分析 篇二

國小生個案分析 一、案例介紹:

鍾昌洲,男,10歲,桂林民主國小四年級

(一)班學生,成績優秀,各方面也表現得很優秀,善於表現自己,喜歡參加學校、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鍾昌洲的媽媽是民主國小的一位音樂老師,爸爸是搞運輸的。他是家裏的獨子,父母從小就很注重培養他,也因爲這樣他在各方面都比較優秀。成績在班上也一直都是在中上水平,可以說他是個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他在一年級時曾學過拉丁、書法還有鋼琴,他也在這幾個方面拿過獎。他得過桂林國小生拉丁舞三等獎,他在04、05、06年全國中國小生的書法比賽中得了一個金獎和三個銀獎的好成績,鋼琴雖然只學了一年但是他還是過了鋼琴三級。他的興趣愛好也很廣泛,拉丁、書法、音樂、數學、科學、電腦、美術等都是他喜歡的。他在我去他們學校見習的這些日子了,我通過直接和間接的形式知道了一些有關他的情況。和別的國小生不一樣的是他的獨立能力很強,他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就自己洗自己的衣服了,平時在家他也經常幫父母做家務,生活和學習的習慣都挺好的,每次我去見習我都會看到他很認真的做老師佈置的作業,他也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覺得他很好,我覺得他幾乎沒什麼缺點,但是隨着和他接觸時間的增加,我發現他有一點很不好,那就是他有點看不起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我不知道這是他自身的原因還是他受班裏同學的影響,畢竟他們班裏很多人都不喜歡和老拖他們班後腿的---杜仲鑫和黃國浩玩,甚至是有點排斥。還有一點不好就是他有時會取笑同學,他對他們班的任課老師倒是挺講禮貌的,老師也很喜歡叫他幫忙做事。但是對我們幾個見習老師就沒那麼講禮貌了,他甚至給我們當中的一位見習老師取了綽號,我覺得這是很不禮貌的,即使是對自己的同學去綽號都是很不好的了,何況他是給自己的見習老師取綽號。雖然總的來說他各方面都挺優秀的,但是他這兩個不好的習慣還是挺不好的,我做爲他的見習老師我應該幫他把這兩個不好的習慣改了,讓他成爲更好的學生。二、分析思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對他們進行細緻地瞭解和具體地分析,抓住他們的優勢和長處,就可以此爲突破口,實施有效的教育方法。應該怎麼幫他改掉這兩個不好的習慣呢?總得有個辦法啊!於是我查閱了一些資料,並和我周邊的同學討論了有關鍾昌洲的情況,我認爲他的這些習慣可能不僅與他自身有關還與他身邊的人或事物有關。三、幫助方法

在幫助他的過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對方的優點,在優勢中尋找弱勢,在缺點中尋找閃光點,以激勵爲主,批評教育爲輔,從抓住特點、抓好重點、狠抓難點入手,幫助其克服缺點。

1、在他排斥差生這個不好的習慣上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做法:

(1)我先讓他說說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再讓一些同學說說他的缺點,以我對他的瞭解,我知道當他聽到別人說他的缺點的時候他肯定會不高興。這時我就讓他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他嘲笑、排斥差生時,對方的心裏是怎麼想的?這時我發現他有點慚愧了,他對我說:“老師,我錯了,我不應該嘲笑和排斥差生!”之後我對他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給與了表揚。(2)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他排斥後進生的習慣有所改變了,但是有時還是沒改掉,我於是又找他談話了。我對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後進生也不例外。後進生對於我們班而言,也許是五十分之一,對於學校而言,他們可能是千分之一,但是對於一個家庭而言,他們卻是百分之百。每個後進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後進生也不例外。(3)告訴他我們班是一個班級體,只有每個人都進步了我們班纔會一起進步,而他作爲我們班的班長應該帶領同學們一起進步。於是他對我說:“老師,以後我會帶領我們班的同學一起幫助後進生的,讓全班一起進步。”當他和我說這麼一句話時,我很高興我相信他以後會改掉這個排斥後進生的習慣的。

2、在他給見習老師起綽號這個不好的習慣上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做法:

(1)我先和他說給老師起綽號是不對的,就是給自己的同學起綽號也是不對的。同時我也肯定了他的聰明,起綽號也說明他樂於觀察、思考,能較爲準確地抓住人的特徵,是個聰明的學生。

(2)我告訴他起不好聽的綽號是取笑別人,特別是那些針對別人的缺點、弱點所取的諷刺性的綽號,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給對方帶來心靈的創傷。給老師取綽號是很不尊重老師的行爲,是非常不禮貌的。而且自己做爲班上的班長很容易影響班上的其他同學。(3)我建議他要多注意觀察一下別人的閃光點,不要老只是注意別人的缺點,取笑別人。讓他想一想如果別人給他取一個綽號,他會高興嗎?他回答我說:“我一定會不高興的!”(4)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也沒再叫見習老師的綽號了,但是他對同學起的綽號,他還完全改掉。我於是再對他說,給同學起綽號會影響同學之間的關係的。此後,他基本上把自己對別人取綽號的習慣改了。

通過幾個星期的幫助,我基本上幫他把這兩個不好的習慣改掉了。我的見習很快就結束了,我也要走了。在我見習的最後一天,他對我說:“見習老師,我很喜歡你,謝謝你幫我把我不好的習慣改了,我以後會更加努力的,我相信自己會做得更好的。”經過這件事我深深的認識到,只要抓住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她們的優點和長處,並通過各種渠道、方法,共同努力地做工作,那麼他就一定會有較大的轉變。

學生案例分析

[日期:2004-11-02]

來源:史燕羣

作者:公園路國小

[字體:大 中 小] 轉眼之間,我擔任班主任工作已滿9年了,其間有歡笑,有淚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則是充實,這一點可能是沒當過班主任的老師無法體會到的。管理班級,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它不僅需要愛心、耐心與細心,也需要創造,因爲,你面對的是幾十個充滿創造力的孩子。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孩子們的問題似乎也越發多了,而社會也要求我們教育出充滿創造力,有個性的學生。因此,我們班主任的班級管理也應富於創造性。我下面就想談一談自己在管理班級上的一些自認爲有些創造性的管理方法。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我不否定傳統的教育方法——說教與處罰。我甚至認爲它們在某種情況下還特別有用。其次,我要說明的是我這裏說的“說教”與“處罰”是狹義上的,否則,我底下談的所謂訣竅就與它們混淆了。

一、沉默是金。

俗話說,班主任要嘴勤,怎麼還冒出來個沉默是金呢?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一:我現在所帶這個班有名學生叫周康,在五年級剛轉來時很令我頭疼:作業不做,與同學極易發生矛盾,幾乎天天違反紀律。開始時,我對他除了說教,就是處罰甚至懲罰,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又犯錯了,我將他叫進我的辦公室,但他就是那樣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評。正好辦公室沒老師,我看着他,什麼話也沒說,就那樣平靜看着他,因爲說實話,我不知道說啥,但是很奇怪那時我一點不生氣。我發現,他慢慢有了變化,從剛纔的滿不在乎到有點侷促不安。又過了一會兒,他低下頭,偶爾擡頭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窺測我的內心,但我還是很平靜地看着他的臉,就好像在欣賞一幅畫。他的頭越發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聲音打破了沉默:“你可以走了。”他擡起頭驚訝地望着我。“你可以走了。”我重複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但這次他竟連着幾天表現很好,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了他。後來儘管他有反覆,但經過我又幾次的沉默療法,他變了。現在,他是個好學生,同班裏的其他同學一個樣。

案例二:有一次,班上語文測試,我事先說了複習範圍,可我發現,學生普遍很自信,認爲自己考好沒問題,很少有人踏實複習。成績出來的,整體情況很糟糕。發完試卷後,我發現學生很多都在看我,照常理該是說教的好時候了。我當時只是平靜地看着大家,目光慢慢地移過每一個學生的臉龐,最後輕輕說了句:“好了,過去了,關鍵是以後。”自那以後,學生複習踏實了許多。

分析:沉默有時也是一種力量;沉默有時更能使學生明白老師的心。

適用範圍:常規療法效果不大或者沒效果時。

使用禁忌:目光決不可帶有氣憤、輕視等。

二、以身作則。

案例:五年級時,班級有了打掃操場的任務,剛開始學生還挺好奇,拿着打掃把一陣飛舞。後來就沒人願意下去了,尤其到了冬天,手拿着竹子做的掃把,太冷,就更少有人願意打掃操場了。看到這種情況,我早上帶頭下去掃操場,當然,還有幾個學生是被我叫去或者主動去幫我的。每天,當我們掃完操場,帶着一些微汗,面色紅潤走進教室,回到教室的時候,面對全班學生,我總是大聲對同我一起打掃操場的同學說:勞動使我們快樂,我爲你們自豪!現在每天早上,早來的男生爭先恐後地下去打掃操場,我相信:他們從中享受到了勞動的樂趣!

分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何況這個榜樣是自己的老師呢。

適用範圍:幾乎所有範圍。

三、顧左右而言他。

案例:一天上課,叫起一名學生張旭回答問題,他回答後學生髮出一陣笑聲,爲何?他上課沒認真聽,回答的是前一道題,當然牛頭不對馬嘴。我也笑了,不過是微笑,我對這名同學以父母般的語氣關切地說:“你辛苦了,快吃飯!”學生都笑了,那個同學也笑了,剩下的時間裏,他聽講得很認真。

分析:生活需要幽默,嚴肅的課堂也需要幽默,如果能使犯錯誤的同學在笑聲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何樂而不爲呢?

適用範圍:合適的場合與時機。

四、順其自然,案例:國小高年級男女生之間產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這不,到了五年級後,班上議論紛紛,好些同學神祕地告訴我:某一男生很奇怪,每天下午放學後都要繞好長一段路,爲的是送我們班的班長(女)回家。我聽後笑着說:“好呀,他多熱心呀!”好多學生有來告訴我,應該找他們談一談,但我都拒絕了。當然,在班隊會上,我講到了在他們這個年級男生女生之間產生好感是再正常不過的,應該正確的對待與處理。我的這些話絕對不是隻針對那個男生講的。但是,可以看出,在他身上產生了影響。他和班長現在相處得很好,很正常,同其他同學一樣。當然,現在這個男生不送班長回家了。

分析:所謂的“早戀”是完全正常的,只要講清了道理,就應該先充分相信學生,一定程度上放任自流也是可以的。

適用範圍:所謂的“早戀”。

五、收回權利。

案例:班上有四組,每組輪流值周,組長全權負責。有一小組完成值周任務情況很糟糕,我調查一下,原來是小組長的失職。指導過後,他們組的工作仍不見起色。於是,我就物色了另外一名有能力的同學接替,小組工作大有起色。一段時間後,我將原來的被撤換的小組長調職另用,這次,他對待新工作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分析:收回權利,是爲了讓某些班上擔任一定管理任務的同學冷靜下來,分析自己的不足。

適用範圍: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學生。

正如“教無定法”一樣,我認爲管理也無定法。肯定有一些班主任老師會有更多的富有創造力的方法。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所有的方法,基本前提是我們愛學生,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平等地對待他們。我心目中班級管理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班主任老師“無爲而治”!

閱讀:10101 次

錄入:

國小生案例分析

上傳: 方國海

更新時間:2012-5-28 17:11:11

一、基本情況

戴靜是本班的學生,她是個很靦腆的小女生,性格內向,平時不願意跟同學們打交道,也不愛說話。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總是低頭回答,聲音小得幾乎像蚊子聲。面對激烈的競爭,同學們的嘲笑她覺得自己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缺乏競爭勇氣和承受能力,導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裏是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一提考試就沒精神。如何幫助她增強自信心,走出這個陰影呢?

二、案例分析

1、個人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聽講不太認真,容易走神,老師課後佈置的預習和複習工作不能有序進行,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考試對她來說,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經歷的挫折多了,失敗也就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她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她的學習不能有力地指導,孩子過重的壓力在未能達到父母期望時,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獨、離羣等情感障礙也會隨之而來。

3、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尤其是學困生不夠了解,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美,又會受到同學們的奚落和家長的不滿。長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爲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也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就慢慢佔了上風。

三、輔導策略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學習都有損害,那麼究竟該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地評價自己呢?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爲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我也認爲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沒有都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都的老師。爲了去除張姣的畏懼心理,我在課餘時間經常有意無意的找她閒談,讓她幫我抱作業本、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在上課時經常用眼神來鼓勵她,還經常對同學說:“看,張靜今天坐得真端正,聽課非常認真!”“張姣同學回答問題聲音大了,能讓我們聽得清楚。”“張姣同學……”漸漸的,她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一次,我進行課堂巡視時,她主動衝我笑了一天。

2、樹立信心,激起動力。

這時一次上課時的片斷。

…… 師:誰來把課文讀一讀?

師:請你來讀一讀好嗎?

生:(搖頭)。

師:你不願意讀嗎?

生:不願意。

師:有進步,剛纔是搖頭,現在已經能開口說話了。這樣,整篇課文你就不讀了,讀第1自然段好嗎?

生:(默不作聲)。

師:如果你覺得站着讀不太好意思的話,可以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讀。

生:(停頓了幾秒之後便開始讀第一自然段。在讀的過程中,有幾個字讀錯了,魏老師幫助改正了,當讀完這一段後老師示意班裏的學生爲她鼓掌)。

師:你第1次儘管有幾處地方讀錯了,相信第2遍一定比第一遍讀得要好些。

生:(讀第2遍時,明顯的比第一遍有了進步)。

師:進步很快呀!我們在讀課文的時候第一遍讀不好可以讀第二遍,第二遍讀不好還可以讀第三遍,甚至是更多遍。

生:(微笑並點着頭)。

……

從這以後,有機會就讓她在同學面前表現,她變了好多,不在獨處,課堂活動時主動和同學參與遊戲並且還參加了學校的文藝隊,學習成績有了進步。而且我們班學習的口號是“相信自己,我纔是最棒的。”

3、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她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因此,我經常與家長聯繫,詳細地分析了張姣在校的表現及其各種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爲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幹什麼,都要從中發現進步的地方,並馬上誇獎她的閃光點,把家中得到的誇獎講給老師和同學,把在學校得到的表揚告訴父母。在評價中,張姣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通過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張姣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她的學習成績在不斷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遊戲,願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爲一體。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喜歡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五、結論

學生,尤其是國小生缺乏自信,會產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她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對她的改變,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張姣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放大孩子的優點,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緒,正確的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大家給她的善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各項活動的參與,使其自信自強。

國小生個案分析 篇三

國小生個案分析

我們在平常的教育教學常會接觸到一些具有不健康心理問題的學生。這些行爲不僅有會阻礙兒童正常的心理髮展,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礙和社會適應不良的先兆。作爲國小教師,我們要發揮教師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發現在他們因爲各種原因形成的問題行爲,對他們的不健康心理進行研究分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一、個案基本情況

我班有一名學生叫孫靜,她喜歡獨處,不喜歡和別的同伴玩,自己做事情也不讓人摻和。她個兒較高,大大的眼睛,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內向的小女孩。不知是什麼原因自,她只喜歡一個人看書、繪畫,獨自、安靜的活動;對班集體的事情漠不關心,不愛勞動,而且對其他小夥伴的行爲還表現出嘲諷的意味;學習時有偷懶的行爲,自己上課不專心聽講,然後做題時照搬別人的答案;在活動中我行我素,對老師的批評不屑一顧,非常固執。聽家長介紹在家也很少與人交流,總是以命令的口氣對待家人和長輩。

二、問題行爲概述:(1)、行爲方面: 上小科時,隨意進出教室,問她爲什麼,她說要上廁所,玩半天才回教室,還經常走錯教室。

(2)、學習方面:學習全憑興趣,接受能力差,不愛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

(3)、性格方面:性格內向,不愛交流,不太合羣,沒有好朋友。

三、個案生活背景:

家庭環境優越,爺爺奶奶帶大,上國小時爸爸媽媽才帶到身邊,媽媽經常出差,爸爸沒有耐心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或者學習上掉隊了,爸爸教兩遍就對她打罵,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四、個案輔導策略

通過家訪、聽班級學生述說、找她談話我瞭解到形成這個不良心理上的問題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

1、她在家裏是個獨生女,天性內向的她不善與同伴交流,不願與同齡人交往。和同齡的孩子接觸少,性格也變得比較孤僻;

2、孫靜平時生活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對他很是溺愛,爸爸媽媽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爸爸媽媽爲了彌補對女兒的虧欠,對她的各種物質需求都儘量滿足,但對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很少,不能及時瞭解女兒的內心想法。

3、這個長期處於孤獨環境中的孩子,不熟悉班上的同學,也不願意主動與人交往。陌生的周邊環境,陌生的人際環境,使她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羣。她沒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團體所接納,於是逐漸成了遠離集體的“排斥兒童”,時常爲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採取攻擊破壞行爲。

通過對孫靜的分析,我想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家校配合。多進行家訪,瞭解孩子的生活狀況,分析其性格特徵,尋找突破口,採取相應的措施。並給家長提出了這樣幾條建議:要求父母每天有一方能在家中,並擠出一定時間親近孩子,保證有跟孩子交談;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節假日帶孩子外出玩或到親朋好友家串門,多爲孩子提供交往鍛鍊的機會;家長經常與孩子玩親子游戲,建立寬鬆、自由、民主、和諧的新型家庭關係,讓孩子在互敬互愛的家庭氣氛中形成合羣的性格。

2、關注她在學校的情況。善於觀察、捕捉髮生在他身邊的每一件有教育價值的事情,及時分析原因,對症下藥。平時要對孫靜給予更多的關注,多給她鍛鍊的機會,有意讓她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有意識地在大家面前誇獎她,讓她體驗勞動的快樂,增強她的集體榮譽感。使她逐漸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個性的發展。

3、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平時多組織一些合作性的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吸引其注意力,讓他和大家一起玩,教給她與大家相處的方法,體驗與小夥伴一起玩耍的快樂,逐漸提高孫靜的參與意識。

4、爭取班級其他任課教師的支持,經常交換意見,瞭解他在各方面的表現以及輔導的效果。發現她有反覆,也嘗試冷卻處理,給其面子,顧其自尊,婉轉提示,逐步培養其自控能力。

五、個案輔導效果

經過半年多的教育和引導以及孫靜家人的密切配合加上她本人的努力,教育效果是比較明顯的:

1、她現在上課認真做好課前準備,認真聽講,雖然接受的慢一點,但課後給她補補課,她也能弄懂書本上的內容了,作業速度也快多了。

2、上課後不再隨便進出教室了,即使有時下課忘記上廁所,她也會舉手示意老師,經過老師允許後她纔會出去,並且不在外逗留了。

3、與同學們打成一片,下課後經常和同學們一起玩耍,偶爾她也會蹭到老師面前和老師說說話。

六、教育引導後的感受和小結

孫靜的轉變讓我感受到,教育是家庭和學校的合力塑造人的過程。愛是成長的基石,自信是成長的動力,互助是成長的支撐。

國小生個案分析 篇四

國小生個案分析

——個性格孤僻學生的個案分析

我們在平常的教育教學常會接觸到一些具有不健康心理問題的學生。這些行爲不僅有會阻礙兒童正常的心理髮展,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礙和社會適應不良的先兆。作爲國小教師,我們要發揮教師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發現在他們因爲各種原因形成的問題行爲,對他們的不健康心理進行研究分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一、個案基本情況

我班有一名學生叫伍紅,她喜歡獨處,不喜歡和別的同伴玩,自己做事情也不讓人摻和。她個兒較高,大大的眼睛,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內向的小女孩。不知是什麼原因自她到我班快半個學期了,只喜歡一個人看書、繪畫,獨自、安靜的活動;對班集體的事情漠不關心,不愛勞動,而且對其他小夥伴的行爲還表現出嘲諷的意味;學習時有偷懶的行爲,自己上課不專心聽講,然後做題時照搬別人的答案;在活動中我行我素,對老師的批評不屑一顧,非常固執。聽家長介紹在家也很少與人交流,總是以命令的口氣對待家人和長輩。

二、問題行爲概述:(1)、行爲方面:

上課時,隨意進出教室,問她爲什麼,她說要上廁所,玩半天才回教室,還經常走錯教室。

(2)、學習方面:學習全憑興趣,接受能力差,不愛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

(3)、性格方面:性格內向,不愛交流,不太合羣,沒有好朋友。

三、個案生活背景:

家庭環境優越,爺爺奶奶帶大,上國小時爸爸媽媽才帶到身邊,媽媽經常出差,爸爸沒有耐心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或者學習上掉隊了,爸爸教兩遍就對她打罵,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四、個案輔導策略

通過家訪、聽班級學生述說、找她談話我瞭解到形成這個不良心理上的問題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

1、她在家裏是個獨生女,天性內向的她不善與同伴交流,不願與同齡人交往。和同齡的孩子接觸少,性格也變得比較孤僻;

2、伍紅平時生活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對她很是溺愛,爸爸媽媽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爸爸媽媽爲了彌補對女兒的虧欠,對她的各種物質需求都儘量滿足,但對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很少,不能及時瞭解女兒的內心想法。

3、這個長期處於孤獨環境中的孩子,不認識班上的同學,也不願意主動與人交往。陌生的周邊環境,陌生的人際環境,使她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羣。半個學期了,她沒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團體所接納,於是逐漸成了遠離集體的“排斥兒童”,時常爲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採取攻擊破壞行爲。

通過對伍紅的分析,我想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家校配合。多進行家訪,瞭解孩子的生活狀況,分析其性格特徵,尋找突破口,採取相應的措施。並給家長提出了這樣幾條建議:要求父母每天有一方能在家中,並擠出一定時間親近孩子,保證有跟孩子交談;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節假日帶孩子外出玩或到親朋好友家串門,多爲孩子提供交往鍛鍊的機會;家長經常與孩子玩親子游戲,建立寬鬆、自由、民主、和諧的新型家庭關係,讓孩子在互敬互愛的家庭氣氛中形成合羣的性格。

2、關注她在學校的情況。善於觀察、捕捉髮生在他身邊的每一件有教育價值的事情,及時分析原因,對症下藥。平時要對伍紅給予更多的關注,多給她鍛鍊的 2 機會,有意讓她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有意識地在大家面前誇獎她,讓她體驗勞動的快樂,增強她的集體榮譽感。使她逐漸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個性的發展。

3、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平時多組織一些合作性的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吸引其注意力,讓他和大家一起玩,教給她與大家相處的方法,體驗與小夥伴一起玩耍的快樂,逐漸提高她的參與意識。

4、爭取班級其他任課教師的支持,經常交換意見,瞭解他在各方面的表現以及輔導的效果。發現她有反覆,也嘗試冷卻處理,給其面子,顧其自尊,婉轉提示,逐步培養其自控能力。

五、個案輔導效果

經過半年多的教育和引導以及伍紅家人的密切配合加上她本人的努力,教育效果是比較明顯的:

1、她現在上課認真做好課前準備,認真聽講,雖然接受的慢一點,但課後給她補補課,她也能弄懂書本上的內容了,作業速度也快多了。

2、上課後不再隨便進出教室了,即使有時下課忘記上廁所,她也會舉手示意老師,經過老師允許後她纔會出去,並且不在外逗留了。

3、與同學們打成一片,下課後經常和同學們一起玩耍,偶爾她也會蹭到老師面前和老師說說話。

六、教育引導後的感受和小結

伍紅的轉變讓我感受到,教育是家庭和學校的合力塑造人的過程。愛是成長的基石,自信是成長的動力,互助是成長的支撐。

個案姓名:

張曉

性別:男

一、問題簡述

張曉同學行爲習慣較差,每次課前準備不充分,不是書沒帶到學校來,就是文具用品落在家裏。個人衛生習慣也差,穿着邋遢。學習缺乏自覺性,上課愛做小動作或走神。作業馬虎,書面不整潔,家庭作業丟上落四的,說話慢條斯理。

二、資料收集

從他母親口中得知,由於父母工作忙,爺爺奶奶死得早,這孩子是託村人照看得。因此,他自小膽小,孤僻,經常生病,患有慢性哮喘病。爲此,父母總覺得給孩子得愛太少,他父親非常溺愛,只要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百依百順。作業做不完,他爸就用左手幫孩子寫。他媽看不過去,就說他爸。他爸爲此還和他媽大吵一架。他爸當着孩子面說:“爸小時候還不如你,爸能掙錢養活一家子,你也一定能,唸書成績好不好,爸不怪你。”導致孩子學習沒有耐心。成績好壞無所謂爲。

三、個案分析

由於家庭教育不當,自小過分溺愛,導致他任性,行爲習慣這麼差。因爲他性格內向與同學交往能力差,穿着邋遢,整天鼻涕拖着。同學們都不願意和他做同桌。由於羣體排斥,造成他不多說話,上課老走神。

四、個案指導的設想及實施消除敵意,建立信任感

張曉同學雖然聽課習慣差,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可他誠實,從不說謊,每次之日十分負責,同學有困難,他都能樂意幫助。背書較熟練,造句完 4 整又生動。我抓住這一閃光點,及時表揚他,鼓勵他,找他個別談心,並讓他知道老師要和他交朋友,消除他心中對老師的危懼,建立信任感。樹榜樣,增強自信心

爲了讓張曉同學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給他講同班同學認真學習的事例,要求他以袁方爲學習榜樣,並把他安排和袁方同坐。請朱雨姍同學熱心幫助他,時時督促他,讓他漸漸養成認真聽課的好習慣。個別輔導

上課經常要用眼神提醒他,課堂對他多提問,要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個別輔導,寫字坐在我旁邊,作業要求他一絲不苟,批改作業要面批。與家長溝通

要求家長應具備一雙慧眼,孩子的進步及時予以鼓勵,處處留心孩子的一舉一動,平時要多抽時間查查孩子的作業與孩子多交流,老師要經常和家長溝通,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予以糾正。

五、個案指導成效

由於家長的配合,同學的督促,老師的不斷教育。張曉同學聽課習慣有了明顯的好轉,上課能積極發言,並能傾聽同學的發言,課前能及時做好準備工作,禮貌意識有所增強。個人衛生也注意多了,偶爾還會拖鼻涕,但寫字書面整潔了,字跡端正了,在數次考試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一、基本情況

周宇是一位三年級的學生,學習成績很好,態度端正,但他是個很靦腆的男生,性格內向,平時不願意跟同學們打交道,也不愛說話。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總是低頭回答,聲音小得幾乎像蚊子聲。

二、案例分析

1、個人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性格內向,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聽講不太認真,容易走神,課外作業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有嚴重的自卑感,他覺得自己的找不到優點。這樣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庭經濟不是很富裕。平時父母不在家,由爺爺奶奶撫養,對她的學習不能有力地指導,孩子過重的壓力,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獨、離羣等情感障礙也會隨之而來。

3、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尤其是學困生不夠了解,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美,又會受到同學們的奚落。長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爲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也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就慢慢佔了上風。

三、輔導策略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學習都有損害,那麼究竟該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地評價自己呢?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爲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我也認爲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在上課時經常用眼神來鼓勵,他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一次,我進行課堂巡 6 視時,他主動衝我笑了一天。

2、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宋朋宇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因此,我經常與家長聯繫,詳細地分析了他在校的表現及其各種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爲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幹什麼,都要從中發現進步的地方,並馬上誇獎她的閃光點。在評價中,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通過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他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他的學習成績在不斷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遊戲,願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爲一體。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喜歡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五、結論

學生,尤其是國小生缺乏自信,會產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她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對他的改變,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他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放大孩子的優點,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緒,正確的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大家給她的善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各項活動的參與,使其自信自強。

國小生心理健康個案分析 篇五

國小生心理健康個案分析

案例:

王某,男,10歲,國小五年級學生,單親家庭。她和母親一起生活。開學一個星期還能正常完成各科作業,但是一週後作業經常少做,甚至不做,母親、老師批評後,就把自己反鎖在家裏,不上學,不說話,砸東西,逃避別人。

原因分析:

經過和她母親的交談了解到,她的父親是個簡單粗暴的人,他倆多是再婚的,但他父親仍不珍惜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時候,就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但是,當父親心情好的時候,又會滿足兒子一切合理與不合理的要求,這就造成了他既膽大怕事又固執任性。二年前,父母又離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擊,加上母親常常在兒子面前哭訴自己的不幸,使這個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壓力更大,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擡不起頭來,乾脆就把自己反鎖在家裏,不去上學,採取有意迴避的態度,壓抑自己。通過家訪,我明白了他不上學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擾。由於家庭的忽然變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變得更加焦慮不安,感到孤立無助,繼而逃避,這是一種高度焦慮症狀的消極心境。我認識到這時候家長和老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他,不僅不會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而會增強這種心理。長此下去,其認識就逾片面,心理的閉鎖就逾強,最終將導致對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藥。

個案處理:

一、加強與其家庭的聯繫,說服其家長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使他擺脫心理困境。

我認識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負的原因主要在於家庭,因此,我加強與其家庭聯繫,讓其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使這個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課餘時間進行家訪,做好他母親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認現實,面對現實,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儘量不要在兒子面前哭訴、埋怨,因爲這樣於事無補,反而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影響他的健康成長。還設法聯繫到孩子的父親,說服他多用一些工餘時間回來看看兒子,多點關心他,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不要讓家庭關係而毀了孩子。經過多次推心腹的交談,終於使他們接受了我的建議。由於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再逃避,也願意跟同學們交往,漸漸地回到學校上課了。

二、愛護、尊重學生。

其實,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來判斷老師是否真心愛自己。同時,他們也渴望老師能夠時時刻刻關心愛護自己。“羅林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並

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着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問題是,有些老師走進了“愛”的誤區,對“愛學生”的認識表面化,以爲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不體罰就是關心愛護,以爲噓寒問暖爲學生提供物質幫助就是關心愛護,以爲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考試分數就是關心愛護,殊不知,真正的關心愛護,不僅是生活上“扶貧”,學習上“扶智”,更應該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說,對學生,可以沒有愛,但要尊重。我卻以爲,尊重就是一種愛,真正的愛不能沒有尊重。很難想象,一個無視學生人格、漠視學生尊嚴的教師,會是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一個善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尊嚴,因爲“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反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就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甚至毀掉他們的前途。一個善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

三、給以較多的情感關懷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關懷在教育中處於相當重要的位置。學生的過分冷漠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情感的失調,教師給以較多的情感關懷,可以收到明顯的調節療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溝通的談話。抽一點兒時間,以平等的姿態,多跟學生談談心,能知道學生的心裏工正在想些什麼,能知道他們最擔

心的是什麼。不要盛氣凌人地訓斥學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適當地給一些點撥,學生心頭的那點兒鬱結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視同仁的關心。這些有心理困境的學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極強,性格內向。如果教師在對學生的態度上厚此薄彼,對他們有些冷淡,他們就會感到強烈的不滿。所以教師必須真正瞭解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做到一視同仁,尤其對心理素質欠佳、單親家庭的學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

3.多一些寬厚真誠的愛心。心靈過分脆弱、缺少愛的學生大多有點偏執,脾氣或許有點“怪”,教師千萬不能因此而嫌棄他們,也不能硬要他們立即把怪脾氣改掉。青少年有點兒孩子氣是正常的,每個人的個性千差萬別也是正常的。教師如果能以一顆寬厚真誠的愛心去教育他們,必能便他們走出暫時的心靈陰影,而步入人生燦爛的陽光地帶。

四、在師生間、同學間架起愛的橋樑,使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恢復心理平衡。

開始,他還不願上學,我去到他家裏時,老躲着不見,或是一問三不答。我知道這是防禦心理的表現,其實其內心還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關心的,他極需要被愛的感覺。我不急也不燥,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地給他講班裏發生的趣事,講同學們是多麼希望他回到學校,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活動。我主動與之接近,縮短心理距離,想用

集體的溫暖來消除她內心的焦慮和冷漠。同班級同學知道這種情況之後,主動利用放學後的時間,陪他聊天,給他講講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慢慢地,他的表情沒有那麼呆板,漸漸地露出了一絲嚮往。此後,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漸逐漸地出現在教室裏。但我並不滿足於此,一直尋找讓他重新振作的契機。上課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很多同學不會答,竟意外地發現這孩子眼裏露出一點笑意,就抓住這個機會提問他。開始,他漲紅了臉,講得結結巴巴的,我用鼓勵的眼神望着他,親切地對他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結果他講得很流利,得到了全體同學的掌聲,他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此後,我還多次爲他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擺脫自閉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溫暖着他那顆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體中。

五、我們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生存與發展是當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題,而生存和發展有賴於優良的素質。人的素質結構由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等構成,沒有健康的心理,很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往往注視着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劣,而忽略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尤其甚少注意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把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這

樣做,將使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也培養不出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健康和積極的態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時是取決於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傳統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必須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鮮內容。

學生需要愛,教育呼喚愛。愛像一團火,能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之苗;愛像一把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頭的智慧之門;愛是灑滿學生心靈的陽光,能驅散每一片陰坦,照亮每一個角落,融化每一塊寒冰。願每一位教師、家長不光有愛,而且善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