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分享精品多篇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分享精品多篇

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分享 篇一

在校大學生創業案例一

1980年,錢俊冬出生於安徽省無爲縣赫店鎮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他從小就立志要考上重點大學,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改變家庭貧困的生活。

1999年,父母做生意借來的8萬元錢被人騙走,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由於家庭經濟拮据,錢俊冬隨父母來到天津大港。靠着父親做滷菜的手藝,全家人在一個偏僻的小巷子租住下來,省吃儉用,掙錢還借款。

剛到天津時,錢俊冬特別嚮往大學生活,所以,一有空閒他就去附近的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轉悠,並結交了一些大學生朋友。通過與大學生的交往,他知道了大學生畢業後將會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於是,他就有了上大學後一定要自己掙錢的想法。

錢俊冬把自己整天關在屋裏,除了複習功課,數百本從舊書攤上購來的雜誌被他一頁一頁地翻過,大量成功人物的創業故事刺激着錢俊冬活躍的大腦,特別是那些大學生通過勤工儉學改變自己命運的文章,讓他意識到,要想成爲一名成功人士,單靠找一份好工作是實現不了的,必須從底層做起,走自主創業的道路。

開學一週,掘得第一桶金

2000年,錢俊冬考上了陝西長安大學。當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送到家裏時,父母既欣喜又發愁,生意的失敗使他們債務纏身,已經沒有能力支付兒子上學所需的費用。最後,全家人東借西湊好不容易纔弄到2000多元錢。

開學報到的那天,錢俊冬攥着2000元現金,在報名的長隊裏他一次一次退到最後面。後來他鼓起勇氣找到輔導員,終於爭取到了緩交學費的機會。安定下來後,錢俊冬的心中萌發出一種堅定的信念:越是日子困窘,越要咬緊牙關,想辦法去改變命運。

開學第三天的下午,錢俊冬正獨自在寢室裏翻閱新課本,一位師兄推門進來推銷隨身聽。正在這時,幾位室友也回到了寢室。結果,這位師兄沒費多少口舌,4部隨身聽以每部80元的價錢被室友買下。這件事情使錢俊冬隱約地覺得一種商機和一個比較大的消費羣就在自己身旁。後來,他從同學那裏打聽到在西安東郊有兩處小商品批發市場。第一個週末,他逛遍了這兩個小商品批發市場,仔細對比了各種隨身聽的性能和價格後,他以15元的批發價購買了6部師兄推銷的那種款式的隨身聽,一倒手淨賺了300元。這是他掘得的第一桶金。之後,當同學們剛習慣用卡式電話時,他以低廉的價格從IC卡經銷商那裏購進話卡,然後以比市場低的價格出讓給同學,在賺得一點辛苦費的同時,讓同學們也得了一些實惠。後來,像上游泳課穿的游泳衣,考研用的複習資料、英語磁帶,他都找到了低於校外價格的供應渠道。一年後,他便成了校園裏小有名氣的“生意精”。

底層做起,爲創業做準備

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錢俊冬除了學習好專業課外,還不時去學校圖書館看一些法律、心理學、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書籍。他認爲,搞推銷和倒賣純屬個人行爲,還沒有完全融入社會。要創業最好還是先融入企業,到企業中去體驗,懂得如何把學到的知識與企業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在校大學生創業例子二:“財經快遞”一年賺到6位數

“很多快遞只能送到校門口,從宿舍跑到校門口至少也得20分鐘,有些快遞員就會不高興。”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學生孫曉告訴記者。好在,該校財政專業的學生陳博甫,在校內開辦了一家“財經快遞”。據小陳的合作伙伴、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大四學生景棋介紹,這是一家專門爲同學取快遞而設的學生公司,他們與杭州一家規模較大的快遞公司達成協議,專門負責校內快遞的攬發和派送,而學校則專門給他們配備了一間倉庫。

有了這家快遞公司,學生的快遞到了,公司會有專人打電話通知學生,學生則隨時可以到公司的倉庫去取貨,一下子方便了許多。“現在基本上一天會有500到600份包裹”,景棋告訴記者,“公司已經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基本‘爬’上了6位數。”

在校大學生創業例子三:

劉虎鋒是陝西寶雞農家孩子,2005年考入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專業,哥哥每月資助他300多元,整個讀書期間異常艱辛。畢業後他在南京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爲一些大型的電廠、鋼廠鍋爐“熱控”做技術檢測。

劉虎鋒任職的企業由於負責人經營不善虧損倒閉,在投資方準備註銷公司時,劉虎鋒覺得“太可惜”,出資人見狀便把公司“殼”留給了他。就這樣,憑着僅剩的幾張辦公桌椅以及繳了一年房租的“公司”,劉虎鋒開始自主創業。起初,他投入了打工積攢的一萬元,開始跑市場,可惜3個月下來卻沒有一筆業務,錢也花完了。快到年底,表姐借給他8000元,讓他先回家。可劉虎鋒卻繞道前往一家電廠,爲公司發展尋求轉機。電<>廠負責人以前就對這個年輕人有好感,承諾給他一筆業務,劉虎鋒立即回到南京“開工”。終於,這筆業務賺到6萬元,他的創業路柳暗花明。

2010年,劉虎鋒與女友常常兜裏無錢,最困難時還需要回家籌資。一次他與軍工企業談生意,對方需要一種通信信息化設備,雖說劉虎鋒對軟件編程不陌生,但他爲了訂單質量仍請來專家合作,很快生產出全新產品。

爲此,2011年公司銷售額超過百萬元。看到新項目的市場前景廣闊,劉虎鋒決意專攻這個系統集成產品,註冊了“北冶機電設備公司”,並報名參加創業培訓班以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去年底,他開着剛買的新車回家過年。

無論是“大學心靈導師”李開復,還是“創業教主”周鴻禕,他們都在不停地奉勸:“大學生不要直接創業,要先進入社會積累一些經驗。.。.。”,似乎大學生創業活在大學畢業就創業,成爲了創業失敗的另一種說法。但是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經過小編的調查,發現很多創業成功者都是經典的“大學生創業者”,他們用自己的實例證明了,中國大學生創業者也可以如硅谷的扎克伯克,比爾蓋茨那樣,做一個小橫杆的大學生創業者。

當然,創業有風險,入行需謹慎,一個創業者必備的素質是能清楚判斷形式作出決策,究竟你是否要直接創業,還得你自己說了算。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分享 篇二

1、成都中醫藥大學施超靠賣書賺200萬

施超是成都中醫藥大學臨牀醫學院2011級的學生,2015年,大四的他才24歲,憑藉自主創業成了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

施超是江蘇人,他的父母愛給他買書,他也從小就愛看書,“爸媽都很樸實,從不給我講什麼大道理,只是培養了我讀書的愛好,從書裏學知識、學道理。我從國小認字開始到高中畢業那段時間讀了超過1000本書,中外名著、人文百科、各類雜誌我都讀。”

他認爲,那1000本書,不僅讓自己拓寬了知識面,也爲他的創業打下了基礎。“因爲讀了比較多的書,所以我對自己要銷售的圖書,選擇起來比較得心應手,懂得如何判斷一本書是不是好書,也清楚什麼書適合什麼樣的讀者。”於是,施超將自己的創業項目初步選定在了圖書銷售上。

大學聯考完那個暑假,施超開始在家附近的廣場上擺地攤賣書,新的舊的都有,都是他認爲的好書。兩三百本書不到一個星期就可以賣完,大約每天能掙70元,施超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11年來到成都上大學後,施超也沒放棄自己的圖書銷售,趁週末時在學校裏擺攤兒賣書,規模雖小,但在大二時已經攢下了近10萬元。

腰包漸漸鼓起來的施超利用學校的創業政策在學校開了一個實體書店——超然書齋。可是實體書店並不賺錢。爲了維持書店的運營,施超開始去成都的高中銷售課外讀物。

“我當時是跟出版社合作,拿着我選出來的書單,找高中學校的老師談,然後再讓同學們從書單中選出書,我再反饋給出版社,然後備貨、送貨。這樣子沒有中間商一層層賺,我拿到的貨源比一些大型連鎖書店都便宜,所以最後書送到同學們手上時,價格也要比定價低。而且爲了讓學校老師、同學解除後顧之憂,我都是先向出版社墊付貨款,同學們拿到書了,再把錢付給我。”

施超講述自己的“生財之道”

後來,感覺到自己忙不過來的施超找來10個自己的中學同學,將圖書銷售業務擴展到了上海、江西、湖北等地方。業務漸漸擴展後,他又籌建了自己的文化公司——江蘇超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4歲的他,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二個100萬元。

現在,施超的書齋每年會拿出一部分的收益資助學校的一個創業者聯盟,幫助有想法的同學啓動計劃。每年學校的同學們去支教時,他也會給那些山區的學生帶去課外書,每年都會捐出2000本。

這纔是學霸的正確成長方式!靠讀書讀出了商機,成爲“富一代”,走上了人生巔峯!

2、武漢科技大學鎮小龍創業兩年,從零到千萬

開着奔馳車,走到哪兒都有助理相隨,武漢科技大學的在讀學生鎮小龍頗有老闆範兒。資產從零到千萬元,購置兩輛過百萬元豪車,自有30多家實體店,吸引200名大學生追隨……實現這一切,鎮小龍只用了兩年時間。

鎮小龍從大三開始自己創業,從最簡單的棉被、蚊帳等生活用品的批發開始做起,將用戶鎖定在大學新生。

憑藉他和小夥伴的一股子拼勁兒,他們在新生開學的15天內做出了200多萬元的營業額,淨賺16萬元。

他的創業行動讓不少同學受到激勵,主動要求他牽頭,帶領大家創業。就這樣,一個200多人的創業團隊成立了。

之後,他做過電子產品銷售、服裝貿易、教育、人力資源、旅遊、租車、“大學盟”微信公衆賬號、校園周邊卡等一系列項目,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實體店30家,參股駕校、檯球館、賓館等商業實體上百家。

3、重慶大學禹化普賣手抓餅,年收入250萬

上面兩個例子看完,有沒有一種創業的項目都非常高大上,一般人幹不了的感覺呢?

其實創業並沒有這麼多條條框框,很多大學生就靠在學校周邊做小生意走上了創業之路。

這裏就有一個重慶大學生靠賣手抓餅,自己做老闆年入250萬的真實例子!

重慶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開始租門面賣手抓餅,在經歷了短暫的生意慘淡的日子後,他學習成都小吃店“慢工出細活”的做法,要求師傅一次只做1-2個餅,保持餅的最佳口感。這樣一來排隊的客人變更多了,每天平均能賣400個餅。兩年的時間裏,他的手抓餅有4家直營店、1個加工廠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達2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