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鄉鎮農村產業報告多篇

鄉鎮農村產業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2022年9月我榮幸的成爲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爲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裏,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於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現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後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

一、棗園村基本概況:

二、產業發展現狀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蔘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羣衆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後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98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羣衆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爲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第2篇】2022關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查報告

大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證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其任務艱鉅,責任重大。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傳統農業和農產品面臨嚴峻市場衝擊,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和總結農業產業結構的規律牲,堅持和遵循科學嚴謹的態度,系統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的科學、合理優化,從根本上解決好“三農”問題。**鄉地處**縣中北部,屬淺山丘陵區,十年九旱,水資源匱乏,長年以來,農業一直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紅薯、黃豆、高粱等爲主,農民收入沒有保障,難以提高。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政策機遇,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一些特色產業正在逐漸形成、壯大。該調查對**鄉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行了深入分析,對**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教訓、經驗進行了總結,並對**鄉今後的調整提出了建議,對其它地區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內容摘要

一、**鄉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

**鄉地處**縣中北部,屬淺山丘陵區,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崗地,農業自然條件惡劣,農民收入難以提高,如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成爲困擾**鄉農業發展的一個難題。

二、**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近年來,**鄉緊抓機遇,結合本地實際,明確指導思想,確定工作目標,突出工作重點,抓住了鄉域特色,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些特色產業逐漸形成、壯大。

一是建成立體種養園區;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

三是建成紅薯生產加工基地;

四是建成養殖小區;

五是建成大棗基地。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後,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經濟效益明顯,同時也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考

(一)以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的原因

一是擔心賠本吃虧,不敢調整;

二是不知道如何調整;

三是安於現狀,不願意調整。

(二)本次調整成功經驗

一是緊抓機遇,在大政策環境中求發展;

二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經濟;

三是多策並舉,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四是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協會,優化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五是注重典型示範,發揮農業生產致富典型的輻射作用,激發生產全力。

(三)今後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是必須解放思想;

二是必須樹立經營和風險意識;

三是要從簡單生產和出賣資源向深加工方向發展;

四是要變農業產業化靠政府推動爲主向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爲主發展。

正文

一、**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

**鄉地處**縣中北部,轄1xxxx行政村,人口1550xxxx人,屬淺山丘陵區,多數地區爲片麻岩結構,地下水資源匱乏,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崗地。多年來,**鄉農業一直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紅薯、黃豆、高粱等爲主。風調雨順的年頭,農民還多少有個收成,遇上水災、旱災、風災等自然災害,收成便會大打折扣,農民收入沒有保障,難以提高。以前,**鄉農民和政府也曾試圖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但往往是“販羊豬俏,販豬羊俏”,效果不很理想。如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成了困擾**鄉農業發展的一個難題。

二、**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xx年縣委***書記到**鄉蹲點調研,縣委縣政府及時抓住國家實施退耕還林的難得機遇,配合石家莊市建設中國藥都的決策,決定在**、**兩鄉建萬市生態種養區,山崗坡地上栽種果樹,樹下種植藥材和苜蓿,林間養雞養牛羊,形成“林果、藥材、畜禽賣錢--樹葉、苜蓿喂牛羊--柴雞啄食害蟲--畜禽肥田”的生態鏈種養模式。**鄉黨委、政府緊緊把握市動向,結合本地實際,明確指導思想,確定工作目標,突出工作重點,抓住了鄉域特色,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日報》、《**日報》、《農民日報》和《人民日報》都曾就**鄉農業結構調整情況做過正面報導。

現在**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較前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的“老六樣”農作物多已退居二線,一些特色產業正在逐漸形成、壯大。

一是建成立體種養園區。全鄉以北竹爲重點,輻射**、**、***、**四個村,借縣委*書記蹲點調研的大好機遇,抓住基地設施建設,園區內水電路基礎設施初步完善,激發農戶大搞立體種養,集中連片打造立體種養園區。現已完成中藥材種植596xxxx,品種多達1xxxx個,以遠志、板蘭根、丹蔘、柴胡、桔梗、黃芩爲主導產品。柴雞園區養殖達到1xxxx萬隻,並輻射全鄉規模和散養總量達到近3xxxx只,涉及農戶100xxxx戶,靠立體種養,戶均增收35xxxx以上。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在縣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爭取週轉棚資金,與恆信公司聯營,建成了**鄉食用菌基礎,以**、***、***爲重點,輻射全鄉1xxxx村,建成溫室大棚23xxxx個,總面積超過xxxx平方米,涉及農戶近23xxxx家,食用菌品種以雞腿菇、杏孢菇爲主,間有少量平菇。每個標準棚每年可獲利800xxxx至1000xxxx,食用菌市場廣闊,綠色無公害效益可觀,農民積極性高漲。

三是建成紅薯生產加工基地。**鄉紅薯生產量和品質在全縣聞名,在省會也頗具市場活力,常年播種在600xxxx左右,總產量達30xxxx斤,**的紅薯粉條和紅薯澱粉市場供不應求。鄉政府引導組織在北部xxxx村大力發展紅薯種植和加工。紅薯粉條加工作坊達到近百家,年可加工紅薯350噸,粉條1xxxx公斤,紅薯已成爲全鄉農民增收的又一亮點。

四是建成養殖小區。**鄉有着傳統的養豬基礎,**豬市在元氏、**兩縣頗有名氣,帶動了**鄉養殖業的發展,利用縣扶貧辦優種週轉豬,建成了***、**、**、**、**xxxx規模養殖小區,並輻射帶動了全鄉養豬業快速發展,全鄉50頭以上養豬大戶23xxxx,全鄉年豬存欄超過xxxx頭,人均2.6頭,**鄉的養豬業已成爲一大產業。

五是建成大棗基地。**鄉原有棗園近800xxxx,近年來退耕還林1100xxxx畝,以行樂崗爲中心,輻射11周圍1xxxx村,近xxxx畝棗園已初具規模。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後,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經濟效益明顯,同時也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象我們這樣十年九旱、嚴重缺水的縣,發展節水農業的意義顯得尤爲重要。小麥正常年份需要澆3-4水,用水量大,從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方面來看,其投入驚人;而許多藥材如遠志等適宜於崗坡次地,播種後只需澆一次水;苜蓿草適宜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需要一定的水,但其用水量遠遠低於小麥,**崗過去十里旱崗現在變成萬頃綠田,生態效益非常明顯。二是種藥材大都省時、省力,能夠騰出大批勞動力外出務工,爲農民非農化,勞動力民地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如**村是個只有45xxxx的小村,近年來,藥材種植發展到上千畝,佔全部農田的7xxxx以上,成了聞名遠近的“藥材專業村”。目前全村有xxxx果樹嫁接隊5xxxx人常年在山東、北京、山西、河南等地務工,每人平均收入在千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農民通過調整農業結構,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增長了膽識。同時,**村的做法還在當地起到了典型示範作用,推動了**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三、**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考

**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經過一番陣痛之後,終於迎來了黎明的曙光,其間有受挫的教訓,也有成功的經驗,當然也存在着不足。

(一)以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的原因

一是擔心賠本吃虧,不敢調整。改革開放以後,**鄉大部農民僅僅是解決了吃飯問題,停留在“吃飯種田,種田吃飯”的低層次水平,在沒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況下,農民不肯去冒險,認爲種“老六樣”“老兩茬”保險,寧可虧本掙吃喝。還有的農民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抱有太高的期望值,急於求成,認爲農業產業結構一調就靈,一調就富,結果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同時,一部分鄉鎮幹部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認識不足,措施不力,怕擔風險,怕負責任,一定程度上也減緩了調整進程。

二是不知道如何調整。農民綜合素質明顯偏低。首先是農民整體性文化素質偏低。市場競爭越激烈,現代農業的科技依賴性就越強,沒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其對市場變化規律的把握,對能夠帶來高效益的新技術的掌握,適銷對路產品的科學營銷就不會達到理想境界,也就難以承擔起農業產業結構的重任。其次是部分農民市場決策水平不高。部分農民在農業生產中“跟着感覺走”,靠經驗經營,看大衆行事,結果常常使農產品品種種植單一、質量不高,上市集中。再次是部分農民產業結構調整意識滯後,常常在根本沒有把握市場總體運行態勢與規律的情況下,盲目發展農產品,結果是產品越多價格越低,農產品的總體規模效益呈現遞減狀態。一些鄉鎮幹部缺乏市場觀念和經濟知識,到底如何調整,心裏沒底,辦法不多,甚至有些幹部錯誤的認爲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農民自己的事,調整的積極性不高。

三是安於現狀,不願意調整。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一些農民有承窮受窮的思想,缺乏敢闖先、敢冒險的勁頭,還有一些農民種慣了“老六樣”“老兩茬”,不善於接受新生事物,擔心調來調雲沒有成效。也有一些鄉鎮幹部鑑於以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出現的“賣難”現象,求穩怕亂,寧可讓農民在收入上受些損失,也不願因調整惹出麻煩,致使一個個機遇擦肩而過。

(二)本次調整成功的經驗

一是緊抓機遇,在大政策環境中求發展。本次調整,**鄉抓住了縣委***書記蹲點調研的機會,抓住了國家實施退耕還林的機會,抓住了***市建設中國藥都的決策機會,積極落實縣委縣政府建萬畝生態種養區的決策,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傾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幫助,所以效果突出。

二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經濟。本次調整,**鄉首先跳出了以糧爲主的單一圈子,着眼於大市場、大流通、大農業,不僅圍着市場轉,而且迎着市場幹。其次立足市場資源優勢,堅持因地制宜,認清了自己身邊的土地、山場、氣候和人才、資金、環境的優劣,揚長避短,真正找到了本地與市場的結合點。再次把握好了本地經濟的特色,在支撐本鄉域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做文章,形成了區域特色經濟。如**村氣候、土壤、水分均十分適宜藥材生長,加之農民也有種植藥材傳統,本次調整過程中鄉黨委政府引導農民抓住退耕還林機會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藥材種植,很快西竹村由窮變富,成了遠近聞名的“藥材專業村”。

三是多策並舉,提高農民綜合素質。首先是搞好產前技術培訓,把科技知識普及到千家萬戶。每年利用科春農閒時節,以實施科教興農工程爲主要內容,以鄉村家技術爲主陣地,對鄉村幹部和農民進行相關產業適用技術培訓中。其次是搞好產中技術指導與服務,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根據各產業不同生產環節技術需要,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基地,進行巡迴技術指導和服務。再次是政策引導推動農民自覺使用科學技術。採取優先扶持使用新技術經營新產業的農戶等措施,使農民嚐到甜頭,看到效益,從“政府要我調整”轉變爲“我要調整”。

四是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協會,優化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立體種養園區xxxx村,村村成立了中藥村協會。***、***和**三個村成立了食用菌協會。依靠畜牧**防疫技術分站,成立畜牧防疫滅病協會。1xxxx棗園建設重點村,都成立了大棗協會分會。鄉政府在協調工商稅務,提供場地房舍佔地,加強集貿市場管理整頓上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放綠燈,在全鄉上下形成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濃厚氛圍。

五是注重典型示範,發揮農業生產致富典型的輻射作用,激發生產全力。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鄉培養出了一批致富典型,如**村種養大戶***、***、***,***莊園大戶***等,他們的致富事蹟起到了典型示範作用,有力推動了**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三)今後發展的幾點建議

**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雖然取得了較爲突出成效,但是在深度、廣度和高度上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要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推上一個更高的層次,個人認爲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必須解放思想。要破除保守思想、小農意識。使幹部羣衆充分認識到不調整就沒有出路,實現基礎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調整是必由之路。同時,也要認識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是簡單的種什麼,不種什麼,種多少的問題,關鍵是要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形成後發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有規模纔有市場,有規模纔有效益。要按照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特色化經營的思路加快調整,努力形成特色優勢產業。

二是必須樹立兩種意識。首先要樹立經營意識,用工業化的思路來經營農業,牢固樹立“效益觀”。無論種地還是養殖,都要算經濟賬、效益賬,以謀取最大利潤作爲調整的核心,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同時,要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和壯大能帶動產業發展和升級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實現加工增值。要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加強分級分類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其次要樹立風險意識。市場瞬息萬變,任何經營都有風險,調整農業結構也不例外。調整出效益,同樣也有市場風險,高風險中蘊含的是高額的回報,要敢於面對贏虧,努力規避風險。要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努力做到爲“養”而種、爲“加”而種、爲“銷”而種。要探索採取農業結構調整參保和建立“風險聯營”機制的辦法,降低農民投資調整的風險,調動農民調整的積極性。

三是要從簡單生產和出賣資源向深加工方向發展。**鄉藥材種植已具規模,但沒有一家加工企業;紅薯加工沒有形成規模企業,更沒有形成系列產品和品牌優勢;全鄉已有xxxx多平方米食用菌生產規模,卻沒有一家深加工企業,單靠與外地聯合,出售原料產品;全鄉每年有xxxx頭豬出欄,卻沒有一家肉豬屠宰加工企業等等,這些農副產品沒有產生附加值。鄉政府要着力引導經濟能人依靠本鄉產業優勢,大力發展與之相關的加工業,努力實現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使產品增值,農民增收。

四是要變農業產業化靠政府推動爲主向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爲主發展。市場經濟下的產業化,必須靠市場機制來推動。鄉村兩級要轉變職能,變管理爲服務,培養農民合作組織,規範化運行,完善各類協會《章程》,引導合作組織與農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關係,樹立有償服務觀念,樹立協會與農戶共同發展的理念。形成共存共榮,互利協作,不斷髮展的良好局面。

【第3篇】對我區農村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思考和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寒假,我對我的家鄉甘肅省平涼市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產生了興趣,經過實地調查和查閱有關檔案資料,對我區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進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現論述

一,

平涼地區農村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發以來,我區的農村產業結構經歷了計劃指導到市場選擇的多次調整,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實現了由總量不足到豐產自給有餘的轉變,但把平涼放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大格局中比較,全區農村經濟的發展仍然是局部的,低層次的。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農業的持續發展遇到了困難。平涼的農村產業結構雖然有一定的變化,但仍不適宜農業持續發展的要求。特別是今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而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受市場供求的影響基本平衡,部分產品的降價幅度還比較大,比如近幾年的烤煙,蘋果,豬肉降價幅度比較大。出現賣難的情況。這一方面與產品的質量有關,另一方面在於產業結構不合理。農產品的賣難現象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農民對農業的投入,農業的持續發展面臨着巨大的考驗。

2》農村三次產業間的結構不合理,經濟結構層次偏低。據《平涼》的數據,從整體上看,截止1999年底,全區一,二,三產業在宏觀經濟總量中的比例從1978年的64:36:0調整到1999年的36:30:34。由此可見,平涼產業結構的總體特徵爲:第一產業仍佔重要地位,二三產業的發展嚴重滯後,直接影響我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總之,從農業結構內部看,種植業比重佔80%以上,養殖業基礎差,林業經濟產出低,農業經濟整體尚呈跛足運行;從農產品品種結構上看,結構單一。糧食,畜牧,蔬菜等產業名,優產品少,基本不適宜市場多元化的需要,又出現部分產品結構性,區域性的暫時過剩,從而造成價格下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產品中大多數產品的生產規模較小,產品附加值極低,沒有明顯的規模效益。

3》農村工業有很大的發展,但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一是農村工業和城市工業重複率非常高,二是農村工業和農業的關聯非常的低,三是農村工業存在着許多十分嚴重的自我制約因素,比如粗放經營,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等,四是技術裝備落後,且地區發展不平衡。

上述情況表明,由於三次產業發展不平衡及各產業內部構成不合理,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首先,二元經濟結構矛盾,決定我區農業產業結構容易形成不合理狀況。其次,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不均衡是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經濟原因。再次,政府行爲中的不合理因素是造成結構失衡的主要原因。

二,

優化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總體構想 農村經濟發展的實質是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和提高的過程。面對目前買方市場出現的新形式,必須以市場爲嚮導,按照新的思路,真正從質的層面上對農村產業結構實施戰略性的調整。這既是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 首先,要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基本方向。要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爲核心,以科技爲突破口;要繼續穩定糧食生產面積,擴大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比例,提高畜牧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比例;同時要發展農業產後領域,增加商品批量;還要注意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要注意一些規則,一是市場導向原則,根據市場的需求合理安排各產業的生產和生產規模。二是協調發展原則,即各行業間要互相支持,共同發展。三是與生產力水平相一致的原則。四是因地制宜原則,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五是量的擴展與質的提高統一的原則。再次,農村產業調整的重點內容是四個,一是按市場變化,不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二是要因地制宜,優化調整區域結構。三是促進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增加農村二,三產業的比重。四是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的生產。

三,

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 我區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隨着買方市場的出現而開始的,必將隨着整個市場的完善而不斷推進。我認爲,加快調整的步伐,應實施以下的措施:

1》轉變觀念,加強領導,加大農村產業結構戰略調整工作的力度。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力度。

2》建立健全我區的農業產業體系,保證農民的收入增加。我們的農業至今沒有擺脫單一的生產環節的束縛,在總體上存在着與加工,流通環節脫節的結構缺位,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體系。所以推進調整,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解決結構缺位問題,逐步建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聯成一體,協調運行的產業體系。一是要發展農業產業化,二是要大力發展畜牧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多層次提高初級產品的附加值,三是要創造能夠充分體現農民利益的分配關係,建立確保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經濟收益增加的利益機制。

3》堅持以市場爲導向,遵循經濟規律。政府部門要自覺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勢,運用經濟手段,市場手段指導生產,尊重農民的意願和生產自主權。另外,政府部門還要做好政策引導,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持工作,當好產業結構調整的領路人。

4》以科技爲先導,堅持在品種,質量上下工夫。爲此,一要積極推進農產品的品牌戰略,加速更新品種,提高優質品率;二要大力的推廣模式化栽培,節水農業,高效飼料和無公害農藥,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三要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儲藏,保鮮和分級處理技術,實現加工增值;四要加快鄉鎮企業的技術改造步伐,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五要大力發展農民的職業技術教育,促進農業科技人才的開發和培養。

5》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創造比較優勢,形成特色產業。農業區域性結構雷同,比較優勢下降是農產品賣難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發展我區優勢農產品,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營造自己的比較優勢,獲取比較理想的經濟效益。

【第4篇】2022農村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XX年9月我榮幸的成爲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爲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裏,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於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現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後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

一、棗園村基本概況:

栆園村位於北趙川鄉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289戶,1069人,勞力413人,其中黨員23人。全村耕地面積1811畝,其中主導產業核桃427畝,板栗410畝,糧食生產以玉米、小麥爲主,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50畝,小麥種植面積500畝,其他產業種植面積861畝。畜牧業方面,全村牛存欄52頭,豬存欄615頭,XX年人均純收入3700元,是我縣比較貧困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爲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爲主。近年來,棗園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發動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倡導社會新風尚,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由於工作紮實到位,加之得益於國家的惠農政策,棗園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但從全縣新農村的整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們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棗園村的發展很難跟上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產業發展現狀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蔘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羣衆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後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98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羣衆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爲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二)、主要糧食產業經濟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麥的銷售價格低下,羣衆一年辛苦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甚微,極大的打擊了羣衆的種糧積極性,大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棄了糧食生產。

(三)、香菇、木耳等經濟產業的發展由於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由於近幾年林業部門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發家致富的羣衆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支撐點,限額砍伐直接限制了羣衆生產的規模,以前的香菇產業大戶現在也處於不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由於衆多方面的影響,這些農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離鄉,端着金碗要飯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上。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衆多不便之處,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農村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新農村建設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資源支持。另外,由於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年輕有爲,有能力、有才華、有技術的農村“能人”,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積極性,由於他們見多識廣,大多數人都做了遠離故土的打算,因爲他們的心已經被城市化了,過不慣以前的窮日子,所以他們寧願呆在城市要飯,也不願留在農村種糧。

(四)、肉豬養殖技術落後,規模較小。棗園村的養豬產業歷史悠久,但由於受主客觀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大多是散養戶,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傳統養殖的狀態,對經濟增長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由於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見效慢,加之近兩年以來玉米、飼料價格的飆升直接打擊了剛剛調動起來的羣衆積極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體困難

(一)、羣衆生產資金匱乏,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於收入微薄,使村民無力進行產業發展的初期投入,生產資料的瘋狂飆升直接導致了羣衆產業發展規劃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產量低,品質差;果園施肥普遍憑經驗,缺乏按果樹需肥規律測量化標準施肥;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多爲晚熟品種,經濟效益低。新建核桃園苗木小,見效晚;核桃苗木價格較貴,羣衆無力購買,導致核桃發展速度緩慢,規模小;羣衆沒有深刻認識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過於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園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標準園建設不達標。

(三)、主要糧食產業逐年遞減,羣衆種糧積極性不高,荒種、漏種現象較多,耕地資源浪費嚴重。

(四)、養豬業規模小,呈分散狀,大規模的養豬專業戶沒有形成,缺乏典型養豬模範帶頭人,羣衆沒能看到規模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大做強。

(五)、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羣衆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靠電視,信息渠道有限,落後的精神文明建設很難滿足羣衆高速發展的文化需求。

這些制約經濟發展,導致羣衆貧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決的。但是我們既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那麼我們就要對症下藥,下力氣狠抓,圍繞“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壯大畜牧,多業補充”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惠民工程,着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提升本村的綜合實力,改變本村的貧窮面貌。

四、今後的發展思路及規劃

根據棗園村的實際情況,從構建和諧新農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經濟水平的大局出發,圍繞鄉黨委提出的發展戰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導產業發展,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基層組織建設。

(一)、抓好產業發展,以核桃爲核心,帶動林果業的全面發展。

1、爲了進一步做大做強核桃產業,抓住核桃發展的第三次機遇,也是最後一次機遇,切實加強棗園村核桃產業在全縣核桃產業中的比重,我們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1、統一思想,提高班子認識。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這一大好時機,使村幹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認識到發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核桃發展定位爲村委會考評的關鍵因素之一,將核桃發展做爲我們村今後發展的主導產業;2、大力扶持核桃產業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發展潛力。組織村委會成員及村民代表去我縣棣花、商鎮學習參觀通過核桃產業致富起來的家庭,讓他們切切實實體會到核桃是個“金蛋蛋”,是羣衆致富的好幫手,是我們村今後發展的好產業;3、加大政策引導,激發羣衆的積極性。爲激發廣大幹部羣衆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我們制訂了優惠政策:對核桃建園示範戶以及核桃產量大戶進行獎勵,並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資金、技術支持;對資金確實有困難,貸款信譽良好的羣衆優先安排小額貸款資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加強管理知識培訓。聘請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推廣品種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堅果品質,加強病蟲測報,及時防治病蟲害,冬季適時進行改土施肥,塗白等管理。5、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核桃商品化。依託我縣在全國核桃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發展我們村的核桃產業,使核桃發展規模化、經營管理科學化、堅果銷售商品化,將我們村的核桃產業做大做強,力爭在8到XX年時間,發展成爲全縣知名的核桃產業基地。

2、抓好養豬產業建設。在鄉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導下,我們村現存欄豬615頭,主要分佈在兩個大的養豬場和村中100多戶村民家中,其中兩個大的養豬場佔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養殖數。但是,這還不夠,還應提高豬的存欄數,鼓勵村民多養豬,使養豬產業發展上規模,只有發展上規模了,養的豬纔能有銷路,才能賣出好價錢。再者,根據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豬的糞便可以作爲沼氣池的原料,變廢爲寶,這樣既改變了夏季豬糞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乾淨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氣用過的糞便還可以繼續在田間施肥,通過這樣的循環使用,把我們村的養豬業做大做強,形成養殖業、農業、新能源的循環發展鏈。

最終實現全村產業結構調整,使經濟效益明顯,徹底改變過去產業結構單一,種植業一業獨撐的局面。

(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1、抓好危房排險,災後重建工程。我們村有一部分羣衆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隨時威脅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我們應及時對這些危房進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在今年的雨季過後,我們就及時的對全村的危房戶進行了排查,發現有方相啓、吳有發和郭丙丁等幾戶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隱患,我們通過政府資助和本人籌集一部分資金,對這些危房進行了重建。

2、對棗園村村民小組的入組道路逐步進行維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於資金問題我們村的入組道路一直沒有統一硬化,村民隨便在房前屋後堆積家畜糞便、亂倒垃圾、存放柴火,顯得比較凌亂;道路兩邊也沒有種植樹木,進行綠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濘的路上,走進院落,都會留下兩排帶有泥土的鞋印,使乾淨整潔的院落略顯凌亂。因此,我們對入組的道路準備進行硬化整治,以改變髒亂差現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難的局面。

3、建設好村文化室。由於多年來村裏沒有文化設施方面的投入建設,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現有陝西省“農家書屋”協會捐贈圖書xx多冊,有條件建設村民文化活動室,以提高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素養。規定每個月1號、10號、20號可以前來借書,對借書羣衆進行登記。在借書時,多勸導村民借科普方面的書籍,藉此機會進行科普知識的宣講,讓村民從書中學到致富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讓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變以往陳舊的思想,讓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夠積極的執行政府的正確引導。

(三)、組織保障:

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好“推動科學發展,黨員爭當創業先鋒”,深化黨員承諾制度,全面推進“黨員中心戶”制度,加強幹部帶動羣衆發展生產的能力,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先鋒作用。我們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養豬大戶,家中有豬72頭,其中老母豬20頭,每年每頭老母豬可下豬崽10只,每個老母豬每年可下兩次豬崽,每個豬崽最少可賣200元,僅豬崽一項每年就可毛收入8萬元,除去養豬的花費,加上每年出欄的大豬,能夠純收入8萬元。通過這樣的帶領,極大的帶動了我村的養豬產業,使我村現在形成了家家戶戶都養豬的局面。

實施陽光村務,廣泛彙集民意。在村“兩委”中推行“一線工作法”,全面落實村民民主監督,建立和完善村組理財制度,提高村調委會業務水平,及時規範的公開村務、黨務、財務、事務。下村到戶多瞭解民情民意,變羣衆上訪爲幹部主動“下訪”,將職權範圍內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內組內。大力推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轉變村班子的陳舊思想,積極接受新事物,大膽創新。

總之,要通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基層黨組織的模範先鋒帶頭建設,把棗園村建設成爲和諧、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相信棗園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作爲一名大學生村官,將繼續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農村相關法律法規,深入農村,積極與村民和村黨員幹部溝通,積極爲村兩委諫言獻策,爭當“學習型、勤政型、創業型、滿意型”的大學生村幹部,努力作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員、羣衆事務的代辦員、弱勢羣體的救助員和遠程教育的操作員。

【第5篇】農村農業產業化建設調研報告

農村農業產業化建設調研報告

根據中央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鄧--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在下着眼於復州灣鎮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的具體情況作此報告,報告涉及:復州灣鎮自然地理概況;工農業發展歷史概況;農業產業化的具體思路,;引進先進農業技術,攻破農業建設資金難題;農業產業化典型實例;農業產業化造福xx鎮等六個主要議題。

一、復州灣鎮自然地理,以及工農業發展概況

1自然地理概況

(1)地理位置和氣候 復州灣鎮位於遼東半島西部,地理座標東經121“41’,北緯39“21’之間,北距xx市45公里,南距大連90公里。xx鎮地處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598.3毫米,年平均氣溫10.3度,年無霜期165——185天,年日照時數2600——2900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143.3千卡/平方釐米

(2)地形地貌 復州灣鎮郭屯村依山傍海,自然景觀秀麗。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千山餘脈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形成低山、丘陵、平原、陸地和灘塗結合的多種地貌類型,自然構成大體是“六山一水三分田”。東部低山疊翠,山峯連綿,河流湍急,谷地狹窄;西部丘陵低緩,溪流短小,谷地開闊;沿海島嶼坨礁密佈,海域灘塗開闊平緩

(3)礦產資源 xx鎮礦藏資源豐富,礦種繁多,有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餘種。特別是非金屬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有着巨大的開發價值,其中花崗岩、大理石、石灰石、粘土質頁岩、海卵石等儲量約有6.5億立方米。另外,境內石灰石資源分佈廣,縱跨3個地質時代,質優、儲量大,cao含量多爲50%—53%,大都裸露地表,分佈10餘個鄉鎮,面積達327.1平方公里,佔全開發潛力巨大。

(4)全鎮總面積和海洋全鎮總面積211平方公里,其中工地面積2100公頃,灘塗及淺海面積4284公頃。海岸線長28.3公里,貪圖面積廣,海灣島嶼多,淺海面積867公頃,灘塗面積3427公頃,其中貝類養殖1130公頃,對蝦養殖330多公頃,鹽田860多公頃。灘塗及近海資源十分豐富,有雜色蛤、毛蛤、文蛤、牡蠣、牛眼哈、海螺、梭子蟹、對蝦、章魚、梭魚等幾十種。鎮內還有一座7000立方米的高科技立體水產品育苗室一座,可培育蝦夷扇貝,海灣扇貝、中國對蝦、日本車蝦、海蔘、太平洋牡蠣、三伏梭子蟹等各種海珍苗。

2農業發展

1【特色農業】

xx鎮是農業大鎮,農業人口占全鎮總人口50%。這裏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適合多品種水果、蔬菜生長,是聞名中外的“蘋果之鄉”和國家重點果品生產基地,主要品種有蘋果、櫻桃、葡萄、桃子,杏等等。全鎮畜牧業資源得到全面開發,引進利木贊、皮爾蒙特、夏洛來等優良品種,對全國地方良種黃牛--復州牛進行改良換代,年產黃牛1.3萬頭,是全鎮著名的黃牛生產基地;多絨山羊單體羊絨產量居國內同類種羣首位,養殖量達到3萬隻;肉雞生產、加工、出口一條龍產業化體系已經形成,肉雞年飼養量達到1200萬隻、屠宰肉雞0.3億隻,產值近0.7億元,。復州灣鎮擁有遼闊的海域和灘塗,,淺海面積867公頃,灘塗面積3427公頃,,盛產海鹽和魚蝦,年產海鹽130多萬噸,復州灣鹽場是全國四大鹽場之一;海蔘和貝類等海珍品養殖有着巨大的發展潛力,是國家海蔘、對蝦重點養殖基地。XX年全鎮完成水產品總產量4.8萬噸 溫室大棚生產是東北發展和推廣最早的地區,目前總面積已發展到2.3萬畝,種植結構也由過去單一的蔬菜,發展到現在的溫室密桃、葡萄、哈密瓜、蘑菇、花卉等各類品種。

3工業基礎

復州灣鎮是以建築材料製造、地下采礦、海上養殖和鹽化生產爲主導產業而聞名東北三省的老建制工業重鎮。鎮內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其中粘土質頁岩儲量660萬噸,石灰石儲量2億噸,陶土儲量150萬噸,無煙煤、鋁礬土、磷、黃釉等也有極高儲量。工業基礎雄厚,包括鹽化、軸承、水泥、陶瓷等12大門類的各類工商企業150多家。近年來,借優惠政策的東風,攜勤勞勇敢之志,復州灣鎮已成功踏上經濟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除振興本鎮企業外,還成功引進大化鹼廠、大連水泥廠、韓國服裝廠、大連環魯包裝製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自XX年起這些大項目陸續建設投產,經濟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二 、復州灣鎮在改革開放前的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案

根據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鎮農業產業化按照“重點抓龍頭、抓重點龍頭”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培植工程,以完善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關係爲核心,以培植一批骨幹重點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爲重點,繼續強化政策扶持,着力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檔次和水平,爭取在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一)加快培植優勢特色產業,打牢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

規劃建設一批規模大、檔次高、效益好的種養基地,力爭每一個種植品種都能形成集中連片規模發展,每一個主導產業都能形成較大規模,推進農業產業不斷優化和升級。突出抓好水產養殖、優質果品、肉蛋雞鴨飼養、奶肉牛飼養、精細瓜菜種植六大特色農業發展。

(二)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化帶動能力。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調整優化農業投入結構,整合農業投入資源,集中更多的財政、金融和社會資金用於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二是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的監測、管理和指導。四是加快農民企業家隊伍建設。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家隊伍的建設和人才培養。採取培訓考察、專題講座、舉辦論壇等多種有效形式,提高農業龍頭企業家隊伍整體素質。

(三)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檔次水平。突出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管用足用好鎮裏對農業標準化建設的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規模,提升農產品質量、檔次和衛生安全水平;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

(四)加快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強化農業產業化組織載體功能。把加快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作爲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措施。支持鼓勵龍頭企業建設好標準化原料基地“農業第一車間”,發展訂單生產、合同收購、股份合作。

(五)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規範農業產業化運行秩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企業與農戶簽訂規範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產銷合同,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利益聯接機制、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和行爲約束機制。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推進機制。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扶持力度,擴大扶持對象、調整扶持內容、增加扶持規模。對農業產業化貸款貼息、認證獎勵、規模種養基地建設補貼等扶持項目,及早謀劃安排。

(七)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指導和服務。搭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平臺,營造農業產業化發展創新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形成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強大合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和升級。

三、近年來,復州灣鎮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具體思路

1、市場化:市場是農業產業化的起點和歸宿。農業產業化的經營必須以國內外市場爲導向,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自我服務的封閉式狀態,其資源配置、生產要素組合、生產資料和產品購銷等靠市場機制進行配置和實現。

2、區域化:即農業產業化的農副產品生產,要在一定區域範圍內相對集中連片,形成比較穩定的區域化的生產基地,以防生產佈局過於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產不穩定。

3、專業化:即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專業化。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農產品商品率等等,把小而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進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在保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穩定的基礎上,擴大農戶外部規模,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的適度規模之間的矛盾。

4、規模化:生產經營規模化是農業產業化的必要條件,農業產業化只有具備一定的規模,才能增強輻射力、帶動力和競爭力,提高規模效益。

5、是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形成“龍”型產業鏈,使各環節參與主體真正形成風險共擔、處益均沾、同興衰、共命運的利益共同體。這是農業產業化的實質所在。

6、集約化:農業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活動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7、企業化:即生產經營管理企業化。適應龍頭企業的工商業運行的計劃性、規範性和標準化的要求,應由傳統農業向規模化的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發展,要求加強企業化經營與管理。

四、關於xx鎮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突破農業建設資金

科學技術的引進

幾年來,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爲主體,在做好常規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的基礎上,主要推廣了以下幾項新技術和新品種,併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是黃瓜、甜瓜嫁接生產技術。通過嫁接可有效解決黃瓜特別是甜瓜不能重茬的問題,防治各類土傳病害的發生。現全市推廣面積已達2萬畝,畝增產達10%以上。

二是推廣使用壟鑫、氯化苦等土壤消毒技術。爲解決保護地連作重茬障礙,該項技術可有效解決保護地因連作重茬而導致的各類土傳病害的發生與蔓延。現全市推廣面積XX畝,畝增效達15%以上。

三是推廣種植森列爾黑花生。森列爾黑花生具有品質好、高產等優點,比常規品種畝增產達35%以上,深受廣大農民喜愛。

四是引進優質糯玉米新品種,示範推廣。 XX年共引進優質糯玉米、甜糯玉米新品種共14個,爲農民帶來較高收益。

五是保護地綜合生產技術的推廣普及。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20多項新技術,

六是推廣使用新型殺蟲、殺菌劑。隨着無公害生產技術的不斷推進,在生產中需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各類新型殺蟲、殺菌劑,以滿足無公害生產的要求。

七是各類複合肥推廣使用。複合肥的使用推廣力度也得到進一步加強。由於其n、p、k配比全面,使用簡便,且增產效果顯著。

農業建設資金來源

“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是黨和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措施,復州灣鎮是以建築材料製造、地下采礦、海上養殖和鹽化生產爲主導產業而聞名東北三省的老建制工業重鎮。業基礎雄厚,包括鹽化、軸承、水泥、陶瓷等12大門類的各類工商企業150多家。近年來,復州灣鎮已成功踏上經濟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除振興本鎮企業外,還成功引進大化鹼廠、大連水泥廠、韓國服裝廠、大連環魯包裝製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自XX年起這些大項目陸續建設投產,經濟發展前景十分可觀。至此,工農業完全可以達到互利互助,農業的快速高效發展爲工業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時,工業也爲農業創造了大批量的發展資金和技術支持。

五、復州灣鎮農業產業化,多元化,特色化的典型實力分析

xx市xx鎮提出用工業化的成果反哺農村和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讓更多的農民加入現代農業生產,讓重點鄉鎮成爲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

xx市xx鎮郭屯村農民劉斌前幾年在南方打工,看到很多村裏人養牛比自己一年在外地打工賺錢還要多,他去年也回到家鄉,與建在家門口的省級龍頭企業雪龍集團簽訂了小牛養殖合同,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爲雪龍公司養兩頭牛。經過培訓,他學會了一套現代養牛技術,成爲雪龍公司工廠化養殖的一名“編外產業工人”,一年下來賺了4萬多元。目前,已有1000多農戶與雪龍公司簽訂了養殖合同。

5年來,復州灣鎮投入10多億元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園區和農業產業化,用財稅、土地徵用等多項優惠政策引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36家,以“公司+農戶”形式帶動農民增收,使當地農民的平均收入達到9200多元,列東北之首。xxx期間,xx鎮計劃在各個現代農業園區,再引進20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六、農業產業化造福復州灣鎮的表現

農業產業化給村鎮人民帶來巨大效益,經濟的發展給全村各方面的進步提供了堅實的後盾。曾經落後的鄉村如今已經踏上了繁榮的開闊之路。回首過去,審視現在,展望未來,復州灣鎮郭屯村的前途充滿了光明。現代農業的建設農村經濟繁榮,農村生產力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農民收入得到提高,農民的消費結構得到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步入了新的新層次。農民羣衆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在我村形成,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逐步適應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人居環境得到優化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道路、飲水、垃圾、污水、糞便處理等五個方面的建設任務,以及實施新能源利用、信息化、農村防災體系建設等惠農工程。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等村民自治機制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農民羣衆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斷增強,擁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真正當家作主,不斷推進我村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

七、啓示和總結

以上便是這次事件調查活動獲得的一些具體調查情況。下面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一下此次在xx鎮新農村的實踐活動,以便更好地達到實踐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產業化的建設。

當前來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成功的典範在全國已有很多,但從整體着眼不難發現,還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農村仍處在貧困落後狀態,那麼這些率先走上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的典型示範村是如何做的呢?以xx鎮下屬各村爲例,簡要概括爲以下幾點:首先,依託本地資源,開發特色產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尋找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道路。如夏屯村就是海域寬泛,灘塗面積廣,質量高,就大力發展海產品養殖業。郭屯村,養殖基礎設施完善,交通方便,於是全力加大生豬養殖,雞鴨等禽類養殖。同時政府幫助打開對外貿易市場,讓全村經濟走出去,招商引資,將本村特色推向國內各大市場,甚至國外市場。其次,由於大多數農村都處於山區,那麼就要走出山門,大興商貿業。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勇於創新。農民一樣可以搞公司、搞企業,比如xx鎮統一經營農貿市場,開發生產鏈條一條龍產業,效益越來越好。第三,大力興辦工業。爲解決人多地少的問題,應狠抓村辦企業,就地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爭取成爲白天上班早晚務農的業餘農民。郭屯村現已有十幾家企業,解決剩餘勞動力800多人,其中有外村打工人員100餘人,全村95%的勞動力做到了有業可就。第四,大搞山區綜合開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做到荒山上做文章,可興建果園、經濟林等項目。產業結構要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爭取低投入高產出。最後,要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要培養專業人才。只有懂科學會技術,才能真正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方針,才能走上新農村道路。

總體看來,我村鎮的經濟文化發展都在沿着正確的軌道在慢慢尋找爲人民謀求幸福之路,由於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深入,全村經濟急速上升,農民的生活也豐富多彩,越來越多的涉及到了精神層次的追求,逐步發展成小康村。

【第6篇】加快農村產業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強力推進兩區同建 實現興農富民強縣

——關於加快農村社區、產業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去年下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級會議精神和文件要求,圍繞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城鎮化進程、破解土地制約瓶頸等一系列問題,把“兩區同建”作爲加快城鎮化建設“突破一點、帶活全局”的關鍵舉措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現實捷徑,作出了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兩區同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並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突破性進展。目前,全縣上下已掀起了“兩區同建”工作的熱潮、形成了濃厚氛圍。

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事關當前、受益長遠,將強力推動xxx實現興農富民強縣。“兩區同建”工作的調查研究,對於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大戰略”的順利實施意義重大。我們按照“摸清情況、分析問題、提出建議”的要求,經過近期的調查研究,形成本報告,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現報告如下:

一、兩區同建的內涵和意義

兩區同建是指通過農村居住社區和產業園區同步建設,推動農民集中居住和農村經濟集約發展,促進農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兩個轉變”,從而實現農村管理模式、農民生活方式和農業規模經營三大變革,加快推進全縣城鎮化建設進程,最終構建起城鄉一體、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兩區同建是我縣提速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快建設美麗xxx的創新性實踐,是把宏偉目標、上級要求與實際行動有機結合的產物。通過農村社區建設,可以完善農村社區配套,豐富公共服務內容,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讓農村人口向社區集中,社區人口規模、密度不斷增加,農民轉變爲市民。通過產業園區建設,可以讓農業生產向園區集中,工業項目、農產品物流向產業園區安排,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非農產業從業人員、產值比重不斷增加;可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繁榮,加快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讓農民不僅住上新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體面的新生活。同時,通過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還能讓城市生活方式、現代文明、基礎設施等向農村延伸,最終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均等化。

二、我縣兩區同建工作的基本情況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兩區同建工作,於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兩區同建工作領導小組,在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兩區同建指揮部及各鎮街、園區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搶抓國家、省市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重大機遇,把城鎮化作爲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和動力,按照“一年見成效、二年上臺階、三年大變樣、五年廣覆蓋”的工作目標,和“產業向城鎮和園區集聚,人口向城鎮、社區有序轉移”的整體思路,堅定不移加快實施產業園區、農村社區“兩區同建”戰略。目前,兩區同建各項工作進展較爲順利,有部分羣衆已經感受到這項工作帶來的實惠。

根據規劃,我縣的632個行政村,將合併建設67處社區;同時,將在全縣建設產業園區78處,其中工業園區23處、景區2處、物流園區8處、農業園區45處。xx年計劃完成31個產業園區和28個農村社區建設任務,力爭創造3——5處全市新農村社區建設示範點,實現農民職業化、居住社區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三化”並進、同步提升的發展之路。到xx年,基本達到全縣人口社區化廣覆蓋,基本建成產業生態高效、環境優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麗xxx”。

(一)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xx年各鎮街規劃建設社區共20個,其中新建6個,續建14個,到目前爲止,已啓動建設15個,還有5個尚未啓動,啓動率僅爲75%。其中,工作進展較快的有司馬、卜集、馬廟、興隆等鎮。司馬鎮領導重視,強化項目包保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成效顯著,老李寨社區3棟居民樓現已建至第五層,4棟居民樓建至第四層,3棟老年房已完成主體工程,正在進行內外牆粉刷,力爭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卜集鎮堅持“幹字當頭,爭字爲先”,明確工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卜集社區一期回遷工作已基本完成;卜集社區二期的兩棟居民樓目前已完成二層主體,百姓大舞臺已建好,10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項目正在進行二層主體建設。馬廟鎮金谷社區已完成2棟住宅樓的內外牆粉刷,同時做了廣場、綠化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更好地滿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興隆鎮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強力推動農村社區建設,今年啓動了總投資2.1億元,佔地170餘畝的興隆社區二期項目,着力提升集鎮駐地人氣,提升小城鎮建設品位。

(二)產業園區建設情況

1、三大工業園區

縣經濟開發區、濟寧化工區和食品園區,這三大工業園區目前區域範圍、產業方向、空間佈局等已經明晰,區內道路、供排水、管廊管網、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基本健全,均已具備承載大項目的能力。

開發區自xx年成立以來,特別是最近兩年,圍繞建設“省級一流的百億園區”的目標,大力實施招大引強,持續開展項目攻堅。目前,區內規模以上企業已達25家。xx年,規模工業銷售收入、利稅分別完成75.2億元、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72%;地方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22億元,同比增長91.1%。濟寧化學工業開發區緊緊圍繞“高端化工、國內一流、千億元產業、循環經濟示範區”的發展目標,持續加大基礎設施配套、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作力度,重點培育煤化工、精細化工、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等四大產業集羣。目前12平方公里的起步區達到了“九通一平”; 總投資51.7億元的濟礦民生煤化、熱電聯產一期工程運營正常;總投資16億元的陽光顏料、科藍化工等項目已試生產;總投資51億元的凱賽生物、52億元的盈德氣體、38億元的黑貓炭黑和天賽化工、力德嘉新材料、新戊二醇等項目正加緊建設;總投資120億元的青島博爾瑪、石墨烯、針狀焦等一批高大外項目已簽約落地,總投資近100億元的煤制乙二醇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濟寧食品工業開發區作爲濟寧市打造千億級食品產業的重要基地。目前,中紡集團、雨潤集團、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蘭集團等36家知名企業,源治阿膠、美國益寶生物等7家生物科技企業已經入駐,遼寧大好大、貴陽老乾媽、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業已達成入園意向。

2、各鎮街產業園區

目前我縣重點推進的xxx街道金南產業園、高河街道金東產業園、馬廟鎮金西產業園、雞黍鎮金馬產業園、王丕鎮康橋產業園等鎮街園區規劃方案已經完成,徵地拆遷、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推進,並積極招引有實力、上規模的企業入駐產業園區。

恆昌鋼構、百事特食品、九鼎紡織等十餘家規模企業已入駐馬廟金西產業園區。化雨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內金綠迪二期項目開始建設,食用菌繁育中心設備正在採購、錦繡紡織項目設備開始安裝。王丕鎮繼續完善有機蔬菜種植計劃,推進李樓村生態循環農業200畝起步區建設,着力打造生態農業示範園。高河的千畝生態畜禽養殖示範園,依據現有路網布局,目前已建成200畝的養殖區,初見規模效應,現正在積極吸引大型養殖戶入小區養殖。羊山工業園已落地的3家企業,正在進行圍牆建設及廠區地面平整。雞黍鎮金馬產業園區內盛輝電動車、永盛木業、方能電動車等8家企業已投產運營;凱美娜建材、福運面業、安馳電動車配件、長城農貿、濟聯建材等5家企業正在加緊建設。投資900萬元、面積8000畝的卜集高效農業產業園區主要道路、排水溝渠土方工程已於xx年3月完成,綠化工程於4月完成,目前正在進行道路硬化和橋涵建設。

(三)三大新城建設情況

金北新城:總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設計容納人口約7萬人,控制範圍以大義爲節點,北至南謝線,東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橋,以105國道以西爲發展主方向,南謝線北側控制發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個鄉鎮。目前,代北、代南等5個村、1503戶、23萬平方米的房屋徵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縱三橫”骨幹路網正加快建設;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的回遷安置社區已全面開工,社區服務大樓、醫院、學校等配套設施將陸續啓動建設。計劃2至3年形成集聚規模,建成生態宜居、獨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次中心、市級示範鎮、省級百強鎮、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綜合配套區。

健康新城:位於我縣城區東部規劃建設面積11平方公里、設計容納人口10萬人,正按照“健康動城、靈秀水城、活力之區、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樹精品意識、建精品工程、築精品城市、創精品事業”的發展理念,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強力推進工程建設。目前,健康新城16個單體項目中的奧體中心、住建大廈及住建佳苑、蒜都傳媒大廈、社會福利中心、奧體商務中心和金東花園等10個項目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當中。xx年實施的“三縱三橫”路網工程中有金珠路、開元大道、南外環、萊河濱河路、太康路、奧體大道5條道路正在緊張進行施工。

生態新城:規劃用地面積約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4.4平方公里)、人口約9萬人,東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環,北抵新萬福河。目前,生態新城城市設計暨控制性詳細規劃已委託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並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約定第二批設計費85.5萬元不能及時到位,規劃設計被凍結,影響了新城建設整體進度。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新中心、福德大廈、山東金誠大廈正在辦理審批手續、規劃或選址;金興路升級改造、金沙路北延正在施工建設,金沙路南延計劃下半年開工;李海村、三裏堂、小侯莊的拆遷、場地清理工作已完成;邁源商業街、四星酒店、商城(金沙路西側金源大道北段商業街)項目設計方案的審查及報批已完成,目前該方案正在優化中。

三、兩區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我縣的兩區同建工作取得了較爲突出的成績,但是工作推進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社區建設方面的問題

1、鎮街對社區建設思想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足,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個別鎮街沒有把社區建設工作作爲戰略任務、民生工作來抓,在思想認識上還存在着過去欠帳沒解決,不能再有新欠帳的思想;還存在着沒錢不能辦、羣衆上樓難、事務性工作多時間精力有限等畏難發愁、疲憊厭戰、應付了事的思想;還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帳、怕麻煩的思想。2、工作推進慢、成效不明顯。無論是在拆遷規模、建設速度、時間跨度,還是在推進力度上,與領導的要求和組織目標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爲止,個別鎮街的社區建設還未啓動,就是啓動建設的鎮街,有的也嚴重滯後於年初上報的時間節點;同時,納入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的村莊拆遷進展緩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僅影響增減掛鉤項目的驗收,影響置換土地指標的使用,還會使即定的建設規劃很難付諸實施。3、資金短缺瓶頸未突破、籌集不到位。由於縣財政增減掛鉤項目20萬元/畝的資金未及時完全撥付到位,加之多數鎮街社區的建築商實力不強,鎮街又沒有能力墊付建設資金,再加上近期建築材料價格和人工費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致使鎮街社區建設面臨着資金缺乏的問題,是嚴重影響了建設進度的客觀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確實存在着個別鎮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貢獻的多卻也欠的帳多、作的難多的現實問題。4、社區規劃不到位、配套設施不健全。目前,我縣已建成的鎮街社區普遍存在着規劃不科學、標準不高、品質不精、配套不健全等問題。規劃標準低,致使剛剛建成就已經落後了;個別社區只注重建設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基層組織辦公場所、警務室、衛生室、超市、健身廣場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給羣衆帶來服務管理及生活的不便;個別社區配套設施不完善,羣衆感覺居住很不方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羣衆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造成部分羣衆不願搬遷。5、農民進入社區生活成本增加。調研發現,許多農民反映農村社區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雖然生活環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產不方便,習慣也難以改變。部分農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裏自己種,現在什麼都要到市場去買,增加的費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業管理等方面的開支。而且許多農民反映,社區建成後,離自己的耕地較遠,農具、糧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還不太適應,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習慣於原來獨門獨院的生活。

(二)產業園區發展方面的問題

1、三大工業園區。縣經濟開發區、化工區和食品園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單體項目建設進展慢、項目投資強度低、企業缺乏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企業家特別是本土企業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業不能開足馬力進行正常生產等問題。在單體項目建設方面,三大工業園區目前已經具備了承接項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園的大項目、好項目還不多,能形成良好稅收的項目更少,從綜合治稅方面反饋的信息顯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業園內有的企業稅收只有幾萬元、十幾萬元,三四家企業加起來的稅收還不如一個飯店交的稅多。在項目投資強度方面,園區內有的企業佔地面積大、而生產車間面積太小,甚至所有車間的面積加起來還不如企業的院子大,這就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在生產運營方面,園區內能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的企業還不多,有的蒜製品企業一年正常生產運營的時間只有四五個月。在企業管理方面,一些企業家、特別是本土企業家思想還不夠解放,“有車坐、有飯吃、有酒喝就行”這種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夠聘請高級管理人才、制定企業遠景發展規劃的企業很少。2、各鎮街產業園區。金東、金西、金南、金馬、康橋這5個重點推進的產業園區以及其他鎮街產業園區由於受資金和土地指標等因素制約,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等方面相對滯後,對社區建設的支撐力和農民羣衆增收的帶動力還不夠。除此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人才。各鎮街負責產業園區建設的幹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幹部甚至對項目入園的審批程序、各項指標的控制等不清楚、不瞭解,對招商引資方面我縣的優勢和優惠政策不熟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阻礙了園區的建設與發展。

(三)三大新城建設方面的問題

健康新城、生態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規劃、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項工程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問題。具體表現在:認識不足,推進不力,部分項目建設落後時間節點;個別項目、工程因資金、手續辦理、遷佔不及時等因素制約,影響了建設進度;融資不足,各管委會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機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還沒有形成。

四、推進兩區同建工作的幾點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努力推進兩區同建工作邁上新臺階、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後都是思想認識落後的體現,只要思想認識上去了,工作熱情激情就上去了,辦法措施也就有了。實際上,不管是農村社區建設還是產業園區建設,都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工作上級有要求、羣衆有期盼、跨越發展有需求,既是經濟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務,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要樹立“克難攻堅、迎難而上、敢打必勝、奮發有爲”的信念,凝聚幹勁,自我加壓,以更大的力度和氣魄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決不能等閒視之。

(二)兩區同建關鍵在“同”。建設社區不但是讓農民羣衆住上好房子,還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廣大農民搬進新居後要住得好、幸福指數高,必須能夠穩定就業並有持續的收入來源,這就需要產業園區的同步建設作支撐,沒有配套的產業園區,新建社區就會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兩區同建工作必須堅持農村社區與產業園區建設同步規劃、同步發展。依託產業建園區、圍繞園區建社區,做到安居與富民齊頭並進。

(三)頂層規劃設計、強化爲民意識,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樹立“先規劃後建設”的理念,高標準規劃、嚴要求建設,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慮,堅決杜絕低水平重複建設。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特別是社區建設要充分徵求羣衆意見,確定社區選址、戶型設計,做好拆遷安置入戶調查、成本覈算、房屋價值評估等工作,簽定拆遷安置合同,確定施工隊伍,完備開工手續;工程建設期間,先做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社區綜合活動場所、衛生室、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再組織項目竣工驗收,讓村民住上放心房,爲羣衆創造便利、舒適的居住環境。園區建設應依託當地傳統、資源、區位和現有的產業優勢等,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

(四)多措並舉解決錢從哪裏來?人往哪裏去?民生怎麼辦的問題。實踐證明,解決好這三個問題,是做好兩區同建工作的關鍵所在。錢從哪裏來?1、縣財政增減掛鉤項目20萬元/畝的資金建議及時撥付。2、進一步加大上級政策性資金和銀行信貸資金的爭取力度,創造性地開展專項資金爭取工作,用足用盡政策性和金融資金。3、將現有涉農資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傾斜。4、通過市場化運作籌集建設資金。除了現有的招引有實力的企業墊資建設鎮街社區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用其它地塊土地出讓金支付企業墊資外;公共服務設施中的幼兒園、商業超市、醫療服務設施、網絡通信設施、公交站點等,也可以通過市場化運作,由經營業主投資建設。5、號召社會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和在外成功老鄉進行幫扶,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人往哪裏去?1、每個社區附近的產業園區吸納社區羣衆就地就業。2、通過建設用地指標飄移到工業集聚區,用於哪個企業發展,必須吸納當地羣衆到企業打工。3、社區服務業要全部使用社區羣衆。4、通過土地流轉,農業公司和農業合作社要吸納部分羣衆作爲農業產業工人,在公司從事農業生產。5、結合我縣全民創業政策,鼓勵社區居民自主創業增加收入。民生怎麼辦?1、通過務工薪金、土地流轉租金、入股股金和惠農補貼等方式,千方百計提高羣衆收入。2、爲入住新型農村社區的羣衆辦理集體土地房產證,責任田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切實維護羣衆的產權,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其中房產證允許在本縣範圍內交易、轉讓、互換、抵押、繼承。3、通過組織體系創新、管理機制創新、服務方式創新等,爲羣衆提供更加貼心、優質、高效的服務。4、全面做好羣衆的養老、醫療、失業、低保等社會保障工作。

(五)成立鎮街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方式,搭建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健全農村土地流轉信息服務網絡。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規模大戶、農民合作社、壯大龍頭企業、培育新型農民;通過大規模的土地流轉,讓“想種田的有田種、不想種田的有人種”,從而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合作化、產業化、職業化。

(六)進一步加大對兩區同建工作人員和企業家隊伍的培訓力度、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建議由縣委黨校牽頭負責對我縣特別是各鎮街負責兩區同建工作的同志進行定期不定期培訓;大工業運行指揮部及中小企業局等部門負責,挑選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幹、敢爲人先的企業家、特別是本土企業家通過外出參觀、專題講座、高校進修等多種方式進行培訓,爲企業下步的發展壯大奠定堅實基礎。

(七)加強領導,密切配合。兩區同建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整合各方力量,強化要素保障,積極穩妥推進。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協調、密切配合,以人爲本、尊重民意,強化督導、嚴格考覈,強力推進兩區同建、實現興農富民強縣。

xxx縣決策諮詢中心

xx年12月

【第7篇】關於農村水產產業的調研報告

摘要:本次報告通過實地考察調研,瞭解安徽省太湖縣特色水產品的養殖方式和加工情況,以及太湖縣人文地理環境對水產業發展的影響,利用問卷法和資料法,充分了解太湖縣水產品目前發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切實際的反應廣大農民心裏的意願,利用專業知識分析,並實現更有效的方案爲實現水產業的現代化、市場化提出具體構想。

關鍵字:水產業、發展狀況、應對策略。

又一個暑假來臨了,我沒有選擇留在合肥打暑假工,而是回到家,在家找工作。找工作找了幾天,都沒找到,後來我大伯的一個朋友是開飯店的,需要人手,於是經大伯介紹,我就去了,大伯是做水產生意的,他經常給飯店送水產,久而久之,我對大伯的水產業起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就想對水產產業做個調研。其實在我們村,不,應該是我們縣都對水產業很重視,聽大伯說,不知他一個,還有好多人都做水產生意。水產業是我村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宣傳我村地理文化環境的重要品牌,我們這的山水生產水產。但是也面臨着很多問題。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我縣水產業發展現狀。

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同時也是水產業大縣,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縣 以家庭漁場爲載體,堅持突出螃蟹、黃鱔、鱉、各種魚及優勢產品的生產及加工。並形成養殖規模,全縣養殖水面已達30.61萬畝,其中,湖泊19.5畝。年全縣49萬畝水產養殖總面積中,實施生態健康養殖的面積達37萬畝,比上年增加10多萬畝。24.5萬畝河蟹全面實施了生態健康養殖,發展網箱養殖黃鱔100畝,網箱600只14000平方米,共放種3.5萬多斤,成爲全縣水產業新模式養殖的“領頭雁”。普通養殖戶養龍蝦每天可達400多斤,獲利近3萬元。

二、我縣水產業發展特點。

1、發展水產業的積極性持續高漲。各級領導十分重視水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水產重點鄉鎮把發展水產業作爲結構調整的“重頭戲”來抓,精心組織,措施有力,效果明顯。大力實行擴面開發,

2、生態健康養殖倍受重視。面對入世後水產業推行標準化生產和市場準入

制的新形勢,立足本地生態資源優勢,積極應對挑戰,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把發展無公害綠色水產品、走生態養殖之路作爲“重中之重”,全面要求,強行推行。

3、水產產品銷售火爆。

我縣大大小小飯店酒樓都有特色水產,比如,美味的黃鱔,龍蝦,鱉等等,這些已成爲家鄉人酒席上必不可少的幾道菜,人們會根據主人家水產產品的好壞來評價主人的熱情度,飯後人們總會不約而同地議論起主人家的水產產品。水產產品不僅受大人們歡迎,更受小孩子們的喜愛。

4、水產品標準生產健康無害。

廣大養殖戶適應市場需求,突出質量效益,大膽實踐,勇於創新,試樣新品質,採用天然飼料,種子都屬於天然的。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

三、我縣水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從微觀角度看:

常規魚養殖品種不適應市場,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特別是鯽魚、花百鰱養殖比重偏大,套養的小品種比例偏小,綜合利用不太合理,流通銷售不暢。河蟹養殖不適應消費。雖然健康養殖、生態養殖已深入人心,但不少養殖戶仍堅持走高密度、小規格的路子,儘管產量上去了,但價格下去了,取得了高產量,但未能實現高效益,加之也未與六小品種混套相結合,結果效益不理想。投入不尊重科學。首先,“六小”品種等優質高效水產品市場競爭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其次,是飼料投入方面,面積大的無力投入,面積小的盲目投入,80年代的優勢資源,90年代的結構模式,21世紀的品牌市場,少數養殖戶的陳舊觀念不適應形勢的發展,導致有資源無產量,有產量無效益。營銷理念上有偏差,常規魚賺不到季節利潤。而河蟹銷售由於受上年春節前後上市越遲價格越高的直接影響,不少養殖戶待價而沽,今年蟹市大有變化,春節前後上市越遲蟹價越低,效益自然是很不理想。服務不適應發展,基層水產網絡建設丞待加強。

2、從宏觀角度看:

產業化進程不快,市場組織化程度不高,水產品加工滯後,缺乏龍頭加工企業。信息化和標準化體系建設緩慢,不能適應入世後對漁業發展的新要求。漁業基礎設施薄弱,投入不足,影響發展後勁。漁業環境和資源問題日趨突出,因污

染造成死魚、死鱉、死蟹等等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給養殖戶造成巨大損失。水產業科技含量不高,東蕩、西湖地區發展不平衡性較大,影響整體水平提高等等。

四、幾點建議

1、繼續調整水產養殖結構,重點發展無公害優質水產品。

(1)要搞好主導品種。主導品種要調優產品質量、調大上市規格、調好經營規模。以河蟹爲例,調優產品質量就是要放正宗苗種,投鮮活餌料和全價配合飼料,嚴格按照生產技術規程要求,加強投入品管理,使用安全、低毒、無殘留的蟹藥,保持優良的水質環境,從塘口到餐桌做到全過程無污染、無公害、無殘留,這樣的河蟹纔有市場競爭力,養殖戶纔會獲得可觀的市場回報。、

(2)發展特色品種。地方特色小品種野生天養,口味鮮美,是地地道道的無公害優質水產品。要調大規模,在擴大繁育和擴大混養面積上求突破。

(3)要大力引進新品種。要真正做到引進開發一個新品種,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羣衆。

2、普遍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不斷增強水產品市場競爭力。

(1)營造生態健康養殖環境。全面使用光合細菌、種植水草、投喂鮮活的動物飼料,推行輪養輪休,加強生態資源保護,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爲提高水產品質量提供保障。

(2)要研究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積極推廣水產生態防病、水產餌料生態循環利用、水體生態調節等技術,儘快摸索出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操作規程,逐步實現水產品標準化生產。

(3)要培植生態健康養殖典型。應注重發揮典型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高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水平,以增強水產品市場競爭力。

3、加快推進水產產業化經營,着力提高集約化程度。目前水產品加工開始起步,但層次較低。要推進產業化經營應抓好二個方面:

(1)應積極組建行業協會。它在技術、信息、資金、服務養殖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不斷擴大經紀人隊伍。養殖戶應做到既會產、又會銷。各地政府應該制定落實扶持政策,幫助經紀人提高裝備水平,不斷增強拓展市場的能力。廣大養殖戶應實行集約化經營,從而提高畝產養殖效益。

4、大力實施三項工程,進一步提高水產業的科技含量。水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要以推進品種、技術和知識更新二項工程做起,不斷提高科技對漁業的貢獻份額。

(1)加快品種更新。一方面,應搞好本地品種提純復壯;另一方面,積極引進新品種,充分發揮品種優良性能,提高產品質量和養殖效益。

(2)加快技術更新。政府有關部門應投入足夠的精力,幫助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

以上是本人對太湖縣水產業發展的一些調查及建議,我相信,如果採取這些措施的話,廣大養殖戶及水產加工企業定能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益,政府及有關部門會更好地爲水產事業服務,從而有效地進行宏觀調控,水產事業定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黃傑,鮑輝.生態漁業發展的實踐與思考.科技資訊,2022,30:234

黃濤,陳宏貞.關於休閒漁業的發展與探討.科技資訊,2022,29:210

[3] 譚衛國.加強新農村建設中的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觀察,2022,6:75-77

【第8篇】農村產業調研報告

xx年9月我榮幸的成爲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爲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裏,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於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現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後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

一、棗園村基本概況:

栆園村位於北趙川鄉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289戶,1069人,勞力413人,其中黨員23人。全村耕地面積1811畝,其中主導產業核桃427畝,板栗410畝,糧食生產以玉米、小麥爲主,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50畝,小麥種植面積500畝,其他產業種植面積861畝。畜牧業方面,全村牛存欄52頭,豬存欄615頭,xx年人均純收入3700元,是我縣比較貧困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爲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爲主。近年來,棗園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發動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倡導社會新風尚,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由於工作紮實到位,加之得益於國家的惠農政策,棗園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但從全縣新農村的整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們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棗園村的發展很難跟上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產業發展現狀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蔘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羣衆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後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98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羣衆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爲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二)、主要糧食產業經濟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麥的銷售價格低下,羣衆一年辛苦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甚微,極大的打擊了羣衆的種糧積極性,大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棄了糧食生產。

(三)、香菇、木耳等經濟產業的發展由於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由於近幾年林業部門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發家致富的羣衆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支撐點,限額砍伐直接限制了羣衆生產的規模,以前的香菇產業大戶現在也處於不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由於衆多方面的影響,這些農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離鄉,端着金碗要飯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上。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衆多不便之處,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農村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新農村建設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資源支持。另外,由於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年輕有爲,有能力、有才華、有技術的農村“能人”,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積極性,由於他們見多識廣,大多數人都做了遠離故土的打算,因爲他們的心已經被城市化了,過不慣以前的窮日子,所以他們寧願呆在城市要飯,也不願留在農村種糧。

(四)、肉豬養殖技術落後,規模較小。棗園村的養豬產業歷史悠久,但由於受主客觀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大多是散養戶,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傳統養殖的狀態,對經濟增長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由於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見效慢,加之近兩年以來玉米、飼料價格的飆升直接打擊了剛剛調動起來的羣衆積極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體困難

(一)、羣衆生產資金匱乏,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於收入微薄,使村民無力進行產業發展的初期投入,生產資料的瘋狂飆升直接導致了羣衆產業發展規劃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產量低,品質差;果園施肥普遍憑經驗,缺乏按果樹需肥規律測量化標準施肥;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多爲晚熟品種,經濟效益低。新建核桃園苗木小,見效晚;核桃苗木價格較貴,羣衆無力購買,導致核桃發展速度緩慢,規模小;羣衆沒有深刻認識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過於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園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標準園建設不達標。

(三)、主要糧食產業逐年遞減,羣衆種糧積極性不高,荒種、漏種現象較多,耕地資源浪費嚴重。

(四)、養豬業規模小,呈分散狀,大規模的養豬專業戶沒有形成,缺乏典型養豬模範帶頭人,羣衆沒能看到規模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大做強。

(五)、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羣衆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靠電視,信息渠道有限,落後的精神文明建設很難滿足羣衆高速發展的文化需求。

這些制約經濟發展,導致羣衆貧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決的。但是我們既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那麼我們就要對症下藥,下力氣狠抓,圍繞“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壯大畜牧,多業補充”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惠民工程,着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提升本村的綜合實力,改變本村的貧窮面貌。

四、今後的發展思路及規劃

根據棗園村的實際情況,從構建和諧新農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經濟水平的大局出發,圍繞鄉黨委提出的發展戰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導產業發展,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基層組織建設。

(一)、抓好產業發展,以核桃爲核心,帶動林果業的全面發展。

1、爲了進一步做大做強核桃產業,抓住核桃發展的第三次機遇,也是最後一次機遇,切實加強棗園村核桃產業在全縣核桃產業中的比重,我們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1、統一思想,提高班子認識。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這一大好時機,使村幹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認識到發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核桃發展定位爲村委會考評的關鍵因素之一,將核桃發展做爲我們村今後發展的主導產業;2、大力扶持核桃產業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發展潛力。組織村委會成員及村民代表去我縣棣花、商鎮學習參觀通過核桃產業致富起來的家庭,讓他們切切實實體會到核桃是個“金蛋蛋”,是羣衆致富的好幫手,是我們村今後發展的好產業;3、加大政策引導,激發羣衆的積極性。爲激發廣大幹部羣衆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我們制訂了優惠政策:對核桃建園示範戶以及核桃產量大戶進行獎勵,並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資金、技術支持;對資金確實有困難,貸款信譽良好的羣衆優先安排小額貸款資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加強管理知識培訓。聘請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推廣品種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堅果品質,加強病蟲測報,及時防治病蟲害,冬季適時進行改土施肥,塗白等管理。5、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核桃商品化。依託我縣在全國核桃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發展我們村的核桃產業,使核桃發展規模化、經營管理科學化、堅果銷售商品化,將我們村的核桃產業做大做強,力爭在8到xx年時間,發展成爲全縣知名的核桃產業基地。

2、抓好養豬產業建設。在鄉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導下,我們村現存欄豬615頭,主要分佈在兩個大的養豬場和村中100多戶村民家中,其中兩個大的養豬場佔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養殖數。但是,這還不夠,還應提高豬的存欄數,鼓勵村民多養豬,使養豬產業發展上規模,只有發展上規模了,養的豬纔能有銷路,才能賣出好價錢。再者,根據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豬的糞便可以作爲沼氣池的原料,變廢爲寶,這樣既改變了夏季豬糞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乾淨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氣用過的糞便還可以繼續在田間施肥,通過這樣的循環使用,把我們村的養豬業做大做強,形成養殖業、農業、新能源的循環發展鏈。

最終實現全村產業結構調整,使經濟效益明顯,徹底改變過去產業結構單一,種植業一業獨撐的局面。

(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1、抓好危房排險,災後重建工程。我們村有一部分羣衆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隨時威脅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我們應及時對這些危房進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在今年的雨季過後,我們就及時的對全村的危房戶進行了排查,發現有方相啓、吳有發和郭丙丁等幾戶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隱患,我們通過政府資助和本人籌集一部分資金,對這些危房進行了重建。

2、對棗園村村民小組的入組道路逐步進行維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於資金問題我們村的入組道路一直沒有統一硬化,村民隨便在房前屋後堆積家畜糞便、亂倒垃圾、存放柴火,顯得比較凌亂;道路兩邊也沒有種植樹木,進行綠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濘的路上,走進院落,都會留下兩排帶有泥土的鞋印,使乾淨整潔的院落略顯凌亂。因此,我們對入組的道路準備進行硬化整治,以改變髒亂差現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難的局面。

3、建設好村文化室。由於多年來村裏沒有文化設施方面的投入建設,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現有陝西省“農家書屋”協會捐贈圖書xx多冊,有條件建設村民文化活動室,以提高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素養。規定每個月1號、10號、20號可以前來借書,對借書羣衆進行登記。在借書時,多勸導村民借科普方面的書籍,藉此機會進行科普知識的宣講,讓村民從書中學到致富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讓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變以往陳舊的思想,讓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夠積極的執行政府的正確引導。

(三)、組織保障:

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好“推動科學發展,黨員爭當創業先鋒”,深化黨員承諾制度,全面推進“黨員中心戶”制度,加強幹部帶動羣衆發展生產的能力,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先鋒作用。我們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養豬大戶,家中有豬72頭,其中老母豬20頭,每年每頭老母豬可下豬崽10只,每個老母豬每年可下兩次豬崽,每個豬崽最少可賣200元,僅豬崽一項每年就可毛收入8萬元,除去養豬的花費,加上每年出欄的大豬,能夠純收入8萬元。通過這樣的帶領,極大的帶動了我村的養豬產業,使我村現在形成了家家戶戶都養豬的局面。

實施陽光村務,廣泛彙集民意。在村“兩委”中推行“一線工作法”,全面落實村民民主監督,建立和完善村組理財制度,提高村調委會業務水平,及時規範的公開村務、黨務、財務、事務。下村到戶多瞭解民情民意,變羣衆上訪爲幹部主動“下訪”,將職權範圍內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內組內。大力推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轉變村班子的陳舊思想,積極接受新事物,大膽創新。

總之,要通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基層黨組織的模範先鋒帶頭建設,把棗園村建設成爲和諧、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相信棗園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作爲一名大學生村官,將繼續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農村相關法律法規,深入農村,積極與村民和村黨員幹部溝通,積極爲村兩委諫言獻策,爭當“學習型、勤政型、創業型、滿意型”的大學生村幹部,努力作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員、羣衆事務的代辦員、弱勢羣體的救助員和遠程教育的操作員。

加快農村產業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2)

強力推進兩區同建 實現興農富民強縣

——關於加快農村社區、產業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去年下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級會議精神和文件要求,圍繞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城鎮化進程、破解土地制約瓶頸等一系列問題,把“兩區同建”作爲加快城鎮化建設“突破一點、帶活全局”的關鍵舉措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現實捷徑,作出了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兩區同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並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突破性進展。目前,全縣上下已掀起了“兩區同建”工作的熱潮、形成了濃厚氛圍。

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事關當前、受益長遠,將強力推動xxx實現興農富民強縣。“兩區同建”工作的調查研究,對於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大戰略”的順利實施意義重大。我們按照“摸清情況、分析問題、提出建議”的要求,經過近期的調查研究,形成本報告,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現報告如下:

一、兩區同建的內涵和意義

兩區同建是指通過農村居住社區和產業園區同步建設,推動農民集中居住和農村經濟集約發展,促進農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兩個轉變”,從而實現農村管理模式、農民生活方式和農業規模經營三大變革,加快推進全縣城鎮化建設進程,最終構建起城鄉一體、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兩區同建是我縣提速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快建設美麗xxx的創新性實踐,是把宏偉目標、上級要求與實際行動有機結合的產物。通過農村社區建設,可以完善農村社區配套,豐富公共服務內容,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讓農村人口向社區集中,社區人口規模、密度不斷增加,農民轉變爲市民。通過產業園區建設,可以讓農業生產向園區集中,工業項目、農產品物流向產業園區安排,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非農產業從業人員、產值比重不斷增加;可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繁榮,加快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讓農民不僅住上新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體面的新生活。同時,通過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還能讓城市生活方式、現代文明、基礎設施等向農村延伸,最終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均等化。

二、我縣兩區同建工作的基本情況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兩區同建工作,於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兩區同建工作領導小組,在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兩區同建指揮部及各鎮街、園區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搶抓國家、省市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重大機遇,把城鎮化作爲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和動力,按照“一年見成效、二年上臺階、三年大變樣、五年廣覆蓋”的工作目標,和“產業向城鎮和園區集聚,人口向城鎮、社區有序轉移”的整體思路,堅定不移加快實施產業園區、農村社區“兩區同建”戰略。目前,兩區同建各項工作進展較爲順利,有部分羣衆已經感受到這項工作帶來的實惠。

根據規劃,我縣的632個行政村,將合併建設67處社區;同時,將在全縣建設產業園區78處,其中工業園區23處、景區2處、物流園區8處、農業園區45處。xx年計劃完成31個產業園區和28個農村社區建設任務,力爭創造3——5處全市新農村社區建設示範點,實現農民職業化、居住社區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三化”並進、同步提升的發展之路。到xx年,基本達到全縣人口社區化廣覆蓋,基本建成產業生態高效、環境優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麗xxx”。

(一)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xx年各鎮街規劃建設社區共20個,其中新建6個,續建14個,到目前爲止,已啓動建設15個,還有5個尚未啓動,啓動率僅爲75%。其中,工作進展較快的有司馬、卜集、馬廟、興隆等鎮。司馬鎮領導重視,強化項目包保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成效顯著,老李寨社區3棟居民樓現已建至第五層,4棟居民樓建至第四層,3棟老年房已完成主體工程,正在進行內外牆粉刷,力爭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卜集鎮堅持“幹當頭,爭爲先”,明確工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卜集社區一期回遷工作已基本完成;卜集社區二期的兩棟居民樓目前已完成二層主體,百姓大舞臺已建好,10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項目正在進行二層主體建設。馬廟鎮金谷社區已完成2棟住宅樓的內外牆粉刷,同時做了廣場、綠化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更好地滿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興隆鎮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強力推動農村社區建設,今年啓動了總投資2.1億元,佔地170餘畝的興隆社區二期項目,着力提升集鎮駐地人氣,提升小城鎮建設品位。

(二)產業園區建設情況

1、三大工業園區

縣經濟開發區、濟寧化工區和食品園區,這三大工業園區目前區域範圍、產業方向、空間佈局等已經明晰,區內道路、供排水、管廊管網、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基本健全,均已具備承載大項目的能力。

開發區自xx年成立以來,特別是最近兩年,圍繞建設“省級一流的百億園區”的目標,大力實施招大引強,持續開展項目攻堅。目前,區內規模以上企業已達25家。xx年,規模工業銷售收入、利稅分別完成75.2億元、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72%;地方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22億元,同比增長91.1%。濟寧化學工業開發區緊緊圍繞“高端化工、國內一流、千億元產業、循環經濟示範區”的發展目標,持續加大基礎設施配套、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作力度,重點培育煤化工、精細化工、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等四大產業集羣。目前12平方公里的起步區達到了“九通一平”; 總投資51.7億元的濟礦民生煤化、熱電聯產一期工程運營正常;總投資16億元的陽光顏料、科藍化工等項目已試生產;總投資51億元的凱賽生物、52億元的盈德氣體、38億元的黑貓炭黑和天賽化工、力德嘉新材料、新戊二醇等項目正加緊建設;總投資120億元的青島博爾瑪、石墨烯、針狀焦等一批高大外項目已簽約落地,總投資近100億元的煤制乙二醇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濟寧食品工業開發區作爲濟寧市打造千億級食品產業的重要基地。目前,中紡集團、雨潤集團、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蘭集團等36家知名企業,源治阿膠、美國益寶生物等7家生物科技企業已經入駐,遼寧大好大、貴陽老乾媽、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業已達成入園意向。

2、各鎮街產業園區

目前我縣重點推進的xxx街道金南產業園、高河街道金東產業園、馬廟鎮金西產業園、雞黍鎮金馬產業園、王丕鎮康橋產業園等鎮街園區規劃方案已經完成,徵地拆遷、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推進,並積極招引有實力、上規模的企業入駐產業園區。

恆昌鋼構、百事特食品、九鼎紡織等十餘家規模企業已入駐馬廟金西產業園區。化雨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內金綠迪二期項目開始建設,食用菌繁育中心設備正在採購、錦繡紡織項目設備開始安裝。王丕鎮繼續完善有機蔬菜種植計劃,推進李樓村生態循環農業200畝起步區建設,着力打造生態農業示範園。高河的千畝生態畜禽養殖示範園,依據現有路網布局,目前已建成200畝的養殖區,初見規模效應,現正在積極吸引大型養殖戶入小區養殖。羊山工業園已落地的3家企業,正在進行圍牆建設及廠區地面平整。雞黍鎮金馬產業園區內盛輝電動車、永盛木業、方能電動車等8家企業已投產運營;凱美娜建材、福運面業、安馳電動車配件、長城農貿、濟聯建材等5家企業正在加緊建設。投資900萬元、面積8000畝的卜集高效農業產業園區主要道路、排水溝渠土方工程已於xx年3月完成,綠化工程於4月完成,目前正在進行道路硬化和橋涵建設。

(三)三大新城建設情況

金北新城:總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設計容納人口約7萬人,控制範圍以大義爲節點,北至南謝線,東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橋,以105國道以西爲發展主方向,南謝線北側控制發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個鄉鎮。目前,代北、代南等5個村、1503戶、23萬平方米的房屋徵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縱三橫”骨幹路網正加快建設;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的回遷安置社區已全面開工,社區服務大樓、醫院、學校等配套設施將陸續啓動建設。計劃2至3年形成集聚規模,建成生態宜居、獨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次中心、市級示範鎮、省級百強鎮、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綜合配套區。

健康新城:位於我縣城區東部規劃建設面積11平方公里、設計容納人口10萬人,正按照“健康動城、靈秀水城、活力之區、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樹精品意識、建精品工程、築精品城市、創精品事業”的發展理念,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強力推進工程建設。目前,健康新城16個單體項目中的奧體中心、住建大廈及住建佳苑、蒜都傳媒大廈、社會福利中心、奧體商務中心和金東花園等10個項目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當中。xx年實施的“三縱三橫”路網工程中有金珠路、開元大道、南外環、萊河濱河路、太康路、奧體大道5條道路正在緊張進行施工。

生態新城:規劃用地面積約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4.4平方公里)、人口約9萬人,東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環,北抵新萬福河。目前,生態新城城市設計暨控制性詳細規劃已委託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並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約定第二批設計費85.5萬元不能及時到位,規劃設計被凍結,影響了新城建設整體進度。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新中心、福德大廈、山東金誠大廈正在辦理審批手續、規劃或選址;金興路升級改造、金沙路北延正在施工建設,金沙路南延計劃下半年開工;李海村、三裏堂、小侯莊的拆遷、場地清理工作已完成;邁源商業街、四星酒店、商城(金沙路西側金源大道北段商業街)項目設計方案的審查及報批已完成,目前該方案正在優化中。

三、兩區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我縣的兩區同建工作取得了較爲突出的成績,但是工作推進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社區建設方面的問題

1、鎮街對社區建設思想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足,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個別鎮街沒有把社區建設工作作爲戰略任務、民生工作來抓,在思想認識上還存在着過去欠帳沒解決,不能再有新欠帳的思想;還存在着沒錢不能辦、羣衆上樓難、事務性工作多時間精力有限等畏難發愁、疲憊厭戰、應付了事的思想;還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帳、怕麻煩的思想。2、工作推進慢、成效不明顯。無論是在拆遷規模、建設速度、時間跨度,還是在推進力度上,與領導的要求和組織目標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爲止,個別鎮街的社區建設還未啓動,就是啓動建設的鎮街,有的也嚴重滯後於年初上報的時間節點;同時,納入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的村莊拆遷進展緩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僅影響增減掛鉤項目的驗收,影響置換土地指標的使用,還會使即定的建設規劃很難付諸實施。3、資金短缺瓶頸未突破、籌集不到位。由於縣財政增減掛鉤項目20萬元/畝的資金未及時完全撥付到位,加之多數鎮街社區的建築商實力不強,鎮街又沒有能力墊付建設資金,再加上近期建築材料價格和人工費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致使鎮街社區建設面臨着資金缺乏的問題,是嚴重影響了建設進度的客觀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確實存在着個別鎮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貢獻的多卻也欠的帳多、作的難多的現實問題。4、社區規劃不到位、配套設施不健全。目前,我縣已建成的鎮街社區普遍存在着規劃不科學、標準不高、品質不精、配套不健全等問題。規劃標準低,致使剛剛建成就已經落後了;個別社區只注重建設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基層組織辦公場所、警務室、衛生室、超市、健身廣場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給羣衆帶來服務管理及生活的不便;個別社區配套設施不完善,羣衆感覺居住很不方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羣衆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造成部分羣衆不願搬遷。5、農民進入社區生活成本增加。調研發現,許多農民反映農村社區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雖然生活環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產不方便,習慣也難以改變。部分農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裏自己種,現在什麼都要到市場去買,增加的費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業管理等方面的開支。而且許多農民反映,社區建成後,離自己的耕地較遠,農具、糧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還不太適應,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習慣於原來獨門獨院的生活。

(二)產業園區發展方面的問題

1、三大工業園區。縣經濟開發區、化工區和食品園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單體項目建設進展慢、項目投資強度低、企業缺乏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企業家特別是本土企業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業不能開足馬力進行正常生產等問題。在單體項目建設方面,三大工業園區目前已經具備了承接項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園的大項目、好項目還不多,能形成良好稅收的項目更少,從綜合治稅方面反饋的信息顯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業園內有的企業稅收只有幾萬元、十幾萬元,三四家企業加起來的稅收還不如一個飯店交的稅多。在項目投資強度方面,園區內有的企業佔地面積大、而生產車間面積太小,甚至所有車間的面積加起來還不如企業的院子大,這就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在生產運營方面,園區內能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的企業還不多,有的蒜製品企業一年正常生產運營的時間只有四五個月。在企業管理方面,一些企業家、特別是本土企業家思想還不夠解放,“有車坐、有飯吃、有酒喝就行”這種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夠聘請高級管理人才、制定企業遠景發展規劃的企業很少。2、各鎮街產業園區。金東、金西、金南、金馬、康橋這5個重點推進的產業園區以及其他鎮街產業園區由於受資金和土地指標等因素制約,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等方面相對滯後,對社區建設的支撐力和農民羣衆增收的帶動力還不夠。除此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人才。各鎮街負責產業園區建設的幹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幹部甚至對項目入園的審批程序、各項指標的控制等不清楚、不瞭解,對招商引資方面我縣的優勢和優惠政策不熟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阻礙了園區的建設與發展。

(三)三大新城建設方面的問題

健康新城、生態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規劃、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項工程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問題。具體表現在:認識不足,推進不力,部分項目建設落後時間節點;個別項目、工程因資金、手續辦理、遷佔不及時等因素制約,影響了建設進度;融資不足,各管委會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機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還沒有形成。

四、推進兩區同建工作的幾點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努力推進兩區同建工作邁上新臺階、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後都是思想認識落後的體現,只要思想認識上去了,工作熱情激情就上去了,辦法措施也就有了。實際上,不管是農村社區建設還是產業園區建設,都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工作上級有要求、羣衆有期盼、跨越發展有需求,既是經濟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務,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要樹立“克難攻堅、迎難而上、敢打必勝、奮發有爲”的信念,凝聚幹勁,自我加壓,以更大的力度和氣魄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決不能等閒視之。

(二)兩區同建關鍵在“同”。建設社區不但是讓農民羣衆住上好房子,還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廣大農民搬進新居後要住得好、幸福指數高,必須能夠穩定就業並有持續的收入來源,這就需要產業園區的同步建設作支撐,沒有配套的產業園區,新建社區就會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兩區同建工作必須堅持農村社區與產業園區建設同步規劃、同步發展。依託產業建園區、圍繞園區建社區,做到安居與富民齊頭並進。

(三)頂層規劃設計、強化爲民意識,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樹立“先規劃後建設”的理念,高標準規劃、嚴要求建設,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慮,堅決杜絕低水平重複建設。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特別是社區建設要充分徵求羣衆意見,確定社區選址、戶型設計,做好拆遷安置入戶調查、成本覈算、房屋價值評估等工作,簽定拆遷安置合同,確定施工隊伍,完備開工手續;工程建設期間,先做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社區綜合活動場所、衛生室、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再組織項目竣工驗收,讓村民住上放心房,爲羣衆創造便利、舒適的居住環境。園區建設應依託當地傳統、資源、區位和現有的產業優勢等,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

(四)多措並舉解決錢從哪裏來?人往哪裏去?民生怎麼辦的問題。實踐證明,解決好這三個問題,是做好兩區同建工作的關鍵所在。錢從哪裏來?1、縣財政增減掛鉤項目20萬元/畝的資金建議及時撥付。2、進一步加大上級政策性資金和銀行信貸資金的爭取力度,創造性地開展專項資金爭取工作,用足用盡政策性和金融資金。3、將現有涉農資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傾斜。4、通過市場化運作籌集建設資金。除了現有的招引有實力的企業墊資建設鎮街社區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用其它地塊土地出讓金支付企業墊資外;公共服務設施中的幼兒園、商業超市、醫療服務設施、網絡通信設施、公交站點等,也可以通過市場化運作,由經營業主投資建設。5、號召社會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和在外成功老鄉進行幫扶,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人往哪裏去?1、每個社區附近的產業園區吸納社區羣衆就地就業。2、通過建設用地指標飄移到工業集聚區,用於哪個企業發展,必須吸納當地羣衆到企業打工。3、社區服務業要全部使用社區羣衆。4、通過土地流轉,農業公司和農業合作社要吸納部分羣衆作爲農業產業工人,在公司從事農業生產。5、結合我縣全民創業政策,鼓勵社區居民自主創業增加收入。民生怎麼辦?1、通過務工薪金、土地流轉租金、入股股金和惠農補貼等方式,千方百計提高羣衆收入。2、爲入住新型農村社區的羣衆辦理集體土地房產證,責任田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切實維護羣衆的產權,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其中房產證允許在本縣範圍內交易、轉讓、互換、抵押、繼承。3、通過組織體系創新、管理機制創新、服務方式創新等,爲羣衆提供更加貼心、優質、高效的服務。4、全面做好羣衆的養老、醫療、失業、低保等社會保障工作。

(五)成立鎮街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方式,搭建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健全農村土地流轉信息服務網絡。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規模大戶、農民合作社、壯大龍頭企業、培育新型農民;通過大規模的土地流轉,讓“想種田的有田種、不想種田的有人種”,從而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合作化、產業化、職業化。

(六)進一步加大對兩區同建工作人員和企業家隊伍的培訓力度、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建議由縣委黨校牽頭負責對我縣特別是各鎮街負責兩區同建工作的同志進行定期不定期培訓;大工業運行指揮部及中小企業局等部門負責,挑選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幹、敢爲人先的企業家、特別是本土企業家通過外出參觀、專題講座、高校進修等多種方式進行培訓,爲企業下步的發展壯大奠定堅實基礎。

(七)加強領導,密切配合。兩區同建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整合各方力量,強化要素保障,積極穩妥推進。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協調、密切配合,以人爲本、尊重民意,強化督導、嚴格考覈,強力推進兩區同建、實現興農富民強縣。

xxx縣決策諮詢中心

xx年12月

農村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農村產業調研報告(3)

9月我榮幸的成爲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爲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裏,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於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現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後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

一、棗園村基本概況:

栆園村位於北趙川鄉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289戶,1069人,勞力413人,其中黨員23人。全村耕地面積1811畝,其中主導產業核桃427畝,板栗410畝,糧食生產以玉米、小麥爲主,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50畝,小麥種植面積500畝,其他產業種植面積861畝。畜牧業方面,全村牛存欄52頭,豬存欄615頭,人均純收入3700元,是我縣比較貧困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爲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爲主。近年來,棗園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發動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倡導社會新風尚,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由於工作紮實到位,加之得益於國家的惠農政策,棗園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但從全縣新農村的整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們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棗園村的發展很難跟上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產業發展現狀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蔘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羣衆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後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98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羣衆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爲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二)、主要糧食產業經濟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麥的銷售價格低下,羣衆一年辛苦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甚微,極大的打擊了羣衆的種糧積極性,大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棄了糧食生產。

(三)、香菇、木耳等經濟產業的發展由於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由於近幾年林業部門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發家致富的羣衆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支撐點,限額砍伐直接限制了羣衆生產的規模,以前的香菇產業大戶現在也處於不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由於衆多方面的影響,這些農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離鄉,端着金碗要飯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上。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衆多不便之處,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農村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新農村建設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資源支持。另外,由於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年輕有爲,有能力、有才華、有技術的農村“能人”,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積極性,由於他們見多識廣,大多數人都做了遠離故土的打算,因爲他們的心已經被城市化了,過不慣以前的窮日子,所以他們寧願呆在城市要飯,也不願留在農村種糧。

(四)、肉豬養殖技術落後,規模較小。棗園村的養豬產業歷史悠久,但由於受主客觀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大多是散養戶,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傳統養殖的狀態,對經濟增長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由於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見效慢,加之近兩年以來玉米、飼料價格的飆升直接打擊了剛剛調動起來的羣衆積極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體困難

(一)、羣衆生產資金匱乏,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於收入微薄,使村民無力進行產業發展的初期投入,生產資料的瘋狂飆升直接導致了羣衆產業發展規劃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產量低,品質差;果園施肥普遍憑經驗,缺乏按果樹需肥規律測量化標準施肥;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多爲晚熟品種,經濟效益低。新建核桃園苗木小,見效晚;核桃苗木價格較貴,羣衆無力購買,導致核桃發展速度緩慢,規模小;羣衆沒有深刻認識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過於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園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標準園建設不達標。

(三)、主要糧食產業逐年遞減,羣衆種糧積極性不高,荒種、漏種現象較多,耕地資源浪費嚴重。

(四)、養豬業規模小,呈分散狀,大規模的養豬專業戶沒有形成,缺乏典型養豬模範帶頭人,羣衆沒能看到規模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大做強。

(五)、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羣衆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靠電視,信息渠道有限,落後的精神文明建設很難滿足羣衆高速發展的文化需求。

這些制約經濟發展,導致羣衆貧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決的。但是我們既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那麼我們就要對症下藥,下力氣狠抓,圍繞“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壯大畜牧,多業補充”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惠民工程,着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提升本村的綜合實力,改變本村的貧窮面貌。

四、今後的發展思路及規劃

根據棗園村的實際情況,從構建和諧新農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經濟水平的大局出發,圍繞鄉黨委提出的發展戰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導產業發展,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基層組織建設。

(一)、抓好產業發展,以核桃爲核心,帶動林果業的全面發展。

1、爲了進一步做大做強核桃產業,抓住核桃發展的第三次機遇,也是最後一次機遇,切實加強棗園村核桃產業在全縣核桃產業中的比重,我們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1、統一思想,提高班子認識。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這一大好時機,使村幹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認識到發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核桃發展定位爲村委會考評的關鍵因素之一,將核桃發展做爲我們村今後發展的主導產業;2、大力扶持核桃產業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發展潛力。組織村委會成員及村民代表去我縣棣花、商鎮學習參觀通過核桃產業致富起來的家庭,讓他們切切實實體會到核桃是個“金蛋蛋”,是羣衆致富的好幫手,是我們村今後發展的好產業;3、加大政策引導,激發羣衆的積極性。爲激發廣大幹部羣衆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我們制訂了優惠政策:對核桃建園示範戶以及核桃產量大戶進行獎勵,並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資金、技術支持;對資金確實有困難,貸款信譽良好的羣衆優先安排小額貸款資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加強管理知識培訓。聘請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推廣品種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堅果品質,加強病蟲測報,及時防治病蟲害,冬季適時進行改土施肥,塗白等管理。5、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核桃商品化。依託我縣在全國核桃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發展我們村的核桃產業,使核桃發展規模化、經營管理科學化、堅果銷售商品化,將我們村的核桃產業做大做強,力爭在8到10年時間,發展成爲全縣知名的核桃產業基地。

2、抓好養豬產業建設。在鄉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導下,我們村現存欄豬615頭,主要分佈在兩個大的養豬場和村中100多戶村民家中,其中兩個大的養豬場佔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養殖數。但是,這還不夠,還應提高豬的存欄數,鼓勵村民多養豬,使養豬產業發展上規模,只有發展上規模了,養的豬纔能有銷路,才能賣出好價錢。再者,根據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豬的糞便可以作爲沼氣池的原料,變廢爲寶,這樣既改變了夏季豬糞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乾淨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氣用過的糞便還可以繼續在田間施肥,通過這樣的循環使用,把我們村的養豬業做大做強,形成養殖業、農業、新能源的循環發展鏈。

最終實現全村產業結構調整,使經濟效益明顯,徹底改變過去產業結構單一,種植業一業獨撐的局面。

(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1、抓好危房排險,災後重建工程。我們村有一部分羣衆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隨時威脅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我們應及時對這些危房進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在今年的雨季過後,我們就及時的對全村的危房戶進行了排查,發現有方相啓、吳有發和郭丙丁等幾戶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隱患,我們通過政府資助和本人籌集一部分資金,對這些危房進行了重建。

2、對棗園村村民小組的入組道路逐步進行維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於資金問題我們村的入組道路一直沒有統一硬化,村民隨便在房前屋後堆積家畜糞便、亂倒垃圾、存放柴火,顯得比較凌亂;道路兩邊也沒有種植樹木,進行綠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濘的路上,走進院落,都會留下兩排帶有泥土的鞋印,使乾淨整潔的院落略顯凌亂。因此,我們對入組的道路準備進行硬化整治,以改變髒亂差現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難的局面。

3、建設好村文化室。由於多年來村裏沒有文化設施方面的投入建設,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現有陝西省“農家書屋”協會捐贈圖書xx多冊,有條件建設村民文化活動室,以提高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素養。規定每個月1號、10號、20號可以前來借書,對借書羣衆進行登記。在借書時,多勸導村民借科普方面的書籍,藉此機會進行科普知識的宣講,讓村民從書中學到致富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讓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變以往陳舊的思想,讓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夠積極的執行政府的正確引導。

(三)、組織保障:

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好“推動科學發展,黨員爭當創業先鋒”,深化黨員承諾制度,全面推進“黨員中心戶”制度,加強幹部帶動羣衆發展生產的能力,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先鋒作用。我們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養豬大戶,家中有豬72頭,其中老母豬20頭,每年每頭老母豬可下豬崽10只,每個老母豬每年可下兩次豬崽,每個豬崽最少可賣200元,僅豬崽一項每年就可毛收入8萬元,除去養豬的花費,加上每年出欄的大豬,能夠純收入8萬元。通過這樣的帶領,極大的帶動了我村的養豬產業,使我村現在形成了家家戶戶都養豬的局面。

實施陽光村務,廣泛彙集民意。在村“兩委”中推行“一線工作法”,全面落實村民民主監督,建立和完善村組理財制度,提高村調委會業務水平,及時規範的公開村務、黨務、財務、事務。下村到戶多瞭解民情民意,變羣衆上訪爲幹部主動“下訪”,將職權範圍內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內組內。大力推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轉變村班子的陳舊思想,積極接受新事物,大膽創新。

總之,要通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基層黨組織的模範先鋒帶頭建設,把棗園村建設成爲和諧、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相信棗園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作爲一名大學生村官,將繼續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農村相關法律法規,深入農村,積極與村民和村黨員幹部溝通,積極爲村兩委諫言獻策,爭當“學習型、勤政型、創業型、滿意型”的大學生村幹部,努力作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員、羣衆事務的代辦員、弱勢羣體的救助員和遠程教育的操作員。

【第9篇】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鏈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爲周全系統把握農村五大財產鏈構築環境,深切分析成長中存在的凸起題目,探討摸索進一步加快成長的對策辦法,增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根據市帶領要求,市農業財產化辦公室構造市直有關部分和縣市區,自10月中旬至10月底用時20天,採納周全查看與重點查看相聯合的方法,經過議定聽報告請教、召開漫談分析會、解剖典範、訪問企業和農戶等式樣,進行了專題查看。現將查看環境綜合分析報告以下:

1、構築環境與結果

(一)根本環境

查看環境表明,客歲以來,全市各級當真貫徹落實市委、市當局關於培養強大五大財產系統加快促成農業財產策劃的龐大決議計劃安排,緊緊環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加強目標,堅定以科學成長觀爲教導,以佈局調整爲主線,以農業財產化策劃爲重點,明瞭主攻方向,把握關鍵關鍵,狠抓辦法落實,全市以畜禽、林果、瓜菜、優良專用糧棉油和農村勞務經濟爲主的農村五大財產鏈構築穩步成長,佈局調整深切促成,地區主導財產急劇成長,出產基地範圍連續膨脹,龍頭企業策動本領漸漸加強,如今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農業和農村經濟財產化成長的框架模樣初步構成。綜合查看的環境緊張有以下幾個特點:

1、畜禽財產穩當作長。抓住畜產品代價爬升機會,克服高致病性禽流感感化,以優化畜禽豢養佈局、擴大範圍養殖爲重點,走小範圍大羣體與成長畜牧養殖大戶、養殖場區並重之路,進一步加快畜牧財產成長。以兗州綠源、嘉隆公司,梁山農家樂、科龍公司、臻嘉公司和濟寧維維集體、鄒城呱呱鴨等爲龍頭,以範圍養鴨、養雞、養豬、肉牛和奶牛養殖場戶爲基地的畜禽養殖加工財產鏈,連續延長。畜禽養殖小區到達1260餘處,養殖專業戶8.1萬戶;年出欄千頭的肉牛基地、存欄500頭的奶牛基地、年出欄千頭的優良生豬養殖場別離到達39處、25處和250處;年出欄萬隻的肉鴨、出欄2萬隻的肉雞養殖場和年存欄千隻的蛋鴨大戶、存欄千隻的蛋雞大戶別離到達860處、751 處和6145戶、3750戶。1-9月份,全市牛、羊、生豬、家禽出欄量別離到達19.3萬頭、384.2萬隻、407.7萬頭和7470.6萬隻,同比增加別離爲0.3%、-4%、-1.8%和8.2%;奶牛存欄量到達1.7萬頭,增加3%;肉、蛋、奶產量別離到達47.2萬噸、31.1萬噸、和35.2萬噸,同比增加別離爲1%、3.1%、57% 。

漁業財產呈現出急劇成長勢頭。以微山漁湖產品綜合加工廠、市表裏名優產品市場爲龍頭,以湖區、庫區、塌陷區範圍養殖和養殖戶爲基地,抓住水豐質優、水產品代價居高的機會,堅定以優化佈局、擴大養殖面積爲重點,加快漁業成長。1-9月份,全市養殖面積到達63萬畝,同比增加10萬畝;水產品產量到達15萬噸,同比增加10%;百畝以上範圍養殖基地到達539處,養殖面積23.8萬畝。

2、林果財產亮點頻呈。

各級以履行林業重點工程爲抓手,加快林果財產成長步調,特別是苗木花草、速生林、幹雜果和小生果經濟林、林下綜合種養等已成爲新一輪農業佈局調整的亮點。以任城李苗木市場、楊橋和吉洋花草公司、濟寧農業高新技巧樹範園、兗州太陽紙業、任城蘭氏木業等龍頭企業爲主,以苗木花草、速生豐登林、幹雜果和小生果基地爲依託,林果財產鏈連續延長。本年結束造林56萬畝,同比增加11萬畝。此中新成長經濟林15萬畝,速生豐登用材林41萬畝,苗木花草15.3萬畝。如今,全市已構成以任城、兗州爲主的全市23多萬畝苗木花草基地,此中200畝以上範圍基地277處,面積8萬畝;以兗州、汶上、泗水、梁山、嘉祥爲主的100萬畝速生豐登林基地,以鄒城、泗水、曲阜爲主的90萬畝經濟林和17.3萬畝幹雜果基地。

3、瓜菜和優良專用糧棉油財產佈局調優。

全市各級把以瓜菜和優良專用糧棉油爲主的高效農業,作爲蒔植業佈局調整的凸起重點,品種品格佈局連續優化,基地範圍膨脹,優勢特點凸顯。本年全市糧食作物中優良專用小麥、優良專用玉米麪積別離到達250萬畝、100萬畝,別離佔總面積的68%、35%。以瓜菜、棉花、花生爲主的經濟作物面積到達645.1萬畝,比上年增加32.3萬畝。此中瓜菜面積381.2萬畝,比上年增加33.2 萬畝;棉花面積154.4 萬畝,增加5.1萬畝; 花生面積93.0 萬畝,裁減4萬畝。全市蒔植業佈局層次進一步提拔,糧經蒔植比由上年的58:42調整到本年的55:45,特別是以保衛地蔬菜、大蒜、圓蔥、西瓜爲主的無公害綠色瓜菜、以甜葉菊、中藥材、蘆筍、食用菌爲主的特點財產急劇成長,優勢地區特點財產範圍基地連續膨脹,帶狀經濟特徵凸顯。全市以金鄉大蒜和魚臺陳集圓蔥專業零售市場、任城華仙集體、鄒城華源公司、曲阜聖地藥業及以菱花、雪花味精和華龍、正龍、華豐便利面出產企業等爲龍頭,策動構成了以金鄉、魚臺爲主的90萬畝大蒜和25萬畝圓蔥蒔植基地,以泗水鎮、楊柳爲中間的10萬畝優良西瓜基地,以鄒城、泗水爲中間的11萬畝土豆基地,以任城南張爲中間的3萬畝甜葉菊基地,以魚臺王魯、鄒城平陽寺爲中間的130萬平方米的食用菌蒔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鄉胡集、嘉祥金屯爲中間的5萬畝甜瓜基地,以曲阜、泗水爲中間的6萬畝中藥材和以微山、梁山爲主的5萬畝蘆筍蒔植基地,以兗州、汶上、梁山爲主的250萬畝優良專用小麥和100萬畝優良玉米基地。

4、農村勞務財產成長勢頭強勁。

全市以“百萬農民大轉移”爲目標,以構造履行農村工作力“東接西送、南上北下、技巧培訓”三大工程爲重點,以健康辦事收集、強化培訓爲伎倆,加快勞務輸出基地構築,進一步加快農村工作力跨地區就業步調,構成了泗水、梁山、汶上等一批境表裏勞務輸出基地。中斷9月底,全市轉移到二三財產的農村工作力到達144.6萬人,比上年底新增24.6萬人,佔農村工作力的43%。此中就近當場轉移74.7萬人,同比增加13.5萬人;縣外輸出69.9萬人,增加11.1萬人,年創勞務收益42億元;境外輸出1821人,增加231人,年創勞務收益近億元。

5、農業龍頭企業構築獲得新的進展。

爲延長做強農業財產鏈條,進步農業財產化策劃程度,比年來,全市各級從指導企業加快科技和系統體例立異、加快標準化出產基地構築、美滿長處罰派機制、進行貸款貼息等方面進行攙扶,農業龍頭企業構築獲得新的進展。如今,全市農產品加工流暢龍頭企業成長到810家,年銷售收益190多億元。範圍以上龍頭企業到達220餘家,此中年銷售收益5000萬元以上的52家,億元以上的32家;策動和輻射蒔植基地320萬畝,養殖基地4500萬頭只,策動農戶76萬戶,全市已有40%的農產品出產基地和44%的農戶納入財產化策劃。

(二)初步結果

查看結果表明,近兩年來的農村五大財產鏈構築的大力大舉度促成和履行,已獲得明顯的初步結果。

一是增進了農民大衆思維見解的變化。五大財產鏈構築進程中,經過議定各級大力大舉度的宣揚策動、典範樹範指導、構造外出觀光進修等多種式樣,使廣大農民大衆的思維見解和腦筋方法產生了深入變化,農民大衆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都有了明顯加強,對經過議定佈局調整和財產化策劃增收致富的慾望特別猛烈,很多農民自動接納調整、自動參加調整。

二是加快了農村工作方法的立異。五大財產鏈構築是新期間農村工作方法的龐大立異,特別是經過議定建立“硬束厄狹隘、嚴考覈、重鼓勵”責任落實機制,使各級對農業和農村經濟成長由過去的行政命令式的平常性號召漸漸轉向目標明瞭、責任落實,更具束厄狹隘力和可操縱性。同時,對各級幹部的在朝理念和辦事方法發起了新的更高要求,對落實科學成長觀、抓好第一要務、辦理“三農”題目、增進農民增收找到了實際路徑。

三是促成了農業財產化策劃。五大財產鏈構築進程是農業財產化策劃程度連續提拔的進程。財產鏈構築成長進程中,農業龍頭企業的成長強大、農業和農村經濟佈局的連續調整優化、農產品出產基地的培育成長、農村互助經濟構造的發育,都使農業和農村經濟成長漸漸向當代化、市場化、財產化方向邁進,客觀上增進了農業財產化程度的提拔。如今,我市畜禽、林果、瓜菜、優良專用糧棉油和勞務經濟五大主導財產,對龍頭企業和市場的依靠程度愈來愈大,財產化成長的趨勢日漸凸顯。

四是加快了特點主導財產基地的成長和範圍膨脹。五大財產鏈構築對農產品出產基地構築發起了新的更高要求,農業財產化龍頭企業既要要求有鞏固靠得住的材料基地來歷,又要滿足標準化、批量化需求,從而鞭策和加快了農產品特點主導財產基地的成長和膨脹。近兩年來,全市農業佈局調整步調明顯加快,優勢農產品和特點農產品基地連續成長強大,是農村財產鏈構築促成的必定結果。如今,我市畜禽財產鏈中的範圍化養殖場區構築和養殖大戶培育特別是奶牛養殖新興財產的成長,林果財產鏈中的苗木花草基地、速生豐登林基地和經濟基地構築,瓜菜和優良專用糧棉油財產鏈的集約化、範圍化、標準化基地構築,以及農村工作力跨地區就業辦事培訓基地強大,在較大程度上是五大財產鏈構築急劇促成的結果。金鄉大蒜財產在大蒜專業零售市場的策動下漸漸成長構成了全縣60萬畝、輻射周邊地區40多萬畝的大蒜出產基地;魚臺圓蔥財產在陳集圓蔥專業零售市場的策動下構成了全縣13萬畝,策動周邊10多萬畝的圓蔥蒔植基地;全市苗木、中藥材、蘆筍等特點財產,別離在李營苗木專業市場和協會、曲阜聖地藥材公司和德龍公司等龍頭策動下,培育成長構成了10萬畝的苗木、6萬畝的中藥材和5萬畝的蘆筍特點蒔植基地。

五是增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五大財產鏈構築的履行,增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成長集體本質的進步、農業效益增加,對農民收益增加的拉舉動用非常明顯。據查看統計分析,200x年1-9月,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益到達3019.75元,比上年增加544.76元,增加22.0%,增幅高達2位數,爲比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從農民收益增加的構成看,農村五大財產體鏈構築收益成爲全市農民收益的緊張構成部分和增加點。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益3019.75元中直接來自五大財產的收益到達1885.58元,佔62.4%;增加422.51元,對農民人均現金收益增加的貢獻率到達77.6%。此中,瓜菜和糧棉油財產、林果財產、畜禽財產、漁業和勞務財產別離到達1067.79元、29.8元、351.52元、77.73元和358.74元,佔農民人均現金收益的比重別離到達35.4%、1.0%、11.6%、2.6%和11.9%,同比增加37.3%、32.7%、6.8%、21.2%和33.1%;對農民人均現金收益增加的貢獻率別離到達53.3%、1.4%、4.1%、2.5%和16.4%。如果再加上來自二三財產農產品加工、儲藏、運銷、辦奇蹟延長效益等間接性收益,農村五大財產鏈構築對農民收益增加的貢獻更大。農民收益來自五大財產部分的增加,緊張是五大財產鏈構築增進了農村經濟佈局優化、亮點增多、效益進步。農業豐登豐登、農產品代價上揚、降稅和糧食直補等惠農政策也在必定程度上拉動了農民增收。

2、緊張工作與經驗

(一)緊張工作

1、抓籌劃佈局,科學教導財產鏈構築。爲培養強大地區主導財產、加快農業財產化策劃步調,市裏在富裕查看探討、科學論證的根本上,根據我市農村經濟成長的實際,鑑戒外埠告成經驗,對全市農村財產資本進行整合和佈局,作出了全市履行農村五大財產體鏈構築的決議計劃安排,出臺了《關於培養強大五大財產系統加快農業財產化策劃的定見》,明瞭了財產系統構築的整體思路、籌劃佈局、成長目標和政策辦法,訂定了《任務目標分化落實方案》,把任務目標分化到各縣市區和五大財產系統構築責任部分。各縣市區和五大財產系統構築責任部分根據全市財產鏈構築的整體要求,立足本地實際和部分職責,訂定履行定見和工作方案,對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化,對工作重點進行明瞭,對工作辦法進行強化,對帶領責任進行落實。籌劃的訂定並落實,科學教導全市農村五大財產鏈構築穩步促成。

2、抓宣揚策動,輿論指導財產鏈構築。爲富裕變動農村財產鏈構築主體龍頭企業、出產基地、農村互助經濟構造和農民的自動性,各級經過議定電視、廣播、報紙開闢專欄;層層召開集會,安排策動;外出觀光進修,廣闊思路;進行專題報告會,現身說法等多種式樣,轟轟烈烈地宣揚農村五大財產鏈構築的龐大意義、構築的任務目標和各級的攙扶政策辦法。富裕利用加快佈局調整、履行農業財產化策劃增收致富的典範,鼓勵廣大幹部大衆的參加農業財產化策劃的熱忱。兗州、任城進行農業財產化策劃培訓班,請龍頭企業和協會當真人講座,宣講財產化策劃的龐大意義和有關知識;鄒城、泗水、嘉祥召開10萬人多人蔘加的農業佈局調整策動大會,對佈局調整進行策動和安排;任城、魚臺、汶上構造由農業專家和致富典範參加的農業佈局調整工巡迴報告團進村入戶宣講。據初步統計,客歲以來,全市構造外出觀光觀察3萬餘人次,進行專題報告會1300場次,發放致富典範和效益分析表8.5萬冊(張)。經過議定廣泛深切的宣揚策動,富裕變動了財產鏈構築各主體的自動性,營建了農村五大財產鏈構築的濃厚氛圍。

3、抓典範樹範,策動增進財產鏈構築。爲富裕闡揚典範的樹範發舉動用,加快全市農村五大財產鏈構築急劇成長,各級都總結推行了一多量財產鏈構築差別方面的典範,經過議定召開現場觀摩會、動靜媒介和《農業財產化》簡報等多種方法進行了推行。客歲以來,市和各縣市區前後總結推行了兗州、鄒城美滿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長處干係加快畜禽、林果、食用菌財產化策劃,泗水大棚西瓜辦法化、範圍化、標準化蒔植,金鄉、魚臺依靠專業零售市場策動構築成長大蒜、圓蔥蒔植基地,任城李營闡揚協會效用構築苗木蒔植基地,梁山官驛林下養殖進步農業綜合效益,汶上搭建平臺增進龍頭企業和互助經濟構造與農戶有效對接、成長訂單農業等方面的典範。這些差別類別典範的總結、宣揚、推行,對全市農村五大財產鏈構築產生了明顯的策動效應。

4、抓配套辦事,合力拉動財產鏈構築。環繞加快財產鏈構築成長,各級從辦理制約財產鏈構築的凸起題目入手,切當作好市場營銷、訂單出產、培訓教導、資金和諧、地皮調整等項辦事工作,合力拉動財產鏈急劇成長。一是開闢市場,大力大舉成長訂單農業。本年全市農業佈局調整中,指導農業龍頭企業、互助經濟構造與農戶簽訂購銷公約,成長訂單蒔植200多萬畝,訂單養殖4000多萬頭只。任城喻屯鎮構造構造幹部進駐大中都會,救助農民銷售甜瓜,篡奪到大量客戶和訂單,收到精良結果。二是訂定政策,攙扶農業佈局調整。市財務每一年拿出4000萬元用於攙扶7個經濟根本薄弱縣農業財產化策劃;各縣市區、鄉鎮在財力非常緊急的環境下,拿出2億多元專項資金對出產基地、種養大戶和財產化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攙扶,並對鄉村幹部訂定了嘉獎政策。三是搞好辦事,切當辦理好財產鏈構築中的信息、技巧、資金、地皮等實際堅苦題目。各級履行產前重抓信息和地皮流轉辦事,產中重抓技巧和辦理,產後重抓流暢和市場營銷,全程重抓資金攙扶和和諧辦事。據統計,本年以來環繞五大財產鏈構築,全市展開各種技巧培訓600多期,培訓人員6萬餘人次;和諧龍頭企業和農戶佈局調整貸款資金7億多元;採納租賃、置換、承包等式樣,調整流轉地皮65萬畝。

5、抓督導調理,強力鞭策財產鏈構築。一是健康機構。市裏建立了農業財產化工作帶領小組和專門辦公室,當真平常調理辦理和和諧教導。各縣市區和各有關部分都建立健康了響應的構造帶領系統、詳細辦事機會商工作運行機制、考覈m懲機制,履行一個財產一套班子、一套籌劃、一套政策、一套履行方法,爲財產鏈構築供給強有力構造保險。二是落實責任。各級把財產鏈構築作爲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凸起位置,並建立了嚴厲的包保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履行重鼓勵、硬束厄狹隘、嚴考覈。三是履行嚴厲督導調理。對五大財產鏈構築的關鍵關鍵和關鍵季候,履行緊張帶領親身調理和督導。在本年秋季農業佈局調整的關鍵期間,市委、市當局連續屢次召開專題集會進行安排安排;泗水、嘉祥、梁山等縣委、縣當局緊張帶領直接調理鄉鎮一把手,收到精良結果。健康的構造機構、嚴厲的責任落實、強力的督導調理,增進了農村五大財產鏈構築的成長。

【第10篇】關於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情況的調查報告

濟寧市人大常委會農工委

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三農”問題的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快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連廣生、許謙迎帶領調查組,在去年調查的基礎上,於今年9月中、下旬對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這次調查採取聽彙報、召開座談會、察看現嘗走訪龍頭企業和農戶等方式,調查了除中區之外的11個縣市區,34個鄉鎮,27家龍頭企業,並走訪了50多戶農民。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全黨抓經濟,重點抓調整”的總體思路,圍繞市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提出的調整建議,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爲主線,明確主攻方向,把握關鍵環節,狠抓措施落實,全市畜禽、林果、瓜菜、優質專用糧棉油和勞務經濟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穩步發展,結構調整深入推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整個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114.8億元,同比增長11.2%;農林牧漁增加值54.8億元,同比增長4.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長20.7%。綜合分析,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六個方面的成效。

(一)宣傳發動廣泛,形成了良好的調整氛圍。農民是結構調整的主體。各級把能否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作爲調整成敗的關鍵,堅持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入手,採取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廣泛宣傳,層層召開會議部署發動,外出參觀學習開闊思路,致富典型現身說法,算帳對比引導等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意義、任務目標和政策措施,激發廣大農民調整的積極性。鄒城、泗水、嘉祥召開10萬多人蔘加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動員大會,任城、魚臺、汶上、梁山組織由農業專家和致富典型參加的農業結構調整巡迴報告團進村入戶宣講。初步統計,全市組織外出參觀考察3萬餘人次,舉辦專題報告會1200多場次,發放致富典型和效益分析表8萬餘冊。通過宣傳,廣大農民轉變了思維方式,增強了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加深了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認識,增收致富的願望越來越強烈;端正了調整的態度,逐步實現了“要我調”向“我要調”的轉變。

(二)規劃目標明確,把握住了調整方向。各地按照全市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立足當地資源、區位優勢,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效益爲中心,以發揮比較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爲前提,制訂了符合當地實際的三年調整目標和規劃佈局。全市計劃用三年時間拉長做強五大產業鏈: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247萬畝,優質專用玉米154萬畝;大陸瓜菜260萬畝,大蒜105萬畝,反季節精細瓜菜76萬畝;勞務輸出60萬人,勞務收入30億元;新發展速生豐產林92萬畝,種苗花卉40萬畝,經濟林35萬畝;畜牧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5%,名優水產品產量佔總產量的比重達到60%以上。各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三年調整規劃。任城區“擴大苗木面積,擴大以瓜菜、甜葉菊爲主的經濟作物面積,擴大以長溝葡萄爲主的經濟林面積,擴大以優質生豬爲主的畜禽養殖規模,擴大沿湖水產養殖面積,提高糧食作物品質和產量”;兗州市“發展三林一帶,構築三大示範區”;泗水縣“南北山區抓林果,泗河兩岸抓瓜菜,全縣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勞務,持之以恆抓水利”;微山縣“種植抓優質高效,水產抓名優增效,林果抓栽培管理,勞務抓協調服務,畜禽抓規模帶動”;金鄉縣“加快發展綠色、有機、生態農業,形成獨具特色的大蒜經濟”;汶上縣“抓亮點、重點突破,點帶面、整體推進,建設綠色大縣”;梁山縣“突破三大片,兩區加一灘,間作爲主線,增效爲重點”。

(三)工作重點突出,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果。全市把“五條產業鏈”建設作爲一項工作重點,採取措施,強力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果。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糧經比由去年58:42下降到今年55:45。各類經濟作物面積540.8萬畝,比去年增加47.5萬畝,其中瓜菜278萬畝,增加28.8萬畝;棉花162萬畝,增加17.5萬畝;花生98.6萬畝,增加1.2萬畝。林果業取得新的突破。全市共造林240萬畝,其中今春完成造林50萬畝,內有經濟林15萬畝,速生豐產用材林35萬畝;發展苗木花卉11萬畝;建設綠色通道1500公里。畜禽業穩步發展。牛存欄42萬頭,羊350萬隻,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豬存欄280萬頭,同比增長4.3%。禽類飼養呈恢復性增長。肉類總產33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禽蛋22萬噸,增長6%;奶類1.8萬噸,增長37.4%。漁業放養力度加大。養殖面積達到61萬畝,同比增長18.8萬畝;水產品產量8.5萬噸,同比增長6.2%。農村勞務經濟發展強勁。全市以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東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訓”三大工程爲重點,努力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和勞務收入。全市在縣外務工人員達到69萬人,新增勞務輸出18萬人,其中市外勞務輸出8.5萬人,新增勞務經濟收入4.25億元。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步伐加快。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發展到220家,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52家,過億元的32家,帶動各類生產基地230萬畝,帶動農戶64萬戶。兗州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最快,現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28家,其中固定資產超千萬元的13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10家,過10億元的2家,有2家企業被省政府確定爲重點扶持的龍頭企業,其中綠源公司被國家確定爲重點扶持龍頭企業,並且形成了以華龍、正龍、華豐三大方便麪生產企業爲主體的糧食加工企業羣和以綠源、嘉隆爲主體的畜禽加工企業羣,該市每年可加工轉化糧食130萬噸,加工肉雞、肉鴨2800萬隻,保證了優質農產品全部實現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四)培植生產基地,出現了一批主導產業和產品。各縣市區本着做大做強的原則,積極探索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路子,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和產品。特別是以無公害綠色瓜菜、苗木花卉、速生豐產林、中藥材等爲主的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生產基地規模不斷膨脹。目前,種植業形成了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230萬畝

和以金鄉爲中心的90萬畝大蒜基地,以魚臺爲中心的20萬畝圓蔥基地,以泗水縣泗水鎮、楊柳爲中心的10萬畝優質西瓜基地,以任城李營爲中心的10萬畝苗木基地和以南張爲中心的3萬畝甜葉菊基地,以任城喻屯、金鄉胡集、嘉祥金屯爲中心的5萬畝甜瓜基地,以曲阜、泗水爲中心的6萬畝中藥材基地,以微山、梁山爲主的5萬畝蘆筍種植基地;養殖業建成了1260餘處規模養殖場區,年出欄萬隻以上的禽場562處;林果業形成了100萬畝的速生豐產林基地、90萬畝的經濟林基地和23萬畝的苗木花卉基地。

(五)強化服務措施,克服了調整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圍繞解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各地從強化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的服務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幫助農民克服調整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產前重點抓信息服務。以市坷垃網爲依託,加快農村經濟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網絡終端向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村、專業戶延伸。二是產中重點抓技術服務。以解決結構調整中的技術難題爲重點,採取送科技下鄉、舉辦專題講座、發放明白紙、培訓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範戶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指導。濟寧市農科院在任城區喻屯鎮、嘉祥縣金屯鎮、金鄉縣胡集鄉舉辦“甜瓜穴盤育苗技術現場觀摩會”,近200名農民技術員和瓜農接受了技術指導,取得良好效果。三是產後重點抓農產品營銷服務。在抓好農產品推介宣傳,搞好區域特色農產品市場銷售的同時,充分發揮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的作用,從重點產業和產品入手,抓了訂單農業,全市訂單合同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任城區喻屯鎮組織機關幹部進駐大中城市,幫助農民銷售甜瓜,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全程重點抓資金服務。市、縣、鄉都分別出臺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優惠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市今年用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財政資金已達1.8億元,其中鄒城市達到6000萬元。全市各級農業銀行累計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放季節性流動貸款7.6億元,出口退稅4435萬元,簽發銀行承兌匯票2.77億元。同時,農業招商引資也成爲一個新的亮點,汶上縣南站鎮引進益普山莊有限責任公司建立圓蔥生產基地,目前該公司已投資360萬元。

(六)各級領導重視,確保了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各級不但把搞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作爲一項經濟工作,而且作爲一項政治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研究,精心部署。做到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有關部門具體抓,並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沉到基層,抓好每一項措施的落實。市、縣、鄉實行了領導包保責任制。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包縣市區,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加強了工作調度。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已召開大型專題調度會議4次,一些縣市區還實行了定期調度制度,做到了及時掌握情況,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全面開展。泗水縣實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直接調度結構調整制度,每週至少調度鄉鎮書記、鄉鎮長一次。堅持了嚴格考覈。市產業化辦公室組織140餘人,採取抽樣調查和重點項目考察相結合的辦法,從2月中旬至3月中旬,對xx年度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考覈,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對位居前列的3個縣市區、5個先進部門以及18名有功人員給予了隆重表彰獎勵,發揮了抓先進,帶後進,促全局的作用。

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上看,全市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邁出了較大步伐,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特別是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的形勢相比,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工作開展不平衡。從縣市區、鄉鎮之間比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幹部羣衆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形成共識,措施有力,工作進展快,成效比較明顯。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難發愁,認識不深,動作不大,進展不快,形不成大規模,沒有大變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處於不願調、不會調、不敢調的狀態,工作成效不明顯。有的地方複種指數已經超過300%,三種三收或四種四收,而有的僅爲200%,仍沿用傳統的一麥一棒種植模式。金鄉縣糧經比已達到1:9,但有的縣糧經比6:4,相差甚遠。從各產業之間比較,種植業結構調整相對較快,林牧漁業形成主導性產業較慢,農村

二、三產業明顯短腿,一產不優、二產不強、三產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變。

【第11篇】農村產業振興調研報告 農村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沒有調查,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那麼調查報告怎麼寫呢?今天的小編爲您精心挑選了幾篇關於農村產業振興調研報告的優秀範文,感興趣的快來和小編一起學習吧!希望小編的整理能夠對你有幫助!

農村產業振興調研報告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了理解和把握“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深入研究謀劃推動樂育鎮農業發展,我對樂育鎮農業農村工作開展調研。從樂育鎮的總體情況來看,樂育鎮在多年強農重農惠農政策支持下,農業農村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從對標實現鄉村振興目標來看,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沒有改變。從面臨的形勢和問題來看,農業農村仍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部位和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重道遠,必須強化農業發展工作推進力度,提高政策支持水平,探索構建城鄉融合體制機制,培育發展農業發展新動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樂育鎮的基本情況

樂育鎮位於紅河縣境中部,距縣城迤薩23公里,國土面積92平方公里,與迤薩鎮、浪堤、架車、寶華鄉接壤。全鎮轄6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80個村民小組,5343戶,23833人,世居漢、哈尼、彝等民族。有真正發揮作用。

三是農村實用人才不足。目前隨着國家各項政策的落實部分羣衆嚐到了甜頭,農村剩餘勞動力一部分在村務農,另一部分在外務工或經商。有許多在外闖出天地的人從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裏,更談不上對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另外,近年來,隨着全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市的發展理念、生活環境、基礎設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等要素不斷吸引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農村的資源要素已不能滿足現在年輕人的發展,導致人才流失,人才資源要素向本地回輸較少,輸血功能較弱。

(三)全面深化全鎮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不足。一是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乏力,特色產業培育困難,對增加農民收入,助力脫貧攻堅作用不明顯,貧困羣衆缺乏效益好的增收產業,貧困羣衆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全鎮傳統種養模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適度規模經營尚未形成,農業產業鏈條不長,農產品商品化率不高。農業產業鏈短,農產品深加工層次不高,距離集聚化、規模化、高效化農業產業還有很大差距。種植業方面,依然是玉米、水稻、甘蔗等傳統經濟作物的種植格局;養殖業方面,基本處於農本型經營狀態,規模小,抵禦市場能力低。牛、羊、豬等傳統畜種存欄量少,且由於圈舍建設標準低、防疫措施欠佳、規模化程度低,增收效果不明顯;農、牧、副產品深加工方面,初級農副產品仍然佔市場主導地位,沒有深加工企業,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沒有形成品牌意識。農業服務體系方面,市場及服務體系不健全,沒有大型農副產品集散市場,所產出的農副產品銷售以“路邊市場”收購和農戶自己趕集等形式爲主;缺乏信息諮詢、產品流通、農業科技培訓等中介服務組織,產銷部對稱。二是鄉村電商、現代農業示範區、新型經營主體等的培育和建設力度很小,全鎮在綠色產業的發展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農業的社會化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各村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仍舊存在。一方面村鎮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歷史包袱沉重,不能實現自我積累、自我發展。各村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存在,村級集體經濟缺乏有力支撐,收入難以持續增長,村級黨組織服務羣衆能力不足,有的村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條件,發展相對好一點;有的村地處偏遠,土地難以得到很好的利用,集體經濟一窮二白甚至負債。另一方面是村裏的羣衆偶爾到鎮裏上訪。這也間接表明,包括在幹羣關係、兩委幹部關係、羣衆關係中都存在有一定的矛盾,社會不和諧現象偶有發生,亟需不斷加強幹羣的聯繫,維護好村兩委班子的團結穩定,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實、落地,促進全鎮社會的和諧發展。

(五)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衛生雖然有所改善,但仍需持續加強。

總的說,農業發展成績不小,問題也不少,仍然是短板、弱項,需要深入研究,找準癥結,抓住關鍵和主要矛盾,不斷強化投入和工作力度,多做繡花功夫,從歷史的維度、戰略的角度、全局高度認識和把握農業農村工作地位、作用和發展方向,以咬住青山不放鬆的精神,久久爲功,持續發力,爲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奠定基礎和保障。

三、發展的思路和建議

(一)依託“互聯網+”,做好以哈尼紅米加工、銷售爲重點的農產品加工業。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爲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樂育鎮屬於農業鄉鎮,農產品資源豐富,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哈尼紅米加工銷售業發展潛力巨大。着力構建原料基地化、加工多元化、產品系列化、營銷網絡化、企業集團化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新格局,不斷壯大行業整體競爭力,推動樂育鎮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做好畜牧業全產業鏈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農村產業振興調研報告二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目標,爲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鄉村振興戰略總體分爲五個部分,其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載體,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鄉村產業振興的經濟基礎好,才能建設好鄉村環境基礎、文化基礎、社會基礎,並最終實現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標。爲深入瞭解掌握我市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情況,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2年工作要點,4—5月份,我們農業和農村工委在分管領導的帶領下,對我市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情況開展了專項調研。調研組專門聽取了市農業農村局的工作彙報,組織部分村支部書記和農業龍頭企業、農地股份合作社、家庭農場負責人開展座談,並赴xx、xx、xx等地學習考察了推進鄉村產業發展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xx市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通過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優勢產業,做大優勢農產品,實施精準扶貧等方式,着力轉變發展方式,積極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一)工作機制逐步完善。成立了市農業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導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爲切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關於201x年加快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意見》《關於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進一步明確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優勢產業等管理保障措施,爲紮實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組織保障。

(二)轉型升級成效顯著。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三年的努力,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78.6萬畝,把雜、亂、差的田塊建設成“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網、溝相連、渠通暢”的標準農田,解決了灌排設施配套,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也爲現代農業提供全程化、系列化和機械化服務打下了基礎。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省級示範家庭農場21家、省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範社50家,xx市級以上龍頭企業64家。重視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實施農業科技興農行動,建成1個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培育480個骨幹科技示範戶。實施農業重大新品種創制項目,全市示範推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11項,新品種26個。2022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6.7%,列xx各縣市第一。

(三)產業優勢逐步形成。堅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大力發展綠色優質稻米、高效蔬菜園藝、生態林果花卉、水產健康養殖、農業休閒旅遊五大主導產業。優質食味稻米種植面積增至8萬多畝;高效蔬菜播種面積達70多萬畝;葡萄、水梨、石榴、枇杷等果樹種植漸成規模;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採摘農業、觀光農業遊客接待量逐年提升,先後榮獲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市、全國平安漁業示範縣、全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成效顯著市等稱號。

(四)農村改革不斷深入。農村改革持續深入,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xx第一,通過省級驗收。充分放大農地股份合作等試點效應,出臺實施意見和獎補政策,支持10個村試點發展新型合作農場,推進村級集體規模經營。規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完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完成交易額超1億元。深入推進“三個全覆蓋”試點,出臺指導意見,擴大試點範圍,嚴格督查考覈,累計土地流轉14.8萬畝,建成社會化服務聯盟26個。

(五)產業佈局得到優化。挖掘鄉村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推動鄉村產業規劃佈局向專而特、規模化方向轉變,着力打造2個農產品集中加工區、“六大種養園區”,2個休閒農業園區,全面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培育優勢鄉村產業。充分激發沿海開發重點鎮、區鎮合一重點鎮和特色鎮發展潛力,推進新型城鎮建設,加快促進人口、產業、要素集聚,優化空間佈局,完善功能配套。已先後組織實施了規劃完善、產業轉型、民生示範、制度創新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建設,促進了多項農村改革探索成功起步。

二、存在問題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儘管近年來我市在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從總體上看,我市鄉村產業化發展受諸多因素影響,整體發展水平仍然較低,還有許多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導產業優勢產品沒有培大扶強。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雖然我市五大主導產業發展格局已初具規模,但受多種因素影響,產業優勢效益並未充分顯現,對我市鄉村產業發展帶動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一是種養模式相對簡單。如我市稻麥種植面積在30萬畝以上,其中稻田綜合種養、優質食味稻米麪積分別爲0.2萬畝、8萬畝左右,其餘均爲普通稻麥品種,精力投入大,產量和價格普遍較低。加上近幾年極端天氣及病蟲害影響、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土地流轉費用相對較高,導致稻麥種養大戶種植利潤持續下滑。二是關鍵技術無法突破。如我市“四青作物”一直深受喜愛,產品銷往上海、浙江等地一直是供不應求,據瞭解青毛豆、青蠶豆、青豌豆、青玉米畝均產量分別可達1000斤/畝、1500斤/畝、1200斤/畝、1500斤/畝,平均利潤爲500元/斤、1000元/斤、1500元/斤、700元/斤,經濟效益顯著。但由於去皮脫殼等生產技術至今仍不成熟,依然以人工剝殼爲主,過大的人工成本成爲“四青作物”種植面積無法擴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是地域品牌少。目前我市由政府扶持,正真代表啓東特色,拿得出、叫得響的地域化品牌較少,如“呂四海蜇”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產品,因缺乏系統的生產、宣傳、銷售商業程序,沒有形成統一的地域商標,營銷方式也是以分散型市場銷售爲主,產品市場佔有率較低,經濟效益帶動不明顯。四是產業鏈條較短。如生態林果花卉產業,果樹種植一產向後延伸不充分,多以供應原料爲主,從產地到餐桌的鏈條不健全,鮮果精深加工不足,副產物綜合利用程度低。且上下游產品加工、儲存、銷售等環節發展滯後,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五是產業融合度不高。對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關係的認識還不到位,利用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經濟不充分。如水產養殖資源開發不足,生態垂釣、水產休閒餐飲等項目開發基本處於起步階段,農業發展與休閒旅遊產業融合度不高。此外,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採摘農業等的辦法不多,普遍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單調等問題。產業類型重複不僅會影響項目質量,更會在本區域內形成強大的競爭阻力,分散消費能力,從而降低項目效益。

(二)生產社會化服務有效供給能力較低。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社會化服務能力不足,不能完全匹配生產的需求。一是公益性服務能力弱。政府公益性生產服務體系不健全,很難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鄉鎮一級農技人員工作精力不集中,隊伍素質參差不齊,非農業專業人員比重大,專業技術人員年齡和知識老化,農技站所服務功能弱化。加之農民主動接受服務的積極性不高,大多依賴傳統經驗和習慣,致使服務效果不夠明顯。二是社會化服務體系對產業支撐和保護基礎比較薄弱。儘管我市“三農”工作資金投入較之以往有一定增加,但仍然難以滿足當前農村發展的新需求。對農業機械售後維修服務、技術服務等不完善,影響了農機化效益的充分發揮。三是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匱乏。我市各類合作服務組織雖然在提高鄉村產業效益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在發展中還普遍存在週轉資金困難、規模小、服務項目單一等問題。農戶與服務組織之間的關係鬆散,服務的普及度較低。

四是產銷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倉儲物流等設施還未實現全覆蓋,批發市場、產銷對接、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等設施相對落後,物流經營成本高。

(三)農業人才資源匱乏、科技支撐相對落後。一方面是人才資源匱乏。主要表現在農民總體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現代新型農民極其缺少。由於工作地點偏遠,待遇不高,人才服務鄉村產業的激勵保障機制不健全等種種原因,使得聘請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成爲難點。另一方面是機械化程度低。農機設備科技水平限制,土地耕地分散,機械化與規模化結合不緊密,農機田間操作、維護和管理技術落後等等因素,導致我市農業生產比較落後,機械化程度整體偏低,生產效率、產品加工能力與水平還不能得到較快的提高。

(四)資金瓶頸仍是制約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因素。一是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突出。信貸資金供給渠道較爲狹窄,銀行借貸門檻高、手續繁瑣,部分金融機構出於規避風險的考慮,存在惜貸現象,現有的鄉村產業發展融資政策得不到落實,致使經營者難以得到足夠的發展資金。二是政府資金投入績效不高。近年來,我市農業扶持資金投入一改過去的多部門、分散性惠農補貼方式,而將大部分經費集中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隨着高標準農田投入使用,一些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如建設規劃與實際操作存在誤差,水泵設置過少,管道設置過粗,排線過長導致水壓不足,稻田灌溉水量達不到要求。有些承包者直接廢棄不用,另外進行排設,造成嚴重資金浪費。三是財政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鄉村產業振興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和惠農補貼分配管理使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創建、“益農信息社”建設等項目專項資金使用不到位,項目進展緩慢,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未按方案實施,少數涉農專項資金、省級“農作物重病蟲害監測”專項資金未達到專款專用等。四是農業政策性保險新型險種探索不夠。

保險覆蓋範圍較窄,部分果樹、蔬菜類產品還未納入到農業政策性保險範圍,農機設備的險種設置也比較落後,氣象指數保險等探索力度還不夠,沒有真正發揮出農業政策性保險的保障作用。

(五)生產資源利用不充分。一方面是土地分散、碎片化。近年來,市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明顯提高。然而就我市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農村土地受以家庭爲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分散性、碎片化耕地仍然佔主要部分,很難形成種養大戶,不利於形成規模、形成基地。此外,項目農業發展也存在用地瓶頸,尤其是農業龍頭企業、休閒產業發展土地指標審批難,制約了產業化發展。另一方面是淡水水面資源浪費。我市擁有大小橫河泯溝5萬多條,是淡水養殖獨特的先天優勢,隨着我市淡水養殖業的興起,淡水蝦、扣蟹等養殖收益逐年提高。然而,由於水質環境條件、偷盜電捕、養殖技術粗放落後等等問題,導致溝河水面利用率較低,羣衆養殖積極性並不高,豐富的水資源並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建議意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我們必須要立足實際、迎接挑戰、完善政策、補齊短板,努力爲鄉村產業振興創造良好的條件,增強鄉村吸引力,帶動資本、人才等生產要素向鄉村匯聚,讓農民看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希望,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把握鄉村產業振興重點,着重扶持優勢產業。堅持規劃先行,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有序推進。充分立足我市實際,儘快編制我市鄉村產業振興五年規劃,重點扶持五大主導產業,明確工作任務,設定完成時限,並給予政策傾斜,確保鄉村產業振興落到實處。注重品牌帶動,擴大啓東農產品知名度。以品牌戰略爲着眼點,依託啓東海產品、四青作物等資源優勢,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市場價值優的國家級、省級名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區域特色品牌。科學制定扶持地域化農產品品牌的政策措施,對同類產品進行整合提煉,避免因產品品牌雜散造成的無序競爭。對於有知名度但生產不易集中的特色農產品,鼓勵農戶在平等自願基礎上通過組織專業協會,進行商標註冊,實行統一標示、標準、包裝、銷售,合作創建共有品牌,共享品牌利益,共擔品牌經營費用,以有效降低品牌經營成本,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和知名度。

(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生產過程全覆蓋。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包括產、供、銷等各個環節,這些環節的正常運行對物資、信息、資金、科技的社會化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議搭建爲農服務綜合平臺,圍繞不同階段的生產需求,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全程服務。建立良種繁育基地,提供農作物統一育種出苗;培育農民專業合作聯社,實行農藥、肥料等農資配送,並提供統一的收割、收購、烘乾、檢測、包裝等一系列服務。建立農產品集中銷售中心,拓展銷售渠道;配備專業運輸設備,組建高效的現代化運輸隊伍,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搭建三網融合的信息服務快速通道,有效連接農戶與市場、生產與技術、政府與農民,變“小規模、分散化”的小家庭經營爲“規模化、產業化”的大家庭經營,通過實現農業規模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此外,要加強對農業經濟形勢、氣象、病蟲害等信息的發佈服務,爲農業生產提供便利。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通過促進電子商務與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成功嫁接,加快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

(三)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一方面是促進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圍繞調整鄉村產業結構和建立現代農業,依靠現有的資源、要素條件,引導農民積極適應市場競爭,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項目,實現產品增值。對青蠶豆、青毛豆等已經具備比較成熟的種植加工技術產業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在資金投入、要素流通、稅務優惠等方面給予支持,促進我市農業生產由簡單的種養模式向高效農業轉型升級,逐步淘汰落後產業,努力提升生產績效,增強鄉村產業競爭力。

另一方面是延伸鄉村產業鏈條。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物流、儲運、批發,打通農業生產全過程,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堅持特色發展,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鄉村環境整治與發展特色民宿經濟、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鄉村休閒旅遊、養生健康結合起來,建設運行高效的鄉村產業鏈。加快培育鄉村產業發展新業態,推動生態資源和生態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

(四)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高質量促進科技升級。積極搭建平臺,促成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在我市建立農業技術研究所及生產實驗基地,探索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型產業推廣模式。加大“引資引智”力度,進一步加大鄉村產業招商力度,積極招引國內外知名大型農業龍頭企業、上海農業加工貿易公司和在滬從事農產品經營的啓東籍人士,尤其是盱眙稻蝦混養等優秀企業到啓東投資,將先進的種養殖技術帶回啓東。加大農技培訓力度,做好入戶指導、田間諮詢、網絡交流等跟蹤服務。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建立農業專家熱線、農業諮詢機構、農業技術服務團等平臺,爲農民提供政策諮詢、科技指導、市場信息等服務。二是高質量建立現代鄉村產業聚集園區。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強鎮,創建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全、投資強度大、示範帶動強的一流現代鄉村產業園,形成融農業生產、農產品消費和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參考慈溪大學生農業衆創園模式,由政府投資,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減免稅費、小額貸款擔保、創業補貼補助等多種形式,鼓勵、吸引優秀高校畢業生返鄉、來啓進行農業創業。三是高質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圍繞構建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體系目標,全面深化農村土地確權,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全面提升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小農戶開展生產經營合作,構建緊密聯結機制。發展農合聯,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促進小農戶分工協作,在提升勞動技能的同時,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四是高質量發展“一村一品”示範村。總結推廣惠萍鎮南清河村的特色產業水產養殖,呂四港鎮海漁村的特色產業紫菜加工,南陽鎮樂庭村的特色產業蔬菜種植等“一村一品”示範村成功經驗,力爭在每個行政村培育一項特色產業,圍繞特色產業建設一家網店,引領帶動全市特色產業發展、農產品銷售和農民創業致富。

(五)充分利用要素資源,實現生產規模化、集約化。順應農村人ロ向城鎮集中的趨勢,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實現從分散經營向集約化、規模化轉變。一是健全土地流轉市場。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建立健全市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引導土地依法、自願、平穩流轉,探索長期流轉模式,簽訂中長期租賃合同,發展穩定而適度的規模經營。二是推廣土地入股分紅成功經驗。大力推廣現有的惠萍鎮東興鎮村農地股份合作社成功經驗,鼓勵用集體土地、農民自己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按股份分紅,用股份帶動參與各方的積極性,實現土地資源保值增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機制。三是發揮高標準農田輻射效應。切實落實好高標準農田“誰來種”的問題,鼓勵有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申報經營。要將高標準農田作爲農村創業的重要載體,形成輻射效應,通過市場拉動、政策推動、典型帶動等途徑,吸引農業科技專家、大專院校畢業生、返鄉能人等羣體創業興農。四是大力發展溝河養殖。堅持水利建設、農村水環境整治、溝河養殖利用三位一體有效結合,加強溝河水環境整治,確保水質健康。加大對偷盜電捕行爲打擊力度,深入開展羣防羣治。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養殖品種,爲養殖戶提供信息、技術、市場行情等指導,提高養殖效益,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溝河高效養殖。

(六)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確保資金投入取得實效。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和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產業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優化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方向、結構和效率,統籌安排各類功能互補、用途銜接的涉農資金,實現財政支出更大力度向

“三農”傾斜。優化政策導向,吸引社會協同支持鄉村產業振興。深化“政銀擔”合作,探索建立面向“三農”的擔保貸款風險分擔機制,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引導金融資源下沉。建立健全適合鄉村產業特點的金融體系,積極穩妥發展農村小額貸款公司,支持其開展投資、代理保險等涉農綜合業務。設立農業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擴大農業農村政策性保險面,探索農業綜合保險試點,拓寬設施果蔬、特種水產、休閒農旅等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險業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能力。

以上就是小編爲您整理的優秀範文,整理不易,想要了解更多的範文內容,盡請關注站,小編將爲您更新更多的優秀範文喲!

【第12篇】農村產業的結構調整調查報告範文

一、調查對象: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二、調查內容:

1、農村產業結構是如何調整的?

2、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農業稅收又是逐步取肖的。

3、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意義何在?

三、調查主式:查閱資料、問卷調查、實地調查等。

四、調查目的:瞭解農村、關注農村的發展,進而,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認識能力。

五、調查小結:個人對農村產業結構調配整的觀點及想法。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目前,我村集體經濟實行的是以家庭承包爲基礎,統分結構的雙層經營體制。而如今爲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適應生產力發展,在我村書記主任幹部等人的領導下,我們正在將傳統農業改造成爲現代化農業,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行生產、加工、銷售有關結合和相互促進的經營方式。當然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離不開國家的支持與幫助、政府部門的關心與引導以及廣大農民的辛勤勞動。 如:國家在近年來制定了有利於保護農民利益,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的價格政策。比如說今年糧食價格已漲到9毛/斤;與此同時又適當降低了農業機械、化肥農藥等農用生產資料的銷售價格。另外,今年區財政拿出30萬元作爲農機發展專用基金,對於獎勵在推進農機化發展和建設農機化示範中突出的鎮(辦)村組、農機經營服務組織。因而,我村現已基本上實現了農機化發展,大多數家庭已經擁有了拖拉機,甚至還有農民買起了聯合收割機等機械設備,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進而減少了勞作時間。而且,國家還向農村提供了財政投入來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改善農村路網、電網等基礎設施,這對農民而言實在是一件好事!

在發展現代農業的時,發生了一次突破性的變化。那就是農業稅已經取消了。這無疑是件好事!另外在農民發展農業遇到困難時,政府能夠及時地下發文件資料等來幫助農民度過難關。比如說去年那場50年不遇的風雪災害性天氣,對我村農業產生造成的較爲嚴重的不利影響,爲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損失,政府部門專門及時地下發了農業一防災抗災專款,還派專家親自下田給農民講授生產自救的相關知識。政府對那些損失嚴重的家庭還給予了補貼。由此可見政府對農民的關懷,不僅僅體現在取消農業稅上。

那麼什麼是農業稅呢?農業稅是國家依法向從事農業生產並取得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這也就是說凡是從事農業生產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去納農業稅。而如今農業稅的取消發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農民切實得到實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那麼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查又有何意義呢?首先我認爲農民是這最直接的受益者;其次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符合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而減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全體人員的共同富裕。這也不就達到了小康社會的要求了嗎?同時也就爲全體人民的最高理想——實現共產主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對此,我個人觀點是:調整產業結構不僅僅表現在農業上,積極大力發展工業、第三產業也是不容忽視的。況且發展現代農業關鍵是依靠科技,而有些農民爲了提高單產,盲目地擴大耕地面積,我認爲這是不可取的。雖然,我們的村主任、領導幹部向廣大農民發放了農業知識宣傳單,但是許多農民都沒有認真去學習,過後就當垃圾丟掉了。顯然,這是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不高的表現。因此,我們的村幹部應當引導農民學習科學技術知識,可以通過開辦夜校等讓專家們爲他們現場解答疑難問題。或許這樣更爲實在些;其次我認爲在農村可以發展旅遊業。因爲在這裏空氣清新,到處都是鳥語花香。特別是到了油菜開花時節,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即可以領略到山水田園的風光,又可以品味到農家的美味與佳餚。還有那熱情好客的農民,未嘗不讓人感覺到心靈的放鬆和一種濃濃的家的溫暖!

【第13篇】農村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縣召開的**州核桃產業發展現場辦公會議精神及縣委領導的安排,爲加快我縣核桃產業發展步伐,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經主席會議研究決定,組織部分縣政協委員對全縣核桃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作一次專題調研。爲搞好專題調研,縣政協由經科委牽頭於5月30日召集了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的會議,專題討論確定了調研提綱。並以政協辦發(xx)13號文件,向有關鄉鎮和縣級有關部門發送了《通知》和《調研提綱》。

並組成了專題調研組,於6月10—30日對我縣的核桃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作了專題調研,本次主要調研了河西鎮、太平鄉、龍潭鄉,隨機抽查了9個村、21個社、37個核桃生產農戶、3個核桃加工企業。並走訪了縣級各有關部門。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全縣核桃產業現狀 據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對縣境內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鑑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紀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長,漾濞是核桃原產地之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省、州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歷屆縣委、政府都十分重視核桃產業的發展,把培育核桃產業作爲產業結構調整、培植支柱財源的大事來抓,在全縣上下已基本形成了“發展經濟和脫貧致富的潛力在山,希望在山,優勢在林果,重點是核桃”的共識,通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較大成效。然而,在20多年的核桃產業發展進程中,有坦途也有曲折。在調查中羣衆反映,羣衆積極性最高,種植數量最多的是三個時期:一是1981年至1982年的農業生產承包責任制到戶時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縣、鄉村大辦以核桃爲主的林果基地時期;三是xx年由於核桃嫁接苗滯銷和偷採濫購核桃枝條得到扼制,核桃價格最高時期。

1995年以後,隨着國家加大了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實施西部大開發,各地投入大量資金興辦以核桃爲主的綠色企業,核桃嫁接苗的市場需求量巨增。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羣衆性的盲目發展(據有關部門統計xx年僅縣內生產嫁接苗就達1000萬株左右),致使河谷和半山區的很多核桃樹林遭到嚴重破壞,這是我縣核桃產業發展史上的一大“劫難”。因此,雖然全縣核桃面積和株數都在逐年遞增,但核桃產量卻增長甚微。

根據1998年核桃普查數據:全縣11個鄉(鎮)都有核桃分佈,65個村中種植核桃的有64個村,佔65個村的98%(現65個村都已有核桃種植)。種植核桃的農業生產合作社588個,佔全縣636個生產合作社的92.5%,種植核桃的農業戶有14788戶,佔全縣農業戶xx9戶的73.7%,全縣有泡核桃17.26萬畝(172.6萬株)。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到xx年底,根據統計全縣共有泡核桃24.86萬畝(248.6萬株),佔雲南省核桃種植面積466.7萬畝的5.3%,佔大理州核桃種植面積70萬畝的35.5%,人均佔有25株.在248.6萬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樹204.3萬株,佔82.2%,初果樹26.4萬株,佔10.6%,盛果樹12.3萬株,佔4.9%,老樹5.6萬株,佔2.3%。

據縣統計局的統計:xx年全縣泡核桃產量224.6萬公斤,產值2276萬元(純收入2234萬元)。佔農業產值16848萬元的13.5%,佔林業產值2796萬元的81.4%。

1、核桃資源 本次調查太平鄉、龍潭鄉、河西鎮的9個村、21個社、37戶,共種植核桃11448株,戶均擁有核桃309株,人均69株。在11448株中,盛果樹596株,佔調查株數的5.2%,初果樹3165株,佔27.6%,幼樹7622株,佔66.6%,衰老樹65株,佔0.6%(詳見表

1)。 據三鄉(鎮)填報共有核桃671633株,戶均擁有核桃103株,人均24株。其中盛果樹144685株,佔總株數的21.5%,初果樹67885株,佔10.1%,幼樹422846株,佔63.0%,衰老樹36217株,佔5.4%(詳見表

2)。 泡核桃種植戶實地隨機調查情況表1 單位:株

2、泡核桃產量 根據到戶調查,結果樹平均單株產量爲5.91公斤/年,則推算出全縣的核桃產量爲261.8萬公斤;根據三鄉(鎮)自報,結果樹平均單株產量爲3.35公斤/年,則推算出全縣的核桃產量爲148.4萬公斤(詳見表

3、表

4);根據縣統計局xx年統計產量計算,結果樹平均單株產量爲5.07公斤/年,全縣泡核桃產量爲224.6萬公斤,縣政府對外交流數爲470萬公斤,縣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公室的統計數爲105.86萬公斤,地方稅務局的核桃計稅產量爲134.71萬公斤。全縣的泡核桃總產量究竟是多少?有必要再進一步的調查覈實。 鄉(鎮)自報泡核桃生產情況表2 單位:株 泡核桃種植戶產量實地調查情況表3 單位:公斤、株 鄉(鎮)自報泡核桃產量表4 單位:公斤、株

3、經濟收入 據調查的37個核桃種植農戶,銷售核桃總收入226120元,戶均6111元,人均1362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260元的108.1%。核桃收入佔家庭經濟總收入的49%(詳見表5)。其中,太平鄉核桃銷售收入達到10000元以上的有6戶,人均達4205元,最高的人均達到5000元。

龍潭鄉核桃銷售收入達到10000元以上的有3戶,人均達2400元,最高的人均達到7500元。河西鎮核桃銷售收入最高的人均達到4000元。據調查的三個鄉(鎮)自報,6491個農戶(含沒有核桃的農戶),銷售核桃總收入6470514元,戶均997元,人均235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260元的18.65%。

核桃收入佔家庭經濟總收入的13.54%(詳見表6)。

4、財政稅收 據調查的37個農戶,上交核桃農林特產稅總數爲5183元,占上交稅費總數9196元的56.4%(詳見表5);三個鄉(鎮)6491個農戶上交核桃農林特產稅總數爲249679元,占上交稅費總數766157元的32.59%(詳見表6)。根據地方稅務局提供的數據,xx年全縣核桃(不含苗)計稅產量爲134.71萬公斤,實徵稅164.45萬元(其中生產環節徵收108萬元,流通環節徵收56.45萬元),佔全縣農林特產稅全年實徵數377.56萬元的43.56%,佔全縣農業稅收徵收數577.35萬元的28.48%。xx年國家稅務局沒有對核桃加工企業徵收xx,如按xx年“雙文明”考覈中核桃加工企業上報的銷售收入7262萬元的6%計算徵收xx,則應徵稅435萬元。

泡核桃生產效益到戶實地調查情況表5 單位:公斤、元 鄉(鎮)自報泡核桃生產效益情況表6 單位:公斤、元

5、加工現狀 全縣核桃初級加工企

業已發展到45戶,年加工500噸以上的加工企業5戶,100—500噸的10戶,100噸以下的30戶。全縣年加工乾果7000噸以上,除本縣自產的以外,還有來自楚雄、保山、思茅、臨滄等地州及州內賓川、雲龍、永平、巍山等縣的核桃。漾濞已初步成爲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核桃加工貿易集散地。

僅核桃仁加工一項,每年就解決了近1萬人4個月左右的就業問題,使全縣城鄉居民勞務收入增加近1600萬元。大理漾濞核桃有限公司現有職工47人,xx年生產“漾寶牌”核桃乳400多噸,開發並上市紙盒裝核桃花生乳、袋裝鮮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包裝產品,月銷售核桃乳等產品50噸左右,年實現利潤10萬多元,上繳稅收8萬多元,在原料加工中請臨時工100多人,付工時費11萬元。今年1-4月份預計可實現利潤13萬元,上繳稅收10萬元。

二、核桃產業發展的前景分析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生產前景

1、土地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1957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144900公傾,佔77.7%,(在林業用地中無林地6221公傾,佔林業用地的4.3%);農業用地33904公傾,佔18.2%,牧業用地3126公傾,佔1.7%;其它用地4518公傾,佔2.4%。據縣森林分類經營區劃調查,公益林面積103249公傾,佔林業用地的71.4%,商品林41429公傾,佔林業用地的28.6%。

據縣退耕還林規劃,全縣退耕還林還草面積61600畝,其中還林面積爲43000畝。特別是在加入wto後,由於糧食價格下降,山區農民寧願把常耕地拿出來種植核桃。在調查的37戶農戶中,就有25戶在常耕地內種植了核桃,還有12戶年內也準備在201畝常耕地內種植核桃,此外,這37戶有981畝荒山荒坡可以種植核桃。

2、生產潛力較大。改革開放以來,核桃價格一直是穩中有升,羣衆種植核桃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據調查分析,現有核桃樹齡結構是老樹和盛果樹少,幼樹和初果樹多。

如對核桃園進行科學管理,增加核桃生產的科技含量,加大技術和肥料投入,26.4萬株初果樹在3—5年內產量將增長1.5倍。204.6萬株幼樹將有一半以上掛果,12.3萬株盛果樹產量將增加三分之一,到“十五”期末實現全縣的核桃產量產值翻番將是指日可待。

【第14篇】關於加快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加快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報告 濟寧市農業局 李長江 (xx年5月) 根據市政府辦公室安排,爲掌握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對勞動力吸納情況,找出轉移中存在的制約因素,研究進一步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對策措施,我們採取調查統計與典型分析相結合的形式,就農業結構調整對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的帶動和影響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查的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一、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情況 調查情況表明,自xx年市委、市政府作出關於培育壯大畜禽、林果、瓜菜、優質專用糧棉油和農村勞務經濟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以來,全市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在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效推動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的深刻變化。據初步調查統計,到xx年底,全市鄉村總人口645.7萬人,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爲355萬人,其中,從業人員爲343萬人,常年性剩餘勞動力資源約20萬人,季節性臨時剩餘60萬人。其中按從業結構分,從事第一產業的197萬人,佔從業人員的57%;從事二三產業的146萬人,佔43%。在轉移到二三產業的農村勞動力中,行政區域(指縣市區)內就近就地轉移就業73.4萬人,行政區域外勞務輸出72.4萬人,境外就業人員1926人,實現勞務經濟收入近50億元。綜合分析,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對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帶動促進情況,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一是以種養業爲主的現代集約型農業呈現出吸納農村勞動力的潛力巨大。以露地瓜菜、反季節精細瓜菜、苗木花卉、特色種植和規模養殖爲代表的現代農業,把現代農業科技與傳統精耕細作、精養細管相結合,呈現出對農村勞動力較強的吸納潛力。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的快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促進畜禽、林果、瓜菜和優質專用糧棉油等主導產業規模的迅速膨脹,把越來越多的農村富裕勞動力,吸納到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上來。金鄉50萬畝大蒜,僅收穫季節就吸收15萬外來打工勞動力。二是農業產業經營已成爲吸納農村富裕勞動力的重要途徑。農業產業經營特別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已成爲許多地方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途徑。目前,全市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2200餘家,其中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810家,年銷售收入280億元,吸收本地和外地15萬勞動力就業。像兗州綠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種鴨飼養、苗鴨孵化、飼料供應、肉鴨宰殺、出口創匯爲一體的大型肉鴨綜合加工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現擁有固定資產1.4 億元,年銷售收入4億多,該企業從基地養殖、生產經營管理到肉鴨加工、市場開拓、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吸收當地和外地不同層次技術、管理和普通工人共1900餘人就業。菱花集團是一家擁有固定資產8.2億元、年銷售收入12億元、以玉米爲主要加工原料的味精企業,僅在濟寧本地就吸收3200名勞動力就業。三是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已成爲消化吸收農村富裕勞動力的主體。近年來,農村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和商業飲食服務業等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成爲吸收和消化農村富裕勞動力重要載體。到xx年底,僅全市24.3萬戶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就吸收120多萬勞動力就業。四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已成爲農村富裕勞動力就地消化的新途徑。近年來,農村道路、交通、農業設施建設以及以荒山、荒灘、荒水、陷地治理、中低產田改造等各類農業綜合性開發,也吸納了一批富裕農村勞動力,併成爲農業和農村經濟內部消化吸收農村富裕勞動力的新途徑。 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吸納農村勞動力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整分析,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的快速發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在消化吸收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並呈現出領域不斷拓寬、容量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但就總體上看,通過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農業產業經營對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吸納能力不夠強,消化吸收的農村勞動力數量不夠多、質量不夠高,無論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還是與農民收入快速增加的要求都不相適應。其主要原因:一是農村勞動力的思想觀念落後。受傳統陳舊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影響,認爲在農業內部從事種養業生產經營,是沒有出息和沒有本事的表現,主觀上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二是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低。從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程度看,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佔82%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18%。受過專業技術培訓學習、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特長的僅50%左右,有相當比例的農村勞動力素質低下,沒有一定的技術特長。由於文化素質低下、專業技術水平差,嚴重製約和影響了農村富裕勞動力的轉移就業。三是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目前就全市來講,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農業結構調整的數量規模小,農業結構調整的質量檔次低,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這些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對農村富裕勞動力的消化吸收。四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小、規模小、帶動能力弱,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小、檔次不高,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發育緩慢,造成農業產業化工水平提升不快,影響了農村富裕勞動力的消化吸收。五是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發展不夠快。受經濟基礎、經濟發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條件制約,我市農村二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與省內外經濟發達地區表現出較大差距,與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的要求,不相適應。 三、深化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對策措施 針對農村勞動力在農業和農村經濟內部轉移就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爲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對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吸納能力,擴大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對農村富裕勞動力的吸納的容量,通過對落後的農業生產條件、低水平的農業生產結構和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的全面改革創新,通過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方位開發等來挖掘農業農村內部的就業潛力。下步工作中應採取以下對策措施: 一是以農業適用技術培訓爲重點,強化

農村勞動力技能素質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適應能力。以新世紀青年農民培訓、農民綠色證書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培訓和農村勞動力創業培訓等一系列提高農民素質培訓爲重點,切實搞好對廣大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的科技、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培訓,特別是針對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的需要,搞好訂單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從業適應能力,爲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 二是以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爲主線,深度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通過發展規模經濟和現代集約型農業吸納更多農村富裕勞動力。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立的農村五大主導產業,適應市場需求,藉助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加快膨脹產業規模,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大力發展高市場佔有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和產品,通過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發展,吸納更多的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以市場爲導向,依據資源特點,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必然要求,又爲深化農業內部就業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一方面,以市場爲導向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要求農業生產應發展滿足市場需求的優質農產品,調整過程中必然要求更多的勞力、資金、技術等資生產源要素的投入,因而會產生更多的勞動力需求;另一方面,根據加入wto後農業發展面臨的形勢,依據我市人多地少、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的特點加快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農業,包括棉花、糧食、油料、畜產品、水產品以及水果、花卉等農畜產品生產業。加快農業生產從耕地密集型產品爲主向勞動密集型產品爲主的轉變,發揮比較優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產生更大的勞動力需求。 三是以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爲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產業鏈條的延伸吸納更多農村富裕勞動力。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實行農產品產、供、銷對接,把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等環節聯結爲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從而改變農村勞動力在農業內部就業渠道僅侷限於農業生產部門的局面,形成農村勞動力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多部門就業的新局面。適應現代農業、市場農業發展的需要,採取力度更大、更直接的措施,特別是對市場前景好、規模大、帶動輻射能力強的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在用地、用電、用水、稅收、貸款、出口退稅等方面,進行多方面扶持。通過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快速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吸納更多的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 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通過產業化和所有制結構的優化調整促進勞動力就業結構調整。借鑑學習經濟發展地方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制定鼓勵和支持農村二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通過農村產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的優化調整,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消化吸納更多的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 五是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通過培植農村經濟新增長點吸納更多農村富裕勞動力。 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繼續加大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良好機遇,通過爭取上級政策支持、自身立項和制定更寬鬆的政策調動基層等多種途徑,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吸納更多的臨時性、季節性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

【第15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導語:圍繞現代農業生產,逐步打破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尋找產業發展突破點。下面小編爲你整理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根據鎮人大主席團20xx年工作要點和主席團會議的安排20xx年6月1日早,在鎮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帶領下,對我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辣椒生產

20xx年全鎮共種植辣椒20xx0畝,品種主要以“長虹”、“足法”、“甜雜一號”等品種爲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結束,大田移栽在5月30日結束。

2、萬壽菊生產

**鎮在20xx年共種植萬壽菊9000餘畝。技術人員在各村委會負責好技術指導,按規格移栽,已結束。

3、南瓜生產

古城村委會根據自身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等有利條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xx年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尋找新的突破口,找準市場,由村委會租地200畝,發展南瓜新型產業。5月20日移栽結束。

4、淺水藕生產

淺水藕生產20xx年的生產分別在淑足、海晏2個村委會,種植面積爲200畝,3月25日種植結束。

5、水稻拋擺秧生產

20xx年分別在大堵、長橋、大同、捏龍4個村委會完成水稻拋擺秧5000餘畝,在4月29日日移栽結束。此項技術能使每畝水稻比常規育苗增產30至100公斤。

二、產業結構調整所取得的成績

1、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使部分農民得到一定得實惠,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所增強。糯白村委會的山外村民小組,前幾年在甜椒產業結構調整中,有的農戶種植甜椒的畝產值超過了烤煙,極大地增強了農戶種植甜椒的積極性。今年羣衆自發種植“甜雜一號”品種400餘畝,在市場中尋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穫季節都有一些老闆到村子裏收購。

2、村委會幹部的思想觀念有了轉變,有的幹部對闖市場充滿了自信心。特別是古城村委會幹部,根據村委會土地少的現實情況,努力發展高效農業,並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畝種植南瓜,自發地引導羣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3、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闆落戶**。這兩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重視下,集中力量發展辣椒產業,形成了辣椒品牌,老闆張友清在長橋村委會建廠,到我鎮發展辣椒產業;今年曲靖的老闆也積極到**簽訂20xx畝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1、羣衆的整體素質弱,市場風險抵禦能力弱,對市場認識不足,對政府依賴心較強。我鎮經濟主要以種植業爲主,部分羣衆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緩慢,滿足於傳統的小農經濟,缺乏大市場意識,對於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持懷疑、觀望態度,就是在村組幹部的勸導下,種植萬壽菊、青刀豆等產業,也是提心吊膽,生怕吃虧;還有的農戶,今年種植辣椒得到實惠,如果明年種植辣椒吃虧,就對辣椒產業持否定態度,接受不了市場變化,害怕失敗,沒有闖市場的意念;再者,在哪一個村委會發展新興產業時,農戶最希望的就是種子錢免費,機耕費用由政府部門埋單,對政府的依賴心理較強,種出來的東西希望政府負責收購併付貨款。

2、羣衆的短期盲目性種植使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煙市場較好,使栽煙戶得到了實惠,今年絕大多數種植戶種植烤煙的面積比往年多了許多,而對於其他種植產品態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視了市場的變化,不遵照市場經濟規律發展生產。這期間使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實力的龍頭加工企業,老闆和農戶的誠信度不高。這幾年產業結構調整中來**發展產業的老闆中,有不少的“皮包老闆”,對種出來的產品如果市場行情好時就收購,如果市場行情不好時就難覓行蹤;同時有的羣衆如果市場行情好時,產品的價格比老闆的合同價高時,就會自發地把產品拿到市場上出賣。還有的老闆,惡意拖欠羣衆的貨款,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4、農田水利設施不健全。特別是蔬菜產業,對水的需求很高,在種植的時候缺水,水庫的水又不下來,沒水澆灌,雨水多時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約化程度不高,生產技術落後。土地集約化經營是現代農藝發展的趨勢,而現在各家各戶在各自的承包田內,各種各的,不能進行產業佈局,沒有形成產品競爭力。農戶的觀念依然是傳統農業觀念,生產技術上也還習慣傳統的耕作方法,如拋擺秧推廣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門沒有補助,有的農戶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傳統技術。發生病蟲害了,沒有羣防羣治的觀念,也沒有綜合防治的觀念,你打你的農藥,我施我的化肥,最終造成土地越來越瘦,病蟲越來越難防治,生產承辦提高了,但產品的品質、產量卻沒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

1、農業產業一體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約化、操作機械化等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積極引導農戶組成生產合作組織來發展產業,推廣新科技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並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量爭取資金支持,可以發展田間地窖,同時和水庫部門聯繫,協調解決生產用水問題。

3、爭取各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大力開辦職業技能培訓班,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水平,加強農民對市場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