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未成年人情況報告多篇

未成年人情況報告多篇

【第1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情況調查報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是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瞭解並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品質,對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的背景和過程

在市文明辦召開文明辦主任會後,我縣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況工作,對我縣城關國中、寄宿中學、雋水寄宿國小、縣實驗國小、馬港國中、程豐國中進行了摸底調查,從調查中顯示,我縣廣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質基本狀況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主流是健康的,他們的生活價值取向多元而務實,總體思想道德取向積極向上。

二、我縣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狀況

(一)好的方面

1.熱愛祖國,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調查表明,對作爲中國人感到自豪的佔95%,對祖國受到外敵入侵,能主動報名參軍的佔70%,升國旗時感到無比自豪的佔76%,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具有愛國熱情,能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勇於獻身。上樓梯或上車不會搶先的佔80%;用完東西會歸位的佔70%;在公共場所看到有人大聲喧譁認爲是不文明行爲的佔87%,這些說明大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同時也說明我們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顯的。

3.尊敬師長,民主平等意識不斷增強。絕大多數學生對父母、老師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體諒父母師長的不易,進而懷有刻苦學習、立志回報之心。但同時大多數青少年學生對父母師長的一些不適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主要是希望父母師長不打罵孩子,不給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壓力,能保持一顆公正之心,不重男輕女,不嫌貧愛富,不愛優棄劣;希望能改變舊的傳統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發學、主動學、參與學、快樂學;希望能以夥伴和朋友的方式與自己相處,多交流、多溝通、多引導、多表揚、多激勵,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進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雖然變應試教育爲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十分響亮,但重智育輕德育的狀況一直未有實質性的改變,調查中,70%的家長最關心學生的功課升學,特別是通城這幾年因爲大學聯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長的怨言較多。只有35%的學生在家常做家務,有些學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襪帶回家讓媽媽洗; 76%的人認爲教師佈置作業太多,學生普遍感覺自己支配的時間不多,另外課程安排緊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態度冷漠。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片面追求表揚鼓勵學生,致使只能聽好話,經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絕大多數同學在遇到困難和煩惱時不願找老師、家長傾訴,而樂於找同學或進行網絡聊天,有的則找不到正常的發泄渠道,習慣於把問題和心事藏在心裏,變得冷漠、孤僻、自閉。而有近58%的學生則將冷漠、叛逆理解爲酷。

3.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上學帶手機,家長是爲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學生卻迷戀網絡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內容,這不僅分散個人注意力,影響學習,還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另外,學生生日互相之間贈送精美禮品,甚至大擺酒席。可見,我們的學生艱苦樸素意識比較淡薄。同時,調查中發現有的學生不願當班幹,怕影響學習;有的學生輪到值日時晚到,怕把衣服弄髒,甚至逃避;有的學生在接受別人幫助後,沒有絲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獻。

4.認識不到位。44%的學生不相信網戀;45%的學生樂意參加義務勞動;38%的學生基本沒有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的行爲;54。2%的學生對電腦遊戲、網絡聊天等在時間上的自控力比較差;這些數字是可怕的,更是讓人擔憂的。

5、迷戀網絡遊戲,因網絡遊戲造成犯罪的,佔青少年犯罪總數的35%

三、做好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堅持實踐育人,深入開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動

手拉手的活動是大手拉小手,齊揚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創和諧美,要做到一個家庭教育好一個孩子,輻射一羣夥伴;一個孩子牽扯一個家庭,影響一片鄰居。

(二)堅持文化育人,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的娛樂消費。

通過開展三百紅色經典(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百部愛國主義教育歌曲、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圖書)競賽活動,幫助未成年人辨別是非、美醜、善惡;通過引導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電視節目,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社會實踐活動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在調查中發現,我縣中國小生作完作業,閒暇之餘更多的時間用來看電視、遊玩、上網,我們建議結合社區建設,部門聯合,整和老黨員、老教師等社會資源,利用閒置校舍或結合新校舍開發,建立青少年活動中心,積極營造適合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

(三)堅持服務育人,積極推行中國小生思想道德行爲規範。

根據新形勢下學生道德觀念出現的新情況,在社會發展進程中道德觀念的新變化,科學把握現代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規律,從語言行爲、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自理能力、感恩思想、愛護環境等方面明確什麼是對的,應該怎麼做。以小見大,從點滴做起,教育學生在思想道德行爲規範上要身體力行。調查中我們深切感覺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當前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四)堅持組織育人,擴大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議教育局成立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關組織,負責對學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進行檢查、督導;組織思想道德教育宣講團,深入各個學校,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內加強學生會、團支部、少先隊的建設與管理。對學生會、團支部、少先隊的隊伍建設要制定實施意見。從人員的配備原則、培訓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體規定,旨在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範作用,構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校園氛圍。

四、要處理好幾個關鍵問題。

1、增加財政對德育工作的專項投入。

中共中央、xx《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落實德育專項投入,並隨着教育經費的增長,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國曆史文化名城,財政收入即使困難,也要給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訓、德育活動、德育考察、德育資料建設提供較充裕的經濟支持。

2、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班主任專業化是現代社會呼喚高質量的教育,呼喚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實《若干意見》,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過分層次的班主任培訓和教育實踐,提高班主任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發展班主任的教育專業能力是德育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建議設立班主任專項的評優表彰機制,關注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需要,切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貼。

3、整合全社會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1)虛擬世界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不容低估。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宗教的影響、多元價值觀的滲透,往往通過音響製品、文藝作品、文化媒體和網格文化等虛擬的東西,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趨向。這些領域中黃、賭、毒、武打、槍戰、~等情節對青少年思想、道德、行爲、處事等負面影響是十分嚴重的。減少這些負面影響,對黃、賭、毒的東西實行全社會的圍追堵截。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方能爲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2)社會誠信對學生誠信品質的影響不容低估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民無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趕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華民族歷來視誠信爲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的今天,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發現在濃重的利益趨使下,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正在經濟、政治、文化、人際關係中逐漸弱化和失缺。誠信品質的培養是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靠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薰陶。

【第2篇】未成年人上網情況調研報告

爲深入瞭解我市未成年人上網存在的各種問題,積極探索有效的治理對策,團市委根據團中央和團省委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會同我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真開展了以“互聯網與青少年健康成長”爲主題的專題調研。通過暗訪、問卷、座談、數據統計等形式,全面掌握了我市未成年人上網的現狀,並形成了具體的思路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市未成年人上網的現狀調查

在調研中,我們首先對全市1232名中國小生以及486名家長和老師進行了關於“互聯網與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市未成年人上網現象十分普遍,約有9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有過上網經歷,其中選擇將上網作爲主要課餘活動的學生佔到了34.9%。可以說,網絡已經與我們的未成年人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毋庸置疑,網絡平臺的開放性和便捷性,網絡內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爲未成年人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創造了學習的機會,對於促進未成年人成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我市未成年人上網的現狀令人擔憂,特別是部分未成年人沉溺網絡不能自拔的問題極大地危害到他們自身的健康成長。具體表現爲:

1、癡迷遊戲,荒廢正常學業。據調查,我市未成年人上網最主要的目的是玩遊戲。從國家的統計分析來看,未成年人上網玩遊戲人數佔到總上網人數的70%以上。通過問卷調查結果得知,我市也有近半數的未成年人選擇玩遊戲作爲上網的主要目的。而且他們上網玩遊戲的時間普遍較長,一般都在數小時以上,有的甚至幾天幾夜。在我們調研座談會上,老師們普遍反映,在校學生逃課上網和就寢後攀爬圍牆外出上網的現象幾乎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有發生。學生癡迷網絡遊戲的直接後果是,正常學業的荒廢,學習成績的滑坡,家長老師的批評。在問卷調查中,13.4%的學生承認有過因上網而逃課的經歷,51.1%的學生承認沉迷上網會使學習成績有所下降。暗訪中,我們觀察從網吧走出來的少年,看到他們遊離的眼神、疲憊的身軀、癡迷的表情,可以想象到底還有多少精力去投入學習。

2、迷戀聊天,逃避現實生活。據調查,69.7%的上網學生都喜歡qq聊天,而且聊天對象基本是異性網友,他們認爲網上聊天有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的“樂趣”。我市一名九年級女生坦言,非常喜歡上網聊天,異性網友很願意和自己聊天,不用擔心別人知道,沒有拘束。座談的專家分析:癡迷網絡聊天的未成年人源自於對虛擬網絡世界的好奇心和對現實自我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在校學生學習任務重、壓力大、生活單調,易被虛幻的世界所迷惑,尋求通過上網緩解壓力,寄託對感情的憧憬和依賴。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癡迷網絡聊天往往是在現實中感覺壓抑、感到自卑的那部分未成年人,他們因爲想逃避現實而迷戀網絡,因爲迷戀網絡而更加逃避現實。部分未成年人在迷上網絡聊天后,開始在現實生活中變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處處逃避。

3、沉溺網絡,影響身心健康。問卷調查中,有51.1%的家長和59.7%的老師認爲學生過多上網將影響身心健康,有21.9%的上網學生曾將家裏給的早點、午餐錢省下餓着肚子泡網吧。我們還看到,有的孩子癡迷上網,吃飯睡覺的正常生活節奏被打亂;有的孩子長時期集中注意力玩遊戲,消耗大量精力,視力明顯下降;有的網吧衛生條件極差,煙霧繚繞,環境堪憂。這些都對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了直接的傷害。心理學家還指出,沉迷於網絡的未成年人,大多會出現性情孤僻、態度冷漠、是非不辨的傾向,輕者影響學習,重者致使心理扭曲和心理障礙。此外,在網吧裏,各路人羣混雜的不良行爲對未成年人造成極大腐蝕和教唆作用,容易染上不良習氣。

4、上網成癮,誘發違法犯罪。隨着網絡盛行,青少年因迷戀上網而引發的違法犯罪案件急劇上升。據調查,我市今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92起,在雨湖區檢察院去年審理的25件45人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80%以上是因爲網絡誘發。很多未成年人因無錢上網而去偷盜搶劫、勒索敲詐,此類案件涉案金額多則上千元,少則十幾元。此外,上網的未成年人中有40%的瀏覽或誤入過黃色網站,這類不良網站猶如精神毒品,對於充滿好奇、追求新奇、缺少辨別和自控能力的青春期少年充滿誘惑和毒害,嚴重的能導致他們人格扭曲,追求低級的精神生活,導致暴力犯罪和性犯罪。

種種現狀表明,在當前未成年人上網明顯缺乏正確引導和有效監管的狀態下,其造成的負面影響日漸突出。長此以往,對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將不堪設想。因此,針對當前未成年人上網的有關問題,我們必須深入分析、尋找根源、重拳出擊,猛藥狠治。

二、我市未成年人上網有關問題的原因分析

應當說,網絡是柄“雙刃劍”,既有利又有弊。那爲什麼從現狀來看,是弊大於利,利的一面發揮不夠,弊的一面卻防控不足呢?我們認爲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

1、上網條件缺乏,未成年人上網需求難以滿足。未成年人正處於成長的重要階段,對網絡世界表現出強烈好奇心是十分正常的,而且互聯網是他們學習知識的重要窗口,因此,我們應當承認未成年人上網的正常需求是剛性的、合理的、應當努力滿足的。但現實狀況是:學生上網只有三種途徑,即家庭、學校和社會。從家庭來看,31.5%的學生家庭缺乏基本上網條件,34.3%的學生家長純粹的禁止學生上網;從學校來看,80%的學校每週僅開設一節電腦課,且基本不能聯網;從社會來看,我市綠色網吧的建設剛剛起步,目前全市還只有5家不到300臺電腦,遠遠不能滿足全市未成年人上網的巨大需求。在各種途徑難以滿足的情況下,許多未成年人懷着巨大的好奇心,選擇了進入經營性網吧接觸網絡,從而滋生了一系列問題。

2、網吧監管缺位,未成年人上網行爲難以規範。在調研中,大家是有一點共識的。那就是由於缺乏自制能力,未成年人的上網行爲是必須從時間、空間和內容上加以監控的。未成年人在家和學校的上網行爲自然容易監督,但在經營性網吧的上網行爲則成了死角,成了空白。目前,我市登記註冊營業性網吧520家,其中湘潭市區176家,禁止接納未成年人上網是對他們的明確要求,但由於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不到位,我市經營性網吧普遍存在接納未成年人的現象。據統計,近80%的國中學生都進過網吧上網,有43.1%的受訪對象認爲當前我市網吧管理情況很不理想,有90%的人認爲對我市網吧加強規範管理迫在眉睫。調研組也特地暗訪了市區7個網吧,均不同程度有未成年人上網現象,有家網吧內同時在上網的未成年人竟多達13人。目前,我們相關部門對網吧規定了身份登記制度和查處罰款制度,但這些都流於形式,監管沒做到長期化、常態化,處罰力度偏小,震懾作用不大。

3、教育疏導缺失,未成年人上網習慣難以養成。健康科學的上網習慣是保證未成年人既享受網絡便利又規避網絡危害的重要條件。而孩子的健康上網習慣要靠平時的教育疏導來養成。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無論家庭、學校,還是社會,對於未成年人的教育疏導依舊做得很不夠。據調查,有41.5%的學生認爲老師和學校很少對自己上網進行具體指導,有52.6%的學生認爲家長很少對自己上網進行具體指導,有26.7%的家長不允許孩子上網。特別是部分家長只懂限制子女上網,缺乏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一味地禁止反而造成未成年人的叛逆心理。學校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過多地強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孩子們的心理疏導和行爲引導缺乏應有的重視。從社會層面來講,我市可供未成年人活動的專門場所嚴重不足,唯一的市青少年宮也已硬件落後,投入嚴重不足。而且,目前能夠讓全市未成年人蔘加的積極向上的社會實踐活動還不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和活動仍有待進一步重視和加強。

4、溝通協作缺少,未成年人上網保護難以奏效。在調研中,我們每次座談會都開得異常熱烈,職能部門、學校和家長等各方代表都談及對未成年人上網的關切和所做出的努力,但不難發現,在真正落實到解決具體問題時,大家卻存在着各自爲政、互不溝通,互不理解的問題。例如工商、文化、公安等主管部門之間聯合行動少,各自爲政多,對違規網吧取證艱難,處罰難以落實;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溝通,在教育引導上步調不一致、態度難統一,在上網時段的監管上出現盲區,甚至職責上還相互推諉;家長、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用心溝通,監護人一味地禁止導致效果適得其反;社會監督也沒有形成合力,宣傳和認識不夠致使社會羣衆對網吧的相關法規知之甚少,不知道投訴的方法和渠道,羣衆的力量沒有得到最大發揮。總的來說,由於缺乏有效的平臺,多股保護未成年人安全上網的力量依然相對分散,未能形成合力,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三、我市未成年人上網有關問題的對策建議

如何文明地使用和把握網絡這把“雙刃劍”,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尋求解決良策。我們建議堅持“疏堵結合、趨利避害、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要繼續大力推進綠色網吧建設。要鞏固推廣當前我市新建“綠色網吧”的有效成果和成功經驗,建議由未成年人保護機構牽頭,通過加大政府資金投入、爭取社會力量支持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迅速新建一批真正安全、健康的綠色網吧,力爭使綠色網吧覆蓋到我市城鄉各個角落,延伸到我市每個未成年人身邊。同時,要在全市中國小生和家長中加大對綠色網吧的宣傳力度,讓他們知曉綠色網吧,瞭解綠色網吧,分享綠色網吧,擴大綠色網吧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爲未成年人上網問題暢通“疏”的渠道。要探索綠色網吧和未成年人網脈工程的共建共享模式,依託綠色網吧的硬件優勢、網脈工程的技術優勢,實現資源的相互整合,優勢的相互利用,效果的相互促進。

2、要加大對網吧違規接納未成年人問題的治理力度。要在學習借鑑外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切合我市實際的有效治理模式。一是要以專項行動整治。要打破目前誰審批誰執法的模式,建議成立專門工作機構,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老師、家長羣衆代表爲主體,制定長期的專項整治方案,定期不定期開展聯合行動,對發現的“黑網吧”以及接納未成年人的經營性網吧,責成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門進行嚴厲的打擊和處罰,改變目前這種多頭管理卻又難以到位的尷尬局面。建議將xx年列爲網吧專項整治年。二是要以技術手段控制。要嚴格督查落實上網身份證登記制度,學習外地成功經驗,在所有網吧安裝有關技術防範設備,並杜絕利用網吧經營電子遊戲,採取撤消電腦主機磁盤複製功能的作法,確保非健康資訊不通過電子介質進行傳播。三是要以制度建設保證。要嚴格經營性網吧審批制度,無論是否有違規網吧取締,原則上不再新審批網吧項目;要建立網吧從業人員培訓制度,引導經營者樹立守法經營的理念;要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處罰制度,對查處的違規網吧名稱、地址、違規行爲以及處罰依據和結果及時公示;要有獎舉報制度,公佈監督電話,方便羣衆監督。要強化行政執法人員責任追究制度,對營私舞弊、失職瀆職的人員進行嚴厲的責任追究。

3、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迴歸現實生活。未成年人現實生活的空虛是導致他們沉迷虛擬世界的重要原因。因此,全社會都應當從各個層面、各個角度來圍繞我們的未成年人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用現實生活吸引和凝聚他們的注意力和精力。學校要利用主題班會、講座、座談會和討論會等形式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網絡的利與弊,特別是要有計劃地組織中國小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活動。由於參與者都是同學,校外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形式。建議教育部門對校外活動的開展做出規定,納入對學校考評的重要內容,以便讓孩子在繁忙的學習之餘,能體驗真實的生活情感,熱愛現實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家長要與愛上網的孩子多溝通、多探討,儘量提供家裏上網的條件,積極發揮網絡的正面作用,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引導孩子安全上網、健康上網,同時要多陪同孩子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共同參加志願服務,共同參加體育鍛煉等等,努力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與未成年人息息相關的共青團、教育、文化等部門要開展面向更多孩子、更多形式、更多內容的活動,豐富孩子們的實踐生活。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強青少年宮等未成年人活動場所的建設,爲我市未成年人社會實踐活動創造更好的條件。

4、要探索構建羣防羣治防控網絡。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上網是個複雜的社會工程,必須構建一個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的羣防羣治體系。要探索建立各種力量相互整合的模式,改變各種力量都在努力,但各種力量都作用有限的局面,互相配合,協作聯動,充分發揮家庭對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的引導和監督作用,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社會的參與作用,並積極吸納社會力量對網吧違規接納未成年人進行專項監督和勸導,力爭把分散的力量擰成一個拳頭。建議組織新聞媒體加大對未成年人上網進行指導和宣傳的力度,社會積極培養一批心理救助者,對網絡中毒青少年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幫助未成年人走出困境,重新樹立生活和學習的信心。

5、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解決未成年人上網有關問題,是當前形勢下全面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重要任務。目前,我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力量嚴重不足,雖然成立市未保領導小組和辦公室,但沒有一名專門力量從事該項工作,各縣市區的此項工作更是無人問津。經費方面,全市未成年人保護專項工作經費僅3萬元,召開一年一屆的未保委全會後就已所剩無幾,難以保障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建議各級政府部門將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落到實處,明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專門編制,加大對於未保工作的專門經費投入,推動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建議由人大牽頭,開展針對《兩法》、《兩辦法》貫徹落實的專項執法檢查,提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權威和地位。要加強《兩法》、《兩辦法》的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濃厚氛圍,依靠大家齊心協力爲廣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支撐一片美好的藍天。

【第3篇】2022年關於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調查時間;20xx年x月-20xx年x月

調查地點:全國中國小

調查內容:關於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的調查

作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的未成年人羣體,在顯示出對網絡、社交媒體高度依賴的同時,也表現出自身對互聯網極大的促進建設作用。如何使網絡這把“雙刃劍”在未成年人的成長中發揮積極作用,值得全社會思考

隨着互聯網的不斷髮展,未成年羣體逐漸成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

“未成年人觸網比例高達96.8%,近八成未成年人曾使用移動終端上網,高於全國整體網民。”這是近日由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發佈的《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20xx)》顯示的數據。

從中國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至今,已接近20年。未成年作爲一個特殊的網民羣體,它的成長與發展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社交工具的首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上網行爲集中表現爲三點:從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移,使用微博、微信追星逐潮特徵明顯,上網內容與成年人較爲接近。”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新媒體中心副主任、課題組負責人季琳介紹。

調查顯示,第一次觸網年齡在 10 歲以前(含 10歲)的佔到61.8%,1x.5%的未成年人在6歲之前,即在上國小之前就開始接觸網絡,而10歲以後纔開始接觸網絡的比例只有 26.9%。未成年人接觸互聯網的年齡進一步提前。

未成年人上網整體仍以娛樂和休閒爲主。聽音樂、玩遊戲、聊天、看視頻等是上網時最主要做的事情。但上網查資料的學生比例也有顯著提升,20xx年達到41.2%。

網絡的交互性加快了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進程。

調查中,僅有10%的未成年人“不清楚或沒有使用過”網絡社交平臺,其中最常使用的社交平臺分別是qq 聊天(6x.3%)、qq空間(39.3%)以及騰訊微博(15.5%)。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始活躍於未成年人的社交圈,調查中已有61.6%的未成年人使用微博,高於整體網民。未成年人逐漸成爲網絡社交新途徑、新平臺、新工具的第一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分析:“熱衷於社交平臺的行爲表明未成年人進入了羣體社會化階段,同伴的影響開始超過父母的影響。如今青少年參與社交平臺的重要原因,就是尋找與同伴的共同話題,獲得同齡人的認可。我們需要理解,這種線上的社交行爲是一種時代性表現。”

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

作爲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網絡已經滲透成爲未成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互聯網絕不是“魔鬼”,如何恰當地利用互聯網去了解未成年人也是學校與家長應該上的重要一課。

孫雲曉認爲,家長對孩子們上網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未成年人上網實際的效果是利大於弊。如果沒有互聯網,今天的青少年不會如此自信,思想也不會如此豐富,個性也不會增強。最好的方法是父母與孩子一起上網,共同參與網絡。

北京市海淀區亮甲店國小率先參與網絡大潮,以新媒體的方式關愛孩子。2022年,亮甲店國小在新浪微博上註冊“亮愛社團”,以創辦網絡愛國公益社團的方式走進國小生的網絡生活,鼓勵孩子們傳播愛國主義新風尚。在“亮愛社團”的微博中,不僅有《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文化,還有討論最美女教師先進事蹟和神九航天員的新鮮話題。不僅傳播了知識文化,也給予了孩子們鍛鍊網上實踐能力的機會。

在網絡爲未成年人拓寬社交渠道的同時,未成年人網民羣體也對互聯網產生了自身的作用。

美國皮尤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皮尤公司曾詢問調查對象是否參加過具有“網絡內容創造標誌”的活動:你是否在某個網頁工作?你是否爲別人的網頁做過貢獻?你是否在網上分享原創的藝術作品、相片、故事或者視頻?你是否自行加工處理過網上找來的東西?對於這些問題,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回答“是”。

與此同時,一種前輩向後輩學習的“後育文化”正悄然興起,這也將會取代之前單純由後輩從前輩處獲取知識的“前育文化”。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52.8%)的孩子認爲父母的上網技術比自己差;2x%的孩子自信父母技術絕對比自己差。

孫雲曉認爲,互聯網時代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動搖了成年人的權威地位。互聯網時代,父母與子女相互學習的狀態將表現得更爲突出。

未成年人專門網站需推廣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衆多新應用,特別是微博微信的廣泛應用,使未成年人的時間以及知識構成都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值得引起關注。如何健康上網、自我保護,成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重要一環。

季琳建議,網絡運營商、學校與家長都應肩負起健康上網的責任。“移動終端比電腦更具有隱蔽性,在此情況下更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上網指導。網絡運營商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校也應及時開展新媒體素養課程教育。”

“提高媒介素養有兩點必不可少,青少年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成功的體驗。這種正能量使青少年自信,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青少年也不容易形成網癮。青少年對媒介產生客觀的認識也必不可少,他們需要理解網上的生活不等同於現實的生活,媒介的報道內容跟現實生活有差別,從而做出理性的判斷。”孫雲曉說。

調查顯示,x6.3%的未成年人曾遭遇網絡不良信息。不良信息依然是互聯網環境中的一顆“毒瘤”。近幾年來,儘管互聯網環境日益得到改善,但是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於廣告、視頻和遊戲當中。

季琳對記者介紹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11歲的小女孩喜歡看動漫,趁父母出去買菜的空隙,從網上下載了《魔法少女小圓》,自己在家用電腦看,沒有想到開頭是動漫,後面竟然出現了色情畫面。小女孩驚呆了!因爲受到了刺激,這名小女孩需要進行心理輔導。

對此,孫雲曉說:“淨化網絡環境,需要有更多的機構來做青少年網絡監測,分辨出優良與惡劣網絡內容的出處。然後再綜合結果向公衆發佈,使公衆知道哪些網站對少年兒童成長有利,哪些網站存在不良內容,從而可以給予青少年上網的指導。”

【第4篇】未成年人犯罪情況調研報告

未成年人犯罪情況調研報告

當今,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已越來越成爲突出的社會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爲了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須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狀況有詳盡的瞭解,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進行認真的調查。最近,筆者對20xx年_____區人民法院審結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進行了調研,希望能爲_____區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政策提供基礎資料。

一、犯罪概況和特點

20xx年,_____區人民法院共計審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8件,未成年人犯罪人數130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佔全院審結案件數量的8.74%。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現以下特點:

(一)從犯罪類型看,種類呈現多元化

未成年人犯罪涉及刑法四大類10個罪名。搶劫案件32件,盜竊案件23件,敲詐勒索案件6件,詐騙案件1件,故意傷害案件15件,強姦案件2件,尋釁滋事案件13件,聚衆鬥毆案件2件,交通肇事案件1件,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1件。

(二)從犯罪形式看,共同犯罪較多

未成年人共同作案的犯罪案件43件,佔全部案件的48.86%。未成年共同犯罪案件中多數是偶合性的共同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人之間往往是鄰居、同學、朋友的關係,相互感染,在人多勢衆的心理影響下,相互糾合在一起實行犯罪;少數是結夥共同犯罪,不少未成年人,在他人的糾集下,結成團伙,連續作案,流竄作案,犯罪目的明確,暴力傾向明顯。

(三)從犯罪手段看,成人化特徵明顯

未成年人有意識地模仿媒體上的犯罪方法現象較多,作案前精心策劃,作案時手段老練,作案後毀滅證據,僞造現場。有的未成年人利用網絡、通訊工具和電子設備作爲作案工具,犯罪手段現代化。

(四)從身份性別看,男性居多,在校生數量較大

130個未成年犯罪人中,女性僅6人,在校生31人。男性犯罪人中,閒散人員較多。在校生多爲職業中學和民辦學校的學生。

(五)從犯罪年齡看,低齡化趨勢明顯

130個未成年犯罪人中,14至16週歲的佔到18人,且有數個犯罪人剛滿14週歲。

(六)從犯罪結果看,社會危害嚴重

15件故意傷害案件中,致人死亡的案件爲3件。搶劫犯罪案件中,將被害人毆打致傷的案件較多,且不少人實施了多次搶劫行爲。

二、犯罪原因分析

(一)未成人本身的原因

未成人認知能力低,受暗示性強,情緒不穩定,易受情景感染。缺乏獨立評價能力,行爲方式具有模仿性,未成年人文化知識水平較低,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的品質和行爲,思想簡單,行爲盲目,因而喜歡模仿他人。視爲瀟灑有風度。好奇心強,喜歡錄求刺激,少年時期,人心理上探求能力和好奇心也加速發展,因而他們好動、好問、好奇。對什麼事情都想去試一試,有時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會作出不顧後果的冒險行爲,甚至產生犯罪的動機。精力過剩,缺乏支配力,少年迅速的生理髮育,大大增強了他們的體力活動量,而心理水平的提高卻相對緩慢一些,這就使得少年缺乏調節和支配自己活動的能力。處於少年時期的末成年人,生理髮育加速,特別是性的發育逐漸成熟,給末成年人的心理髮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如把握不住,極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諸因素的縮影,家庭教育、薰陶,環境好壞,對青少年成長至關重要,家庭的不良現象主要表現在:

(1)家庭不健全,對子女失於管教。不健全的家庭往往家務負擔重,生活緊張,愁苦多。子女往往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關懷,享受不到應有的歡樂。

(2)家庭無力管教子女。這類家庭完整、父母健在,但往往由於父母只顧自己的工作或享樂,無力顧及子女。還有一些家庭一方或雙方作風不正,文化水平低,對子女疏於管教,或粗暴野蠻體罰性教育,或放任自流,有的家庭本身就是個“五毒”俱全的場所,孩子耳濡目染,養成不良惡習。

(3)家庭管教不當。現在獨生子女較多,有些家庭過於溺愛子女,助長小孩任性,放蕩不羈。

(三)學校原因

學校教育的失誤也能成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溫牀。學校通常是負責照顧剛脫離家庭保護傘的孩子的第一個機構,是孩子適應社會的重要媒介之一。學校教會學生接受由陌生人制定並執行的種種規章制度和各種技能,教會學生在制定和執行制度的專業人員的指導監督下,與夥伴展開智力和體格競賽。然而,學校教育也存在多方面的失誤,並沒有真正的、完全的爲青少年們提供一個完全適應所有青少年心理的學習環境,其失誤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l)學校制度存在弊端,學習的內容與現實脫節。對於青少年犯罪學生來說,學校和學習如同他們司空見慣的其他東西一樣,是一種對現實的歪曲,學校加劇了他們與同學的分歧, 變成了早在家庭裏就開始的對立情緒的演武堂。對他們來說,學習是虛假而不是真實的,這一方面固然是由於他們本身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是由於他們覺得所學的東西與他們家庭和周圍社會遇到的實際生活毫無聯繫。

(2)許多學校普遍存在片面重視智育而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偏向。學校領導成天忙於抓教學、抓考試、抓分數,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缺乏計劃性,抓的不細、不具體,有的教師只教書、不教人。由於放鬆了思想政治教育,忽視對學生進行理想、道德和紀律的教育,以至學校的紀律鬆弛,學生的思想混亂。

(3)有的學校和教師對後進生、雙差生和失足的學生,不是耐心的、有針對性的進行幫助、教育和引導,而是嫌棄他們、歧視他們,把他們看成是“包袱”。這種做法,不但無助於這些學生向好的方面轉化,反而激起他們對教師和學校的不滿,產生與老師對抗的心理和行爲。至於那些被強令退學或開除的學生,離開學校後流落在社會上,無人管教,往往更快的加入了違法犯罪青少年的行列。

(4)不少學校限於師資力量、水平及場地、設備等條件,學習內容枯燥、學校生活單調,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甚少,使得學生對學習索然無味,對學校感到厭煩,他們的旺盛的精力無處發揮,精神無所寄託,心靈感到空虛,免不了就要胡思亂想,惹是生非,進而走到邪道上去。

(四)社會原因

社會上不健康的東西污染着青少年生活成長的環境,尤其是影視、書報及其它音像製品、文化娛樂傳播媒體無限制無選擇無管理充斥社會、充斥市場、充斥青少年活動空間,暴力、色情和低級庸俗的東西直接毒害着青少年。適於青少年的正常場所被擠佔,青少年活動無去處,部分唯利是圖的人利用未成年人的幼稚和好奇,把青少年作爲獵取對象,開僻遊戲機廳、歌舞廳、網吧,使青少年沉迷其中,不思上進,手中無錢向家裏要,家裏要不到就萌生犯意。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艱鉅性、長期性。通過對未成年人犯罪狀況進行調查,對犯罪原因進行分析,逐步掌握犯罪規律,制定針對性強且行之有效的預防犯罪政策,爲未成年人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發生。

【第5篇】市共青團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工作情況報告

7月30日,共青團xx市委員會副書記樑xx與團委宣傳部部長林xx來到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瞭解中心工作的開展情況,商談如何攜手共同推進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深入、持續開展下去。

首先,由中心組長許xx主任醫師簡單彙報了我中心自5月份成立以來所開展的基本工作情況,也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計劃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梁書記與林部長認真傾聽了我們的彙報,並針對我們可能遇到的問題給出了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如:可參考市共青團《青年自護教育手冊》的形式,通過漫畫結合文字教給未成年人一些心理健康知識讀本,投放到各學校各班級的圖書角,讓有需要的同學可以自由取讀;也可以與教育系統的校訊通系統合作,在特殊的時期如開學前、考試前定期發佈一些心理健康小知識,讓家長們知道在特殊時期如何輔導、陪伴孩子;對於9月底將要邀請北京的專家來我市開展的大型項目,梁書記也給了一些建議,並反覆強調一定要準備嚴謹、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接着樑副書記、林部長與中心負責人許xx主任、潘xx主任和徐xx科長就如何合作,攜手共同大力推進我市未成人心理健康工作,不僅要爲我市創建文明城市加分,更要將我市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持續、深入地開展下去,做成xx的一個品牌!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一定能如鮮花綻放般開展起來,我期待。

【第6篇】工讀學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xx學校的概況

廈門市xx學校1998年11月由廈門市人民政府批准建校,1999年4月正式開辦。工讀學校由市教育局主辦、市公安局和司法局協辦,並派員參加管理工作的一所特殊學校。它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把接受工讀教育的學生改變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並掌握一定生產勞動技術和職業技能的合格公民。在校學習期限一般是一至三年,參照原來的文化程度,將72名在校生編爲七年級、八年級各一個班,九年級年段兩個班,學籍仍保留在原學校,其進入工讀學校的經歷不記入學籍檔案。畢業後由原校發給畢業證書,並一視同仁參加升學考試,在校生按同等國中收費,另收生活等費用450元。工讀生畢業後,學校還有一年時間對他跟蹤,發生問題,還要幫教。

五年多來,xx學校先後接收工讀生372名,從其中145名調查的錯誤、違法性質來看,大體可分爲以下幾種類型:一是長期曠課,夜不歸宿,嚴重違反校規的19名,佔13.1%;二是打架鬥毆,無理取鬧,對抗辱罵老師的31人,佔21.38%;三是有偷盜、賭博、搶劫、勒索行爲的85人,佔58.62%;四是有流氓習氣,挑逗女同學,直至犯有兩性錯誤的6人,佔4.14%。

幾年來,xx學校認真貫徹“立足教育、挽救孩子,科學育人,造就人才”的辦學指導思想,對在校生要求集中食宿,實行半封閉式、半軍事化管理,進校三個月不讓回家,切斷社會關係。在管理教育中堅持嚴格管理和耐心說服教育相結合;在課程安排上,以部編教材爲主,正課教育與社會輔助教育、適當勞動鍛鍊相結合;在教育方法上以表揚鼓勵爲主,堅持表揚鼓勵與批評懲誡相結合。全體教師既是傳道授業的師長,又是他們學習生活的密友。幾年來,他們在教育挽救這批後進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明顯的成績,把這批處於犯罪邊緣的後進生中的大多數改造成好學上進,遵紀守法,文明禮貌的好孩子。據已經離校的83名工讀生調查,已拿到畢業證書的有34名,佔離校總數的40.96%,有44名工讀生因表現好,學習進步,被批准返回原校就讀,佔離校總數的51%。還有2人入團,1人入黨參軍。原工讀生林某某,去年畢業後考入某中等專業學校。當他拿到入學通知書時,激動地哭了。他說:“我是個浪子,我所以有今天,是老師幫助教育的結果。”八年級年段阮某某的媽媽一再誇工讀學校辦得好。她說:“是xx學校挽救了我的孩子,現在小阮的學習成績不僅是公認的好,還學會了洗衣服,幹勞動活。放假一回到家,就幫助家裏幹這幹那。”現在她對孩子的前途充滿了信心。

二、在校生犯錯違法的根源

從現有在校的72名工讀生的年齡來看,大部分是十三、四歲的孩子,最小年齡僅12歲,最大年齡也才16歲,他們是怎樣走上錯誤違法道路的?從59名犯有各種錯誤違法行爲工讀生來看,大部分都可以從他們的家庭和家教中找到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四種情況影響着未成年人的發展和健康成長。一是家庭結構不健全。有父無母或有母無父,或父母雙亡或父母離異。這種不和諧的家庭在小孩的心理和性格形成上產生負面影響。二是家長喪失或缺乏監護管教能力。使這些小孩長期無人管束,致使他們爲所欲爲惡習不斷。三是溺愛嬌慣型的。使小孩從小養成嬌橫行爲,無心讀書,大把花錢,無錢便勒索同學。四是雙職工、雙勞力型的。家長平時沒精力管,聽之任之,孩子出了問題又不夠冷靜,態度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長對立。

【第7篇】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開展情況自查報告

縣文明辦:

我鎮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緊密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以實現對未成年人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的權益保護爲根本出發點,全面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有效地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爲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根據縣文明辦[2022]4號文件要求,我鎮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進行了認真的自查,現將自查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切實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關於做好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通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各村設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欄,同時,利用遠程教育平臺和調頻廣播大力宣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意義和方針、政策,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9月初舉行“向國旗敬禮,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

二、充分發揮職能,切實抓好五件實事

一是針對部分貧困學生急需救助的實際,鎮團委配合縣文明辦聯合發起了“愛心捐助”活動。調動社會力量,發揮民營企業家、個體工商業主等熱心扶困助學人士的積極性,從經濟上進行支助,保證未成年人順利成長,確保貧困生在義務教育期間,不因經濟問題失學、輟學。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青少年關愛行動,募集資金,探索建立新昌縣團組織關愛幫扶長效機制。6月1日,到鎮各國小和幼兒園進行慰問,給他們帶去了節日的禮物。配好做好“一元義賣”送書下鄉活動,寧波出版社提供的3000多冊關於中國小生課外讀物,課程輔導,小說名著等書籍一賣而光,受到了中國小生的歡迎和好評。

二是設立好法制課程,抓實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爲加強法制教育,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了《中國小生法律知識競賽》,使全鎮未成年人法制受教育面達100%。

三是進行互動式教育,改進中國小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建立有時代感的德育課堂教學模式和德育實踐活動課模式,結合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重大歷史人物紀念日、傑出人物、英雄模範事蹟等,自行設計了演講會、讀書會、辯論會、演唱會等載體,開展形式新穎、內容鮮活,寓教於樂的活動,加快中國小德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3月5日學雷鋒日,組織部分學生前往社古光明福利院,給福利院打掃衛生,陪老人們聊天,建立長期關愛幫扶機制。

四是整治好文化市場,抓實監督與管理。加大文化市場整治,淨化校園周邊環境。公安、文化等職能部門在取締中國小校周圍 200米範圍內的電子遊戲廳、網吧、檯球室等經營性場所,保持了對非法經營活動的高壓態勢。全鎮集中開展治理危害未成年人出版物市場、遊戲廳和網吧的集中整治2次,有效淨化了文化市場。

三、積極選樹典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一是社會教育典型。組織“青年志願者”和“五老”開展社會實踐服務,設計活動載體,解決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二是“捐資助學”典型。多年來,我們發現和選樹了熱心助學的選進單位和個人,他們熱心助學幫教的感人事蹟受到了全社會的尊敬和讚揚。三是“五老”典型。離退休老同志不顧年邁體弱,十幾年如一日,傾注愛心、投身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事業,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了下一代。這些先進典型,已經成爲我們工作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帶動和促進了我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廣泛深入開展。

四、目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正按照年初制定的計劃開展工作。一方面是以學校爲主陣地,抓好德育工作。健全和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機制,確定校長爲德育工作第一責任人,建立、健全師德建設評價獎懲機制。另一方面是以社會爲大環境,抓好保障工作。加強和完善各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欄,加大對網吧、遊戲廳、音像社等文化市場的管理力度,堅持開展文化環境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違法違規活動;堅持實行巡查制度,嚴厲整治校園周邊環境。

雖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一是學校德育工作沒有從根本上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上,沒有真正使德育教育貫穿於素質教育的全過程,特別是把德育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的力度還不夠,德育課程改革和創新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二是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的特殊問題,如“控流”問題,國中以上班級的學習成績優劣生失衡問題等都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按照具體工作部署和安排,突出工作重點。探索和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在繼續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四件實事”基礎上,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抓出實效,不斷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持續發展。二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選樹和宣傳工作,通過典型來引路、來帶動。三是善於總結經驗,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加強溝通與交流,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同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促進我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開展。

【第8篇】縣婦聯貫徹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情況報告

各位代表,同志們:

現在,我受鄉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委託,向大會報告三年來的紀檢監察工作,並就今年的紀檢監察工作提出意見,請予審議。

三年的工作回顧

過去的三年,鄉紀委在縣紀委和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履行紀檢監察職能,以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努力推進教育、監督、制度、懲處、自身建設等工作,爲全鄉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紀律保證。主要工作表現爲五個“強化”:

一、強化教育倡廉,築牢防線防腐拒變

一是抓好領導幹部的廉政學習。組織鄉村幹部學習《黨章》和十八屆中紀委二次全會精神,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引導黨員幹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二是抓好黨員幹部的廉政教育。定期召開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和述職述廉大會,參加“警示教育”、“清風論壇”、“預防職務犯罪集中教育”等學教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黨員幹部的勤政廉政意識。三是營造廉政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廉政文化進機關、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進醫院、進家庭活動。

二、強化監督檢查,促進幹部勤政廉政

一是加大對重點工程項目的監督檢查。圍繞鄉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加大專項檢查力度,促進工作落實。二是大力實施農村黨風廉政工程。促進基層黨務、村務、財務規範運行。

三、強化制度建設,積極推進源頭治理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年初將年度工作目標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一同與各村主要負責人簽訂,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二是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制。按照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抓好檢查監督、責任考覈、責任追究三個環節,真正做到反腐倡廉與各項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覈、同落實。三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各項規定。制定完善機關部門財務管理制度、農村“三資”管理制度,做到令行禁止。四是完善工程建設招投標管理制度。

四、強化作風轉變,堅決懲治腐敗現象

一是加大作風轉變力度。以落實中央、省市縣規定爲契機,突出解決部分黨員幹部作風不實問題,通過明查暗訪,認真查處腐、懶、散和損害集體形象等問題,促進機關作風轉變、效能提升。二是加大民主評議力度。三年來鄉紀委組織對全鄉各駐鄉站所、學校、醫院等單位進行了民主評議,共發放120份調查問卷,收回意見和建議12條,針對評議反映的突出問題和建議,由鄉紀委及時反饋各參評單位並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加大查信辦案力度。三年來,鄉紀委共立案查辦黨員幹部違紀違法案件6件,結案6件,結案率100%,其中財務經濟類4件,其他2件;處理黨員6人,其中黨內嚴重警告1人,黨內警告5人,共挽回經濟損失20餘萬元;協助縣紀委查處黨員幹部2人,處理羣衆信訪舉報案件22件;進行廉政談話4人(次),誡勉談話2人(次)。

五、強化自身建設,切實履行紀檢職責

三年來,鄉紀委切實按照“政治堅強、公正清廉、紀律嚴明、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要求加強自身建設,通過深入開展主題教育,不斷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努力提升紀檢監察工作水平。在全國紀檢監督系統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中,做到了“零持有、零報告”。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紀檢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一是腐敗現象在部分領域仍然易發;二是一些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三是少數黨員幹部作風方面仍然存在問題;四是制度建設和執行方面有待加強;五是紀檢幹部的履職能力和工作水平還要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下年工作計劃

新的一年,我鄉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紀委三次全會精神爲指導,堅決落實鄉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狠抓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懲防體系建設,着力推進紀檢監察系統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始終保持整風肅紀的強勁勢頭,爲全面完成我鄉的各項目標任務提供紀律保證。

一、切實加強作風建設,密切黨羣幹羣關係

要以“轉作風、求實效”爲主線,聚焦“四風”問題,推進作風建設監督檢查、懲治問責和教育警示常態化,努力形成長效機制。抓好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各項規定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堅決執行和落實《規定》提出的各項要求,做到用“禁令”規範從政行爲,用“問責”重塑政治規則,用作風建設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切實加強監督檢查,務實高效服務發展

加強對執行政治紀律的監督檢查,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與黨委政府重要決策部署保持思想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步;加強對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重要任務和大額資金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尤其加強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全程監督;加強對惠農資金、救災救濟資金、新農村建設獎補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專項檢查;加強對職能部門履行職責、依法行政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爲,保證政令暢通,積極營造求創新、抓改革、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切實加強效能建設,推進權力規範運行

堅持以高標準、嚴要求強力推進效能建設。加大調研走訪、民主評議、明查暗訪、專項督查力度。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以深化民主考評活動爲契機,強化機關效能監察,通過誡勉談話、懲戒、問責等措施,加大治庸治懶治散力度,嚴肅處理不作爲、亂作爲、慢作爲等問題。繼續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積極構建權責清晰、流程規範、風險明確、制度管用、預警及時的廉政風險防控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腐敗問題的發生。

四、切實加強案件查辦,提高辦案綜合效果

圍繞“常教育防發案、常提醒少發案、辦小案控大案”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大辦案工作力度。嚴肅查辦發生在項目建設、徵地拆遷、土地流轉等領域利益分配中嚴重損害羣衆利益的案件;嚴肅查辦黨員幹部違反政治紀律、失職瀆職以及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加強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工作,暢通和規範網絡舉報渠道,定期做好信訪舉報工作情況分析,充分發揮預警機制的作用。有效藉助縣鄉協作辦案機制,加大案件互審互查力度,提升辦案整體水平。加強典型案件的剖析,利用身邊典型案件開展警示教育,起到查處一個教育一片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案件查辦的政治、社會和法紀效果。

五、切實增強履職意識,加強隊伍自身建設

要將貫徹落實中央紀委“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有關精神作爲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忠實履行黨章和行政監察法賦予的職責,把準工作定位,突出主要任務,着力發揮好紀檢監察機關執紀監督職能。深入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紀檢監察幹部隊伍思想、組織、制度以及作風建設,確保教育活動取得實效。開展紀檢監察崗位“大練兵”活動,提高依法執紀、依法辦案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可靠、服務人民、秉公執紀、業務過硬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

各位代表,同志們,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人民期盼、使命光榮,任務艱鉅、責任重大。讓我們在縣紀委和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不斷開創我鄉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第9篇】關於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全國中國小

調查內容:關於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的調查

作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的未成年人羣體,在顯示出對網絡、社交媒體高度依賴的同時,也表現出自身對互聯網極大的促進建設作用。如何使網絡這把雙刃劍在未成年人的成長中發揮積極作用,值得全社會思考隨着互聯網的不斷髮展,未成年羣體逐漸成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

社交工具的首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上網行爲集中表現爲三點:從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移,使用微博、微信追星逐潮特徵明顯,上網內容與成年人較爲接近。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新媒體中心副主任、課題組負責人季琳介紹。

網絡的交互性加快了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進程。

調查中,僅有10%的未成年人不清楚或沒有使用過網絡社交平臺,其中最常使用的社交平臺分別是qq 聊天(67.3%)、qq空間(39.3%)以及騰訊微博(15.5%)。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始活躍於未成年人的社交圈,調查中已有61.6%的未成年人使用微博,高於整體網民。未成年人逐漸成爲網絡社交新途徑、新平臺、新工具的第一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分析:熱衷於社交平臺的行爲表明未成年人進入了羣體社會化階段,同伴的影響開始超過父母的影響。如今青少年參與社交平臺的重要原因,就是尋找與同伴的共同話題,獲得同齡人的認可。我們需要理解,這種線上的社交行爲是一種時代性表現。

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

作爲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網絡已經滲透成爲未成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互聯網絕不是魔鬼,如何恰當地利用互聯網去了解未成年人也是學校與家長應該上的重要一課。

孫雲曉認爲,家長對孩子們上網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未成年人上網實際的效果是利大於弊。如果沒有互聯網,今天的青少年不會如此自信,思想也不會如此豐富,個性也不會增強。最好的方法是父母與孩子一起上網,共同參與網絡。

北京市海淀區亮甲店國小率先參與網絡大潮,以新媒體的方式關愛孩子。2022年,亮甲店國小在新浪微博上註冊亮愛社團,以創辦網絡愛國公益社團的方式走進國小生的網絡生活,鼓勵孩子們傳播愛國主義新風尚。在亮愛社團的微博中,不僅有《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文化,還有討論最美女教師先進事蹟和神九航天員的新鮮話題。不僅傳播了知識文化,也給予了孩子們鍛鍊網上實踐能力的機會。

在網絡爲未成年人拓寬社交渠道的同時,未成年人網民羣體也對互聯網產生了自身的作用。

美國皮尤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皮尤公司曾詢問調查對象是否參加過具有網絡內容創造標誌的活動:你是否在某個網頁工作?你是否爲別人的網頁做過貢獻?你是否在網上分享原創的藝術作品、相片、故事或者視頻?你是否自行加工處理過網上找來的東西?對於這些問題,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回答是。

與此同時,一種前輩向後輩學習的後育文化正悄然興起,這也將會取代之前單純由後輩從前輩處獲取知識的前育文化。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52.8%)的孩子認爲父母的上網技術比自己差;27%的孩子自信父母技術絕對比自己差。

孫雲曉認爲,互聯網時代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動搖了成年人的權威地位。互聯網時代,父母與子女相互學習的狀態將表現得更爲突出。

未成年人專門網站需推廣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衆多新應用,特別是微博微信的廣泛應用,使未成年人的時間以及知識構成都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值得引起關注。如何健康上網、自我保護,成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重要一環。

季琳建議,網絡運營商、學校與家長都應肩負起健康上網的責任。移動終端比電腦更具有隱蔽性,在此情況下更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上網指導。網絡運營商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校也應及時開展新媒體素養課程教育。

提高媒介素養有兩點必不可少,青少年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成功的體驗。這種正能量使青少年自信,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青少年也不容易形成網癮。青少年對媒介產生客觀的認識也必不可少,他們需要理解網上的生活不等同於現實的生活,媒介的報道內容跟現實生活有差別,從而做出理性的判斷。孫雲曉說。

調查顯示,76.3%的未成年人曾遭遇網絡不良信息。不良信息依然是互聯網環境中的一顆毒瘤。近幾年來,儘管互聯網環境日益得到改善,但是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於廣告、視頻和遊戲當中。

季琳對記者介紹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11歲的小女孩喜歡看動漫,趁父母出去買菜的空隙,從網上下載了《魔法少女小圓》,自己在家用電腦看,沒有想到開頭是動漫,後面竟然出現了色情畫面。小女孩驚呆了!因爲受到了刺激,這名小女孩需要進行心理輔導。

對此,孫雲曉說:淨化網絡環境,需要有更多的機構來做青少年網絡監測,分辨出優良與惡劣網絡內容的出處。然後再綜合結果向公衆發佈,使公衆知道哪些網站對少年兒童成長有利,哪些網站存在不良內容,從而可以給予青少年上網的指導。

面對紛雜的信息,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成熟,鑑別力低,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和遭遇傷害。專家指出,在未成年人上網內容與成年人幾乎無區別、國家尚未實行內容分級政策的情況下,更應大力推廣未成年人專門網站。

【第10篇】關於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的調研報告

未成年人作爲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祖國的希望所在,他們能否健康成長與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近年來,由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沒有跟上國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步伐,未成年人犯罪逐步成爲社會上較爲突出的問題。筆者在我區法院、檢察院、關工委的協助下,對近兩年全區發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情況做了專題調查。根據調查,我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表現在未成年人犯罪主體上,一直以非無錫籍外來人員犯罪爲主。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仍然面臨嚴峻的形勢,任務仍十分艱鉅。現將我區近兩年間未成年人犯罪情況調查分析如下: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點

1.外來青少年犯罪仍居高不下

外來青少年犯罪率高,是社會的一大問題。由於外來青少年大多因父母來錫打工而流動,因此他們大多缺少家長監管,也得不到高質量的教育,甚至有的因過早失學、輟學而遊蕩在社會上。外來青少年道德修養低下,法制觀念淡薄的現狀,使他們極易走上犯罪道路。依照屬地管理的要求,各個街道的未成年人犯罪人員中外來人員佔據大多數,造成了社區完成“創建零犯罪社區”目標的巨大壓力和挑戰,急需走出當前工作窘境。

例如:唐某某、周某某等6人,他們常年閒散在社會上,參加了被告人張儉峯(34歲、公司法定代表)爲首的黑社會性質的組織,參與聚衆鬥毆、尋釁滋事、非法拘禁、開設賭場等犯罪活動。該犯罪組織共15名人員被判處刑罰,其中包括上述6名未成年人在內共10名是閒散未成年人。

2.犯罪組織形式呈團伙趨勢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年齡是已滿14週歲未滿18週歲。該部分人羣由於年齡較小,生理和心理均未發育完全,意志不堅定,實施犯罪特別是暴力犯罪時,身薄體弱,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傾向於三五成羣結成團伙犯罪,以虛張聲勢,互相壯膽。例如:閆某晚上在某迪吧跳舞,見到宋某與女友跳舞又唱又跳,看不順眼,便糾集劉某等5人,手持棒球棍、鋼管等作案工具,對宋某頭部猛打,致使其頭部5處創傷,創口最長一處達7.5釐米。其中閆某等5人是未成年人,均被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成長於我國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時代,一方面受到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和良好社會環境的影響,能夠在“中國夢”的指引下全面發展,成爲棟樑之才;另一方面又受到各種社會矛盾和消極因素的影響,有些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經過調查,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社會原因。目前我國實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只能保證國小、國中階段的學習教育,國中以後升不上高中的學生大有人在,這些孩子書讀不了,也工作不了,在這個教育“空白”的成長階段,未成年人浪跡社會,容易學壞,造成犯罪,危害社會。

2、學校原因。學校在預防和控制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上負有重大的責任。而目學校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教育導向錯誤,學校教育中重智輕德現象較爲普遍。最近幾年雖然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在應試教育的模式沒有真正改變的情況下,從教師、家長到學生,沒有一方會接受所謂的素質教育。二是部分教師教育觀念落後,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一些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不尊重學生的人格,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降低了教育的效果。三是法制教育不健全。很少有學校制定專門計劃來實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校外惡勢力趁機滲入校園,發展、拉攏學生,加劇校園治安環境的複雜化,誘發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爲發生。

3、家庭原因。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孕育着社會的成長和發展,是未成年人初及社會化的重要場所,父母通過教養子女來塑造其行爲規範,引導其融入社會。而隨着傳統的家庭結構、家庭觀念和家教模式的變化,家庭不再是所有未成年人的避風港,父母也不再是孩子們眼裏崇拜的英雄,一些家庭父母爲了生計,雙雙奔波在外,無暇管教子女,父母作爲負擔未成年人初次社會化的作用不斷被削弱。其次家庭穩定性的弱化。各種離異家庭等“問題家庭”增多,不僅破壞了家庭穩定,而且造成家庭成員特別是青少年產生恐懼、焦慮和缺乏歸屬感,給家庭成員的學習、工作、生活留下了許多後遺症。

4、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觀念模糊。未成年人正處在心理和生理髮育期,可塑性很強,拒腐蝕的能力較差,如果受到外部條件的不良誘惑和薰染,就容易走向反面,形成孤注一擲、偏激浮躁、報復仇視等心理,甚至淪入違法犯罪的深淵。未成年人的社會閱歷淺,缺少必要的是非觀念,往往以哥們義氣代替朋友健康的友誼,與犯罪分子同流合污,不知不覺就造成了違法犯罪。二是易衝動。往往不能剋制自己的情緒,感情用事,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嚴重後果。

5、價值觀念扭曲。由於受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一部份未成年人形成了畸形的價值觀:濃縮人生、老實吃虧、法不責衆等錯誤的價值觀,而互助友愛、無私奉獻卻被他們視爲傻瓜,自私自利、唯權唯錢成爲了他們的價值取向。不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必然導致不良的行爲,成爲違法犯罪的心理動因。

三、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對策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爲影響我國治安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爲加強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與治理,全社會各界人士都應該來關心這項系統工程:

(一)加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領導

各級黨政領導,應提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重要性、迫切性的戰略性認識。要將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標,協調好公安、檢察、法院、司法和其他部門之間的關係,發動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此項工作。

(二)拓寬教育思路,讓國中畢業生都有書可讀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過:“多一所學校,就少一所監獄”。爲此,我們可以考慮把城市義務教育提高到高中階段,同時,擴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規模,拓寬辦學思路,國家和地方在宏觀指導下鼓勵社會力量辦學,降低辦學門檻,讓各種性質的學校遍地開花,我們大可不必擔心教育質量下降的問題,最壞的學校也勝過最好的監獄,只有在數量上放開,讓各種性質的學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樣一方面讓適齡青少年有書可讀,不致過早流入社會,增加犯罪機率,另一方面,也可形成競爭,優勝劣汰,逐漸產生一大批有質量的好學校。

(三)加強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

未成年人犯罪以盜、搶案居多,犯罪手段從語言威脅發展到暴力毆打甚至持刀傷人。暴露了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時的薄弱點,學校應將法制教育作爲專門課程,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的法制教育。要推行從政法機關聘請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的做法,協助學校加強法制教育。對流失社會的輟學生、雙差生,要在瞭解和掌握輟學原因的基礎上,主動配合學生家長有針對性的做好規勸工作,動員和幫助他們重新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學校要建立心理輔導崗位,在思想上進行誘導,情緒上進行疏導,學習上進行輔導,行爲上進行督導,有力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總之,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長,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是否後繼有人,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百年大計。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長,關鍵在教育。教育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也是國家一個系統工程。有的未成年人之所以犯罪,是多方面的原因和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解決的辦法也只有採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黨全社會要形成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都來關心和支持教育工作,都來做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真正形成全黨抓教育,全民齊參與的局面,做好青少年的犯罪預防和治理工作。

【第11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開展情況自查報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開展情況自查報告範文

一、切實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20xx年中央8號文件下發後,阿旗結合實際,制定下發了《關於做好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通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工作任務分工》、《宣傳方案》。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領導小組,並設立學校德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文化環境、輿論環境、法制環境等專項工作組,確保了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通過旗廣電中心大力宣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意義和方針、政策,對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突出問題進行曝光和批評,並在《阿旗新聞》設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欄;於xx月中旬舉行了關愛未成年人活動啓動儀式和拒絕網癮-遠離有害信息未成年人千人簽名活動。

二、充分發揮職能,切實抓好七件實事

一是針對部分貧困學生急需救助的實際,由旗文明辦、團旗委聯合發起了“愛心捐助”活動。調動社會力量,發揮民營企業家、個體工商業主等熱心扶困助學人士的積極性,從經濟上進行支助,保證未成年人順利成長,確保貧困生在義務教育期間,不因經濟問題失學、輟學。

二是開展好思想教育,抓實宣傳教育周活動。已將每年一月的第二週和七月的第三週作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宣傳教育周,目前各蘇木鄉針、社區、天山鎮各中國小紛紛行動起來,在寒暑假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

三是設立好法制課程,抓實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爲加強法制教育,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在全旗公、檢、法司部門先選派了12名業務精、素質高的同志擔任了各學校的法制副校長;組織學生到法院參加現場開庭,到學校開展模擬法庭教育;在全旗範圍內開展了《中國小生法律知識競賽》,使全旗未成年人法制受教育面達100。

四是進行互動式教育,改進中國小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建立有時代感的德育課堂教學模式和德育實踐活動課模式,結合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重大歷史人物紀念日、傑出人物、英雄模範事蹟等,自行設計了演講會、讀書會、辯論會、演唱會等載體,開展形式新穎、內容鮮活,寓教於樂的活動,加快中國小德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五是發揮好家長學校作用,抓實學生家庭教育。對天山實驗國小、天山三中等一些先進典型進行宣傳,並將其做法和經驗進行推廣。家長學校每學期必須召開兩次以上家長會,交流教育子女的經驗。

六是整治好文化市場,抓實監督與管理。加大文化市場整治,淨化校園周邊環境。公安、文化等職能部門在取締中國小校周圍200平方米範圍內的電子遊戲廳、網吧、檯球室等經營性場所,保持了對非法經營活動的高壓態勢,中央8號文件下發以來,全旗共開展治理危害未成年人出版物市場、遊戲廳和網吧的集中整治21次,收繳非法出版物1300冊、光盤315張,對9家遊戲廳進行了搬遷。

七是利用好教育基地,抓實學生校外活動。博物館、科技館已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圖書館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假期活動。充分利用教育基地開展青少年文化藝術活動,陶冶青少年思想情操。

三、積極選樹典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一是社會教育典型。充分發揮團委、關工委、文明辦、教育局各自的職能特點和部門優勢,廣泛開展行之有效的道德實踐活動,組織“青年志願者”、“五老”和“八大員”,開展社會實踐服務,設計活動載體,解決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二是家長學校典型。我們注重培樹了天山三中家長學校典型,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組建了家長學校,建立健全家長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每年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並通過設立“家長開放日”、召開主題班會、開展“做學員的知心朋友”活動等,在學生和家長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樑,建立了科學、規範的家長學校管理模式。三是“捐資助學”典型。多年來,我們發現和選樹了熱心助學的選進單位和個人,他們熱心助學幫教的感人事蹟受到了全社會的尊敬和讚揚。四是“五老”典型。離退休老同志不顧年邁體弱,十幾年如一日,傾注愛心、投身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事業,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了下一代。這些先進典型,已經成爲我們工作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帶動和促進了我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廣泛深入開展。

四、目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0xx年,阿旗針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實際,全面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目前,正按照年初制定的計劃開展工作。一是以學校爲主陣地,抓好德育工作。健全和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機制,確定校長爲德育工作第一責任人;建立、健全師德建設評價獎懲機制;開展百部愛國主義影視系列化教育活動;組織各中國小開展“心繫祖國,健康成長”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組織中國小生開展“做誠信人,辦誠信事”讀書實踐活動“文明1加6,小手拉大手,節約進萬家”系列活動;加強團員和少先隊員的先進性教育,深化“跨越式發展與青年責任”主題教育,開展“民族精神代代傳”、“養成道德好習慣”、“爭獎章、做有志少年”、“手拉手”、希望工程幫扶等活動。二是以家庭爲主課堂,抓好家教工作。利用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巡迴講座和培訓;確定每年9月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月活動;組織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以“我所希望的孩子”與“我所希望的父母”爲主題的座談會。三是以社會爲大環境,抓好保障工作。加強和完善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欄;創建“青少年維權崗”和“法律諮詢信箱”,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加大對網吧、遊戲廳、音像社等文化市場的管理力度,堅持開展文化環境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違法違規活動;堅持實行巡查制度,嚴厲整治校園周邊環境。

雖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問題。

一是學校德育工作沒有從根本上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上,沒有真正使德育教育貫穿於素質教育的全過程,特別是把德育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的力度還不夠,德育課程改革和創新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二是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的特殊問題,如“控流”問題,國中以上班級的學習成績優劣生失衡問題等都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具體工作部署和安排,突出工作重點。探索和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在繼續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七件實事”基礎上,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抓出實效,不斷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持續發展。

二是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選樹和宣傳工作,通過典型來引路、來帶動。各工作組都要選樹典型,並召開相應的工作經驗交流會,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

三是善於總結經驗,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加強溝通與交流,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同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促進我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開展。

【第12篇】2022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的調查報告範文

調查時間;20xx年x月-20xx年x月

調查地點:全國中國小

調查內容:關於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的調查

作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的未成年人羣體,在顯示出對網絡、社交媒體高度依賴的同時,也表現出自身對互聯網極大的促進建設作用。如何使網絡這把“雙刃劍”在未成年人的成長中發揮積極作用,值得全社會思考

隨着互聯網的不斷髮展,未成年羣體逐漸成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

“未成年人觸網比例高達96.8%,近八成未成年人曾使用移動終端上網,高於全國整體網民。”這是近日由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發佈的《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20xx)》顯示的數據。

從中國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至今,已接近20年。未成年作爲一個特殊的網民羣體,它的成長與發展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社交工具的首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上網行爲集中表現爲三點:從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移,使用微博、微信追星逐潮特徵明顯,上網內容與成年人較爲接近。”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新媒體中心副主任、課題組負責人季琳介紹。

調查顯示,第一次觸網年齡在 10 歲以前(含 10歲)的佔到61.8%,1x.5%的未成年人在6歲之前,即在上國小之前就開始接觸網絡,而10歲以後纔開始接觸網絡的比例只有 26.9%。未成年人接觸互聯網的年齡進一步提前。

未成年人上網整體仍以娛樂和休閒爲主。聽音樂、玩遊戲、聊天、看視頻等是上網時最主要做的事情。但上網查資料的學生比例也有顯著提升,20xx年達到41.2%。

網絡的交互性加快了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進程。

調查中,僅有10%的未成年人“不清楚或沒有使用過”網絡社交平臺,其中最常使用的社交平臺分別是qq 聊天(6x.3%)、qq空間(39.3%)以及騰訊微博(15.5%)。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始活躍於未成年人的社交圈,調查中已有61.6%的未成年人使用微博,高於整體網民。未成年人逐漸成爲網絡社交新途徑、新平臺、新工具的第一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分析:“熱衷於社交平臺的行爲表明未成年人進入了羣體社會化階段,同伴的影響開始超過父母的影響。如今青少年參與社交平臺的重要原因,就是尋找與同伴的共同話題,獲得同齡人的認可。我們需要理解,這種線上的社交行爲是一種時代性表現。”

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

作爲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網絡已經滲透成爲未成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互聯網絕不是“魔鬼”,如何恰當地利用互聯網去了解未成年人也是學校與家長應該上的重要一課。

孫雲曉認爲,家長對孩子們上網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未成年人上網實際的效果是利大於弊。如果沒有互聯網,今天的青少年不會如此自信,思想也不會如此豐富,個性也不會增強。的方法是父母與孩子一起上網,共同參與網絡。

北京市海淀區亮甲店國小率先參與網絡大潮,以新媒體的方式關愛孩子。2022年,亮甲店國小在新浪微博上註冊“亮愛社團”,以創辦網絡愛國公益社團的方式走進國小生的網絡生活,鼓勵孩子們傳播愛國主義新風尚。在“亮愛社團”的微博中,不僅有《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文化,還有討論最美女教師先進事蹟和神九航天員的新鮮話題。不僅傳播了知識文化,也給予了孩子們鍛鍊網上實踐能力的機會。

在網絡爲未成年人拓寬社交渠道的同時,未成年人網民羣體也對互聯網產生了自身的作用。

美國皮尤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皮尤公司曾詢問調查對象是否參加過具有“網絡內容創造標誌”的活動:你是否在某個網頁工作?你是否爲別人的網頁做過貢獻?你是否在網上分享原創的藝術作品、相片、故事或者視頻?你是否自行加工處理過網上找來的東西?對於這些問題,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回答“是”。

與此同時,一種前輩向後輩學習的“後育文化”正悄然興起,這也將會取代之前單純由後輩從前輩處獲取知識的“前育文化”。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52.8%)的孩子認爲父母的上網技術比自己差;2x%的孩子自信父母技術絕對比自己差。

孫雲曉認爲,互聯網時代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動搖了成年人的權威地位。互聯網時代,父母與子女相互學習的狀態將表現得更爲突出。

未成年人專門網站需推廣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衆多新應用,特別是微博微信的廣泛應用,使未成年人的時間以及知識構成都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值得引起關注。如何健康上網、自我保護,成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重要一環。

季琳建議,網絡運營商、學校與家長都應肩負起健康上網的責任。“移動終端比電腦更具有隱蔽性,在此情況下更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的上網指導。網絡運營商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校也應及時開展新媒體素養課程教育。”

“提高媒介素養有兩點必不可少,青少年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成功的體驗。這種正能量使青少年自信,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青少年也不容易形成網癮。青少年對媒介產生客觀的認識也必不可少,他們需要理解網上的生活不等同於現實的生活,媒介的報道內容跟現實生活有差別,從而做出理性的判斷。”孫雲曉說。

調查顯示,x6.3%的未成年人曾遭遇網絡不良信息。不良信息依然是互聯網環境中的一顆“毒瘤”。近幾年來,儘管互聯網環境日益得到改善,但是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於廣告、視頻和遊戲當中。

季琳對記者介紹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11歲的小女孩喜歡看動漫,趁父母出去買菜的空隙,從網上下載了《魔法少女小圓》,自己在家用電腦看,沒有想到開頭是動漫,後面竟然出現了色情畫面。小女孩驚呆了!因爲受到了刺激,這名小女孩需要進行心理輔導。

對此,孫雲曉說:“淨化網絡環境,需要有更多的機構來做青少年網絡監測,分辨出優良與惡劣網絡內容的出處。然後再綜合結果向公衆發佈,使公衆知道哪些網站對少年兒童成長有利,哪些網站存在不良內容,從而可以給予青少年上網的指導。”

面對紛雜的信息,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成熟,鑑別力低,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和遭遇傷害。專家指出,在未成年人上網內容與成年人幾乎無區別、國家尚未實行內容分級政策的情況下,更應大力推廣未成年人專門網站。

【第13篇】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的調查報告怎麼寫

調查時間;20xx年x月-20xx年x月

調查地點:全國中國小

調查內容:關於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的調查

作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的未成年人羣體,在顯示出對網絡、社交媒體高度依賴的同時,也表現出自身對互聯網極大的促進建設作用。如何使網絡這把“雙刃劍”在未成年人的成長中發揮積極作用,值得全社會思考

隨着互聯網的不斷髮展,未成年羣體逐漸成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

“未成年人觸網比例高達96.8%,近八成未成年人曾使用移動終端上網,高於全國整體網民。”這是近日由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發佈的《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20xx)》顯示的數據。

從中國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至今,已接近20年。未成年作爲一個特殊的網民羣體,它的成長與發展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社交工具的首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上網行爲集中表現爲三點:從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移,使用微博、微信追星逐潮特徵明顯,上網內容與成年人較爲接近。”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新媒體中心副主任、課題組負責人季琳介紹。

調查顯示,第一次觸網年齡在 10 歲以前(含 10歲)的佔到61.8%,1x.5%的未成年人在6歲之前,即在上國小之前就開始接觸網絡,而10歲以後纔開始接觸網絡的比例只有 26.9%。未成年人接觸互聯網的年齡進一步提前。

未成年人上網整體仍以娛樂和休閒爲主。聽音樂、玩遊戲、聊天、看視頻等是上網時最主要做的事情。但上網查資料的學生比例也有顯著提升,20xx年達到41.2%。

網絡的交互性加快了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進程。

調查中,僅有10%的未成年人“不清楚或沒有使用過”網絡社交平臺,其中最常使用的社交平臺分別是qq 聊天(6x.3%)、qq空間(39.3%)以及騰訊微博(15.5%)。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始活躍於未成年人的社交圈,調查中已有61.6%的未成年人使用微博,高於整體網民。未成年人逐漸成爲網絡社交新途徑、新平臺、新工具的第一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分析:“熱衷於社交平臺的行爲表明未成年人進入了羣體社會化階段,同伴的影響開始超過父母的影響。如今青少年參與社交平臺的重要原因,就是尋找與同伴的共同話題,獲得同齡人的認可。我們需要理解,這種線上的社交行爲是一種時代性表現。”

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

作爲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網絡已經滲透成爲未成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互聯網絕不是“魔鬼”,如何恰當地利用互聯網去了解未成年人也是學校與家長應該上的重要一課。

孫雲曉認爲,家長對孩子們上網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未成年人上網實際的效果是利大於弊。如果沒有互聯網,今天的青少年不會如此自信,思想也不會如此豐富,個性也不會增強。的方法是父母與孩子一起上網,共同參與網絡。

北京市海淀區亮甲店國小率先參與網絡大潮,以新媒體的方式關愛孩子。2022年,亮甲店國小在新浪微博上註冊“亮愛社團”,以創辦網絡愛國公益社團的方式走進國小生的網絡生活,鼓勵孩子們傳播愛國主義新風尚。在“亮愛社團”的微博中,不僅有《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文化,還有討論最美女教師先進事蹟和神九航天員的新鮮話題。不僅傳播了知識文化,也給予了孩子們鍛鍊網上實踐能力的機會。

在網絡爲未成年人拓寬社交渠道的同時,未成年人網民羣體也對互聯網產生了自身的作用。

美國皮尤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皮尤公司曾詢問調查對象是否參加過具有“網絡內容創造標誌”的活動:你是否在某個網頁工作?你是否爲別人的網頁做過貢獻?你是否在網上分享原創的藝術作品、相片、故事或者視頻?你是否自行加工處理過網上找來的東西?對於這些問題,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回答“是”。

與此同時,一種前輩向後輩學習的“後育文化”正悄然興起,這也將會取代之前單純由後輩從前輩處獲取知識的“前育文化”。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52.8%)的孩子認爲父母的上網技術比自己差;2x%的孩子自信父母技術絕對比自己差。

孫雲曉認爲,互聯網時代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動搖了成年人的權威地位。互聯網時代,父母與子女相互學習的狀態將表現得更爲突出。

未成年人專門網站需推廣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衆多新應用,特別是微博微信的廣泛應用,使未成年人的時間以及知識構成都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值得引起關注。如何健康上網、自我保護,成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重要一環。

季琳建議,網絡運營商、學校與家長都應肩負起健康上網的責任。“移動終端比電腦更具有隱蔽性,在此情況下更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上網指導。網絡運營商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校也應及時開展新媒體素養課程教育。”

“提高媒介素養有兩點必不可少,青少年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成功的體驗。這種正能量使青少年自信,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青少年也不容易形成網癮。青少年對媒介產生客觀的認識也必不可少,他們需要理解網上的生活不等同於現實的生活,媒介的報道內容跟現實生活有差別,從而做出理性的判斷。”孫雲曉說。

調查顯示,x6.3%的未成年人曾遭遇網絡不良信息。不良信息依然是互聯網環境中的一顆“毒瘤”。近幾年來,儘管互聯網環境日益得到改善,但是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於廣告、視頻和遊戲當中。

季琳對記者介紹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11歲的小女孩喜歡看動漫,趁父母出去買菜的空隙,從網上下載了《魔法少女小圓》,自己在家用電腦看,沒有想到開頭是動漫,後面竟然出現了色情畫面。小女孩驚呆了!因爲受到了刺激,這名小女孩需要進行心理輔導。

對此,孫雲曉說:“淨化網絡環境,需要有更多的機構來做青少年網絡監測,分辨出優良與惡劣網絡內容的出處。然後再綜合結果向公衆發佈,使公衆知道哪些網站對少年兒童成長有利,哪些網站存在不良內容,從而可以給予青少年上網的指導。”

面對紛雜的信息,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成熟,鑑別力低,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和遭遇傷害。專家指出,在未成年人上網內容與成年人幾乎無區別、國家尚未實行內容分級政策的情況下,更應大力推廣未成年人專門網站。

【第14篇】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xx年x月-20xx年x月

調查地點:全國中國小

調查內容:關於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的調查

作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的未成年人羣體,在顯示出對網絡、社交媒體高度依賴的同時,也表現出自身對互聯網極大的促進建設作用。如何使網絡這把“雙刃劍”在未成年人的成長中發揮積極作用,值得全社會思考

隨着互聯網的不斷髮展,未成年羣體逐漸成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

“未成年人觸網比例高達96.8%,近八成未成年人曾使用移動終端上網,高於全國整體網民。”這是近日由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發佈的《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20xx)》顯示的數據。

從中國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至今,已接近20年。未成年作爲一個特殊的網民羣體,它的成長與發展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社交工具的首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上網行爲集中表現爲三點:從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移,使用微博、微信追星逐潮特徵明顯,上網內容與成年人較爲接近。”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新媒體中心副主任、課題組負責人季琳介紹。

調查顯示,第一次觸網年齡在 10 歲以前(含 10歲)的佔到61.8%,1x.5%的未成年人在6歲之前,即在上國小之前就開始接觸網絡,而10歲以後纔開始接觸網絡的比例只有 26.9%。未成年人接觸互聯網的年齡進一步提前。

未成年人上網整體仍以娛樂和休閒爲主。聽音樂、玩遊戲、聊天、看視頻等是上網時最主要做的事情。但上網查資料的學生比例也有顯著提升,20xx年達到41.2%。

網絡的交互性加快了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進程。

調查中,僅有10%的未成年人“不清楚或沒有使用過”網絡社交平臺,其中最常使用的社交平臺分別是qq 聊天(6x.3%)、qq空間(39.3%)以及騰訊微博(15.5%)。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始活躍於未成年人的社交圈,調查中已有61.6%的未成年人使用微博,高於整體網民。未成年人逐漸成爲網絡社交新途徑、新平臺、新工具的第一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分析:“熱衷於社交平臺的行爲表明未成年人進入了羣體社會化階段,同伴的影響開始超過父母的影響。如今青少年參與社交平臺的重要原因,就是尋找與同伴的共同話題,獲得同齡人的認可。我們需要理解,這種線上的社交行爲是一種時代性表現。”

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

作爲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網絡已經滲透成爲未成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互聯網絕不是“魔鬼”,如何恰當地利用互聯網去了解未成年人也是學校與家長應該上的重要一課。

孫雲曉認爲,家長對孩子們上網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未成年人上網實際的效果是利大於弊。如果沒有互聯網,今天的青少年不會如此自信,思想也不會如此豐富,個性也不會增強。的方法是父母與孩子一起上網,共同參與網絡。

北京市海淀區亮甲店國小率先參與網絡大潮,以新媒體的方式關愛孩子。2022年,亮甲店國小在新浪微博上註冊“亮愛社團”,以創辦網絡愛國公益社團的方式走進國小生的網絡生活,鼓勵孩子們傳播愛國主義新風尚。在“亮愛社團”的微博中,不僅有《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文化,還有討論最美女教師先進事蹟和神九航天員的新鮮話題。不僅傳播了知識文化,也給予了孩子們鍛鍊網上實踐能力的機會。

在網絡爲未成年人拓寬社交渠道的同時,未成年人網民羣體也對互聯網產生了自身的作用。

美國皮尤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皮尤公司曾詢問調查對象是否參加過具有“網絡內容創造標誌”的活動:你是否在某個網頁工作?你是否爲別人的網頁做過貢獻?你是否在網上分享原創的藝術作品、相片、故事或者視頻?你是否自行加工處理過網上找來的東西?對於這些問題,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回答“是”。

與此同時,一種前輩向後輩學習的“後育文化”正悄然興起,這也將會取代之前單純由後輩從前輩處獲取知識的“前育文化”。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52.8%)的孩子認爲父母的上網技術比自己差;2x%的孩子自信父母技術絕對比自己差。

孫雲曉認爲,互聯網時代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動搖了成年人的權威地位。互聯網時代,父母與子女相互學習的狀態將表現得更爲突出。

未成年人專門網站需推廣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衆多新應用,特別是微博微信的廣泛應用,使未成年人的時間以及知識構成都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值得引起關注。如何健康上網、自我保護,成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重要一環。

季琳建議,網絡運營商、學校與家長都應肩負起健康上網的責任。“移動終端比電腦更具有隱蔽性,在此情況下更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上網指導。網絡運營商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校也應及時開展新媒體素養課程教育。”

“提高媒介素養有兩點必不可少,青少年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成功的體驗。這種正能量使青少年自信,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青少年也不容易形成網癮。青少年對媒介產生客觀的認識也必不可少,他們需要理解網上的生活不等同於現實的生活,媒介的報道內容跟現實生活有差別,從而做出理性的判斷。”孫雲曉說。

調查顯示,x6.3%的未成年人曾遭遇網絡不良信息。不良信息依然是互聯網環境中的一顆“毒瘤”。近幾年來,儘管互聯網環境日益得到改善,但是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於廣告、視頻和遊戲當中。

季琳對記者介紹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11歲的小女孩喜歡看動漫,趁父母出去買菜的空隙,從網上下載了《魔法少女小圓》,自己在家用電腦看,沒有想到開頭是動漫,後面竟然出現了色情畫面。小女孩驚呆了!因爲受到了刺激,這名小女孩需要進行心理輔導。

對此,孫雲曉說:“淨化網絡環境,需要有更多的機構來做青少年網絡監測,分辨出優良與惡劣網絡內容的出處。然後再綜合結果向公衆發佈,使公衆知道哪些網站對少年兒童成長有利,哪些網站存在不良內容,從而可以給予青少年上網的指導。”

面對紛雜的信息,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成熟,鑑別力低,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和遭遇傷害。專家指出,在未成年人上網內容與成年人幾乎無區別、國家尚未實行內容分級政策的情況下,更應大力推廣未成年人專門網站。

【第15篇】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xx年x月-20xx年x月

調查地點:全國中國小

調查內容:關於未成年人對互聯網接觸情況的調查

作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的未成年人羣體,在顯示出對網絡、社交媒體高度依賴的同時,也表現出自身對互聯網極大的促進建設作用。如何使網絡這把“雙刃劍”在未成年人的成長中發揮積極作用,值得全社會思考

隨着互聯網的不斷髮展,未成年羣體逐漸成爲主要上網人羣之一。

“未成年人觸網比例高達96.8%,近八成未成年人曾使用移動終端上網,高於全國整體網民。”這是近日由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發佈的《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20xx)》顯示的數據。

從中國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至今,已接近20年。未成年作爲一個特殊的網民羣體,它的成長與發展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社交工具的首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上網行爲集中表現爲三點:從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移,使用微博、微信追星逐潮特徵明顯,上網內容與成年人較爲接近。”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新媒體中心副主任、課題組負責人季琳介紹。

調查顯示,第一次觸網年齡在 10 歲以前(含 10歲)的佔到61.8%,1x.5%的未成年人在6歲之前,即在上國小之前就開始接觸網絡,而10歲以後纔開始接觸網絡的比例只有 26.9%。未成年人接觸互聯網的年齡進一步提前。

未成年人上網整體仍以娛樂和休閒爲主。聽音樂、玩遊戲、聊天、看視頻等是上網時最主要做的事情。但上網查資料的學生比例也有顯著提升,20xx年達到41.2%。

網絡的交互性加快了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進程。

調查中,僅有10%的未成年人“不清楚或沒有使用過”網絡社交平臺,其中最常使用的社交平臺分別是qq 聊天(6x.3%)、qq空間(39.3%)以及騰訊微博(15.5%)。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始活躍於未成年人的社交圈,調查中已有61.6%的未成年人使用微博,高於整體網民。未成年人逐漸成爲網絡社交新途徑、新平臺、新工具的第一批使用者和推廣者。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分析:“熱衷於社交平臺的行爲表明未成年人進入了羣體社會化階段,同伴的影響開始超過父母的影響。如今青少年參與社交平臺的重要原因,就是尋找與同伴的共同話題,獲得同齡人的認可。我們需要理解,這種線上的社交行爲是一種時代性表現。”

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

作爲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網絡已經滲透成爲未成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互聯網絕不是“魔鬼”,如何恰當地利用互聯網去了解未成年人也是學校與家長應該上的重要一課。

孫雲曉認爲,家長對孩子們上網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未成年人上網實際的效果是利大於弊。如果沒有互聯網,今天的青少年不會如此自信,思想也不會如此豐富,個性也不會增強。的方法是父母與孩子一起上網,共同參與網絡。

北京市海淀區亮甲店國小率先參與網絡大潮,以新媒體的方式關愛孩子。2022年,亮甲店國小在新浪微博上註冊“亮愛社團”,以創辦網絡愛國公益社團的方式走進國小生的網絡生活,鼓勵孩子們傳播愛國主義新風尚。在“亮愛社團”的微博中,不僅有《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文化,還有討論最美女教師先進事蹟和神九航天員的新鮮話題。不僅傳播了知識文化,也給予了孩子們鍛鍊網上實踐能力的機會。

在網絡爲未成年人拓寬社交渠道的同時,未成年人網民羣體也對互聯網產生了自身的作用。

美國皮尤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皮尤公司曾詢問調查對象是否參加過具有“網絡內容創造標誌”的活動:你是否在某個網頁工作?你是否爲別人的網頁做過貢獻?你是否在網上分享原創的藝術作品、相片、故事或者視頻?你是否自行加工處理過網上找來的東西?對於這些問題,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回答“是”。

與此同時,一種前輩向後輩學習的“後育文化”正悄然興起,這也將會取代之前單純由後輩從前輩處獲取知識的“前育文化”。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52.8%)的孩子認爲父母的上網技術比自己差;2x%的孩子自信父母技術絕對比自己差。

孫雲曉認爲,互聯網時代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動搖了成年人的權威地位。互聯網時代,父母與子女相互學習的狀態將表現得更爲突出。

未成年人專門網站需推廣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衆多新應用,特別是微博微信的廣泛應用,使未成年人的時間以及知識構成都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值得引起關注。如何健康上網、自我保護,成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重要一環。

季琳建議,網絡運營商、學校與家長都應肩負起健康上網的責任。“移動終端比電腦更具有隱蔽性,在此情況下更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上網指導。網絡運營商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校也應及時開展新媒體素養課程教育。”

“提高媒介素養有兩點必不可少,青少年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成功的體驗。這種正能量使青少年自信,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青少年也不容易形成網癮。青少年對媒介產生客觀的認識也必不可少,他們需要理解網上的生活不等同於現實的生活,媒介的報道內容跟現實生活有差別,從而做出理性的判斷。”孫雲曉說。

調查顯示,x6.3%的未成年人曾遭遇網絡不良信息。不良信息依然是互聯網環境中的一顆“毒瘤”。近幾年來,儘管互聯網環境日益得到改善,但是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於廣告、視頻和遊戲當中。

季琳對記者介紹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11歲的小女孩喜歡看動漫,趁父母出去買菜的空隙,從網上下載了《魔法少女小圓》,自己在家用電腦看,沒有想到開頭是動漫,後面竟然出現了色情畫面。小女孩驚呆了!因爲受到了刺激,這名小女孩需要進行心理輔導。

對此,孫雲曉說:“淨化網絡環境,需要有更多的機構來做青少年網絡監測,分辨出優良與惡劣網絡內容的出處。然後再綜合結果向公衆發佈,使公衆知道哪些網站對少年兒童成長有利,哪些網站存在不良內容,從而可以給予青少年上網的指導。”

面對紛雜的信息,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成熟,鑑別力低,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和遭遇傷害。專家指出,在未成年人上網內容與成年人幾乎無區別、國家尚未實行內容分級政策的情況下,更應大力推廣未成年人專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