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調研民生報告多篇

調研民生報告多篇

【第1篇】加強和改進縣民生檔案管理工作優秀調研報告模板

民生檔案關係到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爲全面瞭解掌握我縣民生檔案工作的基本情況,加強和改進民生檔案管理工作,更好地發揮民生檔案在服務民生、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縣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於3-4月組織相關人員對全縣民生檔案管理工作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民生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

(一)民生檔案種類繁多,涉及面廣。我縣的民生檔案種類繁多,涉及面廣,包括:下崗職工檔案、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檔案、再就業檔案、低保檔案、殘疾人檔案、社會救助檔案、婚姻檔案、退伍軍人檔案、土地承包(延包)和流轉檔案、失地農民檔案、新型合作醫療檔案、城鎮居民醫保檔案、獨生子女檔案、公民出生檔案、移民檔案、房產檔案、公證檔案、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檔案、地籍檔案、林權檔案等近50種。近幾年,我縣的民生檔案種類、數量呈快速增長的趨勢,涉及社會管理方方面面和諸多行政部門及企事業單位,這些民生檔案具有重要的原始性、基礎性、憑證性特徵,在解決民生問題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二)部分涉民單位檔案管理較規範。部分涉民單位建立了專門的檔案室,庫房配有防火、防盜、防光設備,配有檔案櫃等檔案基本設施,有的還安裝了檔案密集架等。建立了以單位分管領導爲主的檔案工作機構,配備了專(兼)職的檔案管理人員,對本單位的檔案做到有人專門負責收集、管理。

(三)民生檔案查詢率高,社會效益好。在調查中瞭解到,隨着國家關注民生的政策不斷推出,人民羣衆對民生檔案的查閱需求越來越大,民生檔案的查詢率越來越高,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據統計,全縣涉民部門已爲多人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失業證》,發放小額貸款842萬元,提供就業再就業服務640人次。特別是縣檔案館爲有關部門和人民羣衆查閱移民檔案、集體企業檔案等工作,爲縣裏爭取了上級政策補助資金逾千萬元。

二、我縣民生檔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民生檔案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於今後加以改進和加強。

(一)多數涉民單位的民生檔案管理較爲混亂。有的部門檔案管理分工不明確,檔案管理人員崗位職責不明,流動性大,對下屬單位(股室)的監督指導不到位。有的鄉鎮、縣直單位只注重文書檔案資料的歸檔整理和移交進館,而對專業檔案(也就是涉民檔案)則很少有進行整理歸檔的,造成大多數涉民單位的民生檔案管理比較混亂。有的鄉鎮、縣直單位的民生檔案資料不僅沒有交檔案室集中統一管理,留存在有關的股室或鄉鎮七所八站保管,而且長期以來沒有進行整理歸檔,零零散散地隨處堆放,處於無序管理或失管狀態。有的單位隨意借閱,不履行借閱手續,遺失現象較爲嚴重。如:10月份以前的婚姻檔案由鄉(鎮)登記、保管,造成丟失損毀現象;10月份以後縣民政局高度重視,對全縣婚姻檔案進行了集中收集、整理,但是,10月份以前的婚姻檔案資料只是散件。調查發現,全縣70多個國有(集體)轉制企業的檔案都還留存在主管部門或是各自企業,只有原縣化肥廠的檔案整理較好,其餘企業的檔案都沒有進行整理歸檔。有的甚至把檔案資料作爲廢紙賣掉或燒掉,有的企業已經找不到一份檔案,全部遺失了。

(二)部分單位不願移交到期民生檔案,安全保管無保障。一是個別涉民單位檔案法治觀念不強,以平時業務工作要經常查閱爲由,不願意把到期的民生檔案移交給縣檔案館。二是部分單位、鄉鎮的檔案室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有的甚至還在各自業務部門(股、室)保管,很容易造成流失;三是有的單位因受人員、技術、管理不到位的影響,使檔案無法得到安全有效的保管。

(三)民生檔案資源管理分散,不利於資源共享。民生檔案屬於公共信息資源,應爲社會所用。民生檔案涉及面廣,形成的主體多而複雜,致使民生檔案資源分散保存於不同的部門,因而形成了多頭管理、各自爲政的局面,羣衆查閱利用很不方便,民生檔案的資源共享程度不高。如房產地產檔案、公積金檔案、各類社保檔案、婚姻檔案、學籍檔案、出生檔案、戶口遷移檔案、土地承包檔案等都由各形成部門自我保管,比較分散,而民衆又往往直接到檔案館查閱利用檔案,結果難以查到所需檔案,這就給廣大民衆查閱民生檔案帶來了一定的不便,難以使民生檔案資源真正爲社會所用。

三、加強民生檔案管理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檔案法規宣傳力度,全面提高全社會的民生檔案意識。一是要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的民生檔案意識,充分利用電視、報刊雜誌及檔案信息網等宣傳媒體,宣傳民生檔案的有關法律法規和信息,使民生檔案工作的開展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二是要依託檔案教育培訓平臺,在對檔案管理人員的崗位培訓中,引入民生檔案的內容,大力宣傳民生檔案工作,整體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的民生檔案意識。

(二)抓好民生檔案的源頭管理,建立民生檔案資源體系。民生檔案來源於不同的行業和部門,內容豐富多樣,而要做好民生檔案工作既是一項長期性的基礎工作,又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的支持與配合。一是建議縣委、縣政府制定《關於加強民生檔案管理工作的意見》,將民生檔案工作列入縣委、縣政府對各鄉(鎮)、縣直及駐縣單位的目標考覈內容之一。二是從源頭上抓好民生檔案的管理。要從產生民生檔案單位的建檔工作抓起,切實做好相關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歸檔等項工作,縣檔案局應本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的社會建設和管理工作開展到哪裏,民生檔案工作就延伸到哪裏的原則,密切關注民生工作的熱點,提前介入對民生檔案的指導,及時幫助各有關單位建立完善民生檔案,特別要加強對新領域民生檔案工作的管理,以推進民生領域建檔工作進一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建立健全規範化的民生檔案資源體系。三是加強檔案管理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各鄉(鎮)、縣直及駐縣單位要配備專(兼)職檔案管理人員,檔案管理人員宜選擇責任心強,工作細緻,有耐心,服務意識較強的人員擔任,並確保人員相對穩定。要按標準設立綜合檔案室,添置檔案保管設備。鄉(鎮)的民政所、農經站、國土所、財政所、統計辦、林管站、計生辦、農醫辦、中國小、派出所等十個站所的檔案由主管部門綜合檔案室歸口管理;其它站所及行政村的檔案,根據檔案屬地管理和分級負責的原則,由鄉(鎮)綜合檔案室負責管理。四是縣檔案局要指導和規範涉民部門制定民生檔案歸檔範圍、分類大綱和保管期限等相關的業務標準,規範民生檔案管理的歸屬與流向,健全民生檔案監管長效機制。

(三)整合民生檔案信息資源,形成“大檔案”格局。針對民生檔案資源分散保存於各部門,給民衆利用帶來不便的客觀情況,必須整合全縣民生檔案信息資源,通過接收、寄存、代管等多種形式,把關係到人民羣衆利益的全縣民生檔案集中到縣檔案館收藏保管。一是加大接收、徵集力度。各有關單位形成的民生檔案在本部門保存一定的期限後,應依法向縣檔案館移交到期檔案。逐步將全縣範圍內婚姻、公證、房產、林權、地籍、移民、土地承包、教育、就業、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公共管理等關係社會管理、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的民生檔案全面完整地接收進縣檔案館,從而形成“大檔案”格局,實行民生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實現民衆利益保障的最大化。二是加強對瀕危民生檔案的搶救、保護和整合。全縣國有(集體)轉制企業檔案瀕臨損毀,轉制企業檔案關係到職工羣衆的切身利益,必須採取措施,加以搶救保護和妥善處置,如果檔案缺失,將給他們的養老保險、退休等手續的辦理帶來麻煩,將爲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婚姻檔案也面臨散失,必須儘快採取措施,加以搶救保護。

(四)加強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建立檔案查閱利用平臺。一是建議縣委、縣政府將民生檔案的信息化建設列入全縣信息網絡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在全縣建立互聯互通的民生檔案數據庫網絡體系;二是縣檔案局要在豐富館藏民生檔案的基礎上,對涉及民生的各類檔案,集中力量,優先編制各種專題目錄,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民生檔案專題數據庫,建立檔案信息查詢利用的平臺,滿足民衆查檔利用需求,真正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利用快捷方便的目標。

(五)加大民生檔案管理資金投入,保障檔案工作需要。一是建議縣政府加大民生檔案工作的投入,根據《贛州市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每年將檔案局(館)的檔案保護費、檔案徵集費和檔案宣傳教育費列入財政預算,並給予檔案現代化管理、檔案信息化建設和檔案開發利用等方面的財力支持,從而確保民生檔案工作需要。二是鄉(鎮)、縣直和駐縣各單位應該保障檔案工作經費,落實檔案管理人員崗位津貼,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三是加快新建縣檔案館項目建設。目前,縣檔案館地處地下室,非常潮溼,存在安全隱患,庫容已經飽和,也達不到國家檔案館建設標準的要求,應加快項目建設進程,儘早開工,儘早竣工,以適應民生檔案資源整合的需要。四是嚴格收費標準。縣檔案局(館)要嚴格執行物價部門批准的項目,按收費標準收取,實行收支二條線管理。

(六)加大民生檔案工作監管力度,推進依法治檔進程。縣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對民生檔案的收集、歸檔、保管和利用等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監管,使民生檔案既能得到齊全收集、規範整理和安全保管,又能實現有效利用。一是依法監管。加強法規政策監管力度,要經常對鄉鎮、縣直和駐縣單位的檔案進行行政執法檢查,依法查處檔案違法行爲和案件。加強業務監管,要對涉民部門的檔案業務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從而使我縣民生檔案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二是加強檢查。要建立民生檔案工作年度檢查制度,結合歸檔文件驗收和年度考覈工作,對民生檔案的歸檔情況、管理狀況和開放利用工作進行檢查,並不定期的開展民生檔案專項檢查,把檢查結果作爲檔案工作評先創優的依據。

【第2篇】關於失地農民生活出路的調研報告

最近十多年來,隨着安陽市城市建設及安鋼、電廠等工業用地範圍的不斷擴大,相臺辦事處所轄的六個農村失地農民的羣體迅速擴大。爲了進一步瞭解失地農民的現狀,更充分地反映當前失地農民的生活和心態,近日,我們在轄區範圍內,選擇失地農民相對較集中的柴庫、孝民屯、鐵佛寺、樑邵村對失地農民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基本情況:

相臺街道辦事處共轄六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49個村民組,7330戶,總人口爲15515人。現有土地總面積2705畝,其中耕地面積2677畝,林地28畝;勞動力總數9894人,其中從事家庭經營的4381人(從事農業的2896人),外出務工1547人,無固定工作的3966人。2022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125元。

1990年以來,轄區實際有地農民數量13974人,1990年底,16——60歲的男性公民4175人,16——55歲的女性公民數爲4230人;2022年底,16——60歲的男性公民4946人,16——55歲的女性公民數爲4948人;15年來六個農村共失去土地3301畝,其中安鋼、電廠等工業建設佔用土地2873畝。以柴庫爲例:自90年以來,共失去土地1266畝,其中:安鋼在94年和2022年分別佔去460畝和393畝;電廠修建老年活動中心、原料場、運煤路等佔去177畝;城市建設佔用土地128畝(107國道和外國語國小佔地),村民佔用宅基地108畝。整個工業用地佔失去土地數的81.4%,城市建設用地佔失去土地數的10.1%,村民自己宅基地佔失去土地數8.5%。

二、失地農民目前面臨的主要難題、心態及真實想法

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是新形勢下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近郊農民失去土地,參與由農業向工業、鄉村向城市社會經濟轉化過程的必然選擇。但是,農民矢地後面臨着諸多難題:一是擇業難,尤其是失地的中老年農民就業更難。從目前情況看:首先,政府提供的再就業崗位,安置下崗職工就已經十分困難,安排失地農民就業的機會很小,許多失地農民最需要解決的是穩定的收入來源。其次,由於受文化程度和年齡的影響,完全靠自謀出路,失地農民根本就不是外來打工者的競爭對手。第三,對相當部分的失地農民進行再就業技能的培訓已經不可能。二是老年人的生活逐步趨於困難,贍養也是個問題。過去大部分老年人靠種幾畝地來解決生活問題,目前地已佔完,沒有來錢路,只能靠有限的土地補償費來維持生活。另外,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時,土地大多是老人所佔有,耕地曾經是維繫子女的紐帶,失去土地後老人的贍養問題難解決。三是生活上的不習慣。對於農民家庭來講,沒了土地就是失去了家庭院落。農業機具、糧食無處儲藏;賣糧的變成了買糧的;部分農民由房屋出租方變爲租住方等等。

調查發現:失地是農民的兩難選擇,一方面迫於政府的壓力,另一方面卻又受到眼前經濟利益的引誘,有相當部分的農民經過宣傳、啓發,自願選擇了放棄土地。但是,失地後農民又心存許多顧慮和比較現實的想法。

1、農民最擔憂的五個主要問題。一是部分年紀較大的失地農民因爲子女收入、生活水平下降,普遍對自己的養老、醫療問題擔憂。二是在政府徵地過程中,由於每次徵地價格都不一樣,得到補償費低的羣衆心理不平衡。三是土地被徵用,由農民變爲無業人員,找不到工作,對今後的生活十分擔憂。四是年齡稍大一些的農民認爲,自己過去是靠賣糧維持生計,當今是買糧度日,手中無糧心發慌。五是多數的失地農戶,對未來的生活持一種消極的觀望態度,有的農民也擔心因經濟緊張和就業壓力的加大,會引發新的社會治安問題。

2、農民反映最強烈的三個問題。一是對政府徵地後不能走工人不滿意,尤其是對安鋼佔用土地後不能走工人表示了特別的不滿意。2022年安鋼修建北出口道路租用柴庫的67畝和今年原料場佔用300畝地時,有70%的農民都提出要走工人。二是希望政府儘快解決失地農民老年人和低保戶的問題。三是政府要積極引導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使失地農民有一分穩定的職業收入。

三、解決矢地農民生活出路問題的做法:

失地農民的生活出路問題是相臺辦歷屆領導班子所關注和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近年來,相臺辦尤其是各村就如何解決失地農民出路等問題進行了研究,並作了不少有益的嘗試。

(一)、以經濟建設爲中心,通過發展企業對剩餘勞力進行自我消化。轄區日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二期工程建設接近尾聲,在北蒙辦事處後黃甫村徵地480畝,一期80噸鍊鋼轉爐配套項目計劃2022年8月投產使用。鑄造二廠投資100萬元的技改工程,現已完工投入使用。鋼城購物中心二期工程總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現已投入使用。鋼城房地產公司開發的燕林花園工程建設過半。安陽市首批城中村改造試點之一鐵佛寺新村二期工程10棟樓建設工作順利進行,總投資近6000萬元,預計產生效益近2000萬元,現正在順利施工中,2022年5月份全部竣工並交付使用。這幾項工程共安排勞力2000餘人,2022年度完成工業收入43995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3%;建築業收入4771萬元,佔農村總收入的7%,兩項收入合計佔到總收入的70%。

【第3篇】民生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民生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加強對民生問題的監督 爲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人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爲國家權力機關,應該把人民羣衆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好。區人大常委會始終高度重視民計民生問題,把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作爲人大工作的準則,以促進社會和諧爲目標,以保障、改善民生爲重點,不斷加強對民生問題的監督,努力提高監督實效,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爲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圍繞保障和改善民計民生開展監督,促進科學發展,維護社會和諧

解決民生問題離不開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生產力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逐步提高。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常委會每年都聽取審議區政府上一年度財政決算和財政預算執行及其它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工作報告,適時聽取審議本年度國民經濟計劃和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並作出相應決議,保證人代會確定的國民經濟計劃和預算任務的完成。爲促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常委會今年還重點聽取和審議了區政府關於xx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報告。常委會的監督,對於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圍繞以人爲本這個核心,常委會先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藥品管理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執行情況和計劃生育、環境保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認真督促有關方面切實解決好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維護了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推動了黨的惠民政策的貫徹落實,爲保障和改善民計民生髮揮了積極的作用。圍繞民主法制建設,常委會對“五五”普法工作情況、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貫徹落實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努力促進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二、積極開展代表工作,努力發揮代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由人民羣衆選舉產生,最瞭解羣衆的呼聲和願望,支持和保證人大代表發揮作用,既是人大的職責所在,也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衆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在搞好監督工作的同時,注重加強與代表的聯繫,充分發揮代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一是組織代表圍繞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開展對新農村建設、迎奧運環境建設、社會治安治理、食品衛生等工作視察檢查,着力促進“一府兩院”改進相關工作,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維護羣衆合法利益,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二是認真辦理代表提出的建議意見,確保代表和人民羣衆滿意。代表提出的建議意見大多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民計民生和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區人大常委會對代表提出的建議意見高度重視,每年都要適時聽取和審議區政府關於代表建議意見辦理工作情況的報告,並就進一步做好辦理工作提出建議意見,督促“一府兩院”依法進行辦理。三是堅持分片聯繫代表制度,廣泛徵求代表對人大常委會和“一府兩院”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常委會及“一府兩院”進一步改進工作,使各項工作更加符合代表和人民羣衆的要求。四是堅持邀請部分區人大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和參加視察檢查、專題調研等重要活動制度,支持“一府兩院”及有關部門邀請各級人大代表參加他們組織的重要活動,努力爲代表知情知政、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三、認真做好人民羣衆的來信來訪工作,努力維護人民羣衆合法權益

常委會堅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把信訪工作作爲深入瞭解民情,充分掌握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民主渠道,作爲對“一府兩院”實施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促進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信息“窗口”認真對待,認真受理代表和人民羣衆的來信來訪,不斷規範信訪辦理程序,努力提高辦理水平,使各種信訪案件得到了妥善處置,較好地發揮了人大信訪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人民羣衆合法權益和促進全區社會穩定中的作用。

我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的看到,我們在加強對民計民生監督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一是對民計民生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進一步增強,監督的領域還需要進一步拓展,監督的途徑和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拓寬。對與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社會普遍關注的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熱點、難點問題監督工作力度還不夠大,監督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二是對於民計民生問題的調查研究不夠。對人民羣衆所思、所想、所盼缺乏深入的瞭解,對於如何解決涉及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還缺乏深入的研究。三是激勵代表在加強對民計民生問題監督檢查、構建和諧社會中充分發揮作用的科學有效機制還沒有形成。一些代表主動參與監督的意識不是很強,提出的建議意見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及其常 委會的重要職責,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務求實效,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切實把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要着力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堅持履職爲民,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我國,國家的一切權利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人大及其常委會不僅是國家權力機關,而且是瞭解民情、反映民聲、集中民智的民意機關,在發揚人民民主、維護人民羣衆根本利益、調動人民羣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人大的工作就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考慮問題,努力在羣衆“最盼”上想辦法,在羣衆“最急”上抓落實,在羣衆“最怨”上促整改,真正在思想上尊重人民羣衆,感情上貼近人民羣衆、行動上深入人民羣衆,工作上依靠人民羣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計民生,實實在在爲人民謀利益,推動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二、加強對民生問題的監督檢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也爲加強和改進人大監督工作指明瞭方向和重點。在現階段,就業是民生之本,就學是民生之基,就醫是民生之急,社會保障是民生之盾。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當把關切民生冷暖的醫療、就業、住房、社會保障、食品安全等問題作爲重點,通過監督,讓人民羣衆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要時時、事事、處處從人民羣衆關注的問題出發,把羣衆的需要作爲調研的重點,深入基層,深入實際,體察民情,瞭解民意,集中民智,全面瞭解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提出有前瞻性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促進“一府兩院”解決人民羣衆反映的深層次的問題。

三、做好信訪工作,維護好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

人大信訪工作不僅是密切人大與羣衆聯繫的橋樑和紐帶,也是體察社情民意的“寒署表”,是發揚民主的“窗口”。要健全和完善人大機關信訪工作制度、主任接待日製度和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重大信訪件應急處理機制等工作制度,促進信訪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要認真做好羣衆來信來訪及上級人大常委會批轉信訪的接待、登記工作,依法耐心做好上訪人思想疏導工作和政策解釋工作,穩定上訪人情緒,積極主動地化解矛盾,消除構建和諧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要加大對重點案件的督辦力度,加強與“一府兩院”的聯繫溝通,力求從根本上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維護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使人大信訪工作真正成爲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羣衆、瞭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爲人民羣衆表達心聲搭建橋樑。要善於從羣衆關心的問題中挖掘監督線索,把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爲監督的突破口和着力點,積極探索人大信訪在解決民生問題方面的新方式、新方法,真正體現人大信訪爲民的本色。

四、發揮代表作用,拓寬民主渠道

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是黨和國家聯繫人民羣衆的重要渠道。代表們大多工作在一線,生活在基層,熟悉民情、瞭解民意,有着廣泛而深厚的羣衆基礎,是人民羣衆具體利益的表達者、現實利益的傳遞者、切身利益的維護者。區人大常委會要高度重視代表工作,充分調動人大代表履職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在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方面的主體作用。要繼續堅持邀請部分區人大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和參加視察檢查、專題調研等重要活動制度,支持“一府兩院”及有關部門邀請各級人大代表參加他們組織的重要活動,進一步拓寬代表聯繫人民羣衆的渠道,暢通民意表達的途徑,增強人大代表維護羣衆利益,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發揮代表在維護人民羣衆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要繼續深化“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爲人民”活動,積極引導代表在新農村建設、路網建設、大項目建設、徵地拆遷等全區重點工作中,協助區委、區政府做好凝聚民心、促進和諧、維護穩定的工作,在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要支持和鼓勵有實力的人大代表通過“愛心行動”等方式幫助困難羣衆,爲弱勢羣體送溫暖,爲黨和政府分憂解難。要建立完善人大代表聯繫羣衆的制度,使不同利益羣體的訴求得到及時反映,形成民意表達和反饋的新途徑,從而更好地調動羣衆的積極性,凝聚力,形成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力量。要建立人大代表參與建議辦理工作視察、檢查機制和建議辦理測評機制,不斷加大建議辦理的監督力度,特別要抓好涉及民生問題的重點建議意見辦理工作,提高黨委、人大、政府在人民羣衆中的威信,共同努力創造和諧環境,營造和諧氛圍,構建和諧社會。

【第4篇】關於我縣民生工程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

實施民生工程,是縣委、縣政府立足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進賢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造福人民的德政工程。近日,本人對我縣民生工程實施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調研情況如下:

一、主要做法

20xx年,全縣上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精心組織,齊心協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項政策措施有效落實,有力地推進了民生工程的順利實施。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縣政府對民生工程高度重視,將實施民生工程作爲20xx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各部門均成立了民生工程領導小組,落實了辦事機構,明確了職責分工,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了政府領導、部門落實、統一協調的工作機制。

(二)制定政策,規範實施

我縣根據省、市政府出臺的有關民生工程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及時制定了實施方案,保證了各項民生工程有章可循,按計劃實施。

(三)廣泛宣傳,營造聲勢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利用廣播、電視、簡報、宣傳欄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民生工程的意義,充分調動起廣大幹部羣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調整支出,落實資金

我縣經濟基礎較爲薄弱,但縣政府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開支,千方百計籌集資金,保障了民生工程順利推進。

(五)落實責任,加強督查

在民生工程實施過程中,縣政府加大了督導檢查力度,確保了工程項目質量和資金使用的嚴格管理。

二、進展情況

20xx年在全縣範圍內實施的六十六項民生工程中,涉及就業工程的六項,涉及教育保障的九項,涉及生活保障的十六項,涉及公共安全的五項,涉及農業農村的八項,涉及文化體育的六項,涉及生態環境的六項,涉及醫療保障的十項。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一)己完成的有53項,佔總數的80%,包括:對城鄉困難羣衆進行大病醫療救助、新增城鎮就業4400人、勞動合同簽訂率達標、爲農村絕育二女戶或與鄉鎮簽訂不再生育合同的家庭辦理生育養老保險、免除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教科書費、增加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專項資金、增加“一村一品”投入、擴大公益林保護面積12.9萬畝等工程。

(二)己啓動,需跨年度實施的有5項,佔總數的7.5%,包括:籌建縣級社會福利院、籌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縣醫院住院大樓建設、籌建董源藝術研究院、啓動縣看守所建設等工程。

(三)正在推進的有7項,佔總數的10.6%,包括:將城鎮居民全部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建設經濟適用房2萬平方米、繼續推進村級辦公場所建設、加快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圩堤加固及機電泵站改造、啓動城中村改造試點、對縣體育場進行維修改造等工程。

(四)等待全省同步推進的有1項。即:推進國營農林水系統改革。

總體看,我縣六十六項民生工程的實施進展順利,六十六項民生工程在我縣的全面實施,給人民羣衆帶來了最直接、最現實的實惠,促進了社會事業的發展,體現了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要求,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特別是各部門領導幹部在組織實施民生工程中,深入基層、親臨一線,沉下身子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歡迎和認可。

三、存在問題

(一)工程進展不平衡

66個項目中,己完成53項,佔總量的80%;己啓動,需跨年度實施的有5項;正在穩步推進的有7項;此外,需等待全省同步推進的有1項。

(二)工作機制不夠完善

雖然各部門都建立了統一的民生工程領導機構,但民生工程牽涉到衆多部門,涉及到方方面面,存在工作機制和工作關係不順的現象,部門協調配合不夠,職責界定不清。

(三)部分工程類項目進度偏慢

縣級社會福利院、縣看守所建設等需報上級審批的工程類項目,己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正在等待上級批覆。村級辦公場所建設、對縣體育場進行維修改造等需爭取上級計劃的工程類項目,已申報計劃,現己爭取到市裏27個辦公場所建設計劃。推進國營農林水改革這項工程,則需等待全省同步推進。

(四)對於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不夠

民生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少數部門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調查研究不夠、解決問題辦法不多。如將城鎮居民全部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這項民生工程,到20xx年底參保率僅爲43%,有關職能部門需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

四、幾點建議

(一)提高認識,強化組織領導

深入實施民生工程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是使廣大羣衆更好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需要、是進一步推進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實施民生工程最重要的是認識問題、態度問題。縣 政府和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切實把實施民生工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協調落實、上下聯動推進的工作機制,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工作落實。

(二)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良好氛圍

民生工作是惠及千家萬戶的德政工程,需要廣大羣衆的支持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爲契機,廣泛宣傳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創新宣傳方式,提高宣傳時效,積極引導廣大羣衆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支持民生工程的實施。同時,及時通報全縣民生工程進展情況,加大民生工程建設成果宣傳力度,適時總結推廣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鼓勵先進,鞭策落後,推動民生工程實施向縱深推進。

(三)加強督查,加大工作推進力度

縣政府要定期不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民生工程政策措施貫徹執行情況、有關主管部門履職情況及工程進展和效能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嚴格按照已制定的方案和實施細則對工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督辦,對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時開展調查研究,不斷促進、推動工作開展。要加強項目調度,按照建設規劃,確保按期完成任務。

(四)全力落實配套資金,嚴格民生工程資金管理

縣政府要積極籌措配套資金,加快資金撥付進度,保證民生工程的資金需求。並積極主動做好向上爭取資金工作,千方百計保證資金及時安排到位,不留缺口。同時強化資金監管,加強對資金保障及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實行跟蹤問效,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第5篇】社會管理和民生改善工作專項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市殘疾人工作在省、市殘聯和_____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殘疾人保障和服務這個主題,求真務實,紮實工作,使全市殘疾人民生得到切實改善,取得了顯著成績。

根據市委政法委關於開展社會管理和民生改善調研的通知精神,市殘聯認真開展專項調研,現就三方面情況彙報如下:

一、關於社會管理和殘疾人民生基本情況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我會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爲指導,認真做好關於社會管理和殘疾人民生工作,重點以改善民生和促進和諧爲目標,在殘疾人生活救助、殘疾人社會保險、殘疾人社會福利事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1.殘疾人生活救助方面

2.殘疾人社會保險

加強監督檢查,將在城鎮就業的殘疾職工納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制度範圍。建立和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殘疾人社會保障自然增長機制。全面提升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覆蓋率,確保持證殘疾人蔘保率達到80%以上。

3.殘疾人社會福利事業

4.醫療康復工作

5.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及就業扶貧

我市立足市情,因地制宜,着力構建殘疾人扶貧長效機制,較好地改善了殘疾人生產生活條件,加快了殘疾人脫貧致富的步伐。

一是加強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我們選擇經濟效益好、輻射能力強、生產項目適合殘疾人的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爲依託,積極打造星級殘疾人扶貧基地。目前建有3個省級基地、3個泰州市級基地,均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安置和輻射帶動的xx00多戶殘疾人家庭生活狀況明顯改善,讓495戶殘疾人家庭脫貧。二是積極實施就業扶貧,一方面加大按比例就業力度,另一方面積極幫助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從事個體經營,適時舉辦就業培訓。建立省級_____市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開展種植、養殖、電動車修理、電腦技能、按摩、美甲等各類職業培訓,三年來累計有殘疾人xx00人次先後參加種植、養殖、電腦技能、電動車維修、服裝製作、盲人按摩等各類培訓。幫助扶持 20 名殘疾人自謀職業走上了創業之路。三是積極開展助殘結對活動,採取一助一、衆助一的形式,尤其是倡導機關幹部和貧困殘疾人助殘結對,目前已完成助殘結對 對。四是切實抓好教育扶貧,我會連續四年對殘疾人和殘疾人子女義務教育實施兩免一補,每年對考上大學的殘疾人和殘疾人子女都要發放一定的補助,對考取大、中專院校的殘疾學生和低保殘疾家庭子女給予一次性補助20004000元,2022年我市有9 名殘疾學生被普通高校錄取,(含高中)累計受益人員達300名。全市初步形成以扶貧效益最大化爲取向,以扶貧基地建設爲特色,多着並舉,多層次、多渠道扶貧的長效機制。

下半年工作思路

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嚴格執行重殘救助人員的統計、申報和資金髮放工作,力爭做到應保盡保。做好低保家庭中重度殘疾人重殘補貼金髮放和一戶多殘、依老養殘特殊困難家庭的救助金髮放工作。擴大重殘人員醫療救助對象的範圍,擴大殘疾人康復項目進入醫保報銷的範圍。密切關注大學聯考、會考新生錄取信息,認真做好高中以上殘疾學生教育專項補貼調查、統計、上報和發放工作,繼續做好評殘、換證及發證工作。

提高殘疾人醫療康復水平。紮實推進白內障復明手術、6歲以下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訓練、假肢安裝、盲人按摩等項工作。充分發揮鄉鎮(村)衛生機構預防、保健、健康教育、醫療和康復等六位一體綜合衛生服務功能,逐步使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得到相應的康復服務。啓動殘疾人成人康復中心建設。

做好殘疾人就業培訓工作。建立健全市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窗口,建立城鄉殘疾人失業登記制度。逐步實現殘疾人就業實名制統計管理。重點統計應屆以及往屆離校殘疾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情況,逐一實名登記造冊。大力開展殘疾人職業培訓。建立和完善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網絡,充分發揮市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和市殘疾人電腦培訓中心作用。逐步建立城鄉均等的農村就業服務體系。

繼續做好殘疾人公共服務工作。以康復中心爲載體,分期分批對6歲以下殘疾兒童進行搶救性康復訓練。積極探索農村殘疾人託養工作新路徑,打造託養中心品牌。規範鄉鎮託養中心的管理、運行摸式。

進一步優化殘疾人事業發展環境。認真貫徹實施國務院《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紮實開展無障礙設施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定期對鄉鎮殘聯理事長、專職委員分期分批培訓。做好專職委員考覈、續聘工作。進一步加強市殘聯機關作風建設,深入開展 爭創羣衆滿意服務窗口活動,爲全市殘疾人服務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存在問題和原因

近年來,儘管市委、市政府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做了很大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全市殘疾人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分析全市殘疾人生存、生活現狀,形勢不容樂觀,部分殘疾人的生存和生活狀況令人擔憂。一是殘疾人享受公共福利優惠仍有差距,除殘疾人免費乘坐城市公交車政策得到落實外,用電、用氣、通訊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至今未能到位。二是成人康復亟待加強。三是無障礙環境建設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相當部分城區的道路、公共建築、居住小區、公共服務區、公共交通設施未進行無障礙改造,新建的設施還存在不規範、不繫統、不符合無障礙規範要求,信息交流無障礙較爲滯後,全社會的無障礙環境尚未形成。

反思我市殘疾人工作,存在着許多制約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一是人道主義思想普及不夠,全社會扶殘助殘意識不強,廣大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還未得到應有的理解和尊重。基層爲殘疾人服務的能力不強,在個別地方和個別部門領導的頭腦中,存在着對殘疾人工作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

二是爲殘疾人服務的能力不強,對照殘疾預防進家庭、康復指導進家庭、康復醫療進家庭和康復器具進家庭爲內容的康復服務四進家庭目標的實現仍有較大差距。

三是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殘聯機關人員履行代表、管理、服務職能的能力尚顯薄弱,素質有待提高,鄉鎮、村(社區)殘疾人工作者待遇很低,隊伍不夠穩定,服務殘疾人的水平和能力不足。

三.我們的建議:

1.樹立新殘疾人觀念

不斷改善殘疾人生活,把殘疾人作爲能夠參與社會物質與精神財富創造的勞動者來對待。使他們持久地、平等地、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最終與健康人相融合。加強宣傳,倡導愛殘助殘的社會風尚,努力營造廣大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社會氛圍,在較大範圍內形成對殘疾人全新的認同。引導社會公益組織和個人積極投入到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中來。

2.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一是建立更加完善的殘疾人基礎檔案。重點掌握殘疾人貧困戶的生活狀況及動態變化,爲政府部門落實保障措施提供準確依據。及時將有關情況和數據抄送上級部門。

二是建立獨立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推行覆蓋全社會的以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爲重點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重點對特困殘疾人家庭實施定點和定期的保障。加大各級人大執法、各級政協視察和相關部門定期檢查的力度,切實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程度,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三是社會公共服務部門和行業建立對殘疾人的救助制度。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等單位應對殘疾人提供優先、優惠、優質的公共服務和救助。

四是勞動就業工作制度化。殘疾人的勞動就業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條重要途徑,是殘聯部門的一項主要業務工作。要使這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成爲殘疾人的一種長效保障,必須走制度化的路子。

3.政府要加大對殘疾人社保工作力度

一是發揮政府在殘疾人事業中主導和引導作用。將殘疾人社會保障納入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殘疾人保障金的管理,設立專項基金,保障資金按時到位足額的發放。

二是明確牽頭單位和責任人。建議政府確定以殘聯爲牽頭單位。進行分類保障;同時建立殘疾人社會保障信息共享平臺,保證牽頭單位全面、系統地瞭解殘疾人社會救助情況。

三是積極引導幫助殘疾人實現自我價值。鼓勵廣大殘疾人自強、自立。對殘疾人勞動就業進行統籌規劃,支持殘疾人蔘加職業培訓,鼓勵用人單位對殘疾職工開展在崗培訓和轉崗培訓;積極做好開業指導、諮詢服務和後續扶持工作。對農村的殘疾人要與農村扶貧相結合,突出針對性、實用性、通俗性、簡便性和靈活性,鼓勵農村殘疾人擴大種植、養殖業的實用技術培訓規模,逐步實現殘疾人職業培訓規範化、制度化、社會化,爲殘疾人創造各種就業條件。

四是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支持興辦福利企業。並對做出貢獻的給予表揚和表彰。

4.具體量化助殘惠殘指標。《_____省殘疾人保障條例》一些條款需要細化量化,以便於在實際工作中具體操作。比如:體育彩票助殘、殘疾人使用水、電、氣方面沒有具體標準。

【第6篇】物價對社區居民生活影響調研報告

爲進一步深化政治理論課教育改革,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我以本次實踐主題“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爲核心,深入甘肅省會寧縣桃花山社區進行調研,調研報告以物價對桃花山社區居民影響爲中心,其涉及內容有會師鎮桃花山社區自然狀況和經濟發展現狀、居民收入和支出狀況、物價變動情況和物價變動對居民生活影響等四個方面。

一會師鎮桃花山社區自然狀況和經濟發展現狀

(一)從大荒地中發展來的樂土

甘肅省會寧縣是全國着名的紅色旅遊地之一,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桃花山社區位於會寧縣東南部,在縣開發區什字東南方位,着名景點桃花山底。距平定高速公路和國道312線1公里,轄區面積爲1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4157人,流動人口爲4156人。現有黨員38名,社區共有5個黨小組,個體工商戶500多戶,民營企業7家。轄區內有兩處全國着名的旅遊景點,這成爲本地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桃花山地區爲開發以前,本地區只是一片大荒地,只有稀少的幾戶人家聚居於此,僅靠幾畝薄田生活,靠天吃飯的日子依舊延續着。1993年,會寧縣黨委、縣政府決定在這兒建立會寧縣開發區併成立桃花山社區,本轄區隨之開始發展。廣袤的荒地逐漸變成了一片充滿生機的樂土,於是這裏出現了醫院、學校、民營企業以及大片的居民區等。如今,便利的交通、較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和優美的環境在這兒建立起來了,居民生活物質條件不斷加強,人們開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時會師鎮黨委、鎮政府爲滿足全體居民的精神需求,不斷制定了各種文化服務政策,如爲滿足當地廣大秦腔愛好者的需求,於XX年在本社區成立了“秦腔社”,深受當地廣大羣衆的歡迎;同時也建立了6個社區居民活動中心,供居民生活娛樂;XX年,又依據轄區內會寧會師勝利景園這一景點,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紅色旅遊服務中心,這又大大的提供了一大批就業崗位,使本社區無業人員577人中的473人就業,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水平。XX年,本社區被縣政府命名爲“和諧示範”社區,XX、XX和XX連續三年被評爲“文明社區”。

(二)昔爲長征路,今是夢中田

會寧縣位於甘肅省中部,全縣58萬人口,屬於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降水稀少。自古以來,會寧縣是歷史文化古城,戰略位置重要,素有“秦隴鎖鑰”之稱。會寧是中國革命聖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此勝利會師,會寧由此名垂青史,聞名中外。會師舊址被命名爲全國首批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紅色旅遊成爲會寧的一大支柱產業。而桃花山社區坐落於會寧會師景點旁,憑藉這一區位優勢條件,本社區經濟文化不斷加快發展。

據調查,XX年上半年,社區居民人均收入達1575元,比上年淨增324.75元,增長了20.61%,其中旅遊業是社區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旅遊景點中紅軍會寧會師舊址與紅軍長征勝利景園都位於桃花山社區附近,且紅軍長征勝利景園是以桃花山爲依託的,其帶來的效益是巨大的,首先本社區的地理區位優勢爲其提供了近500個就業崗位,較大部分的解決了社區內的無業者的就業問題;其次提供崗位與人均收入的增長是相輔相成的。在XX年上半年,就業者的收入達到1622元,超過社區的人均收入。第三大大豐富了本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以當地特有的文化和紅色旅遊爲基礎,興起了許多文化生活活動,如每週特有的“紅歌行”演唱會,這已形成了比較穩定的一條附加鏈,所帶來的經濟文化效益可觀。

當地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勤勞是根本,旅遊是致富的雙手。

昔日的大荒地逐漸成爲當地人心中的夢中田了!

二桃花山社區居民收入與支出情況

XX年,會寧縣會師鎮人均家庭總收入是1694.44元,總支出1387.29元,而桃花山社區人均居民收入1532.36元,總支出1219.21元。

據調查,在桃花山社區居民家庭收支情況中,家庭收入的各項來源,也包括家庭日常過日子買吃買穿、買房、教育和醫療支出。其中,XX年桃花山居民人均購房的支出達50.23元,比XX年多支出21.31元,增幅爲74%。

(一)家庭收入工資仍是“主力軍”

《XX年會師鎮統計提要》顯示,XX年桃花山社區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包括應繳所得稅和各種社會保障支出)1532.36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家庭從業人員從單位得到的工資、獎金、第一職業以外獲得的其他勞動收入在內的工資收入爲1292元,同比增長了118元,佔總收入的84%;家庭成員從事個體和私營經營獲取的經營淨收入210元,同比增加了1.37元;居民通過出租房屋等獲得的財產性收入爲30.36元。

(二)八大消費性支出比重大

家庭收入增加了,自然也少不了支出。據調查,XX年會師鎮桃花山社區居民人均家庭總支出爲1219.21元,同比增長了10.1%。其中用於食品、衣着、醫療、教育文化等八大領域的消費性人均支出爲1021元,同比增加了310元;用於購房的人均支出爲50.23元,同比增加了21.31元;用於居民支付養老金、醫療基金等社會保障費用人均支出爲147.98元,同比增加了110元。

三物價的起起伏伏

物價的變動影響着每一戶家庭,而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價格的變動最具代表性。在此就只拿食品價格變動爲例。

(XX年1—8月會寧縣蔬菜價格變化的總趨勢)

根據市場價格監測顯示,7月份會寧縣副食品價格運行略有上漲。市場價格監測總體情況是:豬肉、水產品及其他副食品價格基本保持平穩,糧食和食用油價格有漲有浮,蔬菜價格有漲有跌,市場貨源充足,購銷兩旺。具體運行情況如下:

(一)市場價格走勢

1糧油類:

(1)東北大米價格小幅上漲爲2.28元/500克,環比上浮2.70%;當地主銷大米價格從1.74元/500克上漲爲1.78元/500克,環比上浮2.30%;麪粉價格仍爲1.88元/500克。

(2)胡麻油價格趨於穩定,爲8.5元/500克;散裝菜籽油價格上漲,從4.75元/500克上漲到5.00元/500克。

2肉、禽、蛋類:

(1)豬肉價格保持穩定。去骨後腿肉價格仍爲8.00元/500克;三線肉價格仍爲6元/500克;精瘦肉價格仍爲12.00元/500克。

(2)禽和牛奶價格也保持穩定。白條雞價格仍爲9.00元/500克;當地露露牛奶的價格爲1.50元/220毫升;而雞蛋價格上漲,從4.38元/500克上漲爲5.35元/500克。

3蔬菜類:

蔬菜價格有漲有跌。與上月相比,監測的19個品種中有8個品種上漲,分別爲大白菜、大蒜、白蘿蔔、茄子、西紅柿、青椒、尖椒、韭菜,環比分別上浮66.67%,125.00%,7.53%,50.15%,20.00%,6.79%,20.12%,50.00%;有三個品種下跌,分別是黃瓜、土豆、冬瓜,環比下浮33.3%,8.29%,10.18%;10個品種和上期持平;一個品種過季。

(二)原因分析

1糧食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⑴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尤其是全國的旱澇災害,導致糧食價格波動;⑵受全球範圍內糧食和食品價格上漲影響,引起國內糧價上漲;⑶受經營企業和種糧戶歸後期糧價上漲的心理預期影響,推動了主要糧食銷售企業糧食價格的上漲。

2部分食用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⑴受國內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食用油價格波動;⑵國內食用油生產商心理作用的影響,對後期食用油供應產生擔憂。

3蔬菜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⑴由於前期的蔬菜主要生產地的旱災和近期的洪災影響了蔬菜的生長和產量,使得上市的蔬菜價格不斷上漲;⑵會寧全縣大量的蔬菜靠外地調運,增加了運輸成本;⑶許多蔬菜供應商囤積貨物,哄擡價格的上漲。

而蔬菜價格的上漲必然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到社會的和諧。

四物價對桃花山社區居民生活的影響

自XX年上半年開始,甘肅省物價出現了上漲的趨勢,到XX年6月達到了最高點,隨後也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但物價仍居於高水平運作。這一系列的變化影響着居民的生活。據對於本社區居民的抽樣調查中,在所調查的100名居民中,87人表示物價已經影響了日常的生活,10人表示物價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只有3人表示物價對他們的生活沒有影響。

在此,根據本社區居民收入的不同,將其分成三類,以分析物價對不同層次收入居民所帶來的影響。

(一)本社區高收入家庭(家庭收入在5000元以上)

稍有感覺,但生活不受影響

“不管豬肘子肉上漲多少,全家該吃的還是要吃,”會寧縣桃花山社區居民王女士說,王女士就職於會寧縣教育局,她丈夫是一名縣城二中的高級教師,兩人平均收入達到6500元,對於王女士一家來說,可觀的家庭收入足以掩蓋食品價格的上漲,物價遠不至於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質量。

物價上漲對像王女士這樣的高收入家庭生活影響不大的原因是:一方面高收入家庭收入增幅較快;另一方面高收入家庭的日常支出中,食品佔的比重相對較低。

(二)本社區中等收入家庭(家庭收入在3000元左右)

感覺相對比較明顯,對生活帶來不便,但能承受。

“有時,對於如辣椒、豬肉等價格上漲時,我們一家對限制購買他們,”桃花山社區居民楊女士說,楊女士一家七口人,家庭收入處於本社區中等水平,日常支出相對較大。對於如楊女士這樣收入的家庭來說,物價所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了。所以他們不得不在日常吃、穿、住等方面減少開支,以實現家庭收入的平衡,而這樣的“持家”過日子的家庭子啊社區中十分普遍。

綜上,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對處於中等收入的家庭生活影響主要表現在:1.實際收入減少,購買力下降。如對於楊女士一家四口人來看,全家月總收入爲3800元,物價平均每月對總收入衝減數爲1100元,日常穿、行、就醫等支出爲1000多元,全家的實際收入僅爲1700元;2.使消費能力下降,生活質量下降。XX年7月份,中等收入的本社區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長了19.11%,消費全額增加了22%,而消費數量卻下降了3.2%;3.物價上漲使居民對生活產生擔憂,進而影響到家庭的和諧。

(三)本社區低收入家庭(家庭收入在1000元左右)

影響十分明顯,有時難以承受。

在桃花山社區,低收入家庭232戶共919人,佔全社區總人數的22.11%。目前,本社區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狀況是:1.家庭人數過多且家庭就業者的負擔係數高於平均水平;2.從事零星工作和不穩定工作的比率高;3.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低於全社區的平均水平,生活質量固然低;4.低收入家庭由於收入低,生活開支主要爲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5.低收入家庭實際生活水平處於溫飽狀態,低收入家庭的恩格爾係數爲56。6%。比全縣平均水平高10個百分點。

XX年上半年,會寧縣社區低收入居民家庭均收入爲801.33元,受食品上漲影響多支出52.13元。而這一數字在XX年下半年前幾個月卻不斷增加,對於這一部分居民而言,食品價格上漲已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可想他們不得不節衣縮食,而糧、油、蛋、菜等是家庭日常所用食品,這部分價格的上漲對他們的生活影響可想而知。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的波動對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影響正逐步擴大:1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居民的影響已從食品擴展到其他領域。今年上半年,會寧縣城鎮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6.4%,其中食品上漲17.4%,直接影響到會寧縣城鎮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質量;2食品支出增長,實際消費下降。XX年上半年,會寧縣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爲1832.06元,同比增長4.85元,扣除物價因季實際減少10.69%。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全縣城鎮低收入居民食品實際消費下降;3物價上漲使低收入家庭生活質量下降。生活質量下降的顯着標志是生存消費逐步下降。對於本社區低收入家庭XX年一季度的消費結構變化情況來看,吃、穿、住支出消費支出的比重較大,而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方面的開支佔消費支出的比重少。物價上漲特別是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給低收入家庭帶來了負擔,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質量的下降不斷下降。

針對低收入家庭的困難,爲確保低收入羣體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在XX年底會寧縣黨委、縣政府切實採取了相關的措施:

1建立補貼機制,認真落實並完善各種補貼措施。在全縣加強了對低收入羣體的生活補貼和廉租住房貨補貼與制價上漲聯動機制,即向補給對象一次性補發前四個月的聯動增加的生活補貼,以後逐月發放。對納入低保範疇的232戶進行“雙聯雙帶”、“一幫一”的幫扶活動;

2加大了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了市場監管力,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調控手段,切實穩定市場物價,防止市場價格異動,採取強化監管措施,對重點價格、民生價格進行重點監管和檢查,同時有關部門也不定期的到各大商場、批發市場等經營單位開展市場價格檢查,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擡價格等的違法行爲,共同做好市場管理;

3會寧縣政府、會師鎮政府也努力提高價格的管理能力,建立了定期的、零時的市場供應信息發佈制度,避免不實傳言擾亂人心,造成市場恐慌;

4充分就業,從源頭上解決低收入家庭的貧窮根源。至XX年上半年,縣政府、鎮政府和桃花山社區的管理人員積極努力與中小企業積極合作,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這一舉措使社區部分

居民找到了崗位,這爲從源頭上解決貧窮根源、促進社區和諧發展做出了表率,也贏得了廣大居民的歡迎。

五桃花山社區調研總結

爲進一步深化政治理論課教育改革,提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我以本次實踐主題“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爲核心,對甘肅省會寧縣桃花山社區進行調研,深入到了桃花山社區,瞭解了本社區的經濟、人文特色等,其實,桃花山社區的發展也是會寧縣4個社區發展的縮影,桃花山社區以當地勤勞的人民爲基礎,以旅遊業爲依託,逐步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XX年一月,xx來到會寧,高度讚揚了會寧縣近年來的發展,並來到桃花山社區和居民交談,囑咐要把革命聖地會寧建設好。

從1993年建立以來,桃花山社區已成爲會寧縣發展最快和文明和諧的示範社區。1998年,會寧縣老縣委書記常守遠曾感慨的說過,“桃花山社區一定會成爲全縣經濟、文化的先行兵”。回首望去,這一句話正漸漸的變爲現實。

本次調研以物價對桃花山社區居民影響爲中心,分析了物價對不同層次收入者的影響等,在此只再說明:固然物價等對桃花山社區居民生活產生影響,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會寧縣桃花山社區依舊會繼續向前發展,這兒的居民生活會越來越幸福和諧,原因如下:(一)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會寧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會更加加強,重教崇文的優良風尚會依舊被傳承併發揚光大,人民科學文化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據統計,就桃花山社區居民大專以上學歷的有1067人,在全縣4個社區中居於首位。而這爲本地經濟不斷髮展和繁榮奠定了基礎;(二)會寧縣是全國着名的革命聖地,是全國紅色旅遊基地之一。獨特的旅遊資源是全縣發展不斷的最有效的動力,憑藉這一優勢,從XX年以來,旅遊業已爲會寧每年平均增加1.67億元,旅遊業已使全縣人民受益。

其中,旅遊景點中最着名的會師勝利景園位於社區附近,這爲本社區部分居民的就業提供了條件,也使本加快了本社區的經濟、文化的發展;(三)會寧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有力支持。有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縣政府認真落實了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堅持走以農業產業化爲主的工業化道路,建立了30多家企業,如三利麪粉、會通煤業、金開元酒業等,同時全縣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建立一些重大的事關老百姓的民生項目,實施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等項目。這使全縣人民獲益。

雄關漫道真如鐵。日夜流淌的祖厲河水,見證了會寧從過去到今天的滄桑鉅變。勤勞的會寧人民,乘着學習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東方,在全縣打響“三張牌”(打紅色牌,把會寧建成全國旅遊名城;打綠色牌,把會寧建成隴中綠色產業基地;打金色牌,把會寧建成西北教育明縣)、走好“六條路”(興水立縣、項目強縣、產業富縣、旅遊活縣、科教興縣、和諧建縣)的縣策指導下,正闊步走向幸福美好的明天,而桃花山社區居民的生活必然會蒸蒸日上。

【第7篇】關於民生水平的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美麗的時光總是飛逝而過,農村十天的實踐活動轉眼間就圓滿結束了。雖然我在這個團隊中只扮演了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但我仍然有很多感受和收穫。我們的團隊分爲五組:宣傳組、研究組、教學支持組、文藝組和後勤組宣傳小組主要負責三個農村地區的宣傳,如分發活動和繪製海報。研究小組的任務是調查和研究當地資源,如森林、旅遊、水產養殖等。支持小組負責教學,並將每天與學生在一起。文藝組重新排練節目,他們負責演出。後勤團隊負責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食物。任何生病的人也由後勤團隊照顧。我屬於研究小組。我走得最多,看得最多。雖然很難,但我喜歡。三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活動是採訪60歲的老人、拜訪農民和參觀島嶼森林公園。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週年。我們想聽到和我們國家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的聲音,聽他們談論我們國家的變化。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中國的發展經歷了一些相對曲折的道路。這些老人經歷了起起落落,有自己的感受。他們都提到,在社區化時期,人們沒有足夠的.食物,交通部很方便,商業也不自由。現在他們可以吃得好,睡得好,去任何地方都很方便。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許多政策給了人們自主權和自由。它曾經是一箇中央集權的系統,即使你有能力,現在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創業。老年人對他們目前的生活表示滿意,並將這一切歸功於國家政策的開放。通過與老人的交談,我也對祖國的變化有了更真實的感受,併爲生活在一個和平穩定的時代感到非常高興,但祖國的未來仍然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

拜訪農民讓我更加開闊了眼界。南澳大利亞島上的大多數居民以農業和漁業爲生。然而,由於今年赤潮的出現,我們調查的目的是探討赤潮與水產養殖廢水之間的關係。報告顯示,近年來赤潮爆發的頻率有所增加,這可能與當地固有文化模式僵化、文化技術過時和不完善以及當地居民爲了經濟而盲目擴大文化規模有關。我們參觀了農場,採訪了農民,記錄了他們的繁殖情況並做了相關的分析,希望能對他們有所幫助。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漁民都是憑經驗長大的,沒有多少專業知識。他們每年都被經驗所困擾。我們還得出結論,如果我們能把我們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我們就能少走彎路,獲得更好的收穫。顯然,這裏的水產養殖業非常需要技術支持和專業指導最後一天,我們去了島嶼森林公園。我們主要想了解南澳大利亞的林業和生態旅遊。

早上,我主要是爬山,沿途拍了很多樹的照片。下午,我們採訪了林業局局長,他向我們介紹了許多林業發展和生態保護措施,並回答了我們的相關問題。雖然中午山上沒什麼可吃的,但每個人都沒有抱怨,努力工作,這讓我很感動。這是團隊的凝聚力。在路上,每個人都互相幫助,沒有帶多少水,所以每個人都一起分享,感覺很溫暖,就像一家人一樣。儘管這項研究工作很難進行,但我們都很喜歡,覺得它非常充實和有意義。有時我出去一整天,中午在路邊吃外賣。我找不到休息的地方,我坐在路邊的陰涼處吃飯。我認爲那時的食物非常美味。天氣很熱,幾乎所有男孩的衣服都能擰出水來。然而,每個人都沒有抱怨,而是享受它,在剩下的時間裏唱歌和開玩笑。他們非常開心和熱情,沒有人喊累。以上是在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體會。我覺得我學到了很多。我不僅把以前學到的研究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而且提高了我的表達能力。同時,在工作過程中,也暴露了平時我沒有注意到的缺點,也就是說,我的表達能力不夠清晰流暢,有些事情不夠周到,很多細節沒有注意到,面試前,我對面試內容瞭解不夠,以致提問不夠集中等。

研究小組是一個小家庭。整個團隊是一個大家庭。在團隊中,我總是有歸屬感。我覺得我屬於這個團隊,每個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爲同樣的目標奮鬥。這項活動在農村的最大收穫是在接觸中成長。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團隊的凝聚力。隊友就像一家人。他們住在一起,互相幫助。他們教我如何關心他人,如何犧牲自我,如何實現偉大的自我。

【第8篇】物價上漲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調研報告

物價上漲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調研報告

近年來,物價飛速上漲,給國家政策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物價問題,是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大問題,需要當代大學生予以注意以及探討。這是大學生對國家問題關心的體現,也能培養我們的主人翁精神,爲國家的建設、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一份力。

從很多資料上看出,自從被普通百姓所熟知豬肉價格上漲之後,“漲價”便成爲一個很耳熟能詳的名詞。不管是在公交車上還是公園閒談,人們口中最常聽到的詞彙便是什麼什麼又漲價了:糧食漲價、肉漲價、油漲價、房漲價、方便麪漲價、奶粉漲價、豆製品漲價、液化氣漲價……飛漲的影響正悄悄地滲透到我們吃、住、用、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帳單也在隨着這些物品的上漲而跳躍到一個新的數字。

面對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我選擇了這次調研,可能由於時間空間等各個方面的原因,此次調研還存在着許多的漏洞,普遍性並不能得到完全保證。但這確實是一次切實的調查,從中分析出的結果也有一定的代表意義,是本社區居民對物價問題的實際看法。根據調查問卷中以及書本網絡上的各類資料,我總結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以及一點的建議,這些收穫使我這次的調研活動充滿了意義。

一、此次調研的一些基本情況

1.調研地點:瀋陽市鐵西區興華街 xx社區

2.調研對象:xx社區御覽嘉園3、4、5號樓200戶居民 約800至1000人

(xx社區是包含多個住宅小區,數十棟住宅樓的中型社區,從中隨機選擇三個樓進行調研)

xx社區預覽圖

3調研時間:XX年8月3日至8月20日

4.調研過程:

(1)確定課題;

(2)查找關於物價問題的調研資料,根據分析整理,製作了一份調查問卷和相關採訪問題;

(3)調研:

①在選擇的居民樓內挨戶進行調查取樣,共發放問卷 910 份並全部收回,有效97.94%(內容見第5點) ;

②在經居民同意的情況下,對有典型意義的受訪者進行了專門採訪,這些受訪者包括普通工薪階層、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體、私營企業老闆,外來務工人員等各個社會階層。採訪問題包括:物價、就業、食品安全等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

③走訪社區附近一些大中小各型超市市場,調查近些日子以來居民各項消費品價格的變化情況。

5.調查問卷內容:《物價問題對你所在社區居民生活的影響的調查問卷》

(1)您家庭的收入情況(按月計):

a.10000元以上 b.8000至10000元

c.5000至8000元 至5000元 元以下

(2)近二至三年,您家庭收入增加與否?

a.顯著下降 b.下降 c.無變化 d.增加 e.顯著增加

(3)您覺得我國平均工資的上漲對您的生活有何影響?

a.關係不大 b.仍覺物價偏高 c.覺得生活水平提高,物價上漲不是問題

(4)近二至三年,您對物價上漲的感應程度,請舉例說明:

a.沒有太大變化 b.略微上漲 c.上漲迅速

(5)您認爲物價上漲主要體現在那些方面(可多選):

(1) 食品類 :蔬菜類 蛋奶類 肉類 糧油類 包裝食品類 其他:

(2)日用品類(3)家用電器(4)汽油(5)奢侈品(6)房價

(6)物價上漲對您生活有何影響:

a.負擔不起一般生活所需要的開支,如食品、水電費等

b.負擔不起更高的生活消費,如旅遊、看電影等開支

c.能負擔得以上兩種消費

d.能負擔得起奢侈品的消費,幸福感強

(7)關於物價上漲原因,您的看法是怎樣的?

a.供需失衡 比如食品行業 這是需求拉動型的通脹

b.成本拉動 比如原油鐵礦等國際價格上升 國內這些行業的價格上漲

c.國內投資過熱 大量流動性流向樓市股市 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脹壓力加大

d.國際貿易失衡 鉅額順差的長期存在 外匯佔款嚴重 rmb投放過多

受訪者正在填寫調查問卷

二、關於調查問卷的結果彙總

此小區是一個居住面積80至140平方米的中型小區,小區內住戶大部分都爲三口之家和夫妻二人,也有少數合租者。其中包括普通工薪階層、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體、私營企業老闆,外來務工人員等各個社會階層。

這些居民對物價上次均持肯定態度,就第一個問題來看,選擇b和c的總數佔總調查人口數的87%,說明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以步入小康。90.9%的人對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已有切身感受。44.6%的人覺得“平均工資上漲”也與己無關。而對於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77.9%的人認爲肉類價格上漲使自己的利益受損。20.6%的人享受到了平均工資上漲帶來的好處;而在收入超過6000元的羣體中,這兩個比例分別是37.4%和43.4%。而中低收入人羣在中國人口中所佔比例十分大,有幾億人未達到小康生活標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僅800美元左右。因此不難看出爲什麼這次食品的物價上漲會引起如此之大的社會反響。

對於單獨的特別受訪者,我的提問便更加細化,總體而言,大多數受訪者都對物價上漲持肯定的態度。就上漲幅度看,大家都認爲是適度上漲,並未過度上漲,在居民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而從趨勢上看,多數受訪者認爲此番物價上漲是階段性的,有緩和的趨勢。

三、調研分析

(一) 資料顯示

1.食品類: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總水平同比上漲3.4%,創27個月以來新高。這也是我國cpi連續3個月同比上漲超過3%的警戒線。也許說這些統計數字還是離百姓生活太遠,畢竟誰也不是太瞭解cpi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但是據報道顯示的這些事實:在北京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豬肉價格在20多天內漲了14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雞蛋價格從幾個月前的每斤3.8元上升至4.5元;

在瀋陽受小麥等原材料持續上漲的影響,醬油價格普遍上漲20%左右,原來4元的拓東一級鹹醬油,現在已經賣到4.8元了;而至5月下旬,成品油價格已在一年間上漲幅度超過30%。與此相關聯,國內不少地方出租車價格也水漲船高:原來賣兩元一斤的蘋果現在漲到三四元一斤;甚至平時不起眼的白糖,也漲價了;另外一些蔬菜、牛羊肉也在不同程度地漲價……

而菜價漲跌互現,尖椒、青椒、雲豆等少數品種價格高於去年,白菜、土豆、韭菜、胡蘿蔔等價格低於去年,蔬菜的整體價格水平低於去年,供應總量與去年持平,基本滿足市民消費需求。

2.日常用品類:

商品的漲價像傳接力棒一樣,紙巾、毛巾類商品也偷偷跟着漲價。

我從一個超市負責人處得知,超市方已經得知廠家的通知,後期紙巾、毛巾等部分商品價格將上調10%。目前,維達、心相印、清風等多種品牌的10只裝捲筒紙,市場價格在15—23元。到時,這些商品的價格標籤將進行微調,價格幾乎都漲到20元以上。據介紹,紙巾漲價與紙漿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有關。受到去年旱災、霜凍等各種自然災害影響,國內林木減產,直接導致木漿漲價;另一方面生產成本、勞動力成本增加,加重了紙巾生產企業的造紙成本壓力。

3.汽油:

目前瀋陽汽油價格爲:90#汽油4.35元/升,93#汽油4.65元/升,97#汽油5.1元/升。

目前,我國成品油的定價機制是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當國際油價上下波動幅度在5%-8%的範圍內時保持油價不變,超過這一範圍時由國家發改委調整零售中準價 。換句話說,我國的成品油價格是參照國際市場價格而制定的價格。世界範圍內汽油價格的上漲也影響到瀋陽汽油的價格。

4.房價:

瀋陽原來城市人口中下崗人員比較多,收入比較低,所以瀋陽的房價調控一直很嚴,做的不錯,經濟發展不錯,而且最近十多年來,依靠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建設,不需要靠房地產來提升gdp,還有個原因就是瀋陽作爲東三省的集散中心,大量再就業人員和外來人員也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比照小城市的吃拿卡要現象也少些,所以房價照同等規模大城市相比並不高,但仍舊年年呈現走高的趨勢。 總之,全國城鎮居民8大類消費支出中,食品消費支出佔全部消費支出的比重爲35.8%,但不同的居民食品支出的比重差別較大。10%的高收入戶和10%的最高收入戶其比重分別爲33.4%和27.3%,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4和8.5百分點;而10%的低收入戶和10%的最低收入戶食品的消費比重分別達43.5%和46.3%,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7.7和10.5個百分點。因此,從數據可看出,食品價格的上漲對低收入羣體的生活影響是最大的。 從價格下跌的衣着、交通通信、娛樂教育文化類消費比重看,全國城鎮居民平均消費比重37.4%,而10%的高收入戶和最高收入戶的消費比重分別爲38.4%和44.9%,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和7.5個百分點。從低收入羣體看,10%的低收入戶和最低收入戶的消費比重分別爲30.9%和27.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6.5和9.6個百分點。 因此,從以上數據可看出,在商品價格的下跌中,得到實惠最多的是城鎮居民中的高收入羣體。而低收入羣體由於消費比重低,相對而言,價格下跌的實惠則得到較少。

在目前的消費市場中,小轎車在降價,電腦、手機在降價,平板電視在降價。電信資費也在降,藥價也在降,而且降了二十多次。總體歸結爲:消費需求彈性越小的漲得越多,彈性越大跌得越多;資源性、基礎性產品漲的多,電子類、科技類產品降的多;米袋子、菜籃子漲的多,高檔消費產品降的多。 (二) 具體影響

從宏觀的角度看,由於部分商品價格上漲,特別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肉禽蛋、鮮菜、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氣等商品價格仍保持在高價位上運行,全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6%,影響了農民人均多支出186元。這些都必然影響了居民的消費信心和心理。人民手中錢越來越不值錢,紙幣貶值,存款所代表的實物量少了,勢必影響人民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人民購買力降低,影響人民消費心理,商家難攻消費者荷包,消費市場不活躍 。

但漲價幅度大的恰恰是低收入羣體支出比重高的商品,而降價幅度大的也恰恰是這一羣體支出比重低的商品。因此,可以說對於城鎮低收入羣體而言,是一方面要承受漲價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較少或難以享受到降價帶來的好處。對這一反差現象,理應受到有關方面的極大關注。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階層既消費了糧油肉,也購買享受型、科技類高端產品,在承受漲價負擔的同時,也獲得降價的好處,兩者相抵,得益大大高於支出。比如買車,原價20萬元現在只需18萬元,這2萬元的“額外”收益,可以彌補多少個月家用的“額外”支出。相反,低收入羣體維持生計原已有些困難,應付一日三餐之後,無力購買其他,甚至需動用積蓄來度日,使原本買電腦的計劃泡湯,於是,只承受漲價的痛苦,卻得不到降價的好處。這就是當前物價漲跌的對不同人的不同感受與影響。因此,從價格的漲跌和居民消費比重的分析,不難看出,面對漲價,哪些人的承受力強些、哪些人承受力弱些?在漲跌之中,誰的利益受損最大,誰的損失小些,誰不僅沒有損失反而得益呢?在社會分層日益明顯的今天,富人羣體與窮人羣體的存在是客觀事實,而他們對消費品漲價的承受力差別很大。爲應對“開門七件事”,每月多開銷幾百元,對富人來說,壓力不明顯;對只有千把元收入的家庭來說,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對城鎮的大多數中等收入階層來說,其實也不輕鬆。(三) 物價上漲問題的原因分析

後文調查問卷中的最後一題實際上是我做調查前做的一些總結。供需失衡、成本拉動、國內投資過熱、國際貿易失衡、人民幣升值預期等歸根結底,都是我國通貨膨脹的現狀造成的。

其次流動性過剩,再次是之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滯後反應。

(四)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物價上漲

目前,讓老百姓最擔心的就是物價居高不下。近期的物價快速上漲,已經形成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的較大壓力和緊張心理,居民消費信心指數高位回落。遏制物價,使上漲來得緩慢一些,做好應對措施,維護社會穩定,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已成爲當務之急。 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羣體的生活,想方設法儘量減輕這一部分人的生活負擔。同時,要減少物價過快上漲對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負面影響,切實將改善民生落到實處,要在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對低收入羣體生活影響較多時,及時採取調整社會保障標準、發放臨時補貼等措施,確保低收入羣體生活水平不因價格上漲而降低 有三個應對之方,一是加速人民幣升值;二是加速提高勞動力價格,增加社會公共福利,以解決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和貿易順差過大的問題;三是保持股市平穩發展,發揮股市吸納過剩流動性的作用。 同時,保持股市穩定發展對當前經濟有着非常特殊的意義。股市的穩定向上發展,可以吸納大量過剩流動性,對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有好處。如果當前股市出現暴跌甚至發生股災,那麼,對當前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股市吸納的大量流動性必然會一方面流向儲蓄、其他理財產品,另一方面將會流向房地產以及其他商品上面,將推動房地產價格以及物價繼續走高。因此,要建設好股市,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使股市成爲良好的投資資金與消費資金的蓄水池,較好地吸納當前過剩的流動性。

四、物價問題之我看——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這非常的令人驚訝,這個成功建立在智慧、強大、勤勞的中國人民和政府領導人的基礎上,不管怎麼說,中國都已經成爲了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具有全球性的影響力、所以也要肩負全球的責任以及照顧全球的利益。

XX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加劇了世界金融市場的動盪,而美元貶值則以一種更爲“詭譎”的方式向全世界輸出通脹,首先,美元的貶值推動了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上漲,其次,爲了對衝美元貶值風險,國際風險資本投資黃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保值,增加了大宗商品需求,導致價格屢創新高,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當前價格走勢與未來趨勢分析》的報告指出,因美元幣值變動導致原有期貨價格漲幅提高了109%,而中國對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旺盛,自然會受到美元貶值的巨大影響。近階段,我們看到,cpi還是高高在上,油價雖然忽上忽下,但上漲的勢頭不減;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已經讓人們變得無可奈何,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盡頭。還有弱勢美元、次貸危機這些原本只有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才關心的詞彙,已經被老百姓整天掛在嘴邊,談之色變,這半年,每個老百姓簡直都成了經濟學家。

並且,天有不測風雲,近一至二年,中國先後遭遇雪災、地震,樓市冷清,股市下跌,銀根緊縮,出口不暢,中小企業壓力驟然加大,而我們這些老百姓感覺最明顯的,就是不斷攀升的物價,統計局公佈的cpi指數就像天氣預報那樣,成了咱們這些普通人都關心的事,這是不是預示着中國也越過了通貨膨脹的門檻?

實際上,經濟的複雜就在這裏,它就像個不斷變幻的魔方,誰都很難說清楚,下一步它將變成什麼模樣,不過,在經濟學家看來,這也恰恰正是經濟的魅力,

溫總理說今年會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其實,困難的原因不僅僅在於複雜的國內、國際因素錯綜交織,使決策困難,還有好不容易積攢的社會財富會被通貨膨脹吞噬,低收入老百姓的生活會隨着通貨膨脹變得愈加艱難。

一切的一切並不能構成對中國經濟喪失信心的理由,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並沒有因爲通貨膨脹而逆轉,經濟的基本面也沒發生惡化,最重要的是,中國政府通過宏觀調控組合拳,已經基本控制住了通貨膨脹的蔓延。

正如中國人民所期望的那樣,儘管中國國內現在面臨諸多艱難挑戰,但作爲全球經濟的發動機之一,中國要繼續承擔對這個世界的責任。站在全球經濟的舞臺上,我們從配角成爲主角,肯定要付出一些代價,這是成長的代價。

證明

——關於物價問題對我所在社區居民生活影響的調研情況

xx社區是擁有衆多居民的大型社區,地處鐵西區中心地帶。

xx大學學生xxx,本次赴本社區調研3日,採用了家訪,座談,實地考察等方式,共訪問居民200餘戶。對《物價問題對我所在社區居民生活影響》這一課題做了實際調研,並有一定的探討和分析,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她個人的看法,最後針對物價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調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特此證明。

【第9篇】民生調研報告範文

爲更好地貫徹落實縣檔案局《關於加強民生檔案工作的意見》,充分發揮檔案工作在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構建和諧一市過程中的作用。前階段,我們根據縣裏《關於開展民生檔案執法檢查的通知》的具體要求,對本單位民生檔案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自查,現將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鎮民生檔案工作現狀

1、十分重視檔案工作。我鎮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做好檔案工作。近年來,我們充分認識到民生檔案在依法行政中的作用,因此,也逐步把民生檔案作爲檔案工作的重點來抓。首先在組織上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積極調整建立鎮檔案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副書記擔任組長,專人負責檔案管理工作。同時,把這項工作納入了相關職能辦公室和人員的崗位責任和年度考覈。其次是抓好檔案的及時歸檔和統一管理。xx年,我鎮被縣裏列爲村級檔案鎮代管創建示範點,通過近幾年的收集,各村檔案基本歸檔到鎮裏,特別是各村山林承包(延包)、流轉、變更等合同方面的民生檔案,作了全面收集,並統一歸檔保管,使這部分檔案得到了較完整的保存,爲更好的服務和利用打下基礎。在鎮機關檔案管理方面,我們打破了以往只重視“文書檔案”的觀念,把收集歸檔的檔案延伸到各線、各塊的臺賬資料,歸檔後統一存到鎮綜合檔案室保管,如低保、計生等民生檔案。

2、檔案基礎業務建設得到加強。制定了檔案立卷類目、歸檔範圍、保管期限表,對於相關業務辦公室人員和管理人員,我們邀請縣檔案局專業人員來給予業務培訓,確保各類檔案齊全完整歸檔和規範整理。如去年我們在收集村級檔案歸檔時,由於業務上不是很熟悉,就專門邀請了縣檔案局有關人員來給予業務上培訓,通過培訓,使相關人員掌握了歸檔製作流程,確保了檔案歸檔的規範和完整。

3、檔案安全意識增強。我們把檔案安全管理作爲重要工作來抓,建立了檔案管理、借閱、保密等工作制度,嚴格檔案的移交程序和手續。在檔案安全保管上,近期配備了防黴、防火、去溼等設備;檔案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實體檔案進行清查,確保檔案存管的安全性。

二、存在的問題

從這次自查情況來看,我鎮檔案工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依法治檔意識有待加強。在學習貫徹落實《檔案法》力度不大。在經費投入、人員配備、檔案安全管理等方面與檔案工作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二是民生檔案收集整理上還存在一定困難。由於以前很多民生檔案或資料由各辦自行保管,有些經過歸檔處理但不規範不完整,有些沒有歸檔但檔案丟失現象存在,這都給完整和規範歸檔造成一定困難。三是檔案安全保管條件需要改善。由於經濟條件問題,我鎮現有的檔案庫整理文章由房是由辦公用房改用的,而且面積較小,已不能滿足今後檔案的存管,檔案庫房配備的設施設備還不夠齊全。四是檔案人員不能滿足檔案工作的需要。檔案工作人員兼職過多,專人不專職,影響了檔案工作的正常開展。檔案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也需要進一步提高。整理文章:

三、今後的工作思路

針對以上檔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下步我們要結合工作實際,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業務指導,促進檔案工作健康持續發展。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進一步實施依法治檔。認真組織學習《檔案法》,貫徹落實檔案法律法規,依法做好檔案工作,特別要做好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各類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工作,爲解決百姓切實利益問題提供良好的服務。二是做好民生檔案的及時歸檔。鎮職能辦公室人員要定期向各辦收集民生檔案,做到收集及時、齊全,歸檔規範、完整。三是加強領導。切實把檔案工作列入本單位的重要議事日程,將檔案工作與其他各項工作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另外加大投入,爲檔案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三是提高檔案人員的素質。要採取舉辦培訓班、以會帶訓等多種形式,對檔案人員及後備力量進行業務培訓,爲做好檔案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縣文化體育事業統籌城鄉發展關注民生狀況調研報告

一、**縣文化體育事業(民生方面)發展現狀

(一)開展羣衆性文化體育活動情況

1、羣衆文化活動

(1)舉辦各種節慶文化活動。春節期間,每年一屆的“**縣春節電視聯歡晚會”如期舉行,已連續舉辦了5屆,縣城春節焰火晚會舉辦了3次,各鄉鎮村委會春節期間的文體活動異彩紛呈。積級參與組織策劃每年一屆的五龍“三月三”民俗文化旅遊節活動。另外每年的“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等全縣性節慶活動都積極參與組織。

(2)開展縣城廣場文藝活動,縣城廣場文藝活動在縣委宣傳部的重視下及承辦方的努力下,在縣文工團的精心組織下,42個單位(部門)輪流承辦廣場文藝演出活動76場,觀衆達32.7萬人次。

2、羣衆體育活動

羣衆體育工作認真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始終堅持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爲基礎,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職工體育、農民體育、老年體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學校體育、殘疾人體育等齊頭並進,羣衆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每兩年舉辦一屆鄉鎮運動會,“鳳凰杯”全縣老年人體育運動會每年舉辦一屆,各中國小每年均開展一次冬季運動會,民族體育運動名目衆多,職工體育尤其以煤、電、菸草等行業開展得較活躍,滿足了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生活需求。xx年至今,共舉辦全縣性大型羣體活動14次,參加人次達1xx人次,開展的運動項目有籃球、足球、乒乓球、田徑、拔河、門球等。各鄉鎮舉辦運動會40次,參加人次1600人次。全縣各行業系統開展各種運動會50次,參加人數達6000人次。全縣年平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數佔同類人口數的40%,年均達13萬人次。另外,積極組隊參加省、市(地區)級舉辦的各類體育比賽,取得過優異的成績。由於**體育事業的輝煌成就,曾多次受到國家、省、地區(市)的表彰和獎勵。

(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情況

1、文化設施

(1)文化館、圖書館:1985年3月,由省、地、縣三級投資22萬元建成了**縣文化圖書館新館大樓,佔地面積4960平方米,館舍面積1280平方米。作爲縣級文化設施的標誌性建築在省內外引起積極反響,各地參觀者紛至沓來。1999年,又由中央、省、市投資及自籌資金共110萬元建蓋了文化館綜合樓,建築面積1349平方米。至此,文化館館舍面積達到2600餘平方米,圖書館館舍面積557平方米。後文管所從圖書館析出,圖書館館舍面積僅500平方米。xx年5月,因城市建設需要,文化圖書館大樓被拆除,圖書館、文管所均租房辦公,文化館僅存文化館綜合樓一幢。

(2)影劇院:1982年2月,由省、地、縣三級投資和縣電影公司發展生產基金及貸款新建了**縣影劇院。影劇院爲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樑石棉瓦屋面,該影院至今還承擔着電影放映、文藝演出、大型會議等活動任務。各鄉鎮電影院現僅存竹基、者黑電影院,其餘的都已拆除或坍塌成危房。

(3)新華書店:1985年,省新華書店投資25萬元,徵地979平方米,建蓋了兩幢辦公及業務用房,建築面積5138平方米。xx年2月,因鳳山街老城改造,老書店被拆除,曲靖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出資在原址上興建新華書店綜合樓,建築面積2685平方米,總造價205萬元。

(4)鄉鎮、村級文化設施建設:**縣轄4鄉4鎮,共104個村委會、5個社區。縣城缺圖書館(新建)、文化館(改擴建)、博物館(新建)、體育館(新建)。現建有鄉鎮文化站1個(龍慶),尚有7個鄉鎮文化站(葵山、高良、五龍、竹基、雄壁、丹鳳、彩雲)不達標。現有村委會(社區)文化活動室30個(需改擴建),尚有79個無文化活動室。

2、體育設施

1982年,縣政府以綜合利用方式,集資60餘萬元在城區建蓋了**縣體育館,體育館佔地5828平方米(其中場地2560平方米,房屋建築2918平方米),館內建有露天燈光看臺籃球場二塊,看臺座位3500餘個。沿場周圍建築三層樓房共64間,除一部分劃給集資單位使用外,其餘爲體委職工和運動員宿舍、摔跤訓練室、洗澡間和餐廳。xx年底,由於城市發展規劃需要,**縣體育館被全部拆除。1990年9月,地方籌資25萬元,在縣城小石山水庫下新建約3萬餘平方米的綜合運動場(設田徑跑道和足球場)。1991年11月,籌資9萬餘元建成游泳池一個,規格爲50米×21米,佔地面積1860平方米。1991年11月,籌資46萬餘元建成集訓練、辦公爲一體的室內綜合訓練房一幢,建築面積878平方米。xx年初,**縣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爲xx年“雪炭工程”受援單位,該工程爲預製式輕型鋼架結構綜合健身館,統稱爲“中國體育彩票綜合健身館”,總造價200餘萬元(國家體育總局投資150萬元),已於xx年10月投入使用。積極爭取竹基、丹鳳等鄉鎮列入農民健身工程經費補助點,爭取了項目的確定和體育器械的支持。

xx年8月,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進行了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經普查,全縣有非標準體育場地85塊,標準體育場地335塊(教育系統205塊,體育系統4塊,其他126塊)。標準體育場地按開展項目劃分,有籃球場286塊(教育系統195塊,其他91塊),有固定看臺的燈光籃球場7塊,門球場11塊,田徑場3塊,足球場3塊,小運動場4塊,棋牌房9塊,乒乓球房2塊,室外網球場2塊,室內輪滑場、保齡球房、檯球房、室外游泳池、綜合房、籃球房、排球場各1塊。

3、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情況。

**縣現有各類文化經營戶178戶(其中音像製品零售店52戶,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17戶,書刊22戶,電子遊戲室6戶,三小印24戶,電子出版物零售店1戶,錄像放映廳、歌舞娛樂場所56戶)。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始終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並堅持不懈地抓好“掃黃打非”工作,以日常巡查和專項治理爲手段,以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繁榮發展爲目標,大力整頓和規範文化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經營活動。近五年累計出動執法檢查人員10649人次,檢查文化經營單位13744戶(次),收繳非法物品26655件,共處罰金12.41萬元,協助有關職能部門取締無證照文化經營場所56戶。每年均組織全縣文化經營戶舉辦1—2期文化市場法律法規培訓班,使其合法守法經營。

二、**縣文化體育事業(民生方面)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嚴重不足,難予開展正常文化體育活動;

(二)正常業務工作經費缺乏,導致活動開展較少,難予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文化體育管理、業務人才緊缺,出現斷檔現象;

(四)文化產業發展路子窄,難予形成規模;

(五)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點多面廣,難予面面俱到,違規經營行爲時有發生。

三、**縣文化體育事業(民生方面)發展對策

對今後如何實現文化體育事業與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真正讓羣衆滿意,特提出如下發展對策:

(一)建好“三館”(即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啓動一中心(即體育活動中心),9鄉鎮都有達標文化中心(站),建成一批村級文化活動室,逐步建成縣、鄉、村配套的三級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絡建設。

(二)全縣農村文化戶(聯合會)發展規範有序,基本實現每個村委會有一支活動正常的業餘演出隊,每年創產值3000萬元左右。另外,每年進行一次表彰獎勵,每年舉辦1至2期文藝骨幹培訓班。做大、做強**農村文化戶品牌,經營收入逐年增加,併成爲農民增收的又一支柱產業。

(三)縣級財政安排專項工作經費,確保羣衆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人人都有一個展示才藝的舞臺。

(四)繼續開展文化下鄉活動(送戲、送書),每年下鄉演出10至15場,解決農民看戲難問題。

(五)縣城廣場文藝活動精彩紛呈,每月都有一場廣場文藝演出,豐富縣城居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大全縣文化市場管理力度,實現文化市場繁榮,市場經營秩序良好,讓羣衆滿意。

(七)實施農村電影“2131”工程,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放映任務,實現農村電影放映覆蓋率100%,解決農民看電影難問題。

(八)圖書館建設實現規範化、現代化、科技化,實施“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爲廣大讀者提供優質服務。

(九)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產值逐年有明顯提高,力爭到xx年文化產業的增加值佔全縣gdp的4%,讓文化產業成爲農民的一項支柱產業,成爲全縣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十)組織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相關內容,國民身體素質有明顯提高,全縣年平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數佔同類人口數的40%。

物價對社區居民生活影響調研報告

爲進一步深化政治理論課教育改革,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我以本次實踐主題“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爲核心,深入甘肅省會寧縣桃花山社區進行調研,調研報告以物價對桃花山社區居民影響爲中心,其涉及內容有會師鎮桃花山社區自然狀況和經濟發展現狀、居民收入和支出狀況、物價變動情況和物價變動對居民生活影響等四個方面。

一會師鎮桃花山社區自然狀況和經濟發展現狀

(一)從大荒地中發展來的樂土

甘肅省會寧縣是全國着名的紅色旅遊地之一,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桃花山社區位於會寧縣東南部,在縣開發區什東南方位,着名景點桃花山底。距平定高速公路和國道312線1公里,轄區面積爲1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4157人,流動人口爲4156人。現有黨員38名,社區共有5個黨小組,個體工商戶500多戶,民營企業7家。轄區內有兩處全國着名的旅遊景點,這成爲本地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桃花山地區爲開發以前,本地區只是一片大荒地,只有稀少的幾戶人家聚居於此,僅靠幾畝薄田生活,靠天吃飯的日子依舊延續着。1993年,會寧縣黨委、縣政府決定在這兒建立會寧縣開發區併成立桃花山社區,本轄區隨之開始發展。廣袤的荒地逐漸變成了一片充滿生機的樂土,於是這裏出現了醫院、學校、民營企業以及大片的居民區等。如今,便利的交通、較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和優美的環境在這兒建立起來了,居民生活物質條件不斷加強,人們開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時會師鎮黨委、鎮政府爲滿足全體居民的精神需求,不斷制定了各種文化服務政策,如爲滿足當地廣大秦腔愛好者的需求,於xx年在本社區成立了“秦腔社”,深受當地廣大羣衆的歡迎;同時也建立了6個社區居民活動中心,供居民生活娛樂;xx年,又依據轄區內會寧會師勝利景園這一景點,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紅色旅遊服務中心,這又大大的提供了一大批就業崗位,使本社區無業人員577人中的473人就業,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水平。xx年,本社區被縣政府命名爲“和諧示範”社區,xx、xx和xx連續三年被評爲“文明社區”。

(二)昔爲長征路,今是夢中田

會寧縣位於甘肅省中部,全縣58萬人口,屬於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降水稀少。自古以來,會寧縣是歷史文化古城,戰略位置重要,素有“秦隴鎖鑰”之稱。會寧是中國革命聖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此勝利會師,會寧由此名垂青史,聞名中外。會師舊址被命名爲全國首批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紅色旅遊成爲會寧的一大支柱產業。而桃花山社區坐落於會寧會師景點旁,憑藉這一區位優勢條件,本社區經濟文化不斷加快發展。

據調查,xx年上半年,社區居民人均收入達1575元,比上年淨增324.75元,增長了20.61%,其中旅遊業是社區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旅遊景點中紅軍會寧會師舊址與紅軍長征勝利景園都位於桃花山社區附近,且紅軍長征勝利景園是以桃花山爲依託的,其帶來的效益是巨大的,首先本社區的地理區位優勢爲其提供了近500個就業崗位,較大部分的解決了社區內的無業者的就業問題;其次提供崗位與人均收入的增長是相輔相成的。在xx年上半年,就業者的收入達到1622元,超過社區的人均收入。第三大大豐富了本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以當地特有的文化和紅色旅遊爲基礎,興起了許多文化生活活動,如每週特有的“紅歌行”演唱會,這已形成了比較穩定的一條附加鏈,所帶來的經濟文化效益可觀。

當地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勤勞是根本,旅遊是致富的雙手。

昔日的大荒地逐漸成爲當地人心中的夢中田了!

二桃花山社區居民收入與支出情況

xx年,會寧縣會師鎮人均家庭總收入是1694.44元,總支出1387.29元,而桃花山社區人均居民收入1532.36元,總支出1219.21元。

據調查,在桃花山社區居民家庭收支情況中,家庭收入的各項來源,也包括家庭日常過日子買吃買穿、買房、教育和醫療支出。其中,xx年桃花山居民人均購房的支出達50.23元,比xx年多支出21.31元,增幅爲74%。

(一)家庭收入工資仍是“主力軍”

《xx年會師鎮統計提要》顯示,xx年桃花山社區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包括應繳所得稅和各種社會保障支出)1532.36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家庭從業人員從單位得到的工資、獎金、第一職業以外獲得的其他勞動收入在內的工資收入爲1292元,同比增長了118元,佔總收入的84%;家庭成員從事個體和私營經營獲取的經營淨收入210元,同比增加了1.37元;居民通過出租房屋等獲得的財產性收入爲30.36元。

(二)八大消費性支出比重大

家庭收入增加了,自然也少不了支出。據調查,xx年會師鎮桃花山社區居民人均家庭總支出爲1219.21元,同比增長了10.1%。其中用於食品、衣着、醫療、教育文化等八大領域的消費性人均支出爲1021元,同比增加了310元;用於購房的人均支出爲50.23元,同比增加了21.31元;用於居民支付養老金、醫療基金等社會保障費用人均支出爲147.98元,同比增加了110元。

三物價的起起伏伏

物價的變動影響着每一戶家庭,而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價格的變動最具代表性。在此就只拿食品價格變動爲例。

(xx年1—8月會寧縣蔬菜價格變化的總趨勢)

根據市場價格監測顯示,7月份會寧縣副食品價格運行略有上漲。市場價格監測總體情況是:豬肉、水產品及其他副食品價格基本保持平穩,糧食和食用油價格有漲有浮,蔬菜價格有漲有跌,市場貨源充足,購銷兩旺。具體運行情況如下:

(一)市場價格走勢

1糧油類:

(1)東北大米價格小幅上漲爲2.28元/500克,環比上浮2.70%;當地主銷大米價格從1.74元/500克上漲爲1.78元/500克,環比上浮2.30%;麪粉價格仍爲1.88元/500克。

(2)胡麻油價格趨於穩定,爲8.5元/500克;散裝菜籽油價格上漲,從4.75元/500克上漲到5.00元/500克。

2肉、禽、蛋類:

(1)豬肉價格保持穩定。去骨後腿肉價格仍爲8.00元/500克;三線肉價格仍爲6元/500克;精瘦肉價格仍爲12.00元/500克。

(2)禽和牛奶價格也保持穩定。白條雞價格仍爲9.00元/500克;當地露露牛奶的價格爲1.50元/220毫升;而雞蛋價格上漲,從4.38元/500克上漲爲5.35元/500克。

3蔬菜類:

蔬菜價格有漲有跌。與上月相比,監測的19個品種中有8個品種上漲,分別爲大白菜、大蒜、白蘿蔔、茄子、西紅柿、青椒、尖椒、韭菜,環比分別上浮66.67%,125.00%,7.53%,50.15%,20.00%,6.79%,20.12%,50.00%;有三個品種下跌,分別是黃瓜、土豆、冬瓜,環比下浮33.3%,8.29%,10.18%;10個品種和上期持平;一個品種過季。

(二)原因分析

1糧食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⑴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尤其是全國的旱澇災害,導致糧食價格波動;⑵受全球範圍內糧食和食品價格上漲影響,引起國內糧價上漲;⑶受經營企業和種糧戶歸後期糧價上漲的心理預期影響,推動了主要糧食銷售企業糧食價格的上漲。

2部分食用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⑴受國內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食用油價格波動;⑵國內食用油生產商心理作用的影響,對後期食用油供應產生擔憂。

3蔬菜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⑴由於前期的蔬菜主要生產地的旱災和近期的洪災影響了蔬菜的生長和產量,使得上市的蔬菜價格不斷上漲;⑵會寧全縣大量的蔬菜靠外地調運,增加了運輸成本;⑶許多蔬菜供應商囤積貨物,哄擡價格的上漲。

而蔬菜價格的上漲必然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到社會的和諧。

四物價對桃花山社區居民生活的影響

自xx年上半年開始,甘肅省物價出現了上漲的趨勢,到xx年6月達到了最高點,隨後也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但物價仍居於高水平運作。這一系列的變化影響着居民的生活。據對於本社區居民的抽樣調查中,在所調查的100名居民中,87人表示物價已經影響了日常的生活,10人表示物價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只有3人表示物價對他們的生活沒有影響。

在此,根據本社區居民收入的不同,將其分成三類,以分析物價對不同層次收入居民所帶來的影響。

(一)本社區高收入家庭(家庭收入在5000元以上)

稍有感覺,但生活不受影響

“不管豬肘子肉上漲多少,全家該吃的還是要吃,”會寧縣桃花山社區居民王女士說,王女士就職於會寧縣教育局,她丈夫是一名縣城二中的高級教師,兩人平均收入達到6500元,對於王女士一家來說,可觀的家庭收入足以掩蓋食品價格的上漲,物價遠不至於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質量。

物價上漲對像王女士這樣的高收入家庭生活影響不大的原因是:一方面高收入家庭收入增幅較快;另一方面高收入家庭的日常支出中,食品佔的比重相對較低。

(二)本社區中等收入家庭(家庭收入在3000元左右)

感覺相對比較明顯,對生活帶來不便,但能承受。

“有時,對於如辣椒、豬肉等價格上漲時,我們一家對限制購買他們,”桃花山社區居民楊女士說,楊女士一家七口人,家庭收入處於本社區中等水平,日常支出相對較大。對於如楊女士這樣收入的家庭來說,物價所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了。所以他們不得不在日常吃、穿、住等方面減少開支,以實現家庭收入的平衡,而這樣的“持家”過日子的家庭子啊社區中十分普遍。

綜上,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對處於中等收入的家庭生活影響主要表現在:1.實際收入減少,購買力下降。如對於楊女士一家四口人來看,全家月總收入爲3800元,物價平均每月對總收入衝減數爲1100元,日常穿、行、就醫等支出爲1000多元,全家的實際收入僅爲1700元;2.使消費能力下降,生活質量下降。xx年7月份,中等收入的本社區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長了19.11%,消費全額增加了22%,而消費數量卻下降了3.2%;3.物價上漲使居民對生活產生擔憂,進而影響到家庭的和諧。

(三)本社區低收入家庭(家庭收入在1000元左右)

影響十分明顯,有時難以承受。

在桃花山社區,低收入家庭232戶共919人,佔全社區總人數的22.11%。目前,本社區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狀況是:1.家庭人數過多且家庭就業者的負擔係數高於平均水平;2.從事零星工作和不穩定工作的比率高;3.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低於全社區的平均水平,生活質量固然低;4.低收入家庭由於收入低,生活開支主要爲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5.低收入家庭實際生活水平處於溫飽狀態,低收入家庭的恩格爾係數爲56。6%。比全縣平均水平高10個百分點。

xx年上半年,會寧縣社區低收入居民家庭均收入爲801.33元,受食品上漲影響多支出52.13元。而這一數在xx年下半年前幾個月卻不斷增加,對於這一部分居民而言,食品價格上漲已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可想他們不得不節衣縮食,而糧、油、蛋、菜等是家庭日常所用食品,這部分價格的上漲對他們的生活影響可想而知。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的波動對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影響正逐步擴大:1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居民的影響已從食品擴展到其他領域。今年上半年,會寧縣城鎮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6.4%,其中食品上漲17.4%,直接影響到會寧縣城鎮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質量;2食品支出增長,實際消費下降。xx年上半年,會寧縣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爲1832.06元,同比增長4.85元,扣除物價因季實際減少10.69%。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全縣城鎮低收入居民食品實際消費下降;3物價上漲使低收入家庭生活質量下降。生活質量下降的顯着標志是生存消費逐步下降。對於本社區低收入家庭xx年一季度的消費結構變化情況來看,吃、穿、住支出消費支出的比重較大,而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方面的開支佔消費支出的比重少。物價上漲特別是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給低收入家庭帶來了負擔,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質量的下降不斷下降。

針對低收入家庭的困難,爲確保低收入羣體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在xx年底會寧縣黨委、縣政府切實採取了相關的措施:

1建立補貼機制,認真落實並完善各種補貼措施。在全縣加強了對低收入羣體的生活補貼和廉租住房貨補貼與制價上漲聯動機制,即向補給對象一次性補發前四個月的聯動增加的生活補貼,以後逐月發放。對納入低保範疇的232戶進行“雙聯雙帶”、“一幫一”的幫扶活動;

2加大了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了市場監管力,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調控手段,切實穩定市場物價,防止市場價格異動,採取強化監管措施,對重點價格、民生價格進行重點監管和檢查,同時有關部門也不定期的到各大商場、批發市場等經營單位開展市場價格檢查,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擡價格等的違法行爲,共同做好市場管理;

3會寧縣政府、會師鎮政府也努力提高價格的管理能力,建立了定期的、零時的市場供應信息發佈制度,避免不實傳言擾亂人心,造成市場恐慌;

4充分就業,從源頭上解決低收入家庭的貧窮根源。至xx年上半年,縣政府、鎮政府和桃花山社區的管理人員積極努力與中小企業積極合作,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這一舉措使社區部分

居民找到了崗位,這爲從源頭上解決貧窮根源、促進社區和諧發展做出了表率,也贏得了廣大居民的歡迎。

五桃花山社區調研總結

爲進一步深化政治理論課教育改革,提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我以本次實踐主題“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爲核心,對甘肅省會寧縣桃花山社區進行調研,深入到了桃花山社區,瞭解了本社區的經濟、人文特色等,其實,桃花山社區的發展也是會寧縣4個社區發展的縮影,桃花山社區以當地勤勞的人民爲基礎,以旅遊業爲依託,逐步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xx年一月,xx來到會寧,高度讚揚了會寧縣近年來的發展,並來到桃花山社區和居民交談,囑咐要把革命聖地會寧建設好。

從1993年建立以來,桃花山社區已成爲會寧縣發展最快和文明和諧的示範社區。1998年,會寧縣老縣委書記常守遠曾感慨的說過,“桃花山社區一定會成爲全縣經濟、文化的先行兵”。回首望去,這一句話正漸漸的變爲現實。

本次調研以物價對桃花山社區居民影響爲中心,分析了物價對不同層次收入者的影響等,在此只再說明:固然物價等對桃花山社區居民生活產生影響,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會寧縣桃花山社區依舊會繼續向前發展,這兒的居民生活會越來越幸福和諧,原因如下:(一)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會寧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會更加加強,重教崇文的優良風尚會依舊被傳承併發揚光大,人民科學文化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據統計,就桃花山社區居民大專以上學歷的有1067人,在全縣4個社區中居於首位。而這爲本地經濟不斷髮展和繁榮奠定了基礎;(二)會寧縣是全國着名的革命聖地,是全國紅色旅遊基地之一。獨特的旅遊資源是全縣發展不斷的最有效的動力,憑藉這一優勢,從xx年以來,旅遊業已爲會寧每年平均增加1.67億元,旅遊業已使全縣人民受益。

其中,旅遊景點中最着名的會師勝利景園位於社區附近,這爲本社區部分居民的就業提供了條件,也使本加快了本社區的經濟、文化的發展;(三)會寧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有力支持。有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縣政府認真落實了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堅持走以農業產業化爲主的工業化道路,建立了30多家企業,如三利麪粉、會通煤業、金開元酒業等,同時全縣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建立一些重大的事關老百姓的民生項目,實施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等項目。這使全縣人民獲益。

雄關漫道真如鐵。日夜流淌的祖厲河水,見證了會寧從過去到今天的滄桑鉅變。勤勞的會寧人民,乘着學習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東方,在全縣打響“三張牌”(打紅色牌,把會寧建成全國旅遊名城;打綠色牌,把會寧建成隴中綠色產業基地;打金色牌,把會寧建成西北教育明縣)、走好“六條路”(興水立縣、項目強縣、產業富縣、旅遊活縣、科教興縣、和諧建縣)的縣策指導下,正闊步走向幸福美好的明天,而桃花山社區居民的生活必然會蒸蒸日上。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

xx在xx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對人民羣衆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我們黨的宗旨的要求。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經濟發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質前提,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反過來,民生的改善創造了和諧的社會環境,又會對經濟發展以有效推動。長陽縣委、縣政府深知這一發展要義,自以來,就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大力推進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堅持富民優先、民生爲重,在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想方設法加大投入,紮紮實實爲人民羣衆辦實事,創造性地啓動實施了社會領域“五大工程一項計劃”,讓全縣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扶貧工作成效顯著

貧困是制約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要消除貧困,必須有新理念、新思維、新舉措。長陽縣委、縣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統領,紮實推進扶貧開發“一體兩翼”工作,以扶貧到戶爲抓手,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有力的促進了貧困地區的新農村建設。減少絕對貧困人口3000人,全縣絕對貧困人口降到5.27萬人,使6000名低收入人口穩定解決溫飽,全縣低收入人口減少到6.08萬人,分別佔農業總人口的14.76%和17.03%。爭取扶貧資金950萬元,比上年增長14.32%,爭取中央、省直6個單位落實社會幫扶資金200萬元,全縣貧困人口人均增收達到100元。

(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一是道路交通條件明顯改善。新修和改造村級公路1125公里,完成通村公路硬化1000多公里。黃陵洞特大橋建成通車,宜長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白氏坪至流溪段全線通車,縣城至高速公路接線路正在加緊建設,“莊麻”、“資黃”公路硬化全面竣工,縣內國家二級路改造全面完成,鄉鄉通油路的目標基本實現。二是“電力瓶頸”有效緩解。全面完成了城區電網改造,完成了110kv板橋鋪、35kv王家棚變電站建設和35kv火燒坪、榔坪輸變電改造工程,啓動了110kv津變增容和長津輸電線路改造等工程建設,城鄉輸配電網絡進一步健全。三是信息通訊網絡進一步健全。鄉鎮互聯網業務全部開通,電信、移動、聯通三大網絡實現了全境覆蓋。四是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農村能源、水土保持等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有效保護了全縣良好的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達到73.6%。

(三)教育事業欣欣向榮

全縣上下始終把“普九”工作當作農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理順管理體制,落實各級政府的教育職責,着力解決“普九”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促進了全縣“普九”成果的穩固提高。1999年6月,縣“普九”工作通過省人民政府驗收,、和又先後三次通過省政府組織的“普九”複查,順利通過了國家驗收。,7—12週歲正常適齡兒童20419人,己入學2041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適齡女童入學率100%。國小無輟學現象。同時,以“普九”爲契機,圍繞“高中進城,國中進鎮,聯村辦國小”的目標,依照“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統籌規劃、穩步實施”的原則,大力調整學校佈局,學校數量逐年減少,學校規模逐漸擴大,目前全縣中國小校總數已由的369所調減到99所,基本實現了佈局調整規劃目標,極大地優化了教育資源配置。在調整佈局的同時,爲解決邊遠山區學生的入學困難,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羣衆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努力探索適合山區教育特點的辦學新模式,積極創建農村寄宿保育制國小,共創建寄宿制高中4所、國中16所、國小69所;創建寄宿保育制國小55所,其中31所被宜昌市教育局授予“寄宿保育制示範學校”稱號。

(四)人才培養不拘一格

以“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工程”爲載體,着力培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將能夠帶動一片、示範一方的致富能手和“土專家”“田秀才”,作爲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的重點,出臺《關於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鄉土實用人才培養、選拔、管理機制,採取與三峽大學聯辦、縣內設點的方式,在宜昌市率先啓動了“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工程。同時,以“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爲載體,加大民族民間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並建立了文化人才獎扶制度,每兩年評選表彰一次“優秀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設立“高齡民間藝人生活補貼基金”,對年滿70週歲、從藝40年以上的優秀民間老藝人發放了定額津貼。大力培育民族民間文化人才,採取“結對傳授”和“分片傳授”的形式,通過選送優秀民族民間文化人才到高等藝術院校深造,定期將縣外創作者“請進來”,組織開展“民間藝人師徒大賽”等活動,培養了一批年輕的土家民族文藝傳承人。

截止底,全縣人才總量達到13083人,佔總人口的3.15%。其中黨政管理人才1416人,少數民族984人,佔69.49%;女性268人,佔18.93%;本科以上學歷有455人,佔32.13%;35歲以下有303人,佔21.40%。

國有事業單位管理人才579人,其中少數民族420人,佔72.53%;女性134人,佔23.14%;專業技術人才4596人,其中少數民族3493人,佔76.00%;女性1920人,佔41.78%;本科以上學歷1264人,佔27.50%;35歲以下有1696人,佔36.90%;具有高級職務279人,佔6.07%;中級職務2731人,佔59.42%;初級以下職務1586人,佔34.51%,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名。另有集體事業單位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126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121人,農村實用人才1194名,民族民間文化人才2926名,有專兼職社會工作人才1125名。

(五)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在社會發展領域,重點實施了“五大工程一項計劃”,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一是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程。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到30.98萬人,基金徵繳率達到100%;截至底,共有94.3萬人次受益,補助基金2814萬元,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被國家衛生部等八部委表彰爲“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試點縣”。二是實施助學啓智工程。自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助學啓智工程以來,三年共籌措資金110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6.9萬人次,確保了特困生不因貧困而失學。三是實施民族民間文化搶救與保護工程。在全國縣一級率先頒佈了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建立了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數據庫和生態保護區,出臺了優秀民間藝人獎扶政策,優秀民族民間文化得到了有效保護與傳承,撒葉兒荷被納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四是實施計劃生育“民福”工程。全縣每年有2萬多人享受計劃生育基本免費服務,有1800多人享受農村部分計劃生育獎勵扶持政策,有650個計生困難家庭被納入農村特困救助對象,民福工程被國家計生委命名爲中西部地區的“好典型”、“好樣板”。五是實施城鄉貧困救助工程。對城市低保戶、農村重災戶等特殊困難羣體進行大力救助和幫扶,基本解決了城鄉弱勢羣體生產生活難的問題。自城鄉貧困救助工程實施以來,10811名農村特困對象得到了救助,5624名城鎮居民享受了低保,18690人享受了貧困羣衆大病醫療救助,80%的五保對象得到集中供養,近名殘疾人得到康復服務。六是實施“科技富民計劃”。培育了一批農村科技服務組織,培養了一大批農業科技帶頭人隊伍,應用和轉化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打造了一批區域優勢品牌,增強了縣域經濟的自我發展能力,科技與經濟的藕合度不斷增強。幾年來共爭取國家、省、市科技項目36個,引進新品種46個,開展各類技術培訓9.6萬人次,培養科技文化中心戶793戶,科技對工業的貢獻率達到42.8%,提高了11個百分點,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46.9%,提高了2個百分點。[②]

(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

全縣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優化經濟發展的軟環境。先後出臺了《關於建設優良發展環境的決定》、《關於工業經濟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關於長陽無公害農產品加工園區的優惠政策》,建立了重點企業掛牌保護制度、執法行爲管理制度、發展環境評議制度、投訴查處和責任追究制度、發展環境聯席會議制度等五項制度,開展了“以誠信爲本、以信用立縣”和“爲誰發展、誰來發展”的宣傳討論,建立金融聯席會議制度,積極支持金融機構進行各項改革,深入開展“信用長陽”創建活動,全縣信用環境進一步好轉,金融機構對地方經濟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誠實守信、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新型銀企、銀地關係逐步建立。

(七)執政能力日漸增強

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做到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學行政。始終堅持“執政爲民”,把解決羣衆“辦事難”問題作爲工作的重點,全面推行首問負責、政務公開、綠色通道等制度,實行“五個一”的項目協調工作機制,各級各部門服務各類市場主體的意識明顯增強。積極構建三級便民服務網絡,在全縣建立了方便、快捷、高效的便民服務體系。截止目前,三級便民服務中心累計受理服務事項件48.8萬件,已辦結48.6萬件,辦結率達到99%以上。規範招投標行爲,淨化交易市場,共組織招投標403次,節約增資1500多萬元。出臺了縣人民政府工作規則,推行《關於加強全縣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八條規定》、《關於厲行節約、規範公務接待的八條規定》、《關於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債務管理防範債務風險的八條規定》、《關於加強全縣資源管理的八條規定》、《關於嚴格國有資產處置程序的八條規定》和《關於加強縣屬國有企業管理的八條規定》等管理規定,完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政府部門工作目標考覈責任制以及各項管理制度,健全約束、督查機制,規範了行政行爲,提高了行政效率,強化了政府管理,有力促進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主要做法及經驗

(一)追求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堅持加快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進步兩手抓,爲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社會發展領域,重點圍繞人民羣衆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追求社會公平,在全國率先實施社會五大工程一項計劃,促進了社會的全面進步。爲了改變農村“小病拖、大病磨、實在不行請巫婆”的現狀,縮小農民在醫療待遇上與城鎮居民的差別,作爲全國農村合作醫療的發源地、首批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於率先啓動並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程基本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農民的生存、生活質量開始得到提高,勞動力得到了有效地保護。爲了從根本上解決民族貧困地區困難學生上不起學的問題,於啓動了“助學啓智”工程,建立起了以政府爲主導的貧困學生救助長效機制。爲了解決育齡羣衆享受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難、農村業餘精神文化生活開展難和民族民間文化傳承難的問題,還實施了“民福”工程和民族民間文化搶救與保護工程。國家計生委專家在長陽檢查後指出:“這是全國中西部地區的好範例、好樣板。”每年籌資100多萬元用於民族民間文化搶救與保護,在全國率先建立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庫,重獎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巴土文化已經成爲全國馳名的一個重要區域品牌。此外,還籌資1200萬元實施了“城鄉貧困羣體救助工程”,對城鎮低保戶、城鎮“三無”人員、流浪乞討人員、農村重災戶、農村五保戶、特困戶、特困優撫人員以及政府認爲必須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難羣體進行大力救助和幫扶,基本解決了城鄉弱勢羣體生產生活難的問題。

(二)追求活力與秩序的統一,堅持激發活力與加強管理兩手抓,爲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動力。

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活而有序,是活力與有序的統一。社會活力系統構成複雜,既包括人的要素的活力,也包括自然、環境的控制改善的活力以及機制的活力。[③]近年來,長陽縣始終堅持把體制創新作爲加快發展的重要動力,作爲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不斷深化體制改革,爲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堅定不移地推進國有集體企業改革,企業改革攻堅取得重大突破;紮實開展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農村稅費改革,縣鄉機構和行政機關人員大爲精簡,鄉鎮由16個減少爲11個,行政村由435個減少到154個,村組幹部減員5019人。同時,還推行了綜合預算、政府採購、工資直達、稅款直達等財稅改革,深化了城鎮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以養老、失業、醫療、城鎮低保爲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制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正在消除,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活力競相迸發。

建設和諧社會需要活力,但這種活力是活而不亂,是有序中的活力,是保證有序的活力。在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同時,要十分注重加強政府管理和社會管理。在加強政府管理上,一方面是建章立制。在對鄉鎮、政府部門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的基礎上,長陽縣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出臺了五個“八條規定”。另一方面,注重研究和把握工作規律。在工作的過程中,注重對事物進行理性思考,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各項工作,積極探索和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並自覺運用這些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例如,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方面,堅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探索並採取了“分頭積極抓招商,統一動作籤合同”的辦法,促進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

在加強社會管理上,突出“三抓”。一抓勞動就業。按照“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原則,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爲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創造了衆多的就業機會。二抓社會保障。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妥善解決特困戶、五保戶、殘疾人等弱勢羣體在生產生活、子女入學方面的困難。三抓社會穩定。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高度重視羣衆來信來訪,主動幫助解決問題,積極化解社會矛盾。

(三)追求人與自然的統一,堅持提高國民素質和保護生態環境兩手抓,爲構建和諧社會創造優良的環境。

社會的和諧不僅來源於人類社會內部的協調發展,同時要有賴於社會的人與自然界的協調。在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上,首先從提高國民素質入手,以農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爲突破口,着眼於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創造性地開展了以“三建一創”(建道德規範、建道德檔案、建道德理事會,創和諧民風)爲主題的農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在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建設與保護。在經濟建設中,不以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爲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通過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對“五小”企業、重點污染企業及開山炸石、毀林開荒等行爲進行集中專項整治,優先對清江兩岸和旅遊景區25度以上的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拒絕雖有較好經濟效益,但污染不達標的投資項目,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和清江秀美的山水風光,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四)追求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堅持發展民主和健全法治兩手抓,爲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重要的保障。

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動搖,有力地提高了科學執政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充分發揚民主,科學決策,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進一步建立完善了班子內部的工作分工、議事、決策規則和程序,辦事情、作決策,都堅持是否有利於全縣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是否有利於全縣社會政治穩定、是否有利於大多數羣衆利益的原則。二是協調各方,充分調動各界積極性。在具體工作中,注重協調各方,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性,以求團結統一,形成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三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充分運用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的民族立法權,積極開展民族立法,先後制定了自治縣計劃生育條例、自治縣預算外資金管理條例、自治縣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補充規定等8部單行條例,修改了自治縣自治條例和自治縣鄉村公路管理條例等3部自治法規。

(五)追求科學與人文的統一,堅持弘揚現代科學和培育人文精神兩手抓,爲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支撐。

一是大力弘揚現代科學。全縣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加速科技進步的決定》等十一個政策性文件,還組建了科技顧問團,建立了縣級領導幹部聯繫科技人才制度,將全縣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的目標任務落實到每個領導幹部的頭上,極大地突出了科技工作的主體地位,有力的促進了科技事業的發展。在立足於自主研發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與各大院校合作,借力生智,涌現出了一批科技成果。通過大力推廣生物工程新技術、無公害蔬菜栽培、農業高效栽培、生豬和山羊雜交、節能增效等先進實用技術,有效地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對經濟的滲透不斷加強。[④]二是大力培育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維護和實現和諧的深層次的“軟件”因素。在培育人文精神上,把重點放在培育人、環境及打造信用長陽上,提出“要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按戶發展環境”,把客商滿意、企業滿意、羣衆滿意作爲衡量我們服務質量的標準,造就了一支朝氣蓬勃、紀律嚴明、奮發有爲的公務員隊伍。積極探索並建立社會信用監管制度和失信懲戒制度,在全國旅遊行業率先實行了信用等級評價授信制度,極大地促動了全社會信用意識的提高。

三、借鑑與啓示

(一)堅持以科學理論爲指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靈魂,必須創造性地運用到實踐中。

堅持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和把握縣域經濟發展的規律,深刻領會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以系統、綜合、辯證和統籌的思想謀求發展,提高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法領導改革和發展的本領。充分考慮經濟工作各個方面的關聯性,全面整合和科學利用各類優勢資源,注重把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綜合起來考慮,更加突出經濟工作的全面性和可持續性。堅持用“五個統籌”的思想指導發展,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了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辯證地認識縣情,辯證地看待發展環境,辯證地看待機遇,辯證地看待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係,努力變劣勢爲優勢,變資源優勢爲發展優勢,確保了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二)求真務實,用科學的決策指導發展。

貧困地區要發展,坐等政策是不行的,必須堅持自力更生,向內使勁,尋求科學的發展之路。在立足基本縣情,認真分析形勢和當前經濟社會中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進一步研究細化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措施。各級領導幹部突破了簡單重複過去的思維定式,形成了勇於創新、爭創一流的精神境界;全社會突破了小富即安、四平八穩的習慣影響,形成了求新求快、開拓進取的濃厚氛圍。提出“以全面建設小康長陽爲目標,促進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城鎮與鄉村和諧發展,努力將長陽初步建成產業特色鮮明、基礎設施配套、生態環境優良、人民生活殷實、社會文明進步的新長陽”的奮鬥目標;提出“緊扣發展第一要務,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依法執政、民主執政、科學執政,奮力推進綠色長陽、平安長陽、信用長陽、文化長陽、和諧長陽建設”的奮鬥目標;在新的形勢下,現在將奮鬥目標提升爲“建設生態長陽、平安長陽、信用長陽、文化長陽、富裕長陽”。這一執政理念的發展變化,充分反映縣委、縣政府在學習、運用、實踐黨的基本理論上的進步。

(三)協調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必須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這些年,長陽縣既實現了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又促進了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既加快了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又推進了農村的城鎮化進程;既對老行業、老企業進行了嫁接改造調整,又扶植培育了一大批新興產業;既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又降低了資源消耗,有效保護了環境。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經濟發展是基礎,社會發展是目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到又快又好,必須統籌兼顧、同步推進。

(四)協調關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必須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建設和諧社會,要善於處理各種利益關係,努力做到讓絕大多數人受益。這些年來,他們堅持從羣衆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幹大多數羣衆受益的事,幹羣衆長遠受益的事,讓老百姓有房住,讓勞動者有事做,讓孩子有學上,讓患病者有醫就,力爭讓所有應該得到社會關愛的人都得到救助。長陽的實踐告訴我們,切實維護好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各方面的社會關係才能協調,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發揮出來。

(五)執政能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保證,必須不斷加強執政能力建設。

近年來,政府把工作重點轉到規範市場秩序、協調利益關係、主持公平正義、營造良好環境、解決羣衆生產生活中的急難問題等方面上來,逐步提高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本領。長陽現象給了我們啓示:實現我們的宏偉藍圖,關鍵在各級黨委政府;構建和諧社會,關鍵也是如此。必須根據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提高解決自身矛盾的能力,努力形成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觀念和行爲方式。

【第10篇】民生工作狀況調研報告

根據州委常委相關文件要求,圍繞“實施三州戰略、推進綠色繁榮”的主題,州民政局充分發揮民政部門在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中的職能作用,抽調工作專班,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就全州的民生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州民生工作基本情況

(一)城市低保

XX年,全州城市低保人數爲53489人,全年下撥低保資金8355萬元,人月均補助水平110元,比XX年增加了14元。按照民政部、財政部《關於切實做好適當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水平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民發[XX]99號)和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鄂政發[XX]1號)精神,從XX年1月1日起,全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150元統一提高到240元,人月均補助水平達到173元,比XX年增加了77元。同時,將城市“三無”對象、城市孤兒以及城市艾滋病和結核病患者貧困家庭納入城市低保,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即240元給予了全額補助。

(二)農村低保

XX年,在州委、州政府和民政部門的大力爭取下,全州農村低保人數擴大到15萬人,全年下撥農村低保資金7832萬元,人月均補差45元,其中,一類對象月補助不低於80元,二類對象月補助不低於50元,三類對象月補助不低於30元。XX年初,省民政廳批准我州再增加農村低保5萬人,達到了20萬人。目前我州農村低保資金通過金融機構按照“一卡通”的形式直接發放到低保對象手中。

(三)五保供養

自XX年以來,全州民政系統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民政廳的大力支持下,搶抓“福星工程”建設的機遇,充分利用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後的閒置資產,大力推進農村福利院建設。XX年,全州共有五保對象13441人,集中供養9800人,集中供養率爲73%,共下撥資金1386萬元,集中供養年人均1500元,分散供養年人均1000元。從XX年起,集中、分散供養五保對象以及分散供養孤兒的供養標準將各提高300元,分別達到1800元/年、1300元/年、1500元/年。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全州民政部門不斷創新機制,着力探索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模式”,即“加強黨政領導、實行自治互助、發展循環經濟、營造田園風光、提升人文關懷、長效持續發展”,不斷加強農村福利院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院辦經濟、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我州農村福利院的建設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集中供養五保對象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模式”受到了省民政廳和民政部的表彰,中國社會報、新華社等先後作了宣傳報道。

(四)大病醫療救助

我州於XX年開始大病醫療救助試點工作,XX年,州政府將城鄉困難羣衆大病醫療救助納入十件實事,XX、XX年分別下撥救助資金1686、2445萬元。幾年來,全州累計救助20多萬人次,有效地緩解了困難羣衆患大病的醫治困難。XX年,州政府出臺了《城鄉貧困羣衆醫療救助實施辦法》,進一步擴大病種、簡化手續,降低了救助起付線,提高了救助標準。對“三無”人員(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撫養人或扶養人)和農村五保戶的起付線由1000元降爲500元,救助金額由30%限額提高到70%,救助標準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對農村特困戶、城市低保對象和困難優撫對象,起付線由1000元降爲800元,救助標準由3000元提高到4000元,同時,對特殊困難對象給予了適當的院外救助。XX年,我州按照“取消病種限制、擴大救助規模、取消或降低救助門檻、提高救助額度、簡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則,進一步推進醫療救助的改革發展。在救助範圍上,增加了介於城鄉低保的邊緣戶和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個人負擔醫藥費5萬元以上且家庭生活因病陷入困難的兩類救助對象。在降低門檻上,取消或降低了起付線,在醫療保險、合作醫療按規定報銷後,剩餘部分憑醫院發票複印件再由民政部門給予30%-70%的救助,年救助總額不超過7000元;對五保戶、“三無”人員全部取消起付線,人年救助最高限額由5000元提高到8000元;對介於城鄉低保邊緣的困難戶,其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個人負擔醫藥費5萬元以上且家庭生活因病陷入困難的對象,視情況一次性給予XX-5000元的救助;對患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或維持的低保對象,實行定額門診救助,人年救助不低於100元。同時,對住院治療的低保對象免收掛號費、診斷費,注射費、觀察費、住院牀位費優惠50%,手術費、輔助檢查費優惠30%,常規性藥品優惠10%。

(五)臨時救助

爲及時緩解城鄉低保對象、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難家庭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我州建立了臨時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每戶每年救助標準一般不超過800元,農村居民每戶每年救助標準一般不超過400元。對未滿18週歲、父母雙方因艾滋病或結核病死亡,或父母一方因艾滋病或結核病死亡,另一方因其他原因死亡的患艾滋病和結核病孤兒,按照人月均200元(生活費150元、撫養服務費50元)給予生活救助。XX年,全州臨時救助人數5000多人。另外,從XX年3月1日起,對六十年代精簡退職職工,享受40%救濟的對象每人每月提高25元,不符合40%條件的其他救濟對象(含國民黨寬釋人員)每人每月提高20元。

二、目前**州民生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貧困對象致貧原因多樣

一是長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致貧。救助對象因患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而且醫療費用偏高等問題加重了負擔。二是缺乏勞動力,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致貧。部分貧困戶因年老或殘疾沒有勞動力,無經濟收入,生活貧困。三是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由於多種原因,許多人因貧困而失學,文化水平低。在發展家庭經濟時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少,缺乏脫貧致富能力。四是交通閉塞,生存環境惡劣的外界因素等造成的貧困。五是自然災害大量存在。我州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雪災、雨災、冰雹災害時常發生。

(二)救助水平比較低

從總體上看,我州社會救助的範圍和標準在逐年擴大和提高,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權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保障水平還處於較低層次階段。一是生存保障能力有限。城鄉低保補助水平不高,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新農合、大病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不能緩解根本問題。二是家庭發展需求得不到保障。城鄉困難家庭對子女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極爲有限,子女輟學多;因文化、年齡、身體等多方面原因,困難羣衆創業、就業難度大,收入來源十分有限,家庭貧困狀況得不到根本解決。三是救助範圍還比較窄。截止到XX年底,我州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還有136.6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51.97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84.58萬人,而目前全州納入農村低保的只有20萬人。

(三)地方財政對社會救助的資金保障機制支撐作用不強

**州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庫”於一體貧困地區,所屬的8個縣市財政均爲國定貧困縣。縣市地方財政力量薄弱,可用於社會救助的經費十分有限,主要依賴於上級撥付的資金予以保障。且因爲多方原因,社會救助的工作經費也較少。影響了全面保障民生工作的實行,不利於發展“三州”戰略。

(四)民生工作相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夠健全

一是收入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家庭收入覈算比較困難。二是各項保民生制度之間的銜接不夠。當前實施的保民生社會救助制度包括了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住房就業援助等多項制度,但諸多救助制度還沒有專門的條例,存在管理多頭,條塊分割的問題。三是基層救助網絡平臺薄弱。我州救助機構和隊伍公室”,爲隸屬州民政局管理的副縣級行政單位,並覈定3-5名人員編制;各縣市要設立社會救助工作專門機構(最低生活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辦公室或社會救助局、社會救助管理辦公室),負責本地城鄉低保以及相關社會救助審批管理工作,並按照“每3000名對象配備不少於1名工作人員”的要求落實工作人員;鄉鎮辦要設立低保工作站,專職工作人員應不少於2人;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或其它社會組織受社會救助管理機構委託,可以承擔部分社會救助工作,同時,可通過民間組織建立社區義工制,逐步將社區志願者納入社區救助網絡。

【第11篇】改善民生爲重點完善社會救助保障體系調研報告

改善民生爲重點完善社會救助保障體系調研報告

社會救助是政府和社會對因各種原因導致難以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或出現其它特殊困難的個人和家庭給予一定的物質或資金救濟和援助,以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證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它是建立在社會基本保障基礎之上的最後一道安全網,是保障困難羣衆生活的最後一道防線。近幾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部門、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_____區逐步形成了以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爲基礎,以醫療、災害、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爲輔助,以社會互助爲補充的新型社會救助保障體系,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受地方可支配財力影響,目前全區社會救助資金投入不足,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甚至主要依靠上級補助資金,覆蓋面小,保障水平低,救助力度仍然有限,社會救助體系需要不斷加快完善,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

一、_____區社會救助現狀

_____區地處_____*州中部,是_____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轄2個鄉、3個鎮、6個街道,共有89個行政村、33個城市社區、2個農村社區,總人口32.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近4成。屬老工業中心城區,國有改制企業較多,下崗失業人員、農村特困戶等困難羣體較集中且數量較多。目前全區共有城市低保對象6996戶17159人,農村低保對象2548戶5274人,五保供養對象1402人,以上特困戶佔全區總人口的7.3%。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全區社會救助工作取得了穩步發展,從20xx年全省實施40項公共財政政策以來,全區投入社會救助方面的財政資金達7535萬元,且一年比一年遞增, 20xx年比20xx年增加2197萬元,增長82.3%。

1、領導重視,不斷健全社會救助機制。一是在組織領導上,區委、區政府把社會救助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考覈範圍,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抓、民政牽頭、多方協作”的社會救助格局。二是在機構落實上,區、鄉街、社區都建立了專門工作機構,配備了專業人員和專業設備,形成了網絡齊全、上下聯動的社會救助機制。三是在制度建設上,區政府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如《_____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細則》、《_____區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細則》、《_____區城鄉醫療救助實施辦法》等文件,明確了相關標準、範圍、申請審批程序和資金管理等,使社會救助工作有章可循。四是在資金安排上,區本級配套資金足額到位。20xx年區本級配套城市低保資金346萬元、農村低保資金44萬元、農村五保供養資金23.5萬元、精簡老職工生活補助11.5萬元、救災資金48萬元、臨時救助資金7萬元、城鄉困難羣衆醫療救助資金124萬元,共計604萬元,佔當年全區民生工程總配套資金的27%,各項資金的到位爲社會救助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2、規範管理,不斷提高低保保障水平。一是城市低保規範發展。我區城市低保工作從1999年開始,經歷了建章立制、保障擴面、規範管理三個階段;保障範圍由原來的僅限於“三無人員”發展到覆蓋全區所有非農業人口的城市困難戶,做到突出重點,分類施保,按月足額發放低保金,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補助水平逐年提高,經過六次提標,由最初的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現在的220元,月人均補差水平已達到170元。二是農村低保全面實施。20xx年下半年圓滿完成了農村特困救助向農村低保救助的規範化轉變,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由每人每年84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960元,月人均補差水平已達到66元。三是進一步規範低保工作。爲實施新的保障標準,我區打破過去平均調補的老辦法,將保障對象按照家庭困難程度不同分成10個類別,並設立相應的保障標準,實行分類保障,把重病、重殘、年老體弱、缺少勞動力的特別困難對象納入重點保障範疇,有效避免了“關係保”、“人情保”、“漏保”、“錯保”等現象的發生。四是進一步健全物價上漲補貼機制。20xx年已對城鄉低保對象和五保供養對象發放物價補貼417萬元。

3、軟硬兼施,不斷提升五保集中供養率。一是加強內部管理。我區制定出臺了《農村敬老院管理服務規程》,20xx年區財政安排六個鄉鎮敬老院經費43.5萬元,確保了敬老院的正常運轉。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爲進一步擴大集中供養人數,我區投入資金150萬元,新建長塘敬老院,陸續投入資金70餘萬元,改擴建曲瀨、興橋、禾埠、白塘等敬老院,爲院民提供了安全、舒適、方便的養老居所。目前全區共有五保供養對象1402人,其中集中供養1128人,分散供養274人,集中供養率達到80%。

4、以人爲本,不斷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從20xx年我區開始實施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以來,醫療救助工作逐步完善。一是救助對象再次擴大。目前不僅將有功於國家又未參加職工醫保的參戰人員、轉業幹部、老退伍軍人及重點 優撫對象納入救助範圍,而且還將因病致貧的低保邊緣家庭納入救助範圍,使醫療救助工作做到無縫銜接,梯次遞進,從而達到醫療救助全覆蓋。20xx年救助城鄉困難羣衆29845人,發放救助資金710萬元,農村醫療救助資助困難羣體參加新農合9.4萬元。二是救助標準再次提高。在城鎮居民醫保與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的基礎上,我區再次提高救助比例,目前最高救助比例爲60%,最高救助限額爲3萬元,城鄉困難羣衆住院治療自己一般只需承擔20%左右的費用,而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實行的是住院百分百保障。三是救助方式進一步完善。我區城鄉醫療救助沒有病種限制,取消了起付線,重點解決城鄉低保常補對象和五保對象等特殊困難羣衆無錢看病的問題。20xx年,借鑑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即時結賬的經驗,我區在北門醫院進行試點,對在定點醫院住院的低保、五保對象全部實施出院即辦理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同步結算,極大地縮短了救助時限。

5、完善措施,臨時救助能力經受考驗。一是加強應急應對,開展災後重建。爲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我區建立了四級響應機制,各鄉鎮、街道均設立了1名災情信息員,開展應急應對處理。20xx年,在遭受低溫冰凍等自然災害的侵襲下,全區上下及時採取措施共渡難關,恢復重建倒塌民房69戶,分期分批下撥災後重建資金89萬元,發放救災款384萬元。二是提高臨時性事件的救助能力。區政府制定出臺了《_____區城鄉困難羣衆臨時救助暫行辦法的通知》,規範和統一了臨時救助操作程序及救助標準,填補了多年來臨時救助政出無門的空白。三是實施困難羣衆住房救助。我區通過“兩審兩公示”程序,對租住在公房的低保對象通過適當減少房屋租金、發放住房補貼等形式,幫助其解決住房困難。爲有效改善農村困難羣衆住房條件,結合新農村建設需要,20xx年區政府下發了《_____區農村困難羣衆住房保障實施方案》,並撥付資金35萬元幫助64戶農村困難羣衆建房或維修房屋。四是在做好上述救助工作的同時,我區還從困難羣衆的實際需要出發,開展教育、司法、就業等專項救助工作,針對部分特困羣體制定了救助措施,豐富了救助內容,完善了社會救助體系。比如對失業低保對象,均可按規定領取《再就業優惠證》,享受培訓、就業、信貸、經商減稅等各項優惠政策。

二、社會救助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區社會救助工作取得了穩步發展,社會救助體系框架初步形成,但城鄉困難羣衆多方面的需求與現行的社會救助體系不相適應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

1、城鄉救助水平不均。城市救助保障水平總體比農村要高得多,一是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方面,城市低保比農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標準高出1.75倍。二是保障範圍方面,城市比農村要廣,城市低保對象佔全區城市人口的9%,而農村低保及五保對象只佔全區農業人口的6%。三是資金投入方面,20xx年財政投入城市低保資金3158萬元,而農村低保資金才311萬元。四是困難羣體分佈方面,城鎮相對集中,農村相對分散。

2、社會救助體系不夠完善。一是臨時救助力度不夠。城鄉困難羣衆一旦遭遇突發性災害、不可預測的事故、難以預料的重大疾病,而導致基本生活難以維持時,對臨時性救助的依賴性較大。從20xx年我區出臺相關政策以來,區財政投入7萬元資金用於臨時救助,而目前只發放了0.18萬元,救助比例不到3%,救助力度太小。二是救助覆蓋面偏小。城市低保覆蓋率不到9%,農村低保及五保供養覆蓋率不到6%,而且我區現在還有部分相對貧困人口未納入保障範圍。三是救助水平偏低。雖然我區社會救助總體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隨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價持續上漲等,當前我區社會救助總體水平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與發達地區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

3、救助管理不規範。一是由於救助工作涉及多個職能部門,部門之間缺少溝通,因此在設立貧困標準時不統一,救助的隨意性較大,偶爾會出現“人情救助”、“平均救助”的現象,而不是特困特保、重災重助。二是由於救助主體不同,實施救助時在救助對象、救助內容、救助標準等方面出現了部門與部門之間,救助對象之間,救助標準之間銜接不夠的問題,不可避免地造成漏救和重複救助,導致救助工作有失公正、公平。三是救助不及時。比如現行的城鄉醫療救助,一般是醫後救助多,醫前和醫中救助較少,治療與救助未能同步實施,而且我區20xx年開始實施的與基本醫療同步結算方式,還未在全區全面鋪開。

4、救助資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區社會救助主要是由政府財政負擔,雖然投入的資金一年比一年多,但作爲農村人口相對較集中的老工業城區,區級可用財力捉襟見肘,與社會救助對象增長的速度相比,政府對救助資金的投入十分有限,因此,政府只能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甚至主要依靠上級補助資金,不可能做到按需救助。經測算,20xx年按上級要求,區級財政需配套社會救助方面的資金達700萬元,佔全區民生工程市級要求區級配套資金的22%,這對財力相對緊張的_____區財政來說十分吃力。

5、救助工作力量薄弱。一是基層社會救助工作力量薄弱。目前我區平均每個社區轄區內有200餘戶低保戶,且隨着國企改制、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人口增多,尤其是下崗失業人員、拆遷戶不斷涌現,給低保工作的動態管理增添了難度,工作量較大,而基層低保工作人員少且不“專”,政策和責任意識不強,經費投入不足,不可避免地出現政策貫徹不及時、工作不深入、“漏保”、“錯保”等現象。二是社會救助主體單一。我區目前實施社會救助的主體主要是政府部門,民間慈善組織、社會力量相對薄弱,社會互幫互助的氣候還未形成。

三、建立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的意見及建議

社會救助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務,是實現社會公平的“調節器”、“減壓閥”,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環節,政治性、政策性和羣衆性都很強。我們應結合當前實際,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建立和完善各項社會救助制度爲重點,以創新救助體制和機制爲動力,以加強政府公共服務和執政能力建設爲手段,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更多地關注民生。

1、堅持正確的輿論宣傳導向。充分運用各種形式,藉助各種媒體和基層社區的力量,加大對社會救助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引導羣衆正確理解社會救助的涵義,社會救助不是社會福利,它是政府對社會困難羣體實施的一種特定的補差式救助制度。對有勞動能力的人,要引導其樹立“自食其力”的觀念,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動員並支持其創業就業,提高全民就業率,爲社會減輕壓力。對已享受社會救助的人員,要對其加強教育培訓,引導其就業脫保,不能形成對社會救助的一種長期性依賴,而養成好逸惡勞的惡習。

2、加強城鄉社會救助制度對接。由於我區屬於中心城區,城鄉之間地理差距不大,城鄉人民生活消費水平差距不是很明顯。當前隨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鄉戶籍制度一體化的改革步伐也在加快,因此在救助對象、救助內容、救助標準、救助範圍、救助資金的投入等方面應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完成城鄉社會救助的合理對接,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制度保障真正起到協調城鄉共同進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作用。

3、創新社會救助制度管理。一是對原有的社會救助制度和辦法進行補充完善,對部分條款進一步細化,將有爭議的條款明瞭化,真正做到便於操作,利於執行,並相應提高救助標準和救助範圍,使更多羣衆受益。二是嚴格按照《_____區城鄉困難羣衆臨時救助暫行辦法的通知》精神,加快臨時救助步伐,擴大救助面。三是20xx年我區將出臺《_____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用制度規範救助工作,避免救助工作的隨意性。四是健全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對貧困救助對象的跟蹤回訪機制,及時掌握其收入動態變化。五是20xx年我區作爲全市城鄉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同步結算的試點縣(區)之一,相關部門應儘快制定出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探索建立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和定點醫療機構相互銜接的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健全醫療救助工作機制。

4、完善救助資金籌措機制。完善以財政投入爲主,社會捐贈爲輔,福利彩票公益金爲補充的多元化籌資機制。一是加大向上爭資力度,盡力確保本級財政配套資金的投入,拓寬籌資主渠道。二是進一步做好社會捐贈、互幫互助,集聚社會救助資金,大力營造關心、幫助困難羣體的社會風尚。三是大力增收節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財政社會救助資金的支出比例。

5、加強各部門執政能力建設。一是充分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明確各部門單位職責,按基本救助、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幾方面的工作要求,努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社會救助工作重在基層,落實在基層,要充分發揮鄉鎮、街道、村(居)委會社會救助的基層力量,形成上下聯動、相互協調的整體效應。

6、建立科學的監督管理機制。一是建立人大、政協,以及紀檢、監察、財政、審計和相關救助部門組成的監督機構,對救助工作以及資金運行情況進行監督,確保救助資金安全運行及社會救助工作健康發展。二是結合村(居)務公開、政務公開,建立新聞媒體和社會各屆羣衆的社會監督機制,保證公民的知情權、參與監督權。三是加強和發揮救助單位內部紀檢監察職能,做到科學施救、規範施救。

【第12篇】關於全區民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爲本,實質是惠民.這個民是全體人民,這個惠是普惠,就是把科學發展的成果體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體現在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求上,體現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上.改善民生,普惠於民,是對人民的價值主體地位的尊重和落實.人民不僅是實踐的主體,也是價值的主體,要使人民羣衆在推動發展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最充分地享受自己勞動的豐碩成果.改善民生,普惠於民,彰顯了我們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滿足人民需要,實現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讓人民都過上好日子.改善民生,普惠於民,是構建社會主義(三)隨着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髮展,隨着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落實,民生工作應當得到不斷改進和加強,主要應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政府轉型,逐步向民生政府方向努力.經濟和社會轉型要求政府進一步向民生政府的方向轉變.政府應當管經濟,可是,只能是從宏觀上管,用方針,政策去管,而不是直接插手企業,更不能成爲企業的主體.政府直接的職能應該是管社會,民生工作是社會建設和管理的重頭戲.民生政府要求有民生財政,也就是說政府財政要向公共財政轉變.財政要逐步減少營利性,經營性領域的投資,大力壓縮行政事業經費,把經營性事業單位推向市場,將財力主要用於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和社會保障.我區的矛盾還在於:財政的總收入雖然不少,但由於稅源結構不夠優化,上交比例高等原因,一般性財政收入並不多,可用財力盤子小,除去供養範圍的剛性支出和必要的建設外,能夠用來改善民生的餘地並不大.這就決定了我區的民生改善,只能是低水平進入,小步快跑,根本的途徑是加快發展,做大稅源蛋糕,民生改善的水平隨着經濟發展逐步提高.

二,普惠於民,逐步向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全覆蓋方向努力.着力增強改善民生的普惠性,這是加快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需要.要完善和落實改善民生的普惠政策,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發展包括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就業培訓,環境保護等與人民的生活安康息息相關的社會

事業,努力實現社會基本保障全覆蓋,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要加大公共財政基礎教育,公共衛生,公益文化,羣衆體育,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等的投入力度,促進城鄉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

民生普惠性的實現,需要統籌兼顧各方利益,關鍵是切實安排好睏難羣衆的生產生活.在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合理確定利益分配,使被徵地農民的長遠生計得到保障,被拆遷居民的住房得到改善,分流安置職工的利益得到補償,下崗失業人員的冷暖得到關心,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保護,進城務工農民的權益得到維護.新增社會公共服務資金和項目要向薄弱地區,薄弱領域,弱勢羣體和農村基層傾斜.比如優質教育資源要向農村傾斜.針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存量不足,且不斷向城區流動,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辦學條件,師資素質,教育質量等存在不小的差距,採取健全城鄉教師交流機制,選派城區教師下鄉支教等辦法,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基本養老保險要更多地關注農民和困難羣體.要提高政府補貼標準,增加新農保的吸引力;要實現養老保險體系的多層次化,分層分類推進城鎮'低保'人羣,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各類困難人員養老保險.農村的低保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村五保戶機制有待完善,讓符合五保條件的孤寡老人都能享受五保保障.

三,健全機制,逐步向系統化,制度化,項目化方向努力.

民生工作系統化.按照'五有'健全五大民生系統,五大系統協調平衡,構成總系統.應該說這個系統的框架全國從上到下都已經建立,現在主要是對該系統進行具體化,個性化的充實和完善.總系統和每個系統都有明確的目標要求,民生目標是一個不斷提升,不斷完善的動態系統,它要隨着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上升.我們要按照'當前可承受,未來可維持'的要求進行制度設計,既抓緊解決與羣衆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問題,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條件和承受能力,循序漸進地提高保障水平.當前首先是落實好國家,省出臺的公共政策.民生工作力量包括政府和社會兩方面.要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強化政府在政策,規劃,投入方面的職責,不斷增強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同時積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參與建設公益性事業.要教育引導企業全面履行社會責任,除了對國家交稅,對職工發工資,還要對社會捐贈.民間組織貼近基層,貼近生活,最瞭解民生的深淺,冷暖,政府可以向社會

組織購買服務.

民生工作制度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措施上升爲公共政策,形成規範的制度安排,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使民生問題得到長效化推進.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全方位,多領域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要使職工最低工資隨經濟發展相應增長,低收入羣體收入隨社會平均收入增加相應增長,社會保障水平隨經濟發展相應增長,讓人民羣衆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活每年都有新改善;建立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抓,部門分工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領導體系和工作機制,黨委政府要把改善民生作爲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頭等大事來抓;建立統一協調的民生政策機制,避免出現政策不統一和難以執行,銜接等問題;健全民生問題政策機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發揮廣大羣衆和社會組織在參與決策中的積極作用;落實財政投入和保障水平正常增長的長效措施,確保用於發展民生事業的資金逐年增加,確保公共財政用於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逐年增加;加強城鄉一體,面向基層的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對從事民生工作的機構人員實行'一室多牌,一人多崗,一崗多職',建設上下信息互通,部門資源共享的城鄉基層民生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立科學合理,導向鮮明的考覈評價制度,在考覈幹部政績時定出民生重點,探索構建民生綜合評價體系,引導各級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切實加強民生工作.

民生工作項目化.運用項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發展社會事業,解決民生問題.這樣做可以集中財力辦大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目標明確,措施具體,短期內可以使一批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得到切實解決.我區連續多年實施爲民辦實事工程,就是民生工作項目化的有益嘗試.按照'量力而行,盡力而爲,社會關注,羣衆歡迎'的原則,區政府每年向社會徵集下一年度爲民辦實事項目,並召集相關部門充分論證,由常委會確定,並向人代會報告;項目實施明確主辦單位,層層分解,落實責任,明確序時,從人力,財力,物力上予以保證,區政府領導親自部署,深入檢查,會辦協調,區有關部門竭盡所能,通力協作,新聞媒體跟蹤報道;區政府將督查工作貫穿始終,並適時向人大常委會彙報進展情況,在一年一度的人代會上也將爲民辦實事情況作爲必報告內容.這樣的機制使民生改善工作的社會關注度,領導重視度,各方配合度,人財物的保障度都很高,有利於民生工作的落實.這樣的民生工程要繼續辦下去,並不斷

創新,逐步完善,越辦越好.

【第13篇】暑期山區社會民生調研報告

調研內容:山區社會民生考察

調研地點:xx鎮xx村委會

採訪人物:杜主任

調研目的:瞭解當地的“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調研結果:

前畈村位於xx鎮中心地段,是鎮政府所在地,與天堂寨風景區緊密相連。全村總面積30.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12畝,山場面積2.9萬畝。轄12箇中心組,33個村民組,924戶,3512人。該村已實現組組通水泥路,交通較爲便利。轄區內有3所國小, 1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衛生院,2所村級衛生室。近年來,前畈村在整個天堂寨鎮中發展水平靠前列。

從衛星地圖可以看出,xx鎮位於三省交界處(xx省、xx省、xx省)深處大別山腹地屬於典型的山地環境。各村落主要分佈在山間谷地,大致成條帶狀分佈。與外界的主要交通聯繫是一條經過xx鎮、xx鎮、xx河鎮的盤山公路。距離最近的交通樞紐xx火車站約98.4公里,約需花費近3個小時,公路沿途兩側爲絕壁,地勢起伏,彎彎相連。因爲修建時間較久,路況一般。xx年前全國人大委員長吳xx深入大別山腹地考察了xx景區,爲支持當地加快旅遊業的發展,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投資當地道路建設,加緊改造原有道路。原有道路改造項目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同時已經修建了一條從滬漢蓉高速公路到達天堂寨僅需幾十分鐘的快速通道。當地的交通條件大爲改善。

目前街道住戶已經實現供水,農村住戶以山間泉水爲主。當地網絡覆蓋率達到了80%以上,供電基本實現全覆蓋,很少會有住戶不通電。電視電話尚未普及。生活能源農村主要爲柴火,大部分鎮區爲天然氣。因爲投入較少,不夠重視,後期服務難以跟上,沼氣在當地發展利用率不高。而且垃圾處理依然以填埋焚燒爲主。新建衛生間少,土廁茅房居多,反映出當地的生活衛生條件依然有很多不足,需要改進。

當地外出務工現象較爲常見,外出務工人員佔當地人口的30%-40%。當地經濟發展主要依託旅遊業,景區對當地吃住還有餐飲影響最大。人均純收入4800元,在全鎮中處於較高水平。依託xx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旅遊、鄉村旅遊等項目,走旅遊興村之路是未來前畈村的主要發展方向。要實現這一發展目標,解決當地的交通閉塞問題仍然是關鍵。

因爲地處山區,當地的農業發展以自家經營、自產自銷爲主,難以實現大規模化集約經營。水稻種植、葡萄、膠瓜爲主要農作物。現有初具規模的種養殖業示範基地5處。

在走訪中我們欣喜的觀察到廣場舞之風颳到了大別山區。男女老少在茶餘飯後,來到鎮中心的廣場上,隨着音樂歡樂起舞、熱鬧非凡。這些百姓生活秀顯示出農村文化生活的進步。村委會中建設有文化廣播站和文化活動中心。因爲居民的文化水平還沒有達到較高水平,文化活動中心的參與積極性很小。村委會也在大力宣傳,不斷創新吸引村民共建文化活動中心,努力豐富村民們的文化生活。

xx村採取4個幹部復責一個片區的做法,深入基層,下片宣傳新農合政策,爲村民講解政策細節,使新農合在當地順利實施。現已基本實現新農合全覆蓋,有效減輕了當地居民的醫療負擔。落實低收入家庭保障,按照不同收入水平每月分別補貼175元、110元 、70元。有效解決困難家庭的生活保障問題。

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後當地輟學現象大大減少,當地學生上大學比例也逐年增加,一個鄉每年二本以上學生可達40個左右。

前畈村治安環境總體較好,近年來隨着風景的發展外來人員增多,偷盜摩托車發案率上升。計劃生育工作協調開展,超生現象已基本解決。

杜主任建議國家加大對農村地區的科學技術投入,促進農村更好的實現科學發展。比如:在醫療方面當地目前仍沒有輸血站,農業方面缺乏農業設備和技術人員等等。這些都制約着當地社會發展的進步。最後是依然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爲改善山區發展條件創造良好的環境。

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着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步伐。“完善農村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改革發展”,是xx年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隨着國家對“三農”問題的不斷重視和加大投入,農村社會的發展正在經歷着深刻的變革。xx村的發展是中國衆多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實現科學發展、村民增收致富,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快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也需要當地人民自力更生結合實際走出一條生態旅遊與綠色農業相結合的路。祝願美麗小城迎來新的發展春天,祝願勤勞樸實好客的xx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第14篇】澄城縣關於民生工程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縣民生工程全面有序推進,由原來的民生八大工程拓展爲民生十大領域,涉及範圍之廣、惠及人羣之多、得到的社會效應前所未有。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建設、惠民補貼等一些事關全縣老百姓貼心利益的項目投入都得以徹底的改善和充分的落實,使得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有效地促進了全縣的和諧與穩定,促進了縣域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現就20xx—20xx年來民生工程的投入情況做以下彙報:

一、近年民生投入情況:

20xx年民生總計投入26819.14萬元,其中縣級投入3171.36萬元,共實施民生項目47個;

20xx年民生總計投入29874.08萬元,其中縣級投入4073.11萬元,共實施民生項目48個;

20xx年民生總計投入50394.84萬元,其中縣級投入6836.56萬元,共實施民生項目69個。

二、民生工程的落實情況和取得的經驗

1.強化組織領導,健全法規制度,確保民生工作有條不紊開展

民生工程的實施是黨和政府立足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做出的重大決策,是造福人民的德政工程。早在民生工程起步實施的前期,我縣就制定了我縣的民生資金管理相關制度,成立了以常務副縣長爲組長的民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民生資金和民生項目管理兩個辦公室,民生資金管理辦公室設在財政局,項目管理辦公室設在經發局,各司其責,各盡其能,全縣各級各部門也積極組織領導、相互協作配合,着眼當前、立足長遠,本着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執政理念,研究並出臺一系列適合我縣民生長遠發展、穩步前行的政策文件。確保了民生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爲以後民生工程的良好運作提供了有利的先決條件,使得民生之路能夠走的更遠、更好、更出色。

2.加大投入力度,保證各項政策全面落到實處

民生工程一直都是全民矚目的焦點,它的成長時時刻刻關係到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各級財政不斷增加投入,連續多年投入巨資支持民生工程建設,並且逐年遞增,我縣在財力異常緊張的情況下,全力保障民生支出。同時,每年縣級新生財力的80%都用於民生工程。xx年我縣民生投入爲2.68億元,xx縣爲2.99億元,xx爲5.04億元,年均增幅達40.07%。民生工程的積極投入,深刻地改變着我縣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生活生產面貌,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成爲近年來老百姓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全力協作配合,明確責任追究,護航各類補貼及時足額到位

爲保證涉及民生項目的資金能夠及時足額發放到項目實施單位或需要發放的羣衆手中,我們要求各項目實施單位、財政、經發、銀行、施工單位之間根據各自職責,明確責任,各司其責,相互配合。特別是財政部門一直能夠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優先保證最需要用錢、最值得用錢的項目有錢用,並做好資金的使用監督;各相關部門也能按照項目要求按期完成各項工作。在實施蛋奶工程中,根據市上統一部署,按照“重實效、可操作、易督查、能問責”的原則,縣試點辦統一修訂完善了專人接收、專庫存放、專業加工、專人發放、專櫃留樣、專案應急、專門回收和專賬備查八項安全運行制度,並要求試點學校統一裝框上牆。同時落實“四定”制度保安全運行。即每學期定期召開兩次專題工作會,每月定期召開一次供應商專題會,每學期定期檢查最少三次,每年定期考覈、表彰。計生、合療、糧食直補、農機具補貼等扶助資金也是直接通過“直通車”的形式發放到受益人手中,既減少了中間環節又保證了資金的落實兌現,尤其避免了延遲發放、擠佔挪用及資金不到位現象。充分保障了受益者的合法權益,讓人民羣衆在第一時間內感受到民生政策帶來的溫暖,讓民生的力量在廣大人民羣衆心目中源遠流長。

4.健全考覈機制,優化監督管理,穩步推進民生工程全面開花

目前的民生涵蓋十大領域,總計266個項目,項目繁多複雜。在項目完成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上需要有更好、更健全的監督保障體系。因此,我們對各個項目都根據項目要求制定了詳實細緻的考覈辦法,定期考覈。根據考覈結果撥付財政資金,部分項目我們根據省市要求保留了一定比例的質保金,在省市業務部門覈准驗收後及時撥付,通過一路的跟蹤監督,保證了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率。

三、民生工程落實環節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省市財政投入不足。民生工程資金的主要來源在省級,比如我們常說的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再就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城鄉醫療救助等等。這些救助類項目,都是以省級投入爲主,省市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城鄉困難羣衆的受助程度和受助水平。xx年度,按照市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我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85元/人·月,這樣的救濟水平還難以滿足農村特困戶和貧困戶的最低生活需求。

(二)縣級財政配套困難。民生工程項目繁多,內容豐富,除個別項目外,大多數項目都要縣級財政投入與配套。而縣財政又十分困難,就拿xx年來說,全縣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僅爲2.08億,而人員工資、津貼等剛性支出就多達5.4億,再要騰出財力投入民生工程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對縣級財政來說,常常是拆東牆、補西牆,運轉十分艱難。

(三)資金來源渠道繁多,且隨意性較大。民生工程實施在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單位,資金的來源尤其是上級專款的撥入,就財政部門內部而言,分別來自不同的單位股室,既有從預算內通過預算指標下達,又有通過各職能股室專戶下達,對民生工程牽頭單位來講,一是難以及時掌握各項目的進展情況及資金的撥付進度;二是給日常的業務統計造成了較大的麻煩,每統計一次報表要說好多話,走許多彎路,費時費力,事倍功半。

(五)基層工作經費短缺。民生工程的實施主要在基層,服務對象在基層。在衆多的民生工程項目中除個別項目可提取工作經費外,其它民生工程項目幾乎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工作經費。比如農村低保工作,管理部門要面對全縣18000人,6000餘戶農村困難羣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要面對全縣近60000人,xx餘戶城鎮居民,還有糧食直補資金的兌付、退耕還林資金的兌付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承受的工作任務可想而知。

(六)上級檢查隨意性較大。民生工程是大事、是實事,加強監督檢查,當然這是應該的。但是由於工程項目的主管部門不同,監督單位不同,每一個民生工程項目,特別是救濟救助類項目,一年到頭不知要應付多少次檢查,縱向方面,既有省市檢查,又有縣上督察;橫向方面,既有主管部門,又有審計、監察部門,市委、市政府年終又要統一考覈檢查,每個檢查組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務,多次檢查,重複檢查、政出多門,應該說每年應付上級檢查成了項目主管單位和實施單位日常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

(七)民生資金管理機構未明確,管理存在真空。雖然上級財政部門相繼成立了民生資金管理辦公室,但縣級財政部門至今未明確規定民生工程到底由哪個股室管理,只是電話通知由社保股協調,組織日常民生工程數據的收集、彙總、填報。民生資金的管理、撥付等口徑難以統一,工作起來異常困難。

民生工程傾注了黨和政府的心血,傾注着全縣40萬人民的殷切期望,它嚴明的政策原則要求我們不斷去總結、去分析、去完善、去改進,最終使民生工程成爲完美工程、放心工程。

四、落實民生工程的意見和建議

(一)加大省市財政投入力度。分稅制財政體制大大削弱了地方財政的財權,縣級財政的運轉根本離不開省級轉移支付、離不開上級財政的支持,民生工程的實施同樣需要上級財政的大力支持,只有這樣工程實施起來才能及時、得力、到位,老百姓才能得到真真正正的實惠。

(二)建立“民生工程”財政專戶。要對民生工程實行有效監督,要及時掌握民生工程進度,首先要從資金來源渠道上給予必要的規範,建議能否從省到縣都要設立唯一的民生資金財政專戶,以保證政令暢通,考覈監督方便。

(三)給與必要的經費支持。省市財政這幾年也不太寬鬆,這我們也能理解,但任何一個項目沒有工作經費是很難開展的。所以建議省市能給工作經費的項目儘量給一點,不能給的,可以給政策,在全市統一規定,在項目資金中按比例提取,我們認爲城市低報的經驗就可取,儘管少了點,但有總比沒有好得多。

民生工程就是爲民辦實事、辦好事,是“民心工程”,是“德政工程”,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具體體現。作爲縣級財政部門,我們要不斷髮揮自身職能,對每一個民生項目都儘可能在財力上給予最大支持,強化預算約束,堅持事前研究、事中監督、事後問效。要在上級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儘量的減少資金流通環節,提高辦事效益,使我們財政部門真正成爲民生工程的保駕者、護航者。

【第15篇】民生工作調研報告

根據縣委開展“講黨性、守紀律、強素質”作風建設活動的要求,鄉黨委政府專題研究,安排部署,要求全體工作幹部務必以此次活動爲契機,切實轉變工作作風,開展“雙深入”活動。爲此,我通過採取實地查看、走訪羣衆、代表座談、查閱資料和聽取彙報等方式,就全村的民生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西充溝村地處**鄉場鎮的西邊,與珠槽溝村、楊柳溝村、降龍村、乃堂壩村相鄰。全村現有七個社,耕地面積979畝,總人口1315人,其中勞動力680個,五保戶8人,低保戶23戶。目前,該村外出人口達三分之二,且多數爲青壯年勞動力。

2、該村的經濟狀況處於全鄉中等水平,因臨近場鎮商業經濟比較發達。

1、西充溝村現撂荒耕地達數百畝之多。

2、該村農戶主要以傳統種、養殖爲主,有種植大戶只有1戶。其餘都是小面積農田耕作。

3、該村基礎設施薄弱。目前大大小小的山平塘有5口,竹節堰2處,全村公路里程達5公里,其中硬化只有2.89公里,其餘爲土路。

二、民生工作落實情況

1、糧食直補、綜合直補、糧種補貼已落實到位。

2、村級活動室已建修完工。

3、村級五保戶供養房屋已俊工,現已投入使用。

4、全村道路硬化2.89公里。

5、一社屯水田正在整治,預計年底投入使用。

三、存在問題

1、村級道路不夠完善,沒有形成暢通網絡,出行不方便。

2、產業化工作推進艱難,速度慢。

3、農民增收渠道少。

四、存在問題原因

1、公路現狀改變難,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因歷史規劃造成本該接金三公路經四社、連接一、二、三社的村道路先卻捨近求遠借道岳家溝村,致使四社村民出行困難。二、四社道路長,社員人均籌資上千元,致使這條民心路也難以貫通

2、因歷史原因,該村的水利設施差,抗自然風險能力弱,農民基本上是靠天生活。若籌資籌勞搞水利建設,因外出人員太多,在家多是老弱病殘,思想又不統一,籌資籌勞幾乎成難以籌簇到足夠的資金。而傳統的小農意識也令搞基礎建設的土地成爲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3、產業化工作推進難,主要是因爲:一、曾經過去也進行過一些產業化推廣,都以失敗告終,農民羣衆已對縣委政府的產業化政策產生了牴觸情緒,二、是產業化結構調整中,技術跟不上,導致農民的生產效益低下,也難以爲村民增收。三、缺少有實力的農業公司來作爲產業化的技術和銷售服務,沒有示範和帶頭作用也讓農戶沒有信心。四、是土地承包到戶後,如有業主想要開發,但土地難以集中集中成片,無法形成規模效益。

4、農民增收難,主要因爲:傳統的種、養殖業生產成本高,效率低下,而農產品的附加值卻很低,農民基本上沒有什麼利潤,更談不上增收,因土地難以集中成片,也缺少業主承包開發。而且基礎設施薄弱,無大型水利工程,致使種、養殖業極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

五、意見和建議

1、加大宣傳解釋力度,改變農民的思想,讓他們接受新鮮事物和新信息技術。

2、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改變傳統的調整模式,合理加快土地流轉速度,引進業主開發種植和養殖。

3、政府加大市場銷售後續服務工作力度,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4、以一事一議的方式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教育動員羣衆儘量出資出勞,動員成功人士捐資,搞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