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多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多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長城》是國小四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瞭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

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

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後,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感受長城之長,然後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裏”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計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我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正好書上有一幅小的長城近景圖,於是我採取默讀的方法,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託,在這個依託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但自己講的太多,學生比較被動。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多讀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擡”“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啓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擡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一、反思教材

新教材的優點是改變了老教材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傾向,強調了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即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還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教學地中的習作,改變了老教材習作的獨立性,而新教材的習作是與口語交際融合在一起的。這樣對提高學生的習作大有好處,練習冊的內容也是和教材配套的,即注重了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也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例如,每篇課文結束後,練習冊都有相對應的基礎知識題和能力提高題,與教材相輔相成,深淺適度。

同時,這冊教材也存在不足,例如:《語文園地四》的習作,讓學生寫田園風光或鄉村景色,對城市的孩子來說,多數都不知道田園是什麼樣的,田園裏有什麼,鄉村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因爲去過鄉村瞭解鄉村的孩子畢竟是少數,這樣的文章讓城市裏的孩子來寫簡直就是無從下手;可是對農村孩子來說寫此類文章就輕而易舉。

要想改變這一問題,只有改變少數不合理的篇章,找出適合農村或城市不同地域的學習內容。

二、反思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改變了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的,而不是自己學會的傳統教法。採用了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的教學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爲了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爲“我要學”。通過學生自己觀察、思考、動腦、動口,加之教師適度的引導、點撥、強化,在完成教學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反思語文教學中的困惑

1、教法與學法的困惑

新課改提倡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爲宗旨的自主學習,隨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學習,國小語文課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例如: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某一段,再如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那麼其他的段落就不需要學嗎?其他的閱讀方法就不需要掌握了嗎?表面上看,教師尊重了學生的主題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嗎?看起來是一堂熱熱鬧鬧的課,其實學生在這堂課上學會了什麼?掌握了那些寫作方法?明白了哪些寫作順序?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教學方法成了教學形勢,而沒有成爲深入探究的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從零開始。還有,在彙報時,學生彙報什麼,教師就教什麼指導什麼,教師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教師完全處在被動地位,這樣的教學怎麼能有益有效呢?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鬆的教學氛圍,但爲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就讓出主導作用,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成爲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時沒有把握好教與學之間的“度”。

2、作文指導與學生寫作的困惑

一提起作文,多數語文教師都有同樣的困惑,作文應該怎樣指導學生才能會寫,指導細一點吧,學生寫出來的作文都差不多一個內容,不細指導,差一點的學生根本不知從何下手。可是作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箇中心環節。

對學生來說作文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的確,提高一個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難在一朝一夕完成,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經過二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在作文教學中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讓學生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讓班級的圖書角發揮作用。每學期我都讓學生每人拿兩本以上自己喜歡看的書,放到圖書角,大家換着看。書的內容不要限制,尊重學生的自主權。有人喜歡“大江東流”;有人喜歡“小橋流水”。個人有個人的興趣,個人有個人的口味。我們不必強求一致,只要有益的,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無害的都可以。看什麼書都增長知識。看書時間是利用課餘時間或作業完成後。剛開始都不習慣,但是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養成的。開始時是我提醒他們,引導他們去看。看的時候允許他們講,允許他們說,允許他們笑。有時他們看到有趣的地方,笑得前仰後合;有時爲了爭論一個問題都面紅耳赤。有時還讓我來當裁判,說他們誰說的對誰說的錯。在說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所帶過的班級學生有80%的都有自覺看書的好習慣。多看書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

(2)讓學生多積累

語言在與積累。一年級時,我讓學生每天積累一個成語,二年級時,我讓學生每天積累兩個成語,一個名言警句或一個好的片斷,隨着年級的升高,積累量逐漸增大。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就豐富了,寫作時就有話可說。

(3)認真領着學生分析課文

我告訴學生,老師領你分析課文,實際上就是在教你學寫作文。說到這,實際上我違背了新課改的要求,學生喜歡哪一段,就先分析哪一段。有時是從中間開始,有時是從最後開始。而我還是老教法,從前往後逐漸分析。我覺得這樣分析,能使學生清晰地到作者的寫作思路,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這樣就爲他們自己動筆寫時,屢清了思路,打下了基礎。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本篇課文以 “通過文中描寫陸龍捲、海龍捲的形態和氣勢,體會龍捲風的特異形態、氣勢狂暴威猛,談談龍捲風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爲中心話題貫穿全文。培養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教學時,我注重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自然現象對人類生存的利與弊,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講解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打比方、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在實際教學環節中。以一箇中心話題貫穿課文。既抓住了課文主要內容又將教學的重點呈現在學生面前,在品讀龍捲風那威猛氣勢時,指引學生由句中重點動詞“搖搖晃晃”“不斷摧毀” “隨意拋來擲去” “刺入”切入,更形象深刻體會破壞力極強的龍捲風;又從“千萬只蜜蜂振翅般的嗡嗡聲”“大象鼻子似的怪物”讓學生認識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所以我藉助熟知的比喻修辭方法進一步瞭解打比方。從自己身邊的熟悉的事物理解文本內容,這樣的設計有利於課堂氣氛活躍,在課上我班的學生能夠積極發言,大膽談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是本次研究課的亮點。即使平常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經過平時的努力、鍛鍊,也能夠信心十足地舉起手;在備課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怎樣讓聽者願意聽?”這個問題,所以在我注重了教學環節的過渡語言,儘量使每一句話都爲課文教學服務。

結束本課的教學後,反思自己在課堂的教學中還是存在着許多不足。例如: 在提出問題時,語速稍快。語調抑揚頓挫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感受龍捲風狂暴威猛的氣勢時,老師用自己更加激情洋溢的語氣來感染學生,達到學生入情入境的最佳效果;再有, 由於時間有限,急於完成下面的教學環節, 對文中海龍捲上方“直徑有二百多米”下方“直徑一百多米”這個概念解釋不夠清楚,今後還要在語言簡練、時間把握上多加註意。

通過本次研究課,我覺得自己在教學環節、課堂語言方面有了進步。

同時我感受到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努力:

一、應深挖教材,更好地推敲句中字眼,無論是哪堂課,我從中感受着老師們的精益求精的態度,身教重於言教,學生們亦會如此嚴謹地學習;

二、我認爲在課堂中,一位老師應具備課堂智慧、敏感性。在參加第二次聯片教研時大談國小的孔慶賢老師,在三年級《驚弓之鳥》一課中,展現出老師特有的人格魅力,作爲她的學生一定很幸福,學習的進取心更強。如何具備這種智慧?我想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有了知識底蘊,纔會衍生智慧;

三,幽默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法寶,在第三次聯合校彙報課上,友誼大街國小的徐韞哲老師,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贏得在場師生一次又一次的掌聲,教室內氣氛活躍,幾乎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教學設計環環相扣,做到學以致用,學生的求知慾和積極性被完全調動了起來,整堂課令人印象深刻 。此次教研活動,讓我學習到了這麼多優秀老師的教學方法,這爲我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本組課文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主題,從不同角度描寫了鄉村景色和生活,表達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由衷地熱愛、讚美與嚮往之情。但每篇文章的寫法各具特色。

在教學本組課文時,我根據農村孩子對田園生活比較熟悉的實際,一是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的環境中哪些地方讓你最留戀,是什麼原因。你和小朋友們一起最愛做什麼,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二是引導學生通過課文,感受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着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能抓住景物特點,體會作者是通過怎樣樸實而又生動的語言展現鄉村生活的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四是結合綜合型學習讓學生通過已經學習的鄉村田園景色,到實際生活中再次去感受,去領悟。

在教學《鄉下人家》一文時,由於學生對鄉村田園生活比較熟悉,因此,我讓學生初讀課文後結合自己居住的`環境,尋找有關段落。並把居住的環境中與文中描寫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找出來。這樣學生通過把自己家鄉的環境與課文中描寫的鄉下人家進行對比,認識到自己家鄉就是一幅幅的風景畫。從而感受到家鄉自然風光的美麗。激發了對家鄉的讚美與熱愛之情。在讓學生了解寫作順序時,我讓學生合作學習,把不同的風景圖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明白了本文是按不同地方不同景物進行描寫的。可爲動靜結合,由人到物。也可體現爲從描述鄉下人家景色獨特迷人到讚美鄉下人家生活自然和諧。

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多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讓學生讀課外相關的文章,以擴大他們的視野,豐富語言積累。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生活實際,設計教學。如在教學“屋檐”一詞時,由於學生從出生到現在住的都是樓房,根本不知道屋檐是什麼,也就不懂這個詞的意思了。我竟然還大聲訓斥學生:屋檐是什麼都不懂?想起來真是慚愧。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龍捲風》是一篇介紹奇特自然現象的說明文,本課教學以“體會龍捲風特異的形態和狂暴威猛的氣勢,感受那令人談虎色變的恐怖”來貫穿全文的講解,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注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課堂氣氛活躍。對於龍捲風這一奇特的自然現象是生活在我們地區的人很少感受到的,缺乏類似的生活經驗,因此對龍捲風的感性認識是非常少的,課前,我爲學生提供了有關龍捲風的視頻資料,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龍捲風的感性認識。課上學生能夠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感受。學生大都能抓住文中描寫陸龍捲和海龍捲形態特異、狂暴威猛的詞句,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大膽談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學生對龍捲風特異的形態和狂暴威猛的氣勢產生了深刻的體驗,朗讀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已初具模式,所以本節課並未對思維導圖的繪製方面過多指導,只是把它作爲對整堂課所學知識的一個梳理總結,學生當堂思維梳理,準備繪製。經過課下檢查思維導圖,發現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思路清晰,有條有理。

同時,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雖然引導學生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但沒能抓住重點詞語深入挖掘。比如寫陸龍捲肆虐後大地的“面目全非”,如果再進一步追問,引導深入理解,效果會更好。

2、時間分配不夠合理,臨近結束部分環節不夠緊湊,以致學生沒有了課上畫思維導圖的時間,還稍有拖堂。今後還要在時間把握上多加註意。

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是應該深鑽教材,認真研讀文本,根據文體的特徵上出課的味道來,同時教師要爲學生創設情境抓住主要的詞句,採取不同的策略,多和學生的生活聯繫,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產生深刻地體驗。總之讓語文教學走向體驗和表達。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國小語文注重積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爲學生創造和提供積累優美語言文字的機會。而春聯的內容廣泛,正是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良好素材。

本文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說明文,課文用精練的語言,生動地說明了春聯的作用,種類、特點及讀春聯的好處.在課文的精讀階段,我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反覆品讀語言文字,領略中國語言文字的無窮奧祕,激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課文中介紹了四大類春聯內容,爲了使學生既愛讀愛學,又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所感悟,積累內化。

有句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對學生來說很重要.在分析春聯內容的時候,我首先指導學習第一幅春聯“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先感知描寫的內容,再讓學生體會從哪裏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這樣學生一下就抓住了重點詞“芳草綠”、“杏花紅”,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氣息,同時有加深了對春聯描寫的內容的印象。然後又指導了一幅春聯“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

由於春聯語句短小,語言淺顯,另外的兩條我組織學生自學,和同桌討論,再以彙報學習成果的形式交流.實踐表明,學生能很好地自主學習,他們也品嚐到了自主學習成功的喜悅!接着我開展請大家試着給課外的春聯分一下它屬於哪種內容的活動,要求學生把春聯在課堂上讀給大家聽,告訴大家這幅春聯所描寫的內容,可以從哪些詞上看出來,並親自動手連一連。課堂上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已在動手的同時,將所學知識歸爲已有了。

從教學過程來看,由導到放,很好地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精神,極富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