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季羨林《成功》閱讀練習及答案【多篇】

季羨林《成功》閱讀練習及答案【多篇】

季羨林《霧》練習及答案 篇一

19.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寫到了關於鮮花和動物的細節。從本文的主旨看,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霧的哪些特點?從藝術表達效果看,這些細節描寫又有什麼作用?(6分)

答案:霧的主要特點:模糊性和遮蔽性。(2分)

細節描寫的作用:突出霧的主要特點;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行文生動活潑,增強文章的情趣和可讀性。(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4分)

20.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觀點,不超過20字。(3分)

答案:社會生活和科學中都有模糊性。

21.“月下觀景,霧中看花,不是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嗎?”根據第⑥自然段的內容,談談作者這樣說的理由。(4分)

答案:①因爲朦朧模糊的東西有時反而更美。②因爲模糊的東西比清晰的東西更能激發觀賞者自由地想象,從而增強審美情趣。(1點2分)

22.本文以霧爲線索展開,請具體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8分)

答案:①作者開篇說“不喜歡”霧。②到加德滿都後,作者開始“觀察”“喜歡”“讚美”這裏的霧景。③霧引發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終“陶醉”在霧境的幻象之中。(1點2分)

季羨林《霧》練習及答案 篇二

【季羨林《霧》原文】

①我從沒有喜歡過霧。

②抵達加德滿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牀,推開窗子:外面是大霧彌天。昨天下午我們從加德滿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嶺,層巒疊嶂,個個都戴着一頂頂的白帽子,這些都是萬古雪峯,在陽光下閃出了耀眼的銀光。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這種景象,我簡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悅。現在大霧遮蔽了一切,連那些萬古雪峯也隱沒不見,一點影子也不給留下。旅館後面的那幾棵參天古樹,在平常時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現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襯着白色的大霧,宛如一張中國古代的畫。昨天抵達旅館下車時,我看到一個尼泊爾婦女揹着一筐紅磚,倒在一大堆磚上。現在我看到一個男子,手裏拿着一堆紅紅的東西,我以爲他拿的也是紅磚。但是當他走得近了一點時,我才發現那一堆紅紅的東西簌簌抖動,原是一束束紅色的鮮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

③正當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時候,忽然聽到不知從哪裏傳了咕咕的叫聲。濃霧雖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卻遮蔽不住聲音。我知道,這是鴿子的聲音。當我傾耳細聽時,又不知從哪裏傳了陣陣的犬吠聲。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萬萬沒有想到,我在加德滿都學會了喜歡的兩種動物——鴿子和狗,竟同時都在濃霧中出現了。難道濃霧竟成了我在這個美麗的山城裏學會欣賞的。第三件東西嗎?

④世界上,喜歡霧的人似乎是並不多的。英國倫敦的大霧是頗有一點名氣的。有一些作家寫散文、寫小說描繪倫敦的霧,我們讀起覺得韻味無窮。對於尼泊爾文學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爾作家專門寫加德滿都的霧。但是,不管是在倫敦,還是在加德滿都,明目張膽大聲讚美濃霧的人,恐怕是不會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沒有那種閒情逸致去鑽研探討。我現在在這高山王國的首都對濃霧大唱讚歌,也頗出自己的意料。過去我不但沒有讚美過霧,而且也沒有認真去觀察過霧。我眼前是由讚美而達到觀察,由觀察而加深了讚美。霧能把一切東西:美的、醜的、可愛的、不可能的,都給罩上一層或厚或薄的輕紗,讓清楚的東西模糊起,從而帶了另外一種美,一種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種朦朧的美,一種模糊的美。

⑤一些時候以前,當我第一次聽到模糊數學這個名詞的時候,我曾說過幾句怪話:數學比任何科學都更要求清晰,要求準確,怎麼還能有什麼模糊數學呢?後我讀了一些介紹文章,逐漸瞭解了模糊數學的內容。我一反從前的想法,覺得模糊數學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在人類社會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有着大量模糊的東西。無論如何也無法否認這些東西的模糊性。承認這個事實,對研究學術和制訂政策等等都是有好處的。

⑥在大自然中怎樣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東西更多。連審美觀念也不例外。有很多東西,在很多時候,朦朧模糊反而更顯得美。月下觀景,霧中看花,不是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嗎?在這裏,觀賞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讓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縱橫六合,神馳於無何有之鄉,情注於自己製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麼樣子,它立刻就成了什麼樣子,比那些一清見底、纖毫不遺的東西要好得多,而且絕對一清見底、纖毫不遺的東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⑦我的幻想飛騰,忽然想到了這一切。我自詫是神之筆,我簡直陶醉在這些幻象中了。這時窗外的霧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瞭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對它的讚揚。它無法說話,只是呈現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祕的面貌,瀰漫於天地之間。

季羨林《尋夢》練習及答案 篇三

①夜裏夢到母親,我哭着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②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覺得自己的眼睛在發亮。眼前飛動着夢的碎片,但當我想到把這些夢的碎片捉起來湊成一個整個的時候,連碎片也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親依稀的面影……

③在夢裏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當這面影纔出現的時候,四周灰濛濛的,母親彷彿從雲堆裏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兒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④我是在什麼地方呢?這連我自己也有點兒弄不清楚。最初我覺得自己是在現在住的屋子裏。母親就這樣一推屋角上的小門,走了進來,橘黃色的電燈罩的穗子就罩在母親頭上。於是我又想了開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課走過的兩旁有驚人的粗的橡樹的古舊的城牆,斑駁陸離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頂上的高得有點兒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⑤然而,我的眼前一閃,立刻閃出一片蘆葦。蘆葦的稀薄處還隱隱約約地射出了水的清光。這是故鄉里屋後面的大葦坑。於是我立刻感覺到,不但我自己是在這葦坑的邊上,連母親的面影也是在這葦坑的邊上向我走來了。我又想到,當我童年還沒有離開故鄉的時候,每個夏天的早晨,天還沒亮,我就起來,沿了這葦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裏面看着。當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麼東西在發着白亮的時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隻白而且大的鴨蛋。我寫不出當時快樂的心情。這時再擡頭看,往往可以看到對岸空地裏的大楊樹頂上正有一抹淡紅的朝陽———兩年前的一個秋天,母親就靜臥在這楊樹的下面,永遠地,永遠地。現在又在靠近楊樹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沒見面的兒子了。

⑥但隨了這葦坑閃出的卻是一枝白色燈籠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親的手裏。我真想不出故鄉里什麼地方有過這樣的花。我終於又想了回來,想到哥廷根,想到現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兩天前房東曾給擺上這樣一瓶花。那麼,母親畢竟是到哥廷根來過了,夢裏的我也畢竟在哥廷根見過母親了。

⑦想來想去,眼前的影子漸漸亂了起來。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鄉的大葦坑,在這不遠的後面又現出一朵朵燈籠似的白花,在這一些的前面若隱若現的是母親的面影。我終於也不知道究竟在什麼地方看到母親了。我努力壓住思緒,使自己的心靜了下來,窗外立刻傳來潺潺的雨聲,枕上也覺得微微有寒意。我起來拉開窗幔,一縷清光透進來。我向外悵望,希望發現母親的足跡。但看到的卻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戶,現在都沉浸在靜寂中,裏面的夢該是甜蜜的吧!

⑧但我的夢卻早飛得連影都沒有了,只在心頭有一線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從這異域的小城一直到故鄉大楊樹下母親的墓邊,還在暗暗地替母親擔着心( )這樣的雨夜怎能跋涉這樣長的路來看自己的兒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麼東西也看不到了。

⑨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 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練習】

15.通讀全文,描述作者夢中的情境。(4分)

16.根據文意,爲第⑨段劃線處選擇恰當的詞語並說明理由。(3分)

我 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①仰望②眺望③悵望)

17.製作讀書卡片:文中多處描寫了環境,請將你喜歡的語句摘抄出來並說明其作用(3分)

18.讀第⑧段,根據文章內容,在下面的空白處填上標點並說明理由。(2分)

還在暗暗地替母親擔着心( )這樣的雨夜怎能跋涉這樣長的路來看自己的兒子呢?

19.比較閱讀:讀一讀朱自清《背影》最後一段,談一談兩文在篇末寫法上的相同與不同之處(3分)

【參考答案】

15. ①母親帶着“像笑,又像哭”的表情,從雲堆裏向我走來。②母親推開門,在橘黃色的燈光下,走近我哥廷根的屋中。③哥廷根古舊的城牆,教堂古怪的尖塔套上故鄉的大葦坑,母親在葦坑的邊上向我走來。④童年的我在夏天的早晨,從葦坑的水裏摸出鴨蛋,擡頭總能看見對岸的大楊樹——母親長眠的地方。⑤母親手捧白色的燈籠似的小花來看我。

16. (選悵望)理由:悵望的意思是:因絕望或失望而望向遠方。體現了“我”因永遠不能與母親相見,而非夢中見到母親依然是不清晰的面影而感到萬分失望和悲傷之情,表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思念。

17. 示例一摘句:

我每天去上課走過的兩旁有驚人的粗的橡樹的古舊的城牆,斑駁陸離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頂上的高得有點兒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作用:作者通過描寫夢中哥廷根的“城牆、教堂、尖塔、晴空”分別用“古舊、斑駁陸離、灰黑色、古怪”等無限想象空間的詞語修飾,表現力竟無法的灰暗,突出了作者在異鄉思念母親的悽苦心情。

示例二摘句:往往可以看到對岸空地裏的大楊樹頂上正有一抹淡紅的朝陽———兩年前的一個秋天,母親就靜臥在這楊樹的下面。

作用:“大楊樹頂上淡紅的朝陽”是“我”童年在母親身邊快樂生活的見證。而今物是人非,母親已不在世。更烘托出“我”痛苦的心情。

18. (填冒號)理由:提示下文,細化前邊內容。

19.相同:結尾都寫到“淚光中”看到親人的樣子,抒發了對親人的愛。不同:《背影》由父親的信引起對父親的細節描寫。《尋夢》則由夢引起作者的心理描寫。

季羨林《忘》原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四

1. “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2. 時光流失,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衆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

3. 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

4. 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5. “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

6. “我快一百歲了,活這麼久值得。因爲儘管國家有這樣那樣不可避免的問題,但現在總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7. 我的家鄉在山東。泰山的精神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8. “最後兩句話是——‘國之魂魄,民之肝膽,屹立東方,億萬斯年’。人民的靈魂,百姓的脊樑,中華民族大有前途。”

9.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10.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纔是人生。

11. 西方採取的是強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東方則主張採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於自然做朋友,然後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學家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12. 你們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纔有價值,離開民族大業的個人追求,總是渺小的。

13. 做人要老實,學外語也要老實。學外語沒有什麼萬能的竅門。俗語說: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就是竅門。

14.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爲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爲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工夫。”

15.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纔是人生。

16.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季羨林《忘》原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篇五

季羨林《忘》原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忘》

季羨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塗。

②我認識一位著名的畫家,年過八旬以後,慢慢地忘事糊塗起來。我們將近半個世紀以前就認識了,頗能談得來,而且平常也還是有些接觸的。然而,最近幾年來,每次見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從眼鏡後面流出來的淳樸寬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臉上,其中飽含着疑惑的神氣。我連忙說:“我是季羨林,是北京大學的。”他點頭稱是。但是,過了沒有五分鐘,他又問我:“你是誰呀!”我敬謹回答如上。在每一次會面中,儘管時間不長,這樣尷尬的局面總會出現幾次。我心裏想:老友確是老了!

③前幾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在富麗堂皇的北京圖書館的大報告廳裏舉行年會。我這位畫家老友是敦煌學界的元老之一,獲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國現行的禮節,必須請他上主席臺並且講話。但是,這卻帶來了困難。像許多老年人一樣,他腦袋裏煞車的部件似乎老化失靈。一說話,往往像開汽車一樣,煞不住車,說個不停,沒完沒了。會議是有時間限制的,聽衆的忍耐也決非無限。在這危難之際,我同他的夫人商議,由她寫一個簡短的發言稿,往他口袋裏一塞,叮囑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禮儀常規。然而他一開口講話,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雲外。看樣子是打算從盤古開天闢地講。照這樣下去,講上幾千年,也講不到今天的會。到了聽衆都變成了化石的時候,他也許纔講到春秋戰國!我心裏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針辦。我請他的夫人上臺,從他的口袋掏出了講稿,耳語了幾句。他恍然大悟,點頭稱是,把講稿唸完,回到原來的座位。於是一場驚險才化險爲夷,皆大歡喜。

④我比這位老友小六七歲。有人讚我耳聰目明,實際上是耳欠聰,目欠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實不足爲外人道也。但是,我腦袋裏的煞車部件,雖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點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銘是:老年之人,煞車失靈,戒之在說。一向奉行不違,還沒有碰到下不了臺的窘境。在潛意識中頗有點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塗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

⑥我認爲,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紀越來越老,對於“忘”的評價卻越來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學思辨的水平。蘇東坡的詞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他是把悲和歡、離和合並提。然而古人說: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深有體會之言。悲總是多於歡,離總是多於合,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如果造物主不賦予人類以“忘”的本領,那麼,我們人類在這麼多的悲和離的重壓下,能夠活下去嗎?人生下來,既能得到一點樂趣,又必須忍受大量的痛苦,後者所佔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沒有“忘”這個本能,那麼痛苦就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像初產生時那樣劇烈殘酷地折磨着你。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漸漸地從劇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終於只剩下一點殘痕;有人,特別是詩人,甚至愛撫這一點殘痕,寫出了動人心魄的詩篇,這樣的例子,文學史上還少嗎?

⑦因此,我必須給賦予我們人類“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兒大唱讚歌。試問,世界上哪一個聖人、賢人、哲人、詩人、闊人、猛人,這人,那人,能有這樣的本領呢?

⑧我還必須給“忘”大唱讚歌。試問:如果人人一點都不“忘”,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選自《懷舊集》,有刪改)

12.概括“老友確是老了”的兩件事。(4分)

13.找出表明文章寫作思路發生明顯變化的句子,並抄寫在橫線上。(2分)

14.品析語言。(5分)

(1)到了聽衆都變成了化石的時候,他也許纔講到春秋戰國!(從修辭角度)(3分)

(2)我必須給賦予我們人類“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兒大唱讚歌。(從加點詞語角度)(2分)

【注】加點詞語:造化小兒

15.簡要概括第④段的內容,並說說該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6.作者爲什麼要給“忘”大唱讚歌”?(4分)

17.結合全文探究“忘”的兩層含義。(4分)

答案:

12.(4分)每次見面,都反覆詢問“我”的姓名年會講話,忘了講稿說個不停(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3.(2分)然而,忘事糊塗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

14.(5分)(1)(3分)運用誇張的修辭,將老友講話沒完沒了無限誇大,生動形象地將老友忘事糊塗的形象呈現出來。(或:運用比喻的修辭,將聽衆比作化石,將老友的'講話比作中國歷史,生動幽默地將老友講話沒完沒了、忘事糊塗的形象呈現出來。)(修辭1分,分析2分)

(2)(2分)用富含調侃和戲謔意味的筆調稱造物主爲“小兒”,幽默生動地體現了作者洞察世事、領悟世理之後的欣喜與放達。(意思對即可)

15.(6分)“我”因忘事糊塗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2分)與老友的忘對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2分);爲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勢,既體現了思維的變化及波瀾的設置,又實現由敘轉議的巧妙銜接。(2分。若只答“過渡”、“承上啓下”得1分。)(意思對即可)

16.(4分)“忘”可以使人在悲和離的重壓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減輕。“忘”剩下的殘痕能讓詩人寫出動人心魄的詩篇。(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7.(4分)①日常生活中瑣碎小事的遺忘糊塗。②面對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動忘卻、主動捨棄的一種生活智慧和處事境界。(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季羨林的名言

1.“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2.時光流失,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衆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

3.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

4.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5.“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

6.“我快一百歲了,活這麼久值得。因爲儘管國家有這樣那樣不可避免的問題,但現在總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7.我的家鄉在山東。泰山的精神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8.“最後兩句話是——‘國之魂魄,民之肝膽,屹立東方,億萬斯年’。人民的靈魂,百姓的脊樑,中華民族大有前途。”

9.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10.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纔是人生。

11.西方採取的是強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東方則主張採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於自然做朋友,然後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學家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12. 你們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纔有價值,離開民族大業的個人追求,總是渺小的。

13. 做人要老實,學外語也要老實。學外語沒有什麼萬能的竅門。俗語說: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就是竅門。

14.”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爲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爲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功夫。”

15.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纔是人生。

16.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人物介紹】

季羨林,19生於山東清平(今併入臨清市)。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讀書。

7歲後,在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附設新育國小讀書。10歲,開始學英文。12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後轉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

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發生興趣。18歲,轉入省立濟南高中,國文老師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近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1930年,考人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業方向德文。從師吳宓、葉公超學東西詩比較、英文、梵文,並選修陳寅恪教授的佛經翻譯文學、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俞平伯的唐宋詩詞、朱自清的陶淵明詩。與同學吳組緗、林庚、李長之結爲好友,稱爲“四劍客”。同學中還有胡喬木。喜歡”純詩",如法國魏爾蘭、馬拉梅。比利時維爾哈倫,以及六朝駢文,李義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譯德萊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學期間,以成績優異,獲得家鄉清平縣政府所頒獎學金。1946年季先生回國受聘爲北大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開拓我國東方學學術園地。1956年他當選爲中科院學部委員。1978年後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季羨林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除了學術研究,季先生還是國內外公認的散文大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他還付出大量精力擔任行政職務、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主持多個重要的學術團體。季先生曾任北大東語系系主任長達40年,爲我國亞非非通用語種的教學和科研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爲我國的東方學、敦煌學、比較文學、佛教研究、中外關係史研究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貢獻卓越。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構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

【人物故事】

季羨林抄書故事

20世紀50年代,季羨林曾在北京大學講授語言學。一天,一個學生來向他借一本語言學方面的書籍。季羨林一下子犯了難,學生要借的這本書是極其珍貴的孤本古籍,如果在翻閱的時候稍有污損,都將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但面對學生渴求的目光,季羨林又不忍心拒絕,便對他說:“你過一個禮拜後再過來取,行嗎?”學生歡歡喜喜地走了。

一個禮拜後,學生如約來到季羨林的辦公室。當他接過季羨林遞過來的書時,感到非常意外,這根本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疊厚達幾百頁的裝訂得整整齊齊的信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蠅頭小楷。季羨林歉疚地笑道:“很對不起!我沒能將原本借給你,是因爲原本太珍貴了,我打算以後將它捐給國家。現在這本書我概不外借,我怕萬一被人損壞,以後對國家就不好交代了,我想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做法。今天給你的是我的手抄本,儘管看起來有些麻煩,但基本上一字不錯、一字不落,是可以一用的……”

學生一聽,特別震驚,連連向季羨林鞠躬致謝。對於一本十幾萬字的書籍,要將它完完整整地抄錄下來,要有多大的耐心、該有多大的工作量啊!整整一個星期,季羨林日夜伏案,才完成了抄錄任務。

其實,當初學生來借書的時候,季羨林完全可以向他說清實情,當場婉言拒絕,學生也是一定能夠理解的,但季羨林卻以這樣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滿足了學生的要求,實在令人感動、感嘆!季羨林在學術上堪稱一代大師,同樣在做人處世方面也是令人崇敬的一世楷模。

季羨林:《成功》閱讀答案 篇六

季羨林:《成功》閱讀答案

成功

季羨林

⑴什麼叫成功?順手拿過來一本((現代漢語詞典》,上面寫道:“成功,獲得預期的結果。”言簡意賅,明白之至。

⑵但是,談到“預期”,則錯綜複雜,紛紜混亂。人人每時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預期,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總之是無法界定,也無法分類,我們不去談它。我在這裏只談成功,特別是成功之道。這又是一個極大的題目,我卻只是小做。積七八十年之經驗,我得到了下面這個公式。

⑶ + + =成功

⑷“天資”,我本來想用“天才”,但是天才是個稀見現象,其中不少是“偏向才”,所以我棄而不用,改用”天資”,大家一看就明白。這個公式實在是過分簡單化了,但其中的含義是清楚的。搞得太煩瑣,反而不容易說清楚。

⑸談到天資,首先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天資是不相同的,這是一個事實,誰也否定不掉。

⑹至於“勤奮”,一向爲古人所讚揚。韓愈的“焚膏油而繼晷,恆兀兀而窮年”,         的         ,更爲讀書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奮,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事理至明,無待饒舌。

⑺談到“機遇”,往往爲人所忽視。它其實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極大。就以我自己爲例,如果清華大學不派我到德國去留學,則我的一生完全不會像現在這個樣子。

⑻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爲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爲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功夫。在這裏,古人的教導也多得很。還是先舉韓愈。他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兩句話是大家所熟悉的。

⑼王國維的《人間詩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因爲寫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認爲,補上天資與機遇,似更爲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閱讀題

8、根據文章內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寫完整:         +         +         = 成功(3分)

9、本文開頭通過設問 ,引出“ ”這個話題;結尾提醒人們“衣帶漸寬終不悔” ,強化文章的中心其實就是要強調 (2分)

10、作者在第⑻段引用韓愈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的名言,有什麼作用?(2分)

11、文中說“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爲力。”這樣的說法你同意嗎?請結合事例說說你的`觀點。(2分)

答案:

8、(3分)天資 勤奮 機遇。

9、(3分)成功(1分)必須以勤奮的精神去做學問、幹事業(或:要獲得成功必須勤奮)

10、(3分)論述了勤奮對於成功的重要性。

11、(4分)不同意。雖然天資很大情況下是先天造成的,但是後天的努力和奮鬥也可以使原本沒有天資的人具有比一般人更優越的天分。比如說,海倫凱勒原本是殘疾人,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寫作獲得了偉大的成就,鼓舞了更多的人。(有自己的論點,得2分,結合恰當的事例,得2分)

季羨林《夾竹桃》練習及答案 篇七

(1)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來說,她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2)不知道由於什麼緣故,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在我故鄉的那個城市裏,幾乎家家都種上幾盆夾竹桃,而且都擺在大門內影壁牆下,正對着大門口。客人一走進大門,撲鼻的是一陣幽香,入目的是綠蠟似的葉子和紅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覺到彷彿走進自己的家門口,大有賓至如歸之感了。

(3)我們家大門內也有兩盆,一盆是紅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時候,天天都要從這下面走出走進。紅色的花朵讓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讓我想到雪。火與雪是不相容的;但是,這兩盆花卻融洽地開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顧而樂之,小小的心靈裏覺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4)只有一牆之隔,轉過影壁,就是院子。我們家裏一向是喜歡花的;雖然沒有什麼非常名貴的花,但是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開出黃色的小花,報告春的消息。以後接着來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葉梅、丁香等等,院子裏開得花團錦簇。到了夏天,更是滿院葳蕤。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五色梅、江西臘等等,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夜來香的香氣薰透了整個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麼時候也不會忘記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帶來悽清的寒意,菊花報告花事的結束。總之,一年三季,花開花落,沒有間歇;情景雖美,變化亦多。

(5)然而,在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裏靜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弄姿,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那些花比起來,不是形成一個強烈的對照嗎?

(6)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它把影子投到牆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隻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牆上的影子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有這樣的韌性,能這樣引起我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7)好多好多年,我就在這樣的夾竹桃下面走出走進。最初我的`個兒矮,必須仰頭才能看到花朵。後來,我逐漸長高了,夾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漸矮了起來。等到我眼睛平視就可以看到花的時候,我離開了家。

(8)我離開了家,過了許多年,走過許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過夾竹桃,但是都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9)兩年前,我訪問了緬甸。在仰光開過幾天會以後,緬甸的許多朋友們熱情地陪我們到緬甸北部古都蒲甘去遊覽。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萬塔之城”的稱號。據說,當年確有萬塔。到了今天,數目雖然沒有那樣多了,但是,縱目四望,嶙嶙峋峋,羣塔簇天,一個個從地裏涌出,宛如陽朔羣山,又像是雲南的石林,用“雨後春筍”這一句老話,差堪比擬。雖然花草樹木都還是綠的,但是時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蕭瑟荒寒氣象。

(10)然而就在這地方,在我們住的大樓前,我卻意外地發現了老朋友夾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層樓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沒有認出它們來。花色比國內的要多,除了紅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記得還有黃色的。葉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綠得像綠蠟,花朵開在高高的枝頭,更像片片的紅霞、團團的白雪、朵朵的黃雲。蒼鬱繁茂,濃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11)我每天就在這樣的夾竹桃下走出走進。晚上同緬甸朋友們在樓上憑欄閒眺,暢談各種各樣的問題,談蒲甘的歷史,談中緬文化的交流,談中緬兩國人民的胞波的友誼。在這時候,遠處的古塔漸漸隱入暮靄中,近處的幾個古塔上卻給電燈照得通明,望之如靈山幻境。我伸手到欄外,就可以抓到夾竹桃的頂枝。花香也一陣一陣地從下面飄上樓來,彷彿把中緬友誼薰得更加芬芳。

(12)就這樣,在對於夾竹桃的婉美動人的回憶裏,又塗上了一層絢爛奪目的中緬人民友誼的色彩。我從此更愛夾竹桃。

【練習】

9.下面是對本文的分析,選出不正確的兩項( )(兩項都選對給4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給2分,有選錯的給0分) (4分)

A. 文章前半部分寫家鄉的夾竹桃,極力鋪陳夾竹桃的色、香、影,與文章後半部分所寫的緬甸的夾竹桃形成鮮明的對比。

B. 文章寫夾竹桃時間經歷長、空間跨度大,綜合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讚美了夾竹桃默默無聞、不事張揚的品格。

C. 文章既有口語化的風趣多變,又有與文章契合的文言句式;並適時地插入四字句,體現出語言的起伏變化,節奏感強。

D. 夾竹桃古已有之,歸有光的“芳姿受命獨,奚假竹桃名” 從其非竹非桃的品性來尋找文思,作者正是繼承了這一優秀傳統,來歌吟夾竹桃的。

E. 季羨林強調散文應該“不散”“嚴謹”,即將一絲不苟的嚴謹結構及對生活的經驗、生命的獨特體驗傳達給讀者。本文則鮮明的體現了這一原則。

10.從表達效果的角度賞析文章第六段。(4分)

11.作者在文章開頭說“對我來說,她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結合全文談談作者這樣說的原因。(4分)

12.夾竹桃因花香有毒,被人們砍伐、去除;而作者卻對它一往情深。請結合文本並聯系自身經歷談談個人的感受。(8分)

【參考答案】

10.①長句短句、整句散句交錯使用,節奏感很強,具有音樂美;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③用了虛實結合和聯想想象的手法。月光下的夾竹桃影子各處不一樣,模模糊糊,引發人們的幻想想象,幻想成地圖、海輪、荇藻、游魚、墨竹。④視覺、嗅覺多種感覺結合。比如:“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

11.①花期長久,讚美花的韌性,藉此表達出對生命的體驗;②花色奇麗,花影迷離,能給人以想象,給人以幻想;③家鄉之花,寄託了讚美與思鄉之情;④中緬友誼的見證。

(每條2分,任答對兩條、意思對即可,每條中無概括或無分析扣一分)

12.結合文本:①個人喜好。作者從小就喜歡夾竹桃,長大後,又因夾竹桃而帶來了新的認識、新的體驗,作者是借物抒懷,寄情於物;②獨特認識與個人經歷。文章前半部分是對童年的回憶,長大後離家走過很多地方,後來到達緬甸再次見到夾竹桃,賦予其中緬友誼的象徵。這段經歷決定了對事物的情感態度;③凡事都有兩面性,夾竹桃雖然有毒,但並不屬於作者寫作的內容,不影響作者藉助夾竹桃表達情感。(6分)

聯繫自身經歷。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不被人重視甚至被人輕視的事物,往往由於自身的獨特認識或體驗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隻小狗、一段殘垣。

(言之成理即可,各個層次只要意思對即可。)(2分)

季羨林《海棠花》練習及答案 篇八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擡頭看到人家的園子里正開着海棠花,繽紛爛漫地開成一團。這使我想到自己故鄉院子裏的那兩棵海棠花,現在想也正是開花的時候了。

②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自家院子裏雖然就有兩棵,但是要到記憶裏去搜尋開花時的情景,卻只能搜到很少幾個斷片。記得有一個晚上同幾個同伴在家南邊一個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頂,其中縱橫穿插着一條條的空隙,是街道。雖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單調得很。可是在這一片單調的房頂中卻驀地看到一樹繁花的尖頂,絢爛得像是西天的晚霞。當時我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其中還夾雜着一點兒渴望,渴望自己能夠走到這樹下去看上一看。於是我就按着這一條條的空隙數起來,終於發現,那就是自己家裏那兩棵海棠樹。我立刻跑下崖頭,回到家裏,站在海棠樹下,一直站到淡紅的花團漸漸消逝到黃昏裏去,只朦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這樣的情景只有過一次,其餘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過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盡有許多機會可以作賞花的韻事,但是自己卻很少有這福氣。我只到中山公園去看過芍藥,到頤和園去看過一次木蘭。此外,就是同一個老朋友在大毒日頭下面跑過許多條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過一次牡丹;又因爲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滿地殘英。至於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連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沒有聽說過。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幾乎沒有。最初還是殘冬,可是接連吹上幾天大風,再一看樹木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天氣陡然暖了起來,已經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來,我就又回到故鄉去。院子裏的兩棵海棠已經密密層層地蓋滿了大葉子,很難令人回憶起這上面曾經開過團團滾滾的花。晚上吃過飯後,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樹下乘涼,從葉子的空隙處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顆一顆的星。結在海棠樹下檐邊中間的蜘蛛網,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這樣靜。這時候,自己往往什麼都不想,只讓睡意輕輕地壓上眉頭。等到果真睡去半夜裏再醒來的時候,往往聽到海棠葉子窸窸窣窣地直響,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這樣的夏天也沒有能過幾個。六年前的秋天,當海棠樹的`葉子漸漸地轉成淡黃的時候,我離開故鄉,來到了德國。一轉眼,在這個小城裏,就住了這麼久。我們天天在過日子,卻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的。以前在一篇什麼文章裏讀到這樣一句話:“我們從現在起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當時頗有同感,覺得自己也應立刻從即時起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但是過了一些時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到了德國,更是如此。我本來是下定了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所以每天除了鑽書本以外,很少想到別的事情。可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允許我這樣做。而且祖國又時來入夢,使我這萬里外的遊子心情不能平靜。就這樣,在幻想和現實之間,在祖國和異域之間,我的思想在掙扎着。不知道怎樣一來,一下子就過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來到這裏的第一個春天,這裏花之多。就讓我吃驚。家家園子裏都擠滿了花。五顏六色,錦似的一片。但是我卻似乎一直沒注意到這裏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滿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爲譯秦名”,我也就不譯了。因而也就不分什麼花什麼花,只是眼花繚亂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個奇蹟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園子裏看到盛開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動。彷彿剛睡了一大覺醒來似的,驀地發現,自己在這個異域的小城裏住了六年了。鄉思濃濃地壓上心頭,無法排解。

⑧在這捶盡的五月天,當心裏填滿了憂愁的時候,有這麼一團十分濃烈的鄉思壓在心頭,令人感到痛苦。同時我卻又愛惜這一點鄉思,欣賞這一點鄉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個有故鄉和祖國的人。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是現在填滿卻近在眼前。我離開它們的時間愈遠,它們卻離我愈近。我的祖國正在苦難中,我是多麼想看到它呀!把祖國召喚到我眼前來的,似乎就是這海棠花,我應該感激它纔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過那個園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樣,繽紛爛漫地開成一團。它似乎一點也不理會我的心情。我站在樹下,呆了半天,擡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樣紅豔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國哥廷根

(取材於季羨林的同名散文)

【練習】

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串聯起作者生命中從故鄉到異域的一些斷片,運用了首尾照應寓情於物的手法。

B.第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凸顯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絢爛。

C.作者雖然十分渴望”從現在起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未能如願。

D.上世紀30年代赴德國留學的作者始終用苦行者的精神鑽研學問,以致無暇顧及海棠花。

E.文章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映了作者對戰爭年代德國社會現實的思考與省察。

17.通讀全文,回答下面問題。(7分)

①文章第②段開頭說“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作者與海棠花真的是“無緣”嗎?爲什麼?(3分)

②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18.第⑤段畫線部分狀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這與下文有什麼關聯?(4分)

19.第⑧段“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是現在它們卻近在眼前。我離開它們的時間愈遠,它們卻離我愈近”一句傳達了作者對於“距離”的怎樣的體驗?試結合你的成長記憶或讀過的文學作品談談自己對這一距離體驗的感受。(不少於200字)(10分)

【參考答案】

16.(4分)A C

17.(7分)

①並非無緣。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與海棠花無緣,但海棠花最終喚醒了作者濃烈的相思,使“有緣”構成了文章的終結點。

②海棠花構成了文章的行文線索。海棠花寄託了作者的鄉思,昇華了作者的愛國情感。

18.(4分)

狀寫了作者掙扎在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之間,無法獲得安寧的心境。對心境的描寫爲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喚醒思鄉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鋪墊。

19.(1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