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河中石獸原文與翻譯【新版多篇】

河中石獸原文與翻譯【新版多篇】

河中石獸古今異義 篇一

1、幹:古義:岸邊。今義:做。

2、耳:古義:罷了。今義:五官之一,用來聽聲音。

3、物理:古義:事物的道理,規律。今義:一種學科。

4、並:古義:一起 。今義:並列。

5、閱:古義:經歷。 今義:閱讀。

6、是:代詞 ,此,這。今義:表示判斷(多指正確,但並不完全是)。

7、但:古義:但,只。 今義:表示轉折 但是,卻。

8、求:古義:尋找。今義:請求、要求、追求。

9、已:古義:停止。今義:已經。

10、如:古義:像這樣。今義:如果

11、蓋:古義:大概。今義:有遮蔽作用的東西;由上往下覆。

文章寓意: 篇二

《河中石獸》是紀昀(紀昀,字曉嵐)的一篇文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主要內容是河裏掉了石獸,因爲水的衝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體考慮問題,不能想當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結論。

題目:對於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下游) ,依據是(順流下矣) ;講學家判斷其在 (湮(yān)於沙上),理由是(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 ;老河兵則判斷其在(上游) ,是因爲 (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閱讀提示: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着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據常情主觀判斷。應該正確分析,綜合考慮,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樣,既考慮石獸的比重,又正確分析水的衝力和石獸的相互作用,進而又分析這種相互作用產生的反衝力對河牀形態的局部的改變。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本文習題: 篇三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①二石獸並沉焉 ;②爾輩不能究物理

⑨蓋石性堅重 ;④求之下流,固顛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是非木柿 ;問今是何世 B.豈能爲暴漲攜之去 士卒多爲用者

C. 一老河兵聞之;當求之於上流 D.山門圮於河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3、翻譯下列句子。

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你從這則故事中得到怎樣的啓示?

5、老河兵爲什麼能成功?

·答案:

1、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⑧連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4,固然。

2.B(本題要認真審題,注意意義和用法兩項都要相同,A項第一個“是”意爲:這;第二個表判斷;B項兩個都是“被”之意;C項第一個爲代詞,代這件事;第二個代詞,代石獸;D項第一個意爲:在;第二個意爲:比。只有B符合。)

3、(石頭)一再不停地翻轉,於是反而逆水而上了。(關鍵詞爲:已、遂、溯)

4、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遵循客觀事物的規律,不能主觀臆斷或盲目相信權威(只答重視實踐得1分。)

5、綜合實際經驗,從多方面考慮問題。(意思相近即可)

註釋: 篇四

1、滄州:滄州市臨:靠近。河:指黃河。幹:岸邊。

2、山門:寺廟的大門。圮:倒塌。

3、閱:經歷。歲:年。餘:多。

4、棹:船槳。這裏作動詞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沒。

7、顛(一本“傎”):顛倒、錯亂。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齧:本意是咬。這裏是沖刷,衝擊的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斷:主觀判斷。

11已:停止。

12是非:這不是 是: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設帳:設立學管教學。

15、竟:最終。

16、並:一起。

17、臨:岸邊。

18、圮:倒塌。

19、曳:牽引,拖着。

20、鈀:通“耙”,整地的農具。

21、但:只。

22、倒擲:傾倒。

23、蓋:原來(是)發語詞放在句首。

24、暴漲:兇猛的河水。

25、爾輩:你們。

26、幹:岸邊。

27、臨:面對。

28、並:一起

29、焉:相當於“於之”,在那裏。

30、求:尋找。

31、以爲:認爲。

32、蓋:因爲。

33、溯:逆流而上。

34、物理:古義:事物的原理。 今義:一種學科。

譯文: 篇五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水裏,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了。經歷十多年,和尚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和尚們認爲石獸順着水流流到下游。於是划着幾隻小船,拉着鐵耙,尋找了十多裏,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跡。

一位學者在寺廟裏設立了學館講學,聽了這件事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浮動,石獸埋沒於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着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顛倒錯亂了嗎?”大家都很佩服,認爲是正確的結論。

一個年老的河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嘲笑說:“凡是丟失在河裏的石頭,都應當到河的上游尋找。因爲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浮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河水的反衝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面衝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衝越深,衝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裏。像這樣又衝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顛倒錯亂了;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顛倒錯亂了嗎?”

按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難道可以根據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觀判斷嗎?

字詞解釋: 篇六

1、滄州:滄州市臨:靠近。河:指黃河。幹:岸邊。

2、山門:寺廟的大門。圮:倒塌。

3、閱:經歷。歲:年。餘:多。

4、棹:船槳。這裏作動詞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沒。

7、顛(一本“”):顛倒、錯亂。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齧:本意是"咬"。這裏是沖刷,衝擊的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斷:主觀判斷。

11已:停止。

12是非:這不是 是: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設帳:設立學管教學。

15、竟:最終。

16、並:一起。

17、臨:岸邊。

18、圮:倒塌。

19、曳:牽引,拖着。

20、鈀:通“耙”,整地的農具。

21、但:只。

22、倒擲:傾倒。

23、蓋:原來(是)發語詞放在句首。

24、暴漲:兇猛的河水。

25、爾輩:你們。

26、幹:岸邊。

27、臨:面對。

28、並:一起

29、焉:相當於“於之”,在那裏。

30、求:尋找。

31、以爲:認爲。

32、蓋:因爲。

33、溯:逆流而上。

34、物理:古義:事物的原理。 今義:一種學科。

《河中石獸》原文: 篇七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爲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爲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衆服爲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轉轉 一作:再轉)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河中石獸》作者簡介 篇八

紀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因其“敏而好學可爲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爲紀曉嵐。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代表作品《閱微草堂筆記》。

在主編《四庫全書》期間,紀曉嵐由侍讀學士升爲內閣學士,並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閣事,甚得皇上寵穴致祭,嘉慶皇帝還親自爲修,旋復侍讀學士官職,受命爲《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淡經營十三年, 《四庫全書》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種,卷,爲涉獵《四庫全書》之門徑,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書。《四庫全書》的修成,對於蒐集整理古籍,保存和發揚歷史文化遺產,無疑是一重大貢獻。他作了碑文,極盡一時之榮哀。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經、史、子、集四部。紀並親自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凡二百卷,每書悉撮舉大凡,條舉得失,評騭精審。同時,還奉詔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基礎上,精益求精,編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四庫全書》修成當年,遷禮部尚書,充經筵講官。乾隆帝格外開恩,特賜其紫禁城內騎馬。嘉慶八年(1803),紀曉嵐八十大壽,皇帝派員祝賀,並賜上方珍物。不久,拜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他六十歲以後,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禮部尚書。紀曉嵐卒後,築墓崔爾莊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員,到北村臨穴致祭,嘉慶皇帝還親自爲他作了碑文,極盡一時之榮哀。

河中石獸註釋 篇九

1、滄州:地名,今河北省滄州市。

2、臨:靠近。也有“面對”之意。

3、河干:河邊。(河:指黃河,歷史上黃河曾流經滄州。)幹,水邊,河岸。

4、山門:寺廟的大門。

5、圮:倒塌。

6、並:一起。

7、沉焉:沉沒在這條河裏。焉,兼詞,於此,在那裏。

8、閱:過了,經過。

9、十餘歲:十多年。歲:年。

10、棹:名詞作動詞,划船。

11、求石獸於水中:在河中尋找石獸。求,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