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新版多篇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新版多篇

《英語新課程標準》讀後感 篇一

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教育越來越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審視傳統英語教育往往以說教爲主要手段,重視對學生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需要,也忽視了英語作爲一種語言,一種人與人之間交流手段所起的巨大作用。

作爲一名農村教師,經常在教學生活中發現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爲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

讀了《英語課程標準》後,瞭解到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爲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讓他們得到全面發展。而教師教學行爲的變化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也成爲我們教師的最重要的任務。

首先,要理解教材,整合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其次,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努力爲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他們的學習置身於一種真實、優美、和諧的情景中,儘可能地使原有抽象、邏輯、符號化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直觀、真切,幫助他們掃除學習障礙,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引發情感上的共鳴。採用各種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參與體驗,進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有意義學習的重要形式。我在教學實踐中,通常採用小組討論或辯論的方式,努力使師生間的交流盡可能的充分。這種小組討論、辯論等形式可以大大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這些是我讀《英語課程標準》後的一些體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將會不斷的學習、努力、實踐和探索,一定能把素質教育最終落到實處。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爲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爲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雖然現代教學理論中,我們都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是在教學實際中,卻還存在把學生放在被動接受教育位置上的現狀,沒有從滿足學生需要的角度去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這種做法實在是不符合新時代人才的素質要求,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自從暑假中讀了《英語課程標準》以後,我知道了要防止強調模仿、死記硬背、機械操練的教學傾向,重視科學地設計教學過程,努力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營造啓動學生思維的教學環境,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加速知識的內化過程,使他們能夠在聽、說、讀、寫等語言交際活動中靈活運用知識,變語言知識爲英語交際的工具。所以從根本上改變面貌學習方式,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已成爲新課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被視爲新課程改革是否成功的標誌。因此,在目前狀況下,積極倡導國中英語有意義學習的思想,深刻領會有意義學習的概念、一般特徵和實施條件,對於引發國中學生英語學習方式的革新、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進而推進基礎教育向縱深發展有着深遠的現實意義。

意義學習的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的,他從人本主義思想出發,將學習分爲無意義學習和有意義學習兩種。所謂有意義學習是指不再是和情感對立的認知學習,而是把各方面經驗融合在一起的學習。與有意義學習相對的是“機械學習”,也就是不理解學習內容,依靠強行灌輸的死記硬背式的學習。這種學習不涉及個人意義,只與學習者的某個部位(大腦)有關,與完整的人無關,人們常形象地稱之爲“頸部以上”的學習。在羅傑斯看來,意義學習是讓學生自由學習。只要教師對學生抱有信任的態度,並願意讓學生自由學習,就會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形成適應自己風格的、促進學習的最佳方法。意義學習要求徹底改變傳統教育中束縛學生主動性的教育方式。教師不是學生學習的控制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的任務,就是爲學生提供學習資料,提供一種學習的氣氛,傳授有適合於學生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較少地採用,甚至不採用直接告訴、簡單命令、詳細指導等教學方式,而較多的採用間接的、不明確指導和命令、不作詳細指點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情感、提出問題、採取行動並解決問題。

依據意義學習的基本理論,國中英語的有意義學習應具有以下四個特徵:

1、學習具有個人參與的性質,即要把整個人的認知和情感都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2、學習是自我發起的,學習者由於內在的願望而主動去探索、發現和了解事件的意義。

3、學習是滲透性的。它會使學生的行爲、態度,乃至個性都發生變化。

4、學習是由學生自我評價的。學生最清楚某種學習的方式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於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是否弄明白了自己原先不甚清楚的知識。

爲了幫助學生開展有意義學習,促成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本學期在國中英語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創設真實情景,使學生投入到有意義學習之中。

學習是否建立在對學生個人有真實意義的情景之中,是有意義學習的重要條件。

因此我努力爲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他們的學習置身於一種真實、優美、和諧的情景中,儘可能地使原有抽象、邏輯、符號化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直觀、真切,幫助他們掃除學習障礙,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引發情感上的共鳴。

首先,我十分注重利用學生身邊發生的點滴小事來創設真實的情景。

其次,我還讓學生在表演、製作、遊戲等情景活動中展開學習,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學生的思維與想象,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在課前的師生對話中,我經常會提一些諸如此類的問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Sunday? How long did it take you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yesterday?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 等,學生既操練了有用的句型,又反映了真實的想法和實際情況。又如,在學習這一內容時,我設計了班裏一位同學過生日的情景,並且和打電話邀請、去商店買禮物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們身臨其境,積極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把枯燥的語言知識融於形象、生動的情景之中。這些做法,不僅使學生理解了所探索的問題,而且在解決問題中增加了對學習過程的感受,提高了學習熱情。

二、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開展有意義學習。

關注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師,在組織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上,與傳統教學的教師所採用的方式完全不同:他們在組織教學和講解上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而是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所必須的資源上,使學生在利用資源時更便捷,從而幫助學生開展有意義學習,僅憑一本書學習是不夠的,應該從多渠道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我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爲學生提供儘量多的信息資源。除了讓學生訂閱英語報刊、雜誌、看簡單的英語電影,聽學英語歌曲等常規做法外,我還努力在英語教學之中運用集文字、聲像和動畫於一體的多媒體。這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還將所要學習的內容有機鑲嵌在特定的情景之中,使之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這樣的整體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有利於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英語學習活動中去。我還利用網絡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因爲網上既有數不盡的英語資源供老師學習和研究,也有無數的英語教學網站供學生學習,給學生提供輔導與幫助。讓他們在欣賞新鮮的閱讀材料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再如訪問英語頁、參加網上的在線英語學習新聞組、參加電子布告欄(BBS)進行英語學習討論,或運用因特網上的聊天室(CHAT ROOM)。這些做法,不僅能較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培養學生蒐集和利用教學資源,以及探索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三、在合作交流中學習,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

合作交流是有意義學習的重要形式。我在教學實踐中,通常採用小組討論或辯論的方式,努力使師生間的交流盡可能的充分。這種小組討論、辯論等形式可以大大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CHRISTMAS DAY 這一閱讀材料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1.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己閱讀,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開始小組討論(小組由四人組成,優等生一人,中等生兩人,後進生一人),各小組成員輪流提問、回答本材料給予的問題,如:

What do Children do on Christmas Eve?

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during the night?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Saint Nicholas?等,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相互糾錯,互相補充,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

2.在此基礎上,各組員有提出自己所難以理解的語言知識問題供大家思考、討論,同時各小組長把組內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以便在組際交流時能解決這些問題。

3.進行組際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學一起交流。我先讓討論得比較成熟的小組代表發言,彙報本組對文章的理解,其他各組作補充、質疑、評價。再有各組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進行組際之間的討論、解答。經過一番認真的討論後,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及語言知識便會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4.我作爲一名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失時機地進行誘導,師生共同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形成一致意見。

合作交流可以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認識。

四、在自我評價中,激發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意識。

新課程標準指出,只有當學習者自己決定評價的準則、學習的目的、以及達到目的的水平等,並對自己確定的內容負起責任時,他才能真正地努力學習,纔會對自己學習的方向真正負責。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評價,可以培養他們對自己行爲的反省意識和能力。例如,在英語寫作的訓練中,每當學生完成一篇習作時,我讓學生就自己的習作先作一個自我評價,如:文章是否切題,時態是否正確,人稱是否一致,內容是否完整,語言是否貼切地道等,然後針對評價的結果進行修改,修改後再交給老師。經過認真批改後,我將評價信息再反饋給學生。一段時間後我再讓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自我評價,如:寫作時能否自然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寫作的主要困難是什麼,寫作中常見的錯誤是什麼,你能否運用最近學過的新的單詞、詞組和句型表達思想等。通過自我評價的過程,學生能不斷髮現存在的問題並予以改正,這樣,既能使學生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寫好英語作文的信心。

在目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產生深刻劇變的關鍵時期,以英語新課程理念爲指導,加強對國中生英語學習觀念、行爲的研究與剖析,着力改革和完善國中生的英語學習方式,努力構建符合新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的有意義學習理論與實踐體系,對優化學生英語學習和促進英語新課程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都顯得極爲迫切和重要。我深信在新的歷史時期,英語有意義學習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在我國新一輪英語課程改革的廣闊背景之中,必將受到廣泛的重視,我相信,通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斷的學習、努力、實踐和探索,一定能把素質教育最終落到實處。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篇二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通過認真學習《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國小英語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思想性、重要性,還有國小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

國小英語課是一門實踐能力課,應該在培養國小生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上下功夫,關注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態度、自信心等問題。更重要的是要使國小生能夠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擁有學習英語的興趣。一定要關注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既要從事教學活動,又要從事教育活動。在教法設計時要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考慮國小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水平,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要求與個體差異,不要把英語課上成知識傳授課,更不要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應該以國小生的朋友、幫助者的身份出現,尊重每一個學生。並且要注重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因爲我們要面對的是千差萬別的不同個體,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把學生作爲“獨立的人”來看待,只有認識到這一點,纔會把學生作爲“發展的人”來認識。在教學中,多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倡導情境參與,這樣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基本知識,在參與中學習處理人際關係。

國小英語教師課堂的評價語言要多元化人文化,採用多種手段,多種方式,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應明確課程資源的應用,拓展學用渠道,在教學中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使學生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

作爲一名英語教師,首先應該領會透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涵,明確教學理念;其次要精心備課,情緒飽滿,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再次是把課本與生活,課堂與社會密切結合起來,使英語充滿生活情趣與活力,爲國小生學習英語打開一扇快樂學習的大門。

《英語新課程標準》讀後感 篇三

我很榮幸參加了城鎮第三屆名師帶徒活動,根據本次活動要求每位學員要一個學期研讀一本教學專著。其實,我們周圍有很多關於英語的教學專著,我沒有選擇能給我更多新穎想法的教育專刊,而是選擇了最最基本的一本書——《英語課程標準》。上次在第二國小聽課時,相主任就提到了國小英語教師首先要看的書就是《英語課程標準》,而且必須看透。

經過這一段時間邊上課邊看課程標準邊反思,我慢慢地感覺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推行下,我們教學還要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英語的學習應特別強調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養成教育。因此,養成教育是貫徹整個國小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完成國小英語實施任務的基礎。可見,國小英語養成教育勢在必行,意義重大。以下是加強構建國小英語養成教育建設我的一些觀點: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門新科目的學習,首先就要吸引學生的眼球,才能更好地進行下一步。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

1、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教師應該改變一本正經傳經誦道的板正的教學風格,而是微笑着上課,給學生一種親切、平易近人的表現。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學生眼裏都是神聖的。在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輕輕地拍拍他們的肩膀,幫助他們糾正書寫的姿勢,這些細微的肢體接觸會讓學生倍感親切,纔會放下那顆緊張的心情,在和諧愉快氣氛中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

2、新穎、趣味性的教法。

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和機械地跟讀,反覆聽寫的教學方法不能夠打通英語與學生接受知識的通道。教師應該將趣味性的活動或遊戲引進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激發他們學習、應用英語的衝動,達到玩中學,學中有收穫的效果。

3、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國小的評價應以激勵學生學習,培養學習自信心爲主。因此,在評價學生時,特別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語言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並選擇合適的時機和適當的方法妥善處理。現在很多國小生不願意開口說英語,多數是因爲他們沒有自信,害怕出錯。我們應該給學生一個在錯誤中成長的學習理念,幫助他們把“怕出錯”的包袱一點點地丟掉。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節課的完成離不開學生的配合,同時也是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體現。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頭開始,從嚴訓練,一點點強化才能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1、培養學生看、聽的習慣,參與課堂教學。

要求學生能夠時刻跟進課堂的進程,眼睛、耳朵聽從教師的指令,能夠關注教師的一言一行,同時關注同學的問與答,隨時做好答問準備。要培養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注意訓練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可以應用於開火車的遊戲,點名遊戲,一次跟不上,反覆隨機抽查,這時學生會在緊張且具有趣味性的遊戲中,積極參與,養成看和聽的好習慣了。

2、培養大膽說、讀英語的習慣,具備連貫表達的能力。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用來交際,都需要說出來的。國小英語應該杜絕只會寫的“啞巴英語”,要讓學生養成愛說英語的好習慣。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哪怕是一個單詞、一個簡單的句子。現在英語課堂,教師很注重英語口語是否地道,會藉助點讀筆、錄音機、多媒體等工具,讓學生一遍遍模仿,特別要對口語表達有障礙的學生要耐心指導,這無疑就是培養訓練他們讀和說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在班級內組織課文誦讀比賽、課本劇表演、英文歌曲等活動,調動學生體內愛表現的慾望,增強其連貫表達英語的能力。

3、培養規範書寫的好習慣。

基於國小英語課時少,教師在安排指導學生書寫上的時間就相對很少,也有些教師對學生書寫關注不夠,導致學生上到五六年級英語單詞寫得東歪西倒,寥寥草草。有的學生其實是可以寫好的,但他們卻不重視書寫,應付公事。

俗話說的好,字如其人。認認真真寫出一手好英語單詞、句子,也可以看出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而且《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要正確使用大小寫字母抄寫、書寫單詞、句子;區分印刷體和手寫體;基本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所以,我們要在低年級時就要讓學生養成板正書寫,一點點地指導他們26個英文字母的正確書寫。其實,書寫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字母的書寫規格、單詞的書寫、句子的構成都需要在平時教學中認真貫徹的,不能操之過急。同時,我們對待中高年級不僅要求書寫質量,還要求書寫有速度。

英語在國小開設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養成學習英語的好習慣,才能爲他們在各個階段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廣大國小英語教師應該構建好國小英語養成教育,不斷嘗試各種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搭建與英語的學習橋樑(即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符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即養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在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中不斷取得進步。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篇四

在已久的期盼中與我們見面了。我對新課標進行了仔細的閱讀,對照新舊課標進行了比較和思考。發現新課標在以下方面有所突顯:

一、在注重英語課程工具性的同時,強調了人文性。

1、20xx年之前的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2、20xx年的課標(舊課標)提出英語課程強調從學生的興趣出、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3、20xx年的新課標(新課標)在舊課標的基礎上強調英語課程對青少年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習英語能爲他們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職業發展的機會。學習英語能幫助他們形成開放、包容的性格,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人文素養。

二、在注重英語學習過程的同時,強調了學習效果

舊課標基本理念之一爲“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

而新課標提倡採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於提高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多年的實踐中,英語教學方法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英語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更趨理性,課標只要給出統一的目標即可,這樣既保證了教學效果,又給老師們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去展示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保持原有教學方法的同時,強調了新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創造性。

三、新課標在教學實施建議方面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建議

新課標在教學實施建議方面進行了完善,建議都十分具有針對性。

例一:對於如何糾錯提出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語言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並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恰當的方法妥善處理。鼓勵學生大膽的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態度。這個詞的發音或者是要注意你的語調。在書面作業上也是,我儘量猜測他們要表達的意思,從而根據他們自己的意思來修正他們的語句,然後鼓勵他們,想法很好!想法很對!但是應該這麼寫。

例二: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教師可以根據需要添加活動步驟,比如增加準備或提示性的步驟,從而降低學習難度。要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在各個年級我都設立了“好幫差”的互助小組,創造條件讓學生能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先反問學生,聽聽他們的答案,然後從中發現正確的線索,再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篇五

20xx年10月26日、27日,我參加了茂名市國小英語青年教師培訓班,通過這兩天短短的培訓,令自己有了新的想法和計劃。

1.新理念、新計劃

第一次從吳炳建老師口中聽到了視覺素養,並且我們要學習把視覺素養深度融合到英語教學。視覺素養是“讀圖時代”下的大衆基本素養。如今,對視覺信息的感受與處理能力在生活中越來越受到重視,視覺素養能力的高低將自然而然地影響人們的生活情趣與生活質量。對“美”的“解蔽”,不僅需要“明亮”的眼睛,更需要“敏感”的心靈。因此,視覺素養培養已經成爲國民素養教育的基本問題之一。人們與生俱來而具備的是“看的能力”,而不是“看懂的能力”;能夠“看”,卻未必能夠“看得懂”、“看得好”! 古人云:“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看見”只是見到事物的表象,是“識器”,而“看懂”卻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問道”。“看懂”是一種知性活動和理解過程,要比 “看見”難得多:需要撥開表象迷霧,發現和建立事物之間許多的內在關聯,便是一種基本的視覺素養能力。人的視覺給我們的認知提供了一個信號。我們應該嘗試用視覺去感知世界,提高教師的視覺素養,並講視覺素養運用到英語教學當中去,這樣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不再枯燥、無趣。在吳炳健老師的講座上,他給我們介紹許許多多的信息技術,基本我都沒有接觸過,甚至有一些沒有聽說過,經過這次的培訓學習後,我會利用課餘時間慢慢去探討研究,把學到的儘量用到英語教學課堂上去,相信一定會有所提高的。

2.感恩

下午的英語語言村介紹,黃瓊嬉、易雅婷、易建彤三位老師都是顏少佳工作室的學員,還有吳彥宏老師,她們毫無保留地向我們介紹了她們培訓期間的所有知識,並用她們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作爲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學習永遠在路上!的確,在昨天聽了她們的課,學習了不少,她們對於教學的每一個遊戲,活動和細節都認真地探討,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嘗試,再展示給我們,我們感恩,感恩她們的無所保留,感恩她們的用心付出,感恩她們!同時,對於顏少佳老師,我們更加要感恩,感謝她爲我們準備了精彩、內容豐富的、實用性很強的培訓內容。顏老師是茂名的名師,在我們年輕教師學習培訓的路上,她付出了許多,她時刻關注着我們年輕老師的學習與發展,處處爲我們着想,我們感謝她。我們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學生的角色轉換,認真、虛心、誠懇地接受培訓,態度端正、學習專注,作爲茂名明示的她都能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認真的聆聽和記錄,如飢似渴地接受着新鮮的理念,我們怎麼能不珍惜這次機會呢?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氣氛十分濃厚,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一直處於一線的教學工作,我們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觸:過於專注教學了,反而丟失了自我提升的時間。的確是的!可這次的培訓,我們要感謝組織這次培訓的所有領導和老師,再次提醒了我們,老師要授予學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我們需要對自己繼續充電,讓自己走在教育的最前線,學習最新的理念,不停地充實自己,纔可以把最好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兩天的時間很短,可兩天的內容很豐富,我們會爭取利用課餘時間鞏固這兩天學習到的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活動,我們期待着下一次的培訓!

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篇六

隨着社會的發展,世界對語言的要求,英語在世界中所處地位的提高以及英語教學在我國所佔的重要位置,英語課程標準又做了相應的改版。本次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爲指導思想,以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和提高教育質量爲目標,鞏固和深化十年課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果,適應未來國家十年發展的需要,突出體現課程對國家發展和學生髮展的意義,進一步明確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本次新課標的修訂在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要求以及實施建議等部分加強了對國小英語教學的指導。在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中,充分考慮了國小和國中教學的不同特點,分別提供了具體指導以及評價案例。本次修訂的新課標進一步從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轉向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習外語的過程不再是一個枯燥地背誦和記憶的經歷,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一個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過程。

作爲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特別留意了新課標對國小英語教學的指導。相對於舊課標,新課標對國小階段英語課程加強了指導。它明確了國小階段需要學習的語言知識和要求;在規定國小階段需要學習600—700個詞彙的基礎上,單獨列出了423個核心詞彙;增加了針對國小課程教學的教學案例和評價案例;對國小英語課程應注意的問題提供了具體的實施建議。這對國小英語教學無疑是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新課標的改革強調了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課程的工具性包括培養學生交流、認知、思維、發展工具。而人文性是對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培養,如學生需要發展其創新能力等。此外,本次新課標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形成初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人文素養。我們需要清楚地知道促進學生心智發展是我們教育的本質!此外,新課標中的評價原則要求我們要分別對待低年級和高年級;重視形成性評價;平時評價應以非測試性形式爲主;鼓勵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和慎重使用終結性檢測,避免應試傾向。

在此對新課標的理解上,作爲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1、“活到老,學到老”。作爲教師應該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學習,與時俱進,及時與國家國際的教學知識接軌,使自己的教學能夠更進一層樓,更真切地爲學生服務。時刻了解國內外推崇的教學方法,走在前頭,並敢於把所學的新知識與我們學校的學情相結合,做出適當的調整後運用到自己實際的教學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2、英語教學應該生活化和情景化。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爲素材,讓學生有話可說。這樣學生纔有動力去學,去說。當老師的教學中所採用的都是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素材時,就不自覺地爲學生搭建一個可以說的平臺,學生說出來的東西就是他們爲了任務而提出的解決方法的交流。那麼在不自覺中,我們已經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採取多樣的評價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做出最真的評價。評價方式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在我們現在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以總結性評價來評價孩子,即期末考試。但僅僅是總結性評價,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我們更應該在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中融入評價,如:自評,互評,家長評等。這樣,評價才能更加全面和真實,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加有針對性,更能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

4、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也是我們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大膽嘗試。把英語教學與學生的情感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發展合作精神。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儘可能地爲他們創造運用語言的機會。

本次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給我的思想帶來了新的衝擊,讓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與新課標相符。也讓我對自己的工作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標,時刻提醒自己保持開放的心態,學無止境的心態在實際工作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和反思,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變革。

《英語新課程標準》讀後感 篇七

通過學習,我對新課標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認識到作爲一線教師,要想按新理念上好新教材,必須要更新觀念,下工夫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及專業水平,才能適應英語新課程改革需要,達到新課標的要求。以下是自己學習的一些體會:

一、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的任務是:

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幫助學生了解世界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爲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加強自身的專業水平及理論素養和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能熟練地在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加以運用。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

學生只有對老師、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和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心裏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爲此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師生共學的學習氛圍。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可能多地爲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儘量採用“任務型”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盡力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英語新課程標準》讀後感 篇八

《英語新課程標準》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而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書中就只是單純的爲了考試而教,忽略了對學生文化意識、情感態度的滲透,使課堂形式比較單一枯燥,只是學生興趣不高。

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就會比較主動,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有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爲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併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

此外,課程標準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爲中心,摒棄原來的課堂上以教師爲中心,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通過學習後我才發現,我們大多數老師都埋怨說課堂上一直講個不停,喉嚨都啞了,學生還是不掌握,成績還是沒有提高,慢慢地就出現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的惡性循環的現象。歸根結底是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沒以學生爲中心,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去灌輸知識,這樣的教書學生較爲被動,肯定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新課標中要求我們教師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爲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爲新課標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只要我們教師充分理解了新課標的核心,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去備課,相信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次的新課標學習,讓我受益良多,讓我發現了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的誤區,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以新課標爲中心,認真備課,從多種渠道學習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