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農業行業分析報告(精品多篇)

農業行業分析報告(精品多篇)

農業行業分析報告 篇一

關鍵詞:廣東省;勞動力流動;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4.0093.02

廣東省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我國改革開放的經濟特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城鎮醫療、教育水平高,再加上城鎮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促使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向城鎮流動。隨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更多的企業進駐珠江三角洲地區,吸引了更多的剩餘勞動力,使得勞動力的流動進一步加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2011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顯示(下文統稱爲《報告》),2011年廣東省輸入全國農民工的20%,輸出不到總量的10%。該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5278萬人,比2010年前增加1055萬人,增長4.4%。而其中東部地區農民工10790萬人,增加323萬人,增長3.1%,慢於全國農民工增長速度。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數量進一步下降。

該報告分析了性別、年齡以及教育程度對農民工流動的影響。報告指出:農民工當中以男性爲主,年長農民工逐年增加;年齡和家庭對農民工的空間流動有很大的影響;農民工當中以國中文化爲主,青年農民工文化水平較高。我國很多學者都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討。總結起來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戶籍制度、工業化水平、城鄉差距等等因素。勞動力的流動不僅影響城市經濟的發展,而且對於促進城鎮化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調查得到2011年廣東省勞動力流動狀況,運用數量統計與計量經濟模型進行解析,參照《報告》,着重分析性別、年齡、受教育水平對目前廣東省勞動力流動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1樣本數據、研究方法與因素選取

1.1樣本數據

本文采取抽樣方式,爲了保證樣本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在廣東省內,隨機抽取4個縣,在每個縣內,隨機抽取3個鄉鎮,每個鄉鎮隨機抽取2個村。每個縣內隨機抽取41個農戶進行面對面訪談。這樣調查樣本共包括164個農戶。其中的比例數據是經過統計整理後得到的。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採取定量分析的方法,選擇多元線性迴歸爲主要研究方法。

1.3因素選取

本文選取非農工作時間比例爲被解釋變量,將不同性別、年齡、受教育水平的非農工作時間比例作爲解釋變量。其中非農工作時間比例=非農工作時間/總勞動時間。

廣東省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我國改革開放的經濟特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城鎮醫療、教育水平高,再加上城鎮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促使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向城鎮流動。隨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更多的企業進駐珠江三角洲地區,吸引了更多的剩餘勞動力,使得勞動力的流動進一步加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2011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顯示(下文統稱爲《報告》),2011年廣東省輸入全國農民工的20%,輸出不到總量的10%。該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5278萬人,比2010年前增加1055萬人,增長4.4%。而其中東部地區農民工10790萬人,增加323萬人,增長3.1%,慢於全國農民工增長速度。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數量進一步下降。

該報告分析了性別、年齡以及教育程度對農民工流動的影響。報告指出:農民工當中以男性爲主,年長農民工逐年增加;年齡和家庭對農民工的空間流動有很大的影響;農民工當中以國中文化爲主,青年農民工文化水平較高。我國很多學者都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討。總結起來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戶籍制度、工業化水平、城鄉差距等等因素。勞動力的流動不僅影響城市經濟的發展,而且對於促進城鎮化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調查得到2011年廣東省勞動力流動狀況,運用數量統計與計量經濟模型進行解析,參照《報告》,着重分析性別、年齡、受教育水平對目前廣東省勞動力流動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1樣本數據、研究方法與因素選取

1.1樣本數據

本文采取抽樣方式,爲了保證樣本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在廣東省內,隨機抽取4個縣,在每個縣內,隨機抽取3個鄉鎮,每個鄉鎮隨機抽取2個村。每個縣內隨機抽取41個農戶進行面對面訪談。這樣調查樣本共包括164個農戶。其中的比例數據是經過統計整理後得到的。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採取定量分析的方法,選擇多元線性迴歸爲主要研究方法。

1.3因素選取

R2=0.96 F=490.74,F對應的P值爲0,表明方程總體線性顯著,或者解釋變量中至少有一個是對被解釋變量有顯著影響;其中X4 X5 X6未通過t檢驗,表明這三個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是不顯著的。進一步來看X4表示31-60歲非農工作時間比例;X5表示60歲以上非農工

作時間比例;因此本研究結果說明30歲以上的農民非農工作時間比例並不大,這與《報告》給出的結論並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爲本文的研究對象侷限於廣東省,而廣東省外來務工人員居多,年輕的農民工更具有競爭力。X6表示國小教育水平,隨着全國農民工素質的提高,全國農民工水平已由之前的國小文化水平向國中轉變。X6的不顯著性說明廣東省農民工羣體的教育水平爲國中以上,這與《報告》的研究結果是相吻合的。

廣東省非農工作時間佔絕大多數的也是男性,但是與女性的差距並不大。

3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廣東省的勞動力流動爲研究對象,從性別、年齡和受教育水平三個方面運用多元迴歸的方法進行了數量分析。不難看出,廣東省與全國勞動力流動的趨勢大體一致,但也存在着地方特點。爲了進一步促進城市發展,逐步實現城鎮化,緩解東部地區經濟當中用工難的問題,針對廣東省自身特色,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新時代年輕農民工的訴求不斷增加,在網絡信息時代,廣東省應該提供更多的信息媒介平臺,滿足年輕農民工對信息的需求。

(2)加大教育力度,增強勞動力素質,提高轉移的整體水平。根據廣東省對農民工的需求,構建多元化的教育體系,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能教育,農村勞動力培訓的經費應由政府出資,因爲農民收入本來就低,政府對待農民要像下崗職工一樣,提供相關的技能培訓。

(3)進一步加大女性農民工的流動,縮小男女非農工作時間比例的差距,提供更多能夠適合女性工作的種類。

參考文獻

[1]熊波,石人炳。農民工定居城市意願影響因素―基於武漢市的實證分析[J].南方人口,2007,(2):52.57.

[2]蔡玲,徐楚橋。農民工留城意願影響因素分析―基於武漢市的實證調查[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40.46.

[3]姚俊。農民工定居城市意願調查 ―基於蘇南三市的實證分析 [J].城市問題,2009,(9):96.101.

現代農業市場分析報告 篇二

關鍵詞: 建築業;和諧;就業; 工資拖欠

Abstract: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employment and migrant workers pay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mprov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construction; Harmony; Employment; Unpaid wages

中圖分類號:C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在當前都在提倡建設和諧社會的情況下,作爲我國支柱產業之一的建築業也需要和諧,即和諧建築業。所謂和諧建築業,就是指構成建築業的各個部分、各種要素處於一種相互協調的狀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築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是,在其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被動性和侷限性的弱點,它不僅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投資建設規模的限制,還受技術進步水平、裝備改善程度和市場競爭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得建築業在其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了諸多的不和諧現象,成爲建設和諧建築業的絆腳石。

一、建築業就業問題分析

建築業作爲國民經濟的一個物質生產部門,同時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部門,對於緩解我國迅速、廣泛、深刻的社會轉型過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築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解決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我國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

1.1 我國建築業就業狀況

我國建築業自1978年以來,就業人數逐年增加,已由原來的854萬人,增加到2002年的3893萬人,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同樣由1978年的2.13%增加到2002年5.28%,由此表可以得出建築業對我國人口就業發揮着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從事採掘業的人口數量經歷了先增加後減少的過程,有78年的652萬人增加到93年的932萬人,後又降低到02年的558萬人,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比例由78年的1.62%降到02年的0.76%。製造業就業人口數量由78年的5332萬人增加到02年的8307萬人,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比例由78年的13.28%降到02年的11.27%。建築業對就業的貢獻要遠遠超過採掘業。

1.2 我國建築業就業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建築業就業情況的比較分析

1.2.1 與加拿大的比較分析

2001年至2005年加拿大建築業就業人數所佔比例呈上升趨勢,在2002年,我國的建築業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5.28%的比例要小於加拿大的6.31%,說明我國建築業仍有容納更多就業人口的潛力。

1.2.2 與香港的比較分析

香港從1997年至2004年無論是建築業還是製造業其就業人數和所佔比例都是下降趨勢,尤其是製造業,下降了將近一半,就業人口由97年的443,000人降至04年的231,600人,所佔的比例由97年的14.00%降至04年的7.04%。在2002年,我國建築業就業人口所佔比例爲5.28%,遠小於香港的8.12%。

1.2.3 與臺灣的比較分析

我國臺灣建築業就業人口在2000年至2004年有下降趨勢,但是其2002年7.5%的比例仍然要高於我國。

圖1 中國與加拿大、香港、臺灣就業比較圖

二。 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分析

2.1建築業農民工工資問題

農民工在我國業已成爲一支極其重要的建設力量,由國務院研究室牽頭組成的農民工問題調研和文件起草組撰寫的《中國農民工問題研究總報告》顯示,2004年農民工在製造業就業的佔30.3%,在建築業就業的佔22.9%,在社會服務業就業的佔10.4%,在住宿餐飲業就業的佔6.7%,在批發零售業就業的佔4.6%。建設行業農民工數量佔據了龐大的比例。建設行業的工程拖欠款是指施工企業(建築業企業)在報告期末應向發包單位(建設項目或單位,以下簡稱建設項目)收取而未收取的工程款項。長期以來,在我國建設事業全面快速發展的同時,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民工的工資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農民工的工資被拖欠、被拒付的現象極其普遍,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秩序,惡化了企業交易信用環境,極大地困擾着許多企業的正常運轉,給社會帶來了不穩定因素,影響了社會各界的和諧發展,造成了全社會的動盪和不安。

2.2工程拖欠款問題產生和惡化的原因

(1)建築市場供求失衡是工程款拖欠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建築業企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領域廣闊,在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容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但隨着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建築隊異軍突起,致使全國建築業勞動隊伍迅速擴大,隊伍出現嚴重膨脹,直接導致了建築領域的不良競爭。

(2)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是工程款拖欠成風的根本原因: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和法制經濟,社會運行的基礎之一是信用體系。我國由於市場經濟發育不充分,市場信用交易不發達,加上國家信用管理體系不完善,導致社會上信用缺失行爲盛行,反映在建設領域,加劇了拖欠款問題的惡化。

(3)很多建設單位在資金不到位、不具備開工條件的情況下,仍然盲目開工建設,是造成拖欠工程款的主要原因。從拖欠工程款的建設單位性質看,政府部門、國有法人單位、房地產開發公司等各種性質的建設單位都有工程款拖欠現象。

(4)建築市場的法制不健全,解決拖欠工程款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

(5)農民工缺乏法律常識和維權意識。由於立法不到位、政府行爲不規範,導致市場上違法違紀、暗箱操作替代法規的現象屢禁不止。

圖2 拖欠款原因魚刺圖分析

2.3 解決拖欠工程款問題的方法

(1)構建法治政府,強化政府責任意識。

(2)規範建設程序,加強監督管理,切斷欠薪鏈條

計劃部門要嚴格執行立項審批和開工前審計制度,審查其可行性研究報告,審計部門要按照投資計劃,審計建設項目開工前的資金到位情況和手續完備情況等。在項目建設全部過程中,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審批後的動態管理,勞動監察部門要深入基層,掌握項目建設各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對違紀違規行爲做出相應嚴肅處理。

(3)完善農民工工資問題相關法制建設,嚴格依法辦事

目前我國的多部法律、法規都對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作了相應的規定,根本法有憲法,基本法有民法通則、合同法和勞動法,其中勞動法還專門設立工資一章。當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還尚不完善,且任何完備的法律規定都需要人來執行,應當提高執法者法律素質,嚴格依法辦事。

(4)強化工會作用,建立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長效機制

農民工需要通過工會提高自身的力量,在與用人單位抗衡的過程中,單個農民工沒有與用人單位討價還價的資本。如果在工會的潛力推動和組織下,農民工聯合起來形成對抗用人單位的合力,那麼用人單位就不敢也不會再拖欠農民工的工資了。

總之,要真正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尚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參考資料:

[1]建設部。2007年全國建築施工安全生產形勢分析報告

[2]崔長圃。如何從源頭上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J].建築市場與招標投標,2005年第6期

[3]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分析報告

[4]王少波。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思考[J].中國流通經濟,2007年第6期

農業行業分析報告 篇三

致工程監理單位:

鑑於本申請書申報之單位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已經完成,施工設備已經基本調集進場,人員以及施工組織已經到位,開工條件業已具備。申請本單位工程開工,以便進行施工準備,促使首批開工的分部(分項)工程項目早日開工。

項目經理:

承建單位:

申報日期:年月日

農業項目資金申請報告基本架構

由於農業項目除經濟因素外,自然因素對農業項目產生極大影響,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不可控的、變化無常的氣候環境,數據的來源和準確性均難掌握。所以,如何寫好一份農業項目資金申請報告是至關重要的。

1、首頁

主要註明項目名稱,項目主辦單位及負責人,可行性研究單位名稱,可行性研究的技術負責人,經濟負責人、參加研究人員名單及報告完成日期等;

2、標題

一般直接註明資金申請報告的名稱和主要內容,如《××公司關於××的農業項目資金申請報告》;

3、前言

一般簡要介紹項目研究的背景,項目實施的相關因素和主要目的和意義,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據和主要範圍等內容。有些農業項目資金申請報告還需要列出研究報告的相關摘要;

4、正文

該部分是報告的主體,要求列舉事實,運用系統分析方法,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對項目實施的可行性作出客觀、全面而準確的預測。不同類型的農業項目資金申請報告在該部分通常具有不同的側重點;

5、結論

在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從整體角度作出科學評價,並與相關方案進行優劣比較,最終獲得明確的行動主張。有時還就原方案提出一些更新、更全面的建議;

6、附件

爲了結論的需要,在農業項目資金申請報告正文結束後補充的相關材料,主要包括試驗或實驗數據、計算浮標、圖片表格、參考文獻等。

農業項目的特點是綜合性強、涉及面廣、影響深遠,除項目自身的經濟效益外,還有很強的社會和生態效益。一份完整的農業項目資金申請報告通常是單獨成冊的。

農業項目資金申請報告目錄

以中國產業競爭情報網資金申請報告爲例

第一部分農業項目背景信息

一、農業項目概況

(一)項目名稱

(二)項目的承辦單位

(三)承擔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單位情況

(四)項目的主管部門

(五)項目建設內容、規模、目標

(六)項目建設地點

二、項目承擔單位的基本情況和財務狀況

包括所有制性質、主營業務、項目承擔單位三年內的銷售收入、利潤、稅金、固定資產、資產負債率、銀行

信用等級、項目負責人基本情況及主要股東的概況

第二部分農業項目建設背景、必要性

這一部分主要應說明項目發起的背景、投資的必要性、投資理由及項目開展的支撐性條件等等。

一、農業項目建設背景

(一)國家或行業發展規劃

(二)項目發起人以及發起緣由

(三)……

二、農業項目建設必要性

國內外現狀和技術發展趨勢,對產業發展的作用與影響,產業關聯度分析,市場分析;

(一)……

(二)……

(三)……

(四)……

三、農業項目建設可行性

(一)經濟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術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組織和人力資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農業項目優勢

一、組織優勢

二、技術優勢

涉及成果來源及知識產權情況、已完成的研究開發工作及中試情況和鑑定年限、技術或工藝特點以及與現有技術或工藝比較所具有的優勢、該項技術的突破對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等。

三、市場優勢

四、模式優勢

五、其他優勢

第四部分農業項目產品規劃

一、農業項目產品產能規劃方案

二、農業項目產品工藝規劃方案

(一)工藝設備選型

(二)工藝先進性說明

(三)工藝流程

三、農業項目產品營銷規劃方案

(一)營銷戰略規劃

(二)營銷模式

(三)促銷策略

……

第五部分農業項目建設規劃

一、農業項目建設地

(一)農業項目建設地地理位置

(二)農業項目建設地自然情況

(三)農業項目建設地資源情況

(四)農業項目建設地經濟情況

(五)農業項目建設地人口情況

二、農業項目土建總規

(一)項目廠址及廠房建設

(二)土建總圖佈置

(三)場內外運輸

(四)項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五)項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價

(六)項目其他輔助工程

三、農業項目建設環境保護方案

四、農業項目建設節能方案方案

五、農業項目建設消防方案

六、農業項目建設生產勞動安全方案

七、各項建設條件落實情況

包括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措施、原材料供應及外部配套條件落實情況等;其中節能分析章節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的通知》(發改投資[20xx]2787號)要求進行編寫。

第六部分農業項目組織實施情況

一、農業項目組織

(一)組織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農業項目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

(一)勞動定員

(二)年總工資和職工年平均工資估算

(三)人員培訓及費用估算

三、農業項目實施的各階段

(一)建立項目實施管理機構

(二)資金籌集安排

(三)技術獲得與轉讓

(四)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

(五)施工準備

(六)施工和生產準備

(七)竣工驗收

開工申請報告格式

1.開工申請報告中的各項內容均應填寫真實、齊全、準確。

2.由建設單位發包的分部(或子分部)工程,應單獨填寫開工報告。

3.單位工程開工必須具備的條件:

(1)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審批;

(2)施工圖紙經過會審;

(3)現場“三通一平”及臨時設施滿足施工要求;

(4)主要材料、施工機械設備已落實;

(5)已經辦理施工許可證;

生態農業市場分析報告 篇四

癥結所在:產銷信息不對稱

爲什麼2010年大蒜漲到十幾元一斤,而2011年只有3元錢一斤?爲什麼2010年白菜幾元一斤,2011年最低5分錢還賣不出去?在缺少信息指導的情況下,農民盲目種植或擴大生產規模,豐收上市後改變了市場供求關係,價格一落千丈。“白菜種植面積有多少,庫存量多少,產量多少,農民、經銷商甚至政府部門都不知道,種菜只能‘跟着感覺走’。”這是大多數蔬菜種植戶的經歷和無奈。

內蒙古的土豆,通過商務部等政府部門的多方努力,進行對口銷售,很好地緩解了銷售難題。這與山東濟南捲心菜“賣難”形成對比。分析近兩年各地的蔬菜“賣難”和滯銷事件,不難發現蔬菜種植和市場需求信息不對稱,是造成蔬菜難賣甚至滯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商商業經濟研究部主任孟黎加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蔬菜生產者多是分散的,不可能及時掌握市場需求信息,而農產品加工企業或經紀人掌握的市場信息更多,可能會利用時間差壓低農產品收購價格;消費市場的需求信息也很難在第一時間有效地傳遞給生產者(菜農),通常情況是蔬菜生產出來要銷售了才知道市場的需求。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樑銘宣也認爲,引發農產品“賣難”和價格大幅波動的根源在於農產品市場信息的不對稱。由於沒有形成合理的信息公佈平臺和價格形成機制,致使市場化機制未能得到合理運用,農民種植糧食作物常出現盲目性和跟風行爲,這使市場供需難以維持動態平衡,前期形成“菜貴傷民”,後期轉而致使“菜賤傷農”。

孟黎加建議,我國可以學習日本――日本的農產品市場由政府投資,完全是服務型的。“在信息化建設及相關管理服務上,政府應給予更多的支持和監督,使信息系統成爲政府瞭解市場的眼睛和耳朵。”

系統關鍵:信息準確,有預見性

“政府對生產和流通的投入,很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準確、及時、可靠的信息。而且這種信息應該有前瞻性,預見性。”孟黎加認爲,建立系統的目的是指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如果只是看當前的信息,永遠是馬後炮。

對此,農業部成立了蔬菜信息監測專家組,跟蹤蔬菜產銷形勢,對月度、季度和年度蔬菜產銷形勢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意見,併爲考覈監測工作提供依據等。

農業部李建偉解釋說,農業部對採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建立專家會商制度,以提高監測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增強形勢判斷的可靠性,確保信息的權威性。“月報”的內容包含專家組分析後的預見性信息,指導性很強。

據第一份“月報”顯示:2011年11月份,200個蔬菜重點縣信息監測點蔬菜產量180多萬噸,同比增長3.6%;200個蔬菜重點縣信息監測點在田蔬菜面積130多萬畝,同比增長2.2%;20類37種蔬菜產地市場平均批發價爲1.97元/公斤,環比下降7.5%。“根據近10年蔬菜價格波動分析,預計2011年12月份價格穩中有升,但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該系統每10天上報一次蔬菜價格,是否會和市場行情脫節,信息相對滯後?

“該系統主要是對生產信息的監測和分析,更側重生產信息的趨勢性和預警性,重點不在流通環節的市場價格。”上述市場分析人士認爲,相對於蔬菜生產週期,10天上報一次的頻率不算低,能夠爲生產者提供有效的參考。例如,葉菜如小白菜、菠菜等生產週期較短,一般在30-50天左右,根菜(含變態莖)和果菜類蔬菜生產週期在1-5個月不等。

據瞭解,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承擔全國蔬菜生產信息監測具體業務工作,包括收集、審覈和彙總蔬菜生產監測數據;會商蔬菜生產形勢;撰寫蔬菜生產形勢分析報告;參與省級及基點縣信息員業務培訓等。

解題之匙:產銷信息可監測

2011年12月8日,農業部首次蔬菜生產信息月報,年初開始建立的蔬菜生產信息監測預警系統開始測試運轉。通過這一系統,政府及時掌握蔬菜生產動態信息,指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

記者瞭解到,這個蔬菜生產信息監測預警系統,在全國200個重點縣,監測20種蔬菜的播種面積、產量、上市檔期及產地批發價等生產信息。與此同時,加大信息、預警及開發利用力度,在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建立生產信息監測、雙向通道,並將通過媒體按月,強化對菜農的生產信息引導。“這個平臺剛建立,剛開始運轉,要發揮作用還需要慢慢加以完善。”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經濟作物處副處長李建偉告訴記者,“月報”目前正在測試階段,由於一些技術原因,還沒有正式對外,預計2012年初能完成所有工作。農業部下一步將建立一個專門的信息系統,屆時“月報”同時會在中國農業信息網等媒體上。

據李建偉介紹,監測的20種蔬菜基本覆蓋人們日常生活所有品種,全國200個重點縣的鄉鎮蔬菜生產信息直報員,每10天上報一次蔬菜價格,並定期上報蔬菜在田面積、產量、預測下月產量等信息。

孟黎加認爲,如果(監測系統)一直做下去,就能夠形成(生產信息)數據庫。主要產地和主要的數據庫做出來,那樣就可以與正常年份需求的數據進行比較,政府部門和菜農都可以獲取信息參考,從而決定此後的生產計劃。不過,她強調:“蔬菜種植信息最終應該與需求信息對接,即產地與批發市場、連鎖超市的需求信息對接,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生態農業市場分析報告 篇五

動態監測的計劃由南通市食安委制定並下發,圍繞“關注熱點、突出重點”的要求,監測品種涵蓋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食品;監測項目突出重要食品污染指標;樣品的採集、送檢、分析結果以及公告等由南通市衛生監督所完成。

1.1監測品種及來源動態監測按月組織實施,全年計劃監測樣品2000多份,以農副食品爲核心,結合季節特徵、消費特點和食品類型,涵蓋了大米、食用油、水產品、畜禽肉、蔬菜、調味品、速凍食品、兒童食品、節日食品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60多類食品。此外,針對國內外發現的存在風險食品組織開展專項監測,如“工業明膠事件”後開展的明膠類產品專項監測等等。採樣區域覆蓋南通市區,以主城區和城郊結合部爲主,兼顧城市邊緣區域。被採樣單位包括大、中、小型食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

1.2採樣方法及監測項目樣品的採集採用隨機抽樣方法並按規定實行買樣制度;在採樣單位的選擇上注重兼顧大、中、小型單位;在同類產品的採樣中注重不同品牌、不同包裝類型的分佈。監測項目包括鉛、砷、汞、酸價、過氧化值等理化指標;菌落總數、大腸菌羣、黴菌、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標以及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

1.3結果評判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水產品中漁藥殘留限量(NY5070);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農業部235號公告)等。

1.4開展風險評估按月對監測結果進行彙總,針對不合格樣品進行風險評估,分析不合格原因,不合格樣品的來源,判斷不合格樣品存在的風險隱患,並通過《南通日報》等媒體對外公佈風險評估的結論,消費預警。

2動態監測的創新舉措

爲了確保動態監測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在動態監測實施過程中,按照實際工作的需要,不斷開拓思路,逐步完善動態監測體系,提高動態監測覆蓋率,提升動態監測效能,實現了多項創新舉措。①制定動態監測標準操作規程。嚴格按照監督抽檢的規定,運用HACCP理論和方法,南通市衛生監督所對動態監測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制定相應標準操作程序,建立了採樣、送樣、留樣、樣品確認、結果分析評估以及採樣經費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操作規程,並制定了動態監測工作流程,確保動態監測程序合法公平、樣品代表性合理科學、監測結果客觀公正。②組建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中心涵括了南通市疾控中心、南通市質檢所以及南通市農產品、水產品、畜產品檢測中心等多家食品檢驗資質機構,爲動態監測樣品檢驗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所採樣品中,大米、蔬菜、水果等由市農產品檢測中心檢驗;水產品由市水產品檢測中心檢驗;畜禽肉產品由市畜產品檢測中心檢驗;其它食品由市疾控中心、市質監所檢驗,通過分工合作、統籌安排,提高了樣品的檢驗效能,確保檢驗結果準確可靠。③開發南通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網絡平臺。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南通市食安委率先開發出“南通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網絡平臺”。該平臺由樣品檢測、檢測查詢、統計查詢、統計報表、數據維護等模塊組成,實現了從樣品信息錄入、送檢登記、檢測受理到結果錄入、報告簽發、數據分析等全過程網上流轉,解決了監測部門、檢驗部門、監管部門等不同部門間數據資源共享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動態監測的數據利用率,動態監測工作更加規範、科學。

3動態監測的成效

自開展動態監測以來,累計監測食品樣品8000多份,開展重點食品專項監測10次,在《南通日報》發表《動態監測結果公告》48期,公示2000多份不合格樣品信息,風險預警、消費提示400餘次;經南通市食安委辦辦公室綜合協調,通過相關監管部門,責令下架停售20類40餘批次產品;形成《動態監測結果分析評估報告》48份,每份報告均從抽檢品種、抽檢指標、被監測單位等方面對動態監測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針對發現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結合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等,累計提出監管建議200多項,爲保障當地食品消費安全,提高區域食品安全監管水平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4動態監測的作用

4.1建立預警機制,發揮預警功能動態監測借鑑風險監測對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並及時通報的方法,建立了動態監測預警機制。通過對不合格食品、不合格原因、不合格指標進行分析和評估,發現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提出風險管理措施,形成消費預警,及時以公告的形式發揮出預警功能,不僅保護了消費者的健康權益,而且發揮出社會監督的作用。同時,藉助風險預警,消費提醒,指導消費者合理、健康消費,有效規避和降低了食品安全消費風險,如農藥殘留的去除方法、食品的選購方法、食品的貯存方法、食源性疾病防控方法等等。

4.2積累基礎數據,提供技術支撐動態監測作爲南通食品安全監管的新舉措,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組成,從一個側面反映一個地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水平,爲食品安全督查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也爲有效制定食品安全管理政策、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提供技術依據。此外,多年積累的基礎數據,爲制定標準提供了技術支持。如在水產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生食水產品江蘇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修訂項目中,我們就充分利用了多年積累的水產品監測數據,爲技術指標的修訂提供了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