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1

《半截蠟燭》一文講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婦女,她和她的兒女參加了傳遞情報的工作。他們一家三口想了一個辦法保住了祕密情報,保護了他們的國家。讀完了《半截蠟燭》一文,我若有所思,受益匪淺。面對困難的來臨,伯諾德夫人一家表現出來的卻是從容、鎮定、沉着,沒有一點兒緊張。特別是大兒子傑克和小女兒傑奎琳,他們只是小孩子,面對敵軍,絲毫沒有害怕的感覺,卻是想方設法地把蠟燭吹熄。我明白了,害怕危險的心理,往往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在一天晚上,幾個德國軍官把那“半截蠟燭”點燃了。伯諾德夫人先以小蠟燭太暗,點燃油燈亮點的藉口把蠟燭吹熄了。可蠟燭又被點燃了,大兒子傑克靈機一動,想了一個辦法,去生火,想拿走蠟燭,可被拒絕了。可他還是從容地搬回木柴,生了火。最後小女兒傑奎琳說很困,想睡覺,可是樓上太黑,會摔倒,想拿燈照明。面對如此可愛的小女孩,德軍就把那半截蠟燭給了她。

他們三個人都是爲國家而努力,不讓重要情報暴露,想盡各種辦法。也讚揚了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之情,重而我感到要好好讀書,成爲國家的棟樑。同學們記住這句話吧!爲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2

在這個學期中,我學習了《半截蠟燭》這篇課文後,使我驚心動魄,文中伯諾德夫人一家機智勇敢,使我敬佩不已。

本課講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佬經常來別人家中查看,在伯諾德夫人家中,一家人正在討論爲了把祕密情報保護好,還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不一會兒,德國軍官來到他們家中,搜查了以後沒有要走的意思,因爲外面正颳着大風。士官問了他們幾個問題,她們都機智的回答了。到了最後關頭,正當傑奎琳走上最後一層臺階時,蠟燭滅了。當我讀到最後時,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爲伯諾德一家而擔心,還好情報沒有被發現。

這篇課文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之情,體現伯諾德一家人的勇敢機智,不畏犧牲的精神,她們用智慧與敵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就是被敵人殺死了,我相信她們是死而無憾的,是死得其所的,我真佩服她們。在與軍官的對話中,我感受到了她們不畏,視死如歸的的偉大精神。因爲有了生存下來的信心,在有驚無險的對話中,在最後的緊要關頭,這樣才活了下來。

在解放之前,世界總是戰爭不斷,許多人爲了自己的國家利益,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希望今後不會再有戰爭,讓和平永駐人間。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3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叫《半截蠟燭》的課文。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人佔領了的法國,有一家三口法國居民爲了把德國人趕出去全家都機智、勇敢地保護機密的事。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知道文章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從中我也明白了一個人在遇到困難有,面臨危險的時候,不能害怕,要鎮定自若,十分沉着冷靜地去想辦法解決,只有這樣我們纔會戰勝困難,取得成功啊!文章中的伯諾德夫人把一個裝有機密的小金屬管封在一小截蠟燭中,並且使孩子們認識到,這個金屬管內的機密,跟祖國的解放有關,要不惜一切代價保守這個祕密,表現了這位普通的法國家庭婦女伯諾德夫人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其中兩個孩子的沉着、機智、勇敢,實際上這也是他們一種愛國精神的表現。這裏,我其實最佩服的就是傑奎琳。雖然她只是一個很小的孩子,但在母親的感染下,遇事鎮定,這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以後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纔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遇事能向傑奎琳一樣冷靜、機智,並且可以爲祖國出一份薄力,培養自己更進一步的愛國情懷,讓自己成爲一個偉大的愛國人士,只有這樣纔是真正的成功啊!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4

今天,我們學習了劇本《半截蠟燭》,劇本主要通過人物對話或唱詞來推進故事情節,刻畫出了一個個的鮮活人物。劇本是主要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的,而我們平常學習的課文都是以敘事的形式出現的。這就是劇本這種文體形式與我們平常學習的敘事文體的不同之處。

我們瞭解了劇本,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故事發生的背景。當時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發動的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

我很喜歡課文中的傑奎琳。這個小女孩很聰慧。她明知那半截蠟燭裏有很重要的情報。這個情報一旦泄露出去,不僅她們一家人的性命未在旦夕德軍將會順藤摸瓜,這個情報將牽引出一大片的地下工作者,她們國家必將慘敗。在這樣的情況下,她心裏雖然很害怕,但她卻沒有退縮,還鎮定自若的利用德軍善良的憐憫之心和語言的巧妙,再加上可愛天真的動作來博取勝利。

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我知道了這種語言這種語言的巧妙之處,我也瞭解了劇本這種文體形式。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5

誰聽過一位家庭婦女和兩個孩子爲了保住情報站的事與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而這所有的一切就在半截蠟燭的身上?當我第一次看到這篇短文時,我很納悶:就區區母子三人是怎樣與敵人“鬥爭”的呢?

我懷着種種疑問就讀了這篇文章,原來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一件事。伯諾德夫人的任務是把收到的絕密情報藏好,等自己的軍隊派人前來取走。可情報怎樣才能藏的安全呢?她想了很多主意,但最後都被否定了。直到她想到把裝着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內,讓後把這半截蠟燭藏在燭臺上。

但當我讀到這一片段時,我的心也跟着他們一家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他彷彿成了屋子裏最可怕的東西。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餓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那一刻,我彷彿感到了伯諾德夫人的緊張與無奈,那深深的絕望讓人無比的心急如焚。

可小女孩嬌聲細語的的一段話就改變了一切,那十分動聽又頗有禮貌的話語騙過了德軍。從容不迫使母子三人保住了性命,保全了祕密。

讀了這篇短文,我覺得在進行心理描寫時應通過動作、表情、語言來反映人物心理。例如文中,只描寫了人物的表情、動作,沒有過多的着重描寫人物的心理,但雖沒有直接刻畫人物的心理,但卻總給人一種緊張激烈的感覺。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6

讀後感:半截蠟燭蠟燭只是一件不起眼的日用品,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間,在伯諾德夫人一家卻與它生死相依,因爲裏面有重要的密信。就這樣它、伯諾德夫人一家和三名德國軍官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事,最終伯諾德夫人一家憑着機智和勇敢取勝。伯諾德夫人一家展現出強烈的愛國精神,給我留下深深的烙印!

伯諾德夫人有一兒一女。兒子傑克聰明機靈,很討人喜歡;女兒傑奎琳溫柔漂亮,聲音動人,是伯諾德夫婦的掌上明珠。伯諾德夫人有貢獻,她看到德國軍官點蠟燭時,急忙拿油燈,還說這點燈亮些,準備把蠟燭換掉,伯諾德夫人是十分從容的;傑克也有貢獻,他想出了抱柴火的辦法,雖然沒有實現,但他這種勇敢、鎮定的做法感染了妹妹傑奎林;傑奎琳的貢獻最大,是她將蠟燭拿走,保住了情報。她選擇了個合適的理由,還打了個哈欠,讓人覺得她很困,說明她很聰明,她天真、純潔的聲音得到了司令官的喜愛,就不會刁難她,說明她很機智。

我們也要向伯諾德夫人一家學習,學習她們強烈的愛國精神!多唱唱我們的國歌吧——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7

在我讀過的愛國文篇中,《半截蠟燭》給我的感受最大。

文章主要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諾德夫人。她身邊只有兩個幼小的兒女,爲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全家三口都參加了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伯諾德夫人的任務是把收到的情報藏好,等自己的軍隊派人前來取走。於是,伯諾德便把情報藏在了半截蠟燭中。敵軍正好來搜查,便發生了可怕的事情,但是在一家三口的努力下,終於戰勝了敵人。這主要是靠他們的機智與從容。

這個故事一開始就讓人感到緊張,並且對伯諾德夫人一家擔心,但是大家的擔心是多餘的,伯諾德夫人雖然沒能騙過敵軍,但是在兩個孩子的機智下逃過劫難。伯諾德夫人一家在遇到困難時顯得非常鎮定,這就要告訴我們在遇到危險與困難的時候,不要緊張,否則就會不知所措。只有鎮定纔可以平靜心情想出好的辦法去戰勝它。我們不僅要學習這一點,還要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他們爲了祖國統一把自己的生命當作了抵押,這種精神不是更值得學習嗎?

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更富強!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8

人教版十冊第12課《半截蠟燭》,描寫細緻,情節生動,一波三折,扣人心絃。尤其是化解危機的傑奎琳,聰明機智,沉着冷靜,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傑奎琳的母親把當德國軍官將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後,伯諾徳夫人的兩個孩子臉色蒼白。接着傑克藉口搬柴想拿走蠟燭,未能成功。當危險越來越近時,傑奎琳利用自己的嬌弱、禮貌贏得了德國軍官的好感,得以把蠟燭拿走,成功保護了情報,保全了一家人的生命。

讀到此,不由深思,幼小的傑奎琳緣何能在危險關頭沉着鎮定?傑奎琳的懂事告訴我們什麼?

當然會由此聯想。少年英雄王二小,在敵人面前不動聲色,把敵人帶進了我軍的埋伏圈,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鬥的勝利。劉胡蘭,年紀輕輕,已經是黨的一個基層領導人。被捕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犧牲時年僅十五歲。更有許多無名的小紅軍,留給我們無數動人的故事。

這樣的成熟總覺得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稱。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苦難也是促人成熟的催化劑。這些孩子如此早熟,足見當時戰爭的殘酷與環境的惡劣。

試想,傑奎琳所處的環境。血腥的場面,爆炸,殺戮,已是屢見不鮮。她的親友也許逃亡,也許罹難,也許走上了戰場。她的家鄉從此陰霾遍佈,她的童年從此歡樂不再。傑奎琳的過早、過分懂事,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環境的惡劣。本該屬於童年的天真,卻毀於了戰爭。

讓戰爭遠孩子吧!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9

有幸再次親臨薛翠娣老師執教現場,聆聽她精彩幹練的語文教學。這次薛老師爲老師們示範執教課標版第十冊的《半截蠟燭》,可謂用心良苦,她爲每位聽課老師印發了教材,在上課之前用了將近一節課的時間耐心細緻地爲老師們解讀了教材,然後馬上開始上課,爲了全程呈現課堂,連續上課近兩個小時,真可謂是馬不停蹄,鞠躬盡瘁!令所有聽課老師感動、振奮,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深刻的思考。

一、對教材解讀細緻深透

薛老師每次上完課都不顧疲憊,循循善誘地和老師們交流自己對教材的解讀,而且她多次表示最好是在上課之前和老師們交流對教材的解讀,這次她終於能如願在課前與聽課老師交流對教材的解讀,也讓我終於明白了她爲什麼這麼強調對教材的解讀。

薛老師對教材的解讀非常認真,從課題開始,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解讀,一句話一句話地解讀,一個詞一個詞地解讀,重點詞語作更爲詳細的解讀,甚至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文字背後的寫作意圖、人物精神都在她的解讀下清晰起來,深刻起來,我們彷彿隨着一位大學教授深深地走入了文本,盡情地享受着語文的精神滋養。在這樣細緻深透的解讀下,課文內容變得豐富起來,豐厚起來,對課文的理解變得深刻起來,簡單的課文變得滋味濃濃。

聯繫我們平時的備課,大多通讀幾遍課文,瞭解大意,熟悉課文的教學要求,再參照教參理出上課的思路,能有多少靜心的品讀,更談不上對課文的獨特理解了,怪不得薛老師一再強調對教材解讀的重要性啊!沒有對教材細緻深入的解讀,怎麼可能做到吃透教材,更談不上合理的教學設計了。薛老師對教材鑽研的工夫在她近一節課耐心的解讀下,讓我們豁然開朗,語文老師要想上好課,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充實有效,自己必須在課前對教材做充分的解讀,要靜下心來,耐下心來,對教材的寫作背景、一字一詞一句、甚至是一個標點細細琢磨,仔細推敲。只有自己走入了文本,親近了文本,努力走進“複雜”中,弄清“真相”,然後進行資料的清理,選擇教法的梳理,和最終教案的整理,由此,走出來的你,課才能上的有效,甚至高效。

二、教法設計絕妙精當

在聽完薛老師對教材細緻深透的解讀後,我有一個擔憂:解讀到這麼多的內容,怎麼才能在課堂上落實,怎樣讓學生也能像老師這樣走入文本,體會文本呢?也就是薛老師會用怎樣的教法來落實她對課文的解讀呢?聽了薛老師的課,又馬上給我啓發:只要自己真正解讀透了文本,就一定會產生精妙的教學設計。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擔憂,是因爲我只是聽了薛老師的解讀,還沒有化爲自己對文本的解讀。薛老師的每一步教學設計都讓我拍案叫絕,又讓我聯想到她對文本的解讀,正是在深入的解讀中才有了這一個個合理而又精妙的教學設計。

1、扣題猜想,激發興趣:

這是一篇以物命題來寫事的文章,事先薛老師要求不發下文章給學生看,開課即寫題目,請學生看了題目,猜猜看可能是寫什麼內容的?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紛紛猜測文章的內容,勾起了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心,並且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可謂是一舉多得。導入抓住了課文命題的特點,並且充分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這完全來自於她對課題的細心解讀。

2、直入重點,讀文感悟:

在薛老師的課堂上有兩次檢測,一次是對預習的檢測,她的預習是放在課堂上的,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她只反饋大家都預習了什麼,在檢測的時候就只檢測一點:課文寫的是什麼時間、什麼人、什麼事,結果怎樣?她抓住了敘事性課文的主要要素,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大體脈絡。還有一次是對課文第5自然段的朗讀檢測,在學生自主體會朗讀之後,只檢測最後一句話“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因爲這一句話最適合進行朗讀訓練,並且老師隨即扣住“提”“盯”兩字加以適當的動作提示,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了當時情況的危急,也爲後面小女兒的成功做了一個情境的鋪墊。這兩次檢測,可謂直入重點,精妙精當。

再看薛老師對課文第二自然段“伯諾德夫人用絕妙的方法收藏了一份絕密的情報”的處理,當時的解讀很豐富,但是如何讓學生自主地讀文體會呢?薛老師直入重點,抓住“絕密”和“絕妙”二個詞,讓學生自己讀文體會,從哪些地方看出“絕密”和“絕妙”?一下子就把第二自然段拎了出來,給人百毛皆順的感覺,不禁讓我們暗暗叫妙。再如對課文第5自然段的處理,也是直接抓住讀文感受,用一個詞來表達,劃出相關詞句,就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了,而且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讀文感受。第6自然段也是如此,小女兒爲什麼能成功的?自己讀文仔細研究,直入主旨,讓學生自主讀文體會,學生不知不覺就走入了文本。這些看似簡單卻讓我們直喊精妙的設計,都是來自於薛老師對文本深入獨特的解讀啊!

我想說,薛老師的課再次說明了教師對教材解讀的重要性,功到自然成,只有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解讀,才能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才能上出輕鬆、簡約而又語文味濃濃的課來!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10

課文的大概內容就是伯諾德夫人要保護一個黨的祕密,她就把那一個黨的祕密封在了“半截蠟燭”之內。

然後,就有三個德國佬來了,一個是少校還有兩個中尉,伯諾德夫人看到了就想把那個半截蠟燭給拿走,就說:“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忘了點燈。瞧,這燈亮一些,可以把這個昏暗的小蠟燭熄了。”

可是這三個德國佬不同意,說多隻蠟燭也好嘛。然後,傑克就說:“天真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來生個火吧。”

可是這三個德國人還是不同意,最後最小的女兒故意打了一個哈欠說:“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最後,那三個德國佬終於同意了。

我認爲在這篇文章中傑奎琳做得很好,她在媽媽哥哥報情報,失敗後挺身而出,保全了情報。如果是我們,我們肯定不會如此地機智,勇敢。是長期的鬥爭使她變得如此機智勇敢。

白娜的夫人是用一盞油燈換取了一點時間,傑克想用搬柴生火之際拿走蠟燭,但是沒有成功。他倆是用冷靜的態度來面對,如果不用冷靜的態度,敵人一定會發覺的。

在生活中我們要對待事物,災難先採用冷靜的頭腦,機智的思維纔有可能獲得成功。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去玩回來買了一大堆東西,我還騎着自行車,好多袋子勒的我們手疼,姐姐先把東西分三類:兩大袋重的,一袋輕的重的掛在自行車不會感到重,輕的姐姐拎,一舉兩得,又可以再買了。

做事,我們要學習傑奎琳,要冷靜的頭腦,機智的思維那纔是真正的聰明人。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11

我讀了一篇,題目是《半截蠟燭》,讀完後一陣強烈的愛國精神在我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印象,揮之不去。

講的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在德國侵略法國時參加傳遞情報的工作。伯諾德夫人把情報藏在了蠟燭心裏,可蠟燭被德國軍官點燃了,爲保護情報,伯諾德夫人要用燈替換可惜阻止了,大兒子慌稱柴火。也被阻止了,最後小女兒騙軍官樓上太黑想拿一盞燈,軍官答應了女兒拿着蠟燭上樓,在走上最後一階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我感嘆了,一個家庭主婦帶着三個幼小的孩子參與抗戰,這是多麼濃厚的愛國情誼呀,年紀輕輕的孩子在敵人面前能從容地保護情報,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誼呀!

我不由想起了古代愛國詩人陸游,陸游寫了這麼一首詩叫《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大詩人陸游心中最放不下的不是金錢,不是地位,也不是大詩人的名號,而是他的祖國,在西去前還不忘記把這種愛國情傳給他的子子孫孫,還不忘讓孩子代他關心祖國,我從心底裏佩服他,佩服他對祖國最深的敬愛。

每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愛國情,像伯諾德夫人和孩子們一樣,有着對祖國無可代替的熱愛,伯諾德夫人告訴我一個真理,愛國誰都可以,只是看他有沒有這份勇氣。

指導老師:王老師

指導評語:小作者讀有感,按照五步驟將自己的感受寫了下來,全文條理清晰,結構把握得也很好!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12

讀完,《半截蠟燭》後,我的眼睛有點溼潤了。故事中的伯諾德夫人是一位愛國家的女英雄。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法國家庭主婦和她的兩個孩子身上,他們的祖國被德國軍佔領了,一家三口決定參加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趕走敵人。伯諾德是一個機智聰慧的家庭主婦,把密報藏在半截蠟燭中,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所以騙過了德國前來搜查的軍隊,可危機並沒有消除。三個德國軍官闖進了房子。坐下來,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把蠟燭點燃。把伯諾德夫人嚇壞了,趕緊又從廚房裏拿出一盞油燈,又把蠟燭熄滅了。伯諾德夫人剛剛放鬆下來,一箇中尉又把蠟燭點了起來,伯諾德夫人又緊張起來。小兒子傑克慢慢地站起來說要去柴房拿柴,生火取暖,可剛端着蠟燭走幾步,軍官就攔住傑克不要去。傑克沒辦法就只好坐下了。這時,小女兒傑葵琳就站出來嬌聲地對德國人說:“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看了看傑葵琳,就同意了,傑葵琳鎮定地把燭臺端走。

他們的所作所爲讓我不禁想起了中國女英雄劉胡蘭,擁有着像劉胡蘭的崇高的品質,不願服從敵國的指令,而是誓死保衛家園。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英雄的風範。他們的高尚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應該要愛護祖國,保護祖國,做一個又有英雄範的人。

指導老師:周老師

指導評語:小作者的文章條理清晰,運用讀後感五部曲——點、介、議、聯、結描寫讀後感,並從中聯想到了實際,很精彩。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13

如果給你一份絕密文件,讓你藏在最安全的地方,你會選擇藏在哪裏?如果遇到危機,你的表現會是怎樣?

是小盒子裏,是方磚下,是納在鞋底,還是塞在某個幽暗角落的縫隙裏?

就慌張,是害怕,是怕得淚水直流,還是驚訝得直站着說不出話來?

也許,你會像我說的那樣做,但是,他們卻與你截然不同,他們就是參加了祕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

他們是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可是他們卻參加了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他們機智、勇敢、沉着、冷靜,利用了人們往往以爲最機祕的東西都是藏在最隱蔽的地方,對眼前事物常常忽視的這一心理特點,把機密文件藏在顯眼的蠟燭芯裏,瞞過了兇惡、愚蠢的德國軍官。然而危險並沒有化無,狡猾的軍官又點燃了蠟燭,大兒子想辦法借“取柴”之名,把蠟燭奪回。軍官兇狠地搶回蠟燭,小女兒嬌聲向軍官道了晚安,並奪回了裝有情報的蠟燭。

小女兒的機智與冷靜挽救了三口人的性命。讀完這個故事,我不得不向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機智勇敢致敬,向德軍強盜伯愚笨、兇惡唾視。面對兇狠的敵人,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臨危不懼、聰慧應對,真令人佩服!

面對困難不畏其厲害,從容面對,勇敢向前,是我從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身上得到的啓示。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14

這幾天,我學了一篇課文《半截蠟燭》,

文章的主要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諾德夫人。他身邊只有兩個幼小的兒女,爲了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全家三人都參加了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他們把收到的絕密情報藏在半截蠟燭內。

一天晚上,屋裏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大兒子傑克以搬柴爲藉口把蠟燭內的情報換掉,可這時,一個德國軍官一下奪過蠟燭,大聲喝道:“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嗎?”第一個計劃失敗了。眼看情報就快被發現了,這時,小女兒傑奎琳靈機一動,嬌聲地對德國人說:“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那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說:“當然可以。”傑奎琳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哎呀,多危險呀!就這樣,情報脫險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今天,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安寧的時代。但是,我們在學習中也會遇到別的問題,這也需要我們動腦筋,想辦法去處理問題,解決問題。

這就是我收到的啓發,你有什麼想法?

功到自然成──聽薛翠娣老師教學《半截蠟燭》有感15

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半截蠟燭》,讀完後一陣強烈的愛國精神在我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印象,揮之不去。文章講的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在德國侵略法國時參加傳遞情報的工作。伯諾德夫人把情報藏在了蠟燭心裏,可蠟燭被德國軍官點燃了,爲保護情報,伯諾德夫人要用燈替換可惜阻止了,大兒子慌稱柴火。也被阻止了,最後小女兒騙軍官樓上太黑想拿一盞燈,軍官答應了女兒拿着蠟燭上樓,在走上最後一階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我感嘆了,一個家庭主婦帶着三個幼小的孩子參與抗戰,這是多麼濃厚的愛國情誼呀,年紀輕輕的孩子在敵人面前能從容地保護情報,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誼呀!我不由想起了古代愛國詩人陸游,陸游寫了這麼一首詩叫《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大詩人陸游心中最放不下的不是金錢,不是地位,也不是大詩人的名號,而是他的祖國,在西去前還不忘記把這種愛國情傳給他的子子孫孫,還不忘讓孩子代他關心祖國,我從心底裏佩服他,佩服他對祖國最深的敬愛。每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愛國情,像伯諾德夫人和孩子們一樣,有着對祖國無可代替的熱愛,伯諾德夫人告訴我一個真理,愛國誰都可以,只是看他有沒有這份勇氣。指導老師:王老師指導評語:小作者讀文章有感,按照五步驟將自己的感受寫了下來,全文條理清晰,結構把握得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