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詠雪聯句》原文及鑑賞【精品多篇】

《詠雪聯句》原文及鑑賞【精品多篇】

《落梅》原文及賞析 篇一

落梅風·詠雪原文

作者:張鳴善

漫天墜,撲地飛,白佔許多田地。凍殺吳民都是你!難道是國家祥瑞?

落梅風·詠雪譯文及註釋

譯文

漫天飄墜,撲地飛舞,白白地佔了許多的田地。把黎民百姓都凍壞了,說什麼是國家祥瑞?

註釋

⑴白佔:強取豪奪。

⑵吳民: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原作“無民”。《全元散曲》校記:“疑‘無民’爲‘吳民’之訛。如作‘吾民’亦通。”

⑶難道是:哪裏是。祥瑞:瑞雪兆豐年。

落梅風·詠雪賞析

此曲借詠雪諷刺豪強惡霸,爲百姓鳴冤,寓意深刻。據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卷七十六載:“張士誠據蘇時,其弟士德攘奪民田以廣園囿,侈肆宴樂。一日雪大作,士德設盛宴,張女樂,邀明善詠雪,明善倚筆題雲……”。寫作亦有特色,如任訥所云:“此詞鋒利無匹,足令奸邪寒膽,自是快事。尤好在詠雪甚工,無一語蹈空也。”(《曲諧》)。作者爲失地農民喊出了抗議的聲音。此曲對雪大聲斥責,指出其凍殺人的罪惡行徑,沉痛嚴峻,顯示了元人北曲獷悍樸質的風格。

《落梅》原文及賞析 篇二

落梅風·斜陽外

作者:李致遠

斜陽外,春雨足,風吹皺一池寒玉。畫樓中有人情正苦,杜鵑聲莫啼歸去。

落梅風·斜陽外譯文及註釋

註釋

⑴“風吹皺”句:風吹得池水皺起了波紋。語出五代南唐馮延巳《謁金門》詞中“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句。這裏形容內心掀起的情感波瀾。寒玉:翠玉。比喻清涼晶瑩的池水。

⑵畫樓:華美的樓房。此處指閨房。

⑶杜鵑:一種小鳥,俗稱布穀,亦稱杜宇。傳說爲蜀帝杜宇所化,叫聲悽慘,聽上去好似“不如歸去”。

落梅風·斜陽外賞析

李致遠這首小令狀寫離情。前三句寫景,後二句寫情。開頭即以“斜陽”、“春雨”渲染雨後春晚的寂靜落寞。“風吹皺一池寒玉”,初看是對外在世界的描寫,其實亦是對主人公的內心感受的揭示,不妨視爲過渡句。第四句“畫樓中有人情正苦”纔開始正面點題,直接道出離人之“苦”。尾句“杜鵑聲莫啼歸去”,表達了企盼離人早歸的殷切之意。整個作品用語含蓄,使相思的悽苦表達得更爲深沉。

《落梅》原文及賞析 篇三

《落梅》原文

雪虐風饕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合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落梅》賞析

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向爲詩人所喜愛。陸游在詩中沒有寫梅花的疏影橫斜、暗香浮動,而是以剛硬之筆,寫出了梅花堅毅的性格。

大雪紛飛,狂風怒號,蒼茫大地上只有梅花敢於直面慘淡人生,傲雪獨放。風雪的摧殘,只能使它更加堅強,“花中氣節最高堅”是詩人發自內心的讚歎。更可貴的是,它無意苦爭春,待到山花爛漫時,決不留戀枝頭,更不會向東君低下高貴的頭顱乞憐偷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高歌一曲飄零去,自留春意在人間。

《落梅》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爲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爲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落梅》原文及賞析 篇四

朝代:宋代

作者:晏幾道

原文: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綠。春恨最關情,日過闌干曲。

幾時花裏閒,看得花枝足。醉後莫思家,借取師師宿。

①“日過”句:南朝樂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干頭。欄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懷人之情。

②“幾時”二句:花裏、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遊子春日思家之詞。敘述上,曲折穿插,錯落有致!所抒情感,強烈真摯,而且呈現出起伏跌宕的變化。

開頭兩句寫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間餘香猶存;芳草已長,池塘岸邊一片新綠。這一派園林春景是怎樣被主人公關注的呢?說到這裏,此詞敘述方法上的特點就顯示出來了。“春恨最關情,日過闌干曲”,這兩句看似平易,其實它所表達的內容卻是相當深入,相當曲折的。首先說“關情”,情之所鍾,傾心關注。爲什麼關情於春景?對於遊子來說,春景引發春恨,春景越鮮明、越絢麗,春恨也隨之越濃烈、越深沉。這春恨,就是離別相思之恨,而此詞的突出特點就是寫出了這春恨由萌生恨到發展的`時間進程。“日過闌干曲”,每日每時的行經園中曲闌的時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觀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開落、景色的種種變化,都時隨地地收錄在了他的記憶之中。也就是說,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這個引人恨事的季節一步一步來到了人間。如今剛剛到早春的時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綠,已經讓他“春恨最關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歸",亦即草長鶯飛、落紅狼藉的景象,又將使我們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來春去的時間流程,同時也說明了春恨滋生與蔓延的軌跡,從而把這個“春”字寫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發出“元應嘆息”的無限感慨,這種寫法,當然是生動、深刻而且是傳神的。下片則放言誇張,極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於種種羈絆,儘管他對春光及其關情,卻連看花的閒暇都沒有。於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當然,詞裏所寫只是喻指,及至點出“思家”二字。纔算把全詞的題旨挑明,實際是他要說的。

《落梅》原文及賞析 篇五

落梅·一片能教一斷腸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

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

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古詩簡介

《落梅·一片能教一斷腸》是南宋詩人劉克莊所創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用暗諷的筆觸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頭指向歷史和現實中的一切嫉賢妒能、打擊人才的當權者,寄託着詩人濃烈的悲憤之情。

翻譯/譯文

每一片飄零的梅花都教人觸目愁腸,更哪堪殘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鋪滿了臺階又堆上了牆頭呢?

飄零的梅花就像匆匆過嶺的遷客,墜落的梅花猶如不得已赴湘的騷人。

那麼多原來美好高潔的花朵,如今卻沉淪泥土與莓苔爲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氣,還久久不去。

啊,讓東風執掌對百花的生殺予奪大權,真是差矣錯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對梅花任意摧殘,根本不講憐香惜玉。

註釋

落梅:即掉落的梅花。

砌:臺階。

騷人:泛指憂愁失意的文人,詩人。

謬:不合情理的。

權柄:猶權利。

孤高:孤特高潔;孤傲自許。

主張:主宰;作主。

創作背景

嘉定十七年(1224)劉克莊爲建陽令,建陽在今福建北部,在當時屬荒僻之地。詩人爲了抒發自己遭貶斥的牢騷,並對當政者有所譏刺遂作此詩。

賞析/鑑賞

中華詩詞多有寄託,富有寓意,關鍵在於所寄寓的是什麼“意”。那麼,這首詩所寄寓的“意”,用杜甫的“古來材大難爲用”來概括就可以了。“落”者,落拓也,詩題就點得一清二楚了。而那“過嶺”、“赴湘”的遷客騷人,上起屈原,中繼韓愈,後承蘇軾,真的是“多莫數”。而造成這麼多的人才悲劇的原因,從內因上看,是人才者,多不會奉迎拍馬,往往“孤高”寡合,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還自覺得依然“久猶香”;從外因上看,“謬掌花權柄”的“東風”大多“忌”之又恨之,接着便是帽子、棍子滿天飛,“修理”你沒商量。“烏臺詩案”差點叫蘇軾送了命,幸虧宋神宗“本無意深罪子瞻”。劉克莊既然敢寫,就不必再發“卻被梅花誤十年”的牢騷。而莆田人往往多如此。

首聯的“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描繪了一幅淒涼衰敗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詩悽愴憂憤的基調。每一片落梅都使詩人觸目愁腸,更何況那如雪花 般飄落下來的鋪滿臺階又堆上了牆頭的落梅呢?面對如此淒涼的景象,自然引起詩人對社會、人生的思考。

頷聯進一步刻畫落梅:“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這兩句對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兩句詩不僅生動描繪了落梅凋謝飄零、隨風四散的悽慘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歷史上無數“遷客”、“騷人”的坎坷一生。“飄如遷客來過嶺”中的“過嶺”,越過五嶺,指到達今廣東一帶,暗喻韓愈被貶謫潮州的故事。“墜似騷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帶,暗用屈原失寵被逐,投汨羅江而死的故事。然而,這裏的“遷客”、“騷人”不僅指屈原、韓愈,而且泛指歷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詩人一筆雙寫,不僅用“遷客”、“騷人”的遷謫放逐來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潔品格來讚美“遷客”、“騷人”。

頸聯寫落梅的最後結局:“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這兩句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有異曲同工之妙。落梅雖零落成泥,但香氣經久不滅。詩人在此表面是讚美梅花,實際上是對那些遭遷謫放逐但是仍堅守志節的“遷客”、“騷人”的讚頌,用筆委婉,言近旨遠。

上三聯重在寫景,景中寓情。尾聯在此基礎上展開議論,是全篇的點睛之筆。“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這兩句看似指“東風”胡亂使用對百花生殺予奪的權力,即不憐香惜玉。實際上,“東風”者,指控的是執掌權柄者,詩人用暗諷的筆觸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頭指向歷史和現實中的一切嫉賢妒能、打擊人才的當權者。

這首詠梅詩不同於一般的詠物詩,有着深刻的寓意,寄託着詩人濃烈的悲憤之情。簡直可視爲一篇濃縮了的《離騷》。嗚呼!“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劉克莊詠梅詩詞之豐無人可及。不啻於斯,他的一生針對南宋“國脈微如縷”的現狀,寫下了大量抒發感慨的不同題材的詩篇,愛國之心“似放翁”,高潔之志“似稼軒”,其身其品一如梅花

《落梅》原文及賞析 篇六

詠落梅

新葉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後園讌,相隨巧笑歸。

親勞君玉指,摘以贈南威。

用持插雲髻,翡翠比光輝。

日暮長零落,君恩不可追。

賞析/鑑賞

這首吟詠落梅的詩作,寄託了深沉的政治感慨,這對於只求形似的六朝一般詠物詩來說,是一大發展。

“新葉初冉冉,初蕊新霏霏”,起首兩句便暗寓憂懼的心理。“冉冉”,是柔弱下垂的樣子,說梅花的嫩葉還很柔弱,意指自己在政治上並不是強有力的;“霏霏”,紛紛飄落的樣子,梅花的新蕊隨風飄落,暗寓自己政治地位的不穩。明寫落梅,暗寫政治。

從“逢君後園讌”至“翡翠比光輝”,這六句以美人自擬,寫他同隨王的親密關係。意思說他的美才可比戰國晉文公時的美女南威之貌;參與隨王后園宴會,又如《詩經·衛風》所寫“碩人”之“巧笑”,相隨而歸;又說隨王親手摘下梅花贈送給他,他便像古美人把花插到髮髻上,其光彩勝過翡翠美玉。這段話表達了他受到隨王寵幸的感激之情。

“日暮長零落,君恩不可追”,結尾兩句語氣一轉,由樂轉憂,以梅花之落,喻指君恩之衰。憂君恩之衰的心理,是由介入皇室內部矛盾鬥爭所產生的危懼心理引發出來的,與擔心“時菊委嚴霜”同義。這末兩句,從篇幅來說,只是全詩的五分之一,然而從中心思想而言,卻是全詩的主幹與核心。也可以說,擔心鬥爭失敗,反而招來殺身之禍,這纔是他借詠落梅委宛地向隨王吐露出來的真情。

詠物詩至六朝而自成一格,宮體詩中之詠物已極盡圖貌寫形之能事,其所追求者在於形似。與山水詩至謝朓手中由客觀之描寫轉而介入主觀之抒情一樣,詠物詩至謝朓手中亦一變,由求其形似,轉而求其寄託。謝朓之詠物詩既有與時代相通的善於寫物圖形的特性,又汲取了《詩》《騷》以來比興的傳統,在客觀的物象之中寄託主觀的旨意。這首《詠落梅》詩便是如此。傳統的所謂“香草”“美人”的比興,這裏都用上了。詩中既以“落梅”(香草)自擬,又以“南威”(美人)自擬,其所比擬均在似與不似之間,即所謂不即不離,不粘不脫者也。這一藝術境界成了唐宋詠物詩詞的最高準則。可以說,這首詩的藝術,正標誌謝朓在詠物詩方面的傑出貢獻。

此詩的寫作時間難於確定,但從詩中所寄託的感慨,還是可以推知其大致的寫作年代。詩之結尾“日暮長零落,君恩不可追”,其意近似《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中所謂“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均表現出政治上的憂慮感。然則,當是同期所作。

公元490年(南齊永明八年),謝朓由隨王(蕭子隆)鎮西功曹轉爲隨王文學,次年荊州刺史隨王“親府州事”,謝朓也跟隨到荊州(今湖北江陵)。在江陵,他介入皇室內部的矛盾鬥爭,被捲進政治旋渦,所以憂心忡忡,惶惶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