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物理教學反思【多篇】

物理教學反思【多篇】

物理教學反思 篇一

新課程推行已有幾個年頭了,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步意識到現在的物理教師決不能再給學生“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及時吸收別人的研究成果,自己也要對教學做認真思考,只有這樣才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

一、重視實驗,尤其是利用生活中的器材所設計的小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爲基礎的學科,生動有趣的課堂演示實驗,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加深學生對相應物理規律的理解和記憶,而指導學生自己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如飲料瓶、酸奶杯等設計並進行實驗,驗證或探究某個物理規律,是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和加深印象的好方法。

二、重視物理作業的多元化及時段性。

物理作業是多元化的,有計算型、簡答型的練習,有探究實驗及實驗報告,有資料查詢、有調查報告等等。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比較重視傳統型的習題練習,較忽略探究實驗、調查報告等等。這幾年的物理會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題,很多老師頭痛學生的表述能力太差,其實,這類作業可以說是對症的良方。但這類作業的佈置需注意時段性,相應的物理規律學習後,及時的佈置這類作業,然後立即讓學生口述,對於表達好的表揚,對於差的多鼓勵。

三、重視會考的方向和主題,有針對性地教學。

題海訓練增添了學生和教師的負擔,新教材的改革和使用,又加大了題目的深度和廣度,給教學帶來了難度,但研究這幾年的會考試題,不難發現,“能源和環保”已成爲考查的兩大主題。現在教學不能忽略這一點,否則要失掉一部分分數,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爲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物理教學反思 篇二

剛升入高中的學生普遍有這樣的感受,在國中時物理學得還挺不錯,到了高中以後,突然覺得高一物理難學,甚至跟不上了。很多學生雖然學習很用功,但其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各次測驗考試的成績低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大受打擊。在對學生進行交流、訪談和調查時,很多學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爲什麼國中和高中會出現這麼大的差異呢?如何給學生搭建一個坡度較緩的“引橋”,幫助學生儘快適應高中物理學習,是高中物理教學中長久不衰的話題,也是高一物理教師在高一年級學期初教學中的頭等大事。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初步探討一下高一新生在學習物理中存在困難的原因和解決策略。

客觀原因:

1、學習內容的廣度和難度有所提高。國中物理是以觀察、實驗爲基礎,使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學初步知識以及實際應用,因此,國中物理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靜態的簡()單問題,易於學生接受。 而 高中物理則是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可能是幾個相關聯的對象)多個狀態、多個過程、動態的複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嚴謹簡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閱讀難度較大,不宜讀懂。 簡而言之, 現行高中物理教材與國中物理教材相比,有其以下顯着特點:從直觀到抽象,從單一到複雜,從標量到矢量,從淺顯到嚴謹,從定性到定量。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是自然的。

2、教師課堂教學有變化。國中物理教學特點是課堂容量較小,一節課只要求解決一個或者兩個物理問題即可,且實驗目的單一方法操作直觀,定量計算簡單,所以學生參與度較高,思維活躍。高中物理教學的顯着特點是課堂容量大,計算量大,抽象思維比較明顯。通常一節課下來學生要解決很多問題,比如,勻變速運動的規律,方程多,計算量大,牽涉的物理量也多,讓學生很難一下子適應。另外,高中物理知識由於相對較爲抽象,所以,學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比如,高一物理開始就給出了一些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都與國中物理所接觸的知識相似 ,又有所不同,這讓學生一下子很難理解。

主觀原因:

1、學生學習方法上不適應。由於國中物理內容少,問題簡單,課堂上規律、概念的含義講述少,講解例題和練習多,課後學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就能應付考試,從而養成課前不預習,課後不復習,教師講什麼,學生聽什麼的學習習慣;使得學生不會讀書思考,只能死記硬背。而高中物理內容多,難度大,課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識相關聯,如果學生仍採用國中的那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的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雖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另外,有的學生課堂上聽課效率不高,只是光記筆記,不能跟着老師的思路走,不能及時地理解老師講的內容,以至於這道題還沒懂,老師又開始講下道題,再加上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缺乏應有的瞭解,導致學生對一些物理規律理解出現困難。總之,國中物理,現象直觀、生動、具體、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記住;題型簡單,轉彎少,數字小,易計算。因此,國中生的學習方法比較機械、簡單;習慣於背,不習慣於推理、歸納、論證;習慣於簡單計算,不習慣於複雜計算(如牛頓第二定律、平拋物體的運動等題目)。高中物理,由於定義、概念、規律、現象及公式多,敘述多,進度快,方法靈活,題型花樣多,如果仍靠國中那種以機械記憶爲主的學習方法,顯然是無能爲力了。

2、在物理學習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不夠

高一物理的力學部分所用的數學知識,遠比國中物理所用的四則運算複雜得多。力的分解與合成中的三角知識;運動學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斷;應用圖像分析物理規律;萬有引力、人造衛星中的冪的運算、簡單的極值運算等。然而,許多學生就連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餘弦、正切、餘切的邊角關係模棱兩可,這裏既與學生本身的數學知識差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有目的、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物理學中來的數理結合能力差,這一問題普通中學普通班的學生更爲突出。

針對存在的問題,可採取的對策

1、妥善過渡,降低臺階,注意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新課的引入,儘量從國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舊對比前後聯繫。對教學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要作必要的複習與講解。在進行例題分析時,不僅要分析清楚物理過程,也要對數學運算作較爲詳細的分析與演習,還可適當複習或補充三角知識。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對書本上精練的概念、定律、定理的敘述要作適當的語法上的分析,用淺顯的語言剖析含義,從多角度去闡述它們(文字、公式、圖像等)。對學生中想當然的經驗錯誤,要針對學生情況,幫助他們找出錯的原因,並及時糾正。進一步加強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能力的培養

2、注重學生基本物理習慣的養成。學習物理的一些基本習慣必須要養成。從答題情況看,這裏需要強調三個方面:一是嚴格作圖。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規範作圖,然後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也養成一個規範作圖的習慣,並且善於把一個物理問題準確地圖示出來。二是努力提高數學運算能力。從答卷情況看,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強訓練。三是規範解題過程。要能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表述、論證要有初步的層次性和邏輯性,至少應通順。

3、要把學習方法的養成放在第一位,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從高一開始,學生自然沿用國中的被動接受和機械記憶的方法,而這不能適應高中學習的需要,容易使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陷入僵局,所以必須讓學生重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學中做好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滲透和具體指導,比如做好課前預習,掌握知識要領,課內認真聽課,做好筆記,對重難點認真思考,學會分析,課後做好歸納、總結。同時,在教學中要注意物理思維方法的滲透,如等效法,微元法,整體法,隔離法,等等。這些方法若被學生掌握就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很容易得到成功感,激勵興趣和鬥志,順利地從國中過渡到高中的學習。

物理教學反思 篇三

現在提倡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反思思什麼?怎麼反思?反思應注意哪些問題?就這些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作初步探討。

一、反思教學設計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爲了達到教學目標,對“教什麼”和“如何教”進行的策劃。

教學設計的內容有: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時間設計和教學措施設計等。

對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思首先要看對學生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設計是否符合要求。如對基礎知識,是瞭解、理解還是掌握層次設計要合理,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並對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敗筆。例如,教師在講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時,如果對“相對”講解得不透徹,例題分析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選擇參照物判斷錯誤的現象。

對教學內容設計的反思如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準確與否,決定着教學過程的意義。在物理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

對教學時間設計的反思如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否則會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洋思中學課堂教學的三個三分之一,即15分鐘學生自學,15分鐘講解,15分鐘練習。“講練結合,當場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二、反思教學內容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地分配。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師生互動交流不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講授八年級物理“光的折射透鏡”一章的內容時,按照由淺人深的原則,根據以往授課時學生認知規律的特點,把教材的編排順序給予調整。先認識光的折射,再學習透鏡,使學生學得輕鬆。事實上,教材再舨時也是這樣調整的。因此,有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三、反思教學行爲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過程、是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的過程。教學活動中師生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爲自己的精神享受是至關重要的,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先設計了幾個猜想問題,如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從細管向乒乓球吹氣等,讓學生從平時的經驗中做出猜想,然後實際操作,從簡單的實驗現象得出流速和壓強的關係,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

四、反思教學方式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課堂氣氛是否讓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熱烈等。同時,還包含內容如何處理,順序如何安排,語言如何運用,手段如何優化,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如何激發,師生交流如何構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課後輔導。

其次,要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多動手、動口、動腦。注重學法指導,國中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

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如溫度的概念;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推理得到的,如能量的概念。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後,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其學習的主體角色。如學習“凸透鏡成像”一節時,每組發給一隻凸透鏡在課外時間測量焦距,上課時每組利用自己測出焦距的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變演示實驗爲分組實驗,既節約了上課實驗時間,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反思教學過程

古語說“有的放矢”,教學反思應是一種具有指向性、針對陛的行爲,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

教師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體態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如是否口齒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體態語言是否親切自然等等。因此,物理教師應儘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課堂陳述,合理掌握授課語調,形成親切得體的教姿教態,提升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魅力。

將反思的結果及時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採用遊戲法、競賽法、活動法,逐步開放課堂。遊戲的加入與活動的增多,非但不會使教學進度滯後,反而因學生參與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經過上述五個反思,師生的教學活動會產生一種“共振”,課堂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就會“百尺竿鬥,更進一步”。

物理教學反思 篇四

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仍有很多流於形式,有效性差,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小組長成爲小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

個別學生侃侃而談,神采飛揚,其他或者洗耳恭聽、或者似聽非聽,無所事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成了演講者,一到合作學習的時候,他既要當好小組長組織大家開展活動,又要帶頭髮言,還要作好記錄,最後代表小組上臺彙報“合作交流的成果”。而其他的學生就只是處於被動聽講的地位。完全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的複製品。“學優生講,學困生聽”這種不平等的、缺乏真正交流的合作形式,嚴重打擊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主動性。我對八年級學生做了一項無記名問卷調查發現:

一般情況下,在合作學習中你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嗎?

(A)每次都會26.2%;(B)有時會38.1%;(C)從來沒有45.7%。

可見,以上所描述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樣的合作學習很難形成“榮辱與共,同舟共濟”的合作精神,也很難達到“人人蔘與,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學優生”由於自己的觀點總支配着小組的活動,缺乏認識的多樣性,長此以往,他們的認識也會變得狹隘。

2、小組合作學習成了部分學生和一些教師的“課間休息”

隨着新課改的開展,我們也逐漸將課堂還給學生,想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討的時間和空間。在一些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了下面的情景: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任憑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探究,教師不敢幹預太多,只好暫時從課堂中游離出來。在熱熱鬧鬧的小組學習中,由於少了教師的監控與規範,有些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無所事事,說說閒話,甚至會故意調皮搗蛋,製造事端來干擾小組活動的順利開展。這些學生在集體學習或個別學習時,不遵守紀律的行爲很容易暴露出來,但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反而比較“安全”。因此,有些學生會利用合作學習的機會逃避學習。

物理教學反思 篇五

一、靜態變動態,提高學習興趣

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圖是靜止的,若用動態投影輔助教學,效果較好。如在講槓桿的力臂概念時,老師在黑板上怎麼畫都是靜止的,學生印象不深。用可動的投影片,力臂會隨力的作用方向改變而改變,學生看起來十分鮮明,興趣高漲。在較短的時間內絕大多數學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二、師生共同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利用投影進行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處在主導地位,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投影片上題目的展示下,教師讓學生輪流在投影儀上將答案打出來,答對了的學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錯了,其他學生給予糾正。形成了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課堂氣氛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教師在學生有誤區時便於及時點撥。知識傳輸暢通,反饋及時.

三、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

事實證明,學生在消化知識時,只有不斷地向大腦中傳輸信息才能引起記憶和理解的連續發展,利用投儀教學,貯存信息多、傳輸信息快、直觀連續,使學生得到不斷練習、消化、理解知識的機會,提高了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做練習時採用手寫題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過7~8道,用投影展示可達10~20道,教學效率提高明顯.

一隻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已不適應大面積、快速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學不僅是教學形式的改變,而且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

物理教學反思 篇六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開學的情景猶如昨天,轉眼間一學期又過去了,回憶一學期的物理教學,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和感慨,在此做一個簡單的小結和歸納。

“可利用時間”和“有效時間”

每一學科的教學都有“可利用時間”,“可利用時間”指用作這學科教學的上課時間及學生在課外學習這學科的時間。上課時間的量是由課堂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而學生用作學習該學科的時間,則應是因人而異的,但各學科之間會有一種約定性的分配。在可利用時間內進行教和學的活動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會有浪費,只有一部分時間真正被利用,如果把被利用時間和可利用時間量的比值叫做時間利用率的話,那麼,時間利用率就是一個小於或等於1的數。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時間利用率。

學生學習的可利用時間是個常量(定量),擴大本學科的可利用時間,勢必會減少其它學科的可利用時間,因而用這樣的方法提高本學科教學質量不可取。有效時間是個變量,是可以通過教師的努力,增加這個變量,所以要通過提高時間利用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被利用時間包括無關時間和無效時間。無關時間是進行與教學無直接關係的活動所化去的時間,如在上課講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話,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有的話看似無關,其實對於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很有幫助,這部分時間也屬於有效時間。無效時間是指在這時間裏似乎進行教學活動,但沒有帶來教學效果,如上課在黑板上抄題目,(不會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又如教學目標訂得過高,或過低,以致學生學生無法接受或無效益;再如教學過程設計不合理,以致多次重複講解,使部分時間無效;也有課外作業佈置不恰當,多數學生無法解答以致使學生進行無效學習。爲減少無效時間,我們應採取的措施是:嚴格控制可利用時間,上課的節數按課程教學計劃辦,決不撈課,也不能拖課,佔用學生的課後時間,學生的課外作業量也嚴格控制,一節所佈置的作業量約需20分鐘完成,爲了提高有效性,作業有專人出題,專人試做,減少學生的重複勞動。這樣的自我約束就會增強珍惜可利用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的觀念,上課也不會做與教學無關的事。爲了減少無效時間,課前應認真備課,充分了解和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制定合理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在教學活動中及時收集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