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日常飲食安全小知識【精品多篇】

日常飲食安全小知識【精品多篇】

飲食安全的作文 篇一

食品,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東西。故人說“民以食爲天”,說明食品和人類息息相關,人類無法離開食品。如果沒有了食品,人類將會無法生存。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的食品越來越豐富,各式各樣的食品應有盡有,不管什麼樣貌的,什麼味道的都有,而且美觀又好吃。可就是有些商家爲獲取更大的利潤,不擇手段,用一些劣質原材料,製造出許多不合格的產品,放了許多添加劑、合成色素,有的甚至有致癌物質,如:蘇丹紅、掉白塊等等,給人民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損害。在一些路邊的'小攤上,有許多的食品很不衛生。雖然,老遠就能夠聞到食品的香味,讓人覺得很想吃,但是,在這些食品裏,有許多“垃圾”配料。爸爸以前告訴我,這些小攤裏的食品,有的用的油是地溝油,有的用的是變質食物,有的是“三無產品”,還有的細菌超標,甚至帶有傳染病菌,危害人體健康。

爲了提高食品質量,保證食品安全,國家相應提高了食品標準,並實行市場準入制,要求在食品包裝上證明產地、日期、執行標準、成分等等。所以,食品好與壞,有國家標準,完全能夠鑑別。

因此說,我們在購買食品時,要在正規的商場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食品,注意看保質期、成分、QS標誌等,不要在學校門口、路邊小攤裏隨意購買,更不能吃變質食品。只要我們時刻注意食品安全,就能保證身心健康,人人把好食品安全關,世界將會變得更完美。

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篇二

食物中毒首先應有中毒的食物,並且該食物中帶有足夠劑量的致病因子,具備了這兩條,即可引起食物中毒。經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見的因素有:

1、不適當地冷藏食物(冷藏溫度不夠);

2、在室溫下貯藏食物(室溫在危險溫度帶範圍內);

3、過早地準備食物(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4、不適當地冷卻食物(冷卻時間過長);

5、不適當地加熱食物(加熱不徹底或低溫長時間加熱);

6、內務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衛生制度不健全,個人衛生習慣不良);

8、不適當地解凍食物(在室溫條件下解凍);

9、食品加工或製作人員有感染並且有不良衛生習慣;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發生食物中毒時怎樣進行急救? 篇三

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最好馬上到醫院就診,不要自行服藥,若無法儘快就醫,可採取如下急救措施:

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時間在1至2小時內,可採取催吐的方法,取食鹽20克,加開水200毫升,冷卻後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幾次,以促嘔吐。

亦可用鮮生薑100克,搗碎取汁用200毫升溫水沖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的葷食,則可服用“十滴水”來促進嘔吐。也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喉嚨,引發嘔吐。

2、導瀉:如果病人吃下食物的時間超過兩小時,且精神尚好,則可服用些瀉藥,促使中毒食物儘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選用元明粉20克,用開水沖服即可緩瀉;老年體質較好者,也可採用番瀉葉15克,一次煎服,或用開水沖服,亦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釋後一次服下。此外,還可採用紫蘇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飲料或防腐劑,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

合格食品的辯別方法 篇四

1、食品選購外觀查驗。

憑藉人體自身的感覺器官即眼、耳、鼻、口(包括舌頭)及手,對食品的外觀質量進行查驗。也就用通過眼睛看,鼻子嗅、耳朵聽、用口品嚐和用手觸摸等方式,對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觀形態進行綜合性的鑑別和評價。看食品的包裝是否完整,廠名、廠址和商標等標識是否齊全,是否清楚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還要特別認清食品安全認證標誌,即QS標誌。

任何食品需特別關注五個要件: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QS標誌。

2、幾種常用食品的識別方法:

(1)方便麪的識別方法

色澤:呈該品種特有的顏色,無焦、生現象,正反兩面可略有深淺差別。

氣味:氣味正常,無黴味、哈味及其他異味;

形狀:外形整齊,花紋均勻,不得有異物、焦渣;

烹調性:麪條覆水後,應無明顯斷條,並條,口感不生、不粘牙。

(2)火腿腸(高溫蒸煮腸)

外觀:腸體均勻飽滿,無損傷,表面乾淨,密封良好,結紮牢固,腸衣的結紮部位無內容物。

色澤:具有產品固有的色澤。

質地:組織緊密,有彈性、切片良好,無軟骨及其他雜物、無氣孔。

風味:鹹淡適中,鮮香可口,具固有風味,無異味。

(3)熟肉製品

主要包括:肉乾,肉鬆,肉灌腸,燒烤肉等。

感官要求:無異味,無酸敗味,無異物;熟肉乾製品無焦斑和黴斑。

(4)乳製品

乳製品感官鑑別要點:感官鑑別乳製品應當觀察其色澤是否正常,質地是否均勻細膩,滋味是否純正,同時有針對性地觀察諸如酸乳有無清分離,奶粉有無結塊,奶酪切面有無水珠和黴斑等情況。

(5)酸牛乳

感官要求:酸牛乳的感官特性:純酸牛乳色澤呈均勻一致的乳白色或微黃色,滋味的氣味具有酸牛乳固有的滋味和氣味,組織細膩、均勻,允許有少量乳清析出:調味酸牛乳、果料酸牛乳:色澤呈均勻一致的乳白色,或調味乳、果料應有的色澤,滋味和氣味具有調味酸牛乳或果料酸牛乳應有的滋味和氣味,組織細膩、均勻、允許有少量乳清析出,果料酸牛乳有果塊或果粒。

(6)冷凍飲品

感官要求:冷凍飲品應具有與品名相符的色澤和香味,無任何不良氣味,滋味及肉眼可見雜質。

(7)茶飲料

感官要求:茶飲料應具有該產品應有的色澤、香味和氣味,無異味、異臭及肉眼可見的雜質。無渾濁、無沉澱(不包括添加果汁、乳的乳製品的茶飲料)。

(8)瓶(桶)裝飲用純淨水、瓶(桶)裝飲用水、飲用天然礦泉水。

感官要求:除色度、渾濁度有不同要求外,不得有異臭異味,不得檢出肉眼可見物。天然礦泉水:具有本礦泉水的特徵性口味,不得有異臭、異味;允許有極少量的天然礦物鹽沉澱,但不得含其他異物。

(9)果、蔬汁飲料

感官要求:果、蔬汁飲料應具所含原料水果、蔬菜應具有的色澤、香氣的滋味,無異味,無肉眼可見的外來雜質。

(10)糕點、麪包

感官要求:應具有糕點、麪包各自的正常色澤、氣味、滋味及組織狀態,不得有酸敗、發黴等異味,食品內外不得有黴變、生蟲及其他外來污染物。

(11)餅乾

感官要求:餅乾應具有該品種特有的正常色澤、氣味、滋味及組織狀態,不得有酸敗、發黴等異味,食品內外不得有黴變、生蟲及其他肉眼可見雜質。

(12)果凍

感官要求:色澤應具有該產品原料相應的純淨色澤;滋味氣味應具有該產品種應有滋味氣味,無異味;性狀應呈膠凍狀,質軟,無雜質。

(13)油炸小食品

感官要求:油炸小食品應當具有本產品的正常色澤,無焦、生現象;氣味正常,無黴味、哈喇及其他異味。

(14)散裝食品

散裝食品,一般於當地小作坊生產,工藝簡單,生產程序及配方、配料都不規範,生產成本低。有的散裝食品既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更無QS標誌,但十個便宜九個愛,它仍具有一定的市場。散裝食品雖然是工商及有關行政執法部門監管的重點,但屢堵不絕,希望同學們大家不要買、不要吃。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社會廣大消費者提高認識,共同配合。

日常飲食安全小知識 篇五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東西時不要狼吞虎嚥;吃東西時不要同時做別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鬧。

2,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幹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淨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3,生吃瓜果要洗淨。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乾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4,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

5,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6,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

7,在商店購買食品、飲料,要特別注意是否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不食、飲過期食品飲料。

8,不喝生水。水是否乾淨,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健康飲食的有十個原則 篇六

1 保持熱量平衡 健康飲食首先要保持熱量平衡。大量已發表的報告支持限制熱量對心臟有益,特別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血糖和炎症。

2 水果和蔬菜有益 水果和蔬菜中的各種植物化學物質和微量營養素如葉酸、鉀、纖維素和黃酮類化合物對身體有益。

3 炸薯條不易多吃 由於澱粉含量高,土豆受到質疑,油炸薯條與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風險的風險增加有關。

4 提倡吃全穀物食品 全穀物攝入量與心血管病風險明顯降低有關,而精製碳水化合物有增加心血管病風險的趨勢。

5 富含長鏈ω-3脂肪酸的海魚 海魚富含長鏈ω-3脂肪酸,可以減少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炎症、血壓、並有利於改變脂質譜。一項meta分析表明,每天多吃魚15克,可降低4%的冠心病死亡風險。

6 堅果和豆類 堅果和豆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纖維、微量營養素和植物化學成分,對身體有益。

7 加工肉和紅肉不宜多吃 已經證明,攝入加工肉(即漢堡、熱狗和熟食肉)與心血管病的風險呈強相關。未加工的紅肉增加也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8 適量飲酒 酒精與心血管風險呈U型相關。戒酒者和重度飲酒者與適量度飲酒者相比風險增加。適量飲酒已被證明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1和脂聯素,並降低纖維蛋白原水平。

9 含糖飲料要少喝 含糖飲料與心血管病呈劑量依賴相關,與體重增加有關,這是因爲喝甜飲料的人不會減少飯量。

10 喝咖啡和茶可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喜歡喝咖啡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每天喝3~5杯者風險降低最多,風險可降低11%。 茶與心血管病風險發病率負相關。茶類黃酮,特別是黃酮醇,與心血管病風險降低相關。

當前的預防工作應側重於推廣更好的整體飲食習慣,同時針對不同個體制定相應的策略。 導致一個人不健康飲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認知度不足,缺乏可用性,高成本,時間稀缺、社會和文化因素,市場上的劣質食品以及口味需求。 針對這些因素的干預可以改善人羣長期飲食習慣。

近年來,美國的飲食質量有很大改善,逐步擺脫了反式脂肪酸,實踐證明基於證據的公共政策有助於減少CVD風險。

因此,應從政策的多個層面着手來改善飲食質量,包括稅收、加大健康食品生產、制定食品營銷法規,營造健康的校園和職場環境以及舉辦健康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