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德陽恆大翡翠華庭三期 德陽恆大翡翠華庭新版施工進度【精品多篇】

德陽恆大翡翠華庭三期 德陽恆大翡翠華庭新版施工進度【精品多篇】

德陽恆大翡翠華庭三期 德陽恆大翡翠華庭最新施工進度 篇一

德陽市情

德陽年建市。今轄、、、、、,幅員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201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億元,全年進出口總額億美元,居全省第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元。

德陽市位於,東跨入。德陽距省會成都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分鐘車程,、、、4條高速公路、國道貫穿境內,六個縣均有高等級公路聯接,鄉鄉通公路,市區到各縣形成了。德陽市屬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無霜期天,年降水量毫米,年日照時數小時。

德陽是四川重要的城市,工業主要指標位居四川省第;是中國基地,擁有公司、公司、公司、公司等一批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裝製造企業;是全國重要的基地和生產基地,四川、、、等爲代表的化工企業榮列四川百強;食品工業歷史悠久,、、等骨幹企業創造出的50多種全國、部、省優質產品成爲知名品牌。

德陽生產條件好,地處灌區,是國家級、基地市、省級優質基地市和省級基地。全市建成了、、、、等十大優質農副產品基地,形成了、、等一批知名農業品牌和龍頭企業。

德陽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長江文明之源”—,有西部第、全國第的德陽,有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的。此外,、、、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觀也極具開發價值。德陽是城市,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7年,德陽被評爲。

德陽經濟發展較好,水平較高,是四川省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區域綜合競爭力,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均位居四川省第位。、、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爲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爲科技進步先進縣;成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模式示範工作已在全市開展。

一、簡介:德陽,198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省轄地級市。是我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之一。現轄旌陽區,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中江縣和羅江縣6個縣(市,區)。距省會成都47公里,幅員面積5954平方公里,人口380萬。是成都經濟圈和成都——德陽——綿陽高新技術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德陽經濟總量位居四川省第三位。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539.2億元,比上年增長14%,增幅創近13年來新高。財政總收入70.7億元,較上年增長2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33元,比上年增長10.6%。農民人均純收入3906元,較上年增加321元。所轄什邡市,綿竹市,廣漢市,旌陽區是四川省綜合經濟“十強縣”,中江縣是全國“農業百強縣”,羅江縣正在建成四川丘陵富縣。“德陽今後五年的發展目標:力爭兩年有新突破,四年上新臺階,爲實現全面小康而努力奮鬥。兩年有新突破。到2008年,力爭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00元。四年上新臺階。到2010年,力爭實現全市工業經濟總量和地方財政收入翻番。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4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突入突破5600元。新農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市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油)路,縣域經濟做強做大,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二、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基地:以中國二重,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機爲代表的德陽裝備製造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具備了相當規模的產業體系,集中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和生產製造人才。2001年底,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調研和分析論證的基礎上,作出了把德陽建成“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基地”的決策。幾年來,在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陽市緊緊抓住世界製造業中心向中國轉移,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大力振興裝備製造的機遇,按照“基地+鏈條”的思想。加快建設“裝備產業園區”,狠抓裝備行業的技術投入,新產品研發,產業配套和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積極構建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推動形成重大冶金設備,重大動力設備,石油天然氣成套設備等九大裝備製造業產業鏈,着力提高德陽裝備製造業的創新能力。集成配套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裝備製造企業集羣正在形成。2006年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90.1億元,比2002年增長3.5倍,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全市規模以上裝備企業190多戶,帶動了300多戶中小配套企業發展。其中東電、二重、東汽“三大廠”全年銷售收入分別超過30億元,實現利稅總額超過20億元,從業人員達5.9萬人,爲德陽裝備製造業服務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有60餘家,專家2.5萬人,院士28人。

三、新興工業城市:德陽主要工業指標居全省第二,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0%,獲全省工業目標考覈一等獎。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21.3億元,比上年增長25.7%,比2002年增長1.8倍。機械、化工、食品三大支柱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重裝基地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規模以上企業687戶,其中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達79戶,上10億元的企業達10戶,國家級技術中心4個、省級技術中心12個,擁有中國名牌3個,國家免檢產品7個,馳名商標3個,四川名牌57個,著名商標44個。到2011年,德陽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3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450億元,百億企業達到4個,百億工業園區達到3個,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

四、食品工業:主要以什邡菸廠,劍南春,華潤藍劍等骨幹企業爲代表,先後開發了“國寶”,“天下秀”系列名牌捲菸,“東方紅”,“劍南春”等系列名優麴酒,“藍劍”系列精品啤酒,“冰川時代”礦泉水,“唯怡”、天然植物飲料。通過實施精品名牌戰略,德陽食品工業快速發展,以成爲德陽地方財力的主要支柱。

五、化工工業:主要依託磷礦和天然氣資源比較富集的優勢, 以金路集團,宏達集團,龍蟒集團等骨幹企業爲代表, 在着力解決污染治理,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基礎 上,大力發展磷化工廠業,加快發展精細化工,天然氣化工和生物化工。鈦白粉,電解鋅,活性磷酸鈣, 植物脫落酸等新產品的成功開發,有效地促進了化學工業的產業升級。

六、醫藥建材:藉助中藥材資源豐富的優勢,注入現代生產技術,擴大中藥生產。丹蔘,白芍等一批在全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美大康、蜀中製藥等一批醫藥企業成爲德陽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華拓科技,四川川纖,振雲塑膠,森普管材等一批骨幹企業是省政府確定的新型材料生產基地,在納米材料,功能材料,超硬材料,高分子材料方面有較強開發生產能力。

七、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的城市:堅持走城鄉統籌,以工帶農的良性發展之路,用抓工業的思路抓農業,加快扶力度,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業持續增效和農民穩定增收。農村呈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可喜局面。取消了農業稅,實施了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直補、農機具補貼等政策。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66戶,農村專合組織達830個,帶動農戶面52%,勞務轉移輸出9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2億元。4500名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八、區域協調發展,縣域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德陽是四川省城鄉差別較小,城鄉一體化水平較高的地區之一。建市以來堅持“市帶縣”,不搞“市刮縣”,“放權於縣,藏富於民,放水養魚”的指導思想,堅持民營爲主,工業強縣,立足優勢,突出特色,統籌城鄉,以工帶農的發展戰略,六縣(市,區)揚長避短,互爲補充,相互促進,形成了縣域工業快速發展的格局。廣漢市,邡市,綿竹市一直爲四川省“十強縣”,2005年,旌陽區重返四川省“十強縣”行列。全市六縣(市,區)全部爲四川省“小康縣”, 28個鄉鎮進入全省200強鄉鎮,全市2/3的鄉(鎮)分別被列爲國家,省,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

九、旌陽區:德陽市黨政機關所在地,城市經濟特徵顯著。依託地理優勢。重裝基地和天然氣資源優勢,發展重裝配套產業,建設城郊型經濟,做強電線電纜和天然氣化工產業,已形成蔬菜生產基地,糧油蠶桑生產基地,生態旅遊觀光農業三個經濟版塊,是國家級優質農產品基地,擁有全國第九大天然氣田——天新場氣田。

十、廣漢市:改革開放初期,在全國率先撤消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恢復鄉人民政府。1987年被國務院批准爲全國農村改革實驗區,1993年被國家體改委等部委確定綜合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市。80年代,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爲廣漢經濟的半壁河山。近年來,鄉鎮企業改製爲民營企業,形成了面向成都大市場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圍繞三星堆發展商貿旅遊業的經濟格具。

十一、什邡市:四川省名牌產品最多的縣級市,財政收入在全省縣(市,區)中率先突破億元大關,連續多年位居四川省縣級經濟綜合實力第二位。通過實施工業市戰略,形成了食品,飲料,化工,輕紡,建材,冶金,醫藥,旅遊等支柱產業。

十二、綿竹市:多年位居四川省“十強縣”之列,工業形成了以劍南春爲代表的食品飲料業,以龍蟒爲代表的磷化工業以及機械,電子,輕紡,建材,醫藥等支柱產業。農業實施以沿山開發爲重點的發展戰略。外貿出口連創新高,位居全省縣級單位出口前列。民營經濟在全市市場總量中所佔比重逐年攀升。

十三、中江縣:中江縣是全國農業大縣之一,人口達40萬。近年來主要繞丘陵農業大縣發展優質糧,豬,蠶桑,藥材等特色農業,圍繞農副產品深加工發展農村工業,圍繞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中江農民工”已逐漸成爲著名勞務品牌。

十四、羅江縣: 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域,城市建設形成規模,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一批知名企業紛紛落戶,古城煥發出勃勃生機,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形成以金花犁爲住的水果,蔬菜,種子,食用菌。優質稻,水產養殖等多個名優產品。

十五、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融的城市德陽自唐朝置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漢摩崖石刻,唐時宮廷貢品“劍南燒春”,三國龐統祠,“中國德孝文化”,清朝才子李調元故里。德陽名人彙集,有孝子安安,名臣秦宓,農學家張師古,文學家李調元,六君子之一楊銳和特級英雄黃繼光。現代人文景觀石刻藝術牆堪稱當代石刻之最。綿竹年畫爲中國四大年畫之一。尤其被稱爲“世界第九大奇觀”和“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展之一”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三星堆遺址,被列爲20世紀中國最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是長江中上地區長江文明的典型代表。

十六、中國西部適宜人居的城市德陽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四季分明。同上海、南京同處,相同的緯度。繁茂的農作物和四季長青的山野,構成了德陽優美的自然風光。境內蘊藏着大量優質礦泉水。漢代起就被稱爲:“天府之脈神仙境”。石亭江,綿遠河,凱江等橫穿德陽全境,六縣(市,區)均屬都江堰灌區,供水充足。中江縣的糧食,豬,牛羊肉類總產量已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桑繭產量躍居全省前茅。中江柚子、金花犁、葡萄,廣柑等是著名品種。綿竹市的西北山區生長着大熊貓,金絲猴,珙桐等三百餘種珍稀動植物。什邡市是全國著名的糧油,煙,豬生產基地,山區擁有磷,煤,石灰石等多種礦藏。廣漢市是省內知名的無公害蔬菜生產,花卉生產基地。旌陽區境內藏有超過3000億立方米的優質淺層天然氣,控制儲存量名列全國之首。羅江縣土地肥沃,物產富蔗。

十七、投資興業環境優良的城市:國際機場,只需要40分鐘車程。市區到各縣(市,區)均半小時以內車程。全市擁有程控電話容量40萬門,可視電話,數據通信,分組交換,互聯網等業務發展迅速。移動通信工具人均擁有量位居西部城市第一。變電容量320萬千伏安,已形成已220千伏爲骨幹的供電網絡,供電網絡覆蓋全市城鄉,能提供充足的電能。政府建有一流的行政服務中心。信息、諮詢、項目評估、技術轉讓、律師公證、會計審計、銷售服務等市場中介服務機構。能爲各類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規範完備的法制環境,安全有序的社會環境,誠信高效的服務環境,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優美科學的生態環境,現代理念的物流環境,使德陽成爲投資者的樂土,創業者的樂園。德陽先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與美國、日本、西班牙、芬蘭等國家和國內22個城市結爲好友城市,建有中國專利技術產業化示範園區,高科技產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海外華人創業園區等,通用電氣公司,西門子公司,阿爾斯通公司,日立公司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先後與德陽建立了密切的經濟關係,世“500強”法國聖戈班在德陽正式投產,麥當勞正式營業,沃爾瑪順利入駐,上海恆達國際,臺灣通達電子,廈門龍騰實業等一批

德陽恆大翡翠華庭三期 德陽恆大翡翠華庭最新施工進度 篇二

德陽市是成渝經濟區重要區域中心城市和成都經濟區重要增長極,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德陽政府工作報告,歡迎閱讀!

德陽政府工作報告篇 1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查。

20xx 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繁重艱鉅的改革發展任務,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和 xx 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全省“三大發展戰略”和全市“一三五八”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迎難而上,奮發有爲,全市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一、保持專注發展定力,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積極應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出臺穩增長措施 31 條,經濟發展實現穩中有進。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515.6 億元,增長 9%;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83.5億元、增長 3.8%。

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工業經濟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0.8%、增速提升 6 位,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99 戶、總數達 27 戶。廣漢、什邡、綿竹、中江被確定爲全省首批工業強縣示範縣(市)。服務業有新提升,省級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紮實推進,成功舉辦第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交易會,服務業增加值增長 8.8%。農業穩步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量 188.4 萬噸、增加 3760 噸,預計肉類總產量 38.8 萬噸,新增農民合作組織 187 個。

投資拉動明顯增強。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894.9 億元、增長 10.8%,142 個省市重點項目全部完成投資目標。完成工業投資 441.4 億元、增長 9%,天成不鏽鋼、信義玻璃等重大項目竣工投產。完成服務業投資 438.1 億元,增長14.4%。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 269.05 億元,比年初增加 44.7 億元。成功引進長城資產管理公司與德陽銀行開展戰略合作。金融機

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 1929.3 億元,比年初增長 7.2%;各項貸款餘額 1106.1 億元,比年初增長 10.6%。

消費市場保持活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529 億元,增長 13.1%。參加“川貨全國行”、“惠民購物全川行”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文化休閒、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升溫。舉辦“迎春購物月”、“美食文化節”等節假日促銷活動,帶動消費15.3 億元。旅遊業快速發展,新增國家級 4a 級景區 1 個,舉辦全市第四屆旅發大會,實現旅遊總收入 0.6 億元、增長 30.2%。

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轉型發展步伐加快

狠抓產業升級、城市轉型、環保攻堅,質量型增長、內涵式發展邁出積極步伐。

結構調整紮實推進。三次產業比重爲 13.4:60.2:26.4,二、三產業比重分別提高 0.1 和 0.4 個百分點。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有序推進,關閉和淘汰落後產能企業 36 戶。機械、食品、化工等傳統產業改造力度加大,完成技改投資 329.3億元,增長 17.3%。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向好,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頁岩氣和節能環保產業躋身全省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東汽重型燃氣輪機自主研發項目”與“明日宇航機匣中心和數控中心項目”被列入省 56 個重大產業項目。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發展加快,4 個項目被納入省 50 個服務業重大項目。西部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建設成效明顯,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 592.47 億元、增長 17.68%。

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新增 28 家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 890 億元、增長 20.8%、總量居全省第三。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 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5 戶,獲省科技進步獎 17 項。新增中國馳名商標 5 件、四川名牌產品 21 個。政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入,與中科院成都分院共建德陽中科先進製造創新育成中心,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科技金融進一步融合,8 家科技型企業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新增專利實施項目 331 項,實施國、省科技計劃項目 109 項,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 98.8%。“雙百工程”成效明顯,前兩批雙百人才研發項目達 38 個。廣漢成功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

城鄉建設加快推進。全市城鎮化率達 47.27%,提高 1.41 個百分點,新增

建成區面積 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新增 2.38平方公里。交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成南鐵路、成德大道、綿茂公路、中金快速通道等項目加快推進,旌江快速幹線和廣青公路三期完工通車,建成通鄉通村公路 254 公里。華強溝和凱江湖水庫開工,64 個重點水利項目完成投資。83 億元。中心城市和城市新區建設加快,79 個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 28.9 億元,東一環路即將全線貫通。10 個“百鎮建設試點鎮”完成投資 6.4 億元,開工“美麗鄉村”示範村莊 47 個、竣工 15 個。實施戶籍等“五項改革”,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生態環保不斷進步。成功申報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入選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通過專家評審。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率提前完成“xx”目標,預計單位gdp 能耗下降 2.5%,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可全面完成。大力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大氣污染應急攻堅,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成效顯著。狠抓沱江流域水污染整治,完成重點治理項目 26 個。綠化造林穩步推進,森林覆蓋率提高 0.5 個百分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5.6平方公里,新增耕地 1.15 萬畝。

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不斷釋放

精心設計改革方案,以點帶面、重點突破、整體聯動,有效推進改革開放各項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紮實開局。出臺 13 個專項改革實施方案,公立醫院、職業教育等 6 項改革被列爲國家試點。簡政放權力度加大,調整和取消 222 項行政審批項目,停收和免收 22 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加快機構改革,完成市衛計委、市工商局等機構調整和職能整合。國資國企改革穩步推進。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全覆蓋,“營改增”試點順利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啓動,新登記公司和註冊資本分別增長 58.6%、118.2%。加快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推行工程招投標、政府集中採購電子化交易。農村改革取得新進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完成 90%工作量,農村房屋所有權確權頒證試點工作全面完成,羅江農村商業銀行正式掛牌。

開放水平日益提高。招商引資到位內資 680.1 億元、增長 0.7%,到位外資 2.1 億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 38.8 億美元、增長 14.5%,其中出口 31 億美元、增長 31.8%、保持全省第二位;對外投資 1730 萬美元。開放載體逐步完善,綜合保稅區項目納入國家發改委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投資指導目錄,推出了全省首個小微企業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政府統保平臺,德陽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開關開檢。外事、僑務、對臺工作取得新進展。

區域合作不斷深化。成德同城化步伐加快,編制完成《成德同城化空間發展規劃》,成德綿樂城際鐵路通車,德陽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渤海銀行實現成德同城化結算。成德工業園投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 25 戶。廣漢與青白江、新都打造邊界合作實驗區,什邡、綿竹與彭州等地環龍門山旅遊合作不斷深化。對口支援若爾蓋縣、阿壩縣工作深入推進,42 個援建項目完工 18 個,德阿產業園落戶綿竹。對口支援蘆山縣災後重建紮實推進,援建的蘆山產業集中區標準廠房投入使用。

四、推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千方百計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998 元,增長 9.3%;農民人均純收入 160 元,增長 11.5%。

民生工程深入實施。“十項民生工程”共投入資金 70.05 億元、比計劃增加4.54 億元,新增 17 件民生實事。全市城鎮新增就業 3.68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 3.6%。20xx 級藏區“9+3”免費教育計劃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 95%。資助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16961 人和 5053 人。積極化解“大班額”問題,開工義務教育學校教學用房 863平方米。城鄉醫療救助 24.88 萬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 8566.74 萬元。縣級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實現全覆蓋。大力實施“百萬安居工程”,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 19789 套、竣工 9528 套,爲農民工配租公共租賃住房 1354 套。扶持 5.02 萬農村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 10 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完成 1859 戶農村危房改造。

社保水平穩步提升。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新增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 3.06 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 142.2 萬人,辦理城鄉居保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4500 人。醫保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增城鎮基本醫療保險 7.72 萬人,初步實現參保人員省市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城鎮居民和新農合基本醫療籌資標準提高到 390 元/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賠付比例達71.7%。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增(改造)養老牀位 3750 張。提高了城市低保、農村低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最低工資標準。

公共服務均衡發展。新(改)建幼兒園 6 所。綿竹、廣漢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督導評估。四川職業護理學院一期完工,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升格爲本科學院,天一學院和指南針職業技術學校首批入駐師生 1 萬人。公立醫院改革穩步推進,分級診療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託管鄉鎮衛生院試點工作成效明顯,全科醫生團隊簽約服務全域推進,取消藥品加成累計爲羣衆讓利 8300 多萬元。廣漢、羅江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文化惠民工程紮實開展,建成 331 個省級“幸福美麗新村(社區)文化院壩”,舉辦德陽燈會、端午龍舟賽等民俗文化活動。體育事業不斷髮展,新建全民健身苑 15 個、農民健身工程 113 個,在“省十二運會”上取得佳績。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 1.48‰,單獨兩孩辦證 5289 例。

社會治理邁出新步伐。“平安中國示範區”創建深入開展,社會治安防控網絡不斷完善,刑事案件下降 8.9%。“法治德陽”紮實推進,“法律七進”及村規民約“中江經驗”在全省推廣。完成第九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全面推行村民議事會議制度。在全國首創“鄰里鄉親互助會”,政府救濟與民間互助得到有機結合。在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等領域探索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加強羣衆和信訪工作,“345”爲民服務平臺投入運行。道路、生產、食品、藥品等安全形勢進一步好轉,建成 19 個省級安全社區。防災減災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不斷提升。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繼續加強。

五、強化政府自身建設,行政效能不斷提高

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明顯。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題,聚焦“四風”問題,強化正風肅紀,開展“9+2”專項整治,狠抓問題整改落實,政府機關作風持續好轉,服務效率明顯提升,一批聯繫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嚴控“三公”經費,全市同比減少 4663 萬元、較預算下降 18.5%。加強文山會海治理,市政府文件和全市性會議分別減少 14.7%、7.8%。

依法行政深入推進。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 109 件、政協提案 210 件。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政府常務會學法,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調整充實市政府法律顧問團,村(社區)全部配備法律顧問,4 個村被授予“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我市行政複議工作經驗在全國交流。

政務服務得到提升。深化“兩集中兩到位”,清理審批前置條件 54 個,橫

向並聯審批和縱向聯動審批機制進一步完善。建成“一目錄、一廳、兩平臺”,行政權力依法規範公開運行平臺開通運行,清理並晾曬“權力清單”6403 項。全程代辦投資項目 375 個,立項投資額 1539 億元;建立投資項目統一收費、規範減免機制,辦理減免金額 07 萬元。搭建公開規範的涉審中介平臺,試點地區的政府投資項目中介服務費下浮 50%、服務效率提升 70%。

統計調查、檔案、民族宗教、住房公積金、婦女兒童、青年、老齡、殘疾人、人防、保密、地方誌、氣象、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在“穩增長”中增添了新動力,在“調結構”中邁出了新步伐,在“促改革”中實現了新突破,在“惠民生”中取得了新業績。成績來之不易,歸功於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全市人民,向駐地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德陽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轉型升級任務還很艱鉅;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及層次需要提升,農業發展方式亟需轉變;投資增長後勁不足,項目支撐作用還需增強;中心城市聚集輻射力不足,區域經濟競爭力有待提升;財政持續增收困難,收支平衡壓力突出;社會穩定壓力依然較重,社會治理仍需進一步加強;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發展環境還需優化。對此,我們將在今後工作中加倍努力,積極解決。

20xx 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風險和矛盾化解艱難。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德陽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雙加速”時期,發展潛力大,發展基礎好,發展動力足。我們要堅定信心,積極作爲,以改革開放的新思路、轉型升級的新舉措,搶抓新常態發展中的新機遇,贏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果。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xx 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特別是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實施“三大

發展戰略”和“一三五八”發展戰略,突出產業帶動、內需拉動、創新驅動、改革推動,加強民生保障,強化風險防控,促進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 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9%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950 億元左右;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85.67 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 10%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4%以內;節能減排達到國家和省的要求。

一、堅持穩中求進,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突出增量優質、存量優化,大力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在更高層次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狠抓工業提質增效。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引導機械行業向研發設計、智能製造、營銷和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引導化工行業向精細化工、特種化工、清潔生產方向發展;引導食品產業緊盯市場調整結構。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三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大力推進電科特飛、東汽燃機、明日宇航、什邡菸廠技改等 20 個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園區調位升級,加快德陽廣漢國家高新區創建,支持中江創建省級高新區,抓好通航產業園、石墨烯產業園、石油天然氣裝備產業園建設。促進工業化信息化融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工業雲製造”基地、“工業雲服務”平臺和“雲計算中心”建設。加大企業服務力度,支持企業拓展市場、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一企一策”幫助困難企業。

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爲調整產業結構的主攻方向,研究出臺更具突破性的政策措施,促進服務業比重提高、業態提升。紮實推進省級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突出抓好“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完善現代物流體系,支持大型製造企業剝離和外包物流業務,發展壯大物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當當網西南電子商務產業園、普洛斯電子商務物流產業園建設。打造城市商圈、特色商業街,抓好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引進大型會展專業公司,促進會展經濟發展。引導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提升旅遊設施,打造文化遊、鄉村遊、古鎮遊、賞花品果遊,彰顯旅遊特色。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積極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定發展糧食生產,開展整縣整鄉糧油高產創建,繼續抓好現代農業、林業和畜牧業重點縣建設,實施現代農業千億示範工程和糧經複合種植基地建設工程。調優農業結構,培育壯大糧油、蔬菜、生豬等主導產業基地,鞏固發展小家禽、水果、乾果、中藥材等區域性特色產業,構建優勢區域佈局和專業生產格局。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加大農業資金投入,推進農業多功能開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二、堅持改革創新,催生髮展新動力新活力

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全面落實深化改革“規定動作”,大膽探索德陽改革“自選動作”,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認真落實已出臺的改革措施,抓緊制定具體改革方案,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紮實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堅持寬進嚴管,逐步推行先照後證。深化以管資本爲主的國資監管體系改革,推進市屬國有停產企業“人資分離”改革,大力發展以現代產權制度爲基礎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國有企業生活區移交屬地社區管理工作。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四項清單”,加大行政審批權限精簡下放力度。推動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改革。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深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完善市、區分稅制財政體制,合理控制政府性債務,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完成公務用車改革。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產權確權頒證,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建立農村產權交易(流轉)服務體系;創新農業投融資機制,探索和擴大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

着力激發創新活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改革,增強產業內生增長動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新增 10 家高新技術企業、20 家創新型企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配套資金鍊,組織實施 80項創新驅動發展專項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企業與川大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單位開展項目對接,抓好中科育成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加快推進德陽市科技館建設。推動科技金融結合,開展股權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債券融資。深入推進“雙百工程”,引進培育一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繼續開展“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創建,抓好“國家創新驅動助力示範區”工作。

深入推進開放合作。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創新。把握“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機遇,加快德陽綜合保稅區籌建,提升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服務能力,加強與沿海沿江沿邊城市通關協作,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深度融入成都經濟區,大力推進成德同城化,加快成德工業園、德阿產業園建設,支持羅江與綿陽開展產業合作。突出產業鏈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招商,積極參加西博會、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活動,確保到位內資 650 億元,利用外資 2.1 億美元。服務企業“走出去”,提升發展出口貿易和服務貿易,擴大機電產品、鈦白粉等優勢產品出口,完成進出口總額 36 億美元左右。抓好對口援建蘆山縣、阿壩縣和若爾蓋縣工作,加強與北京、江蘇援建省市的聯繫,深化與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合作。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加強分類指導,支持各縣(市、區)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充分釋放縣域經濟活力。堅持統籌協調,加大全市在規劃、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環境保護、扶貧攻堅等方面的協調力度。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嚴格落實財政扶持、稅收優惠、用地保障等政策措施,促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扶持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激發民資民智民力的活力和創造力。積極幫助民營企業破解發展中的難題。

三、強化投資促進,不斷釋放投資消費潛力

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促進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共同發力。

切實加快項目建設。強力推進 169 個省市重點項目,確保完成投資265.5 億元。抓好綿茂公路建設,配合做好成南鐵路建設,實現成德大道、中金快速通道通車,開工成都經濟區外環線高速公路東段、加速北段招標,開展德中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加快華強溝、凱江湖、八角等水庫建設,開工石泉水庫,做好三漁、豐家橋、姜家橋等水庫前期工作。狠抓項目開工竣工,形成更大的投資額和實物工作量。

完善投融資服務體系。主動對接國家政策支持和投資結構調整方向,力爭更多項目納入國省“盤子”。發揮政府資金引領作用,用好基本建設資金和投融資平臺,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公用事業、民生保障、基礎設施、節能環保等領域。加強金融服務創新,搭建銀政企對接平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到鄉鎮增設服務網點。加快推進農村信用合作社改製爲農村商業銀行,支持德陽銀行改革發展。大力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探索保險資金支持重大項目融資方式。開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着力激發消費潛力。借成德綿樂城際鐵路投運之機,大力發展特色餐飲、休閒旅遊等產業,吸引外來消費。積極參與“惠民購物全川行”、“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三大活動,拓展市場需求。大力發展信息消費、健康養老、旅遊文化、汽車消費等拉動力強的消費熱點。創新發展網絡購物、信貸消費、租賃消費等新型消費業態。搭建各類促銷平臺,辦好“德陽造”名優特新產品展銷會等活動,繁榮節假日市場。

四、注重統籌推進,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

新型城鎮化是最大的結構調整,要堅持走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力爭城鎮化率提高 1.6 個百分點。

提升中心城區品質。打造中心突出、功能完善、生態優美的區域中心大城市,增強聚集力、輻射力、帶動力。科學推進城市新區建設,完善新區規劃體系,強化產城互動,加速產業、人口聚集,重點抓好灕江路大橋、長江西路延長線、灕江路和沱江路下穿寶成線一期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舊城和棚戶區改造力度,注重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加強立體交通和地下管網體系建設,發展城市公交、城鄉公交、城際公交。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鞏固創國衛成果,堅決打擊違法建設行爲。加強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增加“郵票綠地”和“袖珍廣場”,將旌東新區起步區建設成爲國家標準的綠色生態城區。

推動城鎮羣協調發展。加快全市域一體化進程,推進“1+5+x”城鎮羣建設,構建“三環五廊”市域空間結構,搞好溼地資源保護、綠道網建設。加快縣域城市發展,完善縣域快速通道和城際間一體化交通聯繫,聯動抓好產業園區和縣域城市新區建設,提高縣域城市綜合承載力。抓好重點鎮和特色鎮建設,結合資源稟賦明確發展定位,強化產業支撐,探索整鎮推進新型城鎮化,抓好“百鎮建設試點鎮”工作。

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堅持規劃先行,集中連片推進新農村建設,新(改)建幸福美麗新村 50 個、新村聚居點 160 個。堅持產村相融,因地制宜發展特色

產業。加大新村建設投入,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完善新村建設資金分擔機制,抓好農村飲水安全、電網改造升級、沼氣建設等工程,改造農村危房 08 戶,幫助4.5 萬農村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積極解決農村空心化、老齡化、“三留守”等問題。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民到城鎮落戶。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繼續實施“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完善並落實好農民工參加各項社會保險政策,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加強農民就業增收技能培訓。

五、突出生態文明,打造宜居生態綠色家園

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和民生之需。實施最嚴格的源頭保護、總量控制、責任追究制度,提升環境質量。

強化節能減排。抓好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工作,推動典型示範項目實施。將節能減排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鼓勵工業項目採用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工藝,淘汰落後產能企業 20 餘戶。切實抓好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紮實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有償使用,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全面開展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

高效利用資源。建立項目用地退出機制,嚴格執行用地投資強度標準,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益。突出循環經濟導向,抓好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提高磷石膏、秸稈等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探索綜合利用產業化路徑。建成天元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完善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加強垃圾源頭治理和控制,統籌規劃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加強生態環保。狠抓大氣污染整治,抓好工業污染脫硫脫硝、建築揚塵、餐飲油煙、燃煤鍋爐淘汰、油氣回收等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加強秸稈禁燒聯防聯控。深入推進水環境治理,重點抓好沱江流域德陽段水污染綜合防治,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繼續實施全流域河道禁養,治理農村面源污染。鞏固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森林城市創建等成果,抓好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搞好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六、強化民生改善,切實保障和增進民生福祉

突出富民、惠民、利民導向,深入實施“十大民生工程”和新增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羣衆。

全面落實惠民政策。推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改革,積極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困難羣衆和進城農民的就業問題,新增就業 3.2萬人。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啓動全民參保登記試點,加快城鄉醫保整合,開展城鎮職工大病保險工作,逐步實現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待遇、系統結算“三統一”。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合理增長機制。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大工資集體協商力度,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和工資制度改革。繼續實施“百萬安居工程”,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 29209 套,其中棚戶區改造 27757 套。抓好社會救助、防災減災、社會福利、公益慈善體系建設。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實施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大幼兒園建設力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旌陽、什邡、中江、羅江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新(改)建國小 38 所。構建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教體系,全力推進四川護理職業學院、西南財大天府學院建設。強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深化取消藥品加成工作,完善分級診療制度,鼓勵城市醫療機構與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進行技術合作,試行醫師多點執業。搞好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確保旌陽、中江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強化艾滋病教育、預防和控制。穩妥推進生育新政,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廣泛開展羣衆性文化創建和全民閱讀活動,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打造戶外休閒運動基地,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創新和加強社會治理。全面推進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建設,實現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建立完善村(社區)民情懇談、民主議事和民主監督制度。支持社會組織發展,簡化社會組織登記手續,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擴大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平安中國示範區”建設,創新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建立食品源產地可追溯和質量標識制度,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抓好 15 個省級安全社區建設。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

七、着力轉變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把嚴格依法辦事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大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努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推進依法行政。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強化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加強行政監察、財政監督和審計監督。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衆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爲重大決策必經程序。強化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推進綜合執法和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準。

提高行政效能。強化政府執行職責,健全行政責任體系,改進考覈評價辦法,優化績效管理體系,着力提升執行力。深化“爲民服務陽光行動”,發揮行政權力依法規範公開運行平臺作用,促進權力依法、公開、便民、高效運行。健全並聯審批、網上審批、“一窗進出”運行機制;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完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功能。健全投資項目全程代辦機制。規範中介服務平臺,建立信用評價和清退機制。

強化勤政廉政。鞏固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持之以恆改進作風,堅決糾正不作爲、亂作爲,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深入貫徹省委“兩個意見”,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工程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監督。嚴格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和省、市各項禁令,堅持勤儉辦事,進一步壓縮“三公”經費。

各位代表,新常態意味着新考驗,新常態蘊藏着新機遇。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爲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創新求進,拼搏實幹,爲實現全市“兩個跨越、兩個率先”的目標而努力奮鬥!3 推薦閱讀:2020 年定州政府工作報告 2091 年政府工作報告寧夏政府工作報告鄂托克旗政府工作報告內蒙古政府工作報告 2095 年政府工作報告

2020-05-06

德陽政府工作報告篇 2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查。

20xx 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外部經濟環境的嚴峻挑戰和“7·9”特大暴雨洪災的嚴重影響,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牢把握“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工作指導思想,全面實施全省“三大發展戰略”和全市“一三五八”發展戰略,深化“四個年”活動,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全市呈現經濟穩中向好、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積極應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出臺工業、投資、消費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努力實現經濟轉型發展。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395.9 億元,增長 1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80.5 億元,同口徑增長 14.7%。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705.6億元,增長 1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 1190 戶,淨增 113 戶。大力實施國家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支柱產業轉型步伐加快,預計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770 億元,增長 15%,我市獲得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授牌。新增 2 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工業集中度達 75%。服務業發展加快。實現增加值 362.9億元,增長 9.9%,我市被列爲省級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市。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總產量 188 萬噸,同口徑增產 1.8 萬噸;肉類總產量 37.3 萬噸,同口徑增長 3%。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 15 個,面積超過 29 萬畝。新增農民合作組織 206 個。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807.4 億元,增長 10.5%,137 個重點項目全部完成投資目標。產業投資持續增加,完成工業投資 404.9 億元,增長 24.1%,天成不鏽鋼、博力迅電池等 117 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產;完成服務業投資 383.1 億元,凱旋國際上美廣場等項目建成開業。制定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支持民間資本擴大投資領域,民間投資對投資增長貢獻率達 70.9%。金融運行平穩,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 1800 億元,比年初增加 110.8 億元;各項貸款餘額 999.7 億元,比年初增加 137.6 億元。銀政企合作不斷深化,14家省級銀行與我市企業簽署了 3290 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組建交通建設投資有

限公司。成立全市首家農業政策性擔保公司。

消費拉動明顯增強。推進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和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工程,組織開展端午龍舟美食節、國際文化美食節等促銷活動,城鄉市場繁榮活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467.7 億元,增長 14.6%。居民消費不斷升級,餐飲業轉型步伐加快,文化休閒、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逐步升溫。旅遊消費快速增長,新增國家 3a 級景區 1 處,成功舉辦全市第三屆旅發大會和第二屆全球網絡旅遊營運商大會,實現旅遊總收入 92.4 億元,增長 35%。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1 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3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3 戶,建成省級質檢中心 1 個,項科技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新增專利實施項目 256 項,我市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與中科院成都分院簽署院市科技合作協議。“雙百”工程紮實推進,引進培育力度不斷加大。品牌戰略取得新進展,新增中國馳名商標 1 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 個、四川省著名商標 8 件、四川省名牌產品 24 個。

二、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城鄉環境持續改善

圍繞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鎮功能,全市城鎮化率達 45.9%,提高 1.1 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國道 108 線示範工程、旌江干線完工通車,中金快速通道中江段主體工程完工,天星幹線、綿茂公路一期工程加快建設,配合做好成綿樂城際鐵路、成蘭鐵路、成都二繞等工程建設。完成通鄉公路 72.1 公里、通村公路 90.1 公里。農田水利建設力度加大,完成重點水利項目投資 9.8 億元,八角水庫完成施工招標,華強溝水庫前期工作有力推進,建成高標準農田。9 萬畝,新增有效灌面 9.9 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2平方公里。投運國內首座 110 千伏移動變電站。

城鄉建設力度加大。強化規劃引領,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評估報告、新區核心區控制性詳規、城市慢行交通等專項規劃。中心城區建設步伐加快,實施54 個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 34.14 億元,站前廣場、旌南大廈等 25 個項目竣工,南北汽車站投入運營,東一環路加快建設。創新新區開發建設體制機制,旌東新區起步區、亭江新區中央創新區建設全面啓動,37 個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縣域城鎮建設步伐加快,5 個鎮被納入全省百鎮試點行動。新農村建設扎

實推進,新建 182 個新村聚居點和 19 個新農村綜合體,建成一批“幸福美麗新村”示範點,廣漢興隆鎮被命名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啓動智慧城市建設。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強化節能減排,狠抓重點行業污染整治、清潔生產和淘汰落後產能,關停 7 戶小煤礦,預計萬元 gdp 能耗下降 4%,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全面完成。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成效明顯,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修復紮實推進,新增森林面積 2.67 萬畝,完成營造林 6.7 萬畝。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成效顯著,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廣漢、旌陽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羅江成功創建省級綠化模範縣。

三、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創新體制機制,實施充分開放合作,發展活力和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編制完成統籌城鄉規劃和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一體化的梯次規劃體系逐步建立。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基本完成,各項配套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城鎮落戶限制條件全面放開。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實現預算單位和資金支付全覆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工作穩步推進。組建政府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改革。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市屬國企改革穩妥推進。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創新投資促進服務方式,積極參與“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業四川行”、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和第十四屆西博會等投資促進活動,成功引進工業雲製造基地、九爲藍谷總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到位內資 638.3 億元、增長 23.6%,到位外資 2.03 億美元、增長 4.9%。

外向型經濟發展加快。完成進出口總額 33.9 億美元、增長 9.7%,其中出口 23.5 億美元、增長 29%。口岸建設取得突破,海關、出入境商品檢驗檢疫即將開關開檢。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擴大,我市與韓國江陵市締結爲友好城市。對臺工作不斷加強。

區域合作開啓新篇。簽訂成德同城化框架協議,建立兩地聯席會議協調機制,全面啓動規劃、交通、產業等方面的合作,與成都、綿陽合作完成《成德綿區域合作總體規劃》,在中江與成都共建成德工業園。對口支援若爾蓋縣、阿壩縣工作深入推進,已開工 40 個援建項目,完工 14 個。推動在綿竹與阿壩州共建

德阿產業園。對口支援蘆山縣災後重建工作紮實開展。

四、全面推進社會建設,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生活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701 元,增長 10.4%;農民人均純收入 10094 元,增長。7%。

“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各級財政投入民生工程資金 48.9 億元,增長11.4%。創業帶動就業成效明顯,新增城鎮就業 3.5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4%以內,藏區“9+3”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 100%。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實現城鄉全覆蓋,資助高中、中職學校家庭困難學生 2.62 萬人,中職學校學生免學費 2.89萬人,資助普惠性幼兒園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殘疾兒童 8532 人。設立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扶持 6.03 萬農村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 6210 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 3360 戶。搬遷安置 400 戶農戶地質災害防災避險。解決 9 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險擴面提標,新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5.64 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 3.18 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 6.86 萬人,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 340 元。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啓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上調全市最低工資標準,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城鄉低保標準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進一步提高。

公共文化覆蓋城鄉。免費開放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文化站,建成示範鄉鎮綜合文化站 24 個。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廣播電視無線覆蓋工程和電影放映工程有序推進。培育具有時代特徵的城市精神,確定“古蜀之源、重裝之都”爲德陽城市主標識。羣衆文化活動遍佈城鄉,舉辦德陽燈會、廣漢保保節、綿竹年畫節等民俗文化品牌活動。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第四屆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德陽賽段比賽成功舉行,新建全民健身苑 16 個、全民健身路 10 條。

教育衛生事業加快發展。新建、改建幼兒園 46 所,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92.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新進展,綿竹和廣漢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省級驗收,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 262 所。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建成 2 所國家級示範性高職學院,3 所中職學校成爲國家示範建設單位,四川師範大學廣漢科技園建成省級大學科技園。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政府

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全面取消縣級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提高。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綿竹、什邡實現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持續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 2.15‰。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整體聯動防控體系不斷健全,流動人口、特殊人羣和虛擬社會管理取得明顯成效,羣衆安全感穩步提高。社區建設紮實推進,完成 220 個城鄉社區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建成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基地。加強羣衆和信訪工作,及時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強化危化品等重點行業治理,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強化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積極參與“4·20”蘆山地震搶險救援,成功抗擊“7·9”洪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繼續加強。

統計調查、檔案、民族宗教、住房公積金、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人防、保密、地方誌、氣象、紅十字會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政府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和市政協的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辦理人大代表建議 87 件,政協委員提案 234 件。紮實開展法治政府創建工作和“行政執法規範年”活動,建成行政權力依法規範公開運行平臺。第九屆村(居)委會換屆工作有序推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調整 164 項行政審批項目。創新服務方式,推行“一窗式”投資項目全程代辦服務和企業零成本註冊等新舉措,開通“345”爲民服務熱線,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嚴格落實“八項規定”,狠剎公款消費等不正之風,加強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廉政風險監管,嚴厲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廉政建設得到加強。深化“作風轉變年”工作,深入開展“走基層、建臺賬、惠民生”活動,加大效能投訴處理力度,行政作風進一步改進。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飽含着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全市人民,向駐地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德陽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受宏觀經濟持續下行和自身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影響,經濟增速有所回落,地區生產總值等指標

未實現預期目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較重,服務業比重偏低,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作用不強;統籌城鄉發展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較重;羣衆利益訴求日趨多樣,社會穩定壓力依然較重;個別部門和少數公職人員作風不實、服務意識不強,政府公共服務和依法治理能力還需提升。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高度重視並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20xx 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貫徹黨的 xx 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完成“xx”規劃任務的關鍵之年。當前,我們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既面臨發展環境深刻變化的嚴峻挑戰,更面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機遇。我們要認清形勢,增強憂患意識,搶抓發展機遇,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大的力度推動德陽改革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xx 屆三中全會、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用改革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工作指導思想,深入實施全省“三大發展戰略”和全市“一三五八”發展戰略,深化“四個年”活動,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統籌“五位一體”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質量型增長、內涵式發展新格局,爲在全省率先實現次級突破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 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88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 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3%;城鎮居。

德陽恆大翡翠華庭三期 德陽恆大翡翠華庭最新施工進度 篇三

站在“十二五”偉業的嶄新起點,立足“同城化”形勢下的歷史機遇,我市提出了“一三五八”發展戰略,開啓了一座城市關於未來的大城暢想。

堅持“商貴恆,民爲大”發展理念的恆大投資公司,自2004年進入德陽開始,開啓了現代專業市場建設新篇章,踐行了“不僅僅是開發市場,更要做強做旺市場”的承諾,彰顯了一個責任地產企業對社會負責、對城市負責、對投資者、經營者和消費者負責的價值理念。

站在政府加快打造城西大型專業市場羣的新起點,基於恆大對德陽城市功能完善以及城西片區價值提升的巨大貢獻,展望未來,恆大有了更開闊的思路、更恢弘的手法,身兼國盛基業集團董事長和恆大投資董事長的劉國能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暢談了他的大城理想。

大城機遇 財富城西

記者:“一三五八”發展戰略,既是對發展機遇的把握,又是對未來機遇的創造。恆大投資、國盛基業在成功開發數個專業市場之後,作爲成功的商業地產開發者,怎樣看待企業在“一三五八”發展戰略下的新機遇?

劉國能(以下簡稱劉):今年5月,我市提出了“一城、三區、五基地、八突破”的發展戰略,這是德陽推進“十二五”跨越發展的重大舉措和行動指南。隨着成渝經濟區的建設與成德綿經濟帶的不斷髮展,爲德陽打造中心城市,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大城建設,就是要把城市規模、人口規模擴大,還要把給城市配套的市場、商場、酒店等產品跟上,要形成宜業、宜居、宜商之城,就要項目支撐,因此,德陽將因爲大城建設而成爲機遇之城。

記者:對於恆大系列市場所處的城西區域,您有何期待?

劉:一段時間以來,德陽的房地產開發格局就是臨旌湖、沿湖兩岸展開,向南、向北“攤餅子”越來越大,城東和城西卻因爲高速公路、寶成鐵路阻隔而發展滯後。

近年來,隨着天元片區加快發展,隨着恆大建材城、恆大五金機電汽配城的陸續開業,城西已逐步邁過了鐵路線所帶來的心理阻隔,特別是長江路延長線、一環路等重大交通項目建成後,城西正在發生鉅變。

大城需要大商業,大商業帶動大發展。作爲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商貿流通業承擔着城市與周邊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交換功能,同時還帶動交通運輸、郵政通信、金融保險、廣告傳媒、文教衛生、餐飲休閒、房地產、社會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現代商貿流通的繁榮決定一個城市的活力。德陽把“打造四川現代服務業基地”作爲重要發展戰略,將極大地推動德陽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設。城西,正在升級爲“財富城西”將迎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