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數學小故事多篇

數學小故事多篇

趣味數學小故事 篇一

有一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買衣服和鞋子,現在的價格越來越貴,上次來看的一件衣服只要185,這次去卻要390,但是上面寫着這樣一件衣服打5折,買衣服的人就這樣耍了一點小把戲,就把我媽高興的非要買了這樣一件衣服不可,於是我就有一個疑問,爲什麼185元的衣服漲價之後還要打5折呢?

不對,這中間肯定有他們的陰謀,於是我算了一下,390÷2=185,果然有陰謀,看起來是打了5折,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便宜,還是原來的價格。我爲了給營業員阿姨一個面子,我就假裝跟正在和營業員說話的媽媽說我不想要這件衣服了。

像這樣的事例,在很多商場都有,其實是商家故意整出的噱頭,看似打了折,好像便宜了一些,其實在這之前,就已經把價格先漲了上去,然後再翻個花樣,說打幾折銷售,實際上商品的價格並沒有便宜,甚至實際價格比原價還要高一些,這就是利用了買家的貪便宜和盲目的心理。

數學小故事 篇二

最近“數學商店”來了一位新服務員,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數學商店買了一支鉛筆,小“4”說:“你應付1元5角4分。”

小“3”付了1元5角後問:“還有4分可怎樣付呀?”小“4”忙說:“這4分錢你不用付了。”小“3”疑惑地問道:“那你不是要吃虧了?”“不,這是本店的一個規定,叫‘四捨五入’。凡是4分錢或4分錢以下都捨去,如果是5分或5分錢以上,那就收1角錢。”小“4”和藹可親地解釋道。小“3”高興地說:“多謝你,你真好!”

“對呀,我也個性喜歡4。”“25”跑過來說,“因爲25×4=100,算起來比較簡便,例如:25×87×4=25×4×87,這樣算起來不是又快又簡便嗎?!”

“不錯,的確又快又簡便,我也喜歡4。”原先是“29”。“25”忙問道:“咦,你怎樣也會喜歡‘4’了?”[]“29”不慌不忙地說:“這你們就不明白了,一般年份裏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那一年,二月份纔是29天,我4年才輪到一次,當然喜歡‘4’了。但是公曆年份是整百的,務必是4百的倍數,二月份纔有29天,這樣的年份叫閏年。”

“啊,‘4’的用處可真大呀!”“25”讚歎道。

這位“4”服務員真是個既溫柔又惹人喜歡的服務員。

趣味數學小故事 篇三

今天中午,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下午第二堂課數學期中測試,打破了我玩的興趣,立刻複習起來。

終於,發考試卷的時刻到來了,我的心緊張地砰砰直跳,真是十五個竹籃打水——七上八下。

我翻翻試卷,看內容不多,想必題目一定很難。我深吸一口氣,開始“埋頭苦幹”了……

終於寫完了,我看了看手錶,還有10分鐘,心鬆了下來,擦擦手上的熱汗,又開始了檢查工作。

幾遍下來,大部分沒問題,就有一題,拿不準答案。在數學名著《九章算術》裏,記載着一種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叫作()。

A、以少見多,更顯減損。B、輾轉相除法。C、短除法。

我思考了一會兒,選擇了現代稱呼:短除法。可就在這時,下課鈴聲響了起來,我立即交了試卷並翻閱查找,發現答案是A!可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只得下次努力。

今天緊張的考試結束了,我打着花傘,快樂的回到了家。

數學小故事 篇四

如果有一個池塘,裏面有很多的水,有兩個空的水壺,分別能夠裝5升和6升的水,那麼,怎樣樣用這兩個水壺來從池塘裏取得3升的水呢?

答案是:先使用五升的水壺裝滿水,然後倒到六升的水壺裏面,這個時候,再將五升的水倒一些在六升的水壺裏面,六升的水壺就滿了,這個時候,五升的水壺裏還有四升的水。然後把六升的水壺的水倒掉,把五升的水倒在六升的水壺裏,這個時候,六升的水壺就只有四升的水了,然後將五升的水壺裝滿,裝到六升壺裏去,然後六升的壺滿了,這個時候,五升的水壺裏就剩下我們要的三升水了。

一個農民帶了三隻小兔子去集市,每隻小兔子大概有3~4千克,但是,農夫的秤只能夠秤5千克,農民,如何進行稱量呢?

答案是:先把三隻放到一齊來稱,然後拿出一隻,稱量之後算差即可。

趣味數學小故事 篇五

四年級學了很多的數學知識,比如一億有多大,解決問題的策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多邊形的內角和,還有數字與運算?艫鵲取N揖醯迷擻玫繳?活中非常的方便而且很有趣。

數學在很多地方用處非常的大,,比如可以算出物體的面積,體積還有算出物體的體重;在軍事裏面也用得上數學,用來算出飛機飛的有多快,在哪一個位子低飛和測出在哪裏停。就連農民,也需要用數學算出一共可以收成多少麥子和其它的農作物。

數學用起來也很有趣。有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公園裏玩,在公交車上媽媽問了一個有關確定位置的問題,媽媽說;“小敏家在第一排第八棟,小紅家在第四排第六棟,怎麼樣可以從小敏家到小紅家呢?”可以向西2棟再向北走3棟,然後就到了。媽媽說回答正確,以後就知道找位置了。

有趣的數學確也很高深,今年期未考試我沒有考好,說明我學的還不夠透徹,署假我一定花點時間好好的補補數學,把不會的知識點補上。

數學小故事 篇六

當高斯還在上國小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爲想借上課的時光處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難題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

1+2+3+4+5+6+7+8+9+10=?

因爲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自我也就能夠藉此機會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光,高斯已停下了筆,閒閒地坐在那裏。老師看了,很生氣地訓斥高斯。

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嚇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因爲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這麼算出來了。”老師同學聽了以後,都對高斯豎起了大拇指。之後的高斯長大後,成爲了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六年級趣味數學小故事 篇七

遊戲規則是這樣的:兩人各伸出一隻手,一隻手只有5個指頭,任意出幾個指頭。一邊出手,一邊說數,如果誰說的數正好等於兩個人伸出的指頭數的和,誰就算贏。有人認爲,這完全沒有規律,贏都是靠運氣,雙方贏的機會相同。其實,仔細分析,其中還和學過的數學知識密切相關呢。

下面先分析甲出0時的情況,乙可能出0、1、2、3、4、5,和就是乙出的手指數;

甲出1時,乙可能出0、1、2、3、4、5中的任意一個,出不同的手指,和也不同,最後的和是乙每次出的手指數加1。

甲乙兩人手指的組合形式,還有以下24種:

甲出2,乙出0、1、2、3、4、5,和是2、3、4、5、6、7;

甲出3,乙出0、1、2、3、4、5,和是3、4、5、6、7、8;

甲出4,乙出0、1、2、3、4、5,和是4、5、6、7、8、9;

甲出5,乙出0、1、2、3、4、5,和是5、6、7、8、9、10。

孩子們好好看看上面的分析,是不是對答案也有所期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才能夠取勝吧。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些組合中,指頭和爲0、10的情況各一種;和爲1、9的各兩種;和爲2、8的各3種;和爲3、7的各4種;和爲4、6的各5種,和爲5的共6種。可見,和爲5的組合最多,也就是說,說5贏的機會相對較多。因爲不管對方出幾個指頭,你都可以和它湊成和爲5。除此之外說別的數則不然,比如說2,對方要出2個以上指頭,你怎麼出也不行;再如說8,對方要出8個以下指頭,你怎麼也無濟於事。

六年級趣味數學小故事 篇八

鵬鵬是五年級的小朋友,在學習中,一直是班級中最棒的學生,他的各科成績都很好,其中有一科是最值得大家學習的,那就是他的數學,他最喜歡有難度有挑戰的數學題目,有時候在夢中也會做數學。

那天,他做了一個夢。

在夢中,鵬鵬還在做數學題目,在他的數學練習本上寫着一個大大的“8”,鵬鵬看着這個數字8,它突然就開始說了,這個8把鵬鵬嚇了一大跳,8突然間告訴鵬鵬了一個祕密,它說:“我其實是天上的神仙,一次不小心纔到的民間,知道你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我想考考你”。聽了8的話,鵬鵬高興極了,他講到:“快把題目告訴我吧”。

只見8在鵬鵬的面前一揮就出現了一個題目,題目是這樣的,運用你所學習過的數學符號在這些數字之間間隔,使最後的運算結果得到8.

1234=8,

12345=8,

123456=8,

1234567=8,

12345678=8.

鵬鵬還沒來得及做這道題就從夢中醒來了,第二天,他來到學校,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他們一起完成了這道題,下面,就是他們運算的展示。

12÷3+4=8,

12-3+4-5=8,

(1+2+3+4)÷5+6=8,

(1+2-3)×4+56÷7=8,

[1×(2+3-4)+56+7]÷8=8.

這個神仙8是不是很有意思,如果你也喜歡數學,那就拿起你的筆進行運算吧。

數學小故事 篇九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搞笑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裏,從上方數,有35個頭;從下方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明白《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裏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