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研究課題報告精品多篇

研究課題報告精品多篇

研究課題報告 篇一

由雨花區教科中心專家朱紫彪老師牽頭申報的“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經長沙市教科院批准,列爲市級規劃課題,現根據市教科院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1、系統研究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了做文章教學的10項目標和若干要求,特別是在“實施建議”中提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可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述”等,都爲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學體系指明瞭方向和途徑。

2、是我區中學寫作教學有效性研究的需要

教科中心在中學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語文老師們常把作文課堂教學定位爲如何蒐集素材,如何講評作文等方面;很少有老師認爲,學生寫作的效果跟教師系列化的引導、點撥、指導有直接的關係。在聽課過程中還發現作文課堂教學大多流程單一或者呆板,基本爲“命題——指導——寫作——批閱——講評”。這樣的程序無法調動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即使點評覆蓋面也有限,角度單一,標準呆板,課堂內容往往是話題唯一,能力訓練單一。課堂設計往往很難契合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只覺課堂難熬,索然無味,作文也就是草草應付了事。

基於以上情況的分析,我們認爲本課題通過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角度,對於快速提高中學生的文學素養及寫作興趣、水平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二、國內外現狀綜述:

19世紀末的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極力反對傳統教育對兒童的束縛,強調兒童的興趣,從做中學,要求尊重兒童身心發展水平。這點正好切合了寫作反映生活,爲生活服務的特點。本世紀的美國教學中,最令全球教育界驚奇的事就是美國人具有普遍良好的寫作能力,只要受過普通教育的美國人,都能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在紙上,且表達清楚,同時能夠儘可能譴詞造句使意義更準確。而美國中學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寫作教學的特點。中國教育領域中的寫作,也走過了一段漫長的時期。科舉時代,作文就是進入仕途的敲門磚,它倍受人重視和推崇。隨着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迅猛發展,寫作也作爲一門專門的語文內容進入教學的範疇。即便如此,作文的教與學卻顯得步履蹣跚、龍鍾老態,如圈內人士稱是“內容泛化、情感虛設、形式僵化、語言刻板化”。語文圈內外人士,對中國小作文教學的批評最中肯,呼籲最強烈,指出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諸種弊端。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長沙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斷增加,我區的11所中學中百分之85都是其子女。這些學生的閱讀面相對較窄,家庭文化氛圍較差。學生怕寫作,拿起筆就皺眉頭,咬筆頭,即使硬着頭皮寫出來或者杜撰出來,也是乾巴巴的,表達的往往是“虛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語文教師們對作文教學缺乏科學的、系統的計劃指導有着直接的關係。基於此,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開闢了語文新課改中寫作的教學領域,從實踐與理論層面上更好的促進了學生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課題的界定:

1、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是對中學語文教學本質屬性的全面反映,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課堂作文教學如何有效,不僅是重要的語文教學有效問題,而且是重要的實踐課題。

2、區域性推進作文課堂教學

“區域性推進作文課堂教學”是指推進全區教師羣體的、外顯的作文課堂駕馭能力,推進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寫作能力。該課題對我區寫作教學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我區學生主要來源農民工子弟,大部分學生語言功底差,寫作能力弱,家庭缺少文化氛圍;鑑於此,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

3、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其內容主要分爲口頭作文教學和課堂寫作教學等方面。自《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佈以來,就明確提出了作文教學的10項目標和若干要求,特別是在“實施建議”中提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這就說明有效作文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對於促進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寫作素養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理論依據:

1、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也就是說,智力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我們的構想:把多元智能的理論運用到作文指導的活動設計中來,一方面通過覆蓋多種智能的活動形式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課堂活動,得到肯定和激勵;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智能活動的形式,使得作文課堂從某種角度再現學生對生活的感性認識,從而形成作文的動力,寫下自己的真實體驗。

2、寫作的本質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爲認識源於實踐,文學源於生活,所以要進行創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經歷,就要先認識生活。在語文課程標準 “表達與交流”的教學建議中也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

3、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策略: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爲。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學是爲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何謂“理念”?理念就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

五、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語文教師作文課堂教學的有序性,構建中學口頭作文教學和書面作文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形式,從而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研究內容:

1、作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有序開展的研究

2、學生自主探究式寫作方法的研究

3、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與反思的研究

4、通過有效作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

七、研究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從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把思維、語言發展、寫作基礎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生生活內容等多元、多維度的交織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由低到高,由單項到綜合的螺旋式遞進的認知規律。並點撥學生用自身獨特的視角,體驗、觀察和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有創意的表達自己的各種見解和心聲。

八、研究方法

1、觀察法:運用觀察法聽課評課,進行教學評價,形成作文課堂有效性評價記錄。

2、行動研究法:採取初步設想、初步研究、擬定總體計劃、制定具體計劃、行動、研究結果的整體評價,以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始終。

3、比較研究法 在蒐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比較研究,是本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比較既包括縱向的也包括橫向的、既有面的比較又結合點的對比,既有同類學校進行比較,又將本校作文課堂的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既有靜態比較又可以把比較放在動態中進行。

九、預期成果

1、探究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相結合的作文課堂教學形式,形成研究報告。

2、彙編作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課例。

3、形成教師的作文課堂教學課件庫,製作課堂錄像光盤。

4、組織彙編教師的研究論文和師生校園文學作品集。

十、組織管理:

成立課題小組:

組長:朱紫彪

核心成員:付曉芹、劉煒偉、張捷、胡登高、陳春燕、範益羣、張豔紅、賀衛兵、彭獻、潘雪凌、黃天宇、陳雅妮、馮娟、李六英、黃靜宇、劉蓉、史果紅、常慧、王芳。

十一、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共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申報與立項階段。搞好前期宣傳工作,學習相關理論。成立課題管理領導小組,課題研究小組,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確定分課題。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實驗研究實施階段。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開展實驗研究工作。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結題階段。撰寫結題報告,編輯出版作文課堂活動和作文教學研究成果集。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本課題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員近幾年來出版專著若干,發表論文37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級或省級、市級課題5個,已獲獎的3個。本課題組負責人有着很強的科研能力,曾主持省市級課題研究並獲獎,課題組有主要研究人員 20 人,其中中高職稱3人,均爲本區各學校的教研組長或年輕的業務骨幹,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教師在市級賽課和論文評選中多次獲得特一等獎,專業、年齡、職務(稱)搭配合理,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都能勝任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本課題前期已經就口頭作文做了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和材料蒐集,舉行了全區各學校參與的“口頭作文”賽課,推出教師上市級口頭作文公開課。同時,該課題研究得到了區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且主持人自身就是區教科中心領導及課題研究的專家,使本項目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證。

十三、經費預算及開支:

合計共5萬元:國內調研 20000元 ;小型會議費15000元 ;開題費3000元 ;

結題費 20xx元; 成果印刷費5000元 ; 獎勵 5000元 。

課題開題報告 篇二

一、課題的背景與課題的提出

我校是20xx年5月新建的一所寄宿制初級中學,學校建校伊始,沒有現成的德育活動模式和德育環境,如何有效開展班級德育活動,是擺在學校領導和班主任面前的一大課題。爲此,我們學校在學生一入校就開始了對學生德育方面的衆多嘗試:對新入校學生進行爲期一週的軍訓和上下樓疏散演練活動,規範學生的言行,要求學生見到師長要問好,不在樓內打鬧,做到“入樓即靜,入室即學”等。這些活動的開展爲我們課題組在德育活動研究方面進行的大量嘗試打下了良好基礎。有效開展德育活動是學校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成長和學生成才的要求。

二、課題的目標、價值

目標:通過研究與推廣,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校班級德育工作,落實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的德育職能,建設好學生品德提升工程,逐步構建學生德育日常生活化、德育校內課程化、德育校外社區化、德育資源特色化、德育家庭同步化的德育新格局,使我校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順暢、德育隊伍精良、德育方法創新、德育途徑廣泛、德育資源優化的工作局面,打造平安校園、綠色校園、文明校園、節約校園、和諧校園,營造積極、創新、和諧的德育氛圍。培養學生“安全、禮儀、誠信、勤儉、學習、健體、衛生”等方面良好的行爲習慣,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爲國家輸送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價值:“德育的本質是實踐”,探索具有針對性、實踐性的班級德育途徑與方法體系,其終極要求是達到培養現代的“德才兼備”優秀人才的目的,也就是德育的功效性。本課題研究就是要按照這樣的要求,認真研究、紮實運作,整體構建出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的途徑與方法體系,指導德育工作實踐,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求得課題研究和育人的“雙重”實效。

三、課程研究內容

1、要對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功效進行研究。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功效是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立足於本班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長期的良好品德,從而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讓學生長期形成良好的品德,是研究的重點。

2、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功效的現狀及原因的研究,明確現狀,尋找原因。

3、使廣大班主任逐步掌握與德育相關的基礎性理論,如德性論、德育論、系統論等,並堅持以這些德育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通過班主任的積極探索和實踐,總結出符合武威第二十三中學實際的且行之有效的班級德育的方法及途徑,並形成理論。

4、探討優化班級管理,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功效的科學、系統的方法,班主任通過加強班級文化建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之目的。

5、探討班主任的隱性德育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覺悟、個性特徵起着非預期的、隱蔽的、不規範的影響教育的作用。主要側重研究班主任的人格因素和情感因素。

6、探索班級德育教育的最佳模式。讓學生了解掌握中學生行爲規範,培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尊感、友誼感、正義感、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從而達到激勵人、教育人、塑造人、規範人、指導人的目的,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提高學校德育整體水平,推進學校德育內容系統化、規範化、科學化的建設,形成最佳的德育教育模式。

7、進一步豐富德育內容及評價體系,構建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新模式。從學生自身行爲習慣出發,引導學生團結友善、和諧合作、自主進取、積極探索,努力創造的情感體驗、思想認識、行爲習慣和優良品質,自覺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爲他們的人生髮展奠定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武威二十三中八年級學生,分實驗班、對照班。

2、研究方法:

(1)問卷法: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問卷瞭解不同年齡、年級學生特點,瞭解學生思想品德水平、個性特點,針對學生實際採取相應的教育方法。

(2)活動法:班主任、家長協同一致,開展豐富多彩的、針對性強的主題教育,充分發揮班主任、家長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全面實施全程分層德育,力求收到成效。

(3)理論研究法:鑽研心理學、教育學理論、德育理論,探索國中班級德育的新途徑。

(4)案例分析法:通過實例來總結出一些班級德育活動的操作方式和評價方法。

(5)經驗總結法:建構符合本校、本學科實際的方式,推出一批有推廣價值的研究經驗和成果。

五、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2.成立課題組,確定成員及分工,組織本課題組成員學習理論,使課題組成員明確課題研究的意義、目的和任務。

3.查閱文獻,開展前期調查,收集與整理資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研究課題報告 篇三

一、開題會議

《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課題立項後,在縣教研室、學校聶校長及各領導的悉心指導下,由李xx老師負責召開了《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開題會。通過開題會議使課題小組成員明確了課題提出的意義,確立了課題研究的方法和理論基礎,明確了通過課題研究所要達到的目標:從教師教的角度以XX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所確定的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爲基準,通過邊研究邊實踐的方式研究物理實驗教學設計優化,物理課堂中的實驗活動的原則和切入點,物理實驗課堂的組織與實施具體方式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活動感受物理學之美,體驗實驗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以問題解決爲中心,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勇於探索的精神,敢於創新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不折不繞敢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合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體驗物理學和人類社會的關係,體會用物理學爲人類社會服務的意識;從課程的角度來說,通過課題研究豐富校本教材。

通過開題會議,確定了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1.進一步促使教師觀念的變化,提高對物理實驗重要性的認識;2.改變目前實驗教學的開展方式,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3.形成國中物理實驗有效開展的策略。

明確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措施,並進行人員的分工,明確責職:

1.課題研究負責人:李xx

2.理論研究負責人:蘇xx、孟xx

3.實踐研究負責人:李xx

4.課題實驗管理負責人:陳xx

二、研究過程

(一)時間規劃:本課題總體時間約爲1年(XX年9月~XX年7月)

(二)研究步驟和措施

1.課題研究的準備(XX年9月~XX年10月)

(1)全體課題組成員廣泛蒐集中外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及實踐資料,每個成員都花較長時間系統學習這些理論及資料,摘錄重要理論和實踐經驗,提升理論水平,清除認識誤區。增強了對搞好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

(2)討論方案的概念界定,內容,實質,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根據方案的要求進行小範圍試點,論證方案的可行性,積累經驗,掌握基本的數據信息。

(3)課題組成員及全體物理教師集中研討,提出改進意見,並由負責理論研究的蘇xx老師和孟xx老師進行撰寫理論研究的成果,以指導我們今後的課題研究工作。

2.課題實驗(XX年11月~XX年4月)

(1)課題組成員按照分工,通過研究教材、集體備課、上試驗課、實驗操作、正誤分析、調查方案、撰寫案例、考查對比等環節進行了大量的實踐。

(2)活動的開展。發動更多的學生積極地、熱情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中,指導教師則更要在課題方案的設計與提出,自身的參與,過程的調控,小組的分工與合作上精心準備,積極投入,研究探討上下功夫。

(3)由負責實驗研究的李xx老師對個案進行分析、整理,以教案設計的形式形成實驗教學的有效模式。

3.彙報成果階段(XX年5月)

課改教師彙報各種研究成果,包括論文、材料、數據等。進行廣泛的交流和反思,並由陳盈利和李紅銳老師進行課題研究過程是的創新實驗資料進行整理,以豐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階段(XX年6月)在大量數據、案例、實驗基礎上,對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評價和修改意見。並由課題負責人撰寫結題報告。

5.上交專家評審(XX年6月)

6.進行課題結題報告。(XX年7月)

三、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結合情況

我們的課題研究程序:理論研究確定實驗教學的策略→通過同伴互助,由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進行具體實驗教學方法研討→課堂實踐→進行教學評價,發現問題→研討、反思,提出改進意見→進一步促進理論研究的發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充分體現了實驗教學在創設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掌握實驗技能,啓發學生思維,增強探索精神,養成良好習慣等方面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驗教學不僅完成了知識與技能的自主建構,而且通過探究的過程,掌握了學習物理的方法,而且培養了他們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得到較快的發展,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益。

由三率和的變化不難看出,儘管我們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經歷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觀念的變化過程),但還是能肯定地說明通過物理實驗教學的研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研究成員的專業成長情況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建立了“xx縣東韓國中物理教學研究“博客,通過定期的研討交流、定期的成果交流與總結並撰寫材料,促進了研究成員養成了愛閱讀、善思考、勤寫作的學習習慣;研究成員自覺運用研究成果指導教育教學,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學水平,通過創建網班“xxxx”,也提高了課題組成員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能力,推動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研究成員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機構舉辦的教研活動和科研成果評比活動,形成了較強的科研意識和能力。

研究課題報告 篇四

一、課題的提出背景

新的《生物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這一理念,並將此作爲本次生物課改重要目標之一。多年來,我國《生物學大綱》中的課程目標是按照基本知識、能力、態度的順序排列。實驗題型是考查學生能力的有效題型,近年實驗題型的比值也逐漸增高。

生物學科中的實驗教學一是限於學校的客觀條件,二是課時不夠,一週兩節課,即使沒有實驗教學任務也是很難完成的。既要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決實驗課的重難點,基於此,許多教師盲目追求學生參與,教學成了滿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討論的過程,課堂成了“亂言堂”,教師成了旁觀者,影響教學重難點的解決。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地學習,是我們教師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研究意義

傳統的實驗課大多是教師課前講授有關的知識,實驗課也只是簡單的照本宣科,重複書上的步驟。學生熱熱鬧鬧,教師疲於維持課堂紀律,一堂課收效甚微。學生並沒有發展相應的探究能力。既要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決實驗課的重難點,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教學問題。把實驗融於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中,即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重視教師的主導的功能。耗時的實驗操作由師生課餘時間完成,探究的過程在課堂完成。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形成一種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即探究式實驗教學。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及探究活動的的開展,使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在探討過程中逐步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從而發展其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

(3)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施,實現探究性學習的教育價值,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一般能力,獲得對科學的興趣與理解;在體驗實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中,學會科學探究的各種技能,領悟科學觀念,培養科學精神,養成良好的科學習慣並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在整個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培養問題意識、研究意識、交流意識與合作意識,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健全人格奠定基礎。

(4)通過此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的反思與行動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師實施科學探究的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專業水準的提高,也是目的之一。

三、研究內容

本課題主要研究的是高中生物實驗課的有效性教學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1)實驗課中課堂的導入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教學過程的起點,因此,導入的設計在知識深度上必須具有可行性,在實施教學目標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設計的形式與內容上要增強趣味性,在思維的訓練上要具有啓發性,在情感意志的培養上要具有引導性,爲完成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及思想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2)實驗課中探究問題的設計

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問是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之一。有質量的提問是一節課的課眼所在,是激發學生探究慾望的鑰匙。也是教學重難點解決的重要途徑之一。設置什麼樣的問題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究竟哪些問題能夠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任務驅動”,探究過程中學生自主活動的重點是什麼,教師重點指導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導學生探討問題,而不偏離教學的重難點。

(3)實驗課中分組討論的組織與設計

對於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就不能自己自問自答,這樣會使學生產生思維上的惰性,而是應當巧妙地鼓勵他們進行討論,各抒己見,集衆家之所長,從而獲得問題的答案。而分組合作既能鍛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4)實驗課中教學手段現代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的引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

四、理論依據

由於在教學中多次用到情境式教學法,而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

1、知識觀科學知識是個人和社會建構的,因而知識是暫時的,不是絕對的,傳統知識觀認爲:知識是客觀的,一成不變的,以教材形式呈現。新觀點認爲:知識只是看作通過個人的經驗和探索發現的,即認知個體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漸構建起來的關於外部世界的認識。

2、學生觀學習者並不是空着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是當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是會基於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學生不是知識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即學生是現實客體的變革者,是知識發生過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認知結構的建構者,所以學生是知識建構的主體,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儘可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3、教學觀認爲教學過程具有生成性和建構性,教學過程的生成性有三個層次的含義:

①知識是在認知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引導下,學生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從而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所以教學中教師必須爲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加強學生與環境的互動。

②新知識是在與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的相互作用中逐漸生成的,教學過程就是促使學生不從原有認知結構生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所以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爲學生新知識生成打下基礎,搭建平臺。

③知識是在認知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逐漸形成,教學過程就是學生與他人(學習夥伴)的對話、合作、互動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通過學生將新知識與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對比性的學習,教師要組織、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合作學習、協作學習。

五、課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通過設計調查問卷,抽樣調查,作出分析報告。

2、讀書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運用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以及尋求理論與實踐的創新。

3、歸納總結法:探究歷年生物實驗題型特點、答案要點組成規律,歸納出共同的特點。通過總結找出共性的東西,使之成爲實用的答題技巧。

4、實踐檢驗法:運用於教學實踐,檢驗效果,並予以完善。

六、研究的過程:

(一)、準備階段(2009年10月——2010年4月)

理論學習是實施教育行爲的指南,對課題我學習大量的教學理論書籍,如《給教師的建議》《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和《江蘇省生物課程標準教學要求》 《中學生物教學參考》、《新課程標準》、《走進新課程》、《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等,收集有關資料,成立課題研究組,並進行明確分工。

1、瞭解中外有效課堂教學的各種觀點。

2、瞭解近年生物大學聯考中實驗題的類型變遷。

3、學習研究《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和《江蘇省生物課程標準教學要求》

(二)、實施階段(2010年5月——2011年1月)

1、2010年5月:研究高中生物實驗課堂的有效教學,並嘗試寫出教學案例《實驗課中習題的巧妙運用》

2、2010年6月:學習研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完成讀書筆記《永不放棄你的學生》。

3、2010年08——2010年11月參加市舉辦《成長。路徑》的讀書活動,完成讀書筆記《最優雅的華服——書香讀-《成長、路徑》有感,繼續讀書總結並撰寫《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羣數量的動態變化》《高中生物實驗課中顯微鏡的使用的教學》《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尋求新課改中教與學的“黃金分割點”》《潛心修煉自成風格——魅力生物教師的課堂雕琢》《《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讀後感》等文章

(三)、總結階段

2011年1月——2011年2月根據一年來的課題研究分析所獲得的教學個案材料,總結生物實驗課堂題解題策略——《如何應對生物大學聯考中的實驗題》,並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形成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七、成果分析

(一)研究成效: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學生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對學習生物的興趣更濃了,不再懼怕實驗型的大題,主動發表自己見解的人與日俱增,更多的同學甚至會主動尋求生物各種實驗型題目演練。

1、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通過一年多的實驗,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得到了較好的發揮,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收集、比較、歸納、總結,到解決生物問題,全方位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充分展示了學習的主動性。

2、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生物學比較法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教授知識的過程,更是教會學生學習、培養能力的過程。通過比較法的教與學,不僅使學生掌握比較法,更重要的是通過長期的訓練,使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綜合等能力有所提高,而能力的提高又會促進和推動對知識的掌握推而廣之,其他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均可各章節具體知識點爲依託,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系統地示範、指導,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爲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增強了教師的教學素養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的教學觀念進一步更新,以提高學生的素養爲目標,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觀念進一步確立,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撰寫的《最優雅的華服——書香》在市教科所舉辦的讀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4、形成了新的實驗課堂教學開展模式

實施素質教育,需要減輕學生的壓力,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世界,接觸事物,接觸生活,學習更多的知識,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問題,培養獨立思維和創造能力。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主渠道、主陣地,“課堂教學素質化”作爲素質教育的一種基本形式已成爲人們的共識。針對高中學生的特點,提出了一種基本教學模式——實驗教學模式:設疑——實驗求證——自主探求——討論質疑——鞏固練習

本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內外都可參與知識的學習,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還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同時,本模式還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研究成果

1、寫下來4篇讀書筆記,積累很多教學素材

2、完成了4篇論文

3、撰寫4篇案例分析

4、形成了一套大學聯考實驗題型解題策略

八、存在的問題、縱深研究的建議及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由於時間的倉促以及本人的各方面經驗的欠缺,對於本課題研究在深度方面與廣度方面都有待於進一步探索,高中生物實驗的題型及解法也不能以一概全,我在今後的教學及研究中更要加強對這方面的探索與完善。使我的課堂成爲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使我的學生更加符合當今高度發展的社會需求。

研究課題報告 篇五

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經主管部門評審立項後,課題主持人會收到一份專門的文件---《課題立項通知書》。《通知書》除列明課題名稱課題類別課題編號等課題基本信息外,還會提出及時組織開題(一般爲接到立項通知書 3 個月內),並將開題報告電子稿發送到指定郵箱等要求。不少教師就會問:什麼是開題報告?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有何不同?如何撰寫開題報告呢?這就需要對課題開題報告有一些基本的瞭解。

一、課題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的聯繫與區別。

對教育教學課題研究而言,開題報告是研究者申報的課題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門批准立項後,在課題研究正式實施之前,由課題負責人(主持人)向課題組人員、課題研究指導人員(專家組)或其他相關人員進行的關於課題研究的書面論證材料。

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一樣,都是對一項課題所作的論證及研究工作設想,其內容結構大體相同,但其區別也較爲明顯。

一方面,課題研究方案論證設計在課題立項之前,是對所選擇課題的價值、科學性、創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論述,主要是闡明課題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爲了能夠通過立項而課題開題報告論證設計在課題立項之後(如果沒有被批准立項,就不存在課題開題),是在選題論證的基礎上,對課題研究的依據、價值、內容、方法等進行的更加具體和系統的思考與論述,是對研究過程、研究人員、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學規劃和全面安排,是爲完成研究任務、實現研究目標而進行的總體謀劃和文本表述。可以說,開題報告是對課題研究方案的再設計、再修改,其內容相較於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實,其論證和構想更加科學、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課題研究方案論證設計之前,課題研究者要做的準備工作一般包括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診斷,對教育經驗的梳理,對學習所得的思考,對相關文獻的檢索,等等。而在課題開題報告論證設計之前,課題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開展相關調研,對課題組人員進行必要的調整和結構優化,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細化、優化和充實、完善,開展相關培訓,等等。

應該說,從課題研究方案設計到課題開題報告論證,是一個從模糊到具體的過程,是對研究什麼、爲什麼研究、怎麼研究相關問題更加明確的過程,是由課題研究的初步設想轉化爲具體的研究操作的關鍵步驟。

因此,課題開題報告絕不是課題研究方案甚至是課題立項申報評審書相關內容的簡單複製。作爲課題研究者,既要明確二者之間的聯繫,又要弄清其在設計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課題研究,使課題研究思路和目標更加清楚,內容和方法更爲適當,研究人員結構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預期研究任務,達到課題研究的目的。

二、課題開題報告的內容與結構。

課題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開題報告題目、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義、課題概念的界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方法、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與表現形式、課題研究的組織和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開題報告題目常常採用課題名稱 + 開題報告的形式表述,如國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開題報告。課題名稱必須與課題管理部門審批的名稱(專家評審時會對個別申報的課題名稱作必要改動)即《課題立項通知書》列明的名稱完全一致,否則會被不予認可。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課題開題報告題目下面須署課題研究單位課題組名稱,如學校課題組,一般不署撰寫者個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論證設計的負責。

在開題報告正文之前一般還應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說明課題選題、立項、批准的過程,以及開題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儘快入題,切忌面面俱到、不着邊際。

接下來的正文部分不僅標誌着課題組對所研究課題的理解、論證水平,細節處往往也顯示出課題組成員的學術素養,因此,一定要觀點鮮明、語言準確、語意清晰、邏輯性強、層次清楚、結構完整。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義內容包括:課題研究的背景(歷史背景、現實背景),課題研究的依據(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實踐依據),課題研究的現狀(國內國外、省內省外的研究現狀及問題述評),課題研究的目的(解決哪些教育教學實際問題、達到什麼目的),課題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應用價值),課題研究的意義(對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長遠意義等)。語言表述要針對問題,適度、準確,既不能空喊口號,也不能漫無邊際。

課題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對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時也包括對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關於核心問題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則是相關的對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國小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課題中,學習策略就是核心概念,應着重對其在該課題中的內涵和外延作出科學界定,同時也應結合課題研究的具體對象和研究操作,對國小學科和實驗研究作簡要界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是對課題研究核心問題的細化表述,可以從不同維度分別列出。比如在國小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課題中,可以從學科維度列出國小語文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國小數學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國小英語學習策略實驗研究等內容,也可以從學習過程維度列出國小學科課前預習策略研究國小學科課堂學習策略研究國小學科課後複習策略研究等內容。研究內容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逐一表述,可適當展開,語言應簡要、準確。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對課題研究所選用方法的具體表述。適合教育教學研究的方法較多,如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觀察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等,不同的課題往往會根據研究問題類型的差異,採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國小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很明顯是要採用實驗研究法,當然,在實驗過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觀察法而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研究則需主要採用調查研究法。表述時不能只簡單寫明某種研究方法,還應適當說明如何運用這一研究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

課題研究的步驟與計劃主要是從時間維度上將研究過程劃分爲幾個階段,並分別說明各階段的時間安排、主要研究任務和要實現的目標。一般來說,可將課題研究過程分爲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而實施階段又往往要再分爲若干環節。研究者可借鑑類似課題的研究過程,思考、確定自己所承擔課題的具體研究步驟。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表現形式是對課題研究結果的預期。教育課題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報告、學術論文、教育教學專著等表現形式。階段成果可以同時用多種形式呈現,省級以上課題還會要求在研究過程中至少正式發表一篇相關的學術論文;最終成果則一般要求以研究報告和研究專著的形式呈現,其中研究報告是必須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時要註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稱及完成時間,可採用表格式呈現。

課題研究的組織和人員分工是對課題研究團隊和任務分擔的安排。應寫明課題組人員的構成及年齡、學歷、職稱、研究專長、研究經驗等結構特點,並詳細說明每個成員承擔的工作任務。

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對課題研究順利開展並取得預期成果所需條件的分析與承諾,主要包括研究基礎、研究保障等內容。研究基礎應寫明課題組成員完成的相關研究課題及取得的成果情況,研究保障主要寫明該課題研究所需的文獻資料、設施設備、時間、制度、學習培訓、學術交流及經費等條件和保障情況。

開題報告的結尾一般應寫幾句感謝、希望以及表態性的話語。主要是感謝曾經指導或參加過課題論證而又不在課題組的人員,希望有關方面繼續給予幫助,表明研究者的態度,等等,語言要簡明、誠懇。

完成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並經課題組反覆討論定稿後,就可選擇一個適當的時間召開課題開題會議,邀請專家對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評議,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如無不妥,開題工作即告完成,課題研究就將進入具體實施的新階段。

課題開題報告 篇六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大體育課間活動是近幾年在課間操基礎上發展和創造的一種學校體育新的組織形式。與課間操相比,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長,活動內容多,組織形式活,練習強度適宜,它不僅可以對師生緊張的工作學習起到調劑作用,而且對促進師生身心健康有明顯的實效。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國已深入人心,校園羣衆性體育運動的開展更是百花開放,但各校在組織競技性體育運動會的背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動不經常,活動內容死板老套,參與者有壓力等方面不足。而體育大課間活動已經許多城市開展和研究過,但大部分都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體系。

體育大課間活動發展的趨勢:以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爲本,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運動慾望;大課間活動的內容形式設計要豐富多彩,能夠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特長、不同興趣、不同水平學生的發展需要;大課間活動要力爭突出學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動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和場地,做到 小場地、大課間 ;積極探索把大課間活動作爲一種校本課程的新途徑,把大課間活動提高到一個新高度;大課間活動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確保師生人身安全,讓充滿活力的大課間、讓學生喜愛的大課間、讓安全有序的大課間出現在我市的各個校園。

三、課題研究依據

以《關於確保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少於一小時的意見》、《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和《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爲指導,落實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爲目的。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

牢固樹立 健康第一 的思想,以學生髮展爲中心,全面提高學生體質;滿足機體生理需求和變化規律,調整心態,放鬆精神,陶冶情操;促進骨骼發育,改善運動、呼吸、心血管系統的神經傳到功能;降低近視率,減少肥胖症;促進學生的休息與睡眠;科學使用腦力和體力;形成勇於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團隊精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做到大風小雨不間斷,酷暑嚴冬照常練,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和終生的健身意識。

1、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積極創新,力求以活動勵德,以活動輔智,以活動健體,以活動塑美,以活動促勞,促進學生五育全面和諧的發展。

2、優化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設備及管理,開放場地設施,提高其使用率,發揮其育人效益。

3、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讓學生有選擇地參與、學習、享受體育,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在課題實施階段,採用問卷的方法適時向學生和老師進行問卷調查,獲得學生和老師對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的效果,並徵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根據結果及時調整課題實施的方式方法。

經驗總結法:課題組成員經常學習加強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課間活動主題,對每一階段實施的情況進行反思,不斷總結,撰寫論文,根據課題研究進行的具體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2、研究措施:

時間保障。調節學校作息時間,明確規定大課間活動,任何教師不得擠佔大課間活動時間,若遇陰雨天就改在室內進行,如:室內遊戲等活動。

制度保障。制定大課間活動班主任、體育教師的職責,建立了領導督查制、班主任現場督促制、藝體教師指導制、活動評比制。

人力、物力保障。學校要求大課間活動師生全員參與,活動中教師既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保護者,同時也是活動者。

安全保障。加強安全宣傳和管理,按類別劃定活動區域,師生必須在指定活動範圍內活動。所有場地均安排教師進行現場活動指導,並督促學生安全。

六、課題研究步驟

XX年5月進行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座談會,全面啓動課題,制定大課間活動方案

XX年9月-20XX年12月份實施大課間活動方案;

XX年3月份對學校開展大課間活動進行總結,展示活動成果,並進一步完善。

完成結題報告20XX年3月進行課題後期期調查分析,並進行課題實驗總結,寫出有價值的研究報告,組織課題鑑定,向全市推廣大課間活動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