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篇一

師:當農夫的兒子看到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他會怎麼做呢?課文中沒寫,同學們能不能開動腦筋把這個故事繼續下去呢?

生:農夫的兒子一定會跑去向他的父親問個究竟。

師:是呀。我們來演一演當時的情景吧。我來扮演農夫,誰願意扮演兒子?

學生們紛紛舉手)

師:好!你們先討論一下:農夫的兒子該怎麼演?父子倆會說些什麼?然後選一位同學當代表上臺表演。

生:父親,你快去田裏看看吧!咱家的禾苗都枯死了!

師:小孩子家,瞎嚷嚷什麼!待我去瞧瞧。咦,這是怎麼回事!昨天還好好的……

生:父親,你昨天到底做了什麼呀?

師:我不是看到咱家禾苗老不見長嘛,爲父就想出一條妙計來: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整整忙了我大半天呢,可把我累壞了。雖然累壞 了,但值!你沒瞧見,那禾苗棵棵都長了一大截呢!

生:還“值”呢?現在禾苗都枯死了,你還覺得“值”嗎?

師:爲父也想不通啊,我的辦法明明很管用,現在爲什麼會變成這樣?

生:父親,難道你真的不知道禾苗是要自己長的嗎?你這樣做分明是在幫倒忙!

師:唉,爲父不是嫌它們長得太慢嘛!

生:禾苗長高、長大需要一個過程,要耐心一點。就像我們學生一樣,不也是一天一天慢慢長大的嗎?怎麼可能一夜之間就長大成人呢?

師:哎,聽你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一句話: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你說是不是一樣的道理?

生:還有“心急吃不得熱豆腐”。“欲速則不達。”

師:等等,剛纔你說得文縐縐的,爲父沒聽懂。

生:意思就是你如果急於求成,反而做不成事情,有時還會把事情弄糟。

師: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唉,看來。我真是“老糊塗”嘍!還是我“兒子”聰明!

……

課後反思到: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學的一個重點,而讓三年級的'國小生理解含義刻的意,有時也是教學的一大難點。是教者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還是通過巧妙設計。啓發學生自主發現,得出結論?看似殊途同歸,實則反映了兩種迥然不同的學生觀和教學觀,效果也是大相徑庭。上述方法中,幫助學生不僅自己揭示了寓意,而且還輕鬆理解了寓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拔苗助長(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篇二

三年級《揠苗助長》

生:老師,古代真有這樣的老農嗎?他叫啥?師:你說呢?你覺得他叫什麼名字合適呢?下面我們結合寓言內容給拔苗的老農取個名字。(學生當即找自己的學習夥伴討論,課堂氣氛活躍。)生:老師,我覺得他應該叫“白費力”。您看,他頂着烈日,白白忙活了一個下午,結果禾苗都枯死了,氣力豈不白費了?師:能結合課文來取名字,真不錯!看來,老農要好好謝謝你。生:按理說,老農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我覺得他連苦勞也沒有,辛辛苦苦種下的地就這樣白白糟蹋了,徒勞無功,所以我給他取名“吳功”。師:挺有道理的。還有別的名字嗎?生:聰明反被聰明誤,那不是“賈聰明”嗎?生:我給他取的名字是“胡塗”。你看他也不顧禾苗的死活,就胡里胡塗地將禾苗拔高了一大截。生:那都是心急惹的禍啊!叫他“辛急”算了。生:老師,我叫他“大傻”。我還編了個順口溜:大傻大傻你真傻,心急禾苗長不佳,盡將禾苗往高拔,還說氣力沒白花,結果禾苗都枯死。你說他,傻不傻?……師:同學們可真聰明,拔苗的老農聽了大家給他取的名字,肯定自嘆不如。評析: “我給老農取個名”這一設計看似閒筆,實則不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上述片斷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展開的。教例以學生的疑問爲契機,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拔苗老農的名字。學生外引相關經驗,內聯課文內容,興致盎然。從課堂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從寓言內容出發,同時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將個體自身的相關語文經驗融入其中。於是,“白費力”、“吳功”、“賈聰明”、“胡塗”、“辛急”、“大傻”一個個富有想象力、充滿靈性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讓我們不得不由衷地讚歎:“同學們可真聰明!”我們有什麼理由抑制這一朵朵創新的小花呢

生:老師,古代真有這樣的老農嗎?他叫啥?師:你說呢?你覺得他叫什麼名字合適呢?下面我們結合寓言內容給拔苗的老農取個名字。(學生當即找自己的學習夥伴討論,課堂氣氛活躍。)生:老師,我覺得他應該叫“白費力”。您看,他頂着烈日,白白忙活了一個下午,結果禾苗都枯死了,氣力豈不白費了?師:能結合課文來取名字,真不錯!看來,老農要好好謝謝你。生:按理說,老農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我覺得他連苦勞也沒有,辛辛苦苦種下的地就這樣白白糟蹋了,徒勞無功,所以我給他取名“吳功”。師:挺有道理的。還有別的名字嗎?生:聰明反被聰明誤,那不是“賈聰明”嗎?生:我給他取的名字是“胡塗”。你看他也不顧禾苗的死活,就胡里胡塗地將禾苗拔高了一大截。生:那都是心急惹的禍啊!叫他“辛急”算了。生:老師,我叫他“大傻”。我還編了個順口溜:大傻大傻你真傻,心急禾苗長不佳,盡將禾苗往高拔,還說氣力沒白花,結果禾苗都枯死。你說他,傻不傻?……師:同學們可真聰明,拔苗的老農聽了大家給他取的名字,肯定自嘆不如。評析: “我給老農取個名”這一設計看似閒筆,實則不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上述片斷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展開的。教例以學生的疑問爲契機,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拔苗老農的名字。學生外引相關經驗,內聯課文內容,興致盎然。從課堂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從寓言內容出發,同時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將個體自身的相關語文經驗融入其中。於是,“白費力”、“吳功”、“賈聰明”、“胡塗”、“辛急”、“大傻”一個個富有想象力、充滿靈性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讓我們不得不由衷地讚歎:“同學們可真聰明!”我們有什麼理由抑制這一朵朵創新的小花呢

生:老師,古代真有這樣的老農嗎?他叫啥?師:你說呢?你覺得他叫什麼名字合適呢?下面我們結合寓言內容給拔苗的老農取個名字。(學生當即找自己的學習夥伴討論,課堂氣氛活躍。)生:老師,我覺得他應該叫“白費力”。您看,他頂着烈日,白白忙活了一個下午,結果禾苗都枯死了,氣力豈不白費了?師:能結合課文來取名字,真不錯!看來,老農要好好謝謝你。生:按理說,老農沒有 功勞,也有苦勞。但我覺得他連苦勞也沒有,辛辛苦苦種下的地就這樣白白糟蹋了,徒勞無功,所以我給他取名“吳功”。師:挺有道理的。還有別的名字嗎?生:聰明反被聰明誤,那不是“賈聰明”嗎?生:我給他取的名字是“胡塗”。你看他也不顧禾苗的死活,就胡里胡塗地將禾苗拔高了一大截。生:那都是心急惹的禍啊!叫他“辛急”算了。生:老師,我叫他“大傻”。我還編了個順口溜:大傻大傻你真傻,心急禾苗長不佳,盡將禾苗往高拔,還說氣力沒白花,結果禾苗都枯死。你說他,傻不傻?……師:同學們可真聰明,拔苗的老農聽了大家給他取的名字,肯定自嘆不如。評析: “我給老農取個名”這一設計看似閒筆,實則不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上述片斷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展開的。教例以學生的疑問爲契機,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拔苗老農的名字。學生外引相關經驗,內聯課文內容,興致盎然。從課堂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從寓言內容出發,同時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將個體自身的相關語文經驗融入其中。於是,“白費力”、“吳功”、“賈聰明”、“胡塗”、“辛急”、“大傻”一個個富有想象力、充滿靈性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讓我們不得不由衷地讚歎:“同學們可真聰明!”我們有什麼理由抑制這一朵朵創新的小花呢

[拔苗助長(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篇三

《揠苗助長》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情節簡單,學生一讀就能瞭解故事內容,其中寓意更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急於求成”。但這寓意比較抽象,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難以理解的,面對這樣一篇文章,我摒棄了按部就班的。程式和繁瑣的分析,讓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特別重視朗讀訓練。

教學中,我從朗讀入手,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寓意。採用了多種朗讀方式,如男女生分讀、小組、同桌等多種形式,學生通過朗讀,都能很好的領會到寓意,另外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和動作演示去體會種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長高的那種急切的心情。如:理解他在巴望着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邊去看。我讓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想象農夫此時會做些什麼?想些什麼?說些什麼?然後再加上動作。學生的表演非常到位,正是因爲學生能夠體會到那個人的焦急機,所以才能演得如此到位。另外,理解“一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體會筋疲力盡時,我又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火辣辣的太陽底下,那個人正在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把禾苗往高裏拔,有一百棵禾苗、一千棵禾苗、很多很多禾苗、中午、一點兩點,一直從中午拔到了晚上。終於拔好了。此時我忙問:“小朋友,你們現在有什麼感覺。”有的說累,有的說手痠,還有的說腰痠背疼。這就是課文中說的筋疲力盡。這樣的角色體驗讓學生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筋疲力盡,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動直觀的推論,獲得心靈的頓悟。

拔苗助長 篇四

在那個農民拔完苗後,一直在做着甜美的白日夢:莊稼倍倍高。可當他做完白日夢準備下地收穫時,才發現莊稼己經死掉了。

他看到鄰居們都在打農藥,以爲是蟲子把他家的莊稼咬死的,從這以後起他就“無原無故”地和蟲子結下了“仇”,而且他說,他會把這個當作家族習俗,要世世代代的傳下去。

他的兒子出奇的聰明,得過世界“奧林匹克”比賽一等獎。“父親你爲什麼要跟蟲子結下“仇”呢”?兒子在休息的時不解地問,“因爲它們咬死了我的莊稼呀”,父親不以爲然的說。“你確定”?兒子一邊看《科學實驗報告》一邊問,“當然了,當時大家都在打農藥,而我沒有打”,父親大聲說道。

“可是在那辶前,你有了“拔苗助長”的醜名了。也許是因爲你拔了它的苗,注意,是連根拔起,只是根沒露出來,這樣它就吸叫不到營養了,所以才死。”

“……”父親沉默了。

“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對吧?”

“也對,以前是我沒搞清楚……”

從此以後農夫的莊稼是越種越好,當上了村裏種能手……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篇五

《揠苗助長》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七單元中一篇課文,是一則傳統寓言。它展現了一個急於求成而揠苗助長的可笑而滑稽的農夫形象,讓學生明白做事不能急於求成,違反規律的道理。

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如果讓他們自己說出來這則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較難的,而且絕大多數孩子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怎樣讓學生既明理又會表達呢?我是這樣設計本課教學的:揭題釋題--初讀了解大意--品讀體會“焦急”--感悟寓意--點明寓意。

首先,從《揠苗助長》的課題着手,在圖片的輔助下,理解揠苗的意思,並從文中找出有關揠苗意思的句子。當學生明白揠苗的意思後,我適時追問: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裏拔是爲了什麼呢?這樣讓孩子們理解揠苗助長的意思就水到渠成。緊接着我給孩子們一個問題:這個種田人爲什麼揠苗助長?結果怎樣?孩子們明白了這個問題也就能說出故事的主要內容。

其次,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農夫的“焦急”。例如:說說“巴望”還可以換成什麼詞語?什麼叫“自言自語”?做做“喘氣”的樣子……對於句子“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則通過3次不同層次的引讀體會農夫的焦急。在理解“筋疲力盡”的時候不是死板地用語言來解釋,而是讓學生看圖想象農夫拔完苗會有什麼感覺,這樣就非常自然貼切地理解“筋疲力盡”了。整個板塊教學中, “讀”貫穿始終。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練讀、指名讀、範讀等,做到了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說”。既培養了朗讀的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最後,借用植物生長規律的經驗,引導學生體會寓意。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而言讓他們說出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比較難。因此,我先讓孩子們觀看番茄生長的錄像後讓他們說說自己從錄像中明白了什麼?再追問孩子文中的這個人犯了什麼錯誤?當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其中的道理時,我再做稍微引導,如此一來,孩子們就能明白其中的寓意。

一堂好課應該是一堂真實的紮實的有爭議的課。在這節課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設計好教案後,總習慣於按照教案一步一步走下來,時間來不及了,就開始爲了完成教案中的設計開始趕教案。學生在對於《揠苗助長》的寓意沒有理解透徹的時候,就可以再多花些時間,讓學生讀書、思考、討論,而不是爲了一定要把後面的趕完而匆匆了事。其實上課就和生活一樣,很多時候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我們學會放棄,先把前面一步紮紮實實打牢,再往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