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一數學學習的五步法

高一數學學習的五步法

俗話說:“平時不用功,考試發了懵。”想要大學聯考成績好,離不開平時點滴的積累。那麼,高中數學高如何才能學好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一數學學習的五步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數學學習的五步法

一、讀好課本,學會研究

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常輕視課本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因此,同學們應從高一開始,增強自己從課本入手進行研究的意識。可以把每條定理、每道例題都當作習題,認真地重證、重解,並適當加些批註,特別是通過對典型例題的講解分析,最後要抽象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並做好書面的解題後的反思,總結出解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以便推廣和靈活運用。另外,學生要儘可能獨立解題,因爲求解過程,也是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過程,同時更是一個研究過程。

二、記好筆記,注重課堂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好的聽課習慣是很重要的。當然聽是主要的,聽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聽的時候注意思考、分析問題,但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課堂效益低下,因此應適當地有目的性的記好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主要精神與意圖。科學的記筆記可以提高45分鐘課堂效益。

其次,要提高數學能力,當然是通過課堂來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活的,老師教學的對象也是活的,都在隨着教學過程的發展而變化,尤其是當老師注重能力教學的時候,教材是反映不出來的。數學能力是隨着知識的發生而同時形成的,無論是形成一個概念,掌握一條法則,會做一個習題,都應該從不同的能力角度來培養和提高。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教學,理解所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與前後知識的聯繫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

再次,如果數學課沒有一定的速度,那是一種無效學習。慢騰騰的學習是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培養不出數學能力的,這就要求在數學學習中一定要有節奏,這樣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數學能力會逐步提高。

最後,在數學課堂中,老師一般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伴隨着問題討論,因此可以聽到許多的信息,這些問題是很有價值的。對於那些典型問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必須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症遺留下來,甚至沉澱下來,有價值的問題要及時抓住,遺留問題要有針對性地補,注重實效。

三、做好作業,講究規範

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也很有必要.在作業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必須獨立完成。同時可以培養一種獨立思考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鐘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疲疲憊憊的作業習慣使思維鬆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抓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高一年級主動抓起,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徵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寫好總結,把握規律

一個人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纔有不斷地提高。" 不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過程便是最好的例證。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爲了更一步的發展。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爲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複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堅持“兩先兩後一小結”(先預習後聽課,先複習後做作業,寫好每個單元的總結)的學習習慣。

五、練好悟性,提升能力

學習要注重反思,練好悟性。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繫,只是忙於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數學學科擔負着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與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的要求較高。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反思中才能培養和提高。數學內容的鉅變和學習方法的落後,在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如山,形成惡性循環,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最好的悟性。

學好高一數學的學習方法指導

認識國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差異

1、知識差異。

國中數學知識少、淺、難度容易、知識面窄。高中數學知識廣泛,將對國中的數學知識推廣和引伸,也是對國中數學知識的完善。如:國中學習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範圍內的,但實際當中也有720和30等角,爲此,高中將把角的概念推廣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負在內的所有大小角。

2、學習方法的差異。

(1)國中課堂教學量小、知識簡單,通過教師課堂教慢的速度,爭取讓全面同學理解知識點和解題方法。而高中數學的學習隨着課程開設多,每天至少上六節課,自習時間三節課,這樣各科學習時間將大大減少。

(2)模仿與創新的區別。

國中學生模仿做題,他們模仿老師思維推理教多,而高中模仿做題、思維學生有,但隨着知識的難度大和知識面廣泛,學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學生全部模仿訓練做題,也不能開拓學生自我思維能力,學生的數學成績也只能是一般程度。

3、學生自學能力的差異。

國中學生自學那能力低,大凡考試中所用的解題方法和數學思想,在國中教師基本上已反覆訓練,老師把學生要學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問題,都集中表現在他的耐心的講解和大量的訓練中。但高中的知識面廣,要教師全部訓練完大學聯考中的習題類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較少的、較典型的一兩道例題講解去融會貫通這一類型習題,如果不自學、不靠大量的閱讀理解,將會使學生失去這一類型習題的解法。

4、思維習慣上的差異。

國中學生由於學習數學知識的範圍小,知識層次低,知識面窄,對實際問題的思維受到了侷限。高中數學知識的多元化和廣泛性,將會使學生全面、細緻、深刻、嚴密的分析和解決問題。也將培養學生高素質思維。

5、定量與變量的差異。

國中數學中,題目、已知和結論用常數給出的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數和定量。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我們將會大量地、廣泛地應用代數的可變性去探索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怎樣學好高一數學的方法

1、高效課堂、注重作業

對於數學來說,課堂上不僅要收穫知識本身,更要跟緊老師的思路,學會解數學題的思維方法。除了集中注意力聽講之外,還要注意整理課堂筆記,這是高效課堂必備的方法之一,通過整理課堂筆記,不僅能鞏固所學知識,更能理清老師講課思路、幫助提升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同時課堂筆記也是很好的複習工具。

老師留的課後作業,大家也要重視起來,課後作業是針對每一堂課的鞏固複習,如果作業不會做,就證明課堂知識沒學紮實。所以,做數學題,不能邊看課本邊做題,而是要做好複習,然後合上課本靜下心來答題。抄不抄襲作業往往是好學生與壞學生的最大區別,要知道抄作業是厭學、懶惰、學習不積極的體現,而主動獨立完成作業是平時學習態度的最好體現。

2、重視基礎、善於用圖

有人這樣總結數學:考試馬虎——基礎不牢,答題慢——基礎不牢,不懂靈活處理——基礎不牢……,由此可見,基礎知識對數學的重要程度。很多高中生爲追求成就感,往往會追求難題、偏題,其實,這反而不利於成績的提升,函數的概念都不知道,又怎麼能學好函數呢?

任何知識都要先把基礎打牢,都要從基礎知識開始學起,數學更需如此,只有直完全掌握基礎知識才能提升答題速度和準確率。

在平時學習中,有的時候,一些簡單題只要把圖畫出來,答案就直接出來了。由此可見,善於畫圖、用圖也是學好數學的方法之一。圖形不僅讓題目更加形象、提升理解程度,而且直觀的圖形能夠幫助我們捋順思路,所以,善於用圖也是學好高中數學的方法之一。

3、樂於總結、查漏補缺。

樂於總結,不僅要總結經驗教訓,也要加強反思,多問幾個爲什麼?比如,爲什麼這道題會錯?爲什麼這道題要這樣解?爲什麼這個方法更簡單?等等,如果能做到問題成串,那麼掌握的知識就會成片,慢慢積累下來,掌握的知識就會更加系統,也更符合自身實際,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