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鮑照《擬行路難》原文翻譯賞析精品多篇

鮑照《擬行路難》原文翻譯賞析精品多篇

古詩今譯 篇一

將水傾倒在水平地,水會自然地向四處流淌。人生是即定的,怎麼能成天哀嘆抱怨呢?

想要借喝點酒、唱幾句《行路難》來寬慰自己,可是卻因舉杯飲酒而唱不下去。人心不是草木石頭,怎麼會沒有感情?然而想說又不能說,還是不說了吧。

賞析 篇二

鮑照(412?-466),字明遠,南北朝時期東海(今江蘇漣水北)人。鮑照出身於平民家庭,社會地位卑微,曾做過王府參軍,統治集一團一內亂時爲亂兵所殺。後人稱他爲鮑參軍。

鮑照的作品在藝術風格上直接繼承了建安傳統,俊一逸豪放,奇矯凌厲,對後世李白、岑參、高適、杜甫都有較大影響。特別是他的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內容上,多表現爲國建功立業的願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及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亦有少部分作品描寫了邊塞戰爭和征戍生活,被後人視爲唐代邊塞詩的萌芽。

鮑照詩作今存204首。其中的《擬行路難》十八首,主要抒發詩人對人生艱難的感慨,表達寒門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寫遊子和思婦之作,大多感情強烈,語言遒勁,辭藻華麗。

本組作品成於羣雄割據、社會動盪的南北朝時期。當時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而鮑照出身寒微,他雖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但是卻受到社會現實的壓制和世俗偏見的阻礙,於是常藉助於詩歌創作來抒發其心中建功立業的願望,傾吐寒門志士備遭壓抑的痛苦,表達寒士們慷慨不平的呼聲,流露了對門閥社會的不滿和抗爭。

本篇是《擬行路難》十八首中的第四篇,抒寫的是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容十分切合樂府詩原題《行路難》。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作品開篇便巧妙地從水瀉地面四方流淌這一現象入手,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以其超常的感悟詮釋了人生的某種哲理,即那流向“東西南北”的“水”,恰似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由此可見,這兩句開篇語,通過“瀉水”這一尋常物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當時社會門閥等級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悲憤、抑鬱的心情一瀉無餘。

接下來四句,詩人轉向對自己心態的剖白。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在這兩句詩裏,詩人對眼前這些人間不平事不是去直接呼籲和吶喊,當然,這也是像詩人這等社會地位低微之人的呼籲和吶喊所不能起改變的。因此,詩人只能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不正常現象,並渴望從不能像他人那樣“行嘆復坐愁”的追求之中求得心靈深處的慰藉和解脫。從“人生亦有命”一句看,詩人的人生態度是消極的;而從“安能行嘆復坐愁”一句看,詩人的思想意識深處又蘊藏着不甘寂寞的積極向上的健康因素。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酌酒以自寬”表現出來的是詩人一種內心的不平衡,一種無法改變現實的可奈。面對不平又無可奈何才借酒消愁,聊以自我安慰。然而,自古有道“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腸愁更愁”。就連藉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詩句寫得含蓄蘊藉,寓意深厚,這一處理方式比起直接訴說心中的`悲哀和苦悶的正面描寫手法來,表達程度和藝術效果都要好得多。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作品寫到這裏,詩人的情緒已經積蓄到了一定程度,再也抑制不住憤懣的情懷。人不是草木,不是石頭,長期處在這種門閥等級社會制度的壓制下,面對眼前社會的重重黑暗,豈能無動於衷,無所感慨啊?作品寫到這裏,按常理說下文中的詩人應該是筆如刀一槍一,是滿懷激憤地去評擊時弊,去控訴世道的不公平,然而筆鋒一轉,確是令讀者瞠目的“吞聲躑躅不敢言”。 “吞聲”,話到舌前又咽回去了;“躑躅”,猶豫不決,徘徊不定的樣子。前句說“豈無感”?此處卻“不敢言”,可見當時的現實社會的黑暗到了極點。詩人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忍氣吞聲,打掉門牙往肚裏咽。讀到這裏,我們不得不重新品味前文的“人生自有命”的深刻內涵了。

站在歷史的角度品讀這首詩,不難看出詩人在作品中流露了一定程度的消極思想成分,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生亦有命”,帶有明顯的宿命論色*彩;另一方面,字裏行間還流露了對殘酷、不平等的社會現實的妥協情緒。當然,詩人反映於作品中的這些消極思想情緒,是與其所處的時代和所受教育的歷史侷限分不開的。

從表現手法上看,作品最值得回味的一點應該是含蓄蘊藉,用清代沈德潛前輩的話來說就叫做“妙在不曾說破”,這一巧妙的藝術處理給讀者留下了極大的思考餘地與想象空間。

注視 篇三

擬行路難:“行路難”,樂府雜曲,本爲漢代歌謠,晉人袁松山改變其音調,製造新詞,流行一時。鮑照擬作十八首,題爲《擬行路難》。“擬行路難”中的“擬”應爲“模仿、模擬”之解,是鮑照模仿原“行路難”的風格而作。例如:擬作、擬音、擬古等。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詩人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這一自然現象喻人生貴賤不齊。瀉,傾瀉。

行嘆復坐愁:整天哀嘆抱怨(命運之不濟)。

舉杯斷絕歌路難:這句是說《行路難》的歌唱因飲酒而中斷。

吞聲:聲音將要發出又停止。

躑躅(zhízhú) :猶豫,徘徊不前。

原作 篇四

擬行路難(其四)——(南北朝)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