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杜甫簡介(通用多篇)

杜甫簡介(通用多篇)

《春夜喜雨》 篇一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登白馬潭》 篇二

水生春纜沒,日出野船開。

宿鳥行猶去,叢花笑不來。

人人傷白首,處處接金盃。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旅夜書懷》 篇三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年少優遊 篇四

開元十九年十九歲時,杜甫出遊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遊吳越,歷時數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回故鄉參加“鄉貢”。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於是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遊。

天寶三載(744)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遊樑、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之後,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過了4年,秋天轉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遊生活,回到長安。

仕途不順 篇五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於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爲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於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爲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爲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爲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偃師首陽山——婚後居所 篇六

杜甫二十歲之後的十年,大部分時間在外遊歷,腳步遍佈今江蘇、浙江、山東、河北等地。直到30歲,杜甫從山東回到東都洛陽與楊氏成婚,在偃師縣城西北首陽山下的屍鄉亭附近建了幾間窯洞居住下來,這就是常常在他詩中出現的“陸渾山莊”、“土婁莊”、“屍鄉土室”。他在這裏居住了大約13年,結識了李白、高適等摯友,寫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名句和《兵車行》、《麗人行》等一批不朽詩篇。今天的偃師縣杜樓村北仍保留有杜甫先祖、晉當陽侯杜預墓和杜甫祖父杜審言墓。另有一處據稱爲杜甫之墓,墓碑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所立,上刻有“唐工部拾遺少陵杜文貞公之墓”幾字。

陝西杜公祠——求仕之路 篇七

杜甫35歲時曾移居長安以圖實現求仕之志。他曾長期居住在長安少陵附近,又因遠祖杜預本是長安人,所以自稱“少陵”、“少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詩集也以《少陵集》命名。然而杜甫仕途坎坷,在長安經歷了應詔不第、干謁無門、生活困窘等重重挫折。如今的杜公祠位於長安區韋曲鎮東的少陵塬畔。它北倚少陵原,南臨樊川,祠內花草茂盛、環境幽雅。杜公祠是個四合院式的建築羣,山門是仿唐代的磚木結構;院內有五個水泥砌的大花壇,祠院內有三間享殿,殿內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祠內最珍貴的文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0年)杜甫寫的《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這是現存唯一的杜甫筆跡。展室牆壁上有《唐書杜甫傳》、《杜甫年譜》、“杜甫足跡圖”、“杜氏世系表”、“杜甫在長安行跡圖”等。現杜公祠系清代重修,1960闢爲杜甫紀念館。

秋盡杜甫原文 篇八

秋盡東行且未回,茅齋寄在少城隈。

籬邊老卻陶潛菊,江上徒逢袁紹杯。

雪嶺獨看西日落,劍門猶阻北人來。

不辭萬里長爲客,懷抱何時得好開。

《春日憶李白》 篇九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