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王維《鹿柴》古詩解析(新版多篇)

王維《鹿柴》古詩解析(新版多篇)

《鹿柴》 篇一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句解 篇二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的這首《鹿柴》,以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顯著特點,千百年來,爲歷代的人們所喜愛。不過,在我看來,除此之外,這首詩還另有其美妙的地方,那就是動景與靜景的相互映襯。

前兩句寫“山林談笑”,是動景,但動中有靜。作者採用“欲擒故縱”的手法,在寫“山林談笑”的動景之前,先寫“空山不見人”,爲後面的“但聞人語響”作鋪陳。山谷空曠,人跡罕至,猶如世外仙境,真是空寂至極!但作者所要表達的,並不是山林的空寂,而是人們在這個地方的活動和對這個地方的喜愛。所以,緊接着的“但聞人語響”就峯迴路轉,出人意料地表現出在這樣空寂至極的山林中,卻隱逸着縱情山水的人,這些人在山林之中又說又笑,其樂融融。此句寫人而不見人,而是用聲音來進行巧妙地烘托,表現出了山林中人的活動和對這個地方的喜愛。前兩句的巧妙之處就在於:爲寫動景先寫靜景,讓靜中寓動,動中有靜,動靜和諧,相得益彰。

後兩句寫“山林夕照”,是靜景,但靜中有動。不管是“入深林”,還是“照青苔”,都是在寫日光的動。日落時分,夕陽透過樹隙映入幽深的山林之中,繁茂的樹木以及樹木叢中潮溼土地上的一片片青苔,與柔和的晚霞相互輝映,構成一幅絢爛迷人的景色!這樣的動靜相映,給人的是一種安詳、和諧、靜謐的美感。

全詩就是這樣,先寫動景,後寫靜景,在寫動景時用靜景作鋪襯,在寫靜景時用動景來映襯,這樣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相互映襯,勾勒了一個動靜和諧的幽美意境,讓人感受到《鹿柴》所描寫的確確實實是一個靜謐安詳、景色秀麗而又充滿生機的地方。

鹿柴原文及翻譯 篇三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註解

1、鹿柴:以木柵爲欄,謂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時分,陽光返射到東方的景象。

譯文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譁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黃的。微光。

賞析

這是寫景詩

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着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韻譯 篇四

鹿柴,王維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歌詠,共得四十篇,編爲《輞川集》。這首詩是王維二十首詩中的第五首。詩裏描繪了鹿柴日落之時的景色。

《鹿柴》註釋 篇五

①鹿柴(zhai):“柴”同“寨“,柵欄。此爲地名。

②但:只。聞:聽見。

③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日光之影,古時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