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教學《魚游到了紙上》反思(精品多篇)

教學《魚游到了紙上》反思(精品多篇)

《魚游到紙上》反思 篇一

教學流程的設計科學清晰,第一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第二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魚游到了我們的心中。整個教學過程隱含着內容和情感的主線,內容主線是魚游到了紙上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會游到紙上,由此而展開學習小女孩的那句話——“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以及描寫青年畫魚的動作和神態的段落。情感的主線隨着內容的主線而行走,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一絲不苟、全神貫注、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讚歎之情一步步加深。兩條主線既齊頭並進又相互交融。圍繞着這兩條主線,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品詞析句積累語言,抓住課文中語言的生髮點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遊”和“畫”的對比朗讀;想象魚的動態的詞語進行擴展讀;將文字還原成真實的畫面來讀;通過音樂感受文字來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滲透,即抓住關鍵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發展。問題的設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

但是,這節課也存在着一些遺憾。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後,我應當引導學生總結“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裏”之間的關係。雖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學生對這層關係已經有所感悟,但還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爲……所以……”這組關聯詞,學生的思維將更加的清晰。這節課的整體感覺比較“緊”,作爲教師,我自己的情緒都沒有調動起來,更沒有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在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上不是那麼的自然,這裏還需要好好去設計。

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該怎麼設計,我事先制定了兩套方案,第一套是以“這名聾啞青年是個什麼樣的人”爲中心輻射到全篇,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和教師的引導去實現教學目標。第二套方案是從文章的最後一句“魚先游到了我的心裏”入手品“遊”字,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興趣,探究魚怎樣游到心裏的,然後又怎樣游到紙上的。後來我確定的教學設計有很多地方都借鑑了名師王崧舟的教學設計,但並不是簡單地搬過來,在充分理解了他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意圖之後進行了再創造,如:王崧舟老師抓“靜”字,引導學生“靜心悟禪”,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文化的層次。通過我對學生學情的瞭解,我認爲學生不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因而在教學中是降低了難度的,去尋找學生情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進行情感的薰陶。還有對描寫人物的動作這一段的品讀,對人物“堅持不懈”精神的感悟,教學版塊之間的銜接等等。我想只要是對學生有益的、對老師的個人發展有益的,仿效名師未嘗不可。

貼切的評價,給學生一份輕鬆的氛圍。 篇二

聽完課時對王老師的“評價”語深感佩服,就是自然、舒適。 就在學生體味文章而又不能達到的情況下,老師語氣非常中肯地說:“讓同學們爲難了!”而且說了三次。後來,在教師毫無痕跡的指導下,學生終於慢慢,自然地走進文本的極至處。無庸致疑,老師的話在盛大公開課的情況下,給了學生理解,信任,更給了學生一種“以退爲進”的鼓勵。此外,還有“聽一聽,這麼長的句子沒有讀錯一個字,功夫很深!”“好眼力!一口氣留意了四個詞語!”都給了學生無痕的支持。在平時,當學生沒有反映時,我們常常會急躁,甚至帶有咄咄逼人的疑問,使得學生沒有了寬鬆的思考環境,束縛了學生,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這樣,學生不敢盡情思考和表達是屬於正常反映的。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三

在經過緊張的一番磨課、評課後,現在坐在電腦前的我還無法放鬆下來。其實磨課已不是第一次了,從一次次的磨課中我感覺自己在慢慢地成長:從最初迷茫地面對課堂到逐步找到了點上課的門道;從被批得體無完膚到漸漸聽到了肯定的話音。

也許是我對自己過於自信,這次無論從教案還是上課準備中我都相信自己能把這堂課上出彩。但是在上後感覺沒有自己起初預料的那種成功感,留下的是對自己的一點點失望。在上今天這堂課前,我還借班上了一下,而由於怕壓力太大,只叫了胡老師來聽。在上這堂預演課的時候我覺得很輕鬆,感覺上得比較好,因爲這個班級的學生無論是朗讀能力還是發言時的口頭表達能力都讓我很驚訝。經過這堂課的熱身後我對今天的課可以說是信心滿滿的。但是在上完今天的課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上前應該聽聽更多的人的意見,不斷改進,害怕壓力就是害怕面對自己的不足!

今天的磨課與以往不同的是多了十幾個其他兄弟學校的老師,也許由於外在的壓力比較大,整堂課下來學生和我都沒能放開膽子。原本我班學生平時上課很活躍,但是今天課堂上的表現不如平常。我覺得這也是我自己應該反思的地方,平時對於鍛鍊學生膽量的培養還不夠重視。話雖如此,但是學生一堂課中的表現跟老師自身問題設計及提出問題方面的表達是息息相關的。針對這堂課上後的效果及其他老師評課的結果,我做出瞭如下反思:

第一、這堂課中抓住了“遊”字作爲線索,並從“遊”字展開內容,體現主題。(本來教案的設計是這樣,但是由於準備的時候沒有多加揣摩,再加上課堂發揮不佳,致使後半節課的教學內容有點偏離教學主題,致使顯得有點散亂。)

第二、上課中對於學生的評價語在經過預設後能夠比較完整的表現出來,比之前也嫺熟的多了。但是個別評價語還不夠精彩,我想這跟平時我積累的不夠多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第三、在這堂課中很多環節出現學生冷場,這是由於我提出的問題缺乏一定的鼓動性、啓發性。很多問題由於預先設計時還不夠多加揣摩,致使造成問題不清晰,學生無從回答。

第三、這堂課中朗讀還不夠多,還不能做到從讀中讓學生感悟,做到水到渠成地體會到主題。(比如文中“青年靜靜地觀魚”這一場景,我在上課時抓住了“靜靜”一詞,讓學生通過換詞的方法幫助理解,但是在教學環節中僅僅是做到了“換詞感悟”,在學生感悟後未能帶領學生回到原句,細細品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個道理我懂,只是在語文教學中我還不能真正做到放手讓學生去讀、去品味,這在我平時教學中做的也還是不夠的。

“吃一塹,長一智”,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教訓,儘管是“摸爬帶滾”地在前進,但是我相信自己走路的腳步會越來越堅定,越來越自信!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 篇四

人教新課標版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的27課《魚游到了紙上》一文,通過對聾啞青年觀魚、畫魚表現的細緻描寫,讚美了其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觀察細微、構思巧妙成文,寫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生動感人。其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很喜愛閱讀的一篇課文。下面是我對《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反思。

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第一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二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第三步:感悟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學習重點放在感悟“魚游到了心裏”,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及“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則作爲教學難點來突破。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開課伊始,我就出示“你覺得聾啞青年是一位怎樣的青年?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透過這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我覺得在高年級的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帶着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提倡個性化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

在課堂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句段,談自己的體會。我沒有拋問題給他們,而是通過“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你讀了這一段,感受是什麼?”這樣的形式慢慢地引導他們體悟課文內容。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另外結合課文還進行了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3、抓重點詞句,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讓學生談體會,從而引導體會到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讚歎之情一步步加深。

4、創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爲學生創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設,反覆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後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爲理解“先游到了心裏”做好鋪墊。

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已完成,但心裏也有遺憾:在突破課文重難點的問題上,我讓學生用關聯詞串起這兩者的關係,學生雖然已經理解,但回答得與我的預設有差別,在這一環處理上不夠機智。這次的遺憾和失敗,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帶來思考,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五

教師語言還需斟酌,課堂上,老師的話較多,有些語言顯得較羅嗦,孩子質疑、回答有,但是沒有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說,顯得孩子的能力沒有被挖掘出來。

一、課堂氣氛還需調動,課堂氣氛沒有達到教案預設時的輕鬆愉悅的氣氛,孩子們發言不是很積極,老師只能一個勁地鼓勵學生多動腦、多舉手發言,但是效果不明顯。課後,其他老師建議我教案設計上可以創新點,設計還是顯得傳統,老師提問太多,沒有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去悟。反思後,我確定了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

二、對教材鑽研還要再深入,要緊扣整本書、整個單元去備課,不能只一篇課文去設計教案,只有把握了整體,才能讓整個知識鏈連接起來,孩子學起來也更容易。

三、對課堂把握經驗方面還需向更多其他的老師學習,如如何調動課堂氣氛、孩子的積極性,對於學生的回答如何應答,體現老師的課堂機智。

四、在語言上還要多去錘鍊,在平時的常態課中就要灌輸此意識,老師要講得少而精又能點出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以上是我上完課後的反思及今後的努力方向,收穫頗多。希望自己能夠慢慢成長,能夠把每堂課都上成孩子心中的精品課。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 篇六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材料”。積累材料是以仔細觀察作爲前提的。只有通過仔細觀察,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這一課有兩個觀察角度:一個是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青年的一舉一動,把聾啞青年寫“活”的;二是聾啞青年通過仔細觀察魚的每個部位和魚遊動的樣子,把魚畫“活”的。

二、教學目標:

1、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學習課文中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格。

2、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4、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2、學習作者怎樣留心周圍的事物和積累作文材料的。

四、教具準備:幻燈片

五、教學方法:合作學習。

六、課時分配:二課時。

七、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3、給課文分段,並學習第一段。

二、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合作學習課文二、三、四段。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的方法:

1、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合作學習,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關係。

2、突破的方法和途徑:

(1)、緊扣“遊”,滲透整篇文章。

(2)、通過幻燈、質疑、小組討論、朗讀、精心設計練習等多種形式來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達到解難釋疑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的讀、思、做、議、說的語文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1)、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二、品味課題。

1、板書課題,審題質疑,激發情趣。

引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7課,板書:《魚游到紙上了》。看了課題,同學們有什麼疑問?(學生質疑)老師歸納梳理,出示兩個主要問題:

(1)、爲什麼魚會游到紙上?

(2)、魚怎樣才能游到紙上?

2、各小組自讀課文,體會理解課題中“遊”的意思。

(學生答)板書:畫

三、品讀“勤奮畫魚”。

出示學習提示:A、自由朗讀課文:邊度邊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B、討論,並完成填空練習;

C、體會理解所填的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1 默讀課文,劃出青年畫魚的句子。板書(畫魚)

2 小組之間按提示要求討論交流,合作完成。

小組推薦代表讀 填空練習:

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3 小組議說——從所填詞語中得到的體會。

師:有不理解的詞嗎?(用文中的句子理解這兩個詞。)(用自己的話理解)“工筆細描、揮筆速寫”

用自己的話談談你的理解

師: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細緻嗎?畫得怎麼樣?

生:(鱗、魚眼)

4 出示圖片

師:哪張是工筆細描,哪張是速寫?爲什麼?

生:細描(細緻)速寫(形象生動)

5 師:我們怎樣用讀來表達青年畫魚的感覺呢?,試着讀讀吧!

生:自由讀

生:評價

師: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吧!齊讀

6 品讀“魚游到的紙上”

師:從同學們朗讀中我們彷彿看到一條條魚游到紙上。當時在場的一個小姑娘怎麼說的?

生:指名讀

師: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好?

生:“遊”

師:一個人鳥畫得好,我們可以用什麼詞說?(鳥兒“飛”)

一個人貓畫得好,我們可以用什麼詞說?(貓兒“跳”)

一個人花畫得好,我們可以用什麼詞說?(花兒“綻放)”

師:這使我想到平時同學們在寫作文要學會用詞恰當,詞用準確了,也就將意思準確、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

師那就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喲……啦”

生指名讀 齊讀

7指導朗讀有關“畫魚”的段落,小組比賽讀,達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8 觀察課文插圖,學生即興表演圍觀者的讚歎、議論,肯定青年畫畫所取得的成績。(創設情景)

四、體會“青年愛魚”。

1師述:大家讚歎、議論、甚至驚歎,而他有什麼反應呢?

生:(“專注”“聾啞人”“與魚融爲一體”)

2師: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與融爲一體,畫魚很專注。

4 生 :找句子 輕聲朗讀這兩段話

5 師:眼睛看的,筆下畫的,心裏想的全是魚!他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用書上的話說,這就是-----(忘我)

6師:讓我們悄悄地走進青年畫魚的境界中,誰能把老師也帶到那種境界,讀讀這兩句話:

7 出示(圍觀……一體了我仍舊……忘記了自己。)

還不夠癡,誰再讀

8 你們能夠將魚畫到指上嗎?看見了爲什麼畫不出來?青年有什麼特別之處?

9各小組自讀第二段,邊讀邊想:他是如何觀魚的?並劃出描寫他“舉止特別”句子。

10小組充分展開討論,合作解疑。

小組推薦代表讀:表現他“舉止特別”的句子。

出示比較句子:

A、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B、他一個人站在金魚缸邊,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不說一句話。

比較兩個句子的異同,體會哪個句子更好。

11生評議說:從“老是”、“呆呆”、“靜靜”、“從來”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12 創設情景理解觀魚忘我。

師:同學們,你們是否留意“每個星期天”什麼叫每個星期天?

是這樣嗎?我們去看看!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來到茶社的後院,你看見……他老是……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來到茶社的後院,你看見……他老是……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來到茶社的後院,你看見……他老是……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來到茶社的後院,你看見……他老是……

13師:孩子們這位青年從春天到夏天,從夏天到秋天,從秋天到冬天,就這樣呆呆的,靜靜的看着池中的金魚,他可能忘記了——,忘記了——還有可能忘記了————

用書上的話說因爲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將一個觀魚如癡如醉的青年展現在我們眼前。

14指導朗讀“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的句子。

通過練習、朗讀、議一議、說一說這個重點句子的含義。

A、說他“特別”,因爲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B、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

師述:我們體會到這位青年的確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廢寢忘食地觀魚,做到了“眼中有魚 ”;一絲不苟地畫魚,才使魚躍然於紙上。

15處理課前學生疑問1、爲什麼魚會游到紙上?

16點燃學生對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的欽佩和感動。

師述:這位聾啞青年身患殘疾,學畫不到一年多,就把魚畫得栩栩如生,你們有何感想?(生議說)

生板書:勤奮專注 身殘志堅等

五、感悟“畫魚心得”。

1各小組自讀第四段,邊讀邊想:魚怎樣才能游到紙上?

2劃出有關句子。“先游到了我的心裏”。

板書:魚“游到了心裏”

3分組合作討論,交流反饋。

“遊”怎樣理解?(生答)刻或印或記 ……板書(記)

4師述:胸有成竹再畫竹,心中有魚才畫魚 。

換課題爲:魚畫到了紙上。

換句子:把魚畫到了紙上。

魚被畫到紙上。

生議說:行不行?哪個更好?板書:(活)

5師生共同合作,突破難點,理解“游到紙上”和“游到心裏”的關係。

生用箭頭表示“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裏”的關係。

出示句子訓練:用關聯詞語將兩句話說成一句話。

“魚游到了紙上”

“魚游到心裏”

6落實單元訓練重點-----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師述:由此可見,不僅要做到眼到,而且要做到心到,才能做到筆到。換句話說,只有全神貫注,細觀察,做到心中有數;在加之勤練筆,多積累,才能做到下筆有神。

板書:細觀察 勤練筆

師述:這就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平時作文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就能寫出內容豐富、生動的作文。

六、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八、板書設計

27、魚游到了紙上

(勤練筆) 畫 勤奮專注

(細觀察) 記 身殘志堅

魚游到了心裏

教學反思: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走進文本、走進主人公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學生圍繞課題和本文一個含義深刻的語句提出了“魚爲什麼會游到紙上”“爲什麼說“先游到他的心裏”這樣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恰恰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透過這兩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課堂上,當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抓重點詞,精選訓練點,在實踐中發展語言: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等詞語,設計填空、比較、關聯句等語言文字訓練題。通過這樣專項的訓練,使學生既感受到青年的專注和忘我,又感悟到這些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不僅讀出詞語表層的意思,還讀懂了詞語的內涵。在這樣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實現了三個維度的整體推進。

3、抓重點句,挖掘生成點,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繪畫技藝引來了圍觀的人,人們讚歎着、議論着,可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們讚歎着、議論着”教材這一生成點,利用文中插圖,創設情景,即興表演,由一個小女孩驚奇的叫起來爲引子,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不同人物角色,與文中主人公零距離對話,達到師、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鳴。

4、抓重點段,解讀知識點,在品讀中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課文第七自然段細膩、生動地描寫了青年人作畫時的一絲不苟和技藝嫺熟,把金魚畫的栩栩如生。教學時通過想象情境、品味詞句,把“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進行對比,反覆朗讀,學生進入了文本,漸入佳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熟能成誦,積累語言,實際上是水到渠成。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七

片段一

師:請同學們看着黑板讀“魚游到了”,你眼前彷彿看到什麼?

生:我彷彿看到魚在水中快活地遊動。

生:我看到魚在小河邊遊玩。

生:我看到魚在魚缸裏游來游去。

生:我彷彿看到魚游到了大海里。

師:魚到底在哪兒遊呢?師在“魚游到了”後面板書“紙上”。

生:齊讀“魚游到了紙上”。

師:魚究竟能不能游到紙上呢?我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生:自由讀課文。

師:魚能不能游到紙上?請一位同學說一說。

生:魚能游到紙上。因爲課文裏的那位青年畫得太逼真了,給人的感覺就像魚真的游到了紙上一樣。(加亮點分)

(點評:學生有了好奇心,學習就會變得興奮,思維就會掀起波瀾。熊老師正是抓住這一點,創設問題情境,魚游到了哪裏?魚能不能游到紙上?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片段二

師:那位青年的外貌怎樣?在文中找出有關句子,用鉛筆畫上橫線。

生:他高高的身材,長得很秀氣,一對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師:你找得真準。(出示小黑板,指名讀句子。)

師:玉泉的水有什麼特點?(玉泉的水清澈見底。)

師:你能用一個成語概括青年的外貌嗎?(眉清目秀)

師:請找出課文中的重點句子。

生:魚先游到了我的心裏。

師:再讀課文,邊讀邊用鉛筆畫句子,青年觀魚的句子用小括號,青年畫魚的句子用波浪線。(生按要求讀畫句子。)

師:請同桌相互交流畫的語句。

師:指名讀青年畫魚的句子。

生: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加亮點分)

師:“工筆細描”是什麼意思?

生:指青年畫金魚像姑娘繡花那樣一針一線,非常仔細。(加亮點分)

師:“揮筆速寫”又是什麼意思呢?

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把金魚的動態描繪出來。

師:再指名讀,注意“工筆細描”的語速較慢,“揮筆速寫”的語速較快。

師:同桌表演讀,一位同學讀,另一位同學表演青年畫魚的動作。(師生合作讀)

師:還有哪些句子?

生: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師:這可以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齊讀)

師:你能說說“融爲一體”的意思嗎?

生:青年專心致志地畫魚,眼中所見,心裏所想,筆下所畫都是魚,好像和金魚融合在了一起,正因爲這樣,所以才把魚畫活了。(加亮點分)

師:小女孩怎樣讚歎?

生: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讀出驚奇的語氣,開火車讀。)

師:還有觀魚的句子嗎?

生: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師:這說明他是如何觀魚的?

生:他看魚看得入神,全神貫注。(加亮點分)

師:除了我們找的這些語句外,還有嗎?

生: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爲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師: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生:他看魚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他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

生:他看魚如癡如醉,廢寢忘食。(加亮點分)

師:請同學讀一讀,讀出忘我的境界。(指名讀、齊讀)

(點評: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能表現出人物的精神品質。熊老師緊緊抓住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魚、畫魚的句子來引導學生體會青年一絲不苟、全神貫注、堅持不懈的品質,讓學生真正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

片段三

師:我想同學們這時應該明白“魚先游到我心裏”是什麼意思?

生:他愛魚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

生:我們學過胸有成竹的故事。宋朝文同善於畫竹子,當時蘇軾說他所以畫得好,是因爲他在動筆以前,心裏已經有畫成了的竹子的模樣。同樣,這位青年畫金魚前,心裏已經有了金魚的形象,可以說胸有成“魚”,所以他畫魚畫得栩栩如生,好像金魚在紙上游動似的。(加亮點分)

師:“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是什麼關係?用自己的話表達清楚。

生:魚先游到我心裏,再游到紙上。

生:因爲魚先游到我心裏,所以魚游到了紙上。(加亮點分)

生:它們之間是因果關係。

師:你佩服青年什麼?(全神貫注、堅持不懈、有毅力。)

師:我也很佩服他,他是一位聾啞人。有句話說得好:“上帝在爲你關閉一扇門時,會爲你打開一扇窗!”我也想到《觸摸春天》中的一句話:“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點評:如果要把金魚畫活,就要先仔細觀察金魚,使之形象鮮明、生動、深刻。這也就是“魚游到紙上”與“魚游到心裏”的關係,熊老師讓學生在感悟重點語句的基礎上,學生很自然地結合“胸有成竹”來理解兩者的關係,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

反思

語文教學要“求實”,即樸樸實實,讓學生學得紮紮實實,使學生學有所得,真的能在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養起良好的語文素養。在片段一中,熊老師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回答“魚能不能游到紙上”的問題,這有利於培養學生認真讀書,善於思考的習慣。在片段二中,熊老師讓學生再讀課文,要求學生用不同的符號畫出青年的外貌和觀魚、畫魚的句子,並細讀品味,這實際上是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時批畫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到閱讀的切入口,讓學生知道人物的品質,豐富的情感,都是藉助精美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的,唯有真正體會到文本中語言文字的精湛,纔會與文本進行着心靈的交流和思想的撞擊。所以,語文教學要重視對文本語言的理解、揣摩、積累和運用,對於重點的詞句,要細嚼慢品,咬到文字的深處,咬出文字的滋味。

語文教學要“求活”,“活”就是要講求教學的藝術性,生動地教學,課上師生互動,讓語文教學深入人心,潤物無聲。教師在課堂上因學而導,神彩飛揚;學生在課上學語文如沐春風,在課外學語文其樂融融。在片段二中,熊老師在指導學生感悟青年畫魚的句子時,先讓學生理解“工筆細描”與“揮筆速寫”的意思,接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再同桌表演讀,最後師生合作讀,讀得入情入境,讀得津津有味,這時,師生與文本完全融爲一體了。在片段三中,熊老師巧妙地引導學生從胸有成竹聯想到胸有成“魚”,這是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體現,這是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這也是一種深層的、具有切合學生髮展意義的語文學習活動。這一教學環節展現了教學的精彩,給所有聽課的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無窮。

另外,教師的激勵措施爲課堂增添了色彩。在教學中,熊老師多次給發言精彩的同學“加亮點分”,這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的思維處於最佳的狀態,再加上“實”與“活”的語文教學理念,其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反思 篇八

人教新課標版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的27課《魚游到了紙上》一文,通過對聾啞青年觀魚、畫魚表現的細緻描寫,讚美了其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觀察細微、構思巧妙成文,寫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生動感人。其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很喜愛閱讀的一篇課文。下面是我對《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反思。

海爾集團總經理張瑞敏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這句話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也是我的座右銘。我雖很難做到,卻在努力靠近它。

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我曾先後設計了3條線:第一次試教:抓課題“魚游到了紙上”爲主線;第二次試教:抓青年的特別爲主線;第三次試教:抓課文的7處帶“遊”字的句子爲主線,最後我把教學的核心目標鎖定於“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準了進入文本的發竅處:引領學生學習青年看魚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畫魚畫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爲主線,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必須先游到心裏。

爲了落實《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圍繞“讀”而展開的。以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抓住關鍵句、關鍵詞理解課文,感受青年看魚的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畫魚得栩栩如生,在教學課文的畫魚這一個內容時,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句式對比、引讀、反覆強調等方式進行讀議結合,在讀和議中,認識到聾啞青年身殘志堅、勤奮專注、執着追求的品質,並受到感染。教學中反覆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每個人也都要有這種敢於自省、自察的勇氣,因爲“未經省察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只有敢於挑戰自身的弱點,並採取積極的態度及時糾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生命的質量。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不可能不上公開課,每一次上公開課都是一種歷練,每一次歷練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並快樂的成長,而每一點的成長都讓你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自己還是很難做到遊刃有餘,有太多的束縛,有太多的擔心,感嘆於自己的卑微,感嘆於自己的`渺小,然而,卑微不能成爲我鼓足不前得理由,渺小不能阻擋我前進的腳步!我將在卑微與渺小中努力做到不卑微、不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