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蒙漢通婚研究的調查研究方案【精品多篇】

蒙漢通婚研究的調查研究方案【精品多篇】

調查範圍:內容蒙古赤峯地區。 篇一

分析單位:個人

抽樣單位:家庭(戶)

蒙漢通婚研究的調查研究方案 篇二

1、調查題目:赤峯地區農牧區蒙族與漢族的通婚研究。

調查目的:通過對影響蒙漢通婚的各種因素的分析,探尋民族通婚的一般模式,建立一種理論模型來說明中國的民族通婚問題。這一研究對於認識目前的民族關係、制定民族政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理論構架:本研究的基本設想是:影響蒙漢通婚的主要因素有六類:

(1)經濟活動;

(2)居住特點;

(3)人口遷移;

(4)語言文化;

(5)歷史因素;

(6)政策因素。其中後兩種因素起獨立的影響作用。通過對前四類因素的界定、分解和操作定義,篩選出10個影響民族通婚的變量:

(1)某一民族在一個村的總戶數的比重;

(2)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

(3)戶主的年齡;

(4)戶主的文化水平;

(5)職業;

(6)戶口類型;

(7)是否移民;

(8)掌握另一民族語言的能力

(9)鄰居中另一民族成員的多少;

(10)與另一民族成員的交友情況。將這些自變量與因變量(民族通婚的程度)聯繫起來,建立了一組研究假設和一個複雜的因果模型。

2、研究類型:解釋性研究、橫剖研究、抽樣調查。

調查方式:統計調查爲主,結合實地研究。

調查方法:問卷法爲主,結合訪問法、觀察法。

資料分析方法:統計分析(包括相關分析、迴歸分析和路徑分析),結合理論分析。

3、調查範圍:內容蒙古赤峯地區。

分析單位:個人

抽樣單位:家庭(戶)

4、抽樣方案:研究總體是赤峯地區的居民。根據地區特點選擇4個有典型意義的旗(縣),在這4個旗(縣)中選擇5個有代表性的鄉,再在這5個鄉中各選擇2—3個村,共選出12個村。這12個村共3200戶,從中隨機抽取(每4戶中選3戶)2439戶。在每戶調查戶主1人,共2439人。

5、調查內容:戶主的主要特徵:自變量(3)—(10),各特徵組的民族通婚程度,戶主所在村、鄉、旗的歷史狀況與現狀,民族政策的歷史變化。

調查問卷:調查指標和項目是:戶主的年齡、文化水平、職業變動、婚姻史、配偶情況、生育史、語言能力、社會交往、鄰居情況、個人收入、個人對居住地滿意程度等等,它們是對(3)—(10)的測量。對每一指標或項目設計一個或幾個問題來了解。以上是主要問卷。此外,還設計兩個輔助問卷,一個是瞭解家庭情況、另一個是瞭解遷移情況。在瞭解村、鄉、旗的歷史與現狀時,是根據事先設計的調查提綱。

6、調查時間:1985年6月—1985年8月

調查時點:1985年6月1日。在6月1日以後遷入的戶主不在調查範圍內,6月1日以後結婚的不做統計。

調查場所:直接進入家庭訪問,填寫問卷。

調查時間計劃:準備階段:1985年2月—1985年5月,查閱文獻,到赤峯地區(市)、旗(縣)的政府有關部門瞭解情況,到調查地區實地初步考察,對問卷調查外,還需要考察這5個鄉其他41個村的概況。研究階段:1985年9月—1985年11月,資料整理、數據處理、輸入計算機彙總分析,打印統計表格、計算相關係數等。總結與應用階段:1985年12月—1986年3月,結合資料的統計分析和理論分析撰寫調查研究報告。

7、調查經費和物質手段(略)。

8、調查員培訓、組織:課題組共5人,其中3人是調查員,由2名研究人員帶隊,示範並負責檢查、覈對工作。

貝克爾的研究是從觀察入手,事先沒有提出研究假設,但他是依據一定的理論設想去調查,然後通過歸納、概括和抽象提出一種理論假說。而“蒙漢通婚”研究則事先建立一個假設的因果模型,然後通過大樣本的調查和統計分析來檢驗和修改這一理論模型。這兩個研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們反映出當前社會調查研究中兩種最常用的調查方式,即實地研究與統計調查。通過對這兩個調查研究方案的瞭解,我們可以把握社會調查研究設計的一些要點。

調查內容: 篇三

戶主的主要特徵:自變量(3)—(10),各特徵組的民族通婚程度,戶主所在村、鄉、旗的歷史狀況與現狀,民族政策的歷史變化。

調查問卷:

調查指標和項目是:戶主的年齡、文化水平、職業變動、婚姻史、配偶情況、生育史、語言能力、社會交往、鄰居情況、個人收入、個人對居住地滿意程度等等,它們是對(3)—(10)的測量。對每一指標或項目設計一個或幾個問題來了解。以上是主要問卷。此外,還設計兩個輔助問卷,一個是瞭解家庭情況、另一個是瞭解遷移情況。在瞭解村、鄉、旗的歷史與現狀時,是根據事先設計的調查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