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調研思路報告多篇

調研思路報告多篇

【第1篇】建設生態科普旅遊強縣思路調研報告範文

爲了更好地踐行科學發展觀,紮實推進縣委提出的“一箇中心”(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四大戰略”(新農村、旅遊業、工業化、城鎮化),促進xx旅遊快速、持續發展。在經過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加以分析和思考,提出了《立足科學發展,建設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縣》的調研課題,以求在充分認識xx旅遊資源的前提下,嘗試着對xx旅遊的發展方向作一個參考性定位,探尋一條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適合xx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客觀地看待迅猛發展的xx旅遊

對於xx旅遊的發展,業內人士有此評價:“xx只用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省內外其他景點要用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走完的發展歷程。”省、州有關領導也曾以“xx速度”來盛讚xx在旅遊方面取得的驕人成績。但是理性地講,這種“速成”的運作和開發,由於缺乏足夠的時間磨合,很多因素和矛盾根本無法也不可能及時得到完善和解決。隨着時間的推延,xx旅遊內容與形式的“兩極”分化特徵越來越明顯。

(一)絢麗的旅遊光環

相對於周邊縣市旅遊平穩而延緩的推進,xx旅遊的發展近於“橫空出世,一夜成名”。這種迅急而猛烈的勢頭,於內於外,都產生了強烈的震撼。

1.旅遊發展觀念廣泛深入

站在縣委、縣政府的層面,旅遊業已明確納入推進xx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第二,在廣大幹部和人民羣衆心目中,旅遊產業已經成爲一項期望值較高、回報值豐厚而直接的產業。

2.社會影響力強盛

藉助旅遊造勢,xx在外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飛速飆升,客觀上爲招引重點項目投資、重大企業落戶創造了良好社會條件。

3.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

以旅遊爲載體,局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始終困擾xx旅遊發展的交通設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4.產業帶動成效顯著

第一,通過旅遊產業帶動,相關服務行業應勢規模化發展,有力地拉動地方經濟,主要表現在縣城相關配套設施逐漸增強及景區附近廣大羣衆經濟渠道的拓寬;第二,廣大幹部羣衆的文明素質全面提高。

【第2篇】村村情民意發展思路調研報告

村村情民意發展思路調研報告

_____村位於樂紅鄉東部,北高南低,山大坡陡,屬高山二半山區,全村有國土面積1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210米,最低海拔1410米,屬典型的立體氣候,自然災害繁多,全村共有26個村民小組,居住着漢、彝、苗三種民族,全村共有846戶3966人,(其中漢族779戶3683人,彝族39戶247人,苗族8戶36人),男的1922人,女的2044人,勞動力資源1606人,勞動年齡內的從業人員1558人,全村有耕地2808.5畝,糧食主產爲洋芋、包穀,總產量108694公斤,人均有糧279公斤,人均收入230.00元,全村基礎設施差,共有村完小一所,管家坪子國小1所,兩所學校唯一承擔_____村兒童入學,有老師26人,村衛生所1個,有三個村衛生人員,設備、技術、資金都比較落後,縣鄉公路橫穿_____全村,有10個村民小組通公路,剩下的16個村民小組未通公路,全靠人背馬駝,交通、文化、信息比較閉塞,造成了村民的素質較低,嚴重阻礙了全村的經濟發展,全村森林覆蓋率38%,多數爲長防林(華山鬆)、核桃、油桐、花椒、板粟和其它雜木林,全村嚴重缺水,僅有3條管道引水,但年久失修,現有水窖50個,多數的農業社沒有管引和水窖,給我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羣衆反映強烈,迫切渴望解決人畜引水問題。全村共有三臺變壓器,雖然在羣衆的自動集資下26個農業社都通了照明電,但是,由於變壓器屬私人所有,線路不規範、老化、跑電、漏電嚴重,到羣衆用電電費高達3元/度,造成電價高。

全村有大小牲口存欄900餘頭,山頭400餘隻,家養土雞1300餘隻,沒有真正形成商品,處於自給自足階段。

全村有黨員103人,共設4個支部,全村黨員老齡化真正起先鋒模範帶頭的不多,造成各種政策、法律、法規宣傳難到位,加之羣衆思想素質低下,計生工作開展難以順利進行。

總的說來,全村科技、文化、信息落後,羣衆生產生活低,經濟落後,災害繁多,羣衆仍處於溫飽線之內,全村需要大量資金來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人民羣衆的脫貧致富纔有保障。

一、_____村發展思路

轉作風、樹形象、重教育、輸勞務、糧畜煙是根本

爭資金、建基礎、抓計生、提素質、菜林果談發展

這三十個字就是我村的發展思路。

轉作風,就是轉變村兩委的工作作風:村兩委要堅持學習,統一思想,搞好團結,團結在村總支周圍,認真學習黨的各種政策、法律、法規,學習多方面技術、技能、業務知識,提高村兩委的素質和覺悟,提高村兩委辦事能力,做好思想的高度統一,全村黨員、幹部在村總支的帶領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轉變過去懶、散、慢、混的工作作風。

樹形象,村兩委在搞好團結前提下,要樹立好自身的形象,新班子要有新面貌,新面貌必須講究新方法,新方法要打開新局面,村辦公樓處,要做到天天有人值班,隨時有人接待羣衆來信來訪,處理好日常事務,作好交接班記錄,以自身建設爲主,樹立村兩委的新形象,爭取資金新建或翻修村委會辦公樓。

重教育,就要是重視全村的教育問題,村兩委要積極宣傳,引導全村人民尊師重教,把全村的適齡兒童都送入學校,同時,也要加大教師隊伍的自身建設和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在全村形成一個良好“教育氛圍”,培養好將來的後備人材和現有勞動力的技術、技能無意識。

輸勞務,就是要把我村的勞動辦合理地對外輸出。勞務輸出所取得的經濟在我村佔了相當的比重,村兩委要對全村的勞動力進行統計,合理安排,與上級勞務輸出部門取得聯繫,將我村的剩餘勞動力經過技能培訓向外輸出,爭取在三年內完成1000個勞動力對外輸出,可掙勞務經濟60萬元,人均提高純收入150.00元。

糧、畜、煙是根本,全村要齊動員,在現有2808.5畝土地面積上動腦筋,在上環山13個農業社因土地面積較下環山稍多一些,所以全村必須加大投入,在科技種植上下功夫,調出500畝耕地退耕還林,爭取得到財政補助,在下環山13個農業社再調出300畝土地種植烤煙,在三年內糧食種植面積不變前提下,人均有糧達330公斤,全村扶植有科學思想,素質較高的養殖戶三戶,在三年內爭取建立生豬、黃牛、山羊優良品種繁育站1個,向全村推廣生豬、黃牛、山羊新品種,做到戶均出售大牲口1頭(價值千元以上)和戶均出售土雞10只,上環山戶均出售3只商品羊,三年內人均純收入達400.00元。

爭資金,建基礎,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特別是扶貧辦和掛鉤單位),得到資金,加大我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我村的實際情況,首先應重點解決全村缺水問題:

二、_____村長遠規劃和近期規劃

近期規劃:爭取資金,維護好和擴建現有的4條管道引用水工程。

一、螞蝗箐、王家營盤擴建和維修,使之新增解決張家院子、黃草坪、楊家壪 子、山王廟4個社引用水工程。

二、維護好核桃寨管引工程並擴建到羅家壪子、兩房溝工程。

三、維護好青剛林、曹家壪、劉家基層管道引水工程並擴建。

四、維護並護修新營上、管家坪子、姚家坪子、老伙房的管道引用工程。

遠期規劃:新建3條管道引用水工程。

一、抓住鄉集鎮引水工程的機遇:尖山、朱家老包、小豆地應主動配合,爭取與鄉集鎮管網建設掛上鉤,一併解決此處三個社的人畜引水工程。

二、規劃建立毛家山、炭山、陳家坪子管道引用水工程。

三、規劃建立:陶家壪子、張家良子、梨園、夻口巖管道引用水工程。

全村共需寸管25千米,6分管30千米,水窖150個,共需資金40萬元,水泥60噸。

電力方面,力爭早日啓動農村電網改造,即可解決全村用電難、用電貴問題。

村社公路:由於縣鄉公路橫穿我村10個農業社,所以村社公路建設爲長遠規劃,全村再修兩條村社公路便可解決我村的交通困難問題:

一、上環山公路:起點尖山社、橫穿新營上、毛家山、炭山壪子、陳家坪子、楊家壪子、螞蝗箐、王家營盤、黃草坪,終點張家院子與縣鄉公路連接。

二、下環山公路:起點羅家壪子、橫穿核桃寨、面房溝、梨園、夻口巖、張家良子,終點陶家壪子。

兩條公路全長18公里,需炸材60萬元,羣衆投工投勞除外。

抓好計劃生育工作,主要以思想教育爲主,大力宣傳人口與計劃生育的法律法規、政策,爭取20xx年創建無多孩村。

在下環山有種菜經驗的農業社,村兩委與農技部門聯繫,取得支持,在下環山13個農業社各建一個菜蔬示範點(需資金3萬元)來帶動全村的菜蔬發展,形成較好商品菜。

在下環山,今年已建成1000畝核桃的基礎上,在利用宣林荒山、荒坡,再建1000畝核桃(爭取林業部門扶持,提供核桃苗、花椒苗、板粟苗)套種其它經濟林。在上環山在已建成的長防林邊緣,還有的荒山、荒坡全部種植漆樹。

通過以上發展思路,全村黨員、幹部、羣衆在村兩委的帶領下,艱苦奮鬥,逐一落實,我村的發展纔有希望,人民羣衆的脫貧致富方能實現。

三、_____村三年的奮鬥目標

經村兩會研究決定,_____村兩委在任期三年內的奮鬥目標爲以下幾方面:

一、20xx年爭創無多孩村

二、三年內完成現有管道引水工程維修和擴建,併力爭新建的3條管道引用水工程(朱家老包、小豆地、尖山爲1件,毛家山、炭山、陳家坪子爲另1件,陶家壪子、張家良子、夻口巖、梨園爲1件)啓動和完工。

四、爭取新建或翻修村委會辦公樓。

五、建立生豬、黃牛、山羊優良繁育站各1個。

六、建立13個菜蔬示範點。

【第3篇】“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的調研報告

“xx”規劃的中期進展情況表明: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加快,進一步納入科學發展軌道,但是成效還尚未鞏固,存在反覆和逆轉的可能。因此,我們建議“xx”規劃的基本思路是以“全面納入”科學發展軌道爲主題,以打造經濟升級版爲主線。經濟升級版包括五個方面內涵:一是綠色發展。二是創新發展。三是協調發展。四是共享發展。五是共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先後經歷“xx”、“xx”、“xx”三個五年規劃階段。可以從七個方面推進中國經濟的升級。

一、“xx”規劃基本思路

“xx”規劃的中期進展情況表明: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加快,進一步納入科學發展軌道,但是成效還尚未鞏固,存在反覆和逆轉的可能。因此,我們建議“xx”規劃的基本思路是以“全面納入”科學發展軌道爲主題,以打造經濟升級版爲主線。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先後需要經過三個五年規劃:“xx”時期是“初步轉型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初步納入”科學發展軌道;“xx”時期是“攻堅轉型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納入”科學發展軌道;“xx”時期是“全面升級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納入”科學發展軌道。因此,我們建議“xx”規劃的主題是全面納入科學發展軌道,主線是打造經濟升級版。

二、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背景

從歷史來看,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連續性與階段性相結合的過程,如同中國經濟發展版本,需要經歷一個不斷升級、不斷“打補丁”、不斷自我調整的過程。在經濟升級這一重大問題上,黨和國家領導人具有豐富的歷史記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已先後經歷了兩次大的升級:

第一次是改革開放初期。這次升級旨在尋求一條發展經濟的新路,着力建立“充滿生機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爲迎來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奠定了基礎。這一次經濟升級的戰略着眼點是通過繼續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開始了三大戰略轉變,使得中國國民經濟建設開始擺脫計劃 經濟時期長期形成的傳統模式,初步擺脫了經濟的大起大落,轉向更爲穩定的增長;初步改變了長期以來重積累、輕消費的傾向,二者協調性增強;由片面發展重工業初步轉向產業結構更協調的增長;由數量擴張初步轉向質量提高;從人民生活改變緩慢初步轉向人民生活快速提高;從相對封閉的經濟體轉向初步開放的經濟體。這一次經濟升級,使得中國走上了一條注重效益、人民得到實惠的新路,也標誌着中國經過三十多年艱辛探索、幾經曲折,開始找到一條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國民經濟發展道路。在這期間也出現多次高通脹和大起大落的情況。

中國經濟的第二次升級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1995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對“xx”計劃提出推進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即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中國經濟受到亞洲金融危機嚴重的外部衝擊影響下,避免了經濟發展的“大落”或嚴重衰退,成爲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幅度最大的國家,與此同時,從低質量、高增長轉向高質量、高增長,從高資本投入、高增長轉向資本投入相對下降、高增長,從高能耗、高污染排放、高增長逐漸轉向低能耗、少污染、高增長。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以及產業結構戰略調整方面初戰告捷。從計劃主要目標和指標完成率看,“xx”計劃實施“答卷”取得75分。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並非一帆風順的,也不是沒有曲折的。“十五”期間在加速發展的過程中,“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設想未能實現,“xx”時期已經初步轉變的經濟增長方式又出現向高消耗、重污染、低就業的舊有模式的逆轉。從計劃主要目標和指標完成率看,“十五”計劃實施“答卷”取得64.3分。

“xx”規劃作爲科學發展觀提出後製定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形勢大幅好轉,地區間發展差距開始縮小,消費對gdp的貢獻有所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單位gdp能耗快速下降,經濟發展方式初步納入科學發展軌道,但是在此期間工業(重工業)主導,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從規劃主要目標和指標完成率看,“xx”規劃實施“答卷”取得86分。

這表明,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既是一場“持久戰”,又是一場“攻堅戰”,需要打破對傳統發展方式的路徑依賴與路徑鎖定,具有過程的複雜性和任務的艱鉅性,很難畢其功於一役。

歷史經驗表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版本”每隔一段時間(十年或二十年)就需要一次升級,一方面需要解決前一段經濟發展所積累的問題和弊端,另一方面更需要適應國內外經濟發展新的形勢和大勢所趨,旨在“兩個提升”:一是提升中國經濟發展質量、發展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二是提升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的各類資源配置能力、國際競爭力、全球影響力。

從國際環境看,一方面,在全球金融背景危機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原材料及勞動力價格上升、國際市場萎縮等因素影響,使得中國經濟外需減弱、堅持出口導向經濟困難加劇。以內需拉動增長,着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成爲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引發的環境問題加劇,使得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傳統黑色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爲繼。

從國內環境看,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現有體制機制間深層次矛盾進一步顯露,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民生改善跟不上經濟總量增長步伐等問題日益凸顯,人民對於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更美好的生態環境和更幸福的民生提出更高要求。

國內形勢的壓力和國際環境的“倒逼”態勢,既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也是重大的歷史性機遇。中國需要主動推進第三次經濟重大轉型,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打造升級版。第三次經濟升級是第一次、第二次升級的歷史延續和進一步深化,並有不同於前兩次特有的含義。

打造經濟升級版的構想,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以科學發展爲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爲主線”的發展思路的繼承和延續。這一構想,既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的重要目標和階段性目標,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化和拓展,這就起到了“綱舉目張”的作用,抓住了實現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的“牛鼻子”,找到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的“突破口”。

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對“xx”規劃的主題主線和實施進展情況進行中期評估,通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三、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內涵及步驟

那麼什麼是中國經濟升級版呢?我們認爲,經濟升級版也是經濟發展“上軌道”的過程,就是從已有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發展軌道轉換到新型的、更加平衡、更加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軌道上。確切地講,就是從“加快發展”的軌道轉向“科學發展”的軌道,從不公平發展的軌道轉向公平發展的軌道,從“黑色發展”的軌道轉向“綠色發展”的軌道。從十年前黨中央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成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開端,經過“xx”規劃五年實踐和“xx”規劃前兩年實踐看,特別是中國成功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踐經驗看,中國已經具備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條件,這就需要“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新一屆國務院成立之後,更加明確提出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基本思路。目前,各方都對這一思路進行調查研究、深入探討,廣泛徵求意見。對此,我們提出如下設想和建議: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就是立足擴大內需和消費,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增強創新動力,促進綠色發展,持續改善民生,共享發展成果,到“xx”規劃結束時,建立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環境友好、分配公平、民生幸福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體系。中國經濟升級版內涵就是五大發展:

1.創新發展。創新發展是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中國改革的不竭源泉,還是中國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創新發展是發展觀及發展道路創新、制度建設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文化文明創新的有機統一,制度建設更加依靠原始創新,經濟發展更加依靠創新驅動,科技發展更加依靠自主創新,文化發展更加依靠自覺創新,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創新”。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提高創新自主性、自覺性和原創性,繼續開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人民的全面創新道路。

2.是綠色發展。低消耗、低排放和低污染將成爲經濟活動的主要環境特徵,經濟活動創造的生態盈餘大幅增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特點突出。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全面建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降,與經濟增長脫鉤,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國土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人與自然共處更加和諧,逐步建成美麗中國。

3.協調發展。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的根本方法。要正確認識和統籌協調發展中的重大關係,要堅持改革發展穩定協調、城鄉協調、地區協調、中央地方協調、經濟社會協調、經濟文化協調、經濟國防協調、國內國際協調、個人集體國家協調。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調動一切和諧因素,化不和諧因素爲和諧因素。

4.共享發展。共享發展是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就是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爲本,民生優先,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十幾億人民共同擁有發展機會,共同提升發展能力,共同提高發展水平,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地區共同發展。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共同創造各種財富,各得其所,共同分享社會福祉,和諧共處,共同構築幸福安康。

5.共贏發展。共贏發展是科學發展在中國對外關係中的重要體現。共贏發展就是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互利發展。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之上,同所有國家友好合作,求同存異,平等互信,對話協商,擴大共識。堅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則基礎之上,同所有國家發展經貿關係,對發展中國家,先予之,後取之,多予之,少取之。特別是對最不發達的國家,更要如此。中國與世界各國已經成爲利益、命運和發展的共同體,共同構建一個和平、和諧、綠色的世界。

科學發展觀的“五大發展”。它們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相互支撐,使得科學發展進一步具體化,更具指導性,更具針對性,更具可操作性,更有效地將科學發展主題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主線有機結合。科學發展觀主題是根本方向,轉變發展方式主線是貫徹主題的突破口和切人點。

總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就是要平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各類矛盾凸顯期,實現經濟、社會和自然三大系統從惡性循環向良性循環的轉變,實現系統間關係更加協調,全面提升國民淨福利水平。

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七個抓手

如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這就需要我們應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好的基本原則,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全面推進轉型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需要八大“引擎”合力驅動,這也是七個方面的工作抓手:

1.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打造經濟升級新動力。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充分激發創新活力。不斷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重視協同創新,實現全面創新,在開放合作中提升我國科技水平。着力構建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促進創新要素向優秀企業集聚,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創 新促升級,以創新贏得競爭,以創新贏得未來。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執行力度,深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由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國製造”軌道進入最大規模的“中國創造”軌道。

2.大力推進“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打造經濟升級主引擎。將推進“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作爲擴大內需、協調城鄉、改善環境的主要抓手。走以人爲本、集約高效、綠色低碳、四化同步、城鄉一體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四化同步”破解城鄉“四元結構”,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繼續推進工業化,使工業化繼續成爲城鎮化的核心推動力,並能夠“武裝”農業生產、促進農村發展,使工業和農業相互協調、共贏發展。繼續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使信息化成爲推動工業化升級的核心力量,併爲城鎮化中城鄉治理和社會管理提供信息平臺。最終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並在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的基礎上,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相互協調發展。落實在城鎮化相關政策上,就是要進一步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農民工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避免城鎮化過程中貧民窟等“城市病”的發生,促進城鄉差距不斷縮小。

3.培育不同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打造經濟升級新支柱。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充分發揮不同地區比較優勢,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推進區域合作和一體化,逐漸形成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快速崛起、沿海地區率先發展的基本格局,繼續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按照主體功能區建設規劃佈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以培育不同地區新興城市羣爲主要抓手,以大城市羣建設爲主體,以中小城鎮建設爲重點,以綜合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連接起來。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着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4.大力推進綠色革命,打造綠色經濟升級版。要充分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促進經濟社會永續發展、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社會福利不斷改善和生態資本不斷積累。要通過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國家與社會三方面關係,建立激勵相容的綠色改革機制。要以綠色賬戶覈算爲基礎,綠色規劃體系爲框架,爲綠色發展提供頂層設計。要完善綠色法規體系,提高綠色信息有效性,加強政府部門綠色監管能力;要推行綠色價格和綠色財稅改革,建立生態補償制度;要加大綠色投資力度,形成綠色金融平臺,促進綠色產業發展;要鼓勵綠色技術創新,樹立行業綠色標杆,實施行業綠色標準;要加強綠色宣傳,弘揚綠色理念,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風尚;要推動全球綠色貿易,主動進行國際綠色合作,爲全球生態環境改善作出貢獻。

5.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打造經濟升級新抓手。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按照集聚發展、強化輻射的要求,科學合理地制定生產性服務業區域佈局規劃及政策。對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給予與工業開發區相同的政策扶持,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在區域間形成分工協作體系和特色產業集羣。重點加強產業集羣生產性服務功能配套設施建設,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服務企業予以信貸支持,支持中小科技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規範服務市場秩序,取消各種不合理的收費項目,保護自主創新。鼓勵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企業間實施跨地區、跨行業兼併重組,逐步將企業發展重點集中於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和品牌運作,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

6.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釋放改革新紅利。繼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強化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社會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基本職能,切實推進從經濟增長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型,改革幹部工作績效考覈與激勵機制,進一步轉變各級政府增長理念,淡化“gdp崇拜”,弱化gdp指揮棒職能,在政府考覈以及官員晉升中引入如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等多種衡量指標,減少經濟增長指標比重,使各地方官員從“gdp競賽”轉向“科學發展和節能減排競賽”。要繼續深化資源型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結構調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資源性產品價格機制和環保收費制度,大幅度減少要素價格扭曲的經濟成本,提高能源資源生產率。要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積極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要全面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和發展,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增強金融市場功能。

7.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創造開放新紅利。主動降低關稅水平,擴大進口貿易,建立與世界分享的“中國市場”;對最不發達和低收入國家要“先予後取”、“多予少取”,甚至可“只予不取”,實施零關稅待遇、增加促貿援助、提供人才培訓,讓發展中國家收穫“中國效益”;進一步開放國內服務業市場,推動國內服裝業轉型升級,建立世界服務貿易強國,爲世界提供“中國服務”;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一批業內領先的創新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造福當地人民,在全球範圍內樹立“中國形象”;積極推動綠色發展,主動參與減排承諾,大力推動農業的精細化發展,保證糧食供應,在國際社會繼續代表發展中國家爭取利益,爲世界提供“中國保障”。

上述七措施緊密關聯、相互支持,是彼此不可偏廢或缺失的有機整體;八大“引擎”合力驅動,才能成功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其中:科學有序推進城鎮化建設是主引擎,通過城鎮化建設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爲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內生力量。綠色發展是基本約束,在綠色發展框架下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系統和諧互益,協調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是基礎,確保中國經濟結構優化,質量提高,競爭力和持續發展潛力增強。體制機制改革是“保障”,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營造更適宜、更完善的制度環境。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旨在強化外部支持條件,爲國內經濟發展營造互利共贏的全球格局。

成功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將使得中國經濟發展邁向一個更加綠色、更加公平、更加“以人爲本”的新軌道,爲確保實現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兩個百年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長遠的、堅實的基礎。

2017幫扶工作組駐村十三五規劃調研報告範文

【第4篇】2022關於學校發展思路的調研報告範文

新餘八中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共有學生2355人,其中國中生774人,國小生1581人;共有專任教師170人,其中中學教師114人,國小教師56人。作爲渝水區唯一一所城區九年一貫制學校,面臨着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挑戰。爲了全面把握我校發展現狀,尋快速發展的突破口,學校班子成員分頭進行了調研工作。我確立的調研內容和課題是圍繞學校發展思路這一主題,認真開展調研活動,徵集學校發展和改革的建議和意見。根據反饋建議和意見,經過認真梳理,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內容

1.學校隊伍建設應如何紮實有效進行?

2. 應如何抓好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新課改背景下,我校的課程建設和開發如何有效進行?

4. 校園文化建設如何抓出特色和亮點?

二、調研開展情況

1.調研範圍:全校教職工、部分學生家長

2.調研方式:採取座談、電話採訪、上門拜訪、設立徵求意見箱的方式展開調研工作。

三、形成的共識及所反映的問題

新餘八中創建於1987年,xx年送橋中學併入,xx年橋背國小併入,成爲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在22的辦學歷程中,全校師生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創造過輝煌成績, 1998年至xx年連續5年會考成績名列全區前5名。但是近幾年,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惑,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些問題和困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這方面:

1.一些班子成員工作責任心不強,沒有發揮表率作用。

2.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還不夠大,師德師風建設成效不夠明顯,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學觀念沒有轉變,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教研效率不高。

3.校本開發只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沒有真正抓起來幹起來。

4.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單薄,沒有特色,沒有亮點。

四、存在問題的主要成因

1.滿足現狀

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成績曾連續五年進入全區先進行列,一些幹部和教師產生了滿足心理,工作不思進取,缺乏創新精神。

2.發展思路不夠明確

對學校而言,發展規劃不夠明確;對教師而言,成長的思路不夠清晰。

3.客觀條件限制

我校辦學經費歷來比較緊張,政府部門劃撥的辦學費用有限,影響了教學設施的改善,師資的培訓和新課程建設,也影響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

五、發展思路及基本對策

(一)加強班子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清廉、嚴謹、科學、務實、民主、團結、奮進”的班子隊伍

抓好班子成員教育理論學習,健全校務工作責任制,不斷提高學校領導幹部的素質、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領導幹部帶頭制度,即帶頭遵守制度,帶頭履行好教學教研職責,帶頭響應號召,帶頭當班主任,帶頭講文明、講風格、講奉獻、講和諧;嚴格要求班子成員大事講原則、小事講寬容,做到分工不分家,到位不缺位,排難不推難,補臺不拆臺,同唱一個調;嚴格要求班子成員身先士卒,吃苦在前。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升教師素質

1.開展好師德師風教育

繼續把師德建設作爲搞好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不斷提高教師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爲核心的職業道德水平,有效規範教師的日常行爲。

2.抓好教師繼續教育

着力抓好二大培訓:一是網上教師遠程教育培訓,二是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教師業務培訓。通過這些培訓,要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3.抓好教師電腦操作訓練

加大教師計算機信息技術和遠程教學技術的培訓,強化教師電腦基本操作的訓練,提高教師計算機基本操作的能力和遠程教學技術,讓越來越多的教師會上遠程課,愛上遠程課,完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4.實施名師工程

加大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力度,創造條件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爲青年教師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傾力打造名師,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作用和輻射作用。

(二)強化教學管理,加大教研力度

1.強化常規教學管理

堅持以教學爲中心,健全常規教學管理制度,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管理條例,讓教師對常規教學各環節的要求瞭然於心;做好質量教育,讓教師樹立起質量意識;建立有效的常規教學管理網絡和分層次檢查制度,充分發揮行政、教研組、備課組的管理職能,認真做好教師常規教學各環節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並提出具體改正措施,切實做好教學各環節的層層落實,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2.要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目標責任制

要把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任務落實到年級組、班級和教師個人,形成學校有目標、班班有指標、人人有任務、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教學質量責任制。

3.要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發揚團隊作戰精神

一是各學科要進一步學習和領會新課標精神,分析近幾年會考試題,掌握命題動向,明確教學方向,切實加強教學和複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大力發揚備課組的團隊精神,做到統一備課、統一要求、統一進度、統一考查、統一質量分析,積極發揮集體智慧,打好團體戰。二是要抓實常規教學,立足課堂,向課堂要質量,做到一課一得,老師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學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考試要嚴、輔導要細。

4.加大教研力度

完善教研製度,認真制訂教研計劃,紮實有效開展優質課和展示課上、聽、評活動,組織各科教師觀看特級教師上課視頻,不斷提高教研質量。

5.要採取切實措施做好培優、扶中、補差工作

一是在思想上要真正樹立素質教育理念,在工作上面向全體學生,不放鬆尖子生,不忽視中等生,不放棄學困生。二是教師要全面瞭解和研究學生,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統籌教學工作,既加強對尖子生的“磨尖”指導、中等生的提升,又努力做好學困生的補差工作,開成尖子生更尖、中等生更好、學困生轉好的良好態勢。

6.要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一是要利用上課、班會或談話等有利時機,經常滲透學法指導。二是要組織學生進行學法交流,讓榜樣學生談感受、說經驗,使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和借鑑他人的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學法。

(三)努力抓好校園文化建設和校本開發

校園文化表現一個學校精神的價值取向,表現一個學校的校容校貌,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我校要理清思路,明確主題,構建特色鮮明而又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

1.構建了獨特的樓道文化。基於地處城區的實際和科技大樓現代的建築風格,也基於發動學生積極參與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的需要,我們將在科技大樓構建“愛我新餘,愛我家鄉”的主題文化,東樓道懸掛新餘城區精美的風景圖和仙女湖山水圖,每一幅圖都配上飽含深情的詩文,讓學生每天都能從中感受到新餘的美麗可愛和蓬勃發展。在西樓道懸掛新餘古今名人像,讓學生每天都能從新餘名人身上吸取積極上進的精神力量。還將組織人員製作了內容更爲豐富的《愛我新餘,愛我家鄉》課件,組織各班同學觀看,進一步激發學生愛新餘愛家鄉的情感。行政教學大樓建築風格古樸,主要是國中部的教學和辦公用房。國中生正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需要精神導師和優質營養的精神食糧。八中以“走進孔子,走進《論語》”爲主題,從孔子追求知識真理、追求仁德、生活態度和《論語》對中國對世界影響等方面製作了21幅字畫,懸掛在東西兩個樓道,讓學生每天擡眼就能從孔子身上和《論語》中吸取營養,滋養心靈,陶冶情操。爲了擴大孔子和《論語》的影響力,我校還將組織人員製作了《走進孔子,走進〈論語〉》課件。

2.在科技樓一樓大廳裏構建了禮儀文化長廊,引導學生做一個懂禮儀、會禮儀的文明人

3.在校門南側樹起主題爲“一起成長,一起快樂”的校長寄語牌,以期建立一套 “以人爲本”,尊重信任學生、家長和教師的現代管理制度,創造出健康、有益、團結、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

4.成立《愛我新餘,愛我家鄉》和《走進孔子,走進〈論語〉》校本教材開發機構,制訂開發計劃,精選開發人員,提供開發經費。

【第5篇】科學發展鄉村旅遊思路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鄉村旅遊思路調研報告

思考之一:系統認識_____鄉村旅遊發展的基礎

1、鄉村旅遊是一種新興的旅遊消費形式。鄉村旅遊的主要消費羣體是城市居民。

2、_____鄉村旅遊資源豐富。按照國家分類標準,_____旅遊度假區的鄉村旅遊資源涵蓋了地理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遺址遺物、建築與設施和人文活動6個主類、14個亞類、24個基本類型和48個資源單體。

3、_____發展鄉村旅遊的兩個遊客資源。一是本地客源。擁有60萬人口的武陵、鼎城城區周邊,離城市中心不過20公里路程,同時,以鄉村旅遊景區爲中心的“一小時交通圈”內,覆蓋了約200萬城鎮人口。二是外地客源。_____作爲_____旅遊業的龍頭,目前正在朝打造大湘西休閒度假旅遊的龍頭而努力。

4、發展鄉村旅遊既能拓展_____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更能促進新農村建設,有助於解決“三農”問題。

5、發展_____鄉村旅遊有待解決的四個基本問題:一是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有待提高;二是對鄉村旅遊資源的認識有待拓寬;三是對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四是對鄉村旅遊的系統開發思路還有待進一步確立 。

思考之二:_____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思路

1、樹立“科學保護即開發”的鄉村旅遊開發理念。

2、以促進新農村建設爲發展鄉村旅遊的目的。

3、政府主導整體規劃_____鄉村旅遊發展戰略是首要工作。

4、建立多元化互利共贏的合作開發經營模式。

思考之三:發展_____鄉村旅遊必須的配套措施

1、培育人才,提升素質,夯實_____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第一,開展村民環保素養和文明素養培訓,改善村民的衛生習慣和行爲習慣,培養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新農民;第二,開展旅遊經營管理職業道德與基本常識培訓,造就一批守法紀、懂技術、會經營、講誠信的鄉村旅遊經營人才,進而扶持一批經營信用好、經營效益高、經濟實力強、發展後勁足的鄉村旅遊戶和企業組織;第三,開展新型農業技術知識培訓,促進農業生產的改良與改進,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的收益水平。

2、制定標準,規範管理,塑造_____鄉村旅遊良好品牌。一是針對_____鄉村旅遊經營開發特點,以可持續發展爲宗旨,結合國家有關標準,制定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並舉的科學可行、簡便易懂的_____鄉村旅遊評價標準;二是制定並推行_____鄉村旅遊接待證制度和鄉村旅遊經營戶的信用考評和公示制度,促進經營戶規範經營;三是針對鄉村旅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完善相關法規體系建設與宣傳;四是積極倡導與扶持鄉村旅遊協會、鄉村旅遊研究會等民間組織,制定互助合作規範和行業自律規範公約,促進鄉村旅遊經營者的自我提升與發展。五是建立由經營戶代表、遊客代表、旅行經銷商代表和專家組成的利益相關者治理機制,對_____鄉村旅遊發展質量進行年度評審,促進_____鄉村旅遊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進步。

3、多方宣傳,加強溝通,努力爭取社會各界和政府部門的支持。

【第6篇】總分支機構的徵管難點對策及審計思路調研報告

目前,我國總分支機構稅收徵管所涉及的政策規定主要有:《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細則、《關於企業所屬機構間移送貨物徵收增值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8]137號)、《關於進一步加強彙總納稅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通知》(國稅發[20__]185號)、《關於納稅人以資金結算網絡方式收取貨款增值稅納稅地點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__]802號)、《關於連鎖經營企業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財稅[20__]1號)、《關於跨地區經營彙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徵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__〕28號)等。這些規範性文件雖然對總分支機構的納稅問題做出了具體規定,但由於總分支機構管理的複雜性,徵納雙方容易發生爭議。本文通過對總分支機構徵管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探討管理對策,並提出審計思路。

一、總分支機構稅收徵管中存在的問題

1、納稅人稅法遵從意識不強 自身重視程度不夠

主要表現有:①不主動及時辦理稅務登記手續;②辦理稅務登記後不申報納稅,或者雖申報納稅但申報信息不真實;③一些總機構利用自身的財務人員或與稅務代理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合謀,針對稅收徵管漏洞,爲其總分支機構經營進行不合理的納稅籌劃,以達到少繳稅或不繳稅的目的;④造假賬或者進行賬外經營,甚至由分支機構直接向購貨方收取貨款,並截流提成款,私設小金庫,直接造成稅款流失;⑤不按規定提供“總機構已彙總納稅的證明”等。

2、稅務機關日常監管不力 管理重視程度不夠

主要表現爲:分支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忽視分支機構的稅源潛力,管戶人員缺位,日常監管措施薄弱,不能經常、有效地對分支機構實施實地巡查,對分支機構是否實際從事生產經營、是否存在涉稅異常變化等具體情況不清楚;而總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也難以全面掌握分支機構的真實經營狀況,管理上是“有心無力”。

3、徵納稅雙方信息不對稱 稅收管理處於被動地位

一是設立環節,分支機構遍佈各地,是否按規定辦理稅務登記並納入屬地管理是分支機構稅源管理的薄弱環節。空掛、失蹤或下落不明的分支機構數量多,且“消亡”得比較隨意,管理部門對其缺乏約束、缺少制約,分支機構管理呈現隨意性。尤其是在異地設立生產車間而不辦理證照登記的分支機構“黑戶”更是難於控管。

二是經營環節,稅務機關難以掌握納稅人異地移送貨物的真實經營情況,在信息掌握不全面的情況下,難以區分判斷,進而確定其銷售收入的真實性。

三是註銷環節,一些“掛名”的分支機構,其與總機構間是“鬆散型”聯繫,總機構鬆散管理甚至是不進行管理,這些分支機構是否建賬、納稅、購票等,總機構均不過問。部分分支機構在申請辦理註銷稅務登記時,自身不建賬,帶來管理上的漏洞。

4、稅法尚待進一步明確 稅收管理缺乏有效措施

一是對分支機構資料管理缺乏明確規定。二是對分支機構的具體問題難以有效掌管。主要包括分支機構資金物流的真實狀況、總分支機構間轉移流轉稅稅負、控制所得稅稅負問題等。三是對分支機構提供的彙總納稅證明亟須進一步加強管理。現行的彙總納稅證明填寫的項目較少、內容不多,不能提供稅收徵管所須的足夠信息。對彙總納稅證明的真僞情況,也有必要採取措施予以覈實。

5、缺乏有效信息共享機制 部門協調不力

一是目前使用的稅收徵管軟件還難以對徵管信息進行全面處理;二是國稅與地稅之間、總分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之間、稅務與銀行海關工商等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建立,無法及時有效互通信息,致使稅務機關對納稅人收支狀況、納稅申報真實程度的監控非常有限,對異地信息更是難以準確掌握。

二、徵管對策及建議

1、完善現有稅收法律體系

明確分支機構的管理辦法,對不同覈算方式,本地或異地的分支機構和總機構,應向所在地稅務機關提供何種相關情況證明資料,制定具體的規章制度及徵管辦法;建議對分支機構爲小規模納稅人時適用何種徵收率、分支機構獲得一般納稅人資格後的建賬要求、經營地稅務機關的稅收管轄權、總分支機構來往費用的判斷(可要求總機構提供有關來往費用證明)、無法提供彙總納稅證明的分支機構的企業所得稅彙算方法等政策進行明確以方便操作。

2、健全主管稅務機關的管理機制

一是抓好稅務登記環節。應由總機構出具同意設立分支機構的詳細資料,使分支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能夠掌握總公司的投資情況、生產經營範圍、經營期限、產品及服務項目等情況,特別是對分支機構的業務開展情況和賬務往來更能清楚瞭解。二是嚴格執行納稅申報制度。分支機構必須在期限內如實辦理納稅申報並報送資料,在經營地納稅。三是加強對發票的管理。分支機構需加強發票管理,建立發票的購買、使用、結存、報繳制度,責任到人,並定期檢查使用情況。

3、加強與工商部門的協調聯繫

稅務部門應定期到工商部門瞭解企業設立分支機構的情況,及時掌握所轄責任區內戶籍變動情況,對新辦分支機構及時納入稅務管理範圍,對吊銷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及時註銷稅務登記,做到“管戶清”。

4、建立總分支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協調機制

一是明確分支機構在向總機構申請彙總證明時,由分支機構稅務機關對分支機構的經費開支、費用分攤等影響利潤的因素進行認真審查,簽署意見,出具有關收入數據申報情況的證明,以利於總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開展彙算工作;再由總機構據以開具所得稅彙總納稅證明。

二是明確分支機構不能提供證明的,在責令限改期滿後,由分支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予以徵稅,並且其交納的稅款不得在總機構彙總報稅時抵減。

三是增加總機構納稅彙總證明的填寫內容,以利於分支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開展日常的徵管工作。

四是建立總機構責任連帶追究機制。對分支機構未按規定履行稅收義務的,當然應由總機構承擔責任,可以考慮由總機構所在地稅務機依據分支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提供的合乎法定程序、法定依據、違章事實清楚的處理、處罰決定對總機構實施處理、處罰,並將結果反饋給分支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

三、對總分支機構跨區域審計的思路

1、建立有效的跨區域聯合審計的稅收管理模式

開展聯合稅務審計工作能加強稅務部門內部橫向和縱向的聯合,規範稅務機關間的協作配合,使稅務審計人員開拓思路、提升質效。實行跨區域聯合稅務審計,應建立聯合稅務審計領導小組,在工作上實行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一選戶、統一審計、分別處理的“四統一分”原則,強化內部管理與協作,以有效遏制多頭下戶現象,降低納稅遵從成本,提高納稅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

2、改變跨區域聯合審計總分機構同步開展的方法

在統一審計所屬時間的基礎上,實行先總後分或先分後總的審計安排,其要點是將已審計的總(分)機構的案頭審計報告、案頭審計底稿、預繳所得稅涉及的經營收入、職工工資和資產總額三個因素及其確定的分攤比例等資料,報省(市)局審覈同意後,轉分(總)機構所在地稅務機構開展下一步審計,從而有利於總、分支機構稅務機關的協作配合、信息共享,有助於把握稅收政策和審計口徑的一致性。

在對象選取上,以所得稅彙算清繳信息數據爲依託,兼顧行業分類、經營規模、虧損盈利等情況,結合日常徵管工作中發現的疑點問題,重點挑選收入額較大、但稅負偏低的企業,或者在近2—3年期間銷售收入不穩定的企業,或者因違反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而被處罰過的企業作爲稅務審計對象。

具體實施時,可以分成三個層次實施:第一層次是省局安排審計企業;第二層次是市局安排審計企業;第三層次是簡易審計企業。第一、第二層次嚴格按照《稅務審計規程》的程序與要求規範實施審計,第三層次採用簡易辦法靈活實施審計。

3、針對重點環節實施聯合審計

一是針對稅務登記環節,重點審計有關總機構出具同意設立分支機構的詳細資料,掌握總公司的投資情況、生產經營範圍、經營期限、產品及服務項目等情況,掌握分支機構的業務開展情況,掌握總分機構的賬務往來與資金往來情況。

二是針對納稅申報環節,重點審計總分支機構的納稅申報情況,主要關注申報資料是否齊全、申報的項目是否完整、是否符合邏輯關係、是否涉及納稅調整等,尤其是繳納稅款數額較大、連續虧損、歷年檢查中問題較多、財務管理混亂的總分支機構列入審計重點對象。

三是針對發票管理環節,重點審計總分支機構發票購買、使用、結存、報繳各環節情況。審計實務中應關注發票來源是否合法、票據扣除是否符合稅法規定等,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發票管理疏鬆、混亂的狀況。

四是針對稅務註銷環節,重點審計分支機構在註銷時,其資產清算決議、存貨的除了、有關稅款憑證是否結清、清算公告、以前年度審計報告等情況。

五是針對跨省市總分機構,重點審計總分機構的經營收入、職工工資和資產總額三個因素,及其所確定的分攤所得稅款的比例係數。可以審覈《所得稅彙總納稅分支機構分配表》、審覈所備案的總機構信息、上級機構、下屬分支機構信息及分支機構註銷情況等信息。

【第7篇】教師整體素質提出的發展思路(調研報告)

一、前言

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已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階段,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建設“一流教育體制、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育環境、一流教育質量”,以及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教育體系爲核心內容的創建現代化教育中心區的戰略目標,在一流教育體制之下,教育質量能否提高的關鍵因素就是師資水平的提高,本構想就是立足於我區目前的發展狀況對提高全區教師整體素質提出的發展思路。

二、現狀與分析

(一)教師現狀:綜合素質必須提高。

1.全區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早在“八五”末期已完成了學歷合格培訓,至2001年11底全區在職教師共4255 人,專任教師3494人,中學1454人,國小2040人,其中中學教師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達1385人,國小教師具專科及以上學歷達1649 人,遠遠超出國家教委關於中國小教師任職的學歷要求。但是, 學歷並不能與能力劃等號,尤其是我區教師中五年以下教齡的人數佔70%以上,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的問題比較突出,在對教師進行崗位培訓尤其是崗位再提高方面,進修學校還任重而道遠。

2.據不完全統計,我區現有校長,大部分是先上崗後培訓,而且缺乏管理學、行政學、公關學等領導者必備的管理素質,因而長期處於一種“摸着石頭過河”的經驗摸索狀態,進修學校不僅要擔負起師訓任務,更要擔負起幹訓任務,爲區培養一批觀念新、管理好的專家型校長。校長是教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要引導我區教育事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單靠經驗積累是不夠的。

3.我區廣開人才之路,從省外引進大批人才,但由內地引進的人才,由於環境和思維定勢,思想上更多具有“應試教育”的痕跡,教育思想和觀念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因而引進和招聘骨幹教師具有一定的短期效應,但不能充分體現區固有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我區必須立足於本土,培養一批具特色的“啓明星”。

4.教科研是每一所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但我區教師尚不具備一線研究者的能力,不能用理論指導實踐,由實踐上升爲理論的更少之又少,加強教師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纔是教科研發展的命脈。教科研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須經過實踐—理論—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在實踐與理論的磨合中不斷提升,這就需要進修學校花大力氣在此方面有所作爲。

(二)教師進修學校現狀:人員、架構必須調整。

教師進修學校原來作爲學歷補充教育的主要機構,對國小及幼兒園教師學歷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時至今日,教師進修學校內部,架構不清晰,責任不明確,人員不到位,現有的人員無法承擔應有的教學任務,造成基層單位對進修學校的不重視和反感。進修學校的人員配備和師資水平都不足以應付高速發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須進行轉型。因此,進修學校不單單是行政部門規定的繼續教育機構,更應該是教師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必不可少和最重要的教育場所。

(三)國內的師資教育現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纔是出路。

1.從我區教育實際來看,相當一部分學校提出校本培訓還爲時過早。我區近幾年引入大批高校畢業生,但由於我國高校教育學科劃分過細和僅強調理論研究的固有狹隘性,造成畢業生的知識較單一,缺乏歷史的、宏觀的、全面的大教育觀點,造成素質教育實施的形式化、教育成果的表面化。並且,學校內部師資不均衡,能夠擔負起教科研“領頭羊”的教師全區都匱乏,更何況一間學校,所謂的“校本培訓”大多借助外聘的專家,有時幾間學校還開展的同一課題,反覆請同一專家,造成了人員和資金的重複消耗,也就意味着我區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

2.目前各高校舉辦的各類培訓仍是滿堂灌的“填鴨式”,包括目前國內mba得不到國際認可的原因就是缺乏實踐,進修學校必須進行一系列的課程改革,尤其是授課方式的變革。作爲學校和教科研單位之間最具價值的橋樑,纔是進修學校變革的根本出路。

三、目標定位

(一)總體目標:全面實施教師繼續教育,滿足我區絕大多數教師繼續教育的需求,成爲我區人才選拔----“啓明星”工程的後備基地,完善“區本”培訓,爲教育造就一批教育家,而非“教書匠”,爲我區成爲教育強區和教育示範區奠定堅實基礎。

簡而言之,要做到一個面向和六個轉向。

一個面向:即面向全區的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進修需要

六個轉向:一是從學歷教育轉變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二是將教師從經驗型轉化爲研究型的新型教師;三是從泛化教育轉爲區本培訓,時機成熟時可轉爲區本與校本相結合的分層培訓;四是從“先上崗後培訓”轉化爲“先培訓後上崗”和“邊上崗邊提高”;五是由行政強制性培訓轉化爲合理爲教師制定成長階梯方案的培訓,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六是從單一的教師培訓轉化爲教師、行政兩個發展方向的培訓。

【第8篇】創新科技新思路現狀調研報告

通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求黨員幹部達到“個人形象如一面旗,工作熱情如一團火,謀事佈局如一盤棋”。認真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經驗,弄清新時期改革開放大潮流、大政策、大環境,準確把握我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和新挑戰,努力解決影響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工作作風等方面的問題,尊重自然規律,實現科學發展,促進改革大深化,開放大推進,工作大落實,經濟大發展,社會大和諧,實現xx的“二次跨越”。圍繞學習實踐活動,作爲科技管理職能部門面對存在的問題該怎麼辦,如何解決,按照州委的統一佈置,結合此次的學習活動,3月底4月初,單位主要領導帶領相關科室人員到四個縣深入農村、深入基層、深入羣衆、深入企業,認真調查研究了全州科技工作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xx的科技現狀分析

“十五”以來,xx州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方針,實施“科教興州”戰略初見成效,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有力地推動了xx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一)科技管理體制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州委、州政府制定了《xx州“xx”科技發展計劃》、《xx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關於大力加強自主創新促進xx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決定》等政策、措施。各級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力度進一步加大,科技管理體制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科技隊伍自身建設也得到發展。全州共有科技管理機構5個;獨立科研所2個;29個鄉鎮配備了科技助理員;全州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635人。

(二)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科技進步對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顯現。

結合xx州經濟發展的優勢和特色,圍繞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引進與之相適應的新技術208項、科技成果156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及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爲xx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十五”以來,共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344項,其中,省級項目55項,州級列項及配套項目289項;項目資金共投入1889萬元,項目涵蓋了農、林、牧、衛生、生物等大部分行業,一批科技項目已成爲我州經濟發展的新亮點,開始產生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民族貧困地區科技綜合示範項目所實施的優質稻、優質蔬菜、沼氣、稻田養魚、庭院經濟、科學養豬等十多個種養業和能源開發示範項目,項目區糧食產量和人均經濟收入均突破千斤千元,高於全州平均水平,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取得了較好示範效果。

(三)科學普及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積極組織開展民族貧困地區科技試驗示範、科技宣傳、科技培訓、科技諮詢服務及科普陣地建設等科普創建活動,開展科技扶貧,有效提高公衆科技素質。十五以來,共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4934場次,受訓農民達84.7萬人次,印發各類科技、科普實用技術資料10.2萬份,共招收省級農函大班55個專業,74個單科班4525名學員,培養了一大批農村能人羣體,廣大農民的整體科技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四)科技合作交流和專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通過舉辦雲南xx科技展洽會、組織參加雲南省科技展洽會和省院省校科技成果洽談會等形式,搭建科技合作與交流平臺,州內企事業單位先後與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國林科院昆明資源昆蟲所、雲南農業大學等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實施的雲黃連、蘿芙木、咖啡、漆油、木蠟、草果、老窩火腿腿源標準化示範等開發示範項目取得了較好效果,科技合作與交流不斷擴大,產學研結合取得新突破。一期工程10萬噸電解鋅項目已建成投產,爲把蘭坪建成國家級有色金屬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專利及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得到強化,全社會科技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各級幹部的科技意識不強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少幹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自滿意識;因循守舊、墨守陳規的保守思想;求穩怕亂、怕擔風險的畏難情緒;做事習慣於條條框框、按部就班,缺乏敢闖敢試、敢冒風險的膽略和氣魄;遇到實際問題卻一味強調客觀原因;浮躁心態、工作不夠深入、急功近利;學習理論和業務不夠系統,調查研究不夠深入,分析問題粗淺;考慮局部多、考慮全局少、發展理念不強。具體表現爲全社會在科學技術的引進、項目的推廣上基層領導幹部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重視不到位,常常持觀望態度,致使一些成熟和適用於我州的科技項目,難以得到推廣應用。

(二)專業技術人才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總量亟待增加

按照我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到xx年計劃大專以上學歷人才總量要增至25084人,從現有人才狀況分析,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才總數只有7251人,人才的需求缺口還比較大。實現增加現有人才總量的目標,特別是高尖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總量提升的目標任務還相當艱鉅。

2、人才隊伍結構亟待優化

我州現有的10635各專業技術人才中,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人數分別爲603人(其中正高級職稱7人,佔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0.07%,副高級職稱596人,佔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5.6%,)、3753人(佔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35.29%)、6279人(佔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59.04%),顯示出高級職稱人數偏低,初級人才基數偏大。人才結構的不合理,尤其是高層次人才數量的不足,目前缺乏高新技術和支柱產業等領域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缺乏第三產業高層次的金融、商務、法律、外語、計算機、建設規劃等高層次人才,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我州嚴重缺乏大批熟悉和掌握世貿組織規劃與國際接軌的高層次人才,對於我州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將帶來嚴重影響,將會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

3、人才分佈亟待調整

從專業技術人才隸屬關係分析,州直機關人才量有1229人,雖然只佔全州的11%,但集聚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從各類從事職業人才分析,教育、衛生人才的數量爲8141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3.8%。我州是農業大州,各事業單位中農林牧漁人才總數995人,占人才總量的9.02%,佔農業人口總量的0.27%,比重明顯偏低。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仍偏低,高層次人才嚴重匱乏;人才總量中,中級以上職稱僅佔人才總數的31.9%,研究生僅有11人,只佔專業人才總數的0.1%;本科學歷的有954人,也只佔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8.64%。人才分佈不均衡,在行業分佈上,主要集中在機關事業單位,而在“三次產業”第一線的人才較少,在所有制分佈上,主要集中在國有企事業單位,國有單位人才佔總量的比例高達90%以上。

4、留住人才工作日益緊迫

“十五”期間,xx州人才外流嚴重,主要流向昆明等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高級職稱人才,出現“流出不流進”現象,高級職稱人才流出28人,中級人才流出127人,而調入的中高級職稱的人才爲9人。

5、懂經營、善管理的經濟管理人才嚴重匱乏

由於受計劃經濟和政治邊防的影響,xx的經濟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較大,受市場經濟大潮鍛鍊的人才較少,懂經營、善管理的經濟管理人才嚴重匱乏,個私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緩慢。

6、人才隊伍規模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

全州人才總數占人口總數的4%,每10萬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僅爲145人。

(三)廣大人民羣衆的素質偏低、觀念落後

調查中瞭解到我州公衆科學素養接近零,全民受教育程度只爲6.1年。而這其中已含受傈僳文教育人員。因此我州的很多農民不是文盲就是半文盲,這樣,科學普及和適用技術的推廣難度大,羣衆的接受能力也較弱,一些幹部羣衆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認識還不到位,依然形成對自然資源,對國家的依賴思想嚴重,“靠山吃山、靠天吃飯”的落後生產觀念還依然存在。不僅給我州脆弱的生態造成破壞,還嚴重製約了生產的發展。

(四)我州的各類企業創新能力低

從調查中可以感受到各類企業對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很高,但我州的各類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客觀制約因素多,難有自主創新能力。導致我州工業科技難以發展。

(五)科技工作顯示度不夠。

科技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不容易出現“政績”工程,不少領導對科技工作“口號”重視,沒有從人、財、物的資源上支持科技工作,導致科技工作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性問題上沒有體現出應有的顯示度。

三、積極推進我州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

緊緊圍繞xx“二次跨越”戰略支撐體系――“努力構建xx國家級有色金屬基地、國家級水電基地、國家級多元民族文化及生物多樣性基地,打造xx大峽谷世界知名旅遊品牌”,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進一步明晰科技部門及社會各個方面推進創新和科技進步發展方面的職責定位,做到緊扣經濟社會及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圍繞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中心工作,協調推進持續發展。“強抓農業科技,推動工業科技;強化科技普及,提高科技素質;強化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創新”,爲深入實施科教興州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爲我州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支撐能力。採取切實措施,實施提升我州傳統產業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民族文化保護開發、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及社會發展領域創新行動。依靠科技進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着力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我州企業的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爲社會發展提供支撐服務。

(二)完善我州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積極構築科技創新平臺,創新科技管理模式,統一規劃,合理配置資源,爲科技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培育企業創新主體,理順政府、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關係。高度重視市場經濟體制所帶來的環境變化和客觀要求,把培育我州各類企業創新主體放在優先地位,通過政府政策和科技投入的引導,加快建立以市場爲導向、以企業爲核心、產學研有機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

2、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科技基礎條件的共建共享。我州屬“三江並流”區域,同時又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種質資源極其豐富,爲了更好地瞭解資源情況,達到有效保護瀕危物種,整合資源,高起點開展建設工作,依託高等院校技術支撐,建設一批具有xx特色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產業工程中心,使其成爲區域性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以點帶面拉動全州生物資源開發,同時達到科技基礎設施、科學數據、科技文獻資源共享、自然科技資源保存利用、構建網絡科研環境、科技成果評價與轉化整合,形成一個開放高效的科研保障體系,改善區域創新基礎條件。

3、加大省院省校和周邊國家緬甸的科技合作與交流、科技對外開放的力度。組織開展與發達地區的信息交流、人才交流,開展項目開發、基地共建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工作;積極推動我州相關企業、科研機構與對外合作方建立長期、深入、有效的合作。

4、構建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科技投入在引導社會投入方面的重要作用,把科技投入作爲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投資重點來加以確保,有力保證科技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和重要支撐作用。

(三)實施科技人才戰略,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加強科技評價與獎勵制度。規範科學技術評價活動,減少或避免急功近利和急於求成的傾向,形成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和鼓勵創新的環境。積極鼓勵知識產權、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投資、分配,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在技術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和支持、科研院所企業合作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建立專業技術人才、創業人才和科技中介服務人才培養體系,形成結構優化、科學合理的科技人才隊伍。

(四)加強科技普及及科技宣傳,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健全科普管理體制,形成政府推動,團體和部門齊抓共管的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普經費投入,強化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面向農村、社區、青少年,廣泛開展解決“學科技難”科普活動,加強科技培訓,大力普及科技知識,力爭每年培訓農民10萬人次以上。

(五)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促進自主創新。切實保護知識產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勵機制。通過改革科技計劃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在科技管理體制創新中的導向作用。積極鼓勵和引導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強化知識產權意識,提高知識產權的形成能力和保護能力。

(六)加強組織領導,營造有利於科技發展的政策及社會環境。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和州的各項科技法規政策,加大科技行政執法力度,積極營造有利於加速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的政策環境。加強各級黨委政府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強化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責任制落實,營造全社會共同重視科技工作的社會氛圍。

四、對策措施

我州作爲經濟後發展、欠發達州,開展科技工作還存在不少障礙,需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義,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爲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務,把支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爲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以人爲本,把改善民生、科技惠民作爲科技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讓科技服務於xx經濟社會總體佈局,支撐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持統籌兼顧,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與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部署,科技發展與體制機制創新的統籌協調,實現科技攻堅目標和創新人才培養的統籌安排,州內和州外科技資源的統籌利用,着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走創新跨越之路。

(一)加強政府宏觀管理,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

按照州委州政府科教興州戰略,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調整優化科技結構,整合科技資源,加強宏觀管理,把重點放在研究科技發展戰略、制定發展規劃、創造保障條件、優化政策環境、提高服務水平上。各級領導要強化科技宏觀管理意識,把科技管理工作納入重要議程,弱化對競爭性研發活動的具體干預,建立機構完整、分工明確、權責統一、協調聯動的科技管理機制。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擔負起統攬科技工作全局的責任,統籌區域科技發展,統籌科技資源配置,完善科技評價和公衆監督機制。要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方針,圍繞我州重大科技需求,擴大科技對外開放和合作,學習引進國內外、省內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在消化吸收中再創新,結合我州實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推動各類科技合作,加大科技政策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促進科技進步。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構建多角度多層次的投融資支撐體系

要把科技投入作爲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投資重點加以確保,有力保證科技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和重要支撐作用,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金融機構及各種社會組織加強科技投入,努力構建一個完善的多角度多層次的科技投融資支撐體系。

(三)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改善科技服務環境

隨着科技強州戰略的推進,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增強,要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改善科技服務環境,提高科技服務質量。一是要進一步加強我州科技隊伍自身建設,完善科技管理服務機構;二是要整體提高我州科技人員隊伍素質,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三是完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將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縣基本建設投資規劃,進一步改善各縣科技服務環境;四是出臺科技有關的政策法規,圍繞科技創新、成果引進、合作、研發、推廣應用、特色產業培育等,大力改善州縣科技軟環境建設,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構建和完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

緊緊圍繞我州的支柱產業,圍繞省級科技計劃項目選題指南,加大爭取科技計劃項目力度,做到思路項目化,項目數字化。按照合理佈局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安排好州級科技計劃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初步形成“實施一批項目,培訓一批農民,涌現一批農村能人羣體,發展一批特色產業,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品牌,帶動一方農民致富”的局面。以實施科技項目爲抓手,構建和完善企事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提升我州的傳統產業的競爭力。

(五)實施人才強州戰略,培養引進科技人才

實施人才強州戰略,牢固樹立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培養引進科技人才,建立充分發揮人的創造精神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工作條件。

一要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加強黨政人才、企事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抓緊培養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研機構形成開放、流動、競爭的新局面,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靠給舞臺、壓擔子培養和凝聚高層次科技人才。通過科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數據共享、科學資料提供等多種方式,爲各類人才的科技活動給予公平的對待。改革科技評價與獎勵制度,形成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和鼓勵創新的環境。

二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政策體系。積極鼓勵知識產權、技術、管理等要素與投資、分配,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在技術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人力資源的基礎作用,建立和完善機制健全、評價科學、運行規範的人才市場體系。

三要圍繞科技發展需求,建立多層次人才體系。針對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知識集羣和產業集羣建設,着力培養學科帶頭人,積極吸引外來高層次人才。引導和支持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根據產業發展的需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專門技術人才,形成結構優化、科學合理的科技人才隊伍,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隊伍保障。

(六)加強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

堅持以人爲本,把科學和技術普及工作作爲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提升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增強競爭力,建設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基礎工程來抓。

一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加強科技普及教育,使全體公民科學文化素質與我州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發展相適應。傳播科學文化,努力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充分利用邊疆“解五難”的機遇全面提升我州科普工作。在我州可以考慮建立少數民族科普專業工作隊伍,充分發揮基層科協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健全科普管理體制,形成政府推動,團體和部門齊抓共管和科普工作格局。各級黨政領導帶頭支持和參與科普,有關部門積極制定科普規劃及相關標準,建立投入保障、競爭激勵、監測和評價制度,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按照各自的職責範圍,協調一致,資源共享,共同推動科普工作的發展。

三要強化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科普能力。確立科普的公益性主導地位,確保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和投入。要重視和強化科技場館建設,各級政府應當將科普場館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優先實施,抓好科普基地建設,並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第9篇】教師整體素質提出的發展思路調研報告

教師進修學校原來作爲學歷補充教育的主要機構,對國小及幼兒園教師學歷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教師整體素質提出的發展思路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一、前言

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已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階段,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建設一流教育體制、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育環境、一流教育質量,以及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教育體系爲核心內容的創建現代化教育中心區的戰略目標,在一流教育體制之下,教育質量能否提高的關鍵因素就是師資水平的提高,本構想就是立足於我區目前的發展狀況對提高全區教師整體素質提出的發展思路。

二、現狀與分析

(一)教師現狀:綜合素質必須提高。

1.全區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早在八五末期已完成了學歷合格培訓,至20xx年11底全區在職教師共4255 人,專任教師3494人,中學1454人,國小2040人,其中中學教師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達1385人,國小教師具專科及以上學歷達1649 人,遠遠超出國家教委關於中國小教師任職的學歷要求。但是, 學歷並不能與能力劃等號,尤其是我區教師中五年以下教齡的人數佔70%以上,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的問題比較突出,在對教師進行崗位培訓尤其是崗位再提高方面,進修學校還任重而道遠。

2.據不完全統計,我區現有校長,大部分是先上崗後培訓,而且缺乏管理學、行政學、公關學等領導者必備的管理素質,因而長期處於一種摸着石頭過河的經驗摸索狀態,進修學校不僅要擔負起師訓任務,更要擔負起幹訓任務,爲區培養一批觀念新、管理好的專家型校長。校長是教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要引導我區教育事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單靠經驗積累是不夠的。

3.我區廣開人才之路,從省外引進大批人才,但由內地引進的人才,由於環境和思維定勢,思想上更多具有應試教育的痕跡,教育思想和觀念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因而引進和招聘骨幹教師具有一定的短期效應,但不能充分體現區固有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我區必須立足於本土,培養一批具特色的啓明星。

4.教科研是每一所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但我區教師尚不具備一線研究者的能力,不能用理論指導實踐,由實踐上升爲理論的更少之又少,加強教師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纔是教科研發展的命脈。教科研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須經過實踐理論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在實踐與理論的磨合中不斷提升,這就需要進修學校花大力氣在此方面有所作爲。

(二)教師進修學校現狀:人員、架構必須調整。

教師進修學校原來作爲學歷補充教育的主要機構,對國小及幼兒園教師學歷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時至今日,教師進修學校內部,架構不清晰,責任不明確,人員不到位,現有的人員無法承擔應有的教學任務,造成基層單位對進修學校的不重視和反感。進修學校的人員配備和師資水平都不足以應付高速發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須進行轉型。因此,進修學校不單單是行政部門規定的繼續教育機構,更應該是教師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必不可少和最重要的教育場所。

(三)國內的師資教育現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纔是出路。

1.從我區教育實際來看,相當一部分學校提出校本培訓還爲時過早。我區近幾年引入大批高校畢業生,但由於我國高校教育學科劃分過細和僅強調理論研究的固有狹隘性,造成畢業生的知識較單一,缺乏歷史的、宏觀的、全面的大教育觀點,造成素質教育實施的形式化、教育成果的表面化。並且,學校內部師資不均衡,能夠擔負起教科研領頭羊的教師全區都匱乏,更何況一間學校,所謂的校本培訓大多借助外聘的專家,有時幾間學校還開展的同一課題,反覆請同一專家,造成了人員和資金的重複消耗,也就意味着我區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

2.目前各高校舉辦的各類培訓仍是滿堂灌的填鴨式,包括目前國內mba得不到國際認可的原因就是缺乏實踐,進修學校必須進行一系列的課程改革,尤其是授課方式的變革。作爲學校和教科研單位之間最具價值的橋樑,纔是進修學校變革的根本出路。

三、目標定位

(一)總體目標:全面實施教師繼續教育,滿足我區絕大多數教師繼續教育的需求,成爲我區人才選拔----啓明星工程的後備基地,完善區本培訓,爲教育造就一批教育家,而非教書匠,爲我區成爲教育強區和教育示範區奠定堅實基礎。

簡而言之,要做到一個面向和六個轉向。

一個面向:即面向全區的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進修需要

六個轉向:一是從學歷教育轉變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二是將教師從經驗型轉化爲研究型的新型教師;三是從泛化教育轉爲區本培訓,時機成熟時可轉爲區本與校本相結合的分層培訓;四是從先上崗後培訓轉化爲先培訓後上崗和邊上崗邊提高五是由行政強制性培訓轉化爲合理爲教師制定成長階梯方案的培訓,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六是從單一的教師培訓轉化爲教師、行政兩個發展方向的培訓。

(二)具體目標:實現學校管理、隊伍建設、培訓質量、硬件設施爭創全省一流。

學校管理目標:堅持轉換機制,優化結構,增強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則,建立現代化管理運行機制,培養專家型管理幹部,形成高效率、有特色的辦學管理風格,隊伍建設目標:建設一支學歷高、素質好、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培訓質量目標:切實抓好全體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達標率達100%,優秀率達80%,滿意率達90%。到20xx年,完成200名啓明星的培訓工作,對所有學校的中層以上幹部全部進行輪訓提高。

硬件建設目標:建設一個適應我區教育發展的設備一流、設施完備的教師進修中心。

四、主要措施

(一)符合教師需求的課程規劃,是進修學校改革成功的一半。

建設新型教師培訓課程,通過問卷、訪談、實地考察等形式瞭解不同層次教師的進修需求,按需設課。注重課程的層次性、可操作性,注重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注重專家與教師共同進行課題研究,開設自選課與必修課且以自選課爲主的課程模式,並將每年的繼續教育課時數轉化爲學分制,鼓勵教師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

(二)明晰進修學校架構,並進行人員調整。

調整進修學校內部架構,進修學校內設理論部、實踐部和後勤部三個部門,理論部負責制定課程(瞭解教師所需,聘請專家,設置科目,查閱講義,考評課程效果,寫分析報告並制定新的課程方案),並與相關院校和科研單位(包括國內外)建立長久的合作伙伴關係;實踐部負責教育實踐(聯繫實踐基地,選定指導老師,考評實踐效果,跟蹤調查),並與教研室和基層學校建立共建關係;後勤部負責財務、教室、教材等一系列後勤工作。

(三)運用適當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不斷自我提高。

將教師進修與年度考覈和職稱評審掛鉤,教師取得相應學分且成績優異者可獲得外出培訓(國內外)和在職學歷深造的獎勵。

(四)硬件建設是必備的客觀條件。

配備可容納200人的報告廳、可容納100人的網絡教室各一,討論式教室和授課式教室若干,視頻多媒體教室2間。建成與國內著名師大遠程教育網相連接的教師遠程繼續教育網絡基地。

(五)經費投入,是完成教師繼續教育的保障。

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1999年第53號文《廣東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第十一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保證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的投入,採取以政府財政撥款爲主,多渠道籌措爲輔的方法解決。具體經費來源包括:每年從教育事業費中按不低於中國小教師工資總額的2%和教育費附加中不低於5%的比例安排;從地方籌集的教育基金和學校勤工儉學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所辦學校,其教師繼續教育所需費用由辦學者負責。

五必須突破的難點和解決方案

難點:1.按需設課、按需施教的需較難把握,每個人由於自身認識的侷限,他所認爲的需可能與上級部門認爲的需有一定的差異。

2.授課教師和指導教師的選擇和聘用。一方面大多數教育專家大多從事理論研究或進行過少量的實踐指導,嚴重缺乏實踐經驗,且授課仍以講授式爲主;另一方面所需培訓教師的專業多而散。符合我們要求的專家並不多。

3.教室的配備和功能不足。

解決方案:進修學校人員配備必須是,有相當理論基礎和教育實踐經驗,善於與人溝通,具備一定的策劃能力,可以達到教師和學員之間的互動的人,這樣可解決難點1、2。

【第10篇】科研所目前存在問題及解決思路的調研報告

一、目前的簡要情況

(一)業務體制改革機構調整情況。

20xx年5月,我局按照中國氣象局批准的機構調整方案,對科研所進行了機構重組:科研所與人影辦分離,與原培訓中心合併,新組建起了專職結構的科研機構,下設辦公室、研究開發室(包括海洋氣象研究室、人工影響天氣研究室、數值模式應用研究室)、培訓部、山東氣象編輯部四個

科室,編制20人。單位主要業務任務包括三個方面:

1、科研與開發:在海洋氣象、人工影響天氣、數值模式應用領域開展研究;完善機制建設,發揮全省氣象科技創新基地作用,爲全省氣象科技發展提供支撐作用;

2、完善氣象教育培訓機制、加強平臺建設,爲氣象教育培訓工作提供適宜的環境;

3、遵循山東氣象辦刊宗旨,不斷提高刊物質量,爲全省氣象科技發展提供交流窗口,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

(二)人員基本情況。

20xx年機構調整後,當時在編人員16人,離退休人員32人;兩年來,調入人員2名,調出1人,新分配人員2人,目前在編19人,人員平均年齡41歲;離退休人員29名。目前在職人員中,正研高工1人,副研高工7人(含所領導2人、編輯崗位2人、培訓崗位2人),工程師5人。

(三)機構調整以來主要工作情況簡要回顧。

20xx年機構調整後,當時面臨辦公環境差、科技服務任務重(沿街房出租、函授生管理等)、業務結構處在轉變中等諸多困難。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和有關部門的配合下,經過2年多的努力,在辦公環境建設、機構轉型、大力開展科研工作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0xx年11月-20xx年8月曆時近一年完成了辦公環境的綜合改造,老舊的綜合教學樓辦公環境面貌一新,建設了多媒體培訓教室,改造了培訓宿舍,培訓業務基礎條件得到大爲改善。新的教學和輔助設施投入使用,已在近期舉辦5期培訓班,改變了過去外出辦班的狀況。

科研開發方面,完成重要成果6項,3項達到國際先進;申請專利6項、獲批3項;獲省科技進步獎2項,省計算機應用優秀成果2項,軟件著作權登記3項;申報各類課題7項,獲省部級課題立項3項。

二、當前存在主要問題

根據我單位確定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創新機制,穩固基礎、提升能力”的實踐載體,我單位在各科室內進行討論的基礎上,組織科以上幹部和高級技術人員就本所發展存在的關鍵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查擺分析。普遍認爲,制約發展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仍然薄弱。

1、因人員長期不整、領導班子精力分散等原因,科研的主攻方向的明確和未來定位及規劃滯後,特別是海洋特色發展目標模糊,缺乏大項目的長遠支撐;

2、人員素質結構和部門職能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除人影研究室,其他兩個研究室缺乏領軍人物;年輕科研人員亟待引導、培養;培訓業務缺乏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人才,多媒體課件製作和本省遠程培訓技術應用受到制約;

3、因2名科研骨幹人員就讀博士、長時間參加專項服務等原因,科研成果積累緩慢,科研特色尚未形成,對外合作交流的基礎不足、成效不大;

4、專職型結構容易脫離業務、與業務單位重複領域協調不暢的問題逐漸顯現。

(二)機制有待完善。

1、考覈和激勵措施缺位,調動人員工作積極性手段不足;

2、研究開發室下設三個研究室而未設科級行政管理幹部,行政管理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3、科研管理崗位一直由編輯崗位兼任,目前既無明確編制、也缺乏其他適宜人員;在崗位設置時,初步明確在函授培訓業務量萎縮後,將培訓部職能進行轉化、增加科研管理職能,但目前看存在缺乏適宜人員和今後辦公地點不便的問題;

4、《山東氣象》自辦刊以來一直採取不收取版面費(課題文章除外,每期1-)、發放稿費(目前每頁30元)、審稿費每篇20元、每冊定價5元的標準,影響了審稿積極性,同時造成辦刊經費不足。

(三)能力亟待提升。

1、年輕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研究開發室人員畢業時間在3年以內的有3名,因2名科研骨幹人員就讀博士、長時間參加專項服務等原因,培養措施落實不足,需要加大力度,提升他們的思考、研究及文章撰寫能力;

2、培訓人員的專業能力:目前培訓部人員需要提升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掌握使用能力;

3、主要負責人的科研能力:機構調整後,主要負責人在基建、創收、財務等方面投入過多精力,科研工作有所荒疏,作爲具備高級技術職稱的科研機構負責人,需要加強學習、掌握動態,在科研工作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4、業務人員的服務意識與能力:本單位三大業務均服務於主幹氣象業務,需要切實轉變實現幹部職工思想,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

三、解決突出問題的幾點思路

(一)不斷提高對我省現代氣象業務體系科學發展動向的認識,確實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

不斷完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發展現代氣象業務,是全國氣象部門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發展理念,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重大戰略任務,是我們氣象部門科學發展的第一要義。實現現代氣象業務體系的又好又

快地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是重要的基礎和支撐。

我局按照中國氣象局“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要求,根據我省建設經濟文化強省和“一體兩翼”、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方向,做出了圍繞中心突出做好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現代農業、果品蔬菜生產、高危行業“四大重點領域”服務工作的重要部署。科研所作爲骨幹科研部門,要深入瞭解服務、預報等部門內外的相關需求,掌握建設和發展規劃,結合部門實際、把握任務方向,制定明確的業務及科研發展規劃,切實爲部門的業務發展提供支撐。

結合部門實際,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的研究工作,重點在地市級作業指揮和效益評估技術方面持續不斷開展研究,推動我省地面作業指揮系統的不斷完善,促進人影業務更好地服務於農業發展和生態建設;

2、加強調研工作,深入瞭解海洋氣象服務關鍵技術需求,明確主攻方向,合理進行規劃,在海洋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技術領域取得不斷突破,促進海洋氣象預報更好地服務於海上經濟建設;

3、加強與業務管理部門、省氣象臺的溝通協調,明確數值模式應用領域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及發展規劃,充分發揚協作精神,爲預報工作提供有力的中尺度模式預報參考產品。

(二)認真分析全國省級科研所有關情況,充分借鑑其他省級科研所的發展經驗。

從20xx年2月全國各省級科研所反饋給中國氣象局的調查材料,全國22個省級科研所中,大部分省所在20xx年機構調整時業務機構沒有太大變化並繼續承擔軌道業務,其中有15個省所繼續承擔農氣、遙感業務;有12個省所增加了大氣成分業務;只有1項實時業務的有2個省;沒有具體實時業務的省所僅有山東和陝西;設立與天氣氣候業務相關研究室的有12個省份。從材料反映的科研工作情況看,大部分省所均有較好的成果積累,很多省份的科研特色較爲突出,在特色領域延續不斷能爭取到課題。

這啓發我們應對今後的發展必須明確適宜的定位,突出特色,做到有所爲有所不爲,並遵從科研優勢領域需要不斷積澱成果的規律,做到把握方向、堅持不懈,努力實現趕超。

(三)認真回顧歷史成功經驗,握重點科研課題的組織。

回顧對我氣象業務產生重大推進作用的成果,加強宏觀協調、組織攻關性項目是我們的一條重要成功經驗。

上世紀80年代省局組織了《山東天氣分析與預報》(氣象出版社,1988年出版,今年適逢出版20週年)的編寫,其中對我省的重要天氣進行了工作量巨大的統計分析,該書至今仍是我省業務人員的必修之書和實際預報業務中的參考手冊;1996-1999年,我局組織近30名人員參加了中國氣象局組織的“預報逐級指導技術研究”課題,在基本要素客觀預報、暴雨預報、強對流天氣分析預報方面產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進了我省數值分析預報產品釋用技術的發展,鞏固了以數值分析預報產品爲基礎的技術路線;20xx-20xx年,我局適時組織了多普勒天氣雷達產品的攻關課題,傳輸技術、拼圖技術、強天氣識別等多項成果有效地推進了應用技術水平的提高,也使我省在該領域處在全國先進地位。

這些攻關工作的組織,對我省業務技術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顯著的推進作用,也帶動了人才的成長,是我們今後應當繼續堅持的成功經驗之一。

(四)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機制。

一是根據發展需要,認真梳理、儘快解決管理體制和機制方面存在問題,進一步理順業務崗位配置;二是認真研究工資改革後續政策精神,逐步建立健全考覈激勵措施;三是創新科研管理機制、完善創新基地配套管理辦法;四是充分借鑑外省經驗,探討科研所與業務單位聯合、科研人員到業務單位兼職、業務骨幹帶課題科研所兼職等措施,有效解決科研單位和業務單位協調不暢、專職科研人員容易脫離業務的矛盾,充分發揮省級氣象科研平臺的作用;五是進一步理順教育培訓和《山東氣象》辦刊協調運行機制,不斷提高培訓和刊物質量,充分發揮這兩項業務工作對事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五)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實現整體能力提升。

人才隊伍建設是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針對人才基礎薄弱、年輕人員比例大的現狀,應認真貫徹落實省局制定的關於加快人才培養的一系列措施,加強引導,以建功立業、奉獻社會的理念不斷激勵青年認真學習、勤于思考、刻苦鑽研、勇挑重擔;重視重大項目對年輕骨幹的帶動作用,多給年輕人員骨幹壓擔子、分任務;鼓勵開展交流與合作,堅持科研例會等交流制度,多創造機會使年輕人開闊視野、激發思維,引導他們積極開拓進取、發憤努力成才,爲事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後備動力。

下一步,我單位將在本調研報告的基礎上,着力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謀劃長遠發展,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實現各項工作又好又快地發展、總體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第11篇】建設生態科普旅遊強縣思路調研報告

建設生態科普旅遊強縣思路調研報告

爲了更好地踐行科學發展觀,紮實推進縣委提出的“一箇中心”(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四大戰略”(新農村、旅遊業、工業化、城鎮化),促進_____旅遊快速、持續發展。在經過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加以分析和思考,提出了《立足科學發展,建設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縣》的調研課題,以求在充分認識_____旅遊資源的前提下,嘗試着對_____旅遊的發展方向作一個參考性定位,探尋一條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適合_____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一.客觀地看待迅猛發展的_____旅遊

對於_____旅遊的發展,業內人士有此評價:“_____只用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省內外其他景點要用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走完的發展歷程。”省、州有關領導也曾以“_____速度”來盛讚_____在旅遊方面取得的驕人成績。但是理性地講,這種“速成”的運作和開發,由於缺乏足夠的時間磨合,很多因素和矛盾根本無法也不可能及時得到完善和解決。隨着時間的推延,_____旅遊內容與形式的“兩極”分化特徵越來越明顯。

(一)絢麗的旅遊光環

相對於周邊縣市旅遊平穩而延緩的推進,_____旅遊的發展近於“橫空出世,一夜成名”。這種迅急而猛烈的勢頭,於內於外,都產生了強烈的震撼。

1.旅遊發展觀念廣泛深入

站在縣委、縣政府的層面,旅遊業已明確納入推進_____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第二,在廣大幹部和人民羣衆心目中,旅遊產業已經成爲一項期望值較高、回報值豐厚而直接的產業。

2.社會影響力強盛

藉助旅遊造勢,_____在外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飛速飆升,客觀上爲招引重點項目投資、重大企業落戶創造了良好社會條件。

3.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

以旅遊爲載體,局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始終困擾_____旅遊發展的交通設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4.產業帶動成效顯著

第一,通過旅遊產業帶動,相關服務行業應勢規模化發展,有力地拉動地方經濟,主要表現在縣城相關配套設施逐漸增強及景區附近廣大羣衆經濟渠道的拓寬;第二,廣大幹部羣衆的文明素質全面提高。

(二)不可避免的遺憾

時間短,步子急,勢頭猛,前行的願望空前強烈,相關軟、硬件設施的配套完善、發展過程中的許多導向和意識觀念,主觀上根本來不及進行成熟的思考,客觀上更不能立竿見影予以解決,因之留下一些需要儲備相當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彌補的遺憾。

1.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後

“行”的進入度還跟不上旅遊的基本要求,“遊”的吸引力還不是很豐富,“購”的產品明顯匱乏,“住”還停留在低檔次消費,“娛”無完備的設施和多樣化項目,“食”無特色品牌。和外宣上持續強勢的推介相比,給人的感覺是外強中乾。

2.對資源的認識強化外顯弱化內質

對資源的認識注重從“形”從“量”上進行評估,追求表面的“大”和“絕”,而忽略了對“質”的發現,對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由此產生的後果,一是景區產品類型不明確,二是_____國家地質公園與七大景區之間的關係模糊不清。

3.對政府主導認識的偏差

對“政府主導”認識的偏差,直接導致兩種偏狹意識:一是以爲政府主導就是政府大包大攬一切。二是以爲“旅遊業應實行純市場導向,政府對旅遊業的干預所導致的是市場扭曲”。

(三)兩極分化的“產品形態”

一邊在強力快速推進,一邊則在做着緩慢的補充和完備;外宣上炒得熱火朝天,內在裏卻捉襟見肘。勢頭猛,但後續跟進滯後;表面熱,內部儲蓄空虛。“虛功”與“實做”的差距越拉越大,_____旅遊“形式”和“內容”的嚴重分離則愈加明顯。

1.還算不上一個成熟的產品

從旅遊自身建設看,_____旅遊“六要素”根本上還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從資源利用看,各景區景觀未完整地連爲一體,達成景區景點的競合性聯動、自然與人文景觀的互補搭配。從這個意義上說,_____旅遊只是開發或設計了某些部件,還不能進行全面組裝。

2.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旅遊商品

雖然個別景區景點實現了一定份額的門票收入,但多取自自發出遊的散客。而這些遊客,多爲隨意組合的散客,客源距離多在500公里範圍內。和許多成熟的旅遊目的地比較,_____旅遊唯在節會出現蜂擁場面,一般情況是“大閒冷淡,中閒冷落,小閒冷清”(小閒,一般指即下班後每天晚上的小段閒暇時間;中閒,即雙休日;大閒,即現在國家推行的黃金週、節假日)。根本上講,_____旅遊還沒有真正實現相應的市場價值。

二._____旅遊發展的戰略性思考

一言以概 之,_____旅遊的現狀是有“形”而無“型”。所以當務之急是在充分認識自身資源稟賦和正確估量旅遊市場前景的前提下,鮮明地確立自己的身份,響亮地推出自己的品牌。

(一)多元視角下的_____旅遊

隨着世界經濟日趨一體化,_____旅遊已經不可能作爲一個孤立的個體而存在。小到傳統意義上的行政區域,大到國內旅遊發展趨勢、國際旅遊大格局,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_____旅遊的縱深發展。_____既已把旅遊業列入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四大戰略”之一,並且已經在全縣上下形成了廣泛的共識,這條路要走下去並且走好,必須高度重視系列影響_____旅遊發展戰略性決策因素。

1.融入世界旅遊大格局是_____旅遊做“強”做“大”的必須之路

旅遊“無國境時代”的來臨,帶來的是競爭的國際化。競爭不僅僅是資源的抗衡,也是理念的跟進。一地旅遊要做“強”做“大”,一定要有“強”的認識和“大”的眼光。

“強”的認識,即以自身資源爲基礎,對其潛質和前景做出正確的極限評估;“大”的眼光,就是要放眼廣闊的世界,擠身世界旅遊的大格局。

隨着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旅遊質量的下降,人們普遍意識到,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良好的環境和自然生態爲基礎。在此背景下,迴歸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爲現代人類的一種追求、時尚、使命和責任。責任意識日漸主導旅遊行爲。環境保護運動和旅遊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漸漸將生態旅遊推向世界旅遊的前臺。以良好生態和絕奇景觀爲基礎的_____旅遊,有必要從根本上考慮自己的轉型和定位。

其次,隨着現代旅遊市場越來越細分化趨勢,每一種細分市場都將着眼於儘量滿足旅遊者的深層需求,特殊旅遊、專題旅遊勢在必然。_____旅遊要做強做大,必須要選擇一個精細專題“市場”。

2.順應中國旅遊發展大方向_____旅遊才能實現與區域景觀的“強強聯動”

“貴州南部優先發展旅遊區”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但在沒有更完備、詳盡、科學的區域性旅遊整體規劃出臺之前,它仍將是一個具有行政權威的指導性文本。

隨着省內交通格局的重新布排,_____所處區位已然退到各交通大動脈的邊緣深處,處於幾個縣市的“夾擊合圍”之下,是指望通過它們的延伸來維繫小規模的旅遊進入,還是主動出擊形成四通八達的擴散狀網絡,已經成爲擺在_____面前必須做出的抉擇。很顯然,區位的限制已經使_____不能也不可能成爲常規意義上的旅遊集散地和旅遊依託地,而只能成爲以自身價值吸引、招徠遊客的旅遊目的地。

根本上講,羅甸“大貴州灘”、惠水羨塘“亞太國際地理標誌公園”燕子洞、荔波自然遺產地,都是以觀光爲主的大品牌產品。_____旅遊必須要有區域大旅遊的眼光、區域共同發展的大局意識,通過彰顯自己獨特的個性,與它們形成資源互補,市場共享,“強強”聯動。

其次,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2年,中國將成爲全球最大的旅遊目的地。以此爲契機,全國各地已經開發的景區景點必將愈加精微地完善旅遊六要素的相關功能及旅遊類型主導因素與配套因素之間的科學搭配;新開發的景區景點必將以獨特的創意衝擊成型的旅遊市場,打開一方新天地。從這個意義上講,_____旅遊必須要以前沿的意識,從更高的層次找到一個支撐自己的品牌。

(二)_____旅遊目的地定位:“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縣”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以爲:自身的情況決定了_____旅遊必須做出一種具有前瞻性、富有生命力的發展抉擇。實施“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策略,既是旅遊產業本身發展的理想趨勢,也符合_____旅遊發展的長遠走向,符合_____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爲什麼是“世界的”

旅遊營銷的三句話是“敢吹、會吹、經得起吹”。而要“經得起吹”,必須有環境支撐和產品支撐。把_____旅遊放在“世界的”層面進行營銷,首先要對自身旅遊資源稟賦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掌布“藏字石”字符的形成及“中國共產黨”五個字符的組合是概率小於億萬分之一的不可能事件(又稱小概率事件)。

●克度綠水大窩凼漏斗因其喀斯特負地形地貌發育最充分而成爲fast項目的最終選址。而fast作爲備受世界矚目的ska的先導性項目,它的建成,將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天文觀測與研究平臺,把_____變成世人矚目的國際天文學術中心。

●塘邊龍鳳山天坑羣是堪以問鼎世界的龐大地質遺蹟。卡蒲毛南族,有着悠久的“六月六”傳說的清水布依族,散落在大塘、新塘、鼠場、谷硐、牙舟等的至少三支苗族支系,都以各自獨有方式創造了個性鮮明的綠色人文生態。在學術層面上,由於_____處於西南邊緣,綜合貴州四大古老族系的流徙歷史考察,境內民族的生存狀態,堪爲“地理-年代論”這一國際命題最理想的研究場景。

●諸如甲青幹河谷疑似冰臼羣、龍塘、甲茶等景區景觀,雖然在震撼力上不是非常強烈,但在區域景觀羣中,有其唯一性和獨特性。

由上可以看出,掌布藏字石、大窩凼漏斗地形、龍鳳山天坑羣、fast項目等單個的個體景觀,可以堪稱世界同類型景觀中的“絕品”;而三大主體民族的傳統文化、甲青疑似冰臼羣、龍塘、甲茶等個性化景觀,則可藉助旅遊產業鏈的連接,與境內或周邊景觀整合互補,打造出相應的世界性精品系列。

2.“生態科普”是對國家地質公園文化內涵的提升

國際國內旅遊發展趨勢的強力推進,旅遊自身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必須意識到,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的落戶,不僅提升了_____旅遊自身的資源品質,也將使_____旅遊在區域旅遊中的地位發生深刻變化,甚至改變區域內旅遊的結構佈局。如果再以國家地質公園爲推介點,已經難以產生強烈的吸引力,更不能形成獨具特色的“_____旅遊”。

“生態科普旅遊”能夠在科考旅遊與科普旅遊之間架起一座全方位融通橋樑。科考和科普內在裏雖然有必然的聯繫,但在取向上主體和載體各有相對的傾向性和選擇性。“生態科普”的創意性構想,是借鑑“生態博物館”的理念,以求最大限度地達成生態原生性與科普知識性的高度統一。

“生態科普旅遊”並不是對國家地質公園的否定,相反,恰是對國家地質公園文化內涵的提升。國家地質公園是進行生態旅遊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進行科學考察的理想樂園,更是進行科學知識普及的自然課堂。_____國家地質公園價值和意義顯示:園內地質遺蹟自然狀態保存好,留下了形成過程與深化的大量信息,是進行地質科學研究和地質科普教育的理想場所。以下兩點不論是在知識的儲備還是科普文化的吸引力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性、唯一性、生動性——

第一,貴州三大地貌結構皆具較高科考價值。就喀斯特地貌而言,不管是作爲世界自然遺產地的荔波,還是氣勢磅礴興義萬峯林、南江大峽谷也多是一種靜態的造型展示。_____的喀斯特景觀,卻達成了與現代高科技(fast項目)的完美結合,成爲一種動態的、與人類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載體。

第二,縱深研究表明,_____正好處於“大貴州灘”二疊紀末——三疊紀地層的核心地帶,與海陸劇變相關的各類地質遺蹟、景觀應有盡有,是全球研究二疊紀末生物集羣絕滅、三疊紀生物復甦最理想的地區之一。

3.建設“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縣”的科學性

●符合全球旅遊發展的走向和趨勢,以及旅遊產業自身永續發展的要求,便於與世界接軌。特別是在旅遊市場細分化越來越精微的今天,有利於開闢度假旅遊、商務旅遊、探險旅遊、考古旅遊、修學旅遊、蜜月旅遊、民族風俗旅遊等多種旅遊形式。

●有利於從高端層面進行認識和昇華,能最大限度地拓展科學決策的空間、獲取國家政策的傾斜和財政資金的投入。

●從廣泛的社會層面而言,站在“世界”的高度獨具強烈的震撼性和吸引力,能激發廣大幹部羣衆強烈的自豪感,增強自信心,調動積極性。通過自加壓力,催生強大動力;“生態”獨有一份與自身生活生存息息相關的親和力,易於接受並被迅速認可。

●宣傳上,這一稱謂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境內以地質遺蹟爲景觀的系列地質公園的同質性和重複性。

●實施生態旅遊,建設生態文明的出發點,在於爲人民羣衆創造舒適、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與全面發展,有利於提高_____自身的人居環境環境質量和幸福指數,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小康社會建設目標。

●有利於改善投資環境,積極促進經濟建設。

●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設成本,帶動其他產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一舉多得,符合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

三.實施建設_____“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縣”的思考

建設“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縣”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更是一個需要縝密運作的可持續工程。作爲建設主體,不僅要有鮮明的觀念、敏銳的意識,還要有精雕細琢的構思、精微縝密的籌劃等。通過一系列有序的工作,促成這一工程有條不紊地進行。

(一)全縣上下達成_____旅遊科學發展的共識

認識是行動的關鍵。正確、深刻的認識,不僅能確立堅定的方向,更能激發昂揚的鬥志。“生態科普旅遊”在旅遊界還是一個新的概念,省內外部分景區(諸如貴陽香紙溝、雲南香格里拉等)雖有類似的提法,但多是把生態與科普作爲兩個相關的事項,_____生態科普則強調生態與科普的融合統一,把自然生態、地質生態、人文生態、國際無線電科聯“一平方千米陣射電望遠鏡”(ska)先導項目fast等作爲科普的直接載體。必須認識到,創建“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縣”是_____旅遊資源向更高層次提升的需要,是_____旅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做強做大_____旅遊產業的有效途徑,是_____旅遊走進世界旅遊大格局的切入口。

認識的統一,是共識的基礎。達成了共識,才能真正凝心聚力,催生強大的行動力量,形成人人都是_____旅遊的宣傳者和建設者的良好氛圍,促成凡事皆以旅遊建設爲出發點觀念意識。

●人人都是_____旅遊的宣傳者:廣大幹部羣衆應充分了解、知曉_____旅遊資源的基本情況及相關背景知識;鄉鎮、單位、社區、村寨積極組織並充分利用好各種活動,豐富“_____旅遊文化”內涵,建構_____旅遊文化體系;組織編寫_____鄉土教材,把對_____旅遊的宣傳引入校園、社區、村鎮。

●人人都是_____旅遊的建設者:把旅遊“六要素”相關設施和項目、服務建設與“滿意在_____”主題活動結合起來,在強化環境衛生、秩序整治的同時,提高全民文明素質,

營造和諧友善、誠信規範的友好型社會環境,培育良好的人文生態。

●凡事皆以旅遊爲出發點:相關部門在進行項目申報和建設時,有意識地將旅遊因素納入考慮的範圍。

(二)高起點、高規格進行縣域旅遊總體規劃與策劃

1.編制_____“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總體規劃的重要性

●規劃是全面的、長遠的、綜合性的發展計劃,是實施戰略目標及策略組合的具體計劃。_____“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縣”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有明確、經得起論證並能進行實踐指導的可持續性和科學性實施方案。

●旅遊業僅是_____實施社會經濟建設的“四大戰略”目標之一,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世界生態科普旅遊”才能最大限度地達成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和統一,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和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統一。

2.編制“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策劃的必要性

●深度挖掘_____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創意性地對系列旅遊產品進行包裝。

●進行市場分析,細分客源市場,確定目標市場,提出有針對性的、合理有效的市場營銷戰略,強勢將_____旅遊品牌推入市場。

●實施人力資源培訓和管理培訓,積極推進管理與開發同步。

3.着手編制規劃與策劃的緊迫性

●從時間上說,中國旅遊正處於從傳統旅遊向現代旅遊轉型的關鍵時期,生態科普旅遊要產生強大的衝擊效應,必須有時間的緊迫性。有道是:一步先,步步先;一步趕不上,則步步趕不上。旅遊業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是“趕不上”的問題,而是市場會在優勝劣汰的前提下,連“趕”的機會都不給。

●從產品的建設來說,生態科普旅遊是一個高端的產品類型,其內在結構是一個嚴密的系統,即使不從營銷的角度考慮,任何無序的、沒有計劃的運作,都可能對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從產品的推出來說, 2022年,中國將成爲全球最大的旅遊目的地,新型的旅遊競爭將愈演愈烈,競爭的方向將着眼於整體效應越來越突出、制約因素越來越精微、個性特色越來越彰顯。轉型的地區旅遊要“推陳出新”,不僅要出手“快”,發力更要“準”和“狠”。

4.體現規劃與策劃編制的價值取向

●強調權威性和高端性

(1)確保規劃策劃的科學性,立足專爲_____量身打造,突顯出_____在州域、省域乃至全國、世界旅遊品牌中的唯一性,彰顯其特質:舒適性、科普性、生態性、民族性。

(2)便於高端認可,獲取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財政投資;提高社會知信度,有較強的說服力;便於高起點宣傳。

●充分考慮資源的優化組合

通過資源整合,解決_____旅遊景點分散、景區狹小的缺憾,實現自然的“綠色生態”與人文的“綠色生態”之間的有機融合、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區域與相鄰具有生態美感的景觀之間互補性搭配。可考慮重組爲以下格局:

(1)縣城自然人文景觀+苗二河經果林觀光+白龍生態種草養羊業+卡蒲毛南族風情園+牙舟陶生產工藝

(2)掌佈景區+大塘苗族跑馬及山海原生茶園+新塘苗族“咕嚕”跳月+龍塘風光

(3)甲茶風光+拉安景區+甲青疑似冰臼羣+六硐河谷及毛南族風情

(4)大窩凼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科普旅遊景觀+“貴州春茶第一壺”千畝茶園+塘邊龍鳳山天坑羣+清水布依族風情

通過上述組合可以發現:擴大了景區界域,豐富了景觀類型,提升了景區文化含量,增強了景遊的興味,最大限度地滿足遊客不同層次的需求,極大地帶動了區域經濟。

●充分考慮區域旅遊的優勢利用

(1)引流入境:通過境內資源的做大做強組合,拓展現有景區界域,達成與相鄰周邊旅遊開發熱地的就近連接,共享成熟的客源市場,或藉助它們固有的聲譽壯大_____的影響。

(2)借船過海:實施區域聯動,通過共同開發,達成與相鄰景區的連接,將境內旅遊延伸至省內交通要道邊緣。

(三)建立一套積極的支持系統

“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縣”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單個部門可以獨立完成的事務,需要時間,需要有力的可持續的工作機制。

1.形成科學的投資體系

●通過項目整合、資源整合,全力爭取國家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着力國家不能投資,市場不願投入的“空白”地帶,全方位改善軟、硬件環境,提高旅遊的可進入度。

●制定優惠政策,引入市場機制,運用市場手段,加快_____旅遊綜合功能的提升。

2.把生態旅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工作的各個環節

在實施“四大戰略”的過程中,自覺融入生態旅遊理念,使各項工作在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又爲生態旅遊開發儲備豐富的景觀。必須認識到,旅遊是最有潛質的產業之一,更是兼容性極強的產業鏈。

●城鎮化建設着眼於本土民族的獨特性,把民族分佈與行政區劃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縣域範圍內分片分區科學地展現不同民族特色。

●農業走生態特色之路,通過實施區域化和規模化建設,培植觀光農業和科普農業,開發農業科普旅遊系列產品。

●招引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優的企業落戶,培植生態工業,開發工業科普旅遊。

3.對以玉水金盆爲重點的景區、行遊路段實施園林式生態建設

景區景點只是_____旅遊的一部分,必須確立景區景點之外也是景觀更是景遊的意識。

綠色旅遊位居當前四種發展旅遊之首,森林是綠色旅遊的主要對象物。職能部門和屬地管理在實施系列生態改造工程時,應圍繞生態科普旅遊縣的建設,充分考慮它作爲景觀的功能和價值。

●區域和路段:六硐河、槽渡河、霸王河三條主要河流與_____至羅甸冊三公路的三個交叉點附近(_____旅遊景觀相對集中的分佈點)。

●培植要求:必須以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爲基礎,充分考慮選種植被特性,力求與喀斯特山地屬性相協調;其次,從植物學的角度充分考慮植被種類的多樣性;再次,從美學角度考慮植被的觀賞性和園林式效果;第四,強調人造生態,但盡最大限度消除人造痕跡。

4.迅速着手_____旅遊文化的保護、挖掘、整理工作

出臺相關措施,對系列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切實有效的保護,在保護的基礎上,深度挖掘、整理其內在的文化因素,形成完備的_____旅遊文化體系。

5.精心策劃,強勢宣傳

建立立體的、可持續的、遞進式的宣傳網絡,讓_____名聲“走”出去,把四方遊客“請”進來。

●高水平、高質量編撰、製作一批旅遊宣傳品,包括音像、畫冊等,全面展現_____旅遊景觀,深度闡釋_____旅遊文化內涵。

●以節事活動、文化活動、體育活動、學術交流爲觸媒,以相關傳媒、人力資源、旅行社、社會組織(如攝影家協會、作家協會、釣魚協會、舞蹈協會等)等爲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系列宣傳,多渠道提高_____知名度。

6.把形象塑造作爲一項常規的長效工作

外在形象的塑造,是對內在品質的感性表現,最直接、給人的印象最深。對於“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縣”的打造,不但要把濃厚的氛圍營造作爲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更要把和諧安全、友好型的社會環境建設作爲一項長期的常規工作。始終把旅遊的歡樂體驗和與安定和平的社會環境統一起來,把旅遊的危險影響與安全隱患治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讓遊客滿意、放心。

(四)着手籌謀fast項目與旅遊開發的相關工作

fast項目的興建,在壯大_____旅遊資源分量的同時,也必將使_____旅遊的外在影響和內在形象發生質的飛躍。有必要充分考慮如何使其旅遊附加值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

●積極主動尋求fast項目與旅遊之間的連接點,及時與項目主建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協調,使其在建設過程中,儘可能考慮或最大限度開發其旅遊因素。

●着手實施周邊景區的開發與建設,儘量豐富以fast爲主體的旅遊內容。

●對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的景區特別是相對成熟的景區進行類歸及其文化挖掘整理,成形系統完備的_____旅遊文化體系。

(五)強化“玉水金盆”的窗口作用

窗口的作用,必須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濃縮地域風貌,形成強大的“旅遊磁場”吸引人,留住人。

1.打造水景式、園林式、民族特色縣城

●彰顯水上景觀魅力:將縣城邊緣的小河、龍洞水等河流水溪作爲城市景觀的重要元素,納入上梭片區和新城區的建設,與玉水河相映襯,把_____縣城打造成一個富有靈性的水中之城。

●強化園林式藝術:運用相應的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科學規劃設計地形改造、樹木花草種植、建築營造和園路佈置,將縣城建設成爲一個集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於一體的園林式環境。

●突顯原生態民族特色:以規劃爲前提,在縣城相應規劃區修建以布依族、苗族、毛南族三大主體少數民族文化爲特色的建築羣落。

2.以玉水河爲載體,做活“玉水文化”

以“耍水龍”、“賽龍舟”、“玉水不夜天”三臺“戲”爲基礎,策劃創意“玉水文化”,將“玉水文化”融入旅遊的任何環節。

3.提升旅遊綜合功能,開闢多種類型旅遊模式

_____宜人的氣候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現代人協調快節奏、高效率工作的理想選地。創建商務會議模式、打造會展外聯模式、延展環縣城旅遊度假模式、策劃中央遊憩區模式,開展商務、會展、溫泉療養保健、修學等旅遊類型,使縣城成爲集多種旅遊形式爲一體的複合型“基地”。

4.開闢新的旅遊吸引點,興建三疊紀主題公園

主題公園是化解_____景區景點分散、“遠旅快遊”、喀斯特地學知識乏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西南內陸地區,至今尚無這種旅遊類型,理論上應該擁有廣闊的市場。其次三疊紀是一個極具震撼的國際性地學課題,很有誘惑力。

(六)健全完善支撐保障體系

健全完善一個行政上相對權威、業務上相對專業、人員上相對穩定的領導機構。

●權威性: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相對獨立地開展工作,能在人力、物力、財力的調配上具有全面統籌協調能力,能從根本上對涉旅部門進行資源整合、職能優化。

●專業性:聚集與旅遊產業建設相關的各類專業人才,參與旅遊的相關策劃。必要時可特邀國家、省內外專業人士作爲顧問。

●長期性:人員相對穩定,儘可能減少因人事的變動而影響工作的可持續性。

“世界生態科普旅遊縣”的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絕非一朝一夕可成就。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敢於開拓的氣魄和膽略,以積極進取的勇氣全身心投入這項事業,相信,這一目標是可能實現的。那時,_____不僅是當地人民生活的樂園,也將是人皆嚮往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