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有關小組合作學習反思新版多篇

有關小組合作學習反思新版多篇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篇一

隨着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被打破,出現了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較多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合作學習小組爲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素之間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然而,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象。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時機不當。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爲了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或過難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有的教師在適合於學生自主探索或動手實踐的地方安排小組交流,有的教師在適合於全班教學或教師引導的地方組織小組探索,有的教師在一節課中安排了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由於時機不當,沒有多少實際效果。

2、分組不科學。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按前後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組,座位的編排往往又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開展小組活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於讓不同物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3、規則不明。在課堂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後立即讓學生討論,教室裏馬上就會出現一片熱烈討論的場面。但只要稍加註意不難發現,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4、時間不足。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往往是教師呈現問題後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宣佈“合作學習開始”,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止”。這時,有的小組還未真正進入合作學習主題,有的小組纔剛剛開始。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5、評價不全。開展小組活動後經常要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彙報交流,但小組代表一發言就是“我認爲……”“我覺得……”“依我之見……”,往往不不是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

那麼,怎樣才能克服以上問題,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呢?

1、選取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但一節課中不宜過多的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防止隨意性與形式化。

2、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爲宜。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

(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

(2)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4、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

(1)教師要爲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想時間,因爲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纔有成效。

5、採用多樣化的評價和鼓勵方式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相帶動、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着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篇二

實行高效課堂以來,我從期盼——質疑——探索——贊同,覺得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塊,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合作學習的形式

由於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要求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合作學習的形式分爲課前自學協作式、課內疑難問題討論式、課後研討式三種。

1、課前自學協作式:課前自學協作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前分工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包括準備工作)的一種合作方式。這種方式一般是把總任務分解爲幾個子任務,由小組裏的成員分別承擔一個子任務,通過彙總每個成員的子任務來完成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同一小組的成員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內完成各自的任務。比如爲了學習某個內容,需要先進行社會調查,以便收集有關的數據,這時就可以將調查的內容分成若干項目,由各小組分別承擔進行調查,然後將各小組的調查結果進行彙總。

2、課內疑難問題討論式:課內疑難問題討論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內通過小組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合作方式。在討論的過程中,小組內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針對問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仔細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有時還可以進行辨論。在每一次討論中,小組內的成員有相對明確的分工:記錄員、檢查員、組織員(組長)、總結報告員等。這種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內容。

3、課後研討式:課後研討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後進行合作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圍繞課堂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可以延伸的問題在課後分小組作進一步的探討;二是指學生爲了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互幫互助,基礎差的同學主動請教基礎好的同學,基礎好的同學熱情地幫助基礎差的同學,以達到同一小組的同學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學生爲了瞭解(或解決)某一問題(比如課題研究),需要進行數學實驗或調查研究,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合作學習的組織

1、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必須做好兩方面的工作。科學、合理的進行分組: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中信息傳遞只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進行,這樣的信息傳遞大多是師生問答式,沒有學生之間的討論,沒有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更缺少學生自我調整、矯正的機會,從而也就無法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而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恰恰是對這種“缺陷”的彌充,它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學,以優帶差;二是增加學生髮言的機會,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三是爲學生創設辯論的機會,在辯論中鍛鍊思維的敏捷性;四是培養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因此,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就應該做到科學、合理。

我們認爲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異質搭配的原則。異質是指同一個小組的學生在知識、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應該是不同層次的,這樣便於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則。就是各個小組內的成員男女比例應基本相同,這樣可以優勢互補,有效地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際的競爭。組與組之間的相對平衡,也有利於合作學習的評價。

2、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雖然層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應該樹立整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樹立“小組的榮譽離不開我的努力”的意識。因此小組內的成員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別是對於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習基礎比較差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同學,更應該幫助他們克服障礙。爲了使每個人都有鍛鍊的機會,小組內的分工應該輪流進行,而且各個組輪流的方式基本相同(既同一層次的同學同時擔任同一角色:記錄員、檢查員、組織員、總結報告員等),這樣也利於評價的公平性,樹立每位同學的信心。

三、合作學習的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爲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合作學習評價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當然會有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應關注學生合作的過程;不僅僅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更應關注小組的整體情況;不僅僅評價發言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更應關注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發言的過程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關注他們在合作中所表現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度。教師通過評價機制,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四、合作學習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1、怎樣的合作更有效

從目前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合作學習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具體表現在:

一是分組的隨意性比較大。教師大多根據學生的座位就近分組,座位變了,小組也就變了,既不考慮學生的搭配,也不考慮組內的分工。

二是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哪些問題需要合作?什麼時候進行合作?如何進行合作等問題教師心中沒有底。教師講累了讓學生“合作一下”,有老師來聽課了讓學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學習當作了調劑品、裝飾品。三是學生不知道怎麼去合作。沒有其他老師聽課時,學生把合作學習當作“可以熱鬧一下的時候”有老師聽課時,學生裝把合作學習當作最難受的事,討論時不說不行,說又沒東西可說。四是缺乏羣體意識。合作時熱熱鬧鬧,彙報交流時要麼無話可說,要麼沒有形式共識,只能說自己的觀點。怎樣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們認爲應該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首先是教師必須提高認識。認識到這次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以往學生的被動、接受式地學習方式,轉變爲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

其次是教師要精心組織好合作學習。教師只有明確了合作學習的目的、意義,才能去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精心組織合作學習的內容。比如問題如何提出?要求學生做到什麼?以什麼形式組織等等。

第三,討論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獨立思考基礎上,否則討論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

第四,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和評價。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能依賴學生自己完成,必須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逐步完成的。對於小組內的每一個角色,分別承擔什麼任務,如何組織,如何記錄,如何彙報,如何補充等應該進行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習慣。要通過有效的評價機制,有效地促進合作向正常的軌道發展。

2、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該如何定位?《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麼站在講臺前,要麼輪流轉幾圈,看看這組,瞧瞧那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也就可能成爲學生的學習合作伙伴。歸根到底還是教師的角色沒有發生轉變。因此要使教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必須從轉變教師的觀念開始,必須在平常的教學中去體現,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3、小組內成員的搭配應該相對固定。

由於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據班級學生座位的安排進行就近組合,因此就必然會隨着學生座位的變動而變化。另外,不同學科的分組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給數學合作小組成員的相對固定帶來困難,一方面我們應該做好與班主任的溝通,另一方面也要堅持數學合作小組的穩定性,使合作學習成爲學生學習上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4、防止兩種傾向。

(1)把討論變成了只有少數幾個人的發言。剛開始時,大家(特別是學生)都覺得討論這種形式比較新鮮,於是每個人都會爭先恐後地發言,以表明自己的觀點。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基礎好的同學慢慢地成了小組內的“權威”,基礎差的同學受到了排擠,漸漸地也失去了發言的勇氣,於是小組討論就變成了某某某的中心發言。

(2)追求表現上的熱鬧。這是目前在合作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爲了追求課堂上學習氣氛的熱烈,以顯示教學的寬鬆、民主,任憑學生的自言自語或者大喊大叫,甚至對學生的藉機“放鬆一下”,或“吵鬧一下”,教師也會視而不見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教學走向另一個極端。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必須去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的教學策略,我們必須去研究。讓合作學習這朵課改之花越開越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健康成長。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篇三

小組合作學習成功與否不僅要看個人更是要看集體,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措施的得利,小組“代言人”要輪換真是恰到好處。自主----合作學習理論是依據主動發展和動機理論,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師生交流活動過程。採用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方式,正是優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往活動的重要形式。它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首先,以小組爲單位開展學習評比活動,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即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預期目標。而教師的評價不僅面向個體,更注重對小組集體成就的肯定,讓小組成員在激勵中感受集體智慧,增強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習的使命感。

其次,一堂課結束後,教師需要組織小組自評,給學生流出時間,讓小組成員就他們與他人一起工作的經歷進行反思;學生在一起評價他們的工作,描述成員在達到小組目標的過程中什麼行爲是有幫助的或沒有幫助的,什麼行爲需要繼續或改變。小組合作學習以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學等理論爲基礎,以目標設計爲先導,以師生之間的共同合作作爲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爲基本形式,以團體成績爲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爲基本手段,從而達到改善班級學習氛圍、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學生成績和技能爲根本目標。而我們的評價活動也僅僅是個實踐和嘗試,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探討、總結和摸索更爲完善和科學的方法和經驗,以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再次,小組“代言人”要輪換。每次學生的合作學習都由小組選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學優生擔任),作爲本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對於這類學生來說,能獲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滿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會做得好些。然而對於小組內其他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呢?他們也有一種獲得尊重、獲得表現的需要。因此小組“代言人”不應固定,要進行角色輪換,尤其要關注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夠的,有些自卑感的學困生。教師要用“放大鏡”去尋找學困生的長處並加以表揚,使其能揚起自信的風帆,從而主動參與小組學習,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對學優生要進行教育,鼓勵他們主動幫助學困生,在小組內形成良好的協作關係,感受學習的樂。如果各個小組的學困生都能起來做“代言人”了,那麼我們的小組學習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了。大家說是嗎?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篇四

語文課上,我按照課堂教學設計佈置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當我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中去時,學生的表現令我大吃一驚,他們很多時間在互相推諉。你讓他先說,他讓她說說,並沒有陳述有關學習的內容或見解,表達自己讀書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組在不斷分工:你讀第一段,他讀第二段……幾分鐘過去了,有的組還沒有確定誰來發言,誰做記錄,沒有開展有實質意義上的`學習。有的小組一直由學習好的同學在唱“獨角戲”,而其他人則無動於衷,充當看客。

反思: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關注怎樣設計教學過程,怎樣突出教學重難點,怎樣設計板書,教學設計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而已,但這對於學生來說,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低效的。

今天,伴隨着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已成爲教與學的主角,課堂上出現了更多的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教學組織形式異彩分呈,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爲其中一個閃光的亮點。

小組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而且學生更多的擁有了自由組合、分工協作的機會,擁有了評價和討論他人觀點的機會以及空間和時間。所以,教師必須深入思考以下問題:

一是如何讓學生去進行合作,去開展有意義的合作,教師如何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據個人個性、特長等開展合理的分工,給所有學生都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等等。

要知道,沒有經過訓練的合作小組是散亂的,這樣的學習肯定是失敗的,最起碼對大多數學生是沒有效果的。合作學習決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訓練。每一個人都需要在無數次反覆演練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或者說去適應某個角色。比如進行記錄,代表小組發言等。社會是豐富多變的,行業是不同的,每個人擔當的角色也應該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認爲,小組交流應涵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見解看法;二是傾聽他人的意見。這樣,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分享合作的愉悅。這樣才能培養合作意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學習成果。

在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多數的小組學習,形式大於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經常是某幾個人在表演,學生回答學習的結果時,根本沒有用“我們小組有人認爲……,有的人認爲……,最後一致認爲是……”的方式彙報交流的結果。而只是說“我認爲……”“我覺得……”小組學習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的開展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這樣的小組學習是低效的。

合作學習,不教給學生方法,小組學習就會在一張張嘰嘰喳喳小嘴的廢話中耗掉學習時間,學習行爲和方式並沒有得到實質的轉變,到頭來仍然是幾個優秀學生在發言,而其他學生並沒有參與體驗學習的過程。小組學習就失去了重全員參與,重情感體驗,重人文關懷與合作的真正意義。

學生已經習慣而且總想着怎樣去做一個旁觀者,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一個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這種現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舊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師的教學行爲。那就是表揚正確,呵斥錯誤。優秀生在老師不斷的表揚聲中信心十足,表現欲更強;而大多數學生卻在無數次的呵斥下戰戰兢兢,他們不敢多嘴,怕別人譏笑,怕老師棒殺,怕說不好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快。乾脆充當看客,什麼也不說。這樣的教學行爲扼殺了個性,壓抑了思想,泯滅了個人發言的積極性。最終中國傳統的教育培養了“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從衆羣體。

很多時候,教師站在講臺上,讓下面學生一組組開展學習與討論,在看似熱鬧的場景中,實質上學生有沒有開展有效性的學習活動,上面講臺上的老師是不知道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全員參與,也包括教師參與,教師的角色不要只侷限於討論的組織者,教師如果能經常性地參與到學生的探討之中,和他們一起學習,並指導他們如何發表自我見解,或者以自己的發言暗示誘導學生如何發言,教給學生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和學生一起討論,逐漸培養學生髮言的習慣和興趣。當然,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經過一個教師耐心輔導的過程。

二是這種學習是否每節課都需要。學生的小組學習是否在走過場,或者說流於形式。教師要注意營造自由自在的學習氛圍,控制討論的局面,如討論中是否有人進行人身攻擊,是否有人壟斷髮言權而有的人卻一言不發,是否有人竊竊私語,教師要在巡視及參與中“察言觀色”,及時調控。

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適,是做秀還是教學的需要。這不僅需要教師的認同,還需要課程的認同,學生的認同。這樣學生纔會真正投入到研究討論中去,一句話,要看是不是開展小組學習的時機,這個時機的掌握要看教師教學實際操作,教學的藝術性就表現在這裏。教學就應該達到讓學生“既竭我才,欲罷不能”的地步,大多數學生都踊躍發言,孩子們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這時正是小組討論的良機,只有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的過程,有交流的需要時,展開的合作學習纔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

不切實際的流於形式的小組學習會給學生一個不好的意識,亂哄哄、熱熱鬧鬧這就是小組學習。給人一個先入爲主的錯覺,以訛傳訛。反而誘發學生產生不良的小組學習行爲習慣。另外傳遞出一些不良信息,反正老師也看不見,給某些學生創造了說廢話、做小動作的機會。真正的學習過程在這裏被歪曲了。千萬不要讓這種不切實際的形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意識。這種潛意識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教師在這裏不經意間,犯下了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

關注教與學的過程是新課改的基本課題,也是新課能否成功的關鍵。經歷了一個過程之後,這個過程就是無形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主動性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素質的變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我們組織課堂教學的唯一出發點。要最大程度盡最大能力關注學生學習狀態、思考狀態以及學習方式。某些好看的東西未必實用,這是生活中的常理。

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說:“信息,到處是信息,惟獨沒有思考的頭腦。”願教師多思考,不要被熱熱鬧鬧的假象所迷惑,盲目模仿別人的結果是適得其反。只要你靜下心來,走下講臺,彎下腰和學生近一些,就可以聽到學生的心聲,就可以感受到學生的思想。因此,教師在實踐中必須根據實際需要組織小組學習,參與到學習中去,始終監控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習的方式。這樣,教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將被我們所左右,學生受益大矣,新課改成功的希望大矣。

孩子們在做什麼,想什麼,是否和教師的教學設想一致應該成爲我們永遠思考的課題。

有關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篇五

以黨的十x大精神爲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按照“抓學習,抓規範,抓特色”的黨建工作思路,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緊緊圍繞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充分發揮學校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戰鬥堡壘作用和*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聚集推動學校發展的正能量,爲我校教育的持續、健康、均衡、和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組織和作風保證。

二。總體目標

一箇中心:做學生喜歡的教師,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兩個目標:爭創基層先進黨組織和優秀黨員;三個重點:支部建設、隊伍建設、校風建設。

三。主要工作

(一)以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爲依託,切實提高黨員幹部素質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xx大精神,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活動,堅持黨員理論學習和教育培訓制度,積極創新黨員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方法,紮實做好廣大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促進黨員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事業觀。廣泛開展爭創學習型黨組織、爭當學習型黨員活動,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幹部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黨組織學習考覈評價機制,確保我校黨員學習活動有序、務實、高效的開展,不斷促進和提升黨員幹部素質。

(二)着力加強黨小組建設

1.加強黨小組自身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黨小組的各項規章制度建設,依章辦事,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先鋒帶頭作用,加強民主管理。緊緊圍繞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多開展富有成效的各種活動,制定目標要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促進黨員目標責任制的落實,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加強黨員自身建設。一方面要時刻更新自身的知識,提升自身的思想覺悟,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爭取以教育教學工作爲載體,打造一支黨員教師隊伍,每個黨員教師爭取做到受同行公認,受學生歡迎,受家長信賴的優秀教師,從而體系黨員的先進性和模範性。

(三)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爲重點,大力維護教育良好形象

1.深入開展師德師風整頓活動,貫徹落實黨的xx大會議精神,積極宣傳關於師德師風整頓的若干要求和規定,堅決避免黨小組內的黨員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出現問題。

2.加強黨員教師的廉潔從政教育,教職員工的廉潔從教教育,青少年學生的廉潔修身教育,提高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廉潔從教的意識,增強廣大學生規範做事、遵紀守法的自覺性,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

3.分層樹立榜樣,突出先進性作用。在普通教師中樹立黨員的榜樣。黨員教師要勇挑重擔,工作敢爲人先,做出一流業績,爲黨組織增光添彩;在普通黨員中樹立優秀黨員的榜樣。要樹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幾十年如一日、永葆黨員本色的老黨員的形象;要樹立新形勢下愛崗敬業、訪賢求師、廉潔自律、求真務實、銳意改革的學校領導班子中黨員的形象;要樹立自覺加強黨性鍛鍊,保持黨員先進性,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光輝形象。

4.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履行職能,使教職工在學校改革、發展、穩定中更好地發揮主力軍作用。要加強教工之家的硬件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教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