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價值觀(精品多篇)

價值觀(精品多篇)

價值觀 篇一

知識目標:

識記:正確價值觀的標準;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與判斷改革開放各項工作的標準

理解: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爲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於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運用:用正確的價值標準分析社會上豐富多彩的價值選擇。

能力目標: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社會現象和具體事例,以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覺悟目標:提高樹立正確價值觀觀的自覺性。

複習提問

1.什麼是價值和價值觀?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是什麼?

3.意識的正確與否判斷的標準是什麼?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是爲了複習舊的知識,並通過邏輯推理引出本課的所學內容)

導入  新課

三、(板書)

思考回答:

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是什麼?

(此處教師可啓發學生把對唯物論中“正確的意識”的認識遷移到對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的理解上來)意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那麼,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就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就是正確的價值觀。

1、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板書)

爲什麼說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呢?

價值是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這就離不開人對事物的認識,所謂積極意義是指事物的屬性及其變化發展規律對人的積極意義,因此,要確定事物的價值就必須認識事物的屬性和規律,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屬性和規律,纔有可能進一步確定它是否對人有積極意義。

以西紅柿爲例,隨着人們對西紅柿的形態特徵、營養價值、生長規律(發育週期、環境條件、栽培、採收、貯藏以及病蟲防治)認識的不斷加深,其價值則越來越大。這表明: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於人們對於事物規律性的科學分析上。

古往今來,許多人曾設計過永動機,希望機器一開,不需再增加任何能量就永不停息地運轉下去,英國科學家焦耳年輕時曾有過一段追求永動機的歷史,但最終失敗了。

請同學思考回答:這種設計爲什麼失敗?我們應當從中得到什麼啓示(學生議論、回答,教師歸納)

幻想一種不增加任何能量讓水動機永遠轉下去,違背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這是不能成功的。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只有符合事物屬性和發展規律的價值觀纔是正確、科學、合理的。

而離開事物的屬性及其規律性,單憑良好願望去評價事物,確定價值目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歷史道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選擇,什麼樣的選擇是正確的,只有一個客觀標準,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一個國家所處的具體的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正是依據這個標準,才領導中國人民作出了正確的價值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才能發展中國。黨的xx大提出堅持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一個正確的價值選擇。

既然價值是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評價事物的價值就不能離開對人的需求和利益的認識,如何來確定人的需求,正確的價值觀的第二個標準就是,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2.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板書)

價值的形成,離不開入的需求,要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價,必須對人的需求和利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可是人的需求幹差萬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羣體也有不同的需求,而面對同一個事物進行評價,這個人說它有積極意義,那個人說它沒有積極意義,這個集團和那個集團對它是否有積極意義的評價也不相同。面對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怎麼辦?(此處請學生議論、回答,教師歸納)

唯一的選擇:大家都必須撇開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爲判斷事物是否有積極意義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最高標準。 即:人類的根本利益。

(1)必須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爲最高標準(板書)

因爲,人類的根本利益同事物發展規律相一致,同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

黃牌,本來是足球裁判手中的權利,然而,1998年中國長江洪水氾濫,卻給我們亮出了一張“黃牌”,給人們帶來深深的思考。森林植被的減少是造成長江洪災的主要原因。這一切從反面告訴我們,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環境,必須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維護人類的全局利益。

(2)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具體標準是能否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板書)

應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爲最高標準,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根本利益似乎很抽象,很難把握,這需要將它具體化。講價值觀不能離開中國的實際,應從中國國情出發,這個國情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僅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也反映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既符合我國各族人民利益,也是人類的根本利益在我國現階段的體現。因而,它同時成爲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

那麼,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一個人的工作,一個單位或一個部門的工作,怎樣做纔有價值呢?那就要堅持“三個有利於”的標準。

(3)“三個有利於”是衡量社會主義社會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板書)

閱讀51頁安徽滁州人從“大包乾”到“大接軌”的轉變和探索,有力推動了廣大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這種價值觀符合黨的基本路線,因而是正確的。

綜上所述,在我國,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根本利益爲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三個有利於”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在這種價值觀指導下,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豐富多彩的具體的價值選擇。

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板書)

以2003年6000名大學生志願者赴西部從事志願服務爲例說明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其價值選擇也是成功的。

小結:正確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性,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而“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於”又是一致的,它是人類的根本利益在我國現階段的具體體現,青年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爲振興祖國做出貢獻。

佈置作業 :略

價值觀 篇二

價值觀是支撐我們生活的精神支柱,它關注着我們行爲的取向,決定着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開創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我們要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保持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

要選擇拼搏進取的人生。我是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羣稚嫩的、渴望知識的孩子,如果對孩子只有愛心和責任心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否則給孩子的愛也是缺乏內涵的。志大才疏,是不會成功的,即便是成功也不會長久。學習是人進步的階梯,我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的智慧,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讓幼兒尊敬和愛戴的老師。因此,我平時經常上網閱覽一些名師的先進理念,吸取他們的精華,並結合自己班的實際情況進行開展,如:在每個主題開展之前我除了研究書本上的提示還上網查閱資料,以此來豐富幼兒的知識。在開展《認標誌,講安全》的主題活動中,我不僅開展了書本上的交通標誌和安全標示,還開展了離幼兒生活最近的質量標誌,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蒐集了許多食品袋,我們一起尋找上面的標誌,結果大家發現了一個共同的標誌qs質量安全標誌,針對這一標誌大家討論它所代表的含義,最後大家在我的帶領下了解了這個標誌的含義。還有一個小朋友回老家的商店買東西,他發現食品袋上沒有這個標誌,怎麼都不肯買,還對商店的老闆說這個不合格,沒有安全標誌,不能吃,老闆聽了他的話連聲稱讚,這時孩子自豪的說:“這是老師教我們的,我們班的小朋友都知道,這就是我努力的結果,也體現了我的價值所在。

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是一個龐大的資源庫,人際關係越廣、越好,我的工作就越容易開展。工作中我要和領導、同事、家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就要求我們學會溝通,說話能說到別人的心坎裏,在和家長進行溝通時,我會以我的專業理念給和他們交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教他們如何和孩子互動,在遊戲中如何貫穿數學和能力的發展。剛接觸陽陽的時候他對數字、圖形、顏色一概不知,在和其家長交流的時候得知家長根本就沒有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覺得孩子應該順其自然,不要施加壓力,以免讓孩子產生對學習的厭惡,針對她這一觀點我及時和她進行了溝通,告訴她應如何讓幼兒愛學習、主動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陽陽的進步已經很明顯了,每天早晨都會和我交流她和媽媽玩什麼了,她學會了什麼,和同伴交流時總是眉飛色舞,充滿自信,她的媽媽每次見我都很高興,她也發現了孩子的進步,孩子進步了,她對我們的工作也給與了很大的支持,每天都讓孩子堅持來園,積極爲幼兒訂閱刊物。我是一名老教師,隨着新教師不斷地加入,我又多了一項重要的任務,給新老師當“師傅”,對於新老師來說剛踏上工作崗位做任何事情她們都有點措手不及,這就需要我們一點一滴的對她們輔導,把自己所有的經驗傳授給她們,指出她們工作中的不足,對於她們的進步及時的給予鼓勵,當她們遇到困難時我也會幫她們想出解決的辦法,在這種真情的交往使我們的友誼在與日俱增,還有和我一起來園的老教師,我們經常在一起切磋教學和家長工作,彼此學習。

要選擇樂觀的人生。人生總會有酸甜苦辣,但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是曾經大班的一個孩子對我說的:“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何不快快樂樂的過一天”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困難,但我們要勇敢的面對這些困難,積極解決困難,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失敗,就煩惱苦悶,彷徨悲觀,因爲我的情緒直接影響到我的身體健康和家庭的和睦,甚至會把這種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給孩子帶去不良的影響,給同事帶去煩惱。

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會認真學習來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立足本職工作,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價值觀 篇三

9

課題

價值規律的作用

授新課

時間

1.知識目標:識記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的三個作用。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學會用一分爲二的觀點看問題,運用價值規律的知識,分析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樹立平等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按規律辦事的觀念。

重點

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

難點

我國一些長期虧損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有利的。

3.2價值規律的作用

1.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2. 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3. 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步驟

教    學    內   容

教材處理意見

時間

分配

複習

導入  

提問:1.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表現形式?

2.等價交換原則是如何實現的?

思考:上節課,彩電價格大戰,一些彩電巨頭採取限價聯盟,結果失敗了。那麼,爲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彩電企業該如何應對呢?

材料一: 80 年代,彩電是我國市場上的緊俏商品、價格昂貴、利潤豐厚。如今,我國彩電生產線迅速增加,達 100 多條。 1992 年,我國彩電庫存量達 200 萬臺。 1996 年開始,市場上的彩電行業每年都進行價格大戰。進入 2000 年,價格更是“跳水”、“蹦極”。 2000 年 6 月,幾大彩電巨頭聚會深圳,商定限價限盟。但彩電價仍不斷地跌, 21 英寸彩電更是跌破 1000 元大關。結果,部分彩電廠家轉產,有的彩電廠家被兼併,甚至破產。

材料二:“長虹”電器公司重視科學技術和科學原理。從 1988 年以來,“長虹”先後建起 317 條彩電裝配線,安裝了大量先進配件生產設備。在原理上,他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整個公司從領導到職工,根據自身崗位要求,苦練內功,提高了整個公司人員的素質。其他彩電廠家也紛紛在以上幾個方面作出了努力。近幾年,長虹一躍成爲我國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國內銷售量居全國第一,成爲彩電業的“龍頭老大”。

材料三:爲滿足戰後伊拉克重建的需要,近日,大批長虹彩電、空調將於月末經阿聯酋拜迪港進入伊拉克市場。長虹彩電在繼續保持在東南亞、中東和澳洲市場競爭優勢的同時,大舉進軍美國市場,經過一年的努力拓展,長虹彩電銷量已成功擠身美國彩電市場五強。據業內人士分析,這次價格戰之後,將使中國的彩電品牌剩下不到一半,而且相關企業將會出現虧損,許多企業在逐漸淡出彩電經營,深圳華強、深華髮、南京熊貓等都在向其他產業轉型。

3.2價值規律的作用

思考1:彩電由緊俏變壓積壓,反映了我國彩電市場出現了什麼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什麼呢?

歸納:彩電經歷了由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的急劇變化。

追求自身利益。供不應求-----價格上漲,高於價值-----有利可圖------被吸引生產該商品,生產線、產量增加------意味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該部門;

供過於求-----價格下跌,低於價值-----無利可圖------減少放棄生產該商品,生產線、產量減少------意味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出該部門,改行。指揮棒,調節作用。

流入

流出

1.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思考2: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實際上是通過什麼在起作用?

解釋:市場價格。2000多元,1000元。

思考3:春節過後,全國有數千萬人到東南沿海一些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去打工,人們形象地稱之爲“孔雀東南飛”近年來,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一些東部企業又到西部去投資,人們又稱之爲“孔雀西北飛”,如何認識這些現象?

解釋:不管孔雀飛到哪裏,實際上都是價值規律在調節生產資料

和勞動力在各個部門、各個地區的分配。  

思考4:這種調節作用的缺陷是什麼?

歸納:彩電很快由緊俏商品轉爲滯銷積壓,表明市場有其自身的

弱點和消極方面,必須加強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有些

商品是不能由市場調節的:如軍火、毒品………………;

市場調節有它的弱點,如“泡妞糖的產生”“小老婆餅的

產生”等等。

2.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思考5:長虹電器公司是如何一躍成爲彩電業的“龍頭老大”的?

解釋:社t    價值量,等價交換。個t<社t    盈利,如何減少個t?提高勞動生產率。什麼樣提高勞動生產率?技術和管理(以長虹爲例)。所以,結論------

思考6:“效率就是生命”是什麼意思?

歸納:是指一個商品生產者如果使其勞動生產率高於社會勞動生   

產率,它就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反之,就可能虧損破產。因此,一個企事業要想獲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勞動生產率。

思考7:如果所有的企業都注重追求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會出現什麼結果?

歸納:從企業角度,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得更快的企業會得到更多的收益,企業競爭力會不斷提高。從國家角度,資源會得到更充分利用,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生產力更快發展,在世界經濟中有更強的競爭力。從個人角度來看,個人的素質會不斷提高。從社會角度來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會更深入人心,尊重科學、愛護價值規律會成爲社會時尚。我們要有創新精神和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適應要求。

3.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思考8:在材料三中,有的企業越做越強,有的卻被兼併或退出市場,這說明了什麼道理?

講解: 長虹生產條件好,個t<社t,獲得較多,能夠不斷擴大生產,在競爭中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相反,被市場淘汰。優勝劣汰。

思考9:如何認識我國一些長期虧損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

歸納:客觀的。有利於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給企業及其職工帶來較大影響。

企業要充分利用價值規律指導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市

場競爭力。國家要依法治國,規範市場行爲,保護下崗職

工的基本權益。職工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學們要樹立

改革開放意識,增強競爭意識。

價值規律有三個作用:調節、刺激、促使

討論:如果你是彩電廠的廠長,你將如何做?

歸納:作爲彩電生產廠的廠長,應當使企業的經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係的變化,面向市場改進生產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

思考:價格的基礎、形成及對價格的影響因素

(1)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格的基礎是價值,即包含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2)在商品經濟中,商品的價格主要是由市場形成的,以市場競爭爲條件,由商品生產者自行定價,定價的重要依據是供求關係,所以也稱爲通過供求關係形成價格。

(3)影響商品價格的高低,除商品價值外,還受其它因素影響,如商品供求關係的變化、貨幣價值的變動、紙幣的發行量、人們的購買心理等。

(4)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能理解成供求關係決定價格。

問答法

討論法

討論法

10分

10分

10分

作業 

1.價值規律的作用是什麼?

如果你是彩電廠的廠長,你將如何做?

價值觀 篇四

§第31講  價值觀、人生價值、人生理想及其實現

教學目標 :掌握價值、價值觀、人生價值、人生理想的含義和關係;明確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在人生價值和理想實現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反對“人性自私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等錯誤觀點;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把實現個人理想同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結合起來。

教學重點

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2、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3、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4、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教學難點 :

1、價值的評價標準

2、如何看待精神貢獻

教學方法:討論法  講解法

教學過程 :

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係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及其內容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口因素,主要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藝術、道德、宗教、哲學、科學以及風俗習慣等。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係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決定性質、決定變化)

(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由於科學的社會意識正確反映了事物的屬性和變化發展規律,能對事物的發展趨勢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和預測,使人們採取正確的措施,推動事物的發展。

二、價值與價值觀

1.價值:哲學世界觀領域的價值是指人的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係。即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

(1)哲學上所講價值與經濟學所講價值不同:

哲學世界觀領域的價值是指人的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係。即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這裏的事物既包括客觀事物,也包括主觀事物。而經濟學上所講的價值指的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即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價值的評價標準:

①最高標準(一般標準)——“兩個符合”。正確的價值觀是對事物的屬性、規律和人的需要之間關係的科學認識。如果離開了事物的屬性特別是它的規律性,只從人的主觀慾望或愛好去評價事物的價值,那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但事物的屬性與規律本身無所謂好與壞,它只有在與人的需求發生關係時才顯示出是否具有價值。所以,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必須對人的利益和需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在實際生活中,不同的個人、羣體的利益和需求是各不相同,那麼以誰的利益和需求作爲出發點來斷定事物的屬性、規律對人是否有積極意義?這就必須找出一個最高標準來看待事物的價值,這個最高標準就是人類的根本利益。

課堂思考:爲什麼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

價值既然是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我們從事物方面說,所謂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當然是指事物的屬性及其變化發展規律對人的積極意義。因而要確定事物的價值,就必須認識事物的屬性和規律。只有正確把握了事物的屬性和規律,纔有可能進一步確定它對人是否有積極意義。可見,正確價值觀的首要內容是它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屬性和規律性”

課堂思考:爲什麼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價值既然是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評價事物的價值當然就不可能離開對人的需求的認識。這就必須對人的需求有一個評價標準。正確價值觀的第二個內容,就是針對人的需求而言所要確定的標準問題。

不同的個人、不同集體、不同的國家都有具體的需求,都從自身的需求出發來判斷事物的積極意義,這是不行的。這就需要大家撇開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利益作爲判斷事物是否有積極意義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最高標準”,即人類的根本利益。

②重要標準——是否符合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反映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它同時成爲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

③具體標準——“三個有利於標準”。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的基本路線的具體要求就是要使我們的思想和行爲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在個有利於”是判斷我國改革開放和各項工作的標準,是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具體標準。

2.價值觀:

(1)含義:是人們根據需要來斷定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

(2)本質: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在一定的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並隨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3)特點:價值觀具有主觀差異性、時代性、在階級社會裏還有階級性。

(4)類別:價值觀在性質上有正、誤之分。凡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和人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是科學的價值觀。

(5)作用: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和社會有不同的導向作用。表現在:第一、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第二、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正確的價值觀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①什麼是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就是人們在一定價值觀的指導下,確定自己的具體認識活動和改造活動應該指向什麼。人們進行活動首先要判斷它們是否有價值,沒有價值的事,人們是不會去幹的。

從認識活動來說,人們不肯能在同一條件下去認識周圍衆多的事物,人們總是把自己的認識活動侷限在某些甚至某一事物上,這就是說認識活動是有指向性的。

那麼,指向什麼呢?這又是一個選擇的過程。

按什麼標準來選擇呢?可以肯定地說,只有對某一事物的認識能滿足當時人們的需要,具有積極意義即有價值,人們纔去認識它。對什麼事物的認識有價值,人們就去認識這些事物。這就是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從改造活動來說,道理也相同。

②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

③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導向作用

人們從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大體上要依次考慮這樣三點:一是該不該做;二是能不能做;三是怎麼去做。決定該不該做這件事,這就需要進行價值選擇。

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引導人們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④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同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人們進行什麼樣的人生選擇(如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等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實際上都是在一定的價值觀指導下進行的。

價值觀不同,人們努力的方向、行爲的態度、方式和結果也就不同。

我們一定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6)價值觀正確與否的評價標準:

最高標準(一般標準)——是否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重要標準——是否符合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具體標準——“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人生價值

1.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

(1)一般來說,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前者稱之爲貢獻,後者稱之爲索取。

(2)貢獻與索取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個人對社會作出了貢獻,推動了社會發展,就爲索取打下了基礎;個人從社會中的合理索取,又可以激發個人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爲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2.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1)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要求。

(2)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誌。

(3)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先進人物的主要特色。

3.個人對社會的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

(1)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歸根到底是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兩種形式。因爲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時,不能把他對社會的物質貢獻大小作爲惟一的尺度。

(2)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既要看他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對社會的貢獻。至於哪一方面的貢獻大一些、突出一些,則是因人而異的。

(3)在一定的條件下,精神貢獻可以轉化爲物質貢獻。這是因爲,先進的事蹟、高尚的情操能夠教育和激勵有志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奮發努力,開拓進取,創造出比先進人物本人多得多的物質貢獻。

4.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1)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  第一,實現人生價值要以一定的生產力爲基礎。一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社會的物質財富,它既是人類創造的物質成果,又是繼續進行價值創造的前提條件,制約着人生價值的實現。

第二,實現人生價值要有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條件。人所特有的勞動創造力是人生價值的源泉。但是,人的創造力的形成和培養需要經過學習和訓練,而這種學習和訓練的條件又需要社會提供,即依賴於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科學文化發展水平。同樣,人們創造力的利用和發展也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如生存條件、工作條件以及社會各方面的支持。

第三,一定的客觀條件對於實現人生價值,既有有利影響,也有不利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正確對待這些條件,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改變不利條件。

(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

第一,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個人的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這些素質是相互聯繫的,是人的全面發展中缺一不可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幹,發揮聰明地智。人生的真正價值終究要通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展現出來,這就要求人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

第三,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鬥精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困難與挫折在所難免,因而要求人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去迎接挑戰,實現人生價值

5.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1)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要求。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總是取決於一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增長;社會要滿足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必須首先把這些財富創造出來。這此,就要求每個社會成員承擔應有的責任,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做出更多的貢獻。

(2)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誌。社會對個人的尊重與滿足,需要以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爲基礎。人生價值的實現雖然離不開社會對人人的尊重與滿足,但最主要的是個人爲社會做了些什麼,否則人生價值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意義。

(3)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先進人物的主要特色。古往今來的英雄豪傑、志士仁人、先進模範人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赤膽忠心乃至鮮血生命,實現了真正的人生價值。

(4)當然,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不能理解爲人生的真正價值就是對社會的貢獻,因爲索取作爲人生價值的內容,也是不可缺少的。

四、人生理想

1、含義: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追求、希望和嚮往。

2、分類:

第一,從內容上分:理想分爲社會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生活理想,其中社會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導作用的、是核心。第二,從性質上分:理想分爲科學理想與非科學理想;崇高理想與庸俗理想。是否科學,取決於是否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是否崇高,取決於其出發點是否爲了祖國、人民的利益。第三,從時間上分:理想分爲遠大理想和近期的具體理想。

3、理想具有時代性與階級性。

理想屬於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第一,理想是社會經濟關係的產物。因此,任何理想都要隨着社會經濟關係的變化而變化,不能脫離當時現實。第二,在階級社會中,任何理想都要受到一定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的制約,沒有也不可能有各階級都信奉的超階級的理想。因此不同時代、不同階級有不同的理想。

4、理想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理想作爲社會意識,不僅具有相對獨立性,而且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反作用。科學、崇高的理想對人生、社會有重大的促進作用。表現在:第一,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第二,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鬥的精神力量;第三,是人生奮鬥的精神支柱。

5、理想與現實的關係

第一,理想源於現實、高於現實

第二,理想可以轉化爲現實

6、理想與艱苦奮鬥。

要實現理想,從主觀因素上講,最重要的是要艱苦奮鬥。具體地說:第一,要保持奮發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第二,要會出艱辛的勞動;第三,要養成艱苦奮樸素的生活作風。

課堂思考:怎樣理解新的時代需要艱苦奮鬥精神?

是什麼——艱苦奮鬥不僅僅是一種艱苦奮樸素、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更重要的是一種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

爲什麼——第一,是由艱苦奮鬥的精神實質決定的;第二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第三,是由歷史和現實的發展所證明了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

怎麼辦——學習上:要刻苦鑽研,勇於探索、迎難而上;生活上要克勤克儉、艱苦樸素;事業上要不怕困難、不怕艱險、敬業守職、埋頭苦幹、開拓創新、不怕犧牲。

針對練習:

1、“生不逢時”包含的哲理是(C)

A人生價值實現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和家庭環境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C人生價值實現首先需要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D提高全面素質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條件

2、2003年11月3日,湖南衡陽發生一起特大火災事故,在這場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衡陽市公安消防支隊全體參戰官兵臨危不懼、捨生忘死,表現出了壓倒一切的英雄主義氣概,用鮮血和生命忠實地踐行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踐行了立警爲公、執法爲民的諾言,譜寫了一曲新時期人民公安爲人民的壯麗凱歌!20名官兵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了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他們的英雄壯舉和光輝形象,再次生動地體現了(D)

①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奉獻

②  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和源泉,處於首要地位

③  奉獻和索取應該是對等的

④  個人對社會的奉獻體現了社會價值和自己價值的統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在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號召:“我們要大力弘揚萬衆一心、衆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精神。”提出的抗擊“非典”的二十四字精神,是對人民羣衆抗擊“非典”偉大精神的精闢概括,是對民族精神的新的豐富,是鼓舞全黨和全國人民奪取抗擊“非典”鬥爭勝利的強大動力。回答3—4題。

3、抗擊“非典”的二十四字精神,是對人民羣衆抗擊“非典”偉大精神的精闢概括。這表明( B )

A.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B.特定的時代形成特定的時代精神

C.物質決定意識                     D.社會存在決定時代精神

4、抗擊“非典”的二十四字精神,是鼓舞全黨和全國人民奪取抗擊“非典”鬥爭勝利的強大動力。說明          ( B  )

A.社會意識有反作用

B.先進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C.社會意識能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

D.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影星劉曉慶涉嫌偷稅漏稅被捕,一時間使富人納稅問題成爲輿論焦點。而有很多工薪階層的人用自己有限的工資,甚至退休金來捐助“希望工程”。回答5—6題。

5、這表明                      (D)

A.價值觀隨着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B.爲富不仁

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有不同的導向作用

6、我們應該追求的人生價值是                          (  A )

A.對社會多貢獻       B.多賺錢

C.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D.百折不撓、不怕失敗

7、愛因斯坦在評價居里夫人時說:“第一流的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對此,我們應當這樣來理解(C)

A.居里夫人對社會的貢獻主要在精神方面

B.難以計量的精神財富比物質財富更有價值

C.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既要看其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又要注重其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對社會的貢獻

D.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主要看其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對社會的貢獻

8、當代國際管理界有句名言:智力比知識更重要,素質比智力更重要,品德比素質更重要。這種人才標準告訴人們

A.價值觀不同,決定人們的人生價值大小不一樣

B.人生價值的大小是通過人的智力、素質、品德表現出來的

C.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D.一個人的知識對於其實現人生奮鬥目標是可有可無的

9、2003年6月1日,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正式下閘蓄水,幾代人夢寐以求的“高峽出平湖”景象終於初現姿容。這體現了(A)

A.理想可以轉化爲現實

B.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變自然界

C.理想轉化爲現實需要艱苦奮鬥

D.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

10、材料一  江蘇省吳江市爲“國家級衛生城市”,吳江人在改造環境的同時也在改造自我。他們提出現代文明人必須具備的第一素質就是要有“遠大理想”。

材料二  被評爲“中國十大傑出農民”之一的吳江青年王子,幾年來帶領夥伴們共疏浚河流100多條。這位“精衛填海我挖河,愚公移山我造田”的青年農民,正是把做“挖泥大王”當做自己的理想。

(1)如何理解吳江人提出的“現代文明人必須具備的第一‘素質就是要有‘遠大理想”?

(2)王平的事蹟對我們青年學生選擇和實現自己的理想有哪些啓示?

(3)材料二、三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是如何體現的

[參考答案]:

(1)理想作爲思想觀念和價值目標,它可以構成人們自覺行動的動機,成爲人們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一個人樹立了遠大理想,就有了奮鬥方向,就能把個人前途和國家前途及人民的命運結合起來,爲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有了崇高的理想,也就能激發起人們爲理想而奮鬥的勇氣和毅力,就能戰勝困難,勇往直前。

(2)青年學生在選擇理想時,必須把個人志向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結合起來,將自己的一切同祖國、同人民、同人類的命運永遠結合在一起。個人理想的實現必須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以頑強的毅力、艱辛的勞動,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王平的事蹟說明了這一點。

11、材料: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爲廣大未成年人瞭解世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國際敵對勢力與我爭奪接班人的鬥爭也日趨尖銳和複雜,他們利用各種途徑加緊對我未成年人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不能低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正在豐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與此同時,一些領域道德失範,誠信缺失、假冒僞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沉渣泛起,成爲社會公害;一些成年人價值觀發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象屢禁不止等等,也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給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開闢了新的渠道。與此同時,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絡傳播,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少數未成年人精神空虛、行爲失範,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面臨一系列新課題。

(1)       材料主要採用了什麼哲學方法來分析青少年所面臨的新情況?

(2)       面對這些問題和情況,作爲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對待?

(1)材料主要是採用了一分爲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辯證法認爲,事物都是一分爲二的,矛盾具有客觀性,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我們要用一分爲二的觀點看問題。材料無論是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還是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的分析都是從利與蔽兩個方面去分析,都是採用一分爲二的觀點去看待它們對青少年所帶來的影響。

(2)採用揚棄的方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自己培養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成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等。

價值觀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結合實例說明,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爲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於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分析比較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德育目標:進一步認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於”標準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啓發,討論,對比歸納,舉例,錄像、圖片展示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講授新課]

導入:

複習:1、什麼是價值和價值觀?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是什麼?(學生回答略)

播放錄像《抗洪英雄──李向羣》(老師們可在“百度”中查到《98抗洪搶險中涌現的英雄人物》)

教師:請同學們觀看下面這段錄像,並思考抗洪英雄李向羣爲什麼放棄安逸的富足生活,而加入抗洪一線,爲保護百姓的生命和財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學生:(略)

教師:有人的死輕如鴻毛,有人的死的卻重於泰山,正如片中所說“在危難時刻和生死關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個人的利益置於腦後,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這是一種非常高尚的精神,非常可貴的品格”。可以說,以李向羣爲代表的千千萬萬的抗洪戰士,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抗洪戰歌,他們具有正確的價值觀。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判斷它的標準是什麼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三、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出示演示文稿:洪水圖片)我們戰勝了洪水,但是代價慘重,每個人都不希望它再發生,我們知道任何事有果必有因,那麼洪水的發生是由什麼導致的呢?

學生:砍伐樹木、水土流失等等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出示圖片)

1、世界森林面積消失速度圖:由於亂砍濫伐等人爲因素,全世界森林面積在1990年-XX年的幾年間年均減少940萬公頃。專家指出,這一現象已給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應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2、大量砍伐導致“入不敷出” ,森林在呼救。

3、我國的教訓:日本的森林覆蓋率爲26%以上,遠遠高於我國的13.9%,但去年卻從我國進口方便筷。在德國、美國,即便是砍一棵家裏的樹也需向政府申請。而我國曆史上長江流域的森林覆蓋率曾高達60%一85%,1986年只剩下10%。我國每年砍樹與植樹的比例爲 11:1,植被破壞的結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劇,河流泥沙增加,盲目圍湖造田造房,人與湖爭地,大量的森林被砍伐,長江流域生態體系遭嚴重破壞,荒漠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流域涵養水源的能力大爲下降,水的蒸發量不斷增加,最終導致了一場大的洪水。

教師: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一棵樹的價值到底有多大?

(出示圖片)“一棵樹的價值”印度達斯教授指出,一棵長了50年的大樹,在市場上出售僅能賣到50~125美元不等,其實,這只是它真正價值的0.3%。達斯教授認爲,一棵樹的真正價值必須包括生產的氧氣價值、防止空氣污染的價值、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的價值等,相加總計價值19.625萬美元。至於大樹每年開花結果、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和活到1XX年甚至更長時間所產生的價值,還沒有計算進去。

可見,有些人只看到了它真正價值的0.3%就爲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不顧長遠利益,破壞生態平衡,導致洪水的出現,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價值觀,它違背了什麼?

學生:片面的錯誤的價值觀,違背了自然規律。

教師:因此黨中央、國務院從長遠利益出發,爲了保護生態平衡。相繼做出要在長江、黃河上游禁止採伐森林的決定和退田還湖、退耕還林的決定。(出示圖片)依次爲:世界在行動、中國在行動、我們在行動。

再如書上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對比、以及永動機失敗的教訓,都在告訴我們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

教師: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出示新舊中國對比圖片),這說明了什麼?

學生:中國共產黨按照歷史規律的客觀要求領導中國人民做出了正確的價值選擇。

師總結:正確的價值觀是對事物的屬性、規律和人們的需要之間關係的科學認識。如果離開了事物的屬性特別是規律性,只從人的主觀慾望或愛好評價事物的價值,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板書)

1、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

教師:社會生活中不僅存在着千差萬別的個人利益,還有不同羣體的不同利益,各個國家也有自己的利益。因此,要對事物的價值做出評價必須找出一個標準來。

錄像: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人民的好衛士任長霞,請學生思考爲什麼任長霞、李向羣和那麼多感動中國的人物能夠如此受人們愛戴與尊重?

學生:因爲他們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他們在關鍵時刻都選擇了人民的利益。

教師:他們每一位都是中國人的驕傲,他們用良知、用愛心、用自強自立的精神、用自己的勤奮和學識及對工作、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感動着我們。每一種感動都是中華民族的財富,每一種感動都是爲了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

可見,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就必須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爲最高標準。(板書)

2、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1)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就必須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爲最高標準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應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爲最高標準,但這種價值觀不能離開中國的實際,應從中國國情出發,這個國情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正如前面新舊中國的對比圖片,都說明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正確性,它不僅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我國各族人民利益,也反映了【本站】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因而,它同時成爲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

(2)黨的基本路線是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的重要標準

教師問: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每個人怎樣做纔有價值呢?

學生答:勇於奉獻,開拓進取等。

教師總結:凡是對國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業,就應當看作是最有價值、最值得爲之奮鬥的。曾經講:“我們的幹部和黨員,一定要把人爲什麼活着這個問題弄清楚。如果只是爲自己、爲家庭而活着,那這個意義是很有限的,只有爲國家、爲社會、爲民族、爲集體的利益,奮不顧身地工作着,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樣的人生,纔有真正的意義,纔是光榮的人生,閃光的人生。”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應該持有的價值觀。

簡而言之,那就要堅持“三個有利於”的標準。(板書)

(3)“三個有利於”是衡量我們的思想和行爲的具體價值標準

在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在走向新世紀的新形勢下,面對許多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艱鉅課題,鄧小平理論要求我們用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一切以是否有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於’爲根本判斷標準,不斷開拓我們事業的新局面。”

這就告訴我們,認識和解決我們面臨的新問題,其價值導向就是“三個有利於”。

可見在我國,堅持符合事物的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爲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三個有利於”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教師問:那麼,作爲青年人,我們如何做出具體的價值選擇呢?

3、在正確的價值觀的指導下,做出具體的價值選擇

播放錄像“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徐本禹”事蹟(學生也可自己上網查詢感動人物的事蹟,談自己感動他們什麼,給自己什麼啓示。)

教師問:徐本禹志願到貴州貧困山區去義務支教,一年多來,在烏蒙山腹地的山村國小,忍受着孤獨和寂寞,用愛心精心栽培和呵護貧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誠和行動實踐着一名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一名共產黨員的神聖使命。他把勤工儉學每月50元的報酬中的43元捐給山東一個面臨輟學的國小生;他把學校發的300元特困生補助的200元捐給了“保護母親河”活動,他甚至放棄讀研深造的機會,回到巖洞國小支教……

他做出了什麼樣的價值選擇?爲什麼說他們的價值選擇是成功的?

學生自由討論(略) 我國當代青年應該立志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掌握科學知識,爲振興祖國做貢獻。

教師總結:他用自身的行動講述了一個淺顯的道理:爲仁行善並不一定是富人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行善方式或有不同,行善能力或有大小,然而善舉背後那顆貯滿“愛”的心一樣偉大。 這正是一種正確價值觀的表現。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豐富多彩的具體的價值選擇,樹立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正確價值觀,完成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同時也使自己得到發展與完善。歷史上許多有作爲的人都在青年時就萌發並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標準,做出了正確的價值選擇。

教師總結:從總體上看,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價值評價,既要符合事物的屬性、規律,又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評價標準,樹立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正確價值觀,以便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完成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同時也使自己得到發展與完善。

價值觀 篇六

一、學習指導

(一)知識網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有:識記價值和價值觀的基本含義,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理解人的價值是什麼,如何評價人的價值。運用所學知識及相關原理,剖析生活實例,說明人的價值在於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通過價值和價值觀的學習,培養自己正確認識和評價人的價值的能力,樹立科學正確的價值觀。

(三)學法指導

1.聯繫實際。學習價值與價值觀要從生活入手,聯繫實際。學習價值概念時,學生可以首先想一想爲什麼要學習某些科目,學習這些科目的價值是什麼?學校有許多規章制度,爲什麼要有這樣的規定?國家經濟政策的制訂、各項改革措施的出臺,其價值都是什麼?學習價值觀概念時,學生可以從分析自己身邊的人物入手,看看他們的行爲分別體現了什麼樣的價值觀。

2.對比分析。在學習人的價值時,學生可以對比物的價值與人的價值的區別,進而說明人的價值的特殊性。在學習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時,學生可以選取身邊人物,通過對比他們對事物評價的差異、他們行爲方式的差異以及他們所走的人生道路的差異,來分析他們的價值觀的差異。

3.學習楷模。人的價值在於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這是一切先進人物的共同特色。學生可以觀看、收聽或閱讀先進人物的事蹟,看看他們是怎樣在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的。通過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學生要立志在爲社會和他人的貢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知識點撥

(一)價值的含義

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要理解價值的概念,首先要理解價值本質上是一種“關係”。什麼“關係”呢?就是事物以它自身的屬性和功能對主體的一種“滿足關係”。事物能夠滿足主體的需要,它就有價值;滿足的程度大,它的價值就大;滿足的程度小,它的價值就小;不能滿足,甚至對主體有害,它就沒有價值。

既然是一種“關係”,它就只能存在於主體和客體之間,它既離不開主體也離不開客體。同時,它既不能完全歸結於主體,也不能完全歸結於客體。價值一方面連接着主體的需要,另一方面連接着客體的屬性和功能。

可見,價值不是某種實體,價值是在主客體二者之間的關係中發生、形成並存在的。因而,價值關係實際上就是意義關係、作用關係。價值的大小,歸根結底就是意義的大小、作用的大小,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程度的大小。

例題:哲學上講的價值是指( )

a.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 b.事物自身的客觀屬性

c.主體的主觀喜好 d.人的需要和事物屬性間的一種特定關係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概念的理解。a是經濟學中講的商品價值,b和c都是隻抓住了價值關係成立的一端。d的表述雖然與教材不完全一樣,但其中的道理是一致的。教材側重從客體的角度來表述價值,即它是事物具有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而d項側重從主客體之間的關係來表述價值。正確答案爲d 。

(二)人的價值

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理解人的價值,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價值享受者,也是唯一的價值創造者。價值都是針對人而言的,人是唯一的價值享受者,又是唯一的價值創造者。事物自身的屬性和功能不會自動滿足人,人是在實踐活動中改造了事物才使之滿足了人的需要。沒有人的實踐改造活動,事物就不會滿足人的需要,因此說,是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了價值。

第二,事物的價值在於事物以自身的屬性和功能滿足人的需要,那麼人的價值就在於人以自身的屬性和能力去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即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創造價值、滿足他人、服務社會)。

第三,人在以自身的屬性和能力去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時,自身也是有需要的,他人和社會又會滿足個人的需要(得到回報、獲得承認)。

例題:下列關於人的價值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①人的價值在於社會對他的回報②人的價值在於締造一番偉大的事業③人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④人的價值可以在默默無聞中實現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的價值的理解。人的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實現人生價值可以是轟轟烈烈的,也可以是默默無聞的。正確答案爲c。

(三)人的價值與物的價值的區別

作爲價值關係,人的價值和一般物的價值區別之處在於。

第一,兩者的價值構成不同。在人與客觀事物的價值關係中,構成價值的雙方,一方是社會的人,另一方是客觀事物;而在人生價值中,構成價值雙方的都是人,涉及的是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利益關係。

第二,兩者滿足主體需要的方式不同。客觀事物在滿足人和社會的需要時,是無意識的、被動的;而在人生價值中,一個人在滿足社會或他人的需要時,則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

第三,兩者的價值關係不同。在人與客觀事物的價值關係中,物只充當滿足人的需要的角色,它自身無所謂需要,因此這種滿足關係是單向的;而在人生價值關係中,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之間是相互滿足的,這種滿足關係是雙向的。

第四,兩者的價值地位不同。人的價值高於物的價值。人的道德品質、人格尊嚴等不能用物的東西來代替,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或交換。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看,人的價值高於物的價值。

(四)對人的價值評價

對人的價值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爲社會、爲人民貢獻了什麼。這裏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是看他的貢獻,而不是看他得到了什麼回報。首先,只有人的貢獻纔是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其次,人對社會的貢獻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可靠標準。由於社會歷史條件的複雜性,人們對社會的貢獻不同,得到的回報也不同,因此很難用回報來準確衡量人的價值,而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則是比較客觀可靠的。

第二,人的貢獻是多方面。人的貢獻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道德方面的;可以是對某個人的,也可以是對某個團體的,但最根本的是要對社會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

第三,在今天,人的貢獻主要是對以工人階級爲代表的廣大人民羣衆的貢獻。

例題:馬克思說:“如果人只爲自己勞動,他也許能成爲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出色的詩人,但他決不可能成爲真正的完人和偉人。”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a.人不應該爲自己勞動

b.人的真正價值在於貢獻

c.這裏的“完人和偉人”是指那些取得了巨大物質成就的人

d.這裏的“完人和偉人”是指爲工人階級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人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的價值的理解。馬克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不能只爲自己勞動,人更應爲社會和他人作貢獻,這樣才能實現人的真正價值,成爲真正的完人和偉人。a項說法不正確,人不應該只爲自己勞動。這裏“真正的完人和偉人”是指實現人生價值的人,而非c和d所理解的內容。正確答案爲b。

(五)價值觀

人們在認識各種事物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這就是價值觀。

價值觀人人都有,它實際上就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對人所產生的意義的一種認識、一種理解。人們對事物價值所做出的評價中就體現着人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隨着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同時,價值觀作爲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着重大的反作用。

價值觀具有多樣性,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既受到自己所在階級的影響,也受到個人具體生活環境的影響。

價值觀有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後之分。

例題:“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麗的景色都無動於衷。”這句話表明( )

a.不同的社會存在決定不同的社會意識

b.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有不同的價值觀

c.價值觀無所謂正確與錯誤

d.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主觀因素的制約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價值觀與社會存在關係的理解。“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麗的景色都無動於衷”是由窮人的經濟地位決定的,是對他的經濟地位的反映。b項不正確,這裏沒有涉及到歷史的比較。c項也不正確,價值觀是有正誤之分的。d項也不正確,這裏強調的是人的認識和價值評價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而不是相反。正確答案爲a。

(六)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爲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體現出價值觀對社會存在的能動反作用。

首先,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這裏包括兩層:一是從認識評價方面來說,價值觀影響着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價值觀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就不同。二是從實踐活動方面來說,價值觀不同,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取向就不同,也就是選擇方向不同。選擇正確,我們就會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選擇錯誤,我們就會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遭到失敗。

其次,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一個人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的。價值觀不同,人們的人生努力方向就不同。正確的價值觀能指導人們積極、健康地生活,錯誤的價值觀會使人誤入歧途。

最後要強調,價值觀對人的認識評價、實踐改造活動和人生道路選擇具有導向作用,但不能說是決定作用,因爲決定人行爲的往往是很多因素的總和,不能說價值觀就起到決定作用,它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這個因素具有導向作用,而不是決定作用。

例題:20年前,神農架的少女赤手空拳打死金錢豹,傳爲美談。現在,神農架地區的人們主動搬遷,把家園主動讓給野生動物,也被傳爲美談。這表明( )

a.價值觀沒有客觀標準,只要人們覺得對自己有好處的事物就有價值

b.價值觀對社會和個人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c.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對事物的評價和態度也就不同

d.原來的價值觀是錯誤的,現在的價值觀是正確的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價值觀導向作用的理解。a項不正確,不能說價值觀沒有客觀標準,也不能說只要覺得對自己有好處的事物就有價值,因爲有時自己認爲是對自己有益的東西實際上是對我們有害的。b項也不正確,只有正確的價值觀對人才有積極的導向作用。d項片面地看問題,沒有堅持歷史的觀點。正確答案爲c。

三、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馬克思說:“價值這個普遍性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與外界事物的關係中產生的。”這句話表明( )

①價值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②價值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它產生於人的實踐活動中③價值是對人與物的各種關係的反映④價值是客觀的社會現象,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麼。”這句話表明( )

a.索取不是人的價值的內容 b.貢獻和索取是相互對立的

c.貢獻是衡量人的價值的主要標準 d.索取無法反映人的價值

在青島,微塵正在凝聚更多的愛心,越來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後,留下了微塵、小小微塵、微粒的名字。微塵已經超越了一個名字的稱謂,它是一個不留姓名、無私援助公益事業的羣體,一種詮釋愛心的精神符號,一個青島公益事業的固定品牌。“微塵”的名字再次證明,人不是自私的。據此,回答3~4題。

3.“微塵”被評爲XX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不過它不是某個人,而是包括了所有那些樂於奉獻又不圖回報的人。“微塵”的名字表明( )

①人的價值的實現必須有一定的客觀條件②人的價值必須通過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來實現③人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④人的價值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爲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甘於奉獻、不圖回報是“微塵”的特色。下列關於“微塵”的評述,正確的是( )

a.“微塵”不理解貢獻與回報是統一不可分割的

b.“微塵”不要回報而沒有實現人的價值

c.“微塵”不要回報同樣實現了人的價值

d.“微塵”不要回報是貢獻的基礎

5.長江中下游的森林植被對長江的防洪蓄水起着重要作用,但當地有些人卻爲自己的一時之利過度砍伐森林,給長江抗洪和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威脅。這表明( )

①錯誤的價值觀不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②價值觀對人們的活動有導向作用③我們一定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④價值觀隨着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這是千百年來傳頌的至理名言。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吸取我國傳統榮辱觀之精華,聯繫當前社會問題,面向中華民族未來,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時代性,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上述材料說明( )

①社會意識隨着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②價值觀對人的行爲有導向作用③事物處於前後相繼的相互聯繫之中④認識的根本任務在於指導實踐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

年4月17日上午,河南登封市少林大道被手持花圈和挽幛的人潮所阻塞,14萬百姓自發地走上街頭爲40歲的女公安局長任長霞送行。

結合本課所學內容,你認爲十萬多人自發地爲任長霞送行說明了什麼?

2.一位普通的進城打工人員,發現有人落水後奮不顧身地入水營救,結果由於體力不支,未能到達落水人身邊就溺水身亡了。

辨析:救人不成,他的這種行爲是不值得的,沒有什麼價值。

四、能力拓展

材料一 長期以來,人們把林業僅僅當成一個產業,形成了以木材生產爲中心的指導思想和體制,加上人們對森林生態價值普遍認識不足,更沒有把林業當作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來對待,不少地方還以犧牲森林資源的代價來換取糧食增產,造成林地大量減少,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材料二 進入21世紀,人類在嚴酷的事實面前,逐漸從長期對自然的索取和破壞中覺醒,一個從破壞自然到保護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

(1)運用價值觀的有關知識對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2)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上述材料給我們什麼啓示?

五、相關信息

名人名言

自己活着,就是爲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雷鋒

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麼,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了什麼。──愛因斯坦

生命的長短以時間來計算,生命的價值以貢獻來計算。──裴多菲

真正的價值並不在人生的舞臺,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席勒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爲自己尋求庸俗乏味生活的人,纔是真正可憐而渺小的人。──約爾旦

如果人只爲自己勞動,他也許能成爲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出色的詩人,但他決不可能成爲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馬克思

假如人只能自己單獨生活,只去考慮自己,他的痛苦是難以忍受的。──帕斯卡爾

爲着追求光和熱,人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巴金

價值觀 篇七

第八章  價值觀、人生觀

基本原理總結: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歷史唯物主義認爲,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後的、反動的、非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着重大的阻礙作用。

2.價值觀導向作用原理

【原理內容】: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第一、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第二、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指向就不同;第三、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同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3.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的價值取向原理

【原理內容】: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集體主義價值觀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係,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力量源泉。

【方法論】: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盾,需要集體主義進行調節。

5.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包括社會、國家利益)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爲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相促進而共同發展。

6.活動與社會發展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存在着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1)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影響。當個人活動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時,對社會發展起促進或推動作用;反之,起阻礙或破壞作用。(2)個人活動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主要受社會環境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從事個人活動要做到正視社會環境,尊重社會規律。正確對待社會現實,利用提供的有利條件努力提高個人素質,爲社會進步作貢獻。

7.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原理

【原理內容】:(1)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二者之間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個人對社會做出了貢獻,推動了社會發展;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又會激發起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方法論】:這一原理還要求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有利的客觀條件,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實現人生價值。①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②要在崗位上埋頭苦幹,發揮聰明才智;③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鬥精神。

8.羣衆的觀點

【原理內容】:人民羣衆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衆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人民羣衆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

【方法論】:同羣衆實踐相結合樹立羣衆觀點,堅持羣衆路線,做到相信羣衆、依靠羣衆 、爲人民羣衆的利益而奮鬥。

隨 堂 筆 記

價值觀 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能通過對事例的分析,理解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隨着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能通過對事例的分析,說明不同對個人與社會的不同導向作用。

能力方面:通過不同及其作用的比較,提高比較能力。

覺悟方面:初步樹立要用正確的來指導自己行動的思想。

教學重點:第一個導向作用

教學難點 :價值概念和概念

課 型:新授課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複習提問:(一學生上講臺帶領同學複習提問,教師做好適當引導)

導入  新課:

(圖文導入  )(1)長江支流污染嚴重:

流經重慶永川境內85.2公里的臨江河是長江的支流之一,由於沿河污染嚴重,目前已面臨魚蝦絕跡的危險境地。

(2)生態鳥園裏的和諧:

全國最大的生態鳥園——擁有國家級保護鳥類近百餘種的徐州“鳥悅園”裏, “鳥園”內的鳥不但不懼怕戰士們,而且和戰士們一起共嬉、共步。

設問 前面我們看到了對待自然的兩種不同性質的情形,你有沒有思考過爲什麼會產生這兩種不同的情形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的導向作用

新 課: 二、的導向作用

要了解的知識,我們首先來學習價值的有關知識。

說到價值,我們非常熟悉,在高一經濟學中,我們就學過價值,那麼,我們就來回顧以下經濟學中的價值的含義。

知識回顧 價值的經濟學含義

學生回答 (略)

設問 經濟學上價值是指的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那麼,哲學上的價值又應當怎樣理解呢?我們來看以下事例:

顯示 糧食、蔬菜、水果、禽蛋 人們營養的需要 (箭頭上標明滿足二字)

衣服、房子、車船 人們穿、住、行的需要

陽光、空氣、水 人們生存的需要

文學藝術、道德、法律、知識 人們精神需要

教師提問 在上圖中,觀察箭頭兩側,你能看到什麼共同點?由此,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回答 (略)

教師總結 事物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要,反映了人的需要同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係。這就是哲學上對價值的界定。

顯示 1、價值的含義(哲學上的含義)

指人的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係,即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

教師總結 哲學上價值的含義有其特定的含義,不能與經濟學上價值的含義相混淆。其必須同時涉及到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係。

把握這一概念需注意:

(1)價值是一種關係

(2)事物既包括物質現象、也包括精神現象

(3)價值具有多樣性(經濟價值、道德價值、審美價值、醫療價值、文學價值)

人們爲了生存和發展,就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認識事物,就會在自己的思想意識中形成對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我們稱之爲。

2、的含義

指人們對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

設問 是不是社會意識(是),既然是一種社會意識,那麼,它與社會存在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 略

顯示 3、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隨着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舉例 科學的生態的提出

教師引導 人們爲了生存和發展,都會產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因而,人皆有之。但是,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事物會具有不同的。那麼,不同的產生以後,對個人和社會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4、不同的對個人與社會有着不同的導向作用。

教師提問 怎樣理解的導向作用?

學生回答 略

教師總結 人們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識指導下進行的。人們的不同,追求的具體目標、對待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評價必然不同,行爲和效果也不一樣。的導向作用具體是怎樣體現的呢?我們來看下列材料:

顯示 面對世界農業發展的新形勢,面對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面對入世

對我國農業造成的新挑戰,我國農業積極採取措施。我國農業逐漸由傳統的農業向生態農業的道路發展。目前,全國已有7個生態農業建設點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稱號;生態農業試點縣已經達到100個。

思考:我國農業逐漸由傳統的農業向生態農業的道路發展這一事實,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 略

(1)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

圖片顯示 A.“母親河在流淚”

背景資料 : 2001年11月3日,三峽庫區巴東縣城沿江路銅盆溪大橋的右側又有十多輛汽車將建築棄土從橋頭倒入長江,此前從該橋左側倒入長江的垃圾已使河岸向江心突出2米。巴東縣在移民前縣所有垃圾全部傾倒在頭道場垃圾場,日產垃圾2噸,該垃圾場已使用20多年。如今已停止使用,

B.整治後的南京秦淮河再現碧波盪漾景象

背景資料:經過南京有關部門投入300餘萬元、歷時兩個多月的清淤泥整治,南京秦淮河春節期間再現碧波盪漾,畫舫揚波的旖旎景象。

教師提問 爲什麼會出現以上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學生討論 略

教師總結 通過前面我們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本身有正確的和錯誤的之分,而不同的對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在正確的的導向下,對人們的實踐起推動作用,而在錯誤的的導向下,對人們的實踐起阻礙作用。

設問 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有導向作用,那麼,對人生有沒有什麼影響呢?

顯示 1、原全國人大常委委員會副委員長成克傑應受賄罪與2000年9月7日被最高人民法院判爲死刑,9月14日執行死刑。

2、王偉於2001年4月1日在對進入我國海域的一架美國EP-3電子偵察機進行偵察,不幸犧牲,爲國捐軀。4月14日,海軍黨委做出決定,批准王偉革命烈士,同時中央軍委主席授予王偉“海軍衛士”的榮譽稱號。

以上兩種不同的結局說明了什麼?給我們有什麼啓發?

學生回答 (2)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教師總結 不同,人們努力的方向、行爲的態度、方式和結果也就不同。

教師舉例 略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的導向作用。在這一節中,我們需要理解價值、的含義,的導向作用的具體表現。而的導向作用給我們的啓發是什麼呢?我們一定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

課堂練習:

1、哲學上的“價值”的構成要素是( )

A、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 B、客觀事物的有用性

C、人的需要和客觀事物的屬性 D、個體的人和社會的人

2、在指導人們各項活動的社會意識中,最根本的指導思想是 ( )

A、各門科學知識 B、道德概念

C、經濟與政治思想 D、世界觀和

3、藏羚羊是生活在我國西藏地區的一種珍稀動物,近年來,一些人爲金錢所驅使,大肆捕殺羚羊,嚴重地破壞了這一生物種羣。這表明( )

A、隨着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人們的也發生了變化

B、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

C、對人們的活動有巨大的導向作用

D、市場經濟與集體經濟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