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精品多篇】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精品多篇】

課題實施階段總結 篇一

到這學期結束,我們的課題已經進行了一年的時間了,在上一年研究的基礎上,本學期我們課題組以“深入開展思維導圖的運用,切實提高教學效益”爲主題,進一步加強學習與研究,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緊緊圍繞新的課程標準,通過多種形式、多個層面的課題研究活動,幫助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優化學生學習策略,取得了一定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全體課題組成員繼續加強有關思維導圖的理論學習,將自身學習和集體學習相結合;做好學習記錄並撰寫學習心得,每月進行體會交流。

二、課題研究與各類公開課整合

一如既往的進行課題研究並把研究的結果用於教學中,將理論與課堂教學相融合,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併爲課題中期評估做準備。

三、反思出成果

課堂教學是實施思維導圖研究、落實提高生物複習課效率的主戰場。圍繞本學期的這兩個中心工作,課題組成員認真準備,並積極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課題研究,使課題研究服務於課堂教學,做到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並及時地進行反思、改進,且形成了多個教學案例。

四、強化課題全過程管理,切實提高課題研究實效。

本學期,我們對課題進行了較深入、細緻的研究,認真制定了課題實施計劃,並嚴格按照既定的計劃且有條不紊的加以研究。要求每位教師撰寫課題論文,各課題組成員認真聽課,積極評課,開課老師及時做好課後反思,學期結束要求每位教師撰寫論文,並且積極參加各類論文評比。

回顧本學期的研究工作,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充實。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營造全員參與的氛圍,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使我們的課題工作穩步前進。

課題實施階段總結 篇二

識字是國小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以識字教學爲主,識字量大,內容豐富顯得枯燥乏味。因而課堂上,老師難教,學生學得也很辛苦。識字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着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在識字教學中增強趣味性變得尤爲重要。現將趣味識字教學課題研究的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本階段研究任務

把識字教學作爲語文學科教學的一個突破口,深入滲透,探索語文趣味識字的有效方法。

二、研究重難點

以識字教學爲重點,探索語文趣味識字的有效方法。,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興趣,使識字教學有固定的方法可尋。

三、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蒐集與本課題有關的信息和資料,拓寬思路,提供更爲完善的方法。

2、行動研究法:根據課題內容,課題組成員邊實踐、邊研究,使整個研究過程在行動中進行,這其中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反思四個相互依賴的基本環節。

3、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趣味識字案例實錄,進行研究分析。

四、階段研究活動

爲了完成這個任務我具體開展了以下活動:

(一)準備階段

根據課題研究方案在家長的配合下進行並完成了前期測評,記錄天一新城國小

了珍貴的數據,把班裏孩子在入學前的識字量彙總了基本精確的數據。前期測評的結果顯示,孩子們都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對於一些簡單的生字都能記住字形和字音。

(二)研究階段

1、定期學習關於趣味教學的理論著作,學習他人在趣味識字教學方面成功的做法。如利用遊戲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用遊戲進行識字教學,集中識字時用摘蘋果的遊戲,採花粉的遊戲等。

2、大量查閱、收集前期成果的相關信息,借鑑網絡資源,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進行調查分析。以理論指導實踐,堅持上好每一節識字課。

五、階段研究成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從效果看,是基本令人滿意的。實驗一定程度的達到了預期目標:總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

(一)卡片識字

以前在教學時,總是由老師出示生字卡,學生認讀,然後對音、形、義進行講解,然後學生抄寫三次或五次。但是現在需要識記的字平均每天就有十多個。因此必須要提高識字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於是,在生字教學時,我採用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生字卡識字的方法。先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認字,讀字,再要求學生在課後自己製作卡片,內容包括在卡片正面寫拼音,相對應的漢字,背面寫兩個詞語,再用其中一個詞語寫句子,最後在課堂上互相交流。這種既動腦又動手的識字方法代替了枯燥的抄寫,而且變以教爲主爲以學爲主,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來,做學習的主人,通過他們的眼看,耳聽,口唸,腦想,手寫,增強了對生字的感知。

(二)比賽識字天一新城國小

小孩子的表現欲很強,在教學很有趣的課文時,我採用分角色表演讀,讓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表演讀書,並以小組爲單位,這樣,其他在聽的學生聽得特別認真,並及時糾正其他同學的不足,哪怕是一個平舌音或是翹舌音,他們都會比老師還注意。在教學《荒地》一課中,我點名孩子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後進行比賽,看誰能讀準字音,每次通過比賽,學生都會提高很多。

(三)猜謎識字

猜謎識字也以其幽默風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受孩子們的青睞。在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如何做字謎,如在學習生字時,我首先拿出生字卡片問孩子們:看到這些生字寶寶,你們能幹什麼?孩子們十分踊躍。“我能講個關於烏鴉的故事。”“我能給‘鴉’字編個謎語”。孩子們根據不同字的構成編字謎,這樣激發了學生識記漢字的濃厚興趣,同時培養了他們創造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遊戲識字。

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學習方式之一,在遊戲中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明顯增強,而且趣味十足。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各種識字的遊戲。如:給形近字找夥伴:牛午,爲辦。將其它生字寶寶以蘋果的形狀貼在黑板上,讓孩子們以摘蘋果的方式比賽認讀。這樣不僅識記了生字,還讓學生在緊張的課堂氛圍中做做運動,放鬆一下心情,學得快樂。遊戲符合低年級的學生的特點,能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動中記。

一學期以來,通過各種教法,各種途徑,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爲有趣。識字教學變得輕鬆又愉悅。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有限。不能及時把研究資料以文字的天一新城國小形式呈現出來。

(二)由於第一次進行課題研究,許多工作不知道如何開展。(三)有些課題任務很難檢測,如:對趣味識字教學的評價等。

(四)學生方面:存在着兩極分化七、下階段研究重點及預期成果1.下階段研究任務

運用探索出的識字方法,查漏補缺,不斷優化這些方法,使我們的教學真正體現趣味性,是學生樂於學習。

2、下階段研究重點

運用趣味識字方法,探索有效運用的方法,使趣味識字方法真正行之有效。

3、下階段預期成果

把探索出的有效的趣味識字方法運用於我們的教學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優化升級達到趣味識字的目的,使學生樂於識字,快樂識字。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 篇三

一、課題基本情況

在xxxx年6月我們數學組部分成員參加了市級立項課題《“問題爲串,練習爲線”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究》。爲了真正探索出一套國小數學創新教學模式,在實施中認真學習創新教育理論,用課改理念指導實踐。實踐中堅持遵循課題研究原則,公開教學研究,用課改理念反思教學。用課改理念尋找策略,吸引學生自覺、自願地投入到創新的學習活動中去。已初見成效,現將階段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考察及網上研討結合法:通過對相關文獻的蒐集、考察等理論學習,獲得強有力的理論支持;通過理論培訓、網上研討等形式溝通認識,分析提高。

2、調查分析法: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學情,確定實施進度,及時調整實施方法或步驟。完成了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情況與彙總,爲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3、資源歸納法:在實驗或調查中做好詳細紀錄,做好對照實驗收集撰寫論文時所要引用的數據和證據等,如原始資料和照片等,有什麼發現,當時就進行初步分析、歸納、整理。課題負責人有意識地收集和保存好這些原始記錄和資料。

4、經驗總結法:堅持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邊修正、邊引導等過程性研究,及時形成階段性小結。

三、立項以來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促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學習國內外創新教育理論以及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堅持記讀書筆記,寫讀後反思在追求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實。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教學理論,加強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2、確定子課題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

在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的基礎上,課題組確定子課題安排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經過課題組成員集體研究,確定以下課題爲本研究課題的方向:

1、以創設問題情景開展有效教學爲主題。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過程性學習方法、增加學生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

4、以學生有效學習,教師有效教學爲主題。

5、以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或方式爲主題。

6、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或成長爲主題。

7、如何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

四、初步取得的成績:

1、積極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前提。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應努力爲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始終被這種氣氛陶醉、感染、激勵,由此而產生興趣,主動積極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對國小生,創設質疑式情境並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時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處在積極的活躍狀態,樂於參與,積極開動腦筋,創造的靈感和www本站uawen.本站cn頓悟不斷產生,探索出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提高了能力,促進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2、採用多種手段,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善疑者必善學也”,《新課標》也提倡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教學以本來面目。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讓學生自己提問時,學生往往不善抓住主題,問題支離破碎、不得要領,或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糾纏不清,甚至提出的問題與本節課關聯不大或背道而馳,結果造成教學計劃難以完成,教學過程鬆散。因此,課題組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梳理目標的“問題串”,既保護學生“異想天開”和獨樹一幟的見解,鼓勵學生自由地述說希望解決的實際問題;又及時組織學生進入有效、有序的狀態,緊扣核心內容和知識的前後聯繫來質疑。只有使“問題串”串於知識的“生長點”、串在思維的“延伸點”,使梳理出來的目標是學生願意親身體驗和探究的問題,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於新知的完整體系中。通過前期努力,學生已經對模式逐漸適應,並願意接受這樣的學習方式。

3、挖掘教材中適合“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開展課題研究。

教學過程中,必須貫徹“量力而行”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用”好教材,發揮好教材的特殊作用。開展本課題研究的前提必須要先研究教材,從中挖掘適合“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這樣才能保證課題有目的的開展。爲此,課題組教師在教學中邊學習研究邊實驗邊總結,採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實驗。課題組教師在課題研究中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自身的專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教材的使用和處理有了更多自己的見解。

4、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了明顯的增加,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有效的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快樂,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自主性合作學習。

五、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課題組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由於我們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課題研究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1、過程性資料保留的不夠完善。大家重課堂教學,做了很多工作,但對過程性資料的蒐集、整理不太及時。如對挖掘出來的“研究性學習”內容沒有進行整理;錄像課及圖片等是個空白。

2、課題研究的進展不是很順利。由於課題組教師工作任務重,參與研究的積極性未被充分調動;對本課題研究研究不夠深入。致使課題研究只是蜻蜓點水式,有“動靜”,無“漣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積極發展教師的素質,推進課題研究的深度

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們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進行階段性考評;平時做到多思考、多聽課,多積累、多交流、多總結。在原有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深入進行課題研究,對課題研究狀況進行回顧和反思,對在過去的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充分認識自己課題研究的意圖,從而爲課題研究的深入打下紮實的基礎。

2、進一步加強對模式的理解,培養自覺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對模式的生搬硬套上下工夫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對模式的運用與教學方式多樣化的矛盾,模式的單一與教學內容的複雜的矛盾,使課題研究有更過的實效性,最終達到老師的自覺教學行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時

實驗報告、論文、教學案例、教學故事、學生作品和經驗總結等。通過探究,撰寫一些有價值的關於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論文和實驗報告,並探索出適應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同時通過探究,能初步使xx學校的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認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四

思想品德課是爲國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評價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學生潛能開發、智能發展的關鍵因素。《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程評價既要重視對本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要考察學生在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中,是否開始形成了好公民所應有的態度、能力、價值觀和行爲”。爲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我們在國中思想品德課微觀考試方面作了些初步的改革嘗試,將知識性考試與學生的思想品德性表現和能力結合起來,使評價真正成爲促進學生髮展和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國中思想品德微觀考試實驗研究貫穿的理念

本課題的研究,我們依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認真貫徹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國小評價與考試製度的通知》的基本精神,確定了試題命制的支撐理念。

1、突出考試的診斷性功能和發展性功能,促使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做事、交流,爲全面發展奠定的基礎。

2、考試的內容以課程標準爲依據,體現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關注學生生活,注重發展其全面的素質。不僅關注知識,而且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

3、注重考試結果的運用,進行積極的評價反饋,如對學生考試結果進行具體的分析指導,進行縱向比較,看到進步和不足,分析考試中反映的問題以利下一步改進。

二、國中思想品德微觀考試實驗研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指導性。體現思想政治學科發展要求和課程改革方向,強調能力立意,注重應用性、實踐性、探究性、綜合性、教育性、時代性和地域性,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有利於引導學校的教學工作,尤其是有利於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健康成長。

2、基礎性。國中階段是人生成長曆程打基礎的重要階段,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育目標是義務教育國中階段應該達到的最低標準。因此,命題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在堅持課標的前提下,兼顧各層次發展水平和不同發展狀態的學生。

3、全面性。試卷要在全面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重視對他們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適當注意試題的覆蓋面,對國中畢業班學生應具備的學科基本素養及多種能力進行全面的、綜合的考查。

4、適切性。試題的難度比例適當,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題目的設計、問題的提出,均應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符合國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防止成人化傾向,避免過高要求和繁難試題的出現,有利於各種程度的學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題目設置要有梯度,起點適當,坡度適宜,實現中招考試的選拔功能和激勵功能。

5、科學性。科學性是保證試卷質量的關鍵,也是對命題的基本要求,更是思想政治學科的生命線。要保證試題內容的正確性,避免出現政治性、知識性、技術性等錯誤;保證命題的科學性,如試題表述規範,問題明確,語言簡潔,圖形清晰,專業術語、基本概念準確等。

6、人文性。以人爲本,尊重考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特點,鼓勵他們的自主發展、可持續發展。試卷要增強生活氣息,富於生活意境,內容生動,形式活潑,圖文並茂,喜聞樂見,鼓勵創新,適時提醒,調動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引導自主探究,改變“板起面孔考學生”的傳統考試氛圍,把考試過程變得親切、自然、輕鬆、愉快。

三、主要做法

在國中開設思想品德是一項新的工作,對這一課程剛剛接觸對這一課程評價方法的改革也只能是探索進行。這一階段我們的主做法是這樣的:

1、做好課題論證、立項等各項工作。在接到省普通教研室《關於國家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中國小生學科學業評價標準研究課題”研究工作》的通知後,我們認真學習通知精神,深刻領會通知精神實質,召開部分教研員座談會,分析研究本課題的優勢,並按照要求填寫課題申請表。

2、制定課題實施方案。課題組成員經過討論研究,集智廣益,制定了《初

中思想品德微觀考試方案研究》實施方案,確定了課題研究的意義,指導思想、目標、內容、步驟、方式和方法等,以便操作執行。同時,各課題組成員也按照分工要求,分別制定了《題型研究計劃》、《能力覺悟考查方法研究計劃》、《試題難度的控制研究計劃》。

3、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下發了《關於公佈福建省參與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國家課題研究實驗學校的通知後,4月1日下午,全體實驗教師共7人在市教科召開課題研討會。會上,王老師宣讀了省普教室通知和課題實施方案,探討交流前一階段研究情況,對課題研究進行分工,佈置了下一階段研究的方向和任務,並就課題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課題組研究成員把研究內容貫穿期會考、期末考試題命制始終。

四、幾點思考

1、試題命制相關的準備工作。一要對課程標準、教材及命題理論進行再學習,系統把握相關內容,進一步領會精神實質,更新命題觀念;二要研究同類試卷的得失、優劣,揚長避短,找準方向;三要對重大時事進行梳理、歸類,並尋找與課程內容及考試內容的結合點和結合方式;四要精心編制《雙向細目表》,從測試內容和測試標準兩個維度來構建試卷的基本框架,呈現試卷測試情況的覆蓋面,並預設難度係數。

2、注重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不能是形式上結合,而與實際相分離。理論知識一般是課標要求的重點知識、主幹知識,實際問題一般應爲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的實際問題;所提供的實際材料要簡潔、明瞭,不能讓學生看不懂,同時,設問要指向明確;從國中學生身心發展和生活能力、生活經驗的實際出發選擇命題的情景材料和設計問題,既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尤其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對學生應用知識和經驗去應對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指導、借鑑意義。

3、試題命制要有創新意識。指導思想、命題理念、題型構成、材料選用、試題設計、設問方法、答案設計、卷面特徵等。就材料選用來說,有的材料與考試要求比較適宜,稍作加工即可使用,而那些既有選用價值、又與考試要求有一定距離的材料,則需要作進一步的加工、改造,方可使用。因而,試題適用的材

料並不都是“原生態”的,當然也要防止人爲編造的問題。就試題設計來說,必須堅持原創性原則不動搖,儘量避免與現成的參考試題相雷同的題目,堅決不使用已經出現的各種現成參考試題。

4、關注“熱點”,兼顧“冰點”。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是思想品德教學和考試評價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該學科中招考試的活力所在。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和人類、世界的發展變化,可以培養他們的親社會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昇華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所謂“冰點”,就是平時司空見慣、容易忽視的一些方面、一些事件,見之於人民羣衆的衣食住行、生產生活的諸多領域。按照“迴歸品德、迴歸生活,培養好公民”的新課程理念,這些“冰點”當然應予兼顧,並應予重視。

5、試卷要生動活潑。試題的載體形式可以豐富多樣,除具有學科特點的文字表述外,詩詞歌賦、名言警句、對聯、諺語、圖表、漫畫等均可入題;堅持以選取正面材料爲主,使考生受到正面教育,慎用負面材料,總的目標是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城鄉兼顧,要爲廣大農村地區的考生着想,使他們進入角色,有話可說;試卷題型結構比例合理,題量與閱讀量、書寫量適中;材料新穎、通俗、短小;試題體現精、新、巧、活以及表述規範等特徵;卷面活潑,圖文匹配;尊重、愛護考生,體現以考生爲本的人文關懷;設問恰當,答案科學、扼要,賦分合理;主觀題的評價標準有適當的彈性,易於準確把握和操作;試卷總體難度有所控制,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體現出很好的效度和信度。

總之,研製出高質量、高水準的思想政治學科中招試卷,需要優化組合多種因素,可以說是一項系統工程,非常不容易,但又很有意義。唯其有意義,我們纔不怕困難。只要各位有志於此的同仁認真學習、深入鑽研、獨運匠心、勇攀高峯,就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目的,取得顯著成效。誠如此,乃學科之幸、考生之幸。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五

總結本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是第一次進行課題研究,在研究的方法、過程以及具體措施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校在搭建各種平臺時,缺乏對教師研究工作的指導和要求,使得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怎麼入手進行課題的研究,也忽視了對研究資料的整理和收集。

二、平時的經驗交流流於形式,發言簡單且不積極,經驗材料沒有形成較正式的文檔,不利於學校課題組對資料的整理和收集。

三、教師個人研究的材料和實際做法不一致,有爲完成材料而寫材料,甚至編材料或網絡下載的情況,沒有按自己實際的研究工作撰寫材料。

四、教師在研究過程中方法單一、老套,心思投入的較少,缺乏深度的挖掘和思考,導致撰寫的個案分析淺顯、簡單。

五、學校教導處業務培訓和教師個人的學習力度不夠,教師在做家訪工作前缺乏必要的準備,家訪的針對性不強。

六、學校和教師對課題研究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一定的應付心理。

以上問題,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但更多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針對以上不足,我們在下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中,將採取以下措施:

1、學校繼續盡最大努力搭建各種平臺,爲教師開展活動提供便利。

2、督促參與課題研究的各教師完善留守兒童檔案的建立,並做到規範。

3、加大對教師的校本培訓,重點是課題研究的方法、相關材料的撰寫、整理和收集。

4、部分活動沒有實實在在地落到實處,也是教師在撰寫材料時覺得無話可寫的原因之一。

5、端正態度,提高認識,把課題研究當做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契機,用心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總之,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要從實處做起,從細處着手,爭取取得有實質性的成效。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 篇六

前言:走上教師崗位以來第一年擔任班主任,我對這份工作抱有滿腔熱情和美好的憧憬,幾乎將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撲在上面。現在回想一年來的班主任工作,有成功,也有坎坷,有喜悅慰藉,也有苦惱、困惑。和其他班主任一樣有這種感覺,對學生教育有時好心不得好報,學生以怨報德。我的苦心實際上做了不少無用功,多走了不少彎路。儘管我廢寢忘食、苦口婆心、忙忙碌碌,一心想使學生勤學、守紀、文明、上進,得到的回報是什麼呢?動機與效果不成比例。儘管我運用現代教育理論使學生在平等、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得到生動、活潑、向上的發展。但這些理論在這幫學生前毫無說服力,往往事與願違。我知道這是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問題,也是方法問題。思來想去,我覺得我對他們缺少一種教育的吸引力。研究即將告一段落,我認真反思一年的些許的成功和不少的遺憾,得出這些文字。這裏面有我成功運用的經驗,也有現在才從現實的教訓裏總結出來的可能“方法”。

班主任的工作其實就是一顆心與多顆心的碰撞、磨合,互動、對話的不斷重組、提升過程。用心教育管理學生,這是一個永不落伍的話題。然而,班主任的用心果真能換來超值的教育效果嗎?答案是不確定的。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用“心”也要有“度”。

一、處理師生關係──親和度

親其師而信其道,沒有愛的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教育。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師生之間的親合關係,也會落入幾個誤區。

誤區一:親密無間型。有的老師對工作滿腔熱情,卻忽略了自己的角色,企圖和學生成爲真正親密無間的朋友,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學生之間。時間一長,又發現學生不是那麼聽話了,等忍不住了就發脾氣,鬧得師生間很冷淡、很尷尬。

誤區二:唯我獨尊型。我們心裏總有一個念頭──我是老師,就是來管你的,總是板着臉,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容不得學生冒犯。

誤區三:偏好正差型。沒有公平、公正,就沒有信服與和諧。有時,老師帶着偏見看待學生,偏愛“好”學生,疏遠“差”學生,這對差生構成了一種傷害,對進步生的身心發展也產生影響,從而使學生慢慢地遠離我們。

教育界有種觀點:好的關係勝過“好”的教育。教師要想方設法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信任的關係,才能使我們的教育卓有成效。

策略一:把握好距離。距離產生美。近中遠則疏;遠中近則密。我們應該讓學生逐漸認同我們是他的教師的身份,而後才樂於於我們成爲朋友;而不應先是和學生打成一片而後再去讓學生接受我們是他的老師──高雅的交往方式,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爲是具有感染作用的。

策略二:樹立起服務意識。班主任的職能就是服務。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服務於學生的生活、服務於學生的成長。在服務中實現管理,在管理中更好地服務──到這一點,我們一定會獲得最廣泛的認可與尊重。

策略三:把陽光撒向每一個角落。關愛每一個學生是我們的職業道德準則。只要我們真正做到這點,就一定會贏得所有學生的掌聲。如果有時很難把一碗水端平的話,那我們就把微笑、鼓勵與掌聲多留給那些學習不好的、紀律差的、邋里邋遢、笨手笨腳的孩子吧,其實他們內心很孤獨、很失落、很自卑,與其他孩子比,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愛──同情弱者也會讓我們贏得強者的尊重。

策略四:學會示弱。老師不是事事都能幹的,也不是時時都正確的,有時我們需要向學生示弱,給自己找臺階下:老師也有不能做的事,老師也有老師的難處,不要讓老師爲難,好嗎。這樣往往能喚醒學生的良知和成人感,從而聽從我們的教誨和要求。策略五:讓學生體會老師的愛。愛每一個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的愛更是難上加難,因爲獨生子女佔多數的班級,他們往往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無需怎樣,我想幹啥就幹啥。只有良好家教的學生才能體會到這一點。因此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愛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這重,爲什麼?因爲愛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與班主任有了感情,纔會“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班主任往往是敬而遠之,有時你批評他他甚至咬牙切齒反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設法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批評也是一種愛。

二、班級管理──自由度

班級管理,最忌諱的是分工不明,人浮於事。有的老師對班內事務每每事必躬親,無微不至,結果,學生那裏沒事幹,甚至不買老師的帳。這種老師忽略了學生作爲主體的“人”字。學生沒有了獨立的人格和行爲自由,他們從心理上游離於集體之外,感覺不到作爲集體成員的責任和義務。

喚起人實現自我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給學生以信任、以尊重,是教育主體性原則的體現。自由不是散漫,不是放任、更不是放縱。班主任要學會“用人,不管事”。聰明的老師,首先要學會權利下放,在班裏建立起完整有效的民主管理機制,把決策權和組織管理權交給學生。如果有誰想在班級中開展什麼活動,可直接把提議交給班委會討論。經過班委會論證,認爲該活動對集體有益、不影響教學,並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制訂詳細的活動計劃,即可實施。這樣的班級往往都能表現出高度的自主自律和集體榮譽感。和老師的包辦代替相比,學生依靠自身努力取得榮譽,哪怕一點都是沉甸甸的。

其次,自由應該是讓每個人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一些聰明而又紀律散漫的學生,不好管理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潛能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失敗的教育往往把天才或大才當作另類來約束,而使他們淪落成沒有創造力的庸才或成爲走到集體對立面的叛逆。成功的教育則是要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爲他們搭建充分挖掘自身潛能的平臺,讓他們更多地參與班級管理、活動組織,學生們會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開始慢慢融入集體,並且充分認識到集體對個人發展的價值,從而提高自制力。

教育的目的不打造神,而是培養人。只要學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在集體活動中有所收穫,老師千萬不要苛求結果。事必躬親,不是好事,我們不要讓學生做藏在翅膀下的小鳥,要做空中飛翔的雛鷹。

三、處理問題學生──靈活度

過去有人把老師“治”學生的“招”,總結爲一擰、二按、三罰站;四抄、五寫、六採磚,第七總把家長傳,不來孩子跟着太陽轉。隨着社會文明的程度越來越高,法制越來越健全,這些都已成爲城南舊事了。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學生享受着比過去好多少倍的教育,但他們的心靈卻依然表現出越來越強的去學校化傾向,甚至走到了老師和學校的對立面,這是爲什麼?原因就在於整治和征服的觀念在一些老師心裏根深蒂固,其教育方法依然簡單粗暴。我們應該在真正樹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靈活務實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自然冷卻法。學生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對此有的老師採用自然冷卻的方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師對他們說,你們如果相信我,就各寫一份詳細的說明,明天我一定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覆。第二天學生交上來的材料頂多寫着:“老師,我錯了”幾個字。人就是這樣,氣頭上眼裏只是別人的不是,事後冷靜下來,他會認識自己的不足的。我們應該學會等待,學會給學生自我反省的時間。

真情感染法。問題家庭的問題孩子,是目前班級管理中最讓人頭疼的。他們致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缺乏愛的關懷;二是家庭教育的簡單粗暴。對這樣的學生,愛是醫治他們心理疾病的良藥。老師要真誠的面對這些學生所出現的問題,而不是簡單地交給學校、交給家長或推向社會。相信老師愛的關懷,使他們的行爲和精神品質得到了徹底的轉變。自我反省法。人非聖賢,老師任何時候都不能讓心中的“我”膨脹起來。我們因好心未得好報而感到委屈時,是否考慮到實施過程出現了問題或偏離了初衷;我們因自尊受到傷害而感到震怒時,是否考慮到事先不經意的言行傷害了學生而削弱了老師的`威信。學會自我反省和自我檢討,才能更好的要求別人。自省是一種自信、一種力量、一種智慧。自省能讓我們勇敢地面對問題,不斷地提高育人能力。

四、評價孩子──賞識度

鮮花因讚賞而美麗,學生因賞識而奮進。人的生命中存在着自信與自卑兩種角色。肯定和表揚可以激發生命奮進的勇氣和力量,而否定、嘲諷則會澆滅希望的火花。人生挫折,不要讓批評把學生埋沒。面對學生的失敗,如果我們看中結果,而漠視了他曾爲此付出的努力,那麼哪怕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他也會因自卑而裹足不前。請你在學生失敗之時對他說:失敗是成功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失敗的越多,你就會離成功越近。在集體活動中學會賞識學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應讓他們感到老師的信任與期待。有位老師接手每一屆新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學生一個座右銘──行守謙勤,志存高遠。讓他們知道老師希望他們成爲一個謙虛勤奮志趣高遠的人,踏踏實實的學習,踏踏實實的工作,等到有一天機遇忽然降臨到身邊,他們會自信的說:我有以待。他還告訴學生:“我將和你們一起創建一個團結、和諧、上進的班集體,這個集體會因你的努力而精彩,我的生命會因你們的成就而精彩。”這樣,老師讓學生從自己的眼睛裏讀出了關切、期盼和信任。在學生遇到挫折時,老師說得最多的是:你能行──站直了別趴下──失敗給了你目標──愛拼纔會贏。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話,卻是此時孩子們心中的暖流啊,它能消除恐懼感,激發求知慾,喚起孩子對生命的自信與熱愛。

其次,賞識學生不要一味等待奇蹟的出現,要給學生設計適當的門檻。人只爲可能達到的目標而努力。如果目標過高,就會使學生失去自信;而如果目標過低,他們則會不感興趣。要爲學生設置恰當且分解爲階段性的目標,並建立一套保障機制,使學生每實現一個目標,就能得到一次進步。讓學生持續地保持獲得成功的自信力,他們會因成功而努力,因努力而更加成功。

再次,把握讚賞與批評的“度”。賞識是賞識學生的優點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學生的缺點和弱點。我們讚揚學生可以力爭充分,但不能言過其實,不切實際的表揚是會“捧殺”學生的。批評更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客觀的分析和中肯的建議是最容易讓問題學生接受的。相反,吹毛求疵,以偏概全是很容易使他們產生逆反的心理。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育成功的基礎,靈活的方法是班級關鍵,賞識的目光則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動力源泉。我們只有做到以上幾點,纔會在班級管理中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