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語文以問題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階段總結(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中語文以問題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階段總結

國中語文以問題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階段總結(精選多篇)

xx年1月,我校語文組教師參加了市級課題“以問題爲中心”的研究,到現在近兩年時間。在科研部門領導的指導下,經過實驗教師兩年來的研究,已初見成效。下面對課題的實驗情況做一下總結。

一、 課題的研究目標

1、 科研目標

通過研究,探究國中語文以問題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發展獨立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行發現和獲得知識,並在實際中去運用知識。教學模式是師生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2、 育人目標

在教學中由問題引發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索,實踐體驗,使學生深層次理解並掌握及運用基本知識,實現從能力到人格整體發展,成爲有效的問題解決者。

3、 工作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做到“以問題爲中心”。教師真正改變角色,課堂教學變成雙向交流,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提高實驗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業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專題研究,推進創新教育的發展。

二、 課題的研究假設(理論假設)

如果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斯騰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對研究對象採取以問題爲中心,層層設疑等措施,研究對象就會發生主動在認知結構中搜尋可填補構成問題“空缺”,縮短起始狀態和目標狀態的距離的變化。

三、 具體研究內容及科研方法、成果

我們課題組在第一階段(xx年1月—3月)主要做的準備工作。

1、 選題。收集相關資料,課題申報。選題的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學理論”強調,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爲主動參與,進行知識學習與建構,並要求教師從傳授者轉爲指導者的教育理論。《學生主題理論》在制定和實施教學策略時,要立足於學生的學會和發展,組織和指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活動,體現主體性、自主性和創新性,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認識學習理論》,學習是人們與四周環境相互作用時,通過同化——調節——平衡過程的多次反覆,使自身認知結構產生變化的活動。因此,在設計和組織學習活動時,不但要注意同化過程的引導,還要注意如何增強刺激、有效的調節學生的認知結構,達到有效地學習。另外《系統論》、《最優化論》和餘映潮的《論國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以及“以人爲本”、“以學生爲本”的教學觀,都是我們課題提出的理論依據。

2、 組建課題小組,確定並培訓實驗教師。我校課題小組的主持人爲校長劉士蘭和語文組組長李紅梅。語文組全體教師爲實驗教師。

3、 方案設計及修改。我校由主持人設計方案,全體實驗教師開會討論、修改。在會上,由校長做開題報告,實驗教師學習方案設計的理論知識,不斷討論提出修改意見,最後提出方案。本階段的成果是“國中語文以問題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方案”及子課題“國中語文教學內容的問題優化設計研究方案”。實驗教師寫出自己的科研計劃。此外,我們實驗教師還對實驗班進行了前提測評。

前提測評

實驗教師

實驗班

成績

平均分

優秀率

及格率

李紅梅

七年一班

62.6

4.8

76.3

曹敬陽

七年四班

60.5

4.8

75.2

宮程

七年二班

61.3

4.2

75.3

劉穎

八年一班

61.1

4.7

77.6

郭曉光

九年四班

60.2

3.1

70.5

課題研究的第二階段是實施階段。從xx年3月開始至今,我校課題組成員主要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研究”、“問題解決的課堂教學研究”、“教會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問題意識、訓練提問技能的研究”三個方面的實驗。具體做法是:

a) 由主持人進行專題講座,內容來自《語文教學通訊》、網上收集資料等。

b) 每學期每位教師做一節研討課。實驗教師對研討課進行討論、分析,並形成文字資料。學期末每位教師又上了一節彙報課,內容如下:七年級三位教師上的是《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跡》;八年級上的是《愛蓮說》;九年級兩位教師上的是《唐雎不辱使命》。每位教師寫了一份教學案例,分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以問題爲中心。設計問題是否體現出問題牽引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能不能起到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在課堂上,學生的質疑能力有沒有提高,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何達到完美,寫好教學反思,有力地提高了課題研究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c) 寫好課題研究論文,實驗教師及時總結研究中的經驗教訓,整理成文。如李紅梅老師的論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等。

d) 做好“問題集”的編寫與修改工作。我校主持人蔘加了“問題集”的編寫工作,積極徵求意見,結合實際教學,參與問題的設計工作。實驗教師在教學中,都能充分利用好問題集,並做好修改工作,及時把意見反饋給教研室切實做好問題的設計工作。在教研中,針對課文的問題設計反覆斟酌,爭取提出的問題有價值。

e)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每週一的七、八節是教研時間,學校教學領導參與教研,並進行指導。本學期學校先後派出語文教師到鐵嶺、瀋陽等地聽課,學習優秀教師經驗,並利用教研時間組內教師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每位教師都能做到提高理論學習,閱讀有關材料,提高了實驗教師的素質。

這一階段的成果展示爲每位實驗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研討課改教案)、教學案例、論文等。

第二篇:國中語文以問題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階段總結

國中語文以問題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階段總結

xx年1月,我校語文組教師參加了市級課題“以問題爲中心”的研究,到現在近兩年時間。在科研部門領導的指導下,經過實驗教師兩年來的研究,已初見成效。下面對課題的實驗情況做一下總結。

一、 課題的研究目標

1、 科研目標

通過研究,探究國中語文以問題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發展獨立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行發現和獲得知識,並在實際中去運用知識。教學模式是師生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2、 育人目標

在教學中由問題引發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索,實踐體驗,使學生深層次理解並掌握及運用基本知識,實現從能力到人格整體發展,成爲有效的問題解決者。

3、 工作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做到“以問題爲中心”。教師真正改變角色,課堂教學變成雙向交流,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提高實驗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業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專題研究,推進創新教育的發展。

二、 課題的研究假設(理論假設)

如果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斯騰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對研究對象採取以問題爲中心,層層設疑等措施,研究對象就會發生主動在認知結構中搜尋可填補構成問題“空缺”,縮短起始狀態和目標狀態的距離的變化。

三、 具體研究內容及科研方法、成果

我們課題組在第一階段(xx年1月—3月)主要做的準備工作。

1、 選題。收集相關資料,課題申報。選題的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學理論”強調,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爲主動參與,進行知識學習與建構,並要求教師從傳授者轉爲指導者的教育理論。《學生主題理論》在制定和實施教學策略時,要立足於學生的學會和發展,組織和指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活動,體現主體性、自主性和創新性,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認識學習理論》,學習是人們與四周環境相互作用時,通過同化——調節——平衡過程的多次反覆,使自身認知結構產生變化的活動。因此,在設計和組織學習活動時,不但要注意同化過程的引導,還要注意如何增強刺激、有效的調節學生的認知結構,達到有效地學習。另外《系統論》、《最優化論》和餘映潮的《論國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以及“以人爲本”、“以學生爲本”的教學觀,都是我們課題提出的理論依據。

2、 組建課題小組,確定並培訓實驗教師。我校課題小組的主持人爲校長劉士蘭和語文組組長李紅梅。語文組全體教師爲實驗教師。

3、 方案設計及修改。我校由主持人設計方案,全體實驗教師開會討論、修改。在會上,由校長做開題報告,實驗教師學習方案設計的理論知識,不斷討論提出修改意見,最後提出方案。本階段的成果是“國中語文以問題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方案”及子課題“國中語文教學內容的問題優化設計研究方案”。實驗教師寫出自己的科研計劃。此外,我們實驗教師還對實驗班進行了前提測評。

前提測評

實驗教師

實驗班

成績

平均分

優秀率

及格率

李紅梅

七年一班

62.6

4.8

76.3

曹敬陽

七年四班

60.5

4.8

75.2

宮程

七年二班

61.3

4.2

75.3

劉穎

八年一班

61.1

4.7

77.6

郭曉光

九年四班

60.2

3.1

70.5

課題研究的第二階段是實施階段。從xx年3月開始至今,我校課題組成員主要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研究”、“問題解決的課堂教學研究”、“教會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問題意識、訓練提問技能的研究”三個方面的實驗。具體做法是:

a) 由主持人進行專題講座,內容來自《語文教學通訊》、網上收集資料等。

b) 每學期每位教師做一節研討課。實驗教師對研討課進行討論、分析,並形成文字資料。學期末每位教師又上了一節彙報課,內容如下:七年級三位教師上的是《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跡》;八年級上的是《愛蓮說》;九年級兩位教師上的是《唐雎不辱使命》。每位教師寫了一份教學案例,分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以問題爲中心。設計問題是否體現出問題牽引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能不能起到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在課堂上,學生的質疑能力有沒有提高,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何達到完美,寫好教學反思,有力地提高了課題研究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c) 寫好課題研究論文,實驗教師及時總結研究中的經驗教訓,整理成文。如李紅梅老師的論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等。

d) 做好“問題集”的編寫與修改工作。我校主持人蔘加了“問題集”的編寫工作,積極徵求意見,結合實際教學,參與問題的設計工作。實驗教師在教學中,都能充分利用好問題集,並做好修改工作,及時把意見反饋給教研室切實做好問題的設計工作。在教研中,針對課文的問題設計反覆斟酌,爭取提出的問題有價值。

e)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每週一的七、八節是教研時間,學校教學領導參與教研,並進行指導。本學期學校先後派出語文教師到鐵嶺、瀋陽等地聽課,學習優秀教師經驗,並利用教研時間組內教師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每位教師都能做到提高理論學習,閱讀有關材料,提高了實驗教師的素質。

第三篇:對“以問題爲導向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課件反思與疑問 林卉 2014212198

對“以問題爲導向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課件反思與疑問

1、“以問題爲導向”的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什麼是“問題”?

2、“以問題爲導向”的教學策略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該怎樣定位?

3、“以問題爲導向”的教學中,要怎樣注意引導問題發展和遷移?

4、“以問題爲導向”的教學中,該怎樣設置問題情境?

5、“以問題爲導向”的教學中,怎樣讓師生之間的交流更爲有效?

第四篇:新課程理念下國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階段總結

新課程理念下國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階段總結

煉化一中王麗娜

學校2014年6月份提出“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項目,國中部教研室根據學校部署開始着手做了一些前期準備工作,如,開展調查研究,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和相關文件,邀請學校教研室張學平主任到本學部作課題研究專題報告,組織了以“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爲主題的區級教學開放日活動等等。2014年6月份,國中部實行(請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處室幹部輪崗,本學部的課題研究實驗工作,正式開始啓動。爲此,我們加快了步伐,進行了廣泛的宣傳,組織教師學習教學研究理論,學部上下掀起了課改教研的新熱潮,短短一個多學期來,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領導高度重視,學部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2014年6月初,學部就成立了一個由10個人組成的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副校長魏玉璽任組長,主任陳國璽任副組長,教務處主任、教研室主任及各個學科教研組長爲組員。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任務是指導、協調、檢查、督促學部的課題研究工作的正常開展。學部領導、處室幹部經常深入課堂聽課指導,經常參加學科教研組會議。學部領導對教學研究管理工作更加註重過程的監控、注重細節的精緻化指導。

二、認真反思,深入摸索,及時調整教學研究思路

上學期初,各個學科教研組在如何確定教研組的研究子課題上,開始意見不夠一致,爲此,教研室提出學科教學研究應放在搞好校本教學研究上,倡導開展好“基礎性教研和有價值教研”,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國中部學生的實際,廣泛開展分層次教學的策略研究。通過學部校本課題研究活動的開展,最終達到促進、提高國中部教學質量的目的。要求各個學科教研組在確立教研組子課題時,必須遵循這一基本原則,組織本組教師認真研究探討,聽取本組教師意見,集思廣益。認真確立切實可行的學科教研組的子課題。同時,倡導學科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人人都選定一個個人研究的分課題,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活動。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學部教師的子課題出現了一個“百花齊放”的局面,如,語文組劉丹老師的“語文教學如何同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相結合”,全鏑老師的“國小國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劉廣平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實施分層教學”。

三、開展“四疑”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實驗的概況

(一)、“四疑”模式的基本內涵

“四疑”課堂教學模式,即“自學質疑→探究析疑→訓練解疑→拓展懸疑”。“四疑”的四個階段實質體現了新課改的精髓——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也促進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轉變。

“自學質疑”,是課堂獲取知識的第一步,質疑的過程注重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積極思索去發現問題,它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

“探究析疑→訓練解疑”,主要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探究、訓練反饋,達到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能力的目的。這是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探究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的。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

“拓展懸疑”。實行新課程改革後,課堂的評價制度也發生了較大的變革,評價一堂好課的標準,再也不是過去傳統的“什麼問題都解決了”的標準,而是通過新知識的獲得和教師的有意設置的新的問題,讓學生產生新的疑問,從而激起學生有着向新的知識目標攀登的慾望,進而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地探究的熱情。

“四疑”模式中師生的角色也發生變化。新課程專家認爲,“教師的課堂角色之一就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在課堂上教師要努力爲學生質疑、解疑、引趣,創設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教師要用最佳的教育策略,激發每一位學生去認真思考,最大限度地讓每一位學生得到發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的發揮,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教師好比是“導演”,而學生是“演員”,學生在“導演”的誘導下,積極發揮個體的主動性、多樣性,依據自己的理解能力最大限度地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個性,突出主體地位。

(二)、“四疑”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操作的程序

1、自學質疑:

自學質疑,是該模式的第一環節,一般用5—8分鐘。上課後,先出示“學習目標”或“自學提綱”,學生快速自學,邊讀邊提出疑難問題。學生及時將提出的問題記錄在本子上或標註在課本上。學生質疑階段,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自學情況,但不作點撥,以免擾亂學生的自學思路,這個過程是學生完全自主學習的過程。

必須強調的是,絕對嚴禁“放羊式”,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或自學提綱。教師備課時,要精心設計自學提綱,提綱要有一定層次性,既不能太簡單,也不宜太高深,要讓學生始終有着成功的希望。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達到更深層次的提高;並適時與挑戰性的目標進行對照,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的、直接的反饋。自學結束後,每個學習小組可以推選數位代表本組同學陳述自學質疑中比較集中的問題,供同學們進入教學第二環節時討論。

2、探究析疑

這是該模式的第二環節,大約用15-20分鐘,主要針對學生在自學中提出的疑難問題或教師課前預設的問題進行。課堂上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互相探究解決問題。同桌討論或前後桌四人一組討論,要體現生生互動、合作探究的學習特點。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與討論,也可以巡視觀察,必要時爲學生作適當的點撥,體現師生互動,但忌教師包辦代替。

在這一教學環節上,教師要當好“導演”,通過生動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教師必須細心組織、巧妙引導全班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最大限度地讓大家參與學習討論,做到暢所欲言。在討論過程中,對於學生能解決的問題,都讓學生在互相探討中解決。教師作爲課堂的引導者,重在關鍵問題上給予點撥,在學生思維的熱點、難點上進行精講,使學生在民主、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中,達到既掌握知識又培養能力的目的。

3、訓練解疑

“訓練解疑”是該模式的第三個環節,用5—8分鐘。教師先出示訓練的習題或課前印好練習。爲了確保訓練的效果,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題,注意題量安排適當。習題的設計要注重體現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與關鍵,要體現知識系統的前後聯繫,體現命題的科學性、層次性與典型性,要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利於知識的運用與遷移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舉一反三、

觸類旁通的目的。

4、拓展懸疑

這是該模式的最後一個環節,用2-5分鐘。通過前面的教學環節,學生在獲取新知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拓展延伸”設置問題,讓學生產生新的疑問,激勵學生向新的知識目標攀登的渴望,或留給學生回味的餘地,爲下一節課的教學激趣作準備。通過教學內容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展開聯想、想象,再次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與慾望。

(三)、“四疑”課堂教學模式子課題實驗簡況

爲了確保“四疑”課堂教學模式子課題實驗的正常開展,國中部查敏毅主任親自擔任課題組組長,先後分別召開了動員會、座談會、反思會,對實驗工作親自部署,對過程緊密跟蹤指導。教研室、教務處主任、教研員黃治安老師等同志具體負責實驗落實過程的具體工作。參與教學實驗的教師,個個熱情高漲,他們認真學習“四疑”課堂模式方案,認真設計編寫實驗教案,認真上好每一節的實驗課。對於領導的意見或建議,他們都能虛心聽取,課後認真反思個人教學的得失。學部這些教師參與實驗的時間雖然才兩個多月,但他們深深地體會到了教學實驗研究的艱辛與樂趣,客觀上也促進了這些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四疑”課堂教學模式子課題實驗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與協調,爲此,教研室明確要求處室幹部、各個教研組長每週必須深入實驗班級聽課兩節以上,通過聽課、議課達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的目的。通過每次聽課後與實驗教師的“議課”,互相切磋,重在探討規律,重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重在體現“效果”上下工夫,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逐步完善這一教學模式。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除了學部指定安排的以上教學實驗的教師外,還有較多的中、青年教師也積極主動開始嘗試運用“四疑”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如,八年級語文科的廖東平老師、英語科的王秋霞老師,物理科的唐舟老師;七年級數學科的楊忠彪老師、生物科的林霞老師、歷史科的徐恆立老師等等。這些教師的教學研究行爲,爲我們下學期全面推廣“四疑”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了一支中堅力量。

四、我們的收穫與體會

我們國中部在實施學校“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的實驗之路上,經歷了將近一年的摸索實驗,目前雖然尚未創造值得驕傲的教學研究業績,但是我們教學研究的探索之路上,品嚐到了教學研究的甘苦與樂趣。我認爲我們的收穫至少有如下三個方面:

1、課題研究實驗,提高了本部教師對“有效課堂教學”的新認識。在開展課題研究實驗的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對教師的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相結合的探討,本學部教研室編輯了7期《課改教研之窗》學習材料,刊登有關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的論文和教學反思等35篇,供老師們學習參考。我們通過開座談會、進行問卷調查等形式瞭解學生對課題研究實驗的反映情況,從分析來看學生比較歡迎這種教學模式,課堂上參與學習的熱情較高,考試成績也較上學期有較爲明顯的提高。各個學科教研組還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教學研討課的聽課、議課、評課活動,全體教師對課堂“有效教學”的要求,有了更加具體清晰的認識,普遍認爲,凡是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髮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都是有效的教學。這一認識觀念的提升,爲2014年9月份在國中部全面推廣“四疑”

課堂教學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礎。

2、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

開展的“四疑”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促進了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彰顯,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教師加強了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究,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學生在45分鐘的課堂上更加有效的學習,更加有效的思考。同時,也促進了全體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轉變。

3、教師的科研意識普遍增強,科研能力逐步提高。

通過這一階段的教學研究實踐,鍛鍊了本學部教師隊伍,課題組成員的課題意識、課改意識進一步增強,教學科研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在實驗中大部分教師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和教學反思達到100餘篇,有20餘篇論文在校級以上的刊物上獲獎或發表。

五、存在的問題和今後展望

1.我校是一所私立學校,學科教師來自五湖四海,業務素質、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參差不齊;我校教師在“雙向選擇”的人事管理體制下,流動性大,部分教師還有臨時觀念,這些因素都在客觀上制約了我校教師參與教學實驗研究的熱情。

2.有些教師對課題研究實驗過於“神祕化”,認爲課題研究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不敢參與嘗試。

3.有些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把握不夠好,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沒有完全深入到這些教師的心中。因此,開展“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實驗,難度大,困難多,這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儘管如此,但我們相信,只要有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有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有全體教師的齊心協力,國中部的課題研究工作一定會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第五篇:語文教學中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階段總結

語文教學中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階段總結

《語文課程標準》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一基本理念,把課堂教學過程轉變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成爲我們實現課程改革的必究之路。

以下是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自主互助語文學習課堂研究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1、提升自己的語文專業素養。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的研究,促進了自己的專業成長。因爲對於教師來說,只有及時充電,深入領會課標,吃透教材,做好課程的整合,深入解讀文本,咀嚼語言文字,透過文章字裏行間蘊涵的情、理、意、趣,感受文章的生命力。將教學目標和蒐集的信息資料,融入自己的教學之中,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並進行整合,還要在教學實踐中鍛鍊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才能在教育過程中營造寬鬆的教育氛圍,纔會善於教,使學生樂於學。即讓學生學到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並獲得今後發展的動力,教師以自己創造性的教學與學生共同發展。

2、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簡約教學。

隨着自主互助學習課堂教學的深入研究,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緊緊圍繞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組內經常研討,設定簡明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壓縮,把時間留給學生讀寫、思考;精心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克服繁複講解、細碎提問;教學手段(傳統媒體、現代媒體)簡單實用,操作方便;教師點撥簡明扼要,錘鍊語言,小結的內容簡括、精練;圍繞教學目標、重點,設計一兩個以讀寫爲內容的練習。

3、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實現有效學習。

(1)激情引趣,啓發求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滿激情,這情來自教師對學生的摯愛,愛會使學生內在的求知慾望受到激勵,從內心產生一種愉快、積極的情緒體驗,其興趣和信心就會倍增,表現出思維活躍、學習熱情高漲。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對後進的學生傾注更大的精力,表現出更大的耐心和熱情,給他們創造一種良好的情緒背景,併成爲幫助他們獲得成功的夥伴,讓他們學有收穫。兒童的勤奮主要來源於興趣。課堂上我們只有把學生吸引到有興趣的學

習活動中,激發他們汲取知識、增長能力的渴望,激發他們因成功、進步而享受到的樂趣,使他們學習入迷,樂學不疲。

(2)課堂上安排“新”“疑”“爭”的教學環節,爲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新”,教師的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使學生感到新奇,從而激發學生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啓發學生質疑以及教師設疑,使學生生疑。激發學生積極探索、解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啓發學生的思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疑促思,以思釋疑,把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中來。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從不敢提問到想問、敢問、善問,小到對課題、遣詞造句的質疑,大到聯繫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爭”,利用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鼓勵爭論。在爭論中積極思考、分析,認識能力將得到充分發展。再經過教師的精心引導,讓學生讀、思、議,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使喚學生在思中有所認識,在思中找出問題的所在,在思中理清問題的脈絡,使學生在議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議中尋得解決問題的門路,在議中得到共同提高。這樣,我們的教學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閱讀質量。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合作探究性閱讀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更多地關注閱讀過程,從而提高閱讀質量。那麼怎樣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呢?

首先,可以以主題引導,這個主題可以是關於文章內容,可以是對作者和時代背景的考證,也可以是就某個思想觀點進行爭論,還可以小到對於某個字、某個詞、某個句的研究。

其次,可以以問題引起學生探究。這個問題可以是課本中提出來的,也可以是教師提出來的導向性問題。如《草船借箭》一課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提出探究性的學習課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妙”在哪裏 通過自學探究,學生懂了諸葛亮因爲識天文、知地理、懂人心,所以能神機妙算。

此外,還可以採取這樣的做法,即在閱讀前既不確定主題,也不提出問題,只給出閱讀範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去提自己的見解。

實現有效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討論那些重點、難點和有價值的問題,以及思維指向多元化,思維火花容易碰撞的問題。合作討論時間要充分,不走過場。教師要參與到學生中間,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以達到學習成果共識、共享。

(4)激發想象,培養自主延伸的能力。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想象力作爲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把新舊信息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想象力,這樣就會使喚學生有所發現,有所發展。在國小閱讀教材中,有些課文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說透,刻意留下“空白”,讓讀者去揣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應用這些“空白”,巧妙地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才智來填補這些“空白”,以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5.勤於反思提升語文教學智慧。

反思是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生成語文教學智慧的重要因素。把自己的教學行爲和過程作爲研究對象,用研究的視角去分析教學現象,從沒有預設的精彩生成中總結經驗;從失誤的教學環節中總結教訓。堅持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求索,從而開闢有效、高效教學的創新之路。

有總結就會有提高,我會繼續深入研究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