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淺析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影響新版多篇

淺析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影響新版多篇

關於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 篇一

關於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

【摘要】:本次調查是爲了瞭解絡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 絡正在深刻地改變着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習慣。本次調查通過採訪調查的方式,通過對本學校的大學生採訪更深刻體會到絡給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帶來的影響。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背景:我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考試安排,要求學生撰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選題有老師提供;要求報告字數應在2000字左右,文字必須用手寫 ;報告所用材料必須是通過調查所得,真實可靠;凡整篇或大段抄襲他

人或下載上材料,一律按不及格處理。 目的:爲了貫徹落實學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考試安排要求,我做了關於絡對大學生的影響的調查報告,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加強學校對大學生上的監督,增強我們大學生對絡的正確認識,正確,安全地使用絡,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努力創造良好的絡環境,讓我們大學生都有一個優良德,還我虛擬絡一片潔淨的天空。

二.調查對象及範圍。對象:從性別來看:女生佔50佔%,男生佔50%從年級來看:大一佔60%,大二佔20%,大三佔20%範圍:我校學生 三.調查方法及內容應爲是以問答的採訪方式,以下爲採訪的主要內容1.請問您是大幾的?2.

您經常上嗎?3.

您上主要是幹什麼?4.

你一天平均上多久?5.

您通宵過沒有?6.

您覺得上對你的好處大還是壞處大?7.

如果一週不上您有什麼感覺?四.數據

結果及分析1.調查結果:女生每天上人數僅佔10%,男生佔60%。女生上8%是爲了聊天或看電視,1%是玩遊,1%爲了學習。男生55%是爲了玩絡遊戲,只有4是爲了聊天或其他,僅1%是爲了學習。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上玩遊已成爲大多數大學生的選擇。

2.大學生玩絡遊戲的原因

對於玩絡遊戲的原因可以說是多種多樣。 經過統計,認爲是由於沒事做帶來的時間空虛,來到大學後使自己喪失了奮鬥目標,失去了進取心的人佔79%。

認爲大學生玩絡遊戲與大學相對鬆散的管理模式有關的人佔1%。他們認爲由於大學管理制度相對鬆散,更側重於大學生的自我約束和管理,對於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同學而言,無疑是多了許多的自由空間。由於不知道如何科學地安排這些時間,於是這些學生就被絡遊戲所吸引。

有10%的人認爲,對絡遊戲的熱衷完全是出於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壓力的逃避。這些人認爲,高中期間,受老師的影響,把考大學看成是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把大學生活想象的非常美好。但來到大學後才知道顯示與理想的差距,這就和大學的現實形成巨大的反差,造成失落感的增強。而且,有的同學由於大學聯考成績的影響,沒能進入自己所理想的專業,爲此也對現實非常的不滿。還有的同學,家庭生活不美滿、同舍友關係緊張以及同自己女朋友感情出現危機都不同程度地給他們帶來了壓力。還有就是學校的環境的影響,學校的學習氛圍不好,久而久之,喪失進取心。出於種種原因,他們就將時間和精力投注於遊之中。

另外,還有6%的同學認爲他們可以在遊結交世界各地的人,感受不同人的影響感覺置身其中感到很快樂這

個特點也是他們長期迷戀於絡遊戲的原因之一。

還有,還有4%的同學認爲,玩絡遊戲所能夠給他們帶來的現實利益也是一個原因。有的人玩遊可以獲取收益,在遊戲中。

3.絡遊戲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

調查中,每個調查對象都承認絡遊戲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學習、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經濟狀況。

在學習方面,有30%的同學認爲玩絡遊戲使他們無心學習,一到期末就想到如何才能及格,最後幾周就在這種壓力之下度過。

在身體健康方面,有40%的同學提到,由於玩家一旦沉溺於遊戲,往往會接連幾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坐在電

腦跟前,更多的是乾脆通宵。也有的是晚上上,白天睡覺,嚴重破會了人的生理規律,最終影響到身體健康。最終也無心學習。

有10%的同學提出,由於絡遊戲中有暴力遊戲,玩家在遊戲中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隨意殺人和踢人,他們在這種暴力中感到心裏上的快感,心裏健康受到嚴重侵蝕。甚至可能引發犯罪。

有20%的同學談到,對絡遊戲的癡迷使得玩家喪失了進取的目標和奮發圖強的鬥志,更失去了做別的事情的興趣。他們完全迷失在虛擬的絡世界中。

最後,還有10%的同學提出,由於玩絡遊戲需要投入一定的金錢,尤其是對於那些新手而言,技術不熟練會導致他們要花費較多的錢來提高自己的裝備。而大學生的錢主要於家裏,這勢必給那些經濟條件不太寬裕的家庭增加

了一些經濟負擔。有些學生寧願拿吃飯的錢遊戲,衝點卡。一日三餐都成了問題。

4.大學生對絡遊戲的態度和建議

在我看來,遊既有好處又有壞處,但總的來說是弊大於利的雖然 有的同學認爲它也可以帶來很多積極的作用,例如記憶力的加強,反應力的鍛鍊,團隊精神的培養,學習壓力的緩解,等等。而且,絡遊戲的發展在增加我國的經濟收入和絡的發展也有着積極的作用。因此,對於絡遊戲不能完全反對

在消除絡遊戲的消極作用方面 , 我覺得應當對絡遊戲這個產業進行規制。,有應當進行立法來規範絡遊戲,如對暴力和色情遊戲進行禁止等等。還有更應當從社會、家庭、學校等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在大學,關鍵在與學校的管理,應當多和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的心理需求,

多做疏導工作,幫助大學生認清現實和虛幻,增強他們的自控力,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他們的求真務實精神,培養一個有上進心的學習環境。

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我深刻了解了 “we are the lost generation “的含義了。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肩負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承擔復興國家的使命。我們應有勇氣說“we are not the lost generation”。

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 篇二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1世紀以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必然要求,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道德建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推進,全民族文明素質明顯提高,知識經濟、網絡經濟已成爲我們日常生活最搶眼的詞彙。但也要看到,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原有的一些道德規範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規範尚未形成,從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就越來越成爲一項緊迫的現實問題,尤其在網絡領域更爲重要。據統計,我國互聯網使用者的平均年齡爲35歲,上網人數中45%爲25歲以下的青少年,而大學生又首當其衝地成爲網絡衝浪的主力軍。互聯網絡象一把“雙刃劍”,在開啓了一種全新的文化空間的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爲方式。這無疑對高校教師特別是大學生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對此,我們對本校的大一至大三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希望能從調查的數據當中得到一些啓示,爲網絡時代如何改善高校思想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二.大學生網絡問題的調查分析

1、網絡問題對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影響

網絡爲道德相對主義提供了溫牀,爲許多不道德的行爲提供了新的場所,網絡的使用衝擊了現存的道德規範。遨遊在網絡中的大學生不需要真實的姓名、身份,可以隱瞞性別、年齡、身份。在虛擬的空間裏,人與人的交往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因此,不道德者隨處可見,其中以說謊最爲嚴重。調查顯示,在網上不以自己的真實情況出現有840人,佔33.3%。不少大學生就是從網上學會了說謊,並以說謊爲樂事。大學生在網上經常這樣缺乏責任感、不誠實,極不利於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形成和道德行爲的培養,勢必降低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2003年5月26日中國教育報報道了“青少年網絡犯罪令人關注”,講的是合肥市公安機關今年已破獲十幾起青少年利用網絡實施暴力搶劫的惡性案件,這種現象引起了公安機關、教育界人士和社會學家的普遍擔憂。我們認爲,青少年網絡道德缺失是導致他們利用網絡實施犯罪的重要原因。

2、網絡問題對大學生學業的影響

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一些大學生平時下午和晚上經常上網聊天或玩遊戲,真正在網上學習的寥寥無幾。自己承認上網就是打遊戲或聊天的有1056人,佔41.9%。上網主要是打遊戲或聊天的至少達90%,這是課題組成員親自到學校機房長期考察的結果。個別學生曠課去上網聊天,一到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有的學生甚至通宵達旦“住在網上”。據統計,自己認爲“上網對我的學業或工作已造成一些消極的影響”604人,佔24%,認爲“因爲熬夜上網而導致白天精神不佳”有716人,佔28.4%。

3、網絡問題對大學生身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階段,一些學生網上游戲或聊天時間過長,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有176人,佔7%的學生睡眠時間不到4小時。平時有36.7%的學生因上網而不按時就餐。這些學生身心疲憊、生物鐘混亂,導致大腦中樞神經系統處於高度興奮狀傑.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植物神經紊亂;嚴重者可誘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症、緊張性頭痛等病症。精力和體力的透支,即使下網後,神經的高度興奮也無法一下子平息,網上刺激的畫面和字語還在眼前晃動,使上網者睡眠質量下降,食慾不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出現神經衰弱等“網絡綜合症”。網上聊天使一部分學生陷入虛幻的世界不能自拔,使美好的心靈扭曲,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極爲有害。

長期上網的大學生在網上表現出興奮、注意力集中、反映敏捷等“積極”的情緒狀態,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則出現魂不守舍、煩躁不安等情緒,出現對網絡的依賴和不可或缺需要的“網絡強迫症”。大學生“網戀”現象比較普遍,而網絡的虛擬性,往往導致感情的不真實、不可靠,只是想象中的海市蜃樓。

4、網絡問題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影響

學習人際交往和處理人際關係需要時間的投入。由於大學生戀網,在人機相對封閉的環境裏,使得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減弱了與他人交往的願望。調查顯示,有288人,佔11.4%的學生因上網而對日常的人際交往越來越淡漠;248人,佔9.8%的學生髮現自己投注網絡而減少了與身邊朋友的交流;有192人,佔7.6%的學生因上網和家人的交流減少了。人際交往的減少很容易加劇自我封閉心理,造成人際關係淡化,導致一部分大學生脫離現實,只滿足精神需求。一些學生在真實的交往中感到緊張,不適應,產生孤僻的情感反應,產生對現實人際交往的逃避和恐懼,甚至還會出現“網絡孤獨症”等症狀,造成人際關係障礙,這對人生的發展是非常有害的。“學會共處”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5、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

所謂網絡上癮,就是強迫性的過度使用網絡和剝奪上網行爲之後的焦慮和情緒行爲。具有這種症狀的人主要表現出一種不自主地強迫性網絡使用行爲和在網絡使用過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時間,並且隨着網上活動帶來的滿足感的強化,使用者出現欲罷不能,難以自拔的現象。這種症狀發展的初期主要表現爲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遨遊衝浪,而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感到極度的不適。其後可發展成爲軀體上的依賴,表現爲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網絡成癮給大學生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使大學生無法完成學業,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正是由於網絡成癮的危害性,一些研究者開始將其與賭博、酗酒等強迫症狀等同起來,把它視作一種新的上癮行爲,認爲它與其他上癮行爲一樣,將對個體的學習、家庭生活、工作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特別是對青少年學生的危害甚大,因此有人驚呼網絡將成爲“21世紀的電子海洛因”,其中在部分網絡使用者身上出現的不自主的強迫性網絡使用現象被研究者稱爲“網絡上癮綜合症”,即IAD。美國心理學會研究表明,在大學中網絡成癮者可能高達10%。我們課題組的調查結果是:我國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比例更高,達12%,這與我國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是有直接關係的。

三.大學生網絡問題的應對策略

1、大學生應志存高遠,奮鬥不息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後,人生的目標恍惚,特別是沒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所以對許多現實的東西不感興趣,精神空虛,缺乏人生追求。個別大學生胸無大志,缺乏對生存問題的理性思考。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義,就必須樹立明確的奮鬥目標,就必須在奮鬥目標的指引下沿着正確的人生道路拼搏進取,這對人生具有決定意義。許多人庸庸碌碌,虛度年華,並不是因爲他們沒有智慧,而是因爲沒有高尚的人生追求。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對人們特別是對大學生的要求更高。大學生應志存高遠,奮鬥不息,努力創造輝煌的人生,對社會多做貢獻。有了這樣人生追求的大學生,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網絡問題了。

2、高校領導要提高認識,大力加強網絡管理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既然大學生網絡問題普遍而嚴峻,高校領導應提高對大學生網絡問題的正確認識,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對大學生使用網絡的管理,研究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學校不僅要加強校方機房的規範化管理,不以經濟利益來犧牲大學生的根本利益,還要加強學生公寓個人入網電腦的管理,要有效地限制學生的上網時間,加強對大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經常化、制度化管理,以防止大學生在校外網吧無節制上網,這樣就把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還要建立一支思想品質過硬,技術精湛的高校“網上警察”隊伍,及時堵截、刪除、查找製造垃圾信息的人,以做好校園網絡管理工作。

3、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解鈴還須繫鈴人”,專家們提出,對待網絡成癮,應利用好網絡這個平臺來治癒它。據瞭解,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已成立了這樣的心理諮詢網站。通過借鑑多種方法,可以在網絡中利用聊天室的功能開展團體諮詢,互相促進,幫助解決。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已經開始着手進行青少年網絡成癮症的預防與矯治研究工作。高校應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不斷探索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4、進行網絡心理諮詢

高校的心理諮詢室的諮詢員,應該成爲對大學生進行網絡諮詢與輔導的主力軍,配合學生工作部門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對過度上網帶來的身心問題有較多的瞭解,從而自覺地調整自己的網上行爲。高校的心理諮詢員要不斷提高網絡心理問題的諮詢技能,對網絡問題學生專門進行跟蹤心理輔導,通過有計劃的心理治療方案,使他們儘快擺脫心理困擾。對那些由於上網而產生的突發性心理問題,如網戀失敗等,更要配合輔導員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以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 5. 進行自我調節

大學生自我調節應做到以下幾點:

(1)增強自覺程度。就是要檢查一下你現在失去的是什麼,列出那些你過去主要的活動,評價每一活動對你的重要性,評量哪些是你過去擁有而現在失去的,評估這些改變對你現在以及未來的影響。

(2)培養替代活動。大學生要學會培養其他替代活動,構想哪些是你一直都想要去做的休閒活動,列舉出你一直都很想聯絡的朋友,列舉出其他你也會覺得有趣的活動。

(3)尋求外在真實的協助,在真實的生活中尋找滿足需求的方式,尋找真實的支持。如與輔導員老師、心理諮詢老師多交流,聽聽他們的意見,或在學習中刻苦奮鬥取得好成績,以滿足心理需要等。

(4)分析並瞭解上網的促發點。在上網前,我通常覺得工作勞累、煩惱、金錢問題、沒有朋友可以聊聊、覺得煩、想要逃避責任、無聊、沮喪等。當我從事喜歡的網絡活動時,比較前後的感覺,瞭解網絡對你真正的意義,並瞭解哪些狀態是促發上網的因素。

(5)建立正向的提醒。列出五個導致自己上癮的原因,列出五個倘若切斷網絡的五個好處,把這些原因寫到小卡片上,隨身攜帶,當碰到前面的促發點時,就把卡片拿出來讀一讀。 (6)建立與採取具體的步驟來處理問題。列出必須要處理的事情,列出必須要採取的步驟,列出具體的行動時間表。不要把一天當作時間進程的延續,那樣沒完的工作便可推遲到下一天,要強有力地監督自己,必須按時間表執行。

四.自己的看法

本次調查中,半數以上的被調查者對上網與大學生成才、大學生網民教育和高校網絡陣地建設等問題闡明瞭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其主要觀點如下:

大多數大學生網民都能認識到網絡的兩面性。對網絡這把雙刃劍,他們認爲應取其所長避其所短,以其之長爲我所用。有的同學寫道:網絡世界雖然虛幻但也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網絡行爲雖不規範但也是現實行爲的反映;網絡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網上有燦爛的陽光也有陰暗的角落,只要人們都以一顆平常心看待網絡許多人認爲,作爲新世紀的大學生,所受到的教育不應僅僅是書本上的一些概念,更應該接受新事物和新信息,而網絡就是新事物的代表。網絡來了,擋也擋不住,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應該通過網絡及時地使自己跟上時代。所以,不能很好掌握或利用網絡資源的大學生就不是一個合格大學生。

許多大學生都希望學校能開設網絡資源利用方面的專門課程,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建立個人主頁,學習相關的流行軟件等,以提高上網技能。大學生對目前多數高校網站的現狀很不滿意,認爲其內容枯燥、形式呆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且管理較亂。他們認爲,高校網站應在以學生爲本、爲學生服務中樹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建設好高校網站,首先要針對大學生羣體,注重對國內外重大科技、新聞時事和社會焦點、熱點的報道;其次要與學生的學習進程相結合,在網站中設立學習和答疑專欄,介紹課程的學習方法,並有老師在網上高層次地分析和闡述學術問題或發表學術論文;及時發佈各類諸如學習、考研等信息,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註冊用戶進行即時查詢和與老師或他人交流;再次,設立心理諮詢欄目,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疑難問題。第四,高校網站要有不同觀點,讓學生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思想和見解,並利用網絡溝通;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發言的機會,可以向校長直接反映心聲。最後,加強對留言板和BBS的管理。畢竟校園是一方淨土,高校網絡應不同於大衆BBS,應提倡校園網絡文明的發展。總之,高校網站應該建設成爲一種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校、學校與學校溝通的一條暢通的橋樑,網絡在去掉神祕的面紗以後纔會現出迷人的光彩!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把網絡當成派遣對象,無節制的上網,使一些同學主體性逐漸喪失,個人理性的弱化,有可能淪爲工具客體的危險。因爲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以“超我”面目出現;在虛擬空間裏,人們更多地以“本我”體現。從調查中我們看到44.73%同學對網絡過度依賴,“詐騙”“境內外敵對分子的反動宣傳”同樣受到了部分同學的關注。究其原因,“互聯網上信息十分繁雜,各種敵對勢力把互聯網作爲滲透、煽動和破壞的重要工具,藉助網絡論壇、聊天室、虛擬社區、新聞跟帖等多種方式散佈資產階級自由化言論,攻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利用熱點和敏感話題,蓄意製造謠言,並煽動社會不滿情緒,破壞正常社會秩序;傳播淫穢色情,兇殺暴力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進行網上違法犯罪活動。”同時由於青少年的社會生活經驗較少,對於經過僞裝的思想和言論的識別能力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獵奇心,他們會比較容易被誘導,進而產生錯誤的倫理道德傾向。久而久之,還會把錯誤的倫理道德傾向帶到現實生活中;更甚者,還容易對現實世界的倫理道德標準產生排斥心理。

大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應用與社會的現實需要之間形成一定的差距,也使不少大學生在走入社會和適應社會方面面臨更多的困難和障礙。這些問題引起了大學生對學校教育現狀的不滿。其次,部分大學生對目前的社會風氣不滿意,在對國家的政治經濟基本發展方向有較高評價的同時,對發展中的不平衡現象和存在的問題表現出了較強的憂慮和不滿傾向。尤其對社會上的腐敗現象和國家的反腐敗鬥爭予以極大的關注。再次,面對就業政策的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尚未產生根本的轉變。大多數同學感到好的工作越來越難找,大學生的高期望值與現實工作條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使不少大學生工作前後普遍有一種失落感,爲了平衡這種失落感,很多人投向網絡這個虛擬的空間。

考慮到學生在學校的業餘生活不同,電腦的擁有程度不一樣,所以上網的地點決定這上網的時間長短。根據我們的分析: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地點就是網吧。而在網吧裏的電腦利用效果就很難說了,許多同學都利用在網吧的時間打遊戲,很少利用他來學習。所以這就可以調查大學生上網的時間和電腦在其學習生活中的作用。

從網絡的依賴程度看,由於工作和學習的需要,我們許多作業都需要網絡的幫助,上網學習是同學們的主要目的,所以說大學生對網絡的利用是比較正確的。依賴度高的可能性就是喜歡玩遊戲的同學了。

對於上網的利弊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利用上也各有不同,只要把遊戲與學習兩者分清楚我們大學生就可以很好的利用網絡,來加強我們的學習。

五。結論與建議

網絡是一個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的世界,它給我們的心靈、情感、道德等多方面帶來了強大的衝擊力,我們要在混亂中尋找方向,從誘惑中學會拒絕,從迷茫中找到希望,才能使自己在享受現代科技的成果中完善自己,成爲21世紀中國科技與人文協調發展中大有作爲的新銳一代 。信息時代匆匆的步伐讓大學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網絡,不管它會帶來多大的衝擊,也這種衝擊中夾雜着多少不良的成分。大學生終歸是離不開網絡的。爲什麼同樣是應用網絡,大學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實際的意義,而僅僅停留於娛樂和消遣?這恐怕就是一個認識和對待新事物的態度問題了。對於這樣一種新事物,既不能視之如洪水猛獸,因爲它會帶來某些負面的影響而因噎廢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樣的優點。作爲大學生,應該認識到沉溺於網上娛樂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關注網絡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絡接觸社會,提高辨識和思考的能力。網絡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個性化和國際化的空間,給了大學生一個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臺。並不否認網絡同時會帶來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別對於大學生而言,完整的價值觀念還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強,很容易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網絡完全開放和虛擬的空間可以讓大學生隨心所欲的表現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獵奇的心態和過分追求個性張揚的心理也許會把大學生引入歧途。所以在紛繁的現象背後,我們應該有清醒的頭腦來看待網絡。本次調查的目的主要是爲了真實瞭解大學生上網的現狀,尋找影響大學生課餘時間使用不正當的主要因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生更真實的瞭解自己,更明確正確看待上網,促進大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1] 譚福強。 論網絡文化對我國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及教育對策[D]武漢大學 , 2005 。 [2]莊宇。 大學生網絡遊戲成癮動因分析及其對策研究[D]重慶師範大學 , 2007 。 [3]夏俊。 大學生網絡交往問題及教育導向策略研究[D]西南師範大學 , 2003 。 [4]雨秋。 少年黑客莫尼柯[J]法律與生活 , 1999,(08) [5]曹如中,郭華。 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5,(01) 。 [6]劉世清。 關於教育信息傳播增值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 , 2001,(12) 。 [7]王曉春。 論網絡技術對個人社會化的影響[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99,(03) 。 [8]劉利萍。 網絡道德與網絡安全[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2,(04) [9]郭忠志。 政府行爲與網絡交往規範化[J]桂海論叢 , 2001,(04) 。 [10]楊克平。 試論互聯網的挑戰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J]湖北社會科學 , 2003,(05) 。 [11]代顯華。 上網成癮對大學生行爲的影響[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2,(04) 。 [12]南國農。 信息技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上)[J]電化教育研究 , 2001,(08) 。 [13]茅亞萍。 淺析網絡的匿名傳播[J]當代傳播 , 2003,(06)

網絡對大學生影響弊大於利 篇三

網絡對大學生影響弊大於利

我方觀點,網絡是好的,但對大學生大於利.

如果說進學生上網只會玩遊戲和看不健康的東西,那麼對於這樣的學生,即使你禁止他上網,他也會去電子遊戲室或酒吧,會去接受不健康文化的薰陶,會更加速他的變壞! 當今社會混雜~!

網絡是世界~!是沒錯但同時有善良與邪惡,中學生心理,社會感知都不完善的羣體

在網絡上不好的信息只多不少~!中學生並不能全面的識別或者是無法識別

三是“信息垃圾”的威脅。當網絡給人類帶來新的文化文明曙光的同時,網絡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而至。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網絡,污言穢語俯拾皆是,網絡垃圾氾濫成災,嚴重污染了網絡文化環境。

四是“信息欺詐”的威脅。在網絡中,無論是操縱網絡的組織者,還是低素質高手段的網民,都有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僞造以假亂真的信息來欺詐受衆的情況。利用計算機編輯和操縱信息,進行網上信息欺詐傳播,比傳統意義上的“謠言惑衆”不知要大多少倍。互聯網是供全世界閱讀信息的一面大牆,一個假信息,瞬息之間會使千萬人真假不辨,以假當真,而混淆視聽。威脅最大的則是網絡信息的意識形態欺詐和文化欺詐,這會直接影響着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三、學生網民的特點

1、隨意性大。從上網原因和聊天話題兩方面都體現出大學生上網存在較強隨意性。10.4%的 學生在高興時上網,8.5%的學生在心煩時上網,27.7%的學生在無聊時上網,53.4%的學生不定 時上網;在聊天話題方面;15.7%聊個人情感,16.4%聊興趣愛好,19.3%聊生

活經歷,5.5%進行學術探討,43.1%毫無重點的聊。

2、網絡知識貧乏。許多大學生在網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費電子信箱、看新聞外,就不知道做 什麼。調查顯示:16.4%的學生不知道“搜索引擎”、“BBS”爲何物,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別有25. 6%和62.6%的學生沒有使用過。使用免費電子信箱除了收發E-mail外,8%學生用於聯繫工作, 34%的學生用於收發電子雜誌,2%的學生還用於收發賀卡和手機短信息等其他服務,56%的學生 沒有其他用途。

圖二:E-mail信箱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63.1%的學生曾因上網而耽誤過上課。學生們更注重互聯網的娛樂、資訊、拓 展生活空間的功能而非學習的功能。在談到網絡對學習的影響方面,22.4%的學生認爲能從網 絡獲取信息以促進學習;40.7%的學生認爲能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提高思維能力;26.3%的 學生認爲花費太多時間上網娛樂致使成績下降;10.6%學生認爲網絡中的不良信息會產生不良 影響。對於非法和不良信息站點,27.1% 的學生曾誤入,31.3%的學生曾好奇進入,17.5%的學 生經常接觸,24.1%的學生從未接觸過;這些不健康的內容,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發展, 雖不是主流,但卻是不可忽略的現象。 :謝謝主席!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大家好!剛纔對方辯友津津樂道地談網上教育,但網上教育不過是商家的誇大其詞的炒作罷了。不僅在中國,即使在美國權威雜誌《今日美國》的調查表明:86%被調查的老師、圖書管理員以及電腦管理人員相信,孩子們使用因特網不會提高他們的課堂成績。

剛纔對方辯友滔滔不絕,無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網絡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我奉勸對方辯友,對中學生上網可不要霧裏看花,我願借對方一雙慧眼,把網絡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從量上說,目前網絡有三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第一類是網上安全問題,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網上欺詐等;第二類是指傳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類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對方辯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鐘陳詞裏,全球主要網站已經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聯計算機可能已經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萬臺次……

其次,從質上說,我們今天討論的特定主體是中學生,他們是特殊的羣體,他們易於接受新鮮事物,求知慾望極其強烈,但他們在生理、心理上還未成熟,對待新事物缺乏辯別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這些固有的特徵,與網絡固有的問題,在本質上就構成了中學生與上網之間固有的不可調和的矛盾。

所經現實迫使國家機關頒佈關於網絡管理的專項法律,但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無疆域特徵也導致了法律難以奏效。正如尼葛洛龐蒂所指出的,在網絡世界裏,人類社會現存的法律,就好像一條條“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氣的魚”。所以,在目前及可預見的將來,網絡的種種弊端仍然存在,也許將來某年某月某日,網絡將成爲一方淨土。但一萬年太久,我們只爭朝夕,現實是:網絡已經對中學生的身心構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同學們,面對我們的夥伴自投羅“網”,而一“網”情深,爲避免“網”事不堪回首,我們呼籲該下網時就下網,清清爽爽好時光。

今天,對方辯友羅列了大量的例子,不惜誇大其詞地說中學生上網如何如何好!可對中學生上網帶來的一系列弊端輕描淡寫,甚至像蜘蛛網一樣輕輕地抹去!這種不尊重事實,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者說一葉障目的態度,的確無法令人信服!同時,對今天辯論的主體—中學生的特徵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要知道人貴有自知之明!而更爲關鍵的是今天對方這個“利弊”大小的比較始終沒有一個標準,那你們的立論從何而來呢?

今天,我們本着對自己作爲中學生,對自己健康成長的追求來同對方一起探討這個充滿主觀臆想的話題。無論是利大弊也好,還是弊大利也好,我們的最終目的難道不是趨利避害嗎?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進而設法解決問題是我方今天立場的根本出發點。下面我再一次總結我方觀點:

第一, 只有認識到目前網絡的三大問題,我們才能去追求讓網絡成爲一方淨土。法律制裁的無奈,道德規範的蒼白,技術限制的落後,無不令有識之士的內心感到憂慮不安。看看那些地下網吧,看看那些中學生瀏覽的網頁界面,真可謂色情與垃圾齊飛,虛假與暴力一色。樁樁事實告訴我們,中學生上網不加以控制的話,怎麼讓社會相信我們是祖國美好的未來呢?

第二, 只有認識到中學生是一羣特殊的羣體,才能正視現實問題,我們從不奢望每個上網的中學生會成爲先知先覺的賢者、聖人,而從他律走向自律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只有萬能的“上帝”才能派出無數的“天使”下凡對每個上網的中學生說:“嘿,夥計,此物非禮勿視。”可事實又告訴我們,中學生往往會出於好奇或衝動,刻意去尋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進而引發諸如性犯罪等社會問題。此時此刻對方辯友猜猜上帝會怎麼想?他只會說:“大話sorry,不是我心太軟,只是我很無奈。”

第三, 只有認識到中學生上網弊大於利,才能調動社會的各方面力量和各種手段來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我們是五月的花朵,但花朵有被害蟲侵蝕的時候,只有擺脫網絡的束縛才能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但太陽也有被烏雲矇蔽的時候,只有該下網時就下網,才能用生命點燃未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我們有一個夢想,在新世紀的一個清晨,當我向度盡劫波的人類精神家園投去最後的一瞥時,我們廣大中學生正以新面貌新狀態,迎接新挑戰!謝謝! 這個論點其實非常危險——我是指在辯論中,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因爲題目是“上網弊大於利”,而不是“沉迷上網弊大於利”。

對方不需要駁你關於“弊”的種種言論,可以說:我們可以通過監管來減少“弊”的影響和加強“利”的作用。

其次,從質上說,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體是大學生。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正處於一個身心都快速發育的階段,好奇心強。在此,我方再次強調:中學生好感情用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計自制力。當他們上網接觸到不良信息事,由於缺乏自制力,會逐漸接受,是他們產生一種定視思維,並逐漸形成一種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同學上往是聊天、玩遊戲,甚至一上就是4-5小時。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中學生上網卻置學業於不顧,這就在本質上產生了中學生上網固有的不可調和的矛盾

一分鐘內全球的主要網站已經被黑客入侵了近50次,全球互聯網計算機可能已經被黑客入侵了近50萬次。網上安全實在難以解決,再說對方辯友剛纔列舉的種種措施,難道就能將網上色情消滅於無形,難道能給網絡一片淨土嗎? 、青少年上網會浪費很多時間,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不要說上網可以幫助學習,如果上網真的能幫助你們提高成績的話,爲什麼國家還要投入那麼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完善我國的教育機構呢?即使網上可以學到知識,那麼你們爲什麼還要每天揹着書包來學校上課呢?

2、過多的使用互網對人們的健康和社交不利。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羅伯特?克勞特和他的同事對一些實驗對象在開始使用互聯網及之後的一兩年進行了人格評估,發現:人們花在網上的時間越多,與親人的溝通越少,實際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時感到孤獨和沮喪。

對方辯友一在說明網絡的好處,對,網絡是好。但不適合中學生而已,爲什麼不適合。我在自由辯論中已從教育的角度做了論述。但可惜的是,對方辯友居然不知道今天我們在這辯的是什麼?是中學生的問題,還是網絡的問題。這也不怪對方辯友,因爲對方辯友是成年人,而不是未成年人。還好,對方辯友知道,中學生要在家長的陪同下上網,這點我多謝對方辯友支持我方從教育的角度看中學生上網的問題。你方說法只能說現在的中學生上網的行爲能力未能對其行爲負責。還有,爲什麼現在的普遍的上網場所--網吧。有這麼一句:未成年人不能進入。這也是你方所認可的,在一次多謝。爲什麼現在全部的網吧都這樣說呢?這樣只能說明我方觀點的正確性,就是:中國小生上網弊大於利

青少年上網弊大於利 大家好!

剛纔對方辯友滔滔不絕,無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網絡的種種有利之處。可是我們不要忘了今天我們的辯題是利弊大小的比較問題,我們至始至終就聽到對方辯友大談青少年上網的好處,卻不知道對方辯友這個利大於弊是怎麼比較出來的?衡量的標準是什麼?難道利在數量或比例上遠遠多於弊就是利大於弊了嗎?照對方邏輯,那青少年上3個小時網學習,看半小時黃色網站就必然是利大於弊了!

我方認爲,青少年上網利弊的比較不能單純看數量或比例,而主要取決於弊端的傷害力。如果上網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那是再多的利也無法彌補和替代的!而我方認爲,青少年上網必將從整體上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原因如下:

首先,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青少年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特點,導致青少年缺乏一般成年人的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而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讓尚且稚嫩的青少年進入這樣一個高度複雜而危險的網絡世界,無異於自投羅網,與狼共舞!如果一個成人與狼共舞我們可以說他是個英雄,可是讓一個孩子去與狼共舞我只能說是不負責任!!! 其次、網絡上存在大量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東西。今年四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對青少年上網的調查顯示,網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調查還顯示,在接觸過網絡上色情內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爲或動機!今天我們尚且對某些電影標以兒童不宜的字眼,而面對這麼一個黃色的海洋,我們難道還能沉浸在青少年上網利大於弊的盲目樂觀中嗎?恐怕只會落得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悽慘結局啊!

此外,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還有其他大量諸如“法輪功”之類的歪理邪說,對於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尚弱的青少年來說,極易誤入歧途。網上更有大量犯罪分子,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極易上當受騙,最近就有一則報道:(補上那個害了6個少女的例子)!在此我提醒各位家長,請看好你們的女兒,不要讓她成爲受害者:也看好你們的兒子,不要讓他成爲犯罪分子!

第3、青少年上網主要是沉迷於遊戲和聊天等活動中。據調查,在我國現有的網民中,大、中、國小生約佔70%,其中未成年人約有20%。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曾光顧色情網站的佔46%,熱衷聊天的佔76%,選擇玩遊戲的佔55%,只有不到20%的學生上網是搜索信息。調查事實卻表明,80%以上的青少年上網是爲了玩遊戲和聊天。而這種沉迷在今天已經成爲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大量青少年脫離現實,沉溺於網絡虛擬世界,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對方辯友大談的網絡的種種有利之處只是一種可能,事實上並沒得到有效利用,而它的弊端卻已經充分突顯!

關注青少年上網就是關注未來。只有充分認識到網絡對於青少年上網是弊大於利這一事實,我們才能高度重視並有效的加以引導,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未來一代不會毀於有甚於毒品的“電子海洛因”中

2001年5月,網絡界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有上萬人蔘加的中美紅客、黑客大戰。郭鑫沒有參與對美國網站的攻擊,他認爲參與政治有違黑客精神,一而再地黑網站也不符合黑客不重複工作的原則。他隨時留意着紅黑大戰的進展,儘可能地聯繫被黑的網站,如果對方信任的話,就幫着修復被黑掉的服務器。“從黑的質量上來說,美國人還是略勝一籌,許多被黑的中國網站已經採取了相當的保護措施,”郭鑫評論道,“民間黑客活動並不可怕,真正危害國家的是那些別有用心竊取國家機密的黑客。”他認爲本次紅黑大戰最重要的意義,是起了一個警示作用,許多機構明顯開始重視網絡安全問題。

1、您上網的心態是什麼?網絡帶給了我們什麼?網聊對現實生活的影響利大還是弊大?

2、漫談網戀產生的個人社會家庭根源是什麼?對現實的影響是什麼?

3、談談聊天室裏人氣好但卻仍出現的靜默不語現象2.管理如何才能夠很好的處理好聊天室裏出現斷麥的情況下的銜接調節聊天室的氣氛?

4、你覺得因爲生活壓力和生活情感的不順而導致的網絡情感放縱是一種罪過嗎?2。人的心理年齡和實際年齡是一定成正比的嗎?3.你對網絡追悼會有什麼看法?

5、在網絡,你喜歡用什麼方式感知網友:聲音?文字?視頻?2,如果你喜歡上一個人,你會限制他(她)的行蹤嗎,包括他(她)的異性網友的多少?3,假如你碰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做?(排除簡單地拉黑)

6、你上網的初衷與你遇見的差距大嗎?對於網友,你能和他交心到什麼程度?網上的傷害與現實生活中的相比,哪個可能傷得更深?網的距離說近便近,說遠便遠,怎樣才能將現實和網絡區分得清楚?

雖然“大一”新生禁購電腦的規定有“一刀切”之嫌,但我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會贊成某大學的這種做法。有人也許會指責該規定限制了學生的自由,但仔細想想,爲什麼剛考取駕照的馬路新手在第一年不能開上高速公路?交管局如此規定是考慮到新手的技術尚未成熟,馬路經驗還不豐富;爲什麼有關部門出臺規定16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能進入網吧和遊戲場所?因爲他們自制力差,很容易沉迷其中。因此,該大學的這種做法同樣也無可非議。

才踏入象牙塔的天之驕子,剛剛從中學時代沉重的學習重負中解脫出來,進入大學這個氛圍寬鬆得多的環境,加上沒有父母老師在身邊時時督促,因而非常容易自我鬆懈,尤其遇到某些誘因,就會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大家都知道,有兩樣東西是大學生最容易沉迷的,一是網絡,二是電腦遊戲。在“大一”這個最關鍵的角色轉變時期,出於對學生負責的精神,該大學此舉可謂用心良苦。

雖然這不能完全怪罪於電腦,但在大學一年級這個關鍵時期裏,如類似於網絡、電腦遊戲等誘惑觸手可及的話,很難相信他們能夠剋制。報紙曾報道過,江西某大學生剛上大學,因不再受寵而產生失落感,加之與同學相處不好,於是整天在宿舍與電腦爲伴,漸漸產生自閉心理,直至自殺。如果在他大學心理不穩定的轉型時期,宿舍裏暫不提供他接觸網絡的便利條件,可能使他有更多機會與外界交流,就不會釀成悲劇了。

其實衆所周知,很多學生都主要把電腦用來玩遊戲、上網和看碟,在宿舍裏更是經常通宵達旦不能自拔,很少是爲學習之用。這樣的話,學校禁止大一新生自購電腦在宿舍使用是完全應該的。

淺談網絡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

21世紀是信息時代,“網絡”這個名詞在短短几年內已深入人心,由一個“新名詞”成長爲衆人皆知的“熱名詞”。但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兩面,我們在看到網絡帶給我們的巨大方便及好處的同時,也應正視網絡的弊端。尤其對於大學生來說,網絡更是一把“雙刃劍”,一旦利用不好便會刺痛他人更會傷害自己。

我們不能也無法否認網絡這一新興“事物”帶給我們的好處。正是這張無邊無際的大網,將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連接了起來,使本就不大的“地球村”變的更小了,使世界各地的人們能夠無障礙自由地交流。我們利用網絡可以迅速的獲得任何我們所需的信息,可以自由的發表言論,可以足不出戶卻能“滿載而歸”,可以舒服地呆在家裏成交一筆生意,更可以將世界名校的課堂搬到自己的家中……一切的基礎只是一臺電腦,一部電話,一隻“貓”,剩下的事網絡會讓你滿意。

作爲新一代青年的代表,大學生對新事物往往較其他人敏感,其追求程度也往往超過其他人。所以,在大學校園中,如果你想找一個不知道“網絡”的大學生恐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正因爲如此,我們必須正視網絡,將網絡擺在一個恰當的位置,均衡利弊,用好這把“雙刃劍”。

作爲一名大一新生,我也聽說了不少由於沉溺於網絡而導致學業荒廢甚至降級、退學的“典型”事例。他們中大多數是陷進了網上聊天或是網上游戲的泥潭中而不可自拔,等發現時爲時已晚,而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所以一度有一個時期,網絡被認爲是影響大學生成績的一大公敵,成爲大學教師、學生家長齊聲指責的對象。

衆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兩個方面相互作用而成的,我們看問題要全面,要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網絡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它不僅僅是一個聊天的場所,更不是某些人的遊樂場,它是一個巨大的信息集散地,它將全世界聯繫了起來,它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它實現了資源共享,這纔是網絡的真正作用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講,網絡的作用是積極的。作爲大學生,更應該緊跟社會發展的腳步,多多接觸網絡,瞭解網絡,駕御網絡,將網絡變成服務於自己的工具,而不是僅將它作爲娛樂消遣的場所,這纔是真正利用了網絡的價值。

讓我們回到起初的話題。爲什麼有的人會在網絡中迷失自我,害了自己又傷了別人呢?爲什麼同是大學生,同是生活在信息社會,有的人卻能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提高了成績,同時又開闊了眼界,鍛鍊了才能呢?這恐怕就不是網絡的問題,而是人本身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內因決定事物的本質和發展方向。同是網絡,有的人看到的是它可以聊天,可以過把“統領千軍萬馬血戰沙場”、“參與世界反恐行動”的癮;有的人則看到它的資源共享性。這就是人與人的不同了。所以,談網絡的利弊,歸根結底還在於我們怎樣看待網絡,怎樣利用網絡,怎樣利用好網絡。與其不停地抱怨網絡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阻礙了大學生的成長,不如好好反省一下我們自己:我真的利用好網絡了嗎?我問心無愧嗎?

當然,網絡也並非淨土一片。色情、暴力也在網絡中佔有一席之地,它們也會不時的騷擾我們。但我們可以。人類畢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高級智慧生物。我們不想看的東西可以不看,不想要的東西可以不要。這樣,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主觀意志去拒絕那些不健康的、骯髒的東西來腐蝕我們的思想。我們更希望有一天,這些骯髒的東西能從網絡上消失,還網絡以清白。這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

還是開頭那句話,網絡是把“雙刃劍”。我們既不能不用它,也不能濫用它。

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專題 篇四

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與研究

國商0963 0905601319 陳揚

要:

本文以問卷的方式調查研究了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對如何正確對待大學生上網的問題,克服網絡交往的消極影響作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爲在校大學生的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虛擬性

危害

迷茫

應對策略

自我調節

爲了弄清大學生網絡問題的基本情況,研究網絡對大學生諸方面的消極影響,對我校一部分大學生進行了測查,結果如下:

1、網絡問題對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影響

網絡爲道德相對主義提供了溫牀,爲許多不道德的行爲提供了新的場所,網絡的使用衝擊了現存的道德規範。遨遊在網絡中的大學生不需要真實的姓名、身份,可以隱瞞性別、年齡、身份。在虛擬的空間裏,人與人的交往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因此,不道德者隨處可見,其中以說謊最爲嚴重。一些男學生說:“我們聊天的時候就說自己是女生,這樣網友馬上就過來了。與那些不認識的人聊天交友往往都是胡吹亂侃、信口開河,因爲不必負責任,誰也不知道你是誰”。表l顯示,在網上不以自己的真實情況出,佔33.3%。不少大學生就是從網上學會了說謊,並以說謊爲樂事。大學生在網上經常這樣缺乏責任感、不誠實,極不利於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形成和道德行爲的培養,勢必降低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臺灣大學林以正教授等人還提出一個觀點: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研究發現,網絡雖然被稱爲一個虛擬的環境,個人可以在其中隨意地變換自己的面貌,甚至產生數個不同的網絡自我,但事實上,這些自我的背後都隱含了相同、穩定的潛在特質。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周偉立副教授經過實驗認爲,網上行爲取決於使用者對使用互聯網的評估,而非互聯網特性。網絡與其他環境一樣,不能與環境中的主人翁的觀感、態度和價值分割開來。

2003年5月26日中國教育報報道了“青少年網絡犯罪令人關注”,講的是合肥市公安機關今年已破獲十幾起青少年利用網絡實施暴力搶劫的惡性案件,這種現象引起了公安機關、教育界人士和社會學家的普遍擔憂。我們認爲,青少年網絡道德缺失是導致他們利用網絡實施犯罪的重要原因。

2、網絡問題對大學生學業的影響

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一些大學生平時下午和晚上經常上網聊天或玩遊戲,真正在網上學習的寥寥無幾。自己承認上網就是打遊戲或聊天的有1056人,佔41.9%。上網主要是打遊戲或聊天的至少達90%,個別學生曠課去上網聊天,一到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有的學生甚至通宵達旦“住在網上”。調查者聽到相當多的學生這樣說:“有時上課精神不集中,老想着網友,老想着聊天的內容,想着去給網友要照片或打電話”。調查表明,自己認爲“上網對我的學業或工作已造成一些消極的影響”佔24%,認爲“因爲熬夜上網而導致白天精神不佳”佔28.4%。都有最令他們頭痛的3、4名學生,約佔全體學生的8.5%-11%左右,他們根本聽不進教師的教育,各科學習成績極差,甚至被勒令退學。

3、網絡問題對大學生身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階段,一些學生網上游戲或聊天時間過長,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佔7%的學生睡眠時間不到4小時。平時有36.7%的學生因上網而不按時就餐。這些學生身心疲憊、生物鐘混亂,導致大腦中樞神經系統處於高度興奮狀傑.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植物神經紊亂;嚴重者可誘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症、緊張性頭痛等病症。精力和體力的透支,即使下網後,神經的高度興奮也無法一下子平息,網上刺激的畫面和字語還在眼前晃動,使上網者睡眠質量下降,食慾不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出現神經衰弱等“網絡綜合症”。網上聊天使一部分學生陷入虛幻的世界不能自拔,使美好的心靈扭曲,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極爲有害。

長期上網的大學生在網上表現出興奮、注意力集中、反映敏捷等“積極”的情緒狀態,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則出現魂不守舍、煩躁不安等情緒,出現對網絡的依賴和不可或缺需要的“網絡強迫症”。大學生“網戀”現象比較普遍,而網絡的虛擬性,往往導致感情的不真實、不可靠,只是想象中的海市蜃樓。一些學生在網絡虛擬世界裏結識的白馬王子和夢中情人,一旦相見後與想象的情況相去甚遠,於是產生情緒問題。當受挫受騙或受害後,個別學生一蹶不振、失魂落魄,無法面對現實,甚至走上輕生厭世的不歸之路。

4、網絡問題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影響

學習人際交往和處理人際關係需要時間的投入。由於大學生戀網,在人機相對封閉的環境裏,使得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減弱了與他人交往的願望。調查表明,佔11.4%的學生因上網而對日常的人際交往越來越淡漠;佔9.8%的學生髮現自己投注網絡而減少了與身邊朋友的交流;佔7.6%的學生因上網和家人的交流減少了。人際交往的減少很容易加劇自我封閉心理,造成人際關係淡化,導致一部分大學生脫離現實,只滿足精神需求。一些學生在真實的交往中感到緊張,不適應,產生孤僻的情感反應,產生對現實人際交往的逃避和恐懼,甚至還會出現“網絡孤獨症”等症狀,造成人際關係障礙,這對人生的發展是非常有害的。“學會共處”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5、網絡問題對大學生興趣愛好的影響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沒有良好的情緒情感和健康的體質是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沉溺於網上游戲或聊天以後,大學生將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不可利用的時間上網。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從這一點來看,他們不可能再給以往的業餘愛好讓路。迷戀於互聯網以後,他們對現實的各種活動,如打球、下棋、看電影以及班級裏的各種活動都不感興趣,認爲這些活動沒有什麼意義,網絡已成爲能夠代替一切活動的一種新的嗜好。表1告訴我們,大學生因爲上網的關係,平時休閒活動減少了的,佔19.5%。

6、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

所謂網絡上癮,就是強迫性的過度使用網絡和剝奪上網行爲之後的焦慮和情緒行爲。具有這種症狀的人主要表現出一種不自主地強迫性網絡使用行爲和在網絡使用過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時間,並且隨着網上活動帶來的滿足感的強化,使用者出現欲罷不能,難以自拔的現象。這種症狀發展的初期主要表現爲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遨遊衝浪,而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感到極度的不適。其後可發展成爲軀體上的依賴,表現爲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網絡成癮給大學生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使大學生無法完成學業,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正是由於網絡成癮的危害性,一些研究者開始將其與賭博、酗酒等強迫症狀等同起來,把它視作一種新的上癮行爲,認爲它與其他上癮行爲一樣,將對個體的學習、家庭生活、工作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特別是對青少年學生的危害甚大,因此有人驚呼網絡將成爲“21世紀的電子海洛因”,其中在部分網絡使用者身上出現的不自主的強迫性網絡使用現象被研究者稱爲“網絡上癮綜合症”,

大學生迷戀網絡的原因很多,如獵奇心理使然,追求絕對自由的空間,尋求心靈的慰藉,網絡成癮者的內在特質是憂鬱傾向較高,不愛交際,幹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來,對什麼快樂的事都沒有什麼感覺。這樣的學生在現實中體驗不到快樂,往往容易到虛幻的世界裏去尋找快樂,網絡正好能滿足他們不良的心理需要,還能保護他們脆弱的心靈。網絡成癮的學生一般性格較內向,較寂寞,自我控制能力差,情商(EQ)較低,自卑感較強。促成網絡成癮的外在因素是:逃避問題,如寂寞、婚姻問題、工作壓力、人際障礙、學習適應不良、家庭適應不良、沮喪的心情、生活壓力大等。

二、大學生網絡問題的應對策略

1、大學生應志存高遠,奮鬥不息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後,人生的目標恍惚,特別是沒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所以對許多現實的東西不感興趣,精神空虛,缺乏人生追求。個別大學生胸無大志,缺乏對生存問題的理性思考。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義,就必須樹立明確的奮鬥目標,就必須在奮鬥目標的指引下沿着正確的人生道路拼搏進取,這對人生具有決定意義。許多人庸庸碌碌,虛度年華,並不是因爲他們沒有智慧,而是因爲沒有高尚的人生追求。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對人們特別是對大學生的要求更高。大學生應志存高遠,奮鬥不息,努力創造輝煌的人生,對社會多做貢獻。有了這樣人生追求的大學生,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網絡問題了。

2、高校領導要提高認識,大力加強網絡管理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既然大學生網絡問題普遍而嚴峻,高校領導應提高對大學生網絡問題的正確認識,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對大學生使用網絡的管理,研究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學校不僅要加強校方機房的規範化管理,不以經濟利益來犧牲大學生的根本利益,還要加強學生公寓個人入網電腦的管理,要有效地限制學生的上網時間,加強對大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經常化、制度化管理,以防止大學生在校外網吧無節制上網,這樣就把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還要建立一支思想品質過硬,技術精湛的高校“網上警察”隊伍,及時堵截、刪除、查找製造垃圾信息的人,以做好校園網絡管理工作。

3、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解鈴還須繫鈴人”,專家們提出,對待網絡成癮,應利用好網絡這個平臺來治癒它。據瞭解,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已成立了這樣的心理諮詢網站。通過借鑑多種方法,可以在網絡中利用聊天室的功能開展團體諮詢,還可參照朋輩心理諮詢的原理,讓部分治癒者成爲志願者,互相促進,幫助解決。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已經開始着手進行青少年網絡成癮症的預防與矯治研究工作。高校應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不斷探索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4、進行網絡心理諮詢 高校的兩課教師,特別是心理諮詢室的諮詢員,應該成爲對大學生進行網絡諮詢與輔導的主力軍,配合學生工作部門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對過度上網帶來的身心問題有較多的瞭解,從而自覺地調整自己的網上行爲。高校的心理諮詢員要不斷提高網絡心理問題的諮詢技能,對網絡問題學生專門進行跟蹤心理輔導,通過有計劃的心理治療方案,使他們儘快擺脫心理困擾。對那些由於上網而產生的突發性心理問題,如網戀失敗等,更要配合輔導員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以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

5、進行自我調節

大學生自我調節應做到以下幾點:

(1)增強自覺程度。就是要檢查一下你現在失去的是什麼,列出那些你過去主要的活動,評價每一活動對你的重要性,評量哪些是你過去擁有而現在失去的,評估這些改變對你現在以及未來的影響。

(2)培養替代活動。大學生要學會培養其他替代活動,構想哪些是你一直都想要去做的休閒活動,列舉出你一直都很想聯絡的朋友,列舉出其他你也會覺得有趣的活動。

(3)尋求外在真實的協助,在真實的生活中尋找滿足需求的方式,尋找真實的支持。如與輔導員老師、心理諮詢老師多交流,聽聽他們的意見,或在學習中刻苦奮鬥取得好成績,以滿足心理需要等。

(4)分析並瞭解上網的促發點。在上網前,我通常覺得工作勞累、煩惱、金錢問題、沒有朋友可以聊聊、覺得煩、想要逃避責任、無聊、沮喪等。當我從事喜歡的網絡活動時,比較前後的感覺,瞭解網絡對你真正的意義,並瞭解哪些狀態是促發上網的因素。

(5)建立正向的提醒。列出五個導致自己上癮的原因,列出五個倘若切斷網絡的五個好處,把這些原因寫到小卡片上,隨身攜帶,當碰到前面的促發點時,就把卡片拿出來讀一讀。

(6)建立與採取具體的步驟來處理問題。列出必須要處理的事情,列出必須要採取的步驟,列出具體的行動時間表。不要把一天當作時間進程的延續,那樣沒完的工作便可推遲到下一天,要強有力地監督自己,必須按時間表執行。

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 篇五

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

隨着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網絡以其獨特的方式介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學生中擁有個人計算機的比例逐年攀升,很多高校已在學生宿舍建立了因特網。可以說,網絡的發展與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密不可分。一方面,網絡能促使學生認識到知識經濟的巨大力量,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渴望與追求,積極投身到學習知識的氛圍之中,努力把自己鍛鍊成爲一名德才兼備的大學生;另一方面,網絡信息十分豐富,大學生身心還處於不完全成熟階段,易沉迷於一些虛擬的網絡世界當中,使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萎靡不振,喪失自我,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荒廢了學業。 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良性發展,關係着國計民生。本人作爲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擔當直接面向學生的班主任一職,幾年來深入學生當中,已洞悉他們的個人發展傾向。因此,積極探討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網絡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一)網絡有利於大學生知識的更新與學習

就大學生而言,學習的自主性很強,有着廣闊的空間,這就給那些教學資源不是很充足的學校帶來了挑戰,使老師在課堂上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比如,知識的系統學習,知識的加深與滲透及相關學科知識的延伸等。無疑網絡給大學生帶來了福音,隨時查閱相關資料,瞭解必要內容,可以獲得書本上沒有的知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大高校圖書館網站的聯通形成網絡資源共享,使學生更便捷地獲得大量信息,使他們的知識結構從單一化向多元化方向邁進。同時一些教學軟件的推出,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最佳學習時間來學習,成倍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

社會不斷髮展,知識更新的週期也日益漸短。對於大學生所學的教科書,有些內容避免不了被當前社會所淘汰。這就預示着學生一旦離開校園必須要佔用大量時間與精力來彌補知識更新的缺陷。對網絡而言,勿庸臵疑,能夠在極短暫的時間內,把最新的知識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便於及時查閱與學習,爲大學生又打開了一扇方便之門。

(二)網絡有利於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增強自信 在當今知識開放的時代,進入大學的學生越來越多,促使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造成學生來自學習、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壓力空前增加。心理負擔若長期得不到排解與釋放,就會對個人身心造成不良的影響。而網絡的隱匿性,開放性、平等性,爲他們提供了緩解心理壓力的平臺。網絡可以以匿名的方式進入,使大學生朋友可以在毫無顧忌、不受任何約束的情況下暢所欲言,展現自我。使你不管身在何方,身份如何,只要能接入網絡,便可以在統一的平臺上進行平等的交流,交互的瞭解。在這裏,網絡無疑是一片全新的天地,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每個人都是自已的主人,不需要爲自己的言行承擔任何責任。使長期壓抑的心靈得到釋放。

網絡同時也能增強大學生自信。使他們奮發向上,積極進取,追求美好人生。通過遨遊網絡世界,使學生看到知識的價值,科技的份量。一批憑藉自己的技術力量而白手起家的中外名人涌現而出,如大學生最瞭解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茨,最受中國網民喜歡的網上引擎搜狐創始人張朝陽等。學生從他們的經歷、成功上看到了一種希望,一種夢想。只要努力、艱苦奮鬥,相信自己,就有可能通向夢想的殿堂。把這種自信帶到現實中來,去開創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三)網絡有利於大學生思想教育系統化,增強學生愛國情懷 隨着網絡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與領域,對新生事物歷來敏感的大學生受到影響日盛。網絡正在改變着當代大學生學習、思維和生活的模式,影響着他們的政治態度,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因勢利導,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網絡對其積極影響更加全面。使他們通過網絡關心國家大事,瞭解時事政策,確定當前奮鬥目標,增強愛國情懷,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畢生奮鬥目標。

網絡使思想教育工作的社會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高。過去,傳統大學思想教育往往侷限於課堂之上,傳統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占主導地位。網絡的出現,拆掉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圍牆。把學生帶入到一個更爲廣闊的天地。通過網絡,學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種社會現象、思想觀點、文化思潮。從而也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特別是一些受到普遍關注的校園和社會熱點問題,大學生們會樂於在網上發表各自的觀點、意見進行交流。同時網絡中大容量信息,可以豐富思想教育素材,網絡傳播的多媒體特性,可以使思想教育更具有藝術的感染力,網絡傳播的即時性,可以使思想教育更具時效性。

二、網絡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一)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網絡資源雖然極其豐富,但是網上虛假信息、文化垃圾卻屢見不鮮,大學生的身心還處於不完全成熟階段,這種不良的網絡環境,對一些大學生容易產生不良的後果。在網上虛擬的環境中,容易出現責任心不強、冒名頂替、肆意破壞、粗言惡語等道德倫理問題,感情問題、心理健康、人際關係及個人安全等問題,一些組織或個人可以懷着特定的目的,製造言論、傳播非法信息或誹謗中傷他人或誤導青年學生。在一些西方大國,憑藉經濟、技術和信息資料的優勢,宣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加強信息大國政治的、文化的擴張與滲透,網絡上大部分都是那些所謂西方國家的民主、人權的宣揚,大量的外來文化信息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強大的衝擊力。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辨別能力有一定的侷限性,很容易受到這些信息的侵撓,使他們在價值觀念上更重實惠,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對他人的人文關懷越來越淡薄,甚至導致人文品格和道德水平的滑坡,同時使許多大學生對未來的目標有失偏頗,他們更趨向於用金錢來衡量一切。有的網站爲了提高點擊率,牟取暴利,宣傳色情、暴力、沉淪等刺激大學生眼球的文化垃圾,使部分大學生沉溺於其中,難以自拔,荒廢學業,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諸如此類對那些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

(二)網絡遊戲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些大學生對自己所處的現狀及處境不甚滿意。有的心比天高,整天誇誇其談,總想超越他人,成爲一名受人敬仰的人,而網絡遊戲則以獨特的魅力吸引着很多大學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追求心理滿足。他們認爲在虛擬世界中獲取成功的機會遠遠高於現實生活。很多沉迷於網絡遊戲的大學生是因爲在現實生活中受挫或達不到自已的理想。因此,選擇網絡遊戲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他們一旦從中尋出快樂,就難以從中走出來。比如,現實中的不如意,可以在網絡遊戲中發泄,級別高點可以帶着大批“兄弟”到處砍人、廝殺。不但從心理上得到滿足,而且還能得到現實中很難得到的金幣、金銀手飾、武器裝備等使自己更加強大、更具統治力。在這種虛幻的環境中,會使大學生依賴網絡的情緒越來越強,上網成癮已不再是不可思議,他們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長久下來,不但花費了大量金錢,還荒廢了學業,摧殘了精神。甚至造成心理畸形發展,心理變態。作爲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玩網絡遊戲上癮這種情況,應引起重視。

(三)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消極影響

網上資源豐富,但良莠並存。前面提到的網絡信息給大學生學習、豐富自己提供了源泉,老師也可以通過大學生在網上發表的觀點、意見進行收集、整理、分析。但不可否認,由於一些負面影響,使大學生失去理性思維,迷失方向。這些在網絡中流動的各種冗餘信息成爲干擾大學生的“噪音”,不利於大學生對知識的正常吸收。由於他們的思想長時間浸泡於雜亂的信息中,其興奮點和注意力被信息的奇、新、異所吸引,這些千變萬化的信息,許多學生還沒來得急理性思考與判斷,就已轉化爲自己的東西,這給大學生思想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他們對於身邊的事情無動於衷,卻熱衷於網上衝浪,網上談情說愛,自我封閉意識更強了,對黨的政策、理論的學習不屑一顧,對他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懂得珍惜。把國家昌盛、繁榮富強的歷史重任,拋在一邊。在現實生活中更加變本加厲。走思想上的偏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危害社會的安定。

三、趨利避害,合理利用網絡 網絡猶如一把“雙刃劍”,精蕪並雜。當前如何讓大學生從中吸取精華、剔除糟粕,尤爲重要,筆者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最後在趨利避害、合理利用網絡方面總結如下,僅供參考。

(一)健全組織機構,完善規章制度,加強網絡法制建設

鑑於目前大學生上網特點,心理狀況,進行合理分析,制定相應的措施及相關政策來約束大學生一些行爲,各高校應首當其衝。首先要建立網絡信息管理的常設機構,各院(系)成立相應部門,學生也成立相應社團或者組織。其次實行網絡行爲準則,通過審查、監控等方式來規範大學生的網絡行爲。對網上反動、黃色等不健康內容進行清理,並要求學生保證白天正常上課,晚上按時歸宿。對及時發現的大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問題,及時進行鍼對性教育,做到“防微杜漸”。最後要加強網絡法制建設,使學生具備網絡法制意識,樹立正確的網絡觀點,合理利用網絡資源,自覺抵制網絡垃圾的侵蝕。做“不拋垃圾、不搞侵權、不看黃毒、不做黑客”的遵紀守法的文明網員。各高校可以通過學生黨支部、團支部、學生會、黨校、馬列主義小組等組織,進行宣傳教育。並用大量的正面信息來佔領網上營地,形成講正氣的輿論氛圍。

(二)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把握文化主題

對大學生本身而言,他們更應潔身自好,端正上網動機和行爲,但諸多網絡垃圾文化、網絡遊戲的出現,使大學生對網絡不能保持足夠理性的頭腦,對網絡文化不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故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控制文化主題乃當務之急。

首先,進行政治理論與政策的薰陶,在網上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的講話精神,確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政治導向。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網上教育、交流、討論等活動。精心策劃,開展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網上校園文化活動。如網上論壇,對重大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開展網頁製作競賽等。最後,介紹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和國外的優秀文化成果,使大學生進一步樹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使他們瞭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寬視野。